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合集]

时间:2020-07-27 20: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篇: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1

群众信访是社会矛盾的客观反映,是群众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在表现。依法、有序、活跃的群众信访活动,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的标志,是党群关系正常的表现。“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信访群众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因超越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他们只得求助于各级政府。群众信访无小事。从表象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些琐碎、繁杂的小事,而对信访人来说,是大事、难事。这些事,事事连着家事、国事;事事系着人心、民心。办好群众的信访事,就能为党和政府赢得一片民心,为社会增添一份安宁。我们不能将正常的、依法有序的信访视为不稳定因素,更不能消极地对待群众信访活动。惟有切实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妥善地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畅通信访渠道,善待信访群众,才能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明智之举。

首先,要构筑大格局,落实责任制,合理分流信访量。要构筑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信访大格局,营造人人关心、支持信访工作的大环境。要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健全以各级党政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为主体的纵到底、横到边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落到实处。尤其要加强基层基础信访工作,加强信访系统上下之间,机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方受理,多方联动,确保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就地、妥善得到处理,以适应当前信访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

其次,要建立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快车道。为适应新形势下群众信访快节奏的要求,要运用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建立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快车道。让群众既可以运用传统的写信、走访形式向党和政府反映问题,又可以通过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网上信访等现代通信方式,快捷地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再次,要加强信访信息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各级信访部门要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反馈党的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信访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第四,要积极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减少“三访”。当前“越级访”、“重复访”、“群体访”增多,信访工作面临很大的压力,群众为此也付出了较高的信访成本。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既要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又要减少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特别是减少去京赴省来市越级上访。一要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实现信访工作重心下移。下访领导应以县处级以下干部为主,市以上领导下访对于推动、促进信访工作的开展,推动、促进疑难信访问题的解决,推动、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信访实践看,许多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解决也在基层,许多信访问题的解决是上级机关无法取代,也不应该越俎代庖的。县处级以下干部要结合工作分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经常性的下访约访活动,主动上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市以上领导可结合信访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下访、约访,开展信访调研,主要解决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二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信访工作关口前移。要层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排查分析本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就地调处化解在矛盾纠纷的初发阶段。三要完善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和考核制度,变压力为动力,实现信访工作长效管理。要将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分解量化,纳入党政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激发各级领导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的积极性。

一、规范行为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首先,要规范信访办理行为,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一要规范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受理、查办、结案、回告、归档工作。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对群众署名的来信,责任单位要认真处理,并将办理情况回告信访人。要防止和纠正将群众来信一转了之、不督不办,不问结果的现象。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要按首问负责制的要求,接待人员能当面解答和处理的,当场予以解答处理;不能当面解答处理的,要落实承办单位和承办人限期解决。对申诉类和求决类信访问题的处理情况应根据信访人的要求及时出具《信访处理意见书》;对群众持《信访处理意见书》逐级上访的,受理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复查处理,并答复信访人。二要依法分流和妥善解决涉法信访问题。对涉法信访案件,信访部门要加强与人大、公、检、法司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引导群众按法定程序解决,公检法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所在地人大和政法部门要加强协调和督办,建立公检法司与信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涉法信访问题。三要继续开展评选文明接待室活动。要在信访工作量大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创建文明接待室活动,进一步规范文明接待用语、接待程序,提高接待质量和水平。

二、要规范群众的信访行为,切实改变当前信访活动中仍然存在的无序性。一要加大

对新修订的《浙江省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信访,进一步规范和维护群众上访秩序。二要区分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对群众按《信访条例》要求的正常上访,各级都应满腔热情地接待,实事求是地处理。对群众未按《信访条例》要求的非正常上访,要教育疏导在先,限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信访条例》要求有序上访。三要对极少数别有用心、以上访为幌子借机闹事、不听劝告和警告的违规违法人员依法处置,以儆效尤。消除一些信访人中存在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错觉。真正做到对群众有理有序的信访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理无序的先变无序为有序后认真加以解决,无理无序的依法处理。只有依法维护信访秩序,才能保护绝大多数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尽力降低群众信访成本。

低成本信访是信访群众的首选,着力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是降低信访成本的关键所在。只有把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就地、及时、妥善解决,才能提高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度,才能减少越级信访、减少重复信访、减少集体上访。

一是讲求时效,做到“二及时”。及时办理。要按照“马上就办、一步到位”的要求,对群众的初信初访凡有权直接作出处理决定的党政机关或单位,应及时处理,及早解决。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宁可干部少休息,也不能让信访群众多跑路,更不能让信访群众跑冤枉路。及时沟通。承办单位不仅要及时向交办单位报结,更要及时与信访人沟通,以利巩固信访办理成果,就地稳定信访人,减少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可将办理时限、办事程序、办理结果、承办人员,及时与信访人沟通,确保信访人对信访件办理情况知情权。同时,也可将听证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引入信访办理工作中。

二是注重实效,做到“三到位”。督查到位。对交办的重要信访件和重大疑难信访件,交办单位要实行跟踪督办,一抓到底,直至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到位。对超越职责范围的疑难问题和涉及多部门的疑难问题,要指定一个责任部门牵头协调,其它部门配合,解决。对因顶拖不办、弄虚作假造成延期报结和越级信访等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到位。对该解决也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尽快处理落实到位,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信访处理要一步到位,宁可一次性处理略微从宽,切不可采用挤牙膏式的吊胃口。思想疏导工作到位。对要求合理但解决条件暂不具备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就地稳定的思想疏导工作,并积极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争取问题早解决;对要求过高无法解决的问题,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访人疏导工作,又要明确态度,把话讲死,不要留有余地,以促使信访人息信止访。

