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激活发展新动能心得体会
学习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 激活发展新动能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要牢记宗旨,深化改革,担负时代新使命,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供销系统综合改革的收官之年,做好供销工作意义重大,供销合作社更要擦亮服务名片,提高服务效率,扛起振兴大旗,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激活供销“老字号”的发展“新动能”。
擦亮服务名片,传承历史传统。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建国初期就成立的“老字号”,供销合作社始终是服务三农的“生力军”,是广大基层人民尤其是农村群众抹不去的“集体记忆”。成绩来之不易,更应加倍珍惜。供销合作社要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传承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珍惜群众口碑,擦亮服务名片。要坚持打造为农服务“宽平台”,在扎实做好农产品收购、农用设备销售等基础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满足农民朋友在种植技术、耕种建议等方面的理论需求,帮助农民更快更好地耕种,提升整体经济效益。要坚持构建为农服务的“长纽带”,坚持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发声,及时汇报地区种植业的缺陷和优势,持续改善农业发展,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提高服务效率,锐意开拓进取。唯改革者进,唯改革者新。当前正值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供销合作社要主动适应新趋势,深化综合改革,锐意开拓进取,以更高的服务效率助力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要勇于革新组织,加强基层合作社的指导管理,科学有序地推进村级社的建设发展,打破基层缺少村级网点的桎梏,全力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先一公里”。要敢于转型升级,抢抓电商下村、消费升级的新机遇,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畅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扛起振兴大旗,担负时代使命。从最开始的“统购统销”稳定农村物价、调控社会物资,到现在参与乡村环境整治,助推脱贫攻坚,供销社始终肩负着“三农”发展的时代使命。步入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供销社要牢记嘱托,担负起时代新使
命。而新使命意味着新需求、新标准和新事业,要结合农业农村实际,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大规模发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农机服务,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的“配套服务”;要立足农民需求,拓宽选任渠道,鼓励农村能人等入社参选,为“土专家、田秀才”搭建舞台,让供销社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进而凝聚发展动能,扛起乡村振兴大旗,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澎湃“新动能”。
第二篇:学习《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心得体会
成都市大弯至佳 万成志 2016/5/25
近日,我们学校全体党员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学习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万江玲同志解读了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八个方面。万校长指出: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符合党心民心、顺应群众意愿,既着眼全国大局、又紧扣四川实际,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前行勇气、坚定了发展信心。万校长进一步强调:学习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学校建设有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学校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党员教师一定要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教师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校党员教师应该在工作、学习中充分彰显其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践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应该把总书记的关怀和要求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我们应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我们应该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团结协作,克已奉公,严守法度,崇德正己,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勇挑重担,治教治学严谨,从事教育教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强,具有刻苦钻研精神,以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投入工作。生活中,我们党员教师应该为人正直,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应该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一直坚持参加业务培训,积极主动地承担学校的示范课,不断丰富和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自从教以来,我熟练掌握英语学科教学大纲,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按新课标要求,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正确而又有条理地讲授教材内容,不断钻研教法,正确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勇于探索,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学生成绩方面,我所带班级成绩显著。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践行我校课改,认真探索“三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和课堂活动贯穿英语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使用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也作为一名青白江区骨干教师、区教委英语中心组成员,我更应该积极主动发挥骨干教师、备课组长、中心组成员的辐射作用。我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做真正热爱教育、真爱学生的好老师。这些年来,我一直积极进取,主动接纳别人,与同事友好合作。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课堂流程的设置,课堂的管理,课堂的智慧,上公开课,示范课的能力,指导和点评课的能力,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课后、考试后的反思策略,弥补和改进措施与年轻教师共享。作为本年级的备课组组长,我不仅组织好本组成员的公开课及评课,而且能领导本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要积极开展教研、评课、议课等活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都应该切实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讲方法、重实效,全面提升自己,奋发有为,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指示
4月14日,胡锦涛在三亚欢迎金砖国家领导人致辞时说: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南正在迈开步伐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前进,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海南留下历史的印记。
4月15日至16日,胡锦涛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希望海南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4月16日,胡锦涛在海南省规划展览馆考察时指出:中央已作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战略决策,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也已批准。对海南来说,现在的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
4月16日,胡锦涛在海口龙华区龙泉镇五一田洋考察时说:一定要把好质量安全关,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使海南蔬菜品牌保持良好声誉,更好地开拓市场。
胡总书记三年两次考察海南 寄予殷殷期望
2008年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三年两次考察海南,他深入宝岛的田间地头、黎村苗寨、椰林胶园、港口园区,亲自为海南的改革开放定舵导航、擘画蓝图,对加快海南发展倾注了深切关怀,寄予了殷殷希望。
今年4月,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时,胡总书记强调“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是总书记对海南发展的最新定位,他把海南的发展放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层面上进行考量,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高瞻远瞩与高屋建瓴。
胡总书记始终关注海南的改革开放和发展。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期间,特意前往海南西北部的国际级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实地了解开发区的建设情况。他希望海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今年4月,总书记再次考察海南时,从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目的等方面,对海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希望海南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这是总书记有关海南发展思路的系统阐述,既是对海南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海南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充分肯定和明确要求。
总书记对海南的深切关怀,还体现在他对国事活动的特殊安排上。从2008年4月为四国元首举行的“最美国事”活动,至2011年4月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胡锦涛主持的这两次重要的国事活动都放在海南三亚举行,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尤其是在海南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当下,不啻于为海南做了极为有力的宣传与推介,这其中无疑凝铸了总书记对海南的特殊情感与深切期盼。
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总书记强调,中央已作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战略决策,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也已批准。对海南来说,现在的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这是总书记对海南干部群众的殷切期盼,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强大动力。
海南是全国人民冬季的“菜篮子”。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海南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坚持把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基础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精致农业,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跨越。“十一五”期间,海南热带农业创新思路,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创出一片新天地。农业增加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超70%,热带农业在全国形成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战略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考察海南,每次都特意走进田间地头,仔细了解海南热带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生活情况。2008年考察海南时,胡锦涛先后走进乐东县尖峰镇山道村田洋瓜菜基地、凤田香蕉种植基地以及三亚市凤凰镇槟榔村等,向当地农民了解豇豆、香蕉、槟榔、兰花等作物的种植与收成情况。从瓜菜价格、农药与化肥涨价、惠农政策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次与农民交谈,总书记都问得很细,对农民的关怀、对农业的关切,真挚之情跃然纸上。
去年10月,海南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胡锦涛十分关心海南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当时就两次对抗洪救灾作出重要指示,今年4月考察海南时又专程前往受灾最严重的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五一万亩田洋,实地考察农业生产恢复情况,希望大家依靠科技、依靠政策,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不断增加收入。
总书记还十分关心海南瓜菜的安全生产,现场叮嘱正在对村民交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质检人员,一定要把好质量安全关,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使海南蔬菜品牌保持良好声誉,更好地开拓市场。
2008年4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海南省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山道村田洋瓜菜基地,向黎族村民黄正光详细了解蔬菜种植和销售情况。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海南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了一条生态省建设的“三赢”模式,即以生态优化为主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与环境稳定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三赢”。如今,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绝大多数海南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大家深切体会到,海南既不能走放弃发展、单纯保护环境的路子,也不能走 2 无视环境保护、单纯发展经济的路子。
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2008年4月考察海南时,总书记反复强调,海南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总书记要求,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做到新上建设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要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好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今年4月考察海南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性,把“生态省”列为海南的两大发展目标之一,特别指出“海南正在迈开步伐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前进”。他希望海南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在这里,总书记把生态环境保护在海南发展中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还要保持优美的环境,丽日蓝天,椰风海韵,永远是海南高扬的名片!
