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心得体会大全

时间:2020-10-10 00: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心得体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心得体会大全》。

第一篇: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心得体会大全

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 心得体会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为跨越坎坷赋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回旋韧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势蓄力 积厚成势、蓄势待发、谋势而动,考验着把握规律的智慧、洞察世界的眼界和果断决策的魄力 《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

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

风险挑战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各方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从经济下行的“压力测试”,到疫情汛情的“突发加试”,再到外部环境的“逆风逆水”,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在于我们有百年大党淬炼的强大优势、70 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宝贵经验、40 多年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基础,还在于这些年,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不断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为跨越坎坷赋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回旋韧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势蓄力。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识变求变应变。近段时间以来,湖北出台“1+N”系列文件,立足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浙江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广东要求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制度体系,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地级市以上全覆盖……各地密集打出深化改革“组合拳”,既是因应变化、立足当下的应对之策,又是危中寻机、着眼长远的主动作为。改革由问题倒逼而

生,又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瞄准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改革就有了靶心和方向。

下好化危为机“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领导干部也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积厚成势、蓄势待发、谋势而动,考验着把握规律的智慧、洞察世界的眼界和果断决策的魄力。应对“三期叠加”,如何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两个大局”,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长远、全局目标,解决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使各项改革朝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才能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拥有一支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队伍至关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练就改革创新本领、破除因循守旧弊病,磨砺担当尽责的“头雁精神”、避免推诿塞责的“鸵鸟心态”,方能确保改革在愈进愈难之际步步前进,在愈进愈险时履险如夷。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 71 华诞。71 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种精神印刻在抵御外侮、实业救国的奋斗中,磨砺于抗击疫情、抗洪救灾的淬炼里,更闪耀于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征程上。以更大的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明天蓄势加劲。

第二篇:2016 2020年社科联课题论文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2016 2020年社科联课题论文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只有始终保持改革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才能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改革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着力点和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经受住一次次严峻考验,能够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使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关键就在于依靠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新的挑战。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在今年2月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门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制定出台,使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得到有效弥补,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摆在我们面前。面对新使命、新环境和新任务,唯有紧紧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才能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性质和方向不会改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复杂的形势变化中保持改革的战略定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将改革进行到底。新时代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改革举措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的最大活力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磅礴力量。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困难和挑战吓不倒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只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智慧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我们就一定能从眼前的困难和危机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千难万难,只要改革创新就不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无人配送、人工智能、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这启示我们:要把握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摆在更重要位置,通过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树立正确导向,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如此,就一定能汇聚全社会的创新势能,不断释放改革的澎湃动力。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也要整合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改革。当前,每项改革的牵涉面都比较广,且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需要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如果不坚持系统、整体、协同推进,就会出现改革“短板”,从而影响其他领域的改革;如果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达不到改革效果,就会影响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制定每一项改革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这项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也要考虑与其他改革的关联性,使各项改革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攻坚的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第三篇:应对交通新变局 谋划淮南大发展

应对交通新变局 谋划淮南大发展

----淮南交通大跨越带来的发展机遇浅析

中共淮南市委政研室储兆庆

长期以来,淮南的交通设施较为落后,成为我市加快发展的一块“短板”。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这种窘境正在改变,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投用,淮南将一跃成为皖北乃至全省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淮南迎来交通基础设施大跨越

2008年6月,合淮阜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淮南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并且成为全省第一条6车道的高速公路。2010年5月18日,随着蚌埠复线船闸正式投入运营,蚌埠船闸一闸锁淮河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淮南水运迎来大发展时代。2011年,淮蚌高速公路、合淮蚌高铁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建成,淮南将由此进入高铁时代,在城区南部自东至西也将形成环城高速。

2012年,距淮南仅30分钟车程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与淮河水运密切相关的苏北盐河航道整治工程也将建成投用。淮南至新桥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淮南候机楼也将与新桥机场同期建成。淮南港的凤台、毛集、潘集、八公山、田家庵和大通六大港区,组成分工明确、通江入海、连城达港的千万吨内河大

