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范例)

时间:2020-10-23 13:4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例》。

第一篇: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例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本四篇

宣传工作一定要到位,特别要注重更多消费教育资源向老年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和未成年人倾斜,不断提升各类消费者群体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一起来看看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体会范本四篇,欢迎查阅!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这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要求,是我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冲刺“双过半”目标的根本遵循,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瞄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有底线思维。从“六稳”到“六保”,并不是把目标降低,而是基于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六稳”与“六保”相辅相成,不仅是应对复杂局面的“兜底”举措,而且更强调兜住民生底线、守好经济基本盘。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有备无患,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统筹推进。“六稳”和“六保”各有侧重,彼此关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守住底线,稳住大局,经济才有发展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六稳”和“六保”,协调推进,扎实做好,全面落实。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明确重点。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重在保障大学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特殊人群就业;保基本民生,重在帮助困难和弱势人群渡过疫情难关;保市场主体,重在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保粮食能源安全,重在保障基本生活资料的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在保障各类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保基层运转,重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证正常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措施到位。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山西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内容涉及金融支持、租金减免、税费减免缓缴、社保支持、账款清欠、服务保障等10条措施。只有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企业“转起来”,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把握发展主动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六稳”和“六保”中,就业都放在第一位。可见,就业作为民生福祉所系,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9日,省政府发布《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条“硬核”措施,加快推动复工复产,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政策主线,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的工作导向。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一季度,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省委提出的预期目标,为决战二季度、冲刺“双过半”奠定良好基础;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明确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要求。只要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此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就一定能够奋力实现“双过半”目标,实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2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时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保”。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就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出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需求端看,一季度消费(下降19%)、投资(下降16.1%)和出口(下降11.4%)“三驾马车”全部失速。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下降8.4%)和服务业生产(1-2月下降13%、3月下降9.1%)也双双下降。而时下欧美国家应对疫情的情况并不明朗,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由此可见,尽快恢复国内需求是当前我国落实好“六稳”“六保”的重要政策导向。中央已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传递出三个重要信号:一是要在消费上下功夫,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二是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合理扩大投资规模,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三是要加大部分领域的投入,比如疫情暴露问题的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以及中央去年已决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领域。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比如4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又联合发文促进汽车消费,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而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此外,财政部表示,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央行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下调20BP(基点),这是LPR改革后最大幅度“降息”;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

毫无疑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危机,关键是要稳企业、稳就业、稳消费。有研究分析指出,在此次危机中,从经济危机到金融危机的转化,很可能体现在如下的风险传导链条:需求减少+供应链中断—订单缺乏—企业资产负债表危机—流动性短缺—企业债务爆仓—银行坏账增加+债务违约增多—消费大幅疲弱—危及金融机构—发生金融危机。由此而言,谁能稳住需求端,提供消费政策的支持,谁就会在后危机时代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强调扩大内需战略,关键在于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消费活动,市场供求关系才能走入正向运转。换言之,稳住就业和民生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而稳住就业的重点是要稳住中小微企业。企业好了,就业就好,就业好了,很多民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唯有确保就业稳定,才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激活一池春水。

从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已出台多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相信随着宏观政策更加精准有力,定能实现“六稳”“六保”,促进经济持续正循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3

云南省教育厅针对此前“原则上不要求师生在校园内戴口罩”引起的热议回应称,在进入校园人员必须是低风险人群的前提下,不强制戴口罩。云南教育厅的“除紧急情况和必须佩戴口罩的工种,原则上不要求师生在校园内戴口罩。”引发网友热议。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周荣的这一答复之所以引发热议,问题就出在“原则上”这三字上!因为再刚性的规定,一旦加上“原则上”,执行起来就有了弹性,“原则上不要求师生在校园内戴口罩”,既没有强制师生必须戴口罩,也没有规定师生不戴口罩。这种似是而非的答复,其结果必然让广大师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开学后戴不戴口罩,不该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自选题。

但是,开学后师生到底要不要戴不戴口罩,必须有个明确的说法,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愿意戴就戴,不愿戴就不戴,势必影响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疫情防控效果。校园内要不要戴口罩,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而定,不能搞一刀切。

从道理上说,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师生要不要戴不戴口罩,不是教育厅长、局长、校长说了算,而是当地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形势作出科学判断。