胡锦涛海南考察历程回顾
春天的关切——贯彻胡总书记考察海南时的指示精神
深切的关怀奋进的动力
本报记者吴斌谭丽琳
2008年4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省博物馆接见海南省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占海斌 摄
2008年4月7日下午3点50分,前来海南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走进新落成的省博物馆,参观“海南建省办特区20周年成就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中布下的一颗重要棋子,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示了20年来海南走过的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1987年6月12日,小平同志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首次向外界宣告了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重大设想:“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在小平同志当年与南斯拉夫客人交谈的黑白历史照片前,胡锦涛总书记驻足良久。
一张定格20年前重要历史瞬间的照片出现在了眼前: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 大一次会议,2800多名人大代表举手通过海南设立经济特区的决议,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是其中一员,回想起当年的场景,他微笑着对旁边的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我是举了手的。”作为人大代表举手表决积极推进海南建省办特区,是胡锦涛同志对海南大特区最早的关爱之举。
(一)时间流逝抹不去珍贵的记忆。
1996年的初春三月,随着以“房地产热”为特征的“泡沫经济”的消退,海南经济发展遇到新的困难,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时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来到海南。
3月29日至4月4日,胡锦涛同志先后到三亚、万宁、琼海、海口、儋州等地考察。他深入工厂车间、科研单位、田间地头和乡村农户,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共商发展大计。
在考察中,胡锦涛同志充分肯定了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海南的实践再次证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中央关于设立经济特区,包括海南建省办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
他希望海南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建设海南经济特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增创特区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亲切的关怀、深情的慰问、诚挚的鼓励,温暖着每一个大特区建设者的心。
从那时起,海南省积极实施“一省两地”的产业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中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经过数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挤压泡沫、夯实基础,海南有效地防止了房地产热降温后出现大滑坡,经济开始从恢复性增长向健康快速增长转变。世纪之交的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上了新平台。
1998年4月29日,正在韩国访问的胡锦涛同志抵达济州道访问。在会见济州道知事慎久范时,他说,济州道人民与中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如今济州道又与中国海南省建立了友好省道关系。他希望济州道与海南省加强友好合作,为中韩友谊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的讲话,对海南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是一个巨大鼓舞。近年来,海南与济州道在旅游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目前,海南已成为韩国游客热捧的度假地,韩国游客市场也成为海南增长速度最快的境外游客市场。
经过多年努力,海南已与28个国际友城结对。在高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友城之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友城人民增加互信友好的桥梁与纽带,成为海南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平台。
1999年9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光辉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成就展”。在海南馆,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反映半个世纪以来海南建设成就的照片和模型。在详细参观了展厅的图片和模型后,他十分关切地说:“海南的房地产积压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
海南没有辜负胡锦涛同志的殷切希望。这一年,也成为了海南房地产复苏的破冰之年。
经过数年的调整,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已宣告基本结束。昔日的“烂尾楼”被华丽的楼宇、雄伟的大桥、繁忙的工厂取代,海南终于走出了房地产泡沫经济带来的阴影,并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
(二)海南的对外开放有两个重大的标志,博鳌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10月,作为博鳌亚洲论坛重要发起人的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为在博鳌成立亚洲论坛的构想专程来到北京。10月8日,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了拉莫斯与霍克。胡锦涛在会见时指出,中国一贯重视和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区合作与对话,这种合作与对话有利于本地区国家间增进了解、扩大信任和加强合作。他表示欢迎两位先生就拟议中的亚洲论坛专程来华进行考察与磋商,中方将对这个设想予以认真研究和积极考虑,并尽力提供支持和合作。
在各方面的共同推进下,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2月在海南博鳌成立。成为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取得的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它树立了海南开放的新形象,给海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海南融入世界提供了极好契机。
2004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振聋发聩之声,从海南博鳌传出,传遍世界。
七载耕耘,春华秋实。如今的博鳌亚洲论坛,已如花绽放,吐露芬芳。它已发展成为全球政府高官、工商界代表和学术界精英,就亚洲以及其他地区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对话的高层次平台,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最为活跃、最具品牌价值的国际经济论坛之一,在促进亚洲经济区域合作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三)2004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后,深入海南基层考察工作。他来到绿茵茵的稻田边,俯身察看水稻的生长情况;他走进农业生态观光园,勉励果农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他来到粤海铁路南港码头和一线职工亲切握手,表示慰问„„
总书记一路上嘘寒问暖,一路上深入调研,一路上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一路上留下了奋发图强的鼓舞和鞭策。
“总书记微笑着走过来,一边向我问好,一边伸出手来和我握手,他是那么和蔼,那么平易近人。他对我们农民的关怀,令我终生难忘!”海口秀英区魁星农业观光园的开发者陈高魁抚摸着当年与胡锦涛总书记合影的照片,说起见到总书记的情景,满脸洋溢着幸福。
看到海南处处生机盎然,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胡锦涛总书记感到非常高兴,他强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经济,兴琼富民。
在这一次考察中,总书记不仅带来了党中央对奋进中的海南的亲切关怀和厚爱,还带来了执政治国的全新理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为海南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党中央的要求、总书记的嘱托与本省实际相结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铿锵有力的步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大步迈进。
海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海南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开创海南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医疗卫生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世界小姐总决赛最近5年4次在三亚成功举办,航权开放让国际游客进出海南更加便捷,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
海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海南的开发,切实把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实施工业发展“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把保护生态环境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初步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启动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文明生态村占到自然村总数的32%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通过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有效呵护了海南的绿树、蓝天、碧海,使全省环境、大气、水体质量总体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海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教育,既要积极引进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条件抓紧培养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海南农村教育10年发展规划,并真正下工夫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海南率先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消灭中小学D级危房,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工资实现按时足额发放,“教育移民扶贫”得到推广,一批又一批贫困孩子返回了课堂,义务教育实现达标。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海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 6 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高度关注民生,探索建立发展成果及时普惠广大群众的机制,创造了“小财政大民生”的发展模式,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海南比全国提早一年免征农业税,使海南农民率先进入“无税时代”;农业科技110让500多万人次农民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启动将让全省约200万“三不靠”人员得到公共医疗保障;在全国最早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海南在普惠民生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做出了示范。
