第一篇:工作考察心得体会
湖北日报讯 省委、省政府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提出全省经济社会要以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作为我省农村金融主力军,湖北农信社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加快发展速度,实现业务发展新跨越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拓展业务规模和业务领域,提高发展质量。一是业务领域要更宽。要大力拓展农村、城区两个市场,在农村市场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城区市场形成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的新格局。城区行社存、贷款、中间业务增幅不低于30%,利润增长要达到40%以上。二是业务规模要更大。到2015年末,全省农信社总资产要达到5300亿元,各项存款要达到5500亿元,各项贷款要达到3400亿元,均比2010年末翻一番。三是资产质量要更高。到2015年末,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要控制在3%以下,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5%以上,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60%以上,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四是经营效益要更好。要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显著增强盈利能力,到2015年末,年盈利水平要达到70亿元以上,历年亏损包袱全部化解。
强化支农举措,实现“三农”服务新跨越
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发挥比较优势,是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思维角度上要从传统“三农”向“大三农”转变。从“大三农”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新特点及新的金融需求,拓宽视野,跳出农业看“三农”,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二是在服务环节上要从单一环节向产业链延伸。在对企业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延伸支农产业链,形成金融服务体系,向上下游产业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做大业务群,做长业务链。三是在担保方式上由实物抵押向经营权证抵押拓展。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固定资产、仓储、活物抵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水域滩涂、农村股权等经营权抵押方式,扩大抵押范围,满足客户需求。四是在服务方式上要从单一信贷服务向“金融套餐”服务转变。在优化信贷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信息咨询、票据承兑、托收承付、异地结算、电话转账、代理保管等服务套餐,为客户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一趟式”服务,把农信社办成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心。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制度新跨越
全省农信社要完成合作制向股份制的实质性跨越,在产权形式上真正“脱胎换骨“。一是要加快县级联社组建农村银行改革。按照“稳定县域”原则,加快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效资源,依靠政府支持和市场化手段,大力化解不良资产包袱,加快推进县级联社改革,将农信联社全部组建成农村银行机构。二是要加快整合城区。根据银监会提出的适当情况下整合城区机构的意见,将地级市城区法人机构进行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然后以此为平台,向困难联社参股,走兼并重组之路。三是要加快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是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抢抓机遇、先入为主、把握竞争主动的重大举措。全省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联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丰富产权形式,五年内发起组建村镇银行不少于30家,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化内控管理,实现案件防控新跨越
加强内控管理,提升案防系数,是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从“查、防、堵、惩、教”等方面着力构建案防长效机制。一是组织推动抓领导。要坚持法人承担第一责任原则,各行社董(理)事长要作为案件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承担案件防控职责,出现案件,首先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并“上追两级”,形成“领导抓,抓领导”的案防工作新局面。二是正本清源抓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合规教育作为必修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是堵疏防漏抓重点。要严格落实“柜员卡管理、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和复核授权”等内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全面落实交流、轮岗、回避和强制休假等四项重点制度,加强对涉及“黄赌毒”、经商办企业、异常消费等“十种人”的排查与监督。四是落实责任抓处罚。要认真执行“双线问责”、“上追两级”、“一案四问责”等惩戒制度,对情节严重,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努力营造良好的案防环境。
加强科技建设,实现科技水平新跨越
21世纪的金融是科技金融,科技水平的跨越是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必须前提和有力支撑。要根据银行业科技竞争形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研发,努力提高全省农信社科技水平。一是要学习追赶。要大力借鉴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和科技成果,在核心业务系统改造、科技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快追赶步伐,提高科技水平。二是要提高紧跟。要加快现有科技产品的换代升级,完善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完善电话银行功能,加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建设,提高自助设备的服务能力,提升前台的科技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要扩展银行卡业务系统,丰富卡业务的品种和功能,尽快缩短与其他银行机构在科技服务上的差距。三是要创新超越。要针对“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不断研发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科技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争取在农村金融科技领域占据“领跑”地位。
实施人才工程,实现人力资源新跨越