三是讲求质量,讲究方法和策略。一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就信访办信访。对带普遍性的、倾向性的问题,要通过办一件信访,解决一片类似问题。如反映当前农村土地征用中的问题、城市拆迁中的问题。二要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信访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工作不到位,问题难解决。要防止从电话到电话,从会议到会议的官僚主义作风,只有深入到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要善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控源治本。近年来我市信访总量上升与改革力度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密切相关,由此引发的信访问题又与各种利益的驱动和基层组织的基础建设紧密相联。许多信访问题的发生是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一次最实际的检验,也是对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水平的一次考验。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衡量信访处理质量,主要看能否做到“三个经得起”。经得起上级审理。经得起群众评说,经得起时间检验。达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自己满意。

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2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要求我们一切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能否做好这项工作,检验的不仅是对群众利益的态度,更是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各地各部门也在信访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出了不少“金点子”“好政策”。笔者作为在基层工作十多年的老“信访”,认为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必须坚持四个“务必”:

一、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务必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2016年4月,总书记就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综合施策,下大力气处理好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指出,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担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总书记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信访工作所作出的重要指示,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信访工作的重视,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信访干部务必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此次重要指示精神。一是要把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召开党委会等方式,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果。二是要下大力气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要把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落实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扎实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加强初信初访办理,认真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联合接访,压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三是要与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当群众贴心人”主题活动,把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务必要扎实学好用好信访业务知识和技能

随着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信访工作越来越难做,我们信访干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汲取新的知识营养,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需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信访干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信访干部在业务培训中必须把握几个要点。一是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信访干部在当前信访工作中一定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操作不熟练、办理信访事项程序不规范、案卷整理不符合要求、遇到缠访闹访行为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等等。二是要及时将学到的业务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比如,湖南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实施细则规定,信访群众必须依法逐级走访,任何人不得越级上访,信访干部在掌握这个知识点后,在接处访时,既要耐心细致地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知信访群众,不得越级上访,如果发生越级上访,上级部门一律不予接待,如果在上访过程中发生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固定证据、给予打击,不应该像以前有的干部那样,当群众表示要越级赴省进京上访时,一味听之任之,有的甚至还对信访群众说“你去呐,去北京,去联合国呐,看你能怎样”,这属于典型的慵懒行为,必须加以杜绝。

三、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务必要拥有一颗爱心、保持一份耐心、坚持一种恒心

在当今中国社会,说起“信访”,大家难免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信访”就是“上访扯皮”,给政府“添乱”,给部门“找茬”。部分公职人员对信访工作存在排斥心理,对群众诉求不作为或慢作为甚至推诿,这种思想和行为极不负责。信访干部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信访工作理念,在工作中拥有一颗爱心、保持一份耐心、坚持一种恒心。其一,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处不上访,老百姓上访,大多是遇到了不公、不平、不明之事,要想让这些憋着一肚子委屈、不满、甚至怨恨的来访者满意而去,信访干部必须带着感情和爱心接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难处,以心交心。其二,来访群众大多是在基层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前来寻求帮助的,性子难免有点急躁,说话也难免有点偏激,这就需要信访干部在接待他们时保持一份耐心。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合理合法诉求,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的同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对合理但不合法的诉求,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的同时,尽力从生产生活上对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对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诉求,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的同时,对其进行法律宣传,防止其发生缠访、闹访行为;对涉法涉诉的信访诉求,则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其三,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我国正处在经济加快转轨、社会加速转型的矛盾凸现期,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权利救济大部分通过信访渠道表现出来,信访干部面对的复杂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要求信访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必须坚持一颗恒心、不畏艰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分析案情、剥丝抽茧,寻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途径。

四、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务必要坚持一个“敢”字、克服一个“怕”字、实现一个“能”字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现在做信访工作比以前困难得多。讲大道理,群众根本不听你的;讲政策,群众知道的不比你少;群众提出的很多要求,信访干部又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可以说,凡是涉及群众上访的事,没有几个是不难的。越是在困难面前,越需要面对困难的勇气,越需要解决困难的办法,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本领过硬,才能将矛盾彻底化解。在具体信访工作中,信访干部需要把握三个字:一是要坚持一个“敢”字。就是要敢于接待上访群众。老百姓的问题,躲是躲不掉的,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躲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早接待访民,就能早解决问题,还能留个“干部作风扎实”的好形象。如果遇事就躲避、推诿,那么只会小事托大,大事拖炸,最后工作也会很被动。二是要克服一个“怕”字。就是要敢于化解信访矛盾,在矛盾困难面前不畏手畏脚,只要坚持原则,依法依规依政策处理信访矛盾,就不怕上访人不息访。三是要实现一个“能”字。就是要把信访工作作为本领的测试场,作为识别干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一个善于做好信访工作的干部绝对是在各个领域都能够独挡一面的优秀干部,他必须拥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协调能力、业务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各地各部门应该利用信访工作岗位来锻炼提升干部能力,提拔重用在信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

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3

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的桥梁。做好信访工作,可以有效的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并切实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进一步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水深情。如此看来,做好信访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作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我们身处信访工作的前沿哨所,肩负着从源头上遏止不良信访案件发生的重大责任,可以说基层信访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一、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几点经验

1、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镇发展面临着许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要发展必须解决矛盾,对此,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信访工作原则,认真对全镇一百多个矛盾纠纷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将信访案件全部落实到了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万城三组移民李某,在土地延包确权工作中,因本人不懂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致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失,带着小孩和行李到镇政府上访。镇委书记、镇长夏天华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副镇长、包村责任人蔡光荣、民政助理谢永法等人协商解决方案,于当日就解决了她反映自己责任田面积达不到标准的问题。分管移民工作的副镇长江波拿出工资,自己贴钱,借给生活、生产有困难的上访移民,为解决问题经常在移民家里一住就是半个月,一家一家做工作,一件一件落实,扭转了过去移民隔三岔五就上访的局面。