港,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盐河整治将实现淮南港的河海联运,达到“海港内移”的效果,滨湖滨河的淮南将成为“临江沿海”城市。

经过淮南的积极争取,今年底将开工兴建的商杭客运专线将在淮设站,与合淮蚌高铁在淮南交会。两条时速350公里、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将引领淮南一跃成为重要的铁路客运节点城市。

淮滁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启动联通淮河与长江的“江淮运河”项目。运河一开,可以南下巢湖、长江,东出东海,北上山东和省内的亳州、阜阳,西联河南和省内的六安——淮南将成为淮河的航运中心。

淮南交通走进了新时代。

交通变革引领区位优势大提升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淮南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条件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的现象十分罕见,这样的机遇十分难得。

1、区位影响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区位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家电等加工业,借海运之利,实现了快速发展;IT产业则主要在航空枢纽周边集聚,依托空运条件实现发展。淮南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在城市转型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虽然通过实施合淮同城化、统筹城矿乡等战略,我市在产业转型、功能转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区域竞争中,因交通条件的制约,长期处于劣势。

2、交通决定区位。交通运输是经济区域的网络和命脉,特别是在现代交通快速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作用。可以说,一个城市区位的优劣、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交通条件的便捷与否;新一轮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在交通设施建设上进行的,谁反应快、出手准、干得好,谁就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淮南成为节点。在改善交通条件的竞争中,淮南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即将实现15分钟到省会,30分钟到机场,千吨级船舶通江达海,一跃成为皖北乃至全省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交通的蝶变,促使淮南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区位优势大力提升,竞争实力大为增强,也必将引发资源配置的大调整,从而催生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伴随交通的变局,地处华东腹地、长三角外围的淮南,又一次迎来了加快发展的绝好机遇。

顺势而为谋划经济社会大发展

淮南曾经失去过机遇,这次不容错过。

谋事宜早,动手要快。淮南应结合交通的大变革,谋划“十二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力争在新的区域竞争中领先一步,推进淮南的城市转型和科学发展。

1、抢占发展先机,建设航运中心。蚌埠复线船闸的投用、苏北盐河的整治、江淮运河的建设,为淮南打造区域航运中心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一是建好淮南港区。可以依托煤炭运量大的条件,大力开发淮河的岸线资源,建设淮南新港和一批专用

码头,规划建设集装箱码头,尽快形成吞吐量超5000万吨的运输能力,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港口规模。二是积极主动对接。加强与淮安、连云港、蚌埠、阜阳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我市积极牵头成立淮河航运集团或航运协会,深化合作,抱团发展,尽快实现河海联运,共同推进淮河航运事业的发展。三是拓展航运腹地。疏浚西淝河、泥河、窑河等航道,远期还要综合考虑开发潘谢煤田开采形成的沉陷区水面,建成沟通淮河干流、茨淮新河,辐射周边地区的航道体系。

2、用活机场窗口,展示淮南形象。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淮南无须投入建设资金,不必承担运营风险,净得交通便捷之利,成为新桥机场的最大受益地。我市可以系统谋划,主动出击,进一步打好机场牌,扩大收益面。一是建好配套设施。在高起点建设好淮南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淮南候机楼的同时,开通直通机场的快速公交专线,并建设美观、舒适的公交候车室。二是大力营销淮南。在机场设立广告牌,放置宣传材料,播放专题片,广泛宣传合淮同城化发展的规划、进程,五彩淮南的优势、潜力等内容。三是开设服务窗口。设立淮南优质和特色产品展示、销售专柜,支持我市的八公山、志高等景区和

旅行社在机场设立办事处,将更多的淮南元素融入新桥机场。

3、打造特色园区,发展新兴产业。交通条件的变化,必将引发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要素流动,都将面临大变动、大洗牌。我市如果在以交通的大改善为背景、以区位的大变化为坐标,用新要求、新思路、新规划引领发展,就能更快、更好、更多地放大交通变革、区位提升带来的收益。一是布局临港园区。结合水运发展,在淮河及支流择址兴建船舶修造工业园区,发展造船工业。在淮南经济开发区、凤台经

