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
冷月边关,高山雪原,是谁为人民的安宁无悔坚守?关东塞北,川西江南,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突入重围营救,英勇牺牲。展现了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斗争精神是经历了时间检验的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实践原则。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信仰是靠斗争来坚持的。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多,更加要求党员、干部重拾斗争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善于用斗争精神解决问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只有坚定斗争意志、牢记斗争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只有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才可能凝聚战斗精神,形成强悍的战斗力。在深化国防和军队的改革中,我们劲旅人要清楚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并将自身的价值和部队的需求保持一致,要始终坚持“舍我其谁”的勇敢担当,直面调整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绝不推诿,绝不退缩,为改革强军顺利推进汇聚力量。
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当世界历史跨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社会走进知识经济时代,也走进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在这个变革潮起云涌的年代,国家的较量民族的较量说到底都是人才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到:“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拥有一大批“工匠型”军事人才对于西藏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国家安定、民族和睦有着重要意义。
军事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有创新人才作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政治高度,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的形势要求,国家战略引领创新,撤并降改倒逼创新,强军目标要求创新,转型跨越呼唤创新,催生战力亟待创新,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有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核心、作保证,都需要有科学高效的人才工作来推动、来支撑。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决定事业的成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必须把创新贯穿到人才建设全过程,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新型作战力量精兵劲旅。
一个繁荣稳定的西藏需要高素质军事人才作支撑。西藏方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战略全局的重要侧翼、陆疆稳定的重中之重,又是民族宗教敏感区、隐蔽斗争最前沿、国际舆论聚焦点。因此,更加需要新时期高素质军事人才,更加需要能够应付复杂局面的军事人才,更加需要献身军营扎根军营的军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从山南到海北,从海平面到世界屋脊,有那么一抹“绿色”城防,守护着我们的圣神国土。在海拔将近五千米的中印边境,战士们只有三顶军用帐篷生活、学习,对着喜马拉雅山的风口,寒冷、缺氧使战士的脸上布满了“高原红”,斑驳沧桑间,一代代的边防士兵用他们的钢铁意志书写着戍边新篇章。
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喀喇昆仑高原虽然高寒缺氧,因为戍边官兵的坚守,有了生命的色彩;虽然古老苍凉,因为驻训官兵的到来,有了火热的气息。
2020年4月开始,有关外军违反两国协议协定,抵边越线搭建便桥、修建道路,频繁在边境越线争控,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导致边境局势陡然升温。
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战士们的指导员张志鹏这样说过:“英雄的事迹精神,极大鼓舞了边防官兵的战斗意志。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全体官兵卫国戍边的热情高涨。我们宁肯高原埋忠骨,决不丢失一寸土。”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我边防部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反击非法越线侵权挑衅行径,取得重大胜利,涌现出“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和一等功臣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雪山巍巍,见证忠诚;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老祖宗留下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要。我们珍爱和平、致力稳定,始终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但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国家领土和主权。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必将予以迎头痛击。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捍卫和平的坚定力量,有能力有信心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坚决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汲取戍边精神 书写复兴华章
