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
长征的一路上是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物质资源的缺乏,无一不让人痛苦。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一】
长征,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长达二万五千里。
这是多么艰苦啊!平日,我们一点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可红军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的马,不吃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炊事员郭大叔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牢牢地抓着锅沿儿;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读了长征,我们要从生活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能吃苦,不怕累,做一个坚强的人。
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二】
信念永存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存
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三】
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四】
宣讲团的成员生动而形象的宣讲,带领全场听众身临其境,仿佛走进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当中.乌蒙回旋战,革命先辈的智慧让我们敬服;飞夺泸定桥,耳边响起滚滚的大渡河水,眼前硝烟弥漫、铁索生寒;身边好人好事令我们肃然起敬.全体听众聚精会神,时而寒毛矗立,时而心潮澎湃,感受着故事党课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开展“故事党课”教育活动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要活动,是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实现全乡脱贫攻坚目标的精神力量.宣讲的红军长征故事,生动凸显了红军长征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解放新中国、坚持革命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身边好人好事彰显了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精神,为我们在行动上和思想上树立了榜样.关于聆听长征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五】
长征,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长达二万五千里。
这是多么艰苦啊!平日,我们一点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可红军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的马,不吃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炊事员郭大叔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牢牢地抓着锅沿儿;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读了长征,我们要从生活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能吃苦,不怕累,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二篇:聆听伟人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聆听伟人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美好的暑假过去了,我们又将拥抱新的一学期。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坐到电视机前,盼望着《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地到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喜庆的日子,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栏目组特别制作了一期节目,宣扬红军长征精神。于是,我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坐到电视机前等待了。
在这次节目中,介绍了许多长征途中的红军楷模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比如:贺龙、胡正先、杨政委、贺炳炎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军将领---贺炳炎。贺炳炎小小年纪,就一个人抓回47个俘虏。在他20岁时,红军开始了长征。这时,他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师长,但每次上战场,他仍然冲锋在前,与敌人殊死搏斗。在一次战役中,贺炳炎将军右臂中了弹,胳膊被打断了,需要立即手术。可是,当时没有麻药,他只有咬着牙,让医生把他的胳膊砍下来。听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砍掉胳膊的疼痛贺将军都能咬牙承受,那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挫折算得了什么呢?贺炳炎将军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一定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把红军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延续到底!
第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其实,困难的重量是由你的习惯来称的,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样,相反,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蚂蚁大小,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第四篇:长征故事
一顶红军帽
小战士胡东生刚入伍就开始了长征。入伍时,他连一顶军帽都没有。爬雪山时,部队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指导员把仅有的一块牛皮给了小胡。第二天,雪下得更大,小胡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人,走近一看是指导员。他急忙把指导员扶在怀里,指导员艰难地摘下帽子,递给小胡:“我不行了,穿我的鞋走吧。”说着又指指脚上的鞋。小胡强忍眼泪摇着头。指导员用微弱的声音说:“走……走……”从这个越来越弱的声音里,小胡明白了指导员的全部意思,这是安慰、鼓励和希望,同时也是命令。
指导员的身体在小胡怀里渐渐僵冷,小胡从悲痛中醒悟过来,默默地戴上指导员的军帽,脱下指导员的鞋,穿在脚上,然后用树枝和雪土掩埋好指导员,踏上了征程。这种革命战斗友情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鼓舞着红军战士。
娄山关战役
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了激战。军团长彭德怀十分焦急,因为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突然,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发现,敌人阵地里跑过来一个人,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往山上招手。钟明彪立即冲出掩体,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原来是半年前刚入伍的小战士。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肠子流了出来。见到钟明彪后吃力地喊着:“十团已冲上主峰,又被敌人压下来,快派部队增援!”钟明彪想给他包扎,他说:“别管我,快去报告!”钟明彪只好飞速跑回指挥所汇报。
彭德怀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后来,钟明彪和战友们沿着一条血路,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的小战士。大家忍着眼泪掩埋了小战士,悲痛万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第五篇:长征故事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 不,不,谢谢大家……”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