(四)到2006年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海南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此时,全国各地呈现出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发展态势,海南怎样才能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最前沿?海南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新任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谈话时,对海南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海南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是海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指针。
春潮滚滚涌琼岛,科学发展谱新篇。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全省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鞭策和促进,一年多来,海南正是遵循着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
去年4月召开的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坚持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以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艰苦创业和抢抓机遇的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努力开创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局面。
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海南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视野,进一步提升发展目标。
现在,海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加注重发展海洋经济,抓住历史机遇。
当前,海南的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和高昂的士气,高擎“特”字大旗,力争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以洋浦保税港区为起点,探索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行更加开放的旅游政策,把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原则,把海南建成生态文明示范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海南成为我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积极寻求实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措施,把海南推向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了“海南的邀请”:
2007年3月27日,出访俄罗斯的胡锦涛主席参观以中文教学为特色的莫斯科1948中学时宣布:“中国政府还将邀请贵校的同学代表,明年寒假到中国海南三亚参加两国青少年冬令营。”
2007年8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建议,成员国轮流举办青年学生交流营活动。作为开端,中方愿邀请其他成员国50名大中学生于2008年寒假期间赴中国海南参加交流活动。
一年之中的两次邀请,是总书记对海南的高度信任,是对海南人民的深切厚爱,是对海南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
在两国有关方面的积极推动下,在海南省的精心安排下,今年1月8日,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及梁赞市7所学校的53名师生代表,包括莫斯科1948中学的15名师生组成的2008俄罗斯学生海南冬令营团,终于来到了温暖的海南,享受到了这里的椰风海韵、阳光沙滩。冬令营团负责人激动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知道了美丽的人间天堂——海南,我相信这次来的俄罗斯孩子们,未来将成为增进中俄友谊的使者。”
“人间天堂”——这是游人对海南多么贴切的比喻!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的海南,是我们深爱的家园,是我们美丽的天堂!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海南已经从昔日贫困落后的海岛变成了如今的旅游度假天堂。(六)
洋浦是海南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名片。
海南人民不会忘记,是邓小平同志作出亲笔批示,平息了轰动一时的“洋浦**”,使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以“外商独资、成片承包、综合补偿”的办法大面积建设的洋浦经济开发区。
胡锦涛同志深深牵挂着几经起落的洋浦。
12年前,洋浦是胡锦涛同志考察海南的最后一站,时至今日他还清楚记得当年陪同考察洋浦的海南工作人员;12年后,洋浦成了他考察海南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
4月8日,站在桥吊高耸,门机矗立的洋浦港,胡锦涛总书记关心地询问洋浦港的货物吞吐情况,港口的工作人员充满激情地说:“12年前,您来洋浦考察时,洋浦港的吞吐量只有40万吨,今年有望突破500万吨!”在听完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对洋浦的工作汇报后,胡锦涛还考察了800万吨炼油厂,看到一度沉寂的洋浦重新崛起成为海南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总书记倍感欣慰,他语重心长地说:“无论是海南,还是洋浦,都要从自己的优势 8 出发选择产业方向,如果把保税区的政策用好,洋浦会发展得更好。”
4月9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考察了三亚的新农村建设,回到驻地直接走进会场,在听取卫留成的工作汇报后,他结合海南实际,做出重要指示: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他要求经济特区的干部,一定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和突出品格。
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已经深深铭记在干部群众的心里,转化为全省上下的共同目标,成为推动海南发展的不竭动力!
海南800万人民一定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请总书记放心!
请党中央放心!
(本报海口4月10日讯)
(原载本报2008年4月11日一版)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海南须只争朝夕
海南的四月,芳菲依然。
胡锦涛总书记分别在2004年、2008年和2011年对海南的三次考察,都选在四月,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之后。每次考察的线路、感触都有不同,但在年会上对海南的热情推介,殷切希望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特区”在改革、开放等问题上有更开阔的视界,勇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等等,却是每次都再三强调。
海南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在历史上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开放中,中央也多了一份关怀。总书记希望海南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要把经济转型、改革探索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扎实一些,是有深刻用意的。
当前,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低福利、依靠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结束。时过境迁,这种增长模式已经是不精明的,越到现在越不可持续,不可推广,并已经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倒逼机制。新的矛盾必须有一个很好纾解的渠道。因此,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等理念,不但在国内,就是在国际社会上,也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和30年前的改革不同,深水区的“二次改革”更是一场障碍重重的赛跑,更须智勇双全,只争朝夕。这需要一批勇敢的探索者,而海南在历史上曾经错失过良机。
其实,只有深刻洞悉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面临的困难、压力和机遇,以及海南20多年来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各级党政干部才能明白总书记的语重心长之所指,也才能明白海南新的历史使命和工作重心。在 9 经济转型,和中国旅游业的综合改革并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上,海南必须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民生的改善等方面,海南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赛跑”的事,还远远没有到一个可以喘气的关口。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百业待举。所以,省委书记卫留成最近又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海南这个特区,不光面积要大,还要思想解放的程度高,开放、改革的力度大。不然,则难堪“排头兵”之称谓。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以及中央批准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为海南的新一轮发展建“序”,剩下的就是海南能不能抓住机遇?