时代铸就精神,精神感召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近日,一段去年发生在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军事冲突现场视频走红网络:外军公然违背双方达成的共识,悍然挑衅越线并与我军发生激烈冲突。在这场殊死搏斗的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铸就了气壮山河的戍边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当汲取不朽的戍边精神,忠诚担当、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奋力书写复兴路上的灼灼华章。
一诺千金,树牢公信力。牺牲时不满19岁的戍边战士陈祥榕曾在日记里写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班长曾问他:“你一个00后新兵,口号这么‘大’?”陈祥榕回答:“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折射出一名年轻战士的爱国情怀和一诺千金的人格操守,实践证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务求扎实,开空头支票不行。”作为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面前就要说到做到,谨防失信于民。“大家组上的饮水问题我过两天一定解决。”“你两家的纠纷我最近就来调处。”然而转身便是“一万年”,将诺言抛之脑后,徒留群众望穿秋水、等来一锅白开水。信口开河、言而无信,如此久矣,必将遭到群众指责、唾弃,从而失信于民、影响党的公信力。
忠诚担当,定航稳舵。肖思远曾在日记中写到:“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彰显出他忠诚担当的使命追求。边关没有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没有万家灯火人声鼎沸,只有一望无际的山川、凛冽刺骨的寒风和一年里六个月的大雪封山,戍边卫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旧不惧艰难险阻,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巡查边境线,护祖国平安。作为党员干部,当立足岗位,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知行合一、表里如一、不偏不倚,在复杂形势中乘风破浪干成事。
立家国情怀,识大体顾大局。祁发宝说:“亲人的感情债可以慢慢还,戍边大事耽误不起。”折射出祁团长舍“小家”为“大家”的无尚家国情怀。党员干部是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爱国爱党爱人民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特别在大是大非面前要识大体、顾大局,要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境界无私奉献、担当作为。
观《戍边英雄》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去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
这一精神,既是神仙湾哨卡官兵热爱边防、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真,也是戍边部队在执行进军新疆、建卡守防、戍边维稳等重大任务中所孕育的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
学习卫国戍边精神是热爱边防
这是戍边部队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中体现。从进军新疆到挺进阿里,从剿匪平叛到平息**,从执行特殊任务到自卫反击作战,新疆军区部队官兵都能挺身而出,卫国卫民,用生命和忠诚谱写了报效祖国、为国尽忠的壮歌。
学习卫国戍边精神是艰苦奋斗
这是广大官兵在严酷环境中顽强拼搏、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喀喇昆仑精神的基本特征。戍边部队官兵发扬愚公移山、燕子垒窝的精神,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建成整齐划一的营区,生产出新鲜蔬菜,用自己的双手让昔日荒凉哨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卫国戍边精神是无私奉献
几十年来,历代官兵以高原、边防为家,把风雪边关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御外稳内作为创造军旅辉煌的崇高事业,把岗位作为爱军习武、精忠报国的阵地,用生命丈量雪域高原,用忠诚守护万家团圆。
第二篇: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
戍边的战土他们那里的气温接近零下0度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还在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土地,是多么伟大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一】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
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
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
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官兵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涌现出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喀拉昆仑精神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是真情的流淌,是正气的结晶,是无畏的宣言。正彰显着_人民的精、气、神!