其实,开学后师生要不要戴口罩,公众可以从3月1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中寻找答案。该《通知》建议: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建议不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不难看出,在中、低风险地区,像校园内的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以及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公共设施等属于人员密集区,为安全起见,建议师生戴上口罩,学校可采取错时上学、错时就餐等办法减少人员集聚,以降低风险,至于师生骑车或开车上班、上学或在操场等通风良好的地方,完全可以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开学后师生要不要戴口罩,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说,从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来看,就是原则上继续推迟开学,这是一个大的原则,满足三个条件可开学。“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谓基本得到控制,是由国家来判定的,具体可能要精准到县一级的疫情防控情况。二是社会家长都认为,或者绝大多数同意说现在开学是安全的。三是开学以后必要的防控物资和条件都是到位的。具备这三个条件以后,再来考虑什么时候开学。”这其中的第三个开学必备条件“防控物资”无疑指的是为师生准备的额温枪、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可见,开学后一段时间内,师生在人员集聚的特定场合还是要戴口罩的。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各地正在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复学活动,3月9日,青海第一批高中、中职学校迎来开学,贵州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3月16日正式开学,山西全省域高三年级按照3月25日开学做准备,西藏各级各类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到3月下旬开学,江苏各级各类学校3月30日起分批次、错峰开学。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说国内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正处在蔓延之势,输入风险与日俱增,疫情防控的重点已经从“内防输出”转向“外防输入”,而口罩无疑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线。在疫情尚未彻底结束之前,戴口罩应成为师生出门的标配,戴口罩不仅是疫情特殊期间的防护手段,在流感高发季节或自身有呼吸道疾病时,戴口罩也应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之首,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2月23日,在统筹推进__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__明确指出,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这是__亲自部署、统筹推进的战“疫”方略重要内容,在打好__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还要全力确保就业平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最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__发生以来,坚持把稳就业当做__防控的关键一战全力以赴,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毫不放松。民生有保障,战“疫”更有底气。打好稳就业保卫战,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__防控阻击战。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精神贫困正在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爬的坡。扶贫最怕什么,最怕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要从思想上引导贫困户自觉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树立志向,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去打工就业。通过入户走访,在电视台、报纸开设专题专栏,悬挂宣传标语等

多种形式,引导教育贫困群众,激发他们自强不息的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要从技能上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创业率。根据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培训意愿及用工需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创造性。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4

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年前,中央明确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一揽子举措,“六稳”政策落实落地有力确保了我们经济社会迎难而进、稳定发展;两年后,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进一步提出“六保”新对策,非常时期的非常招数凸显出鲜明的兜底思维,释放出打赢经济战“疫”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心。

“六保”彰显为民初心。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保就业才能保收入来源、保民众幸福感。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央就十分重视民众基本生活的稳定保障;国内疫情基本阻断后,又出台一系列政策,给群众就业创造便利、提供支持,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济力度。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始终被“置顶”,全面强化保就业举措,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恰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充分体现。

“六保”传递发展决心。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人们都感同身受,疫情席卷全球同样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进而也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难度。面对极其严峻的现实考验,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坚持防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手硬,在扩投资、拉内需、促消费等方面精准发力,尽力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限度。相对“六稳”而言,“六保”更细化,更重视保障产业链的稳定与循环,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心显而易见。

“六保”增强必胜信心。民生稳人心稳,人心齐泰山移。“六保”经济“战疫策”是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情况下,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评估基础上提出的要求。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越是面对困难,越要保持定力。“六保”既体现了坚定的底线思维,也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更表达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睿智。只要全国上下锚定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增进信心、团结拼搏,落细落实好“六保”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夺取抗疫情、稳经济两条战线全面胜利。

第二篇:2020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落实“六稳”

“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19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xx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0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xx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x月至x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xx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xx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x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xx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xx”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xx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xx机场、xx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xx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第三篇:扶贫办“六保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六保、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2020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为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们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结合工作实际,做到“稳就业,保就业,稳增收,保贫困户基本民生”。

一是开发公益岗位、扶贫特岗,稳就业。

制定下发了《双辽市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健全公益岗位实名制管理台账,按照“谁开发、谁管理”原则,合理确定数量,签订用工协议,强化公益岗位人员责任意识、职责意识,做到人岗相适、履职尽责。开发临时性岗位34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4人,分别安置在劳动力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村屯保洁和护林岗位;开发扶贫特岗597名,签订3个月用工协议,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已全部上岗。

二是科学设置就业岗位,保就业。

针对贫困人口年龄偏大、劳动力偏弱的实际,有针对性设置保洁员、护林员、防疫巡察员、护青员、护路员、护理员、光伏管理员和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等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2127名,月工资200至800元不等。形成长期和临时性公益岗位结合设

