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5篇模版)

时间:2021-07-18 16: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将努力地做一个有信仰的好教师,像大海一样宽广、博大,像蓝天一样深邃、悠远;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坚定地选择:坚强、自信、乐观、豁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作为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意识,服从安排,顾全大局,服务群众,作出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通过加强党的三大作风,保持党员纯洁性、先进性,切实做到组织上、思想上完全入党,现在我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如何做合格党员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观念。

只有不断创新,灵活应变,服从安排,顾全大局,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工作状态。特别是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能强化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引导正确的核心价值取向。

首先,做事先学做人,人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品质。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民主生活会上切实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揭丑,敢于面对,敢于承担,因为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表面敷衍只能将团队推向深渊,学习和沟通是团队合作协作的前提条件。

其次,律人先律己,加强廉政文化的教育,增强廉洁意识,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增强抵制腐败意志力,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确保政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坚定信念,排除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通过正反面教材来鞭策自己,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修炼来影响身边的同事,扩散学习的效果,形成浓郁学习的氛围。作为党员教师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刷新理念,强化思想政治的学习,才能引领正确的方向,在困难工作面前要敢于面对,沉着应战,应及时发挥表率作用,这种表率也是党性观念强弱的根本体现。

二、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共产党员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工作,都只是分工的不同,但是作为党员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在任何岗位都要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潜心学习专业技能,创造一流业绩,首先是行动上、思想上要完全入党,以实际行动努力为单位建功立业作贡献,推动公路养护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细心凝炼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平时就要修炼自己细心、谨慎的工作心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平凡的事。都说党员是一面旗帜,履好本职是应当,做好服务是应该,也是思想入党的根本体现。

三、积极修炼身心,树立高尚情操。

作为党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情操,其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有良好的工作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人生。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参与修身行动,学会淡定、知足、感恩,因为懂得感恩,才会有感动,感触是修炼的过程。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到沉着淡定,外圆内方境界。在业余时间和社会活动中,党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努力在工作上、生活中积极学习先进事迹,作出表率,自觉接受领导和群众的批评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学习增强觉悟,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在思想上与政治中同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职业使命来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XXXXXXXXXX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XXXXXXXXXX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XXXXXXXXXX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XXXXXXXXXX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填鸭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XXXXXXXXXX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XXXXXXXXXX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XXXXXXXXXX”“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XXXXXXXXXX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XXXXXXXXXX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新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回首教育事业荒芜中的起步、曲折中的发展、改革中的前进,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充满希望的画卷,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画卷。我们面对的学生再也不是原来的“小绵羊”,平等、民主的观念已经走进了中学生的脑子里;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占有的信息量之多甚至超过了老师。另一方面,人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缺乏仁爱之心,缺乏奉献精神,协作观念淡薄——这就是今天的教师所面对的现实。那么,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呢?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素质中,师德是第一位的。站在新时代的门槛,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反思师德,我们发现传统的师德面临着挑战,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今天的教师必须具备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我们的教育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走进孩子的生命,关注孩子的生命,从过去一味追求成功,转到关注孩子的幸福上来。

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问题!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哪怕是看起来木讷的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教师的使命,就是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

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们应把“赏识”作为新时代师德的核心内容。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没有赏识,就没有师爱。赏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它击中了现行教育的根本弊端——抱怨!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在追求完美,它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缺点不能宽容,再细小的毛病也要进行无情的指责。为了孩子的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学生也无法悦纳自己,缺乏自信。如此,让负面情绪成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

生命是千姿百态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奇的,决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无条件的爱,无差别的爱,是接纳,是包容,是舒展,是和谐,是幸福,是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

有人认为,“应试教育”是“狼来了”的教育,这种模式下,孩子是恐惧地跑,痛苦地跑,“应试教育”亦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只见分不见人。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教师能够沉下心来面对活生生的生命成长的需求,使学生成长的方式像蝴蝶一般,快乐地奔跑;像禾苗一样,呈现出一种舒展的姿态,健康向上。一个充满自信的、心灵自由的人,才能成长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人才。

与学生交朋友——建新型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社会、学生三方面共同的要求。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平等、民主为标志。民主,是时代的发展潮流,是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尤其近年来,学校的民主气息越来越浓,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平等意识、自尊要求很强,学生不再把老师当成绝对的权威,他们需要的,不是长辈式的、赐予式的爱,而是平等的师爱。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管理者”与“服从者”的关系,其突出的缺陷是“不平等”——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以权威自居,以管理者出现,这种关系下的师爱是居高临下式的关心和爱护,缺乏自觉的平等意识和尊重意识。有些体罚、训斥学生的行为正是这种“师爱”的结果。