喀喇昆仑精神,贯穿戍边军人的艰苦奋斗历史。边防官兵在漫长的戍边生活实践中,深受昆仑熏陶濡染,充分吸收忠于祖国、热爱边防,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扎根高原、建功边疆,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的优秀特质,凝成_边防官兵特有的精神品格。昆仑山脉承载了各民族扎实苦干、开疆拓土的历史。昆仑的山峰与山峰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铸就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瑰丽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人的情感和精神。这些民族文化成为各个民族生存的根和血液,成为一种信仰和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像灯光一样引导他们的生活,神形兼备,形影不离,并以口传心授、文学、音乐、歌舞等形式,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它既是民族的心灵史,又是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时刻需要保卫。而担负着这神圣职责的,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他们用实际行动,用鲜血和生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践行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铿锵誓言,他们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正因为有了他们,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宁和幸福之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是钢铁的战士,是时代的先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从他们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
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二】
当世界历史跨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社会走进知识经济时代,也走进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在这个变革潮起云涌的年代,国家的较量民族的较量说到底都是人才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到:“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拥有一大批“工匠型”军事人才对于西藏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国家安定、民族和睦有着重要意义。
军事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有创新人才作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政治高度,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的形势要求,国家战略引领创新,撤并降改倒逼创新,强军目标要求创新,转型跨越呼唤创新,催生战力亟待创新,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有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核心、作保证,都需要有科学高效的人才工作来推动、来支撑。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决定事业的成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必须把创新贯穿到人才建设全过程,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新型作战力量精兵劲旅。
一个繁荣稳定的西藏需要高素质军事人才作支撑。西藏方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战略全局的重要侧翼、陆疆稳定的重中之重,又是民族宗教敏感区、隐蔽斗争最前沿、国际舆论聚焦点。因此,更加需要新时期高素质军事人才,更加需要能够应付复杂局面的军事人才,更加需要献身军营扎根军营的军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从山南到海北,从海平面到世界屋脊,有那么一抹“绿色”城防,守护着我们的圣神国土。在海拔将近五千米的中印边境,战士们只有三顶军用帐篷生活、学习,对着喜马拉雅山的风口,寒冷、缺氧使战士的脸上布满了“高原红”,斑驳沧桑间,一代代的边防士兵用他们的钢铁意志书写着戍边新篇章。
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三】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战斗口号,何为“清澈”的爱,为什么用“清澈”来形容对祖国的爱,我想,这是喀喇昆仑独特的魅力。边关无言,但战士们把自己当做祖国的界碑,用脚步丈量国土,用生命捍卫家国,戍边生涯中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过滤器,足以滤去所有的浮躁与世俗,洗净万千铅华,只留一颗初心,只剩下对这片土地、对这个国家无比清澈的爱,无比纯粹的初心。
2019年1月27日,我告别了我人生的第一段路程,开始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初出茅庐的我,怀着几分年少的轻狂和一颗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心走进了新疆——西陲第一乡吉根。
走进基层,体验艰辛。短短三个月时间过去了,内心体会收获感触很多,每天都与牧民群众打交道,特别是在2019年3月1日至3月18日为期18天的下沉期间,让我有缘遇见吉根乡萨哈勒村。让我真真切切地走进基层融入牧村这个大家庭,在此期间参与了“美丽庭院、环境整治”活动,跟着所有干部与牧民拿着扫帚、铁锹、推着垃圾车、拿着垃圾袋在村周围和主干道沿线来来往往清理羊粪、牛粪等垃圾;参与了感恩教育宣讲活动,挨家挨户深入牧民家中为他们张贴“感恩墙——爱祖国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宣传海报;参与了走访住户,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了解牧民家庭情况,给他们讲解各项惠民政策、宣讲爱国教育、扫黑除恶等内容。下沉期间,让我真切感触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进步的阶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成长的大敌。物质生活虽“寂寞”,精神世界却很“充盈”。
