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近日学习了《关注道德课堂、让教育理性回归》1 文,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通过研读,使我深入认识到,道德课堂是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道德课堂是丰富情感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走近文本,接触文本中描绘的各种事物,认识其本质,丰富各种体验,感受生命的意思和生活的乐趣,培养情感陶冶情感;人的道德本质是在后天习得的,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后天的教育,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国构成。在课堂教学中培植人的道德,让道德彰显生命的魅力。
在构建道德课堂上就要在以下 3 个方面下工夫。
1、备课上下工夫。准备充分,1 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是道德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2、在创设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工夫。最后在激起学生学习上上下工夫。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共同体的参加者和引导者,最大可能地实践“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 1 思路应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内涵。“让每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与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的地方,让学生随时感遭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换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益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内化为准则,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导,在能力培养上引诱,在思想方法提炼上指点,让生命主体取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感悟心灵的自由,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得到发展。这也是教师本身应具有的 1 种能力。将学科的专业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情感
化融入教学,焕发起课堂活力,这是“道德的教学课堂”提高效力、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 1 有效途径。
以教师本身对专业的酷爱、对工作的豪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动中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和周密、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充分发掘知识传授进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科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总之道德课堂构建的进程,就是教育理性回归的进程,也是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认真反思、学习、提高的进程,只要做好这个进程的每个细节的认真落实,我想教育才会更好。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摆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的路时,田局长为我们指的 1 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乃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类状态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末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 1 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作甚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动准则。作甚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 1 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持道德的准则,遵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
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作甚课堂道德?课堂上,让学生在取得知识的进程中同时取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增进学生的思惟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当我们深入领悟了这3 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这就犹如我们新课改情势下的 3 位目标: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1 样,知识与能力犹如 1 棵树的树叶,进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枝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资,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茂盛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我觉得要营建的是低碳高效的课堂、增进学生思惟发展的课堂、增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课堂,那这就要求我们师生都要转变角色,创造 1 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这个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就要靠教师的导,教师的托 1 托、送 1 送、帮 1 帮。所以,教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和负责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与学生同等的共同学习和交换,不再要凌驾与学生之上的灌输教学,要多鼓励、表扬,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建立主体地位,建立主人翁意识,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承当了构建道德课堂的重大责任,首先要建立 1 个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尊师爱生、民主同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让每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老师的爱和温暖。这是构建道德课堂的 1 个条件。其次:要根据学科教学中每节课的 3 维教学目
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课堂真实的属于学生,让学生爱上课堂,从而自觉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还要将教师导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既要顺水推舟,又要无声无息,让学生感觉到自然,而不是僵硬的、被动的。这就要我们老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捉住学生的心和神,师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要在以往的备教材、备学生的条件下,多问自己 3 个问题:你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习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策略)你如何确信已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价),明确的教学任务会使全部课堂鲜活起来,还会使学生快乐起来,那末我们的道德课堂也就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执教”,让我们德在课堂、德在社会,德存心底,永铭记!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关于《全力推动道德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讲话内容,从这次的讲话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社会的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一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课堂的构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0 个年头,课程改革改到深处就是课堂改革,而道德课堂的构建正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课堂,是我们愿与过去的旧课堂教学中道德确失、不道德的.1 种教育主张。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既是今后 1 个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到达的目标和境地。
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道德课堂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课堂革命的本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这类角色的错位常常致使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学生的抵牾性较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是这样,才致使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被异化,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道德课堂的构建要请教师尽快完成教师本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要请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的助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增进者,与学生是同等的同伴关系,重构起“同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 1 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我们还应当让教学“回家”,关于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田局长指出,必须让教学“回家”,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教甚么,学生就学甚么,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的 1 次重大创新,“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的再创造,在这个进程中,增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肯定位,教师必须超出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奔腾。
我们应当努力构建道德课堂,道德课堂要请教师把教材中包含的育人内容和因素自但是然地显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感遭到,从而取得价值认同,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鲁洁教授认为:“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惟独人材有的 1 种最高享受”。“道德课堂”是 1 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请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进程中,使学习者取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道德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 1 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师生命延续的舞台,是教师寻求出色的进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人格,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
在我心中,道德课堂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和沟通交换的进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心理相容、情感融合,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紧张而又适度,不同程度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能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道德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必须是能够增进思惟发展的课堂,必须是能够增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
1、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 1 起来。
2、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换和沟通的进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和谐、紧张而又适度,师生民主、同等。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道德课堂必须是高效课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把权利教给学生,留给他们学习、思考、交换的时间,还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和探究。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个积极性,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主动地学”。
总之,教师是用道德的方法教育学生,1 方面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另外一方面,要构建有效教学。
通过道德课堂的学习是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 1 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题,显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末“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2 字,我们要重新建构 4 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道德课堂的构建,要请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本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同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 1 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道德课堂,不单单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也不单单是研究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动和结果的 1 致性问题。它要请教师 1 定要具有 8 大教学素养。
1、回答好 3 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 ?
(3)你如何确信你已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
2、具有 3 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行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3、掌控 3 个条件。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4、做到 3 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5、完成 6 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
6、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 3 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掌控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7、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课程改革确当务之急!
8、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 1 种文化的传承,推动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 1 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建”着 1 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提倡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当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当简单化、行动化。道德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旁!
第二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艺术小学 钱荣梅
通过道德课堂的学习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题,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道德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具备三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三、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五、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六、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七、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八、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道德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课堂的学习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题,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具备三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三、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即----教材、----学生、----课堂。
五、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六、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七、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八、构建----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构建----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
第四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德存心底,永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做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深入研究如何达到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教研
员为我们指的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烂”、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种状况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一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何为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何为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何为道德课堂?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想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表现。当我们深刻领悟了这三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还有会学。这就如同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样,知识与能力如同一棵树的树叶,过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树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质。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猫咪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我认为要要提高课堂效率还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执教”,让我们德在课堂、德在社会,记!
第五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
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社会的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同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
课堂的构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
个年头,课程改革改到深处就是课堂改革,而道德课堂的构建正是课
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课堂,是我们愿与过去的旧课堂教学中道德
确失、不道德的一种教育主张。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道德课堂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课堂革命的本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
学生。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这种角色的错
位往往导致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学生的抵触性较强,学习效
果大打折扣。正是这样,才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被异
化,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快完
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要求教
师是学生的学习的助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
进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同伴关系,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我们还应该让教学“回家”,关于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长期以
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
我们应该努力构建道德课堂,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教材中蕴含的育人内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