现在的学生聪明、活跃、独立意识强,知识面广,兴趣爱好广泛,面对这些灵气逼人,头脑活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很快的学生,教师是越来越难当了。如果我们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补充新知,更新观念,势必落伍,甚至被学生所淘汰。教师必须把尊重、理解作为师德的必然要求。“婆婆妈妈式”的师爱不行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互相尊重、互相认同的,这种尊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它要求教师对学生抱着欣赏的态度。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它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潜力。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新时代的师爱必须以“尊重”为其内核。尊重,最能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有尊重的爱,才是平等的爱,在这种师爱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将来才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懂得尊重别人的、有仁爱之心、有宽容精神的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而言要求是更高了,但是再难也必须去做,而且要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做。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将培养出怎样素质的人。

教师第一位的职责——教学生做人

学生虽然聪明,掌握的东西也不少,好象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却缺乏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缺乏刻苦钻研的劲头,一些学生做人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反思。

长期以来,教育只注重分数,忽视了德育;或是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所以,教师应从幼儿园起,要切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先进社会文明的神圣使命,把教学生做人作为第一位的职责,以德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觉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有理想、积极向上的现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兴,则教育兴。我们已经认识到反思精神和以德育人的使命感,所以,我们坚信新时代的教育必将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让学生在平等、友爱、和谐的阳光下幸福成长,让新时代中国不仅更加文明,而且更加文明,是教育工作者美好的理想,也是光荣的使命。

第二篇: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下一页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上一页下一页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第三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永定区敦谊小学

李娟

读了刘教授的《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维度》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爱是教育的底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著名名言,也是也多教育人的座右铭。爱

试想这样的教育价值追求教育如何能公平,教育怎能不功利,学生哪来幸福,教师如何能置身度外?正是这些导向和功利使教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追求,以至于有的老师在学生考99分高分之后还责怪学生:为什么那么粗心大意!对不及格的学生更是失望至极。其结果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信心丧失,学习兴趣泯灭,学习没有了幸福,孩子没有了个性。

近两年有一个叫张牧野的网络奇才倍受人们关注,他写的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正版书就卖出了200多万册,此外,还被盗版了上千万册。按常规,他在“中国教育流水线上是一个次品”,从小到大他都是老师眼里的“差生”,然而最终他却成为一位极富天赋的青年作家,为何当初我们的老师却未能发现他在语文方面的惊人天赋呢?再如影响了年轻一代的韩寒,他是个严重偏科的学生,除作文外,他多门功课红灯高挂,韩寒被拒大学门外,但是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引起巨大轰动,上市至今行销200万册,他是从批量生产型的应试教育里挣扎出来的典型案例,我们为他们的重生感到庆幸。再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何时又关注过这样的另类的学生?我们关注的只是学生的作业能否完成,学生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优秀等等。我们拿着这样一把千人一面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能有多少个像张牧野、韩寒这样的另类孩子被我们发现呢?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发表的新学期致辞:“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而发现自己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就是为你提供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段话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教育的作用不再是改变而是发现,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才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夯实基础、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真正的人。我们把着眼点聚焦在课堂之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师想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上希望看到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积极谈论,但是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却又有太多的“不放心”,不放心学生能够有效的小组学习,不放心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放心在合作学习中有人不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放心我们这样做完成不了教学进度„„正是老师这么多的“不放心”,使我们忘记了儿童是什么?儿童是什么呢?儿童是独立的、完整的、有丰富情感的和个性需要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他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潜藏着无穷的聪明才智!哪怕他们现在的字还写的歪歪扭扭,哪怕他现在还计算不准,逻辑不清,甚至还有许多的坏毛病,但是他们日后注定要发展成为社会的主体,并一定超越前人。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钥匙、是赏识、是发现,是继承,但我认为教育更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什么?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园丁、是春蚕,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是人,是有良心、有爱心的人。今天的教师虽然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但是教师可以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里为孩子们播下爱心、责任、希望、美德的种子,这些种子终将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教师虽然不能改变教育决策者的思想,但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转变角色、改变态度、更新方法,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和朋友,陪学生一同摔跤,一起成长。

今天的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做孩子们知识发现的引路人,更是引导、激发、点燃,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启辉器,教师应该是太阳底下最智慧、最正直、最有良心的人。