祖国边疆,国旗飘扬。来到吉根乡我最喜欢的就是参加升旗仪式。升国旗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看着那慢慢升起的五星红旗,心里总是有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澎湃感。雄壮的国歌,神圣的国旗,唤起心中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每周星期一乡政府与各村都会例行举行升国旗,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象征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提醒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告诫我们时刻都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让国旗飘荡在每个基层干部与牧民心中。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我们紧接着就是给牧民进行宣讲,国旗下宣讲内容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吉根乡的发展变化、返乡大学生满怀深情谈家乡的变化和感受、各民族同胞痛斥揭批“三股势力”、维护民族团结的发声亮剑等。每次升国旗,都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牧民们真切感受到家乡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西陲吉根,书写青春。我深深地认识到把生活当工作、把单位当家、克服长时间的工作疲惫、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这就是基层干部。我选择新疆来到吉根,为成为千千万万奋斗在基层一线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我们为了维护一方稳定,咬牙克服诸多困难,在基层用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人生的履历。基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有我们的汗水和功劳,我们用行动践行着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承诺,我们是当今时代最可爱的一群人,我们更是守护边疆、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
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五篇【四】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与之相对的是一条条狭窄、深邃、陡峭的河谷,但在此深处却有一线官兵蹚冰河、踏雪原、御寒风,就像陈红军营长说的一样:“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
英雄是时代的杰出代表。以团长祁发宝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是我们这个时代英雄精神的写照。这些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成才在火热军营,在关键时刻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舍生忘死,以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体现了敢打必胜、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彰显了听党指挥、听令而战的忠诚品格。在他们的身上,传承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基因,燃烧着爱国主义的热血,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官兵一致是战斗力的源泉。“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这是祁发宝所在团不成文的“规定”。官兵一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有着官兵一致的深厚战友情谊,才有了生死与共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喀喇昆仑精神,是钢铁战士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高原缺氧,使官兵们的记忆减退,忘了朋友,忘了家人,但他们没有忘记戍边的使命。这群钢铁战士扎根在神仙湾哨卡,用汗水铸就了卫国戍边的钢筋铁骨,用热血书写了无悔的青春。海拔4000多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里,英雄长眠此地,生前,他们冒着苦寒,守卫边疆,死后,常埋此地,戍边斗志却不可磨灭,鼓舞一批批官兵把心安在高原,把根扎在边关。岁月依旧,同一片天地,不同岗位,但初心是一样的,初心指引着官兵们日复一日守卫祖国,也指引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奋进。
喀喇昆仑精神,是钢铁战士们不畏艰辛,顽强奋斗。这是和平的时代,我们享受着这份宁静,却不能忘记,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吃饭都要靠比赛,“一个馒头及格”,实在难以想象神仙湾这个地方的条件到底有多苛刻。但在这个“生命禁区”里,战士们头顶日月,冒风雪,数十载春夏秋冬,书写了一篇篇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故事。他们身上所迸发的昂扬斗志,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他们是新时代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场斗争中,官兵们面对疯狂挑衅和暴力攻击,毫不畏惧,不惜牺牲生命保护战友,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以身报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团结奋战、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党员干部观《戍边英雄》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五】
就在过去的2020年6月,边境线上的一幕让我知道这不只是一句歌词。一个个年轻的身影,站在水边,背靠刻着“中国”二字的石壁,面对着前方数十倍于己的外军士兵张开双臂,以自己的血肉铸成钢铁长城御敌于国境之外!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曾经的鲜活生命。他们牺牲时,正值大好年华,可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却让他们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不让印军进犯我们的边境!