人始终是企业的根本,是最革命的生产力要素。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人力资源为支撑。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在员工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跨越。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从重点院校招收金融、法律等专业人才,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立足内部挖潜,加强对新员工、青年员工、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培训教育,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乐于奉献、品质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分级建立全省农信社后备人才库,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为农信社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信社跨越式发展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组成部分,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快建立农村资产流通平台,使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闲置房、林地、林权等在市场上实现流转,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扩大抵押范围。二是要加快建设农村征信系统,为进一步拓宽金融产品和创新渠道提供良好的平台。三是要完善“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创新合适“三农”的保险品种,分摊“三农”贷款风险,实现贷户、金融、保险三赢,构建“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工作考察心得体会
湖北日报讯 省委、省政府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提出全省经济社会要以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作为我省农村金融主力军,湖北农信社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加快发展速度,实现业务发展新跨越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拓展业务规模和业务领域,提高发展质量。一是业务领域要更宽。要大力拓展农村、城区两个市场,在农村市场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城区市场形成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的新格局。城区行社存、贷款、中间业务增幅不低于30%,利润增长要达到40%以上。二是业务规模要更大。到2015年末,全省农信社总资产要达到5300亿元,各项存款要达到5500亿元,各项贷款要达到3400亿元,均比2010年末翻一番。三是资产质量要更高。到2015年末,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要控制在3%以下,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5%以上,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60%以上,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四是经营效益要更好。要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显著增强盈利能力,到2015年末,年盈利水平要达到70亿元以上,历年亏损包袱全部化解。
强化支农举措,实现“三农”服务新跨越
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发挥比较优势,是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思维角度上要从传统“三农”向“大三农”转变。从“大三农”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新特点及新的金融需求,拓宽视野,跳出农业看“三农”,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二是在服务环节上要从单一环节向产业链延伸。在对企业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延伸支农产业链,形成金融服务体系,向上下游产业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做大业务群,做长业务链。三是在担保方式上由实物抵押向经营权证抵押拓展。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固定资产、仓储、活物抵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水域滩涂、农村股权等经营权抵押方式,扩大抵押范围,满足客户需求。四是在服务方式上要从单一信贷服务向“金融套餐”服务转变。在优化信贷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信息咨询、票据承兑、托收承付、异地结算、电话转账、代理保管等服务套餐,为客户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一趟式”服务,把农信社办成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心。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制度新跨越
全省农信社要完成合作制向股份制的实质性跨越,在产权形式上真正“脱胎换骨“。一是要加快县级联社组建农村银行改革。按照“稳定县域”原则,加快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效资源,依靠政府支持和市场化手段,大力化解不良资产包袱,加快推进县级联社改革,将农信联社全部组建成农村银行机构。二是要加快整合城区。根据银监会提出的适当情况下整合城区机构的意见,将地级市城区法人机构进行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然后以此为平台,向困难联社参股,走兼并重组之路。三是要加快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是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抢抓机遇、先入为主、把握竞争主动的重大举措。全省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联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丰富产权形式,五年内发起组建村镇银行不少于30家,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化内控管理,实现案件防控新跨越
加强内控管理,提升案防系数,是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从“查、防、堵、惩、教”等方面着力构建案防长效机制。一是组织推动抓领导。要坚持法人承担第一责任原则,各行社董(理)事长要作为案件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承担案件防控职责,出现案件,首先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并“上追两级”,形成“领导抓,抓领导”的案防工作新局面。二是正本清源抓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合规教育作为必修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是堵疏防漏抓重点。要严格落实“柜员卡管理、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和复核授权”等内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全面落实交流、轮岗、回避和强制休假等四项重点制度,加强对涉及“黄赌毒”、经商办企业、异常消费等“十种人”的排查与监督。四是落实责任抓处罚。要认真执行“双线问责”、“上追两级”、“一案四问责”等惩戒制度,对情节严重,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努力营造良好的案防环境。
加强科技建设,实现科技水平新跨越