第四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一、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过去我们说教师是蜡烛是春蚕,老师都是悲剧人物。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照亮别人之后自己啥也不剩。春蚕会作茧自缚啊。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同时成就自我?我们天天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光为学生设计美好人生,可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去设计了吗?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他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所以我反对说教师是蜡烛!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人写的一篇文章,说“教师,做蜡烛就是要两头点燃”,一头点燃还嫌不够!我们如何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算命先生帮别人算命,帮别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是我们低头一看,这个算命先生穿着一双露着脚丫的鞋子。那么我想,他为别人算命,规划美好人生,那他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弄一双好鞋穿呢?教师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过去我们常说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作为老师,当我们仅仅把工作的动力归纳为积极性的时候,那么我们已经很被动了,因为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常说“调动积极性”嘛!一调就动,不调不动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可是,责任感不一样,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虽然未必是愉快的,但一定是能坚持的。再上一层,事业心就更不一样了,它是积极的,主动的,稳定的,长久的,也是愉快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它都会引领你克服困难往前进。所以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心。

二、正确认识自己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但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牢骚满腹一事无成”的人,我们都不要做那样的人。改变自己不容易,最多的借口就是“太迟了”。有一句话我是永远记住的,那就是“世界上没有所谓太迟了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太迟了”。

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合。“乐于奉献”要放在第一位。今天教育多元化,有了很多民办学校。我们好些教师,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心里多少有着一些担心,为什么?因为他的职业稳定性下降了。“乐于奉献”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公办学校需要,民办学校更需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我们要把我们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有意义的实践,形成科学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得益。

教师拿什么去赢得学生?我们有很多困惑。我想,教师赢得学生就是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有了这四个“真”,我想学生一定喜欢你,学生一定服你。不是因为你有了教师权威他才听你的。

三、正确认识教育

教育是什么?过去我没有仔细去想。参加名师工作室后李洁老师曾经在学习中问起这个问题。当时头脑中竟一片空白,回答不出来!后来看了“教育在线”上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教育是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不懈求真的科学,是不断创新的艺术; 教育就是让人不为别人所愚,进而不被自己所愚的漫长过程; 教育是智慧的殿堂,是诗意的王国,是创造的乐园;教育就是让人抵抗不良诱惑,建立高尚追求。

教育是使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是基因之外改造人的手段,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教育是教会学生和自己懂得取舍的过程;教育是教会每一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无论这个个体是贵族还是贫民,是大富翁还是穷光蛋;教育是使人摆脱愚昧和平庸,探索生命意义和美丽的途径;教育是民族文明,国家强盛的发动机;教育是给人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长大了之后需要的东西的工具;教育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教育是造反以外穷人翻身的唯一途径!

四、正确认识教育科研

在学校全面工作中,教学工作是中心。紧扣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确立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投身教学改革,狠抓教学科研,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质量。我认为目前的中学教师可以分为

三类:一是学然后教,二是边学边教,三是边研究边教。最后一类显然是最具有时代感的。

教师有双重快乐:育人与科研。要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就必须把眼睛瞄准我们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我们面对着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前沿科学。学习、实践、创造,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今天我们最缺乏的是学习。卢志文曾说过:今天看到的教育科研论文,绝大部分是这样一种类型——它的题目是“论地球有引力”,它的引言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梨树下(注意不是在苹果树下),树上掉下一棵梨,把我的脚给砸了,我就感到奇怪,经过反复思考、实验,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地球有引力!这种类型的论文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那是因为教育的很多问题在地球的另一端或别的地方甚或在我们的祖先那儿已经被解决甚至被解决得很好了,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学习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五、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

撰写教科研论文,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还可以涵养我们的教学个性,优化我们的教学质量,使我们成为一个学术型、智慧型和时代感的教师。当然,写好教科研论文,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写论文非常辛苦,但只要努力,成功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每个人都会成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道路就在脚下!具体而言,我们首先要注意破除原有的落后观念,光有教学经验不行,必须要搞好教学科研。写论文是提高我们教学层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没有层次,只能永远低空盘旋。学生不听,说明你上课不行,教学质量又岂能上去?其次,写论文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问题,它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比如学习、思考。在这方面,年轻同志要首当其冲,很多老教师尤其要努力,升华原始教学经验,紧跟教育时代步伐。有这样一个事例: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盖上盖子,它会拼命地跳,后来发现跳不出去,就趴下来了。这时,我们把盖子拿掉,——结果它还是趴在那儿。这说明我们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今后发展的障碍,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第三,写论文是被“逼”出来的。有人说,文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学生难,因为女人肚子里“有货”。汪曾琪的写作也被他的儿子戏称为“下蛋”。可见写论文也不是呼之即来、唾手可得的,因为论文要有新意、创意。写文章是一