他们能够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了祖国发展的辉煌事业中,这种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要学习他们祖国需要时候的“无我”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合唱团中的张利兴将军,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一名老兵,毕业后就投入到国家核事业中,“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在大漠戈壁,默默无闻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却无怨无悔,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解决了一个个科研上的难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最终使我们的核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让祖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要学习他们祖国需要时候的“有我”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新中国的最早一批大学生,他们自觉地担负起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中有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有土木学家、有电机制造专家,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无私地奉献着,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展现出担当和奉献,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建设大军”,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在艰苦的年代不断前行,青山有幸证忠魂,江河滔滔展雄风。
我们要学习他们祖国需要时候的“大我”精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又是这个伟大的国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伟大时代,我们作为奋斗者、创造者、实践者,要向他们学习,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中,合唱团的老人们有太多的过去,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的事业镌刻进新中国的辉煌伟业中。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去贡献我们的青春和生命。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奋进昂扬的旋律不断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可爱的老人,正是他们了不起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接过他们的接力棒,继续走好未来的路,把光辉融入祖国的山河中……
第三篇:观《英雄》有感
观《英雄》有感
《英雄》讲述战国末年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残剑、飞雪、长空都要刺杀秦王,来自赵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在与秦王对饮的时候,无名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在他的描述下,三位大侠不过是一群自私的小人。但是秦王始终不相信,并道出三大刺客败于无名剑下的另一种版本。在秦王看来,这些侠客都具有非凡的气度,事实也正如秦王所料,是三位大侠帮助无名获得了刺杀秦王的良好时机。
无名的杀气吹动了自己面前的蜡烛从而泄露了他的动机。无名决定孤注一掷,但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劝说自己不要刺杀他。因为秦王是唯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
残剑知道无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影片中,那一个大大的 “剑”字,是主要的道具。无名为探“剑法”而特去赵国向残剑求得此字。张艺谋通过人物无名之口说出“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并非仅仅是展露一点历史细节,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蕴。
影片将人物在赵国书馆求字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剑法在书法当中可寻,书法又在万箭穿堂之时形成。所谓“剑法”的几重境界,实乃人生的几重境界。你看那万箭穿堂时刻:老者岿然不动,残剑举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书写。表面看这只是秦军攻赵的阵势,内骨里却有无尽的禅机与“悟道”,是为秦王后面的“天下”理论做铺垫的。
与西方电影不同的是:西方的电影追求艺术的世俗化,且在许多方面向传统回归。例如《泰坦尼克号》讲述一个灾难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场面,诉说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英雄》的故事情节都是缓缓而来,都有事先的铺垫,且并没有拘束在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上,而是将主题上升到“天下”这个高度,引人深思。
第四篇:戍边申请
我的戍边申请书
(2007-03-26 08:41:13)
转载