济开发区等开发区的滨河、滨湖地段,规划建设区中园,发展适合水运的产业,并配套建设专用码头。如可利用原安徽造纸厂的码头和铁路专用线,建设以淮南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港口。二是发展临空产业。大型机场离不开经济腹地的支撑。在机场附近发展临空产业,可以为机场的客货运输提供客源和货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为淮南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临空产业提供了可能。可以说发展临空产业,既是淮南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新桥机场运营的需要。可以依托合淮同城化规划和合淮工业走廊规划,联合合肥市及长丰县,在合淮共建区筹建临空产业开发区,在山南高新区内规划临空产业园,在促进合淮工业走廊建设的同时,提升淮南的产业层次。三是发挥环境优势。加大高塘湖、瓦埠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在高铁淮南东站、淮南南站附近,规划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园;在毗邻高铁淮南东站、南站的高塘湖、瓦埠湖畔,规划建设生态一流、生活方便的高档住宅小区,综合运用高铁的交通优势和濒湖的生态优势,以好环境、低房价,吸引合肥等地乃至海外的优秀人才来淮居住、创业。

4、叫响交通优势,树立崭新形象。以“五彩淮南”为统领,立足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在深入分析城市历史、布局形态、周边环境及未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淮南城市形象的营销进行重新规划,编制合身得体的城市形象宣传方案。方案中要突出交通优势,介绍区位格局,融入交通便捷的高铁、机场因素,强调成本低廉的淮河水运元素,在海内外叫响淮南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我市的招商引资引智、承接产

业转移等工作。

5、完善公交网络,增强辐射能力。京福、商杭高铁在淮南交会,江淮运河、淮河在淮南汇流,这为我市提升带动能力、拓展经济腹地创造了条件。我市应围绕高铁站、淮南港、候机楼等交通节点,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可以借此开通联系凤台、潘集、寿县等县区的快速公交系统,加密与定远、蒙城等周边地区的快速客运班线,拓展城市功能,扩大辐射半径,延伸经济腹地,为淮南实现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奠定基础。

第四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打好最后“主动战”(小编推荐)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打好最后“主动战”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一个没有精神的人,犹如行尸走肉,是个没有希望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个软弱的民族,任人宰割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军队强大、个人成长都离不开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很多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精神。就近代来说,有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等。在汶川、玉树、鲁甸地震中,有一种精神被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着、感染着,大家知道那是什么精神吗?是的,是抗震救灾精神。那么什么是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参加此次救灾的同志们该如何弘扬好抗震救灾精神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交流的题目: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打好最后“主动战”。

一、什么是抗震救灾精神

10月7日21时49分,这里发生6.6级地震后,同志们按照支队方案,立即响应市人民政府的号召星夜赶赴救灾一线。据了解,到目前支队参战官兵共搬运1200棉被、900件大衣、260余顶帐篷,在灾区转移群众580余人,搬运群众物资2余吨,排除危房60间,救治伤员5人,义务巡诊治疗80余名群众,慰问了3户特困户,发放了创伤、感冒抗病毒等7类51种药品。

下面就请同志们来谈一谈你参加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受和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

(参战官兵谈感受)以上大家讲的很好,从不同的角度畅叙了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下面我也来谈谈我的理解。抗震救灾精神具体到不同的人群身上,有不同的内涵。对于我们军人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使命精神。地震后,在当地市委政府的部署下,全体官兵闻令而动,按照支队方案分两批次连夜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灾区芒费村委会每一所房屋、每一名遇险群众家中排查灾情。有饭群众先吃,有水群众先喝,有药群众先用,有帐篷群众先住。把人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人民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凸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抗震救灾精神是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为防止灾区群众免受再次伤害,官兵抵达救灾一线,顾不上休息,顾不上疲惫,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深入震中芒费村那拐、亮山、大芒竜、小芒竜、那卡等5个村民小组排查灾情、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搭建帐篷,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排危帮困,共为灾区群众转移危房物资20余吨,平整路面1500米,挖水沟1500余米,搭建救灾帐篷166顶,搬运棉被、帐篷、食品等救灾物资275吨;救治伤员9人、慰问困难群众3户,为80余户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发放药品,及时把党的温暖和子弟兵的深情厚谊送到群众心坎上。“哪里有危险,哪里就该有我们!”这铮铮誓言折射出的灿烂光辉,正是广大官兵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忠实写照。