10年时间,对于慵懒者而言,是短促的;但对于那些善于抢抓机遇、打有准备之战的人而言,又是充裕的。海南可以做的,就是只争朝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社会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下,首先跑赢经济转型这一程。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
论述之一: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之一
本报评论员
琼岛四月,春意盎然。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并考察我省工作。总书记对海南的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指出“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个事关海南发展的鲜明定位,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再创辉煌的殷切期待,也赋予了海南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必将对海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
创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伟大创举。在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6月12日会见外宾时宣告:“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作为“大特区”发展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重要一页。
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持发挥经 济特区的先行试验、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了许多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经济社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原来在经济特区实行的某些优惠政策和灵活做法在内地逐步推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使海南特区的发展站在新的门槛上。特区如何办下去,特区如何“特”下去,特区肩负一种什么样的使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重要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向与会各国领导人,向境内外200多家媒体的记者,重申“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无疑是一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政治宣示,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二
胡锦涛总书记始终关注着海南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进程。他曾多次考察海南,在黎村苗寨、椰林胶园、企业园区,处处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对海南改革开放做出许多重要指示,不断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发展。
2006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同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谈话时明确要求海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4月,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又希望海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今年4月,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时,总书记重申“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到“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再到“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是从“区域发展”的层面定位海南发展,“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则是从“全国位次”的层面定位海南发展,而“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则体现出党中央定位海南发展的“世界眼光”!这三者环环相扣,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海南经济特区的建设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新的使命。
经济特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与“窗口”互为表里,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一直发挥着中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外经济政策窗口的作用。这次胡锦涛总书记重申“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对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中的“窗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南经济特区这一重要功能的崭新认识和高度重视。
海南经济特区正显现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的崭新姿态。正如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博鳌亚洲论坛设在海南,海南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一平台,广交朋友,广拓商机,全面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在200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夕,胡锦涛在三亚先后为四国元首举行隆重的国事活动之后,今年4月,中央又把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放在三亚,并且发表了《三亚宣言》。总书记在三亚会见了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央把海南作为金砖国家峰会的承办地,这既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海南的发展变化、对海南落 11 实科学发展观的认可和鼓励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央对海南这一“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三
胡锦涛总书记倾注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激励、鼓舞和引导着海南经济特区的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速发展、勇于创新,团结奋斗,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5年多来,正是沿着总书记“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这个方向,海南经过探索找到了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科学发展的道路。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09年12月31日正式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由此步入发展快车道。
5年多来,正是按照总书记“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要求,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了新型工业、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岛旅游业形成“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格局。
5年多来,正是按照总书记“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海南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洋浦保税港区建设等重大改革的深化与完善,实现了海南改革开放的一项项历史性突破。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点燃了海南人民加快发展的激情,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活力,海南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五年间,海南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完成“千百亿跨越”后,又在“十一五”末这一年翻了一番。从教育、就业,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民生账单”上的七大工程,逐一梦想成真。
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一五”这5年,是海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海南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是海南改革开放攻坚力度最大、体制机制创新最具活力的时期之一;是海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是海南广大干部群众亲切称颂的“黄金五年”。
5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国际背景下,海南经济特区发挥着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这5年,海南不仅举全省之力为博鳌亚洲论坛提供支持和服务,还成为其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参与者和助推器,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一平台,使其成为海南扩大开放、拓展合作、展示形象的重要舞台。论坛为海南提供了思想盛宴和无限商机,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00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夕,胡锦涛主席在三亚先后为四国元首举行隆重的国事活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把重要国事活动放在首都以外的地方,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的国事活动”。海南开始全面融入国家的总体外交格局,并做出积极贡献,正在成为中国民间外交、休闲外交的重要基地。
今年4月,中央又把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放在三亚,并且发表了《三亚宣言》。海南承办这次大型国际会议,既是完成党中央交给海南的光荣政治任务,也是对海南各项工作特别是组织能力、接待水平、队伍素质的一次全方位考验。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个方面精心策划、大力协同、全力以赴,以辛勤的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安全顺利、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国家争了光,为海南添了彩。
对此,外交部长杨洁篪高度赞扬说:海南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国际水准的服务保障工作。海南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得很出色,展现了三亚精神、博鳌精神,12 完美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水平。
“中国的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找到了最为生动的注脚。
四
长风万里正当春,潮涌南海千帆起。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一句“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倍感自豪!我们欣喜地看到,海南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没有被“边缘化”,而且被赋予了更为重大的新历史使命,展示出更为诱人的灿烂前景。
国际旅游岛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要成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样的战略定位已经写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之中。
4月20日,世人瞩目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试点实施。这是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重要的政策支持之一。类似的政策,目前在世界上只有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海南实施,是对我国现行免税购物政策的一项突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尝试,充分体现了经济特区的“对外政策窗口”功能。
当前,海南的发展正进入历史的最好时期,全省人民正锐意进取,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就在这一奋发有为的重要时刻,总书记赋予海南“两大定位”,用言简意赅的16个字为海南经济特区的新一轮发展定舵加油。
我们一定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进一步激发起“特”的意识、“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努力保持经济特区“特”的品质,继续率先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经济特区“特”的地位;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把我省的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要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胡锦涛总书记为海南作出的“两大定位”激励着我们,光荣的使命鞭策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召唤着我们。全省870多万各族人民在过去23年为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阶段续写壮丽的篇章,让经济特区的旗帜继续高高飘扬。
论述二: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前进
南海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1-04-29 06:36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海南日报评论员
4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亚欢迎金砖国家领导人致辞时,对海南有这样的描述:“海南正在迈开步伐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前进。”
总书记这句话意义重大,既对当前海南发展方向充分肯定,也对海南提出了明确的两大任务,那就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
国际旅游岛,生态省,这是现在最具“海南元素”色彩的两个热词。