尊敬的党支部: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军校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又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毕业分配,四年来在母校“三到一长期”的雪莲精神感染下,我早已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这春光明媚的五月,我庄严的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请把我分配到边疆去,分配到艰苦的地方去,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少时,父亲就教育我长大后一定要从军报国,以完成他未了的报国从军梦。从那时起我的心里便充满了对军营的向往。初中时看的一部电视剧《红十字方队》让我彻底坚定了报考军校的信念。剧中那严肃、紧张、活泼的军校生活一直是我青春时的梦。四年前,在那火红的七月,我毅然在报考志愿上填写了昆明陆军学院,在别人看来,军校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苦、那么的乏味,但为了我的梦想,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在母校的四年,我就像一条游进大海的小鱼,尽情的徜徉在母校的怀抱里。母校“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一直鞭策着我刻苦学习,努力训练;教员的谆谆教诲让我的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让我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艰苦的训练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质,也磨练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理论教育让我的思想更加坚定,“三到一长期”的雪莲精神更是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学校和军队里的先进事迹也深深的感染着我:看着我国的航天员驾驶飞船遨游太空,作为军人的我无比自豪,看到杨业功将军“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八个大字,我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沉重........现在,我国的周边还不太平,台独分子的气焰也比较嚣张,我军所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能否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我军的历史使命是摆在我军面前的严峻课题。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员,我能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就是发挥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本领,为部队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么我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呢?“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院的雪莲精神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道路。在雪莲精神的召唤下,无数的学长相继踏上了戍守边关的道路,他们在边疆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高山、海岛、雪原、戈壁......今天我也要向学长们看齐,用自己的青春去谱写光辉的篇章。我想请求组织把我分配到祖国的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的厚望,扎根边疆,建功立业。
此致
军礼
第五篇:我的英雄观
我的英雄观
——读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播火记》
“大时代,小人物,真英雄”
假如生命是一块铁,那么英雄会跳入最炽热的火海中,将自己锻炼成最具锋芒的剑;假如生命是一面旗,那么英雄会站在呼号的北风中,让自己痛快而自由地舒展;假如生命是一块礁石,那么英雄会挺立在海岸,祈求咆哮的巨浪将他割得棱角分明而又峭拔无比。因此,我觉得,英雄,不能终生碌碌无为、一心为己、懦弱胆怯,而应勇往直前。英雄,都拥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和一份高远的志向。
梁斌的《播火记》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特别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一出版,即博得广泛的赞誉。小说以朱老忠、严志和等人同冯老兰一家两代的斗争历史为主线,描绘了锁井镇上的农民在以贾湘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生活与斗争。然而在耀眼的朱老忠英雄形象下,并没有掩盖看似小人物但却是真英雄—张嘉庆,虽然只在仅仅几章中提及到他,但在“高蠡暴动”中的作用却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道路的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张嘉庆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中,“他家十亩园子百顷地,住的是青堂瓦舍,穿的是绫罗锻匹”生活美满、滋润,实属当时的“富二代”,而他并不是选择庸庸碌碌的享受生活,却选择的是走上革命的道路,国难当头,他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跟随共产党,带领农民争取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让人们都过上美好、幸福、太平的日子,他的志向在与“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英雄是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如此单纯怎不叫人疼爱? 在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并行交叉且日益尖锐的情况下,“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张飞—张嘉庆登场了。在“二师**”中受伤后,他就一直在李豹家养伤,在朱老忠的分配下,二贵带着重要的任务来找他,在得知贾湘农派他去白洋淀团结改造一股武装力量,他欣然接受,既感新鲜,又知其沉重;然而让他兴奋的是,二贵带来了他日益盼望着的家伙—枪,“张嘉庆立时放下碗筷,跳起来捺住二贵的腰,把枪抽出来,举过头顶,大笑一声说:‘哈哈!张飞把伤养好了,枪也来了。’手里有了枪,病也没有了。他见了枪,饭也忘了吃,扳得机头咯咯地响,伸出胳膊就要响枪”放、捺、抽、笑等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真切的描绘出当时张嘉庆的心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此时的张嘉庆如孩子般单纯与可爱,使我们对他充满怜爱与希望。
两次神奇,尽显英雄本色;英雄精神、英雄骨气、英雄傲气,让人肃然起敬。