(三)抗震救灾精神是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责任精神。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让我们再多呆一会儿,多救一个人吧!”前方的官兵可以舍小家顾大家,舍亲人救他人,舍生命救他人,正是源于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让我们再献一次血,再捐一次款吧!”后方的战友无私捐款、捐物、献血,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同样也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在巨大的灾害面前,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受灾群众,如此博大的胸襟,如此无私的情怀,正是官兵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具体体现。

前面我们谈了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二、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一)充分认清抗震救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总队首长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指示的自觉性坚定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救受伤群众,要求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等有关方面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妥善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工作,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统筹做好鲁甸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核实灾情,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救援和伤员救治,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基本生活。现省委书记李纪恒、总队王总队长迅速赶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看望慰问灾区人民和官兵。这场地震,已造成景谷县1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1人死亡、323人受伤,受灾人口92700人,房屋严重受损6508户、19524间。广大官兵要深刻认识这次抗震救灾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救灾行动早一分钟,人民群众就能减少一分损失;深刻认识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认识总队首长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非常重要、非常正确、非常英明,充分体现了各级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首长的指示精神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昂的战斗精神,坚决投入到抗震救灾斗争中。

(二)充分认清我军在抗震救灾中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是我军的重要任务和职能。每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广大官兵总是奋勇当先,冲锋在前,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无论是宁洱“6.03”抗震救灾、’景谷威远镇抗洪抢险和今年的14次灭火作战,全体官兵都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辱人民军队的神圣使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要时刻牢记根本宗旨和职能,切实把参加抗震救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再立新功。必须看到,这次地震灾情虽没有比预想的严重、但受损房屋和受灾群众不少,余震频发,情况复杂多变,容易发生灾后疫情。面对各种严峻考验,广大官兵要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传统,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解灾区人民所难,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要大力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觉经受救灾环境危险、任务繁重艰巨、生活条件艰苦、心理压力较大等现实考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英勇顽强的斗志,完成担负的各项任务。要强化大局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军地之间和部队之间的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要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救灾,加强部队自身防护,做好防地震次生灾害和防病防疫工作,确保安全。要发扬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的传统,注重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爱护,宣传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无私援助,坚定灾区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决心。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充分认清抗震救灾实践的特殊教育功能和作用,自觉在这场重大斗争中接受洗礼、经受锤炼。抗震救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既是对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战斗力和建设水平的一次实际检验,也是对广大官兵思想政治素质、战斗意志和作风的一次全面砥砺。我们一定要从这场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汲取丰富政治营养和强大精神动力,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进一步增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素质本领。要从党和政府领导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感悟党中央、习主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卓越领导才能和亲民爱民为民的崇高情怀,进一步增进对党中央、习主席的信赖爱戴之情,强化听党话、跟党走的军魂意识;从举国上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事实中,深刻感悟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军民坚强团结、并肩奋战的亲身经历中,深切感悟“学人民、爱人民、为人民”始终是人民军队的价值所在和力量源泉,进一步升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每一名同志都要勇于在极端艰苦环境条件下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培育坚定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心理素质。各级党委和领导要把抗震救灾作为落实“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具体实践,作为“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实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切实把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过程,变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变成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过程。