2、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方面,我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受理制度。我们在信访工作中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而是主动将信访联系方式、接待时间和地点告知给群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电视媒体和以会代训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在群众中宣传《信访条例》,告知群众信访问题处理程序以及他们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办理制度。我们在接待群众上访过程中,首先认真实行了首位处理制,即镇领导和机关干部对来访群众决不能以“这事不归我管”等理由推诿,搪塞来访群众。三是进一步完善了信访案件督办机制。我镇成立了处理重点信访问题和群体性的事件领导小组,主要任务就是对突出问题、疑难问题进行监督和督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对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信息收集,排查矛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点。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做好信访工作,信息的收集、矛盾和排查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及时、全面地了解全镇的各种矛盾纠纷的趋势和苗头,将矛盾问题化解于无形,让“星星之火”不能“燎原”。对此,我们在每个村设立了1名信息员,做到每月召开1次信访工作座谈会,每季度召开1次矛盾纠纷化解通报会。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收集信息,排查矛盾,我们还建立了12类资料库,即《矛盾纠纷排查通报》、《待处理案件》、《群众来信汇编》、《来信、来访纪要》、《领导值班记录》、《信访摘报》、《结案报告》、《上级督办信函》、《上级文件汇编》、《信访文件汇编》、《信访责任书》、《工作信息》。

4、强化责任,部门联动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要做好信访工作,简单地先靠信访办公室是无法做好的,必须做到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对此,我们针对信访事项,分部门协同处理,真正实现了接待信访有专人,分类处理有专班,督办落实有回音。

二、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

1、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一是上访人员个人法律意识淡薄,认为“人多势众”才能引起重视,越往上找才能解决问题;二是部分基层信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久访无果从而导致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三是别有用心的人员通过组织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来借机敛财。如每次发生移民群体性上访都有1至2人从中组织并收取上访费用。

2、涉及行业越来越多,参与人员呈现多元化。因地方经济发展不够,加之农村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推进,目前乡镇正处在改革的“阵痛”时期,发展的“艰难”时期,因而也导致上访案件涉及行业、参与人员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就我镇而言,上访人员涉及到在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离退休老干部、中小学教师、乡镇机构改革遗留问题涉及人员、移民和普通民众等。

3、群众上访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结果与上访目的反差较大。近年来,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呈多样化,有要求增加土地、解决生活、生产遇到困难的,有要求解决子女读书、就业等问题的,有要求减免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受到处罚的等,而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与各级政策相违背,上访不能达到自己的意愿,以致造成重复访、越级访。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信访工作的几点体会

1、必须强化基层信访人员的业务素质,坚持用“四心”做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的政策性较强,它要求每一名接访人员必须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要熟悉有关“三农”的法律法规,了解近期出台的新法规、新政策,知晓基层工作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熟悉基层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工作中接待人员要做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者,引导和教育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上访,又要对群众信访时提出的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答复,让群众满意。接待群众要保持“四心”。即:一要有真心。真心对待群众,切不可把上访群众当作敌人、对手。二要有诚心。在接访中绝不能虚情假意,表面答应,背后推诿,当面接受,背后诋毁。三要有热心。对来访群众,我们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解渴,一片和语相谈”,使上访者从我们的热情中感受温暖和关切,从而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四要有耐心。到乡镇来访的农村群众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不强。作为接访人员,我们要有一颗耐心,真正做到不厌其烦。

2、必须强化基层信访工作责任,坚持“四到位”做好信访工作。一是“组织网络到位”。建立健全信访网络是基层信访工作的组织保证。按照“党政挂帅、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要求,建立以信访办为中心,各部门为重点,各村为基础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体系。二是工作“重点到位”。干好基层信访工作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理重点突出问题上,例如移民问题、农村土地纠纷等。三是“矛盾问题排查到位”。干好基层信访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定期不定期在镇内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明确重点,逐个突破。四是“督办到位”。党委、政府要针对“有令不行、无反馈结果、程序不公开、不公正、效率质量不高、信访白条”等问题进行督办;对突出的重要问题、重点问题进行督办。

3、必须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方法,坚持以“三个经常”、“三个转变”做好信访工作。“三个经常”即要经常性地梳理排查矛盾,做到掌握信访情况了如指掌;经常性深入调研,针对各类倾向性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经常性地督办检查,确保信访案件处理落实到位。“三个转变”即一是变上访为下访,多深入群众。群众上访,一部分是个人权益受到了侵害,一部分是反映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现象。我们要抓住重点对象,带着重点问题,走出办公室,走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去开展信访工作,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又从感情上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这样做使很多无法在办公室解决的棘手问题在下访的过程中得到及时解决,很多会议上无法协调的矛盾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中“手到病除”。二是变封闭为公开透明。将信访案件的受理、办理、督办的程序和过程公开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遏止少数地方和部门对矛盾和问题久拖不决,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事,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致使小问题酿成大问题,而且可以加深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信任程度,促进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变行政调处为依法办理。要切实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调处信访问题和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的做法,以新颁布的《信访条例》为准则,积极探索在乡镇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部门服务农村的职能。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重要信访案件和重要矛盾纠纷调处听证会制度,逐步使基层信访工作走了正规化、法制化的渠道。

第二篇:做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心得体会

用理想浇灌纪检事业 以行动实现绚丽人生

----努力做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

平遥纪检委信访室 宋彩香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我们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最后关口回眸,当我们展望“十二五”发展前景的时候,各位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取得了累累硕果。回顾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美好远景催人奋进……