去朱老虎家途中,我们领略到了张嘉庆的第一次神奇—在遇到一个彪形大汉向他索要钱财时,他的冷静、智慧与勇猛不得不让人为之敬仰,他借口说身上没带钱,让大汉留下地址,缺多少给寄去,却被黑大汉断然拒绝。于是他引开大汉注意力,掏出手枪,吓跑了他,张嘉庆并没有撂倒,因为他知道像这行的人也不是好过的,如此宽阔的胸襟不正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引领着、激励着人们向前奋进,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照亮他人,不正是英雄所为吗?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属张嘉庆的枪法,在跟随李霜泗来到府上后,第二次神奇又上演了—看见李霜泗女儿在练习打枪,认为她得打法并不“科学”,于是自己亲自试了一把,结果让所有人为之惊叹,百发百中,简直就是个神枪手。抽、举、动等,极力表现出他技艺之高超,手法之成熟;他不仅站着打得准,而且当他们在点将台上比试时,张嘉庆所展现的依然是如此般的潇洒,“只听得前面马铃叮咚乱响,蓦地天上飞过一只水鸟,张嘉庆‘砰’的一枪,打下那只鸟儿,扑啦啦落在苇坨上”。正因如此,李霜泗看到他的能力和真诚后,内心发生了细微的转变,开始怀疑冯贵堂一伙人,加之,老山头的到来,以及赤裸裸的表达出想法和威胁,更使李霜泗对他们深恶痛绝,情感上更倾向于共产党,直到后来他彻底打消与张福奎为伍,而接受共产党,这一系列事情的发展,张嘉庆功不可没,最后李霜泗带着芝儿去刺杀张福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给予敌方重大的打击,革命斗争渐渐变得开朗起来。真诚待人、美好心灵、健全人格,亦是英雄赠予我们的精神支柱。
英雄的伟大在于他们拥有理想,并为之不懈的追求。张嘉庆心知李霜泗这支队伍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在劝谏他加入共产党的方法、手段上亦为人所称道。在李霜泗的脑海里,所谓的共产主义就是“杀富济贫,扶危救困,有钱大家花,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所有世界上的人,大家都享福,都自由,谁也管不着谁,一律平等”,借此机会,张嘉庆向他宣传“只有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广大人民才能有了真正自由,有了解放”的思想,虽然这次宣传没有显著地成效,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思想与李霜泗原先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他会重新审视共产党,也为最终接受奠定基础、做好铺垫。随即,张嘉庆采用了迂回战术,转移目标,通过芝儿了解了她的家人,所谓“知己知彼”才是取胜的关键,在向芝儿透露自己的心声后,张嘉庆说:“我想请你爸爸和妈妈出山,跟我们一起去抗日”芝儿内心也受到触动,表示愿意试试。善于把握机会,突显选择的智慧,当李霜泗得知老山头跑后,雷霆大怒,张嘉庆把真相告诉于他,更增加了对老山头的愤恨,让李霜泗认识到他们的为人,看到旧社会的黑暗;趁热打铁,他邀请李霜泗跟共产党走,保证把这个黑暗的旧社会打个粉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坚持终于打动了李霜泗,他放弃跟随张福奎,而选择跟随共产党,“走!说走就走!一不做二不休,扳倒葫芦洒了油!”连续使用感叹号,也表明了他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二、虽玉有瑕疵,莫能掩其美
一旦被人们视为英雄后,往往就很容易被神圣化、传奇化、虚构化;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英雄也是人,我们不能只是“平面”的去看待,而应学会“立体”的去了解、去分析,这样会使人物显得更鲜明、饱满、生动,更具生命力。
张嘉庆并非完美之人,也正因此,我认为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真正的时代英雄,而并非让人望尘莫及、遥不可攀。
张嘉庆因为性格有点暴腾,人称“张飞同志”,但张飞的粗中有细、勇猛,在他得身上也有所体现,张嘉庆对革命的忠诚与坚持,是值得歌颂的。
普通人的心理,英雄般的选择,史诗性的赞美。
在与朱老虎的谈话中,他了解到李霜泗是个杀富济贫的土匪,并且一直徘徊于是否被收编当“肃反”总队长时,“张嘉庆一听,心上直觉不安,他一生来,还没有和这行人打过交道,一时心上七上八下,嘴上可没说出来”从他内心的纠结与犹豫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非没有思想和感情,他也懂得什么叫害怕;然而英雄所体现出的高贵精神就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张嘉庆想到李霜泗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他选择了前进。一系列的心理、语言、神情描写,他已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所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钦佩的人。
张嘉庆的枪法之神奇,已深深捕获了李霜泗父女俩的心,从芝儿看到他得第一眼,“听得背后有换息的声音,回过头来,仄起脸瞅了他一眼,见是个穿学生装的青年人,不觉绯红了脸颊”到展示出色才能,以至于“芝姑娘心上象开了一朵花,今天的客人,年轻又漂亮,她就老是笑眯眯儿的,象不知道什么是愁闷了,一声声赞不绝口:‘叔叔!好枪法!’霜泗说:‘看叔叔好吗?我们就不叫他走了,永远住在咱们家里做客,也为我们李家门里增增光!’他又上下左右瞧了瞧张嘉庆,心里实在高兴。芝姑娘说:‘是吗?巴不得!”由此可以看出芝儿内心对’他的肯定与喜爱,以及李霜泗对他发自内心的称赞,推断出芝儿已爱上了这个青年才俊,并且李霜泗有想他作为自己的女婿的打算,英雄配美女,自古都如此,因此读者对他们充满期待,然而文笔一转,张嘉庆转移话题,没能让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有人就觉得遗憾和惋惜,它并没有表现出英雄的全貌,没有正确处理感情,但当我们考虑到他此行的目的,是劝他们入党参加革命的;在战争年代,能够得到和平、温饱,哪怕只是暂时的,亦是件奢侈的事,但他并没有沉浸在享受中,他没有忘记自身的任务,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自己去做,所以我们不得不赞叹他这种不计儿女私情、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精神品质。
三、琢也,磨也,但为美甚哉
瞬间发生的,正是英雄的生命乐章中的最强音!
在贾湘农与反动派军队斗争陷入苦境时,是张嘉庆带领着李霜泗一行人,冲破敌人的封锁,挽救了党,挽救了人民,为革命火种的存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应有的牺牲,他仅是革命中得一个小战士,然而他却无法被取代,虽然他只是星空中一颗并不耀眼星星,但他确确实实寻在,并贡献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对革命永远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不是被创造的成功,而是因为希望学会的感动。
**时代造就了平民般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