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思想不新,方法要新,角度要新,否则很难发表。第四,论文写作是我们学校最为薄弱的环节。课上得好的教师是很多的,论文写得多的寥寥无几。搞好教科研工作,对学校以特色创名牌,对个人以科研兴教学,大有可为,大有裨益,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多出成果。

怎样写论文呢?大家可以先找几篇文章看看,一是看人家谈怎么写文章的,二是看人家写的文章。具体言之,有这样几点提醒大家注意:(1)破除思想障碍,要写,要自信。你不动笔,永远不会写,永远不会有文章发表。(2)选题很重要。留心处处皆文章。找几本最新的杂志看看,就可以明白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是什么了。选题不宜过大,但要注意“新、奇、特”。(3)毅力很重要。不能等着发表,写的东西多了,发表的概率就比较大。不发表的要分析原因:内容新不新,错误有没有(容易错的东西特别有价值),语言美不美,肤浅不肤浅。(4)寄出的时间,投寄的阅读对象、杂志的宗旨,也有关系,要有的放矢。跟教学同步,一般要提前3-4个月。(5)不能有一点糊涂的东西,不能有一字要改,不能一写就往外投。要热创作,冷处理。(6)不能写有关类似“开后门”的信件,这本身就表明你写这篇文章时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有些文章可以与编辑适当交流。(7)认为有价值,就不要轻易放弃,当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8)文章多,就会经常反思,经常写,经常投,发表的机会就更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9)编辑不会给你作大量修改,要写自己一定要满意。(10)不能为了钱。利用网络资源撰写论文。一是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教育新闻,吸纳教改信息,研读教育理论著作,查阅电子图书,学习软件使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二是备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借鉴别人的有关电子教案,多重下载,再择善而从。三是查找资料。我们可以进行专题查找,利用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逐步资料积累,充实论文的学术含量。四是撰写论文以E-mail形式投稿,节约时间,便于交流。五是编辑个人网页上传,欢迎广大同仁点击,切磋交流,资源共享。

六、教学效率不等式

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第一,“讲”不等于“懂”。我们有很多老师是“以讲为懂”的,只要有机会就去讲,课上满时间讲,课外抢时间讲,讲完之后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讲”和“懂”之间隔着非常遥远的距离。“讲”是教师这儿信息的输出,“懂”则是

学生那里信息的有效输入!“讲”,只有一个结果是肯定的,那就是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其它的你都不能保证!那你为什么要满足于讲呢?讲得滔滔不绝,以为学生懂了?其实没有!由“讲”到“懂”必须以学生主动地“学”为桥梁。你让学生主动地学了吗?没有这个桥梁,“讲”不可能变为“懂”!第二,“懂”不等于“会”。我们总是“以懂为会”。老师上完课之后,总是问学生,你懂不懂?学生说懂了,我们老师脸上马上就露出了幸福而又满足的神情——学生懂了!其实,这有啥高兴的呢?你讲的中国话,学生能不懂吗?懂是浅层次的,那仅仅是信息的输入。比如一个图书馆,我们给它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把这批新书放到图书馆里去了!这就是懂!可是最难的,不是把一批新书放到图书馆里去,而是从书库里调用一本我们需要的书,更难的是请你从书中找出一些知识帮我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才是“会”!由“懂”到“会”,其间的距离同样非常遥远!我们不能以“懂”为满足。由“懂”到“会”必须以学生科学地“习”为桥梁!“习”是“实习”的习,“练习”的习,“学而时习之”的习!第三,“会”不等于“通”。“通”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由“会”到“通”,也有桥梁,那就是学生独立的“悟”!就以考试为例,考试怎么考?哪里仅满足于“会”啊?命题人是什么人?通过题目设置了若干个陷阱,看着学生一个一个往里掉,躲在旁边窃喜的那个人就是命题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以“会”为“通”,我们就降低了一个层级。学生也不可能越过那些题目陷阱。现实中,我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了吗?我们让学生独立地“悟”了吗?主动地“学”,科学地“习”,独立地“悟”,这都是从学生的维度说的,所以学生是主体!无须争论。“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这是从教师的维度说是,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导!亦无须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这并不矛盾。

提高教育效率,有五个“远大于”。“1乘100远大于100乘1”。思维训练的方式上,我们对一个问题挖掘一百遍,问一百个为什么,它肯定比我们抛出一百道题,每一道题只浅浅地问一个为什么效果要好!所以题海战术是没用的。在一个地方挖一百锹与在一百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挖一锹,你说,谁更容易挖到泉水呢?“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这是大实话,也是最朴素的道理。但是这些大实话和最朴素的道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遗忘了。如果现在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用最高的效率给学生施加影响,你怎么做?让学生多做几个