建设生态省,海南率先实践,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生态条件和持续地努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建设国际旅游岛,经国家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再次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一
这两个光荣而重大的任务,所以能落在海南肩上,是因为海南这块特殊的土壤。
海南岛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早已闻名于世。旅游业,也因此成为海南建省以前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旅游业随着国内旅游热潮的兴起,有了较快发展。在1990年代中后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成为海南的重要产业之一。海南,也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度假休闲目的地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海南旅游业的客源扩大,在国内游客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外游客也大幅增加,海南旅游业迎来了走向国际化的难得机遇;同时,旅游业本身也面临提档升级的发展压力。海南旅游业如何突破自我,走向更高的阶段,成为摆在海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省委、省政府在思考破题之策时,将视野放在了更宽的角度,即如何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海南的改革开放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过多番思考、咨询、调研、求证,国际旅游岛的概念慢慢成型,思路逐渐明晰,这就是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推动旅游对外开放,以旅游业的开放、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开放、发展,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实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4月,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正式宣告: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此举标志着建设国际旅游岛成为海南省委的决策。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正式开始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
海南的生态环境优越,早为人们熟知。椰风海韵,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着“天然大氧吧”和“绿色生态大花园”的美誉。由于历史原因,海南一直到1980年代末,没有大工业项目进入,因此也没有大的开发破坏,可以说是一块“净土”。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海南开始进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但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意识地控制开发规模,保护生态不被破坏。所以海南的生态环境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各项环境指标一直保持优良。
到上世纪末,环境保护成为时代潮流,亲近大自然成为时尚。在此背景下,海南优越的生态环境价值彰显,成为海南最大的发展优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同年7月,《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二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正式通过并开始付诸 14 实施。至此,海南拉开了建设生态省的帷幕。
12年来,海南通过立法保障、高层推动、统一协调、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等方式,将生态省建设步步推向深入。实践证明,建设生态省,立足海南自身最大的优势,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海南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南发展的优势之路、希望之路。
二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意义非同一般。
对海南而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追求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两步。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而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样的思路,不仅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而且符合海南省情,能够较好地发挥海南自然环境、区位、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且不破坏环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不仅可以解决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难题,而且良好的环境也能为旅游业增加魅力,促进旅游业发展。这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海南紧紧抓住这两条,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从更深的意义看,这是海南认真思考自己的定位,抢抓机遇,寻求实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措施。由此,海南再一次站在了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担当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而从全国范围看,海南建设生态省,是对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落实。海南以卓有成效的实践,开创了一种发展与保护的新模式,为全国的绿色发展道路和模式起到了探索、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而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在旅游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则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担负起“试验田”的角色。国家将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此。
三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省建设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的殷切关怀。
中央领导始终对海南的发展十分关心。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曾对海南的旅游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的指示。对旅游业,总书记指出,要从海南实际条件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尤其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提升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规范旅游市场,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对生态保护,总书记指出,海南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按照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今年4月对海南的考察中,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海南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4月16日,胡锦涛在海口龙华区龙泉镇五一田洋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好质量安全关,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使海南蔬菜品牌保持良好声誉,更好地开拓市场。
总书记对海南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论述,对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表明总书记对海南旅游业和生态环境有着非同寻常的关注。这一系列重要指示,高瞻远瞩,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总书记的深情嘱咐和真切期待,已经成为驱动全省人民不断加快发展的坚强动力。四
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既是宏伟的目标,又是艰巨的任务。
说它宏伟,因为这两个目标,都是前无古人的新事业,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具有多层面的标准,具有非常多的建设任务,如果全面完成,全省人民将会得到非常多的好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民会有更多的幸福感。说它艰巨,因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非常不容易,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两个目标的内容和标准会不断变化、调整,在现有各方面条件下,我们要持续做出巨大的努力,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真正完成。
目前,我们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生态方面,全省45.5%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12年来全省共投入10多亿元造林资金,造林面积累计达600多万亩。截至2010年底,海南森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2%;形成了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分别达到86%和70%;全省有28多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建设太阳能、风能、核电项目,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达到30.6%以上。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保护生态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国际旅游岛方面,我们实现了开局之年的完善开局,完成了一系列项目,推进了国家赋予的多项政策落地开花,如制定了游艇管理规定,实施了离岛免税政策、外国旅客离境退税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的大力关怀下,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拚搏取得,凝聚了全省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海南,正在朝着“全国人民的后花园”和“世界一流的海岛度假休闲胜地”快步迈进。
但是,也要看到,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物的角度看,尽管海南近几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小,欠发达的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质量不高;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仍较滞后;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旅游岛不相匹配;旅游要素雷同,与旅游要素相配套的设施不完善,等等。从人的因素看,虽然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海南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国内外对国际旅游岛的期待和要求很高,全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的知识、能力、素质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一些机关的行政效能、公务员的专业素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方面建设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海南还任重道远。
五
使命神圣,重任在肩,这是海南现在的写照。
4月26日,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海口调研时指出,胡锦涛总书记三年两次来海南参加重要国事活动并在海南考察指导工作,这都是海南发展的重大机遇。特别是总书记对海南提出了两大定位“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以及两大任务“海南正加快步伐朝着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 16 迈进”,为海南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是对海南的更高要求。全省干部群众要全力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这样前无古人的宏伟大业,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虽然前路漫漫,任务艰巨,但总书记对海南的关心和期待,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振奋,充满创业的豪情和激情。而一年多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历程,12年的生态省建设之路,也让海南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道路上,全省人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海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南海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1-05-03 06:56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海南日报评论员
专题:海南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之三
海南日报评论员
4月15日至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希望海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个重要指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总书记为海南发展规划的大方向,也是海南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长远追求。向着这个前途无限光明的方向,海南已经走过了较长的道路,奋斗了较长的时间。一
“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总书记对海南旅游发展方向的明确指示,是总书记对海南旅游的精确定位,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南旅游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
海南岛风光秀丽,景物宜人,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的休闲度假胜地,发展休闲度假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难得的是,在中国的旅游格局中,海南是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成为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是中国最有条件、最有资格、最有前途的地区。