三、怎样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中攻艰克难

一是长期作战不懈怠,困难面前不低头。随着救灾任务的转换,越来越多的任务需要官兵们长时间坚守和坚持,这对我们每一名官兵的战斗精神的考验也越来越大。就目前我们拆除危房任务而言,由于受损房屋较多,需要我们强化长期作战、永不懈怠的意识,始终保持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革命气节。军人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与苦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条路上,有无数的光环奖杯等着我们去摘取,更有无数的劳累艰辛等着我们去克服,从日常训练到重大任务,从冬练“三九”到夏练“三伏”,苦累无不伴随着我们,当兵不是为了吃苦受累,但当兵一定要吃得起苦、受得起累,更要敢于吃大苦、受大累。特别是在任务最艰巨、环境最险恶、战斗最疲劳的关键时刻,要勇于向困难挑战、向极限挑战,做到拖不垮、累不倒、打不散,直到抗震救灾任务圆满结束。如果缺少长期作战精神,是经受不住这种严峻考验的。

二是强化团结协作意识。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协作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为此,每名参战官兵无论从事此次抗震什么中的什么岗位,什么角色,都要树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意识,要做到一切听从组织和中队安排。各党团组织和武警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好作用,借助“三互”、“双四一”等有效载体,广泛开展比思想、比团结、比作风等评比竞赛活动,大力宣扬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使全体官兵凝聚成一个拖不乱、打不垮的坚强集体。我想这两年来,我们支队连续夺得“精武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在此次救灾任务中我们也要发扬好这一传统。要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搞好配合,正确处理与地方群众、兄弟部队、友邻单位之间的关系,讲团结、讲友谊,不争功诿过,不互相埋怨,充分发挥军警民团结协作的整体威力。

三是干部、骨干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干部骨干是中队的“主心骨”,表率作用直接影响着参战官兵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关系着能否高质量地完成此次任务,因此每名干部骨干要做到带头勇上一线、带头吃苦在前、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完成任务,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干部就是一标杆”,始终叫响“看我的,跟我来”的口号。

第五篇:[2017两会心得体会]打好十三五开局战

[2017两会心得体会]打好十三五开局战

全国“两会”即将闭幕,分析2017年全国两会,要关注最近的高层动态,政府部门动态与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两会”动态。

综合分析,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将是2016年经济改革主线。2017“两会”舆论应当关注国企改革与发展五条舆论热线。结合历年新闻舆论热点、今年地方两会传达的新闻舆论热点话题是十三五规划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环保、自贸区、养老、教育、医疗等热点主题同时,国企改革仍然是热点主题。

2017年“两会”,最大的事情是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并在会后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未来5年发展的规划蓝图,十三五规划对未来5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月22日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是为两会定调的会议。

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要关注两句话: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

2、“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关于2017年工作也要关注两句话:

1、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前者是主题,后者是要求。这是“重点的重点”。这都认识判定与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舆论的重要依据。从全国31个省区市两会看。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国企改革和去产能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证券化成为重要措施。再从国资委在两会前的动作看,近日的国企改革研讨会与第二批改革试点的新闻发布会,推进国企改革的举动必然影响两会舆论走向。

十三五规划值得关注的舆论热点,包括制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国企与其它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等,多与国企改革有内在联系。在2017年“两会”,可望从五方面在国企方面形成热点主题。第一条主线,加大国企改革试点,2017年国企改革广度、力度、深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将宣布第一批试点成果,这批试点将代表国企改革与发展方向,过期并将启动第二批国企改革试点。同时,地方改革试点也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已经公布试点的6家央企包括中粮、中建材、中国医药、国开发、中国节能、新兴际华,旗下中港两地上市公司共34家。这批央企的试点成果总结已久,应该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

近日,国资委将新公布十项试点。两次试点央企中港两地上市公司近百家。“十项改革”是“四项改革”的进一步推广与升级。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近日透露,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并确定国有企业改革十项改革试点,将于2016年全面展开。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近日即将推出的十项改革试点与第一批试点相比有三个变化,一、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重点更加明确,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

二、在供给侧改革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将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列入了试点内容,尤其是兼并重组的试点;三,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资委确定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的原则以及最终确定试点集团的特点,将从四个特点来选择重点关注的集团:集团性质以竞争类为主,且是产业龙头公司;集团具有一定改革基础及经验;集团改革方向较为明确;管理层改革积极性较高或有相关表态。第二条舆论主线,地方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

下载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心得体会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动战心得体会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