21世纪的金融是科技金融,科技水平的跨越是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必须前提和有力支撑。要根据银行业科技竞争形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研发,努力提高全省农信社科技水平。一是要学习追赶。要大力借鉴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和科技成果,在核心业务系统改造、科技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快追赶步伐,提高科技水平。二是要提高紧跟。要加快现有科技产品的换代升级,完善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完善电话银行功能,加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建设,提高自助设备的服务能力,提升前台的科技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要扩展银行卡业务系统,丰富卡业务的品种和功能,尽快缩短与其他银行机构在科技服务上的差距。三是要创新超越。要针对“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不断研发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科技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争取在农村金融科技领域占据“领跑”地位。
实施人才工程,实现人力资源新跨越
人始终是企业的根本,是最革命的生产力要素。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人力资源为支撑。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在员工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跨越。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从重点院校招收金融、法律等专业人才,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立足内部挖潜,加强对新员工、青年员工、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培训教育,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乐于奉献、品质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分级建立全省农信社后备人才库,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为农信社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信社跨越式发展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组成部分,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快建立农村资产流通平台,使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闲置房、林地、林权等在市场上实现流转,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扩大抵押范围。二是要加快建设农村征信系统,为进一步拓宽金融产品和创新渠道提供良好的平台。三是要完善“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创新合适“三农”的保险品种,分摊“三农”贷款风险,实现贷户、金融、保险三赢,构建“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干部考察工作心得体会
如何准确把握被考察者的缺点或不足,是干部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之一。虽然当今社会对被考察者的评价不要求像“黑格尔的评语”一样提出那么多的缺点或不足,但作为干部工作者应当有所启示,对干部的缺点或不足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理性分析。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被考察者的优点往往能较为充足地体现出来,但出于各种原因,对干部的缺点或
不足往往心存芥蒂,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反映。主要表现在:
一是干部“缺点”模式化,没有个体特性。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对于考察对象的缺点或不足在座谈中很少有提及,即使说起来也是模式化的套话:“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工作有时不够大胆泼辣”、“工作中有时有畏难情绪”、“工作中有时魄力不足”、“有时说话不注意场合”、“有时批评不讲情面”、“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年龄偏大的“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积极主动性不高,有‘车到站’思想”等等,这些所谓的缺点或不足在干部考察材料中随处可见,几乎成为一种定式。不仅这些缺点或不足中大部分都离不开“有时”两个字,而且均不对这些缺点或不足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尽可能地把缺点或不足写得少而又少。
二是干部“缺点”模糊化,存在不确定性。有的缺点或不足模棱两可,无伤大雅,有的还可以两面理解,既可以理解成缺点或不足,也可以理解成优势和特点。如“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如不作解释,可以理解成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结合实际,盲目套用外地的经验,或不深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因怕“磨刀”而误了“砍柴”的做法是急躁情绪的表现。也可以理解成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当机立断、敢于冒险。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急不火、慢慢腾腾、温温吞吞,讲究文秘杂烩网四平八稳,没有一点脾气,工作就推不动、展不开。这时的急躁情绪是一种工作推动剂,是积极的,也是干部干好工作应有的态度。
三是干部“缺点”固定化,不能因时而变。目前,干部考察材料中的缺点或不足的来源,主要是被考察者的工作总结、以往的考察材料和考察工作中的座谈了解。其主要来源往往是被考察者的工作总结和以往的考察材料,自己定位的缺点或不足往往固定化,而形成新的考察材料又往往要参考以往的考察材料,很容易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往往某个人的第一份考核材料中定性的缺点或不足会一直被沿用下来,伴随其大半生,即使当初定性不准,但由于这些缺点或不足也不伤筋动骨,很少影响被考察人的升迁,考察者也懒得再去改动。
要想写准被考察者的缺点或不足,需要考察者在考察的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写得准,让人服气。
一要认识到位,充分理解干部“缺点”定位的重要性。“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发现干部的缺点或不足,既是对组织的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的负责,准确定位被考察者的缺点或不足,不仅有利于组织上因材施用,而且有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要选准、选好人,在善于发现被考察者优点的同时,准确把握其缺点或不足,才能扬长避短,使人才用得其所。同时要出于公心,出于对党的事业,对组织负责的态度准确表述干部的缺点或不足,切忌擅自“贪污”、“截留”,出现“人情材料”、“关系材料”。
二要考察到位,真正把握干部“缺点”定位的客观性。在考察干部时要准确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把握好谈话环节。谈话时要讲究问话艺术,让被谈话人打消思想顾虑,放心、大胆地去谈;要从谈话人的语气、眼神中发现“破绽”,悟出“缺点”;要注意谈话范围的广泛性,积极寻求发现缺点或不足的突破口。二是把握好个人总结验收环节。被考察者个人总结中要把缺点或不足写深、写透,对不写缺点、不足,或“隔靴搔痒”,泛泛而谈的,要坚决进行翻工,并给予批评指正。三是把握好讨论汇总环节。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全体人员要结合各组谈话情况和本人的总结,讨论、研究被考察人的缺点或不足。在最后审定时,要有根有据,结合岗位职责,认真分析研究,达成共识,并对缺点或不足进行必要的解释,不能量身“定做”无伤大雅的缺点或不足,也不要套用模式化的“缺点或不足”,更不要让人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同时还要与以往考核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对照以往的缺点或不足,看改进的如何,做到心中更有数。但是切不可照搬照抄。