然而,休闲度假游热潮却在海南姗姗来迟。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海南旅游业并没有多少休闲度假的内容。当时无论是决策者还是业内人士,鲜有人能看清休闲度假旅游对于海南的重大意义。当时,海南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几乎清一色是观光游。游客游海南,东边去中部回,三天两夜,看几个有名的景点,吃几顿特色的大餐,就匆匆结束了海南之行。
当时这种状况,客观上看,与休闲度假旅游尚没有在国内形成潮流的大环境有关;主观上看,与海南旅游业没有明确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没有找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有关。
时间走到1996年,海南终于迈出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关键一步。当年1月1日,“96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在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广场举行,由此拉开了海南由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型升级的序幕。
也正是在这一年,海南省委确立了把海南建设成为“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高到全省战略发展的高度。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决策。海南敏锐地抓住了旅游潮流的变化,在休闲度假潮流尚未完全兴起之前,就主动抢占制高点,成了傲立潮头的弄潮儿。
从199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几年,海南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产业体系,全力营造休闲度假的旅游环境,使旅游业连年快速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现在的海南,已成为国内最有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
事实证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确实是海南旅游最佳、最正确的方向。总书记对海南“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定位,高瞻远瞩,是对海南旅游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符合当前旅游业发展潮流。顺着这个方向前进,海南终将到达一个非常美好的目的地。二
“世界一流”,是总书记对海南旅游发展的高标准、高要求。这里面,包含着总书记对海南旅游的热切期待,也体现出总书记对海南旅游发展具有充分的信心。
海南现在已是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一点,从世界著名的酒店品牌齐齐落户海南即可看出;这一点,从日臻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出;这一点,从每年超过2000万人次的游客来海南旅游度假可以看出;这一点,从春节、国庆黄金周期间三亚酒店客房一房难求可以看出;这一点,从众多的休闲旅游新业态在海南不断呈现也可以看出。
但是,国内一流的海南岛,还不是世界一流。和国外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如韩国济州岛、印尼巴厘岛、马尔代夫岛、美国夏威夷岛、墨西哥坎昆岛等相比,海南的差距还很大。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水平,到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社会综合环境等方面看,海南离国际化标准还相差甚远。无论是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提升、改造,还是社会大环境的综合治理,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达到总书记“世界一流”的标准,要完成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建设目标,海南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但海南正在迎难而上,正在一步步地缩小差距,正在一步步地朝着总书记规划的方向前进。我们看到,对内,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各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已经进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外,海南旅游的宣传促销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欧洲、北美等地。海南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旅客来到海南休闲度假旅游。海南,不但为国人喜爱,而且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外国旅客的青睐。海南,正在走出国门,大跨步走向世界。三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其中,前一条是前提,后三条是行动的关键。
保护生态环境,是海南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的前提。建设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需要一流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综观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无不是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打造世界 18 一流旅游胜地的最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生态环境,保住好海南最可宝贵的资源。
海南正在着力建设生态省,正在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积极探索建成国家低碳经济实验区。在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点上,海南也正在探索新的模式。追求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省各界的共识。在未来,环保、健康、低碳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标志。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就是海南人的发展宣言。
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总书记根据海南实际提出来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是我们行动的纲领。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海南在这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各级政府正在加大投入,建设新景点,改造旧景区,提升景区景点的档次;文昌航天城的建造,将给海南增添新的景致,引入新鲜的元素。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海南加大了交通道路、旅游购物、服务设施的建设,东环高铁通车,大大改善了东部旅游圈的交通条件,三亚免税商店的营业,也大大增加了海南旅游的吸引力,全省景区厕所的全面改造,也提升了景区服务的标准和水平。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海南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大力打击黑社黑导黑车、欺客宰客、炒房等非法行为,使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为改善环境卫生,海南从2009年起发起了全省性的卫生环境整治大行动,清洁城乡环境,整治公共秩序,提升公众文明素质,给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步改善海南旅游的各种环境和条件,慢慢提升海南旅游形象,使海南旅游更有吸引力,更加令人向往。四
成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海南走的第一步,成为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是海南走的第二步,而成为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是海南走的第三步。前两步海南已走完,第三步则正在坚实地走。
从国内一流到世界一流,这一步跨越,艰难无比。我们要看到,海南旅游的大发展,毕竟才有10多年的时间,在许多方面,虽然提高、提升很快,但是毕竟基础薄弱,要想很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如果我们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在借鉴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是有极大可能加快这一进程的。
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极大地鼓舞着全省人民的斗志。我们相信,在全省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下,海南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一定会成为世人最向往、最想来、最爱来的旅游目的地。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之四
南海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1-05-04 06:35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海南日报评论员
专题:海南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
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之四
海南日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这四大目标,既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又强调人民群众对发展的主观感受,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实践标准,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检验我省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一
在四大目标中,“经济繁荣”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这是中央对海南省情的科学判断,同时也告诉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是海南的头等大事。
胡锦涛总书记历来十分关心海南经济发展,早在2004年他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就明确要求海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经济,兴琼富民”。今年4月,总书记又把“经济繁荣”作为海南发展的首要目标提出来,表明中央对海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也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深化。
经济繁荣是实现“四大目标”的物质基础。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从总体上说是由经济发展这一物质性的基础所决定的。只有经济繁荣了,我们才会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反之,就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毋庸讳言,海南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由于底子薄、实力弱、经济欠发达,使得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靠后的位置。由于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基本公共服务欠账较多,许多想办、应该办的大事一时难以办成,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海南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海南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我省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省委书记卫留成多次强调,如果我们不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就会犯错误吃大亏,就会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望。他指出,“海南不仅要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也要以自己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来显示社会主义大特区的优越性。”“十一五”期间,我省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实现“千百亿跨越”后,又在“十一五”末这一年翻了一番,成为海南历史上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
在成绩面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海南欠发达的省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和挑战。中央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对实现经济繁荣充满憧憬。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征程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
社会和谐是“四大目标”之一,是经济繁荣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
近年来,海南最大限度增加和谐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通过加强全省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毒品犯罪等突出问题实行专项整治,人民群 20 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多年来我省保持了在重大节日、重要敏感期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政治事件、无集体进京上访的“三个零记录”。
目前,海南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很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挫伤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为此,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要强化和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要理顺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要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察民情,听民声,化民怨,解民忧,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努力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强化源头治理和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实现社会和谐、大局稳定、群众满意。
三