题目?还是给学生指点一个方法?还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才意识?一个人成长的三步曲是“正心、壮志和强能”。“正心”放在第一位。今天我们的教育丢掉了“正心”,丢掉了“壮志”,只在“强能”这一块做文章,而且“强”的还是应试的“能”,你说教育偏离本质有多远?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但中国的教育现实,又不能回避考试!因为在中国,应试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能力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上好的学校要考,读研读博也要考,当公务员要考,提干晋级也要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如果没有应试能力,学生将无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终身发展很难奠基。

当然教育也有“二八法则”,“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那么就以考试为例,一般情况下20%的知识点承担了考试超过80%的分值,你可以去统计,这规律是存在的。一百个知识点,你掌握了一百个可以考一百分的话,你掌握了八十个你绝对考不了八十分,可能你考30分都成问题。因为命题人清楚地知道,哪二十个知识点是不容易掌握的。也就在那20%的知识点中赋予了80%的卷面分值。

七、教师的身心素质

“身心两健”才是真正的健康。这不仅是对学生说的,对我们老师也适用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是我对目前师资群体状况的评价。“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熄了灯,想学生”。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所以有心理问题的教师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怎样进行?教师的身心素质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我想,因为我们是搞教育的,让我们用教育学生的眼光看待我们自己,我们就一定会找到我们自己成长的道路!

第五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吴忠中学初中部

余伯华

今天,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教师,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作为育人的人,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互联网上濒繁爆出教师违法侵权学生的事件,看得人触目惊心,有的为老师喊冤,有的为学生叫屈,有的教师被人憎称为衣冠禽兽,破坏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有的教师为了点滴学生的财物馈赠,让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小瞧教师„„真为我们教师队伍的这些人感到汗颜。

做一个高尚的品德教师,“德”被列为学校教育合格人才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但丁说过:“一个人知识的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一个人道德的不足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

做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老师。作为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每天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都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我们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襟,无私的大爱。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有了爱就能“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口才。《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说服孙权,凭他过人的胆识、学富五车的知识和超人的口才舌战群儒,成功的完成了出使吴国的任务。我们教师有人说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其实,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生,新的课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不会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胸中无点墨,没有随机应变的机敏,没有过人的口才如何能驾驭课堂,征服学生。

老师要有永远阳光积极的心态,不断积极上进的精神。苏轼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借景来抒发了老当益壮,乐观进取的精神。自然规律,人力无法改变,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见闻总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博采众长,资源共享。固步自封,就如井底之蛙一样,永远只能见到自己头顶的那一片天空。

在这压力山大的时代,作为教师更应该懂得一门学问,那就是“健康心理学。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同时,运用所学及时疏导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使之成为我们育人中强有力的助手。

这样一说,有的人就会说,那我们教师真不是普通的人了,是神吗?必须做到十全十美的,完美无瑕。我要说,即使我们作到了这一些,我们依旧是一个普通的人。自古以来,世间并没有完美的人。完美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被我们世世代代誉为“圣人”的孔子也并不是完美的,他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它对女性的蔑视,但是只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把完美作为人生的理想,人生的信条,我相信我们在这每一天每一年不断的努力中,一定会做一个人格完善、品质纯粹、修养高尚、价值观正确的好老师。今天,我们就做一个把完美当做理想,不断去追求,不断去实现的老师吧!

下载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2012年03月15日 14:42:07 来源:临城县教育局 访问量:13次 《美国小学生语文读本:苏菲亚的教子课本》的教育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小学“语文......

    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5篇

    奇迹,在爱的天空里 总以为拥抱了二十几年的耕耘,便拥有了秋天般累累的硕果,总以为积聚了二十几年点点心血,便可以驾驶事业的小舟。但至从我看了《体育课》这个哲理故事后,我久久......

    怎样做满意教师心得体会

    怎样做满意教师心得体会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还有人说,老师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这一声声......

    今天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今天怎么做教师》学习体会滨海中心小学 徐本利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

    今天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 包婷 前几天,我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感触很深。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

    怎样做新时期的班主任

    新时期班主任教育理念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最主要、最关键的群体组织。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几乎都是通过班级来......

    当下,我们怎样做教师(精选五篇)

    当下,我们怎样做教师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商友敬先生不是我普通意义上的老师,因为我没有进过他的课堂,听过他的课。但商先生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商先生的书房就是我的......

    网络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五篇模版)

    网络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 一、爱心——做学生的“成长参与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全新的教育氛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即教师必须具备极高的职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