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心得体会思考感悟
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总体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持续深入反“四风”、坚定不移反腐败,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坍塌、党性观念缺失、政治觉悟偏低、作风不纯、作为不正,不收敛、不收手,甚至顶风违纪、顶风作案,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败坏了党风政风,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从近些年中央和地方查处的案件和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背后折射的是理想信念缺失、政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实质上是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漠视,是对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的背弃,对干部监督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和有效震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保持高压态势,发扬斗争精神,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把理想信念“总开关”拧得更紧。总书记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事业胜利之“钥”、党员干部立身之“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要巩固拓展党内历次集中教育特别是“X、X”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把选人用人的“方向盘”握得更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更关乎人心向背。总体来说,党内选人用人的风气是正的,党员干部的心气是顺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地方、少数部门,选人用人的“方向盘”握得不够稳、“风向标”立得不够正,让一些党性不强、素质不高甚至劣迹斑斑的人“混进”了领导干部的序列,严重败坏了选人用人环境,滋生了腐败现象、助长了腐败分子,也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腐败案例易发频发、不正之风甚嚣尘上,深刻警醒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坚持“四凡四必”,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将“问题干部”挡在门外;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加大群众评议的权重,让群众说得上话、说话管用。
把权力制约的“铁笼子”扎得更牢。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一些干部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干部,之所以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说到底,还是对他们手中的权力监督不力、不到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等情况。各级各地党组织及其纪检监察组织必须坚持惩治和预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推进、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抓紧构建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要不断建立和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形成体系完备、规范管用、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以完善的制度监督制约党员领导干部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要强化制度教育、严格制度执行、强化监督制约,让党员领导特别是领导干部习惯于在严格监督和制度制约中工作学习生活。要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制度执行中搞变通、打折扣和走样变形的问题要从严执纪,严肃问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把惩治腐败的“高压线”绷得更严。总书记深刻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任何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都会对党的事业造成危害,特别是一把手腐败,对事业发展的破坏性更强,对干部队伍建设“杀伤力”更大。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注重用好反面典型这面“镜子”,从每次通报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中得到警醒,以此为鉴、深刻反思,主动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从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高度,全面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形成对腐败和意欲腐败者的强大威慑。
要加大监督巡查、巡视巡察频度,做到全覆盖、零盲区,突出政治性、纪律性,强化对巡视整改的督查督办,并加大问题线索的交办督办,不让每一个有问题线索的干部“带病逍遥”,也不冤枉每一个清白无辜的干部,维护好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