环境优美,是海南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总书记把环境优美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抓住了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丽日蓝天,椰风海韵。优美的环境来自于海南长期不懈的生态建设。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2008年4月考察海南时,总书记反复强调,海南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今年4月考察海南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指出“海南正在迈开步伐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前进”。
近年来,海南着力创造优美环境,打造“全国人民的后花园”和“世界一流的海岛度假休闲胜地”。为了让环境更优美,海南坚持以生态优化为主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与环境稳定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三赢”。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从2005年的55.5%提高到2010年的60.2%。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节能减排完成了国家下达指标。
为了让环境更优美,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政府整治力度之大,群众参与之广泛,媒体关注程度之高,社会反响之热烈,都是空前的,树立起了海南优美、文明的形象,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成绩为我们实现环境优美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比如,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不上发展的需要;机动车尾气污染不容忽视;在一些乡村、小城镇,“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要实现环境优美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努力向“环境优美”的目标迈进。
四
在“四大目标”中,人民幸福是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标准。
从追求财富到关注幸福,标志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总书记多次到海南考察工作,深入黎村苗寨、椰林胶园、企业园区,嘘寒问暖,情系民生。2004年,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就要求海南“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今年四月在海南考察时,总书记又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推进海南科学发展“四大目标”之一,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南人民的深切关怀。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推动发展的目的和核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既要建成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又要建成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让全省人民从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十一五”期间,海南致力于民生改善,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省委全会通过了《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明确提出省和市县每年新增财力的55%以上必须用于改善民生,集中解决一些重点民生问题。省政府制定了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五年规划,集中推进教育、就业、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以及生态文明等七大民生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的目标,义务教育、高中和中职教师绩效工资全覆盖;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覆盖,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全省60岁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这一时期,是海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总量小,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基本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民生状况差异较大,人民群众还不够满意。我们要增强紧迫感,下更大的力气解决民生问题,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的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
极目不知远,发展无止境。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互为条件、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坚持发展,经济繁荣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条件;环境优美是社会和谐和经济繁荣的长期依托,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全省社会和谐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人民幸福,是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最终目的。四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中央对海南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咬住目标,奋力有为。我们一定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抢抓机遇,拼搏实干,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科学发展,为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论述之五: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
南海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1-05-05 06:44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海南日报评论员
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海南发展的重要论述之五
海南日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中央已作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也已批准。对海南来说,现在的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意味深长,令人警醒,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把握和捕捉历史机遇,扑下身子抓落实,以干的行动、干的成果,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
抓住机遇、狠抓落实,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面考察、科学分析海南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所谓机遇,就是一定时间、地点、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契机,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抓住机遇,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我省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海南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第二次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09年12月3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各个领域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并从投融资、财税、开放、土地等方面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支持。这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发展给予的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为加快海南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必将为海南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随后出台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全面扬帆起航勾画了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更是为海南带来了机遇叠加的效应。
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广大群众强岛富民的期待更加强烈。5年间,海南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完成“千百亿跨越”后,又在“十一五”末这一年翻了一番。从教育、就业,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民生账单”上的七大工程,逐一梦想成真。“十一五”这5年,是海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海南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是海南改革开放攻坚力度最大、体制机制创新最具活力的时期之一;是海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对于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海南广大人民群众当然心中有数,并亲切地称这5年为“黄金五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发展,是人心所向,是众望所归。这是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难能可贵的“民气”。
二
机遇是最为珍贵的战略资源。发现和识别历史机遇,不等于已经把握和捕捉了历史机遇。
在客观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捕捉到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主体有无机遇意识,有没有能动性、自觉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好地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就可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落后转向先进,更好地推进发展;面对机遇却视而不见,机遇来临却不能抓住,必将贻误一个地方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无论是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 23 胜利的关键所在。历史一再表明,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能否把握住重大机遇,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地方也有着兴衰更替、命运转折的功力,这已经反复被历史所证明。
回顾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的历程就会发现,我省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得益于对一些机遇的重视和把握;而在某些方面之所以落后,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机遇意识不强,国家赋予的重大政策在争论中搁浅,一些政策的实施在犹疑中走样,一些机遇在对政策的误读中错失。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机遇表现淡漠,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经验,等到学了人家的经验自己来搞的时候,上级的各种制约政策又下来了,结果是错过了机遇,空留遗恨。海南与一些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拉开的。此中代价沉重、教训深刻,应当认真记取!
历史经验表明,机遇只是一个“外因”,创造了一种可能性,能否由可能变为现实,根本还在内因,在于抓住机遇的双手。当前,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对机遇的重要性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抢抓机遇的实践上还有一定欠缺。比如,有些领导干部讲起机遇来头头是道,一旦机遇真正来临,要么手足无措,要么犹豫不定,让大好机会白白错过;还有一些人,面对机遇不是想尽办法去主动抢抓,而是等待观望、坐而论道;更有一些人在机遇面前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迟缓。这些观念和作法与新的形势极不适应,必将成为我们抢抓机遇的重要障碍。当前,海南发展的重大机遇已经来临,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机遇观,增强机遇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机遇的科学判断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创新不止,把战略机遇切实转化成现实的发展成果。
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当前,中央已作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也已批准。目标明确了,政策给了,规划有了,落实就是决定的因素。
狠抓落实,才能抓住机遇。如果只盯着机遇带来的好处,缺乏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终将“坐失良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机遇,从不会给无所作为的人带来奇迹,只有扎扎实实地抓落实,机遇才会转变成发展的成果。
狠抓落实,要讲究一个“实”字。开了会、发了文件、做了宣传不叫落实;许愿了、承诺了、甚至签订责任状了也不算落实;还有更多的“轰轰烈烈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都不是落实。贯彻落实,不是飘忽半空喊一番口号能够奏效的,必须脚踏实地一项一项地真抓实干,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一个一个地攻克难题,耍不得半点虚功,来不得形式主义。回首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的历程,国家赋予海南的一些重大政策就是因为落实不到位而出现“悬空”,我们的很多机遇就是在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中坐失的。只有真真正正拿出行动、拿出实招,脚踏实地干实事,埋头苦干打基础,才能把我省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狠抓落实,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核心是思想作风的转变。近年来,我省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有了很大好转。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部门以至一些领导干部,作风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严重,文风会风亟待改进。有的工作漂浮,爱做表面文章,搞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有的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开会讲话长、空、假;有的眼睛朝上,只对上不对下,应付检查,沽名钓誉,甚至以群众的利益来换取虚假的“政绩”。尽管这些不良作风只是个别现象,却是目前影响和制约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 24 关键因素,其危害和影响决不可低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查纠。