身处和平盛世,置于平凡的岗位,我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我始终坚持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它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它奉献了什么,这并不是唱高调,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也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岗位不存在重要不重要,而在于立足该岗位的人是否赋予它价值和使命,是否将它激活。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服务全县中心工作的高度来思考如何作好本质工作,能站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度来看待从事的岗位工作,就会发出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催生出一股工作的动力和激情,视野自然就会开阔。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不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从中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既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的重

求和思想动态,及时排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找准信访“症结”,做好“预警”处理。第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是要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高度重视群众利益。在日常处理信访问题时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既要从思想上重视,又要在工作上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更不能对群众反映的“小事”不屑一顾,把小事拖大,酿成严重后果。第六是要建立健全乡镇、村(居)信访工作信息员网络,及时掌握基层的信访苗头,牢牢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正确履行工作职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新时期信访举报工作的发展也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也更加突出,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起来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如“农村土地问题、村务公开问题和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流失”等问题,且解决这些问题既无可循之道。因此,我们必须靠解放思想来加以解决。必须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全面理解受理范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维护大局出发,立足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不仅要通过受理信访发现案件线索,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而且要注重解决群众反映的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二>是要把信访举报与效

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平凡岗位上散发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2011年3月8日

第三篇:怎样做好信访工作

怎样做好信访工作

一、什么是信访?

1.信访就是人民群众在相信党和政府才来诉求,通过协调解决反映的问题,消除人民怨言。

建国初期以写信为主(因交通、通信制约),现已演变为各种方式,主要以走访为主,因此称之为上访。2.信访在我国是一种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特有的制度设计,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信访工作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沟通桥梁和纽带”。这是目前对信访工作最为准确的表达。3.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设立信访制度?

①信访工作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调节器。

②信访工作时了解社会的晴雨表。

③信访工作时社会系统的安全阀。

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不可回避的矛盾,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抓好信访工作的三个关键

信访工作任重道远,党委、政府有新要求,人民群众有新期待,因此抓信访工作要站在党委和政府的角度,解决信访问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

第一、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情况下,信访问题是回避不了的。小平同志曾说过:“富起来以后,问题不比穷的时候少。”矛盾前期积累较多,涉及方方面面。改革改制仍在进行中,必然带来新的矛盾。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群众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民生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可能淡化,不可能自然消失,拖不了,挥不去,躲不掉。(例:师在破产企业职工住房问题。)信访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只能用和谐的办法来解决,不能用专政手段对待。除非上访人在上访过程中违法才能依法处理,为什么上访问题难于处置,原因就在这里。目前群众上访只是经济利益诉求,还未涉及到政治利益诉求,所以也不必为此草木皆兵,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但对于信访问题应高度重视,事物往往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往往由于我们对一封来信处理不妥,一次来访处理不好,就会失去一个人心。从现实来看,信访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就会使人闹心,办不成事,甚至干扰中心,影响大局,对一些集体访、群访事项处理不好,还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给党和政府造成重大的政治、经济损失。

从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各级党政没有做好和没有做到的事情,或是当前还不具备条件做到的事情,从信访反映出来的矛盾绝大部分都是公权与私权的对弈,干部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从引发信访矛盾的原因,还是从履行职责角度而言,解决群众的诉求、化解信访矛盾、维护一方稳定,都是各级领导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取消信访制度,既然是依法治国就按法律程序来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信访案件比法院受理还多,且不说人手不够,关键是老百姓反映的部分诉求是民生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法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靠各级党政来解决。应该说信访制度设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依法运行的问题,用法律来规范群众的信访行为,杜绝缠访闹访,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在这一关上我们要把握两个基本面:一是90%多的信访问题都是有理诉求或部分有理诉求;二是90%多的上访人员都生活困难。(人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是会失去道德底线的。)

第二、健全机制。在解决诉求和民生的问题上,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一是高度重视解决关系民生的层面问题。各级党政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要高度重视多年的民生问题,要注重善待百姓,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信访矛盾的产生。二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信访的培训,使干部通过培训,增强群众观念,掌握群众工作方法,能够用人民的语言、群众的思维、百姓的方式化解矛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有的群众说:“现在告诉公路越修越多,干群距离却远了;通讯设施越来越先进,干群沟通却少了;办公大楼越盖越好,群众办事却难了;干部学历越来越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这些话说得非常深刻、让人警醒,因此更要加倍、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和信访工作的培训。

三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多年的实践证明,落实领导责任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领导干部必经一岗双责,要充分利用通报,督办,全办,责任追究等手段,有效传递压力,把领导干部请到、调到、推到、逼到第一线,使他们对信访工作不能懈怠,也不敢懈怠。信访问题很多都是老大难问题,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

四是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我们党历来都把与人民群众的关心叫做鱼水关系,也就是说“鱼儿离不开水,水离不开鱼儿”,但客观地讲,前者是必然的,后者却不尽然。鱼儿离开了水,鱼是要死掉的;但水离开了鱼,水还是水。这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的是一个道理。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只有感情到位了,才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问题,信访问题是找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如果我们连找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都做不好,何谈深入群众,为群众办事,办好事!都是无稽之谈。(政策帐、经济账、感情账。)

第三,加强保障。一是建好工作平台(来访接待中心);二是改善信访工作条件;三是关爱访干部;四是构建部分协调机制;五是加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必然易发,多发,信访问题时时处处都会存在。只要你是国家工作人员,党员领导干部,你就要面对这些问题,你就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因为,这是党性所在,职责所在。