三要练好基本功,熟练掌握干部“缺点”定位的技能。定位被考察者的缺点或不足只是考察工作的一部分,但要准确定位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中蕴含着很多技能。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组工干部,要把功夫用在平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准确评价干部的能力。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写作高手学习,让水平高的人常指点。因为锤炼出被考察者的切合实际的缺点或不足,既体现出考察者的责任心,又能体现出考察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把定位干部“缺点”的能力作为考察者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篇:工作考察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湖北日报讯 省委、省政府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提出全省经济社会要以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作为我省农村金融主力军,湖北农信社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加快发展速度,实现业务发展新跨越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拓展业务规模和业务领域,提高发展质量。一是业务领域要更宽。要大力拓展农村、城区两个市场,在农村市场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城区市场形成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的新格局。城区行社存、贷款、中间业务增幅不低于30%,利润增长要达到40%以上。二是业务规模要更大。到2015年末,全省农信社总资产要达到5300亿元,各项存款要达到5500亿元,各项贷款要达到3400亿元,均比2010年末翻一番。三是资产质量要更高。到2015年末,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要控制在3%以下,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5%以上,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60%以上,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四是经营效益要更好。要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显著增强盈利能力,到2015年末,年盈利水平要达到70亿元以上,历年亏损包袱全部化解。
强化支农举措,实现“三农”服务新跨越
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发挥比较优势,是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思维角度上要从传统“三农”向“大三农”转变。从“大三农”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新特点及新的金融需求,拓宽视野,跳出农业看“三农”,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二是在服务环节上要从单一环节向产业链延伸。在对企业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延伸支农产业链,形成金融服务体系,向上下游产业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做大业务群,做长业务链。三是在担保方式上由实物抵押向经营权证抵押拓展。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固定资产、仓储、活物抵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水域滩涂、农村股权等经营权抵押方式,扩大抵押范围,满足客户需求。四是在服务方式上要从单一信贷服务向“金融套餐”服务转变。在优化信贷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信息咨询、票据承兑、托收承付、异地结算、电话转账、代理保管等服务套餐,为客户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一趟式”服务,把农信社办成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心。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制度新跨越
全省农信社要完成合作制向股份制的实质性跨越,在产权形式上真正“脱胎换骨“。一是要加快县级联社组建农村银行改革。按照“稳定县域”原则,加快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效资源,依靠政府支持和市场化手段,大力化解不良资产包袱,加快推进县级联社改革,将农信联社全部组建成农村银行机构。二是要加快整合城区。根据银监会提出的适当情况下整合城区机构的意见,将地级市城区法人机构进行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然后以此为平台,向困难联社参股,走兼并重组之路。三是要加快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是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抢抓机遇、先入为主、把握竞争主动的重大举措。全省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联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丰富产权形式,五年内发起组建村镇银行不少于30家,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化内控管理,实现案件防控新跨越
加强内控管理,提升案防系数,是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从“查、防、堵、惩、教”等方面着力构建案防长效机制。一是组织推动抓领导。要坚持法人承担第一责任原则,各行社董(理)事长要作为案件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承担案件防控职责,出现案件,首先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并“上追两级”,形成“领导抓,抓领导”的案防工作新局面。二是正本清源抓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合规教育作为必修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是堵疏防漏抓重点。要严格落实“柜员卡管理、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和复核授权”等内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全面落实交流、轮岗、回避和强制休假等四项重点制度,加强对涉及“黄赌毒”、经商办企业、异常消费等“十种人”的排查与监督。四是落实责任抓处罚。要认真执行“双线问责”、“上追两级”、“一案四问责”等惩戒制度,对情节严重,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努力营造良好的案防环境。
加强科技建设,实现科技水平新跨越
21世纪的金融是科技金融,科技水平的跨越是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必须前提和有力支撑。要根据银行业科技竞争形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研发,努力提高全省农信社科技水平。一是要学习追赶。要大力借鉴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和科技成果,在核心业务系统改造、科技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快追赶步伐,提高科技水平。二是要提高紧跟。要加快现有科技产品的换代升级,完善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完善电话银行功能,加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建设,提高自助设备的服务能力,提升前台的科技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要扩展银行卡业务系统,丰富卡业务的品种和功能,尽快缩短与其他银行机构在科技服务上的差距。三是要创新超越。要针对“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不断研发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科技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争取在农村金融科技领域占据“领跑”地位。