置的助力脱贫方式,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

三是建立防贫保障体系,保基本民生。

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制定脱贫退出巩固提升方案,凿实教育、医疗、保险、民政、住房、饮水等保障兜底措施,确保贫困户吃穿不愁,生活有保障。紧盯“三个一万人”,落实措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措。针对剩余未脱贫人口多数为无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强化包保帮扶措施。在原包保人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市级领导和乡科级干部包保,逐户落实帮扶措施,“一户一策”,“滴灌式”帮扶。将未脱贫人口人均5000元投入的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春天米业。同时,市本级财政和慈善捐赠每人追加1980元,总入股资金44万元,签订协议,每年每人分红1100元。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督战作战指挥部,下设“四个不摘”主要责任落实工作、住房安全工作、饮水安全工作、“三个一万人”脱贫、减贫、防贫工作、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和医疗健康扶贫工作6个作战室。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贫困群众基本民生有保障。坚持摘帽不摘帮扶。继续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包保帮扶工作全覆盖。坚持摘帽不摘监管。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等特殊情况,在确保国家、省、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防贫保”保险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在遭遇

重大疾病或突发事故后依然有保障。

四是开展“雨露计划”专项工作,保技能。

开展2020年春季雨露计划专项工作,经贫困家庭申报、乡镇初审、市扶贫办复审程序,2020年春季共补助贫困家庭子女288人。下发补助资金43.2万元。通过政策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逐步提高,提高人口素质,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明显提高,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

第四篇:2020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1)

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机构

成立xx乡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第一副组长:

总 督 导: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党政办,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副主任,xx、xx任办公室成员。

二、目标任务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联合老表文化有限公司、江西康亦园有限公司、江西林耀有限公司、电商示范产业园等本土企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

2.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3.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的公开力度。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

(二)保基本民生

4.坚决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及时发放低保金、五保金、特困人员物价补贴等兜底政策资金。

5.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阶段性地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6.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十大扶贫政策”“两不愁、四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改水改厕、危房改造。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建设完善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老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各项目标任务。

8.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

9.坚决打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蠃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进一步优化全乡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保市场主体

10.实施一、二、三产业增产增效行动。加强第一产业增产,保障粮食、“菜篮子”稳定;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及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推进亚行贷款“十里画廊”、养道小镇、新农村建设等全域旅游农旅项目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1.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严格落实上级减税减负的扶持政策。加强对企业服务力度,通过协助企业对接银行、上级部门、税务部门等方式加快企业周转,降低破产风险。

12.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大力推广支持夜间经济、“宅经济”“云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拉动消费增长;大力推进消费扶贫,保持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推动服务类消费品下乡。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3.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整治耕地抛荒,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扩大早、中、晚稻的种植面积,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14.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马家柚、有机茶叶、虎杖药材、金线莲四个千亩基地做大做强;以市上现代农业示范园、颜家坊扶贫产业园、河坑移民“武功稻香”大米基地为重点,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加强农产品推广宣传、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15.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6.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的督导,强化行业与供应铺上下游企业协调,加快推动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

17.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六)保基层运转

18.全力抓好收入增长。建立多元的税源体系,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规范纳税秩序,确保税收足额入库;抓好全乡的项目规划,建立完善的项目储备库,多方式、多渠道地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抓好土地开发,储备一批有开发价值的土地,有序加大土地出让活力,充分发挥土地财政的效益。

19.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居)、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0.强化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有效保障全乡重要产业、重要工程、重大项目资金,确保机关部门正常运转、各项民生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2020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19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xx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0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xx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x月至x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xx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xx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x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xx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xx”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xx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554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第五篇:“六稳”“六保”工作执行落实情况报告

“六稳”“六保”工作执行落实情况报告(1)

住建局

一、主要做法

(一)全力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机关单位应派尽派xx人;按照县级组织要求,派驻x名机关事业干部到村任职党组书记;扎实开展以购代捐、孝老敬亲工作。结合各村实际,制定详细扶贫计划级帮扶措施。

(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今年是我县大干城建献礼之年。我局负责实施的重点项目共xx项,其中续建x项,新建x项。其中续建工程回迁安置项目,主体全部完工。除临街外已全部选房安置。xx回迁户已领取钥匙,目前正在进行室内外配套工程施工,其余x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紧张推进。新建项目xx街、xx街已开工,其余工程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三)完成危房改造工作

今年,上级下达我县危房改造任务共计xxx户,在安全住房逐户大排查中新增危房改造任务xxx户,2019年整改户xxx户,共计xxxx户。x月xx日按省住建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厅关于《2020年xx省农村危房改造逐户排查工作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后于x月xx日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十项清零”工作誓师大会。同时,县委、县政府就危房清零工作分别同13个乡镇、办事处党委主要领导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职责,细化了任务,倒排了工期,确保人人头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