第四篇: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吴文英

◆本讲导引重庆市建立被征地农民补偿金发放新模式

◆事件回放长期以来,重庆市在土地征收问题上实行由民政局支付补偿费的办法,对被征地农民给予一次性补偿。但这种方式不能真正落实,各地经常发生被征地农民将政府补偿款用尽后再次向政府伸手要钱的现象,由此形成了“补偿——花光——再补偿”的恶性循环。1992年,重庆市调整政策,规定被征地农民可自愿选择民政部门发放、银行办理、向保险公司投保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进行养老安置。当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参与了此项业务,执行条款为个人养老保险,保险预定利率为88%左右。但由于参与单位多、承办方式不同,造成农民养老金支付标准不同,又引发农民不满。1992年至1994年间,农民曾因此上百次聚集上访闹事。此外,随着银行利率降低,保险公司高预定利率的保险业务经营也困难重重。

为有效防止“补偿——花光——再补偿”现象重演,重庆市对农民征地补偿金发放办法作了积极探索,并于1994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进行调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最终探索采取了“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补偿金发放新模式,即在农民真正自愿投保的前提下,土地主管部门将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交保险公司办储蓄式养老保险,并向保险公司交纳管理费,由保险公司按月向农民支付“保险生活补助费”直至参保人员死亡。另外,政府还向办理养老保险的农民提供利差补贴。

信访工作概述

当代信访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当代信访制度萌芽于建党之初,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访制度。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布诞生,当时的控告局就已经具有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重要职能。在战争年代,很多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比如,《大公报》记者杨令德曾两次给毛泽东同志写信,反映他外甥袁尘影被错误关押问题,毛泽东同志回信告诉他已经放人并致歉。

当代信访制度的研究,应当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1949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当时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处理人民来信来访;二是做服务于中央领导同志的摘报工作。1951年3月,政务院秘书厅成 1 立了“群众信件组”。1954年9月,成立国务院秘书厅人民接待室。196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秘书厅及接待群众来访任务较重的中央有关部委共计22个单位组成了中央机关人民来访联合接待室。“文化大革命”期间,信访工作受到冲击,但是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信访处、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室依然保留下来。198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成立;9月,撤销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接待室,分别成立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全国人大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和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1982年4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各地各部门转发的《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各地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普遍建立起来。1986年,中办信访局和国办信访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之后,各地也相继整合了党委、政府信访工作机构。2000年,中办国办信访局更名为国家信访局。2005年,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信访条例》,对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作出明确规定,信访工作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小资料

毛泽东同志在1951年5月16日关于《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批示中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在信访法制建设方面,出台了一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制度措施,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构成了比较全面、有机衔接、与形势和任务相适应的信访工作法规制度体系。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第一次以国家法规的形式明确并规范了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强与规范信访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重新修订1995年国务院《信访条例》,并颁布实施,为信访工作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信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组织领导等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信访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2008年,中央纪委出台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就信访工作责 2 任追究作出规定,对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原则、落实责任主体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中办、国办转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和《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把推动信访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升为制度规范。

信访工作的重要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调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把信访工作视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邓小平同志从应当重视和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角度,对“采取官僚主义态度,漠不关心,久拖不决,个别人甚至违法乱纪,搞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批评,严肃地指出“是非常错误和不能允许的”;江泽民同志强调“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并要求信访工作“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时期新阶段,胡锦涛同志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广大干部“牢记为民宗旨,发扬务实作风,坚持依法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温家宝总理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访部门代表党和政府直接做群众工作,为百姓排忧解难,为社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调“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是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承担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责任主体的责任”,做到“热情、依法、负责、奉献”。

◆信访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是信访工作的核心。党和政府通过信访这一渠道,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受理和解决信访事项的过程,也是说服群众、教育群众、帮助群众、联系群众的过程。每一件信访事项的解决,都有助于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都是在履行执政党和人民政府的责任义务和庄严承诺。

小资料

当前的信访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参与类信访、求决类信访和诉讼类信访。参与类信访,主要是指对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及其行政部门提出建议、意见或批评的事项,体现了社会公众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求决类信访,是指信访人通过行政救济的渠道,求助政府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这类信访事项在全部信访事项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诉讼类信访,是指对已经进入法律程序或对已经终审生效的法院判决提出质疑,希望通过党委或人大的干预,维护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主张,保障公平与正义。

◆信访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

信访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工作,更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信访问题的成因上讲,大量的信访问题主要来源于政府行为、执政行为和领导行为,而不是信访部门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靠规范政府行为、执政行为和领导行为。从信访工作的内容上讲,情况非常复杂,涉及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履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而不能把它作为“分外”的工作,推卸责任。

◆信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国家转型、社会变革的时期,仍处于一个加快改革、改组、分化、发展的时期,社会矛盾不但不会减少,还将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旧的社会矛盾消减了,还会出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这就决定了信访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不会削弱,决定了信访工作仍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信访工作的领导体制与责任 ◆信访工作的领导体制

信访工作的领导体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具体体现在:定期听取信访部门工作的汇报,认真分析本地区的信访形势,研究部署信访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的信访问题;明确分管信访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信访责任;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与制度,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支持信访部门的工作,配齐配强信访部门的力量,切实加强信访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二是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有权解决信访事项的政府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起主体责任,认真负责地解决好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也要做好各自 4 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三是信访部门协调指导。各级信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对本地区、本部门信访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动和督促检查的职责。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出的新形势,党中央决定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对信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联席会议由党委和政府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同志作为召集人,信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集中分析研究信访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信访工作任务,决定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发挥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有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的作用,有助于及时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

小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准确定位,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内涵与新要求。

◆信访工作的领导责任

在信访工作领导体制中,明确领导责任是关键。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信访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对信访工作实施具体领导;其他领导成员结合业务工作,解决由具体政策和业务工作而引发的信访事项,实行“一岗双责”。