实施人才工程,实现人力资源新跨越
人始终是企业的根本,是最革命的生产力要素。实现农信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人力资源为支撑。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在员工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跨越。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从重点院校招收金融、法律等专业人才,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立足内部挖潜,加强对新员工、青年员工、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培训教育,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乐于奉献、品质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分级建立全省农信社后备人才库,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为农信社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信社跨越式发展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组成部分,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快建立农村资产流通平台,使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闲置房、林地、林权等在市场上实现流转,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扩大抵押范围。二是要加快建设农村征信系统,为进一步拓宽金融产品和创新渠道提供良好的平台。三是要完善“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创新合适“三农”的保险品种,分摊“三农”贷款风险,实现贷户、金融、保险三赢,构建“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心得体会
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尽量避免考察失真,做到真实准确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是要认真落实好考察预告制。一般来说,考察预告要在考察对象所在的单位、地区或者其他范围内通过社会媒体或内部文告、召开会议等形式,公布考察组组成情况及联络方式、考察对象的简要情况等。为群众特别是知情人反映意见创造条件,便于群众的参与和加强监督,因此,不能只为了执行制度而简单地走过场。要尽量增强考察工作透明度,通过新闻传媒、网站、电子信箱和张贴告示等形式,发布考察预告,让群众做到有备而谈。
二是要认真做好干部考察准备工作。考察组成员不仅要具备考察考核工作相关业务知识、识人水平和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熟悉考察对象所从事的工作或相关的工作业务。因此,在进入考察前,要对考察对象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内容做充分的了解,做好知识准备。
三是在考察范围上,要根据需要尽可能多地找知情人谈话。考察中,不能只机械地执行制度、死板地办事,要适当扩大谈话范围,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界定不同的谈话范围。要认真坚持群众路线,真正走到群众中间,问一问,听一听,看一看。了解情况做到深、细、透。不仅在本单位、本系统了解,还要从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等各个层面去了解;不仅要在“八小时之内”的圈子中了解,还要深入到“八小时之外”的圈子中去了解,把干部考察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同时,应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了解和平时考察,变被动临时考察为主动经常了解,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尽可能多地收集干部信息。
四是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在干部考察中,要听到真实情况的难度很大,因此,对少数人或反面意见,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调查、核实。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或专项调查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接触考察对象,增加感性认识,做到知人知面知心,把问题了解清楚。
五是要注重谈话艺术,提高考察效率。在干部考察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实质,保证考察的结果具体准确。要针对谈话对象“不会谈、不愿谈”的现象,做好谈话对象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和“甘当老好人”及干部考察是组织的事情的思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考察组要通过运用巧妙的谈话技巧,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环境,积极引导群众把知道的情况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来。
六是建立信任机制。在干部考察中,有的谈话对象对组工干部有所顾忌,认为被考察者和涉及对象一般都是上下级或同事关系,被考察者的不足一旦谈出去,谈话对象害怕组工干部跑风漏气,事后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遭到打击报复,所以造成有的群众“不敢谈”。这就要求在谈话对象和组工干部之间建立信任机制。首先要求组工干部要树立好公道正派的形象,消除他们害怕跑风漏气的顾虑;其次是要选择相对适宜谈话的环境,消除他们害怕泄密的顾虑;再次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对不负责任,提供虚假情况者进行惩戒,确保真实情况传送通畅。
七要认真撰写考察材料。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素质和工作状况综合评价的文字表现形式,是干部考察工作最终完成的重要一环,是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提高考察材料的质量。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不同的领导干部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其领导风格、领导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各有不同,即使相同层次的领导干部在相同的领导岗位上其基本素质、个性特点、工作情况也会各有不同。必须注意抓住重点和特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情况。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干部,在考察材料内容上更应该有所区别。其次是要在考察过程中,要认真听,仔细记,杜绝错、漏、忘现象,尽量把反映的情况记全、记实,为写好考察材料提供详实资料。再次是要抓住干部的基本素质,反映干部的个性特征。要勾画出干部本人的真实面貌,体现出每个干部的个性特点,让熟悉的人看材料不看姓名就知道写的是谁,让不熟悉的人看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干部的优缺点要写实、写准,是什么样就要写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