过去一年多来,我省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正是靠狠抓落实,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敲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场锣鼓”;海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昌江核电工程正式开工;东环高速铁路全线开通;“一号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按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比建设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正是靠狠抓落实,海南通过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提升“软实力”,今年春节黄金周在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海南实现了旅游市场规范有序,酒店房价平稳,海鲜排档零投诉。正是靠狠抓落实,海南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灾害,圆满完成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的阶段性目标,经济增速由全国中游水平上升到全国领先。
狠抓落实,是发展的启示,也是事业的呼唤。我们一定要有对事业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拿出一天也不耽误的干事劲头,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四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海南发展的“时间表”——“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根据这一发展目标,未来10年将是海南经济快速发展的“起飞期”,是一个难得的加速海南崛起,实现强省之梦的战略机遇期。
此次战略机遇期从时间跨度上看长达近10年,但毫无疑问的是,旅游业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的分水岭在前5年,而目前的一两年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能否抓得住这次历史机遇,对海南至关重要:抓得住、抢得上则事半功倍,有望再次崛起;失去机遇,我们将留下难以弥补的历史遗憾。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我们既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我们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在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中实干真干,拼搏进取,把海南发展好,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宏伟事业胜利推进。
第四篇:实施乡村振兴激活信城“三农”发展新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
激活信城“三农”发展新动能
信城街道办事处
盖立杰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彰显了党对人民期待更高水平的回应,对“三农”发展更高水平的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动能。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党的“三农”工作的一次理念创新和战略跃升,也是一次全面的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是回应社会当前主要矛盾转化、破解“三农”瓶颈问题的治本之策。
信城办有37个行政村,其中城中村27个。目前大多数村的土地已经被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占用,大多数村成为“无地村”,可流转土地较少。多数群众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少数群众收入靠打零工,增收手段较为单一。
如何把劣势变优势,实现错位发展?这是摆在信城办每个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年初的县委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栾兴刚同志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崭新篇章。这不但为我们信城的“三农”工作明确了目标,也指明了工作路径。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应以产业为主导,项目为载体,产业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为 抓手,创建富有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壮大“城区经济”,利用电商平台,加快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新战略呼唤新动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摆在第一位的是“人才进乡”。信城街道办事处紧扣“互联网+”,把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业转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试点引领的原则,加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以电子商务推动产业发展,以青年带动产业活力,积极打造“青年+电商+精准扶贫+数字乡村”的新模式,引导有识、有志青年回归本土,创新创业。
街道办事处积极推进,加快发展,结合实际,努力营造“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氛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6月份与阳信聚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创信空间·阳信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创信空间”平台,意为“创业在阳信”。“创信空间”由可可空间(cocospace)(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整体策划设计,用创信的首字母CX组成了一个一个正比的数学符号作为我们的LOGO,时刻提创业者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同时延伸符号有无限大的视觉效果,寓意阳信电子商务发展的无限空间。“创业者,是生的平凡,活的伟大的一群人,他们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妄图改变人生。创信空间以孕育伟大的企业为己任,视创业者为最宝贵的财富,尽心呵护着每一个非 同凡响的创新,为创业企业打造一个良性的商业生态。”作为创信空间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创业者不要忘了改变世界的初衷。
园区氛围也紧紧围绕青年活力的特色,创信空间外体设计为凸显“互联网+”的气氛,吸引更多的年轻创业者,采用了彩色魔方的外围设计,内侧则采用了黑白钢琴键色彩为主色调,别称为“魔方楼”,让创业者有侵入式的视觉体验,激发创业者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以及灵感的焕发。
新战略呼唤新动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资本进乡”是关键环节。发挥财政资金的“整合”、“撬动”、“激活”作用,引领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电子商务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8452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25-200平米的独立办公室96间。园区配套拥有本地产品展示厅、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商务洽谈室、培训中心,健身中心、创信咖啡、便利超市、连锁酒店,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本土企业产品展厅占地1200平方米,为帮助企业进行集中对外展示和企业营销宣传,展厅配备了多样的实体商品展示和丰富的多媒体虚拟展示,让参观者能够切实的感受到展销企业的产品和公司经营理念。展厅划分为6个区域,依次为序厅、特色农副产品、肉牛深加工、不锈钢餐具、家纺地毯和尾厅。
创信咖啡为北欧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温馨而明亮的空间可以激发创业者的灵感,三人位圆形的桌椅促进了创业者之 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图书角有精挑细选的互联网及创业的相关书籍,方便大家深入系统学习。免费的咖啡供应,也为回乡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方便他们接触到新鲜的创业理念和项目,甚至还有可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创信洽谈室配备设计师风格的休闲沙发,懒人沙发等,旨在为创业者提供一个休闲、放松且私密的会客、洽谈环境。
新战略呼唤新动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服务进乡”是重要保障。入驻园区会有很多优惠政策,零负担运营。一是场地支持。入驻园区企业三年内房租免费。二是水电支持。入驻园区企业两年内水电物业宽带减免。三是培训支持。入驻园区企业终身享受创业孵化指导,技术支持。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视觉设计,IT指导,营销服务,创业辅导。四是融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协助申请10万元的免息贷款,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问题。五是服务支持。为入驻企业提供手续代办、信息咨询、电商企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支撑、人才服务、法律保障等专业服务平台,全方位服务电子商务企业成长。完善的服务链条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产业园整合线上线下各类实体资源和物流配套体系,为电子商务办公、仓储物流、人才培训、创业融资、精准扶贫、提供聚成性服务,初步形成了产业培训、人才服务、科技金融等五大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集聚了品牌电商、代运营、第 三方平台、电商培训、信息软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电子商务相关企业,构建了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产业园培训中心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其中实操培训室配备电脑30台,作为园区的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定期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各大平台的入驻、网店的装修及运营,产品的发布与推广,以及售后和老客户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既有政策解析,理念更新,又有实际操作,可以使培训人员更快、更好的熟悉相关知识。小会议室可容纳30人,小型会议圆桌配备投影、音响等设备,且内有高规格接待室,可以满足园区创业者进行商务洽谈、座谈、接待等方面的需求。大会议室可容纳120人,配备电视、投影、音响等设备,并定期邀请专家、企业CEO、创业能手等,举办有关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划、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系列讲座,免费向入驻者开放,丰富产业园的日常活动。
2017中国(阳信)牛骨雕刻文化艺术节在阳信县创信空间隆重开幕。活动旨在搭建中国牛骨雕刻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创建山东工艺美术牛骨雕刻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牛骨雕刻工艺品的创新设计水平,提升骨雕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我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平原,畜牧业发达,有着“中国第一牛县”的美誉,庞大的肉牛养殖产业为牛骨雕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在的文化基因为牛骨雕刻这一艺术形式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支持。大力发展牛骨雕刻产业正是在本地区得天独厚的物 质、精神基础之上,深挖牛骨的艺术价值,延伸畜牧产业的链条。今后信城街道办事处将在电商产业园基础上引入骨雕特色项目,大力打造骨雕产业链,实现项目长期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和全新战略,也是一项新思维引领、新动能助推的创新工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李克强作出批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习近平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百里者半九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实现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细化实化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压实责任,严格考核,凝聚起更大力量,真抓实干,确保一年一个新进展。要注重精准扶贫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注重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衔接,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推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确保三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11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把抓落实、促攻坚工作导向树立起来,坚持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压实攻坚责任,打造过硬的攻坚队伍,完善督战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攻坚举措落到实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议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安排部署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有关省区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题研讨班学员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设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