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重点是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把信访工作责任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并将责任制执行情况列入对下级党委和政府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内容,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选拔任用干部,要将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建立并完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各自的信访责任,建立领导班子定期研究信访工作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重大疑难案件等制度。三是要加强经常性的考核考评和业务指导,及时通报信访责任制落实情况,通报重点案件督办处理情况,提出对信访责任单位进行表彰、批评以及追究责任的建议,以促进信访责任的落实。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实行行政问责制。对信访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严格依照程序和规定,追 5 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倒查”。对超越或滥用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或者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损害信访人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及主管人员作出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前面临的信访形势和任务

当前,对信访形势有一个基本判断,即信访总量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1992年至2004年,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5年,全国信访总量在持续12年上升后开始下降,至今已经连续6年持续呈下降趋势。有数据表明,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2005年受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5%;2006年1月至10月同比又下降143%;2009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总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全年仍在1000万件(人)次以上的高位运行,如果加上各系统、各部门及县以下各级机构受理的群众信访,数量还要更大,而且其中多年积累的问题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新的问题仍在不断产生,深层次的矛盾逐渐呈现,其中多数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信访工作每年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万件。这些情况充分表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因为社会转型而必然出现的矛盾高发期。不和谐因素的大量存在,需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去化解和解决。从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保、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占、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军队退役人员、环境保护、干部作风八个方面,约占信访总量的一半,其余的问题则相对比较分散。相对于信访总量的高位运行,信访活动也愈加复杂:其一,信访主体日益多元化。对于信访主体的分析,当前有一个共性认识,即信访对象不仅有农民、工人等传统习惯上的信访群体,而且出现了企事业单位改制人员、民办教师、下岗职工、军队退役人员等带有时代特色的信访群体。其二,信访形式呈现多样性。联名信增多,集体访上升;无序上访问题突出,上访人情绪激烈、行为过激,动辄聚众围堵党政机关和主要领导、静坐示威等;重复上访增多,缠访闹访突出,部分信访老户以上访为业,甚至假借上访为名的违法活动愈演愈烈。其三,信访活动出现择机性。群众信访尤其是集访易选择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社会活动的前夕和期间,此时上访频率较高。如每逢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人换届、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元旦春节等节假日,都是上访集中时期,有的明知没有理由或无政策依据,仍抱着试试看、碰运气的心理,到重要敏感场所非正常上访。其四,处理难度渐趋艰巨。群众信访较多涉及现实问题,牵扯各 6 方利益,触及面宽,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能够解决,有的很难依据现有政策法规解决,如部分老户重复上访问题往往与其他矛盾交织在一起,牵涉历史问题、政策问题。因此,当前面临的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小数据

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以来,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从数量上呈迅速攀升的形势,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信访洪峰”。有资料显示,2004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比2003年上升117%,接待群众来访批次、人次,分别比2003年上升584%、529%。2005年《社会蓝皮书》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最近几年,经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努力,信访数量连续攀升的局面虽出现了拐点,但仍处在高位运行并且极不稳定。集体访、越级访、择机访、非正常访的现象依然突出,信访诉求的形势依然复杂激烈。

紧急、重大信访事件的受理

所谓紧急、重大信访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参与人员较多,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等手段,可能或已经危及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信访事件。这类群体性事件由于参加人数多且情绪激烈,现场局面不易控制,极易演变为剧烈的冲突,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因此,迅速并妥善处置紧急、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也是信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来,我国紧急、重大信访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紧急、重大信访事件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组织性明显。绝大多数紧急、重大信访事件都有一定的酝酿发展的过程,而且很多已经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由于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置,最后导致矛盾激化。在这个过程中,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有统一的口径和要求,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并有向组织严密、呈明显势力化发展的倾向。二是对抗性趋强。信访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导性矛盾。当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得不到解决,信访诉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涉及信访群众切身利益,而且人数较多时,非对抗性矛盾会向对抗性矛盾演化,有的时候甚至会发展成公然对抗政府的行政行为。三是不测性增多。一些重大、紧急信访事件动辄聚集数十人、上百人,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很难疏导劝返。而且,在事态发展过程中,会吸引利益相关者和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 7 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使事态更加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可能导致事态难以控制,后果无法预料。

处理此类事件需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及时掌握并报送重大、紧急信访信息鉴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强,影响面广,必须立足于早发现、早处置、早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及时掌握并报送重大、紧急的信访信息,以便党委和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动态,科学决策,调动力量,迅速处置,避免事态的扩大,将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相关的行政机关或组织,要建立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报送责任制,绝不允许瞒报、迟报或谎报信息。要建立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报送责任制,规范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各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信息报送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落实岗位责任。严格重大、紧急信访信息的报送时限:重大、紧急信息要随事件的发生随时报送,一般各责任单位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3小时;主管、业务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5小时;向中央和国务院报送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6小时。向上级机关报送重大、紧急信访信息以书面报告为主,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音像摄录形式;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立即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再书面报告。报送的重大、紧急信访信息必须经过认真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必须经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发,以确保上报信息的权威有效。

◆迅速、妥善地进行现场处置

群体性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的工作主要是调节矛盾纠纷,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或初起状态;中期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现场紧急处置,控制平息事态,疏散上访群众;而后期的工作主要是解决问题,依法按照政策对事件进行处理,并总结经验教训。

群体性事件,参与的人数多,人员情况复杂,往往是合理的诉求与偏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绝大多数人的正确动机与个别人的趁火打劫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理性行为与个别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并且非常容易交叉感染,场面极易失控,很容易导致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因此,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思路在于防止矛盾激化,保证政府有效地控制局面,并为妥善地处理善后事宜创造条件。在群体性事件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疏导情绪、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恶化。要贯彻“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以教育疏导为主,防止矛盾激化”和“教育疏导与依法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并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认真处理好群体性事件。