(四)做好房地产市场的建设

今年受疫情影响,按照省级、市、县复工复产要求我县房地产市场在x月底陆续开工。目前全县xx家房地产行已全面开工,有序推进。

二、取得的成效

(一)重点工程方面

按照县委、县政府既定的目标要求及城市建设指挥部要求。定期组织召开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深入解决,保证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

(二)危房改造方面

截止2020年x月x日前已经完成了对全县x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6845户非贫困户农村住房逐户排查全覆盖和安全认定全覆盖工作。截止目前,我县的危房改造户已经全部开工,完工xxxx户,我局将加大力度,帮助贫困户在施工黄金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x月底危房改造户全部入住。

(三)房地产方面

目前全县建筑业已全部复工复产。群众就业稳定、经济指标递增。为全县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工程方面

续建工程部分征迁有一定难度;新建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推进速度。

(二)由于危房改造方面

今年年初至x月份,受疫情的影响,致使开工滞后,加之春季雨水较多,材料运不进,造成了危房改造户施工进度慢。

四、工作建议

1.加大和相关部门协调,加快各项重点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工作

2.随时发现、随时汇报施工现场影响工程推进的问题,确保解决在第一时间。

“六稳”“六保”工作执行落实情况报告(2)

粮食中心

一、主要做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加强“六稳”“六保”工作,我单位专门成立“六稳”“六保”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我县现有储备粮xxx万斤,应急供应网点xx个,应急加工企业x个,应急配送中心x个。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县现有县级储备粮xxx万斤,距离上级下达的储备指标xxxxx万斤还差xxx万斤。

2、成品粮油储备未建立。

3、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资金缺乏,贷款难。

四、工作建议

1、抓好粮食收购。严格执行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规范各类粮食企业收购行为,发挥国有购销企业的主导作用,做到价格低时不拒收,价格高时不囤积,维护良好的收购市场秩序。

2、要夯实储备基础。县储备粮油规模要择机充实到位,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必须按如数落实。

3、健全应急网络。建立完善县级调控粮应急保障网络体系,重点提升改造一个县级应急加工企业,在每个乡镇建立一个应急供应网点,在县城每三万人口建立一个应急供应网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全县人民口粮安全。

“六稳”“六保”工作执行落实情况报告(3)

审计局

今年以来,xx市审计局坚持把“六稳”工作、“六保”任务情况作为必审内容,嵌入所有审计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积极推动“六稳”“六保”落地见效。

促进财政加强管理。在实施本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中,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财政资金存放效益、深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等审计建议。根据审计建议,市政府出台《xx市市级财政性资金竞争性存放考评实施办法》,规范财政资金存放管理,防范财政资金存放风险,提高财政资金存放效益;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通知》,明确加强基金财务管理,加强财政专户收入和支出管理,严格社保基金存放管理。

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坚持开展疫情防控政策落实专项审计,关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和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稳岗补贴、社保减免、减免税款、创业担保贷款等中小企业发展、创业就业等优惠政策开展审计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审计建议。市人社局根据审计建议,向中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xx万元,为xx户企业申报稳岗补贴资金xxx万元,惠及职工xxxxxx人;市税务局为xxx户企业减免税费xxxx万元,为xx户企业办理延期纳税申请。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固始县开展扶贫专项审计,揭示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不规范、违规领取扶贫资金等x个方面存在的xx个问题,向固始县纪委监委移交不符合条件人员享受农村低保、不符合条件人员享受危房改造补助等5类问题事项。该县通过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将未脱贫重度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取消xxx人的低保待遇,追回冒领的养老金和违规领取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学籍。在全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专项审计中,督促市教体局落实xx名在园贫困幼儿享受国家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关注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开展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和单位本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审计调查国家级粮食储备库,检查国家粮食收购、存储、销售、出库等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粮食储备和保障职能的履行情况,配合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运转调度情况等。认真梳理粮食系统存在的风险点,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实施国家粮食战略,积极开展收储制度改革,切实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贡献审计力量。

下载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范例(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工作推进情况

    鼓楼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工作情况的汇报鼓楼区人民政府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

    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一同志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8日正式闭幕。至此,2020年两会圆满结束。在今年两会上,“六稳”“六保”被高频......

    2020年全市六稳六保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同志们: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

    2020年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工作措施

    XX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工作措施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X市府办字〔2......

    在2020年六保六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聚焦稳就业这个重点坚决守住“六保”底线全力抓好“六稳”工作——在2020年全市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

    关于六稳六保工作思考及建议(五篇材料)

    关于六稳六保工作思考及建议精选(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新冠......

    “六稳”“六保”领导讲话最新[全文5篇]

    “六稳”“六保”领导讲话范文3篇最新1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

    “六稳”和“六保”的知识点(样例5)

    “六稳”和“六保”的知识点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