要快速地组织起权威性强的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与调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化解矛盾,平息事件。保证信息的畅通灵敏,强化信息报告制度。作为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靠前指挥,直接对话,随时掌握事态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群众的心理和情绪,做到统筹全局,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处置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恶化。

“三级终结”与“终而不结”

“三级终结”的概况

信访事项“三级终结”是个通常说法,在《信访条例》中并未出现“终结”的字眼。但这一说法与《信访条例》规定的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程序密切相关。

◆办理

《信访条例》第33条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上述规定表明,信访事项的一般办结期限是60日,最长期限是90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复查

《信访条例》第34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上述规定表明,如果上访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查请求,复查法定期限为30日。

◆复核

《信访条例》第35条第1款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上述规定表明,如果上访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核请求,复核法定期限为30日。《信访条例》第35条第3款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上述规定表明,信访事项经过复核程序,即终结。以上就是通常所称的“三级终结”,即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程序终结。

“三级终结”的不同理解

对“三级终结”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宣告终结;二是自然终结+宣告终结。

◆宣告终结

《信访条例》第33条、第34条没有“不再受理”的明确规定,只有第35条第3款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也就是说,只有复核意见才是信访终结意见,信访事项至此才算终结。因为经过了办理、复查、复核,所以称为“三级终结”。而且,复核意见作为信访终结意见,是《信访条例》明确规定的,因此属于宣告终结,也叫做强制终结。目前,许多地方出现一种现象:一方面,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把信访人引入“三级终结”程序,试图通过复核程序终结信访事项;另一方面,有的信访人千方百计躲避复核程序,试图以此延续信访行为。

◆自然终结+宣告终结

持此种观点的把信访事项的终结分为三种情形:

(1)参照《信访条例》第33条、第34条规定,信访事项进入办理程序后,信访人自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未提出复查请求的,该处理意见为信访事项的最终办理意见,信访事项视为终结。

(2)参照《信访条例》第34条、第35条规定,信访事项进入复查程序后,信访人自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未提出复核请求的,复查意见为信访事项的最终办理意见,信访事项视为终结。

(3)参照《信访条例》第35条规定,信访人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了复查、复核程序,复核机关按法定程序出具的复核意见为信访事项的最终办理意见,并告知信访人信访事项终结。前两种情形为自然终结,即信访人未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进一步请求,信访事项自然而然被终结。第三种情形则为宣告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信访人虽然超出法定期限提出复查、复核请求,为了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有的地方和部门还会继续受理信访人提出的请求。

“终而不结”现象突出

当前信访工作面临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就是无论是宣告终结,还是“自然终结+宣告终结”,都无法阻止信访人继续上访反映已经终结的信访事项。也就是说,信访事项在信访程序上已经终结,但信访事项当事人并没有停诉息访,继续向有关机关和部门上访反映同一信访事项,而且有的行为会更加激烈。

◆“终而不结”的表现 “终而不结”的四种形式:

(1)信访人收到信访办理、复查意见,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查、复核申请,信访事项自然终结,但此后又重新提出复查、复核申请。

(2)信访人不服信访办理、复查意见,在法定期限内不依法走复查、复核 10 程序,却就同一信访问题向同一机关或上级机关要求重新处理,甚至超出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法定期限后,继续上访反映同一信访问题。

(3)信访人不服信访复核意见,继续上访反映同一信访事项,要求重新处理。

(4)信访人已经表示接受、服从信访办理、复查、复核意见,但由于后来主观心理、客观条件或者政策环境的变化,又对同一信访事项提出新的要求。

“终而不结”当事人的特殊行为表现:

(1)不按规定逐级反映问题,绝大多数当事人不再向原信访事项的责任部门反映问题,而是到办结机关及其上级行政机关甚至进京反映问题。

(2)不按规定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接待场所反映问题,而是到重要敏感地区上访,给有关部门施压。

(3)不以正常形式反映问题,有的甚至采取围堵、冲击政府机关、拦截领导车辆、堵塞交通、绝食等过激行为以示抗议。

◆“终而不结”的原因

造成“终而不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1)信访人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制意识谈薄。有的信访人不知法、不懂法,片面理解甚至歪曲法律、政策,仅凭自己的感觉与好恶看待问题。二是心理期望值过高。有的信访人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甚至明知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想通过上访获得额外利益。三是将信访当成了谋生的手段,甚至以信访之名敛财、牟利。四是对基层抱有很强的不信任感。

(2)信访部门和相关行政机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信访终结工作有畏难情绪,担心因出具终结意见未到预期效果,而承担相关责任;二是信访终结工作不规范,一些复查、复核机关敷衍了事,为了走程序而走程序,不调查、不分析、不讲理由,出具的答复意见让信访人难以信服;三是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缺乏权威性,落实不到位,有的在落实过程中还变相抵制;四是处理信访问题时目光短浅,只求息事宁人,不顾法律、政策规定,乱开口子、乱许愿,引发新的问题。

(3)信访事项本身的原因。一是许多案件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案情复杂、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处理难度大,解决成本高,难以做到真正终结;二是有些问题虽然合情合理,但没有政策支持或者政策规定不明确,导致信访问题的处理、复查、复核缺乏依据,只能变通处理,难以做到真正终结。

(4)程序机制的原因。一是《信访条例》关于信访事项办理程序的规定没有完备的操作规程,导致各级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运作的方式方法不统一,甚至与有关法规相抵触。二是缺乏推动信访人息诉罢访的后续工作机制。对不服信访 11 终结意见的信访人缺乏说服教育、心理矫治等相关措施。三是缺乏有效的信访信息共享、交流机制,信访人与信访工作机构之间或者有关行政机关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已经终结的信访事项重复受理。

◆“终而不结”的对策

(1)源头治理,预防和减少“终而不结”问题的发生。一是加强法制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促进信访人学法、知法、懂法,并自觉守法,提高信访人的法律素质;二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杜绝因超出政策范围满足信访人诉求,防止其产生侥幸心理,引发纵向或横向攀比;三是构建科学、民主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机制,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关联性,减少因政策变动引发新的问题。

(2)建立科学规范的信访终结制度,确保信访终结意见的公正性、权威性。一是完善“三级终结”机制,尽快确立科学、合理的终结程序规范;二是统一信访答复意见的格式,特别要建立办理意见说明理由制度,即出具的办理或者复查复核意见中,必须有合法有效的证据、清晰明了的事实、准确适当的法律,并应当以明晰的语言显示出推理论证的逻辑与过程。

(3)做好程序终结的善后工作,推动信访人息诉罢访。一是强化责任主体的责任,加大信访部门督察督办力度,推动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信访终结后续工作机制,做好信访人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感化工作。三是加强信访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终结信访事项数据库,确保真正做到已经终结的信访事项不再受理。

重庆市被征地农民补偿金发放新模式事件的点评

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保证他们失地不失利、生活有保障,是彻底解决土地征收引发信访问题的根本措施。重庆市依托商业机构解决社会问题,探索出“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土地补偿金发放新模式,给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不失为一种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长效机制和可行选择。第六专题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

第五篇: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作为党政机关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的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呈显著上升趋势。这就需要信访部门积极做好信访工作,令上访的群众满意,缓解群众与党政机关的矛盾。

一、重视信访工作,提倡“小题大做”

对工作中那些易被轻视的问题、易被忽略的小环节,务必“小题大做”。一是小事当作大事办。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凡是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的,就平安无事;凡是把大事当做小事来办的,就必然要出事。对于干部职工反映的任何一件“小事”,各部门应当做“大事”来认真对待,谨防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二是身体力行亲自办。对于信访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应做到经常下基层听民声,经常接访查民情,经常办访解民忧;应定期过问信访工作,亲自办理重点信访案件。三是齐抓共管协力办。就是做到工作推进和维护稳定并举,分管的业务工作与稳定工作并重,不能只重业务工作而忽视稳定工作,更不能遇到矛盾就退避三舍,以不分管稳定工作为托词上推下卸。作为班子成员,无论分管哪项工作,都应树立处理信访问题到我为止的观念,为维护稳定大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二、排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力求“面面俱到”

排查不稳定因素是抓好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不断排查,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排查既做到“眼观六路”,又达到“耳听八方”,做到全方位、多角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力求“面面俱到”。建立排查的固定队伍,并制定完善的排查制度,排查工作不是突击行动,所以应形成定期排查的工作制度,层层明确责任,做到常抓不懈,切实将不稳定因素排细排足,早作处理,不留隐患。

三、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立足“利为民谋”

在工作中要做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在处理干部职工反映问题特别是信访工作中,应认真吸取教训,做到求发展不以损害干部职工利益为代价,单位再困难也不与干部职工争利益,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对群众上访反映的每一件事,应尽心尽责,认真对待,哪怕群众反映的问题只有1%的道理,应以100%的努力去帮助解决。注意不能突破政策底线。对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依照法律法规确实解决不了或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应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能轻易突破政策底线乱开“口子”,以致引发更多的矛盾。

四、多引导信访者的上访行为,善于“教育规范”

应注意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尤其是要打消上访者趋上心理,教育引导其就地解决问题。应坚持不懈地深入到干部职工中去,认真扎实地做好信访法规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其法律意识,引导他们就地反映、解决问题,做到依法有序逐级上访。加大对国家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上访干部职工打消借访获利思想,增强政策观念,意识到通过合法渠道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违法上访不但不能获利,而且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通过正面教育为主与依法处理相结合的办法,规范其上访行为,教育其依法上访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探索解决信访稳定问题的办法,做到“与时俱进”

工作在当前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关方面的应对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发展中的信访问题又日趋复杂,涉及面大的信访问题和群体性的信访问题又明显增多,这就需要在解决、处理信访问题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一是对干部职工反映的一般性问题,明确专人办理,定期督查回访,确保处理到位。对矛盾集中、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信访问题,区别对待、慎重处理、严防事态扩大。对长期无理缠访、恶意闹访、干扰机关正常工作的少数违法上访人员,要在思想教育疏导的前提下,适时依法处理

和探索依法处理,制定出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规范信访秩序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确保信访工作健康发展

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处理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问题,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这样才可以妥善的处理好矛盾,做好信访工作。

下载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信访工作心得体会[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大做好信访工作

    县人大“三度”做好信访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把信访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通过受理来信来访,督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我区经济发展较快,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信访案件呈多发态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要以更加饱......

    做好学校信访工作

    如何做好学校的信访工作 做好学校信访工作,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是学校沟通和联系广大师生和家长的......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认清形势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打造“信通访和”新局面信访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是始终不能放松的一根弦。今年是我国的“喜事年”也是......

    带着“三心二意” 做好信访工作

    带着“三心二意” 做好信访工作 在组织部安排下,我作为2017年度“五个一线”挂职干部之一,于今年4月开始,到市信访局进行为期10个月的挂职锻炼。一个月时间里,我在信访局领导、......

    如何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如何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乡镇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信访工作,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乡镇信访渠道直接反映上来;一些苗头性、倾向......

    浅谈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稳定的环境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影响稳定的旧的问题仍然存在,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稳定工作......

    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

    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xx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当前正处在各项重点建设的机遇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各类社会复杂矛盾叠加显现期,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