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5则范文

时间:2020-08-05 02: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

第一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

《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省图书馆,当时封面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玉仁说:“每次听吴老师的上课,我总被她和学生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吸引。听她的课的确是一种享受。”怀着这样一种享受的心理,我翻开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仔细体味书中的每一章节的文字,感受吴正宪老师上课的艺术魅力。

“真情”,是品味吴老师的课堂,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她用这真情诠释着生命课堂的深刻内涵,用真情润泽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培育和谐的课堂环境,用真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用真情点燃孩子创新的思维火花。她的课堂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洋溢着激情与智慧。她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数学的真谛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课堂生活的'幸福。

品味此书,我被吴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

1、尊重每一个学生。吴老师把孩子看成一个有尊严的个体,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

2、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孙晓天教授说:吴老师的课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气氛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随处可见。吴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景或“陷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3、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在波澜迭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4、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主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细细品味吴老师的书,品味吴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课堂大气,有深度,令人回味无穷。她用自己的教学践行了“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课堂,用心地读懂儿童”的教育理念,实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育人目标。

第二篇:听吴正宪老师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有感

韩桂良

在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二天在合肥的学习我深深懂得大师的风范。由于工作的忙碌,一直不能静下以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心得、感想等,也可以说是一份总结吧,把那种知识的冲动能保持得更久些,知识的积淀更深沉一些吧。我想名师之所以与普通大众不同,即在于他们所具备的教学风格是别人所无法模仿但可以欣赏,并值得思索的。那么吴正宪老师的《搭配》也是同样。我想,很多人都欣赏过吴老师那种大气浑然、温文尔雅的教学仪态——看到名师站在讲台上的姿态,我们就懂得了他们所独有的自信。

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搭配问题时,我所无法突破的最大障碍是,我根本就没有勇气让不同搭配方法的学生同时上台来介绍自己的方法。我想,首先我会被学生的阵势的吓慌,不知道怎么去安排余下等待介绍的学生位置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去组织他们的纪律;其次,我想我应该会被这样的局面打地手忙脚乱,我也一定分不清教学的步骤了;当然,如果要我再去关注没有参与介绍的学生,并且还要将他们安排到课堂讨论中去,那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那还不是我自己教的班级。

吴老师和同学们谈搭配,还在于她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搭配种类——搭配方法——什么方法记录搭配更合理——练习、思考、提高……课堂仿佛尽在掌握,节奏也如行云流水,但整个过程中,她更重视,更要我们关注到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说,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的最大原力,而怎么让孩子们对课堂感兴趣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做基础教学的老师们,也一直关注如何使孩子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但是问题是,想了老半天,也就无功而返了,即便学生有兴趣,那兴趣的起因也大多是因为这个问题中含有积极的思考意味,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激发他们学习进步。但是吴老师的课堂中,我又看到了别的使学生对未知知识充满兴趣的另一些激励手段,譬如说展示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用不那么课堂化的秩序一起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总是充满了挑衅…… 名师的课堂我们是学不来的,但是我们可以思索他们的行动,加以学习、分析,可能我们也会分析出一些门道和套路来。

2011年4月15日

第三篇:听吴正宪老师(模版)

听吴正宪老师《整数除以整除等于小数》的心得体会近日听了吴老师执教的一节《小数除法》,这节课内涵十分丰富,为教师理解运算能力、把握小数除法的数学本质,检视自身的教学能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参照,也为教师走进孩子的世界,点明了可以遵循的努力方向。

运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占比最多的内容。过去,小学数学就叫算术,今天,小学数学虽然已拓展为一个比算数更为辽阔的领域,但运算能力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那么,这个运算能力,是否还是过去的那个算数?这个重中之“重”、重在哪里?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吴老师这节课的大致过程,看看在她的课堂里孕育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能力。

这节课一开始的《格林童话》,是一本学生喜爱的读物,另外,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了解了除法的意义,有了平均分的经验,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能正好分完(整除),也可能有剩余。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是他们喜欢这节课的源泉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与出发点。吴老师一直主张数学应该“好吃又有营养”,其中的“好吃”与否,就与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关。

接下来,“买四本格林童话”这件平平常常的事,却被已知的97÷4所余下的那个数卡住了,原本可以“有剩余”的除法,在这里已经行不通,但不把这个余数平均分了,又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伴随着还能不能继续分?究竟该怎么分?等等新问题的产生,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除法知识积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寻找新算法的生长点,逐步融入到“必须继续分”的过程当中。

在解决“究竟该怎么分?”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一直在黑板前、书桌旁忙活是学生,吴老师多半是站在一边观察,但时不时说出这样一些短语:“把你的困惑说出来,”“你想知道什么?”“问﹍,接着问﹍,”“说呀﹍,接着说﹍”,“不急,停下来想一想”﹍,话不多,也不复杂,但眼看着,从分“钱”开始,伴随着“为什么是这样?”“还可以怎么想?”渐渐的,“钱”的概念淡去了,分“钱”开始转化为分“数”,特殊开始转化为一般,具体开始变得抽象,在孩子们手里,并不那么简单的“小数除法”呼之欲出。

循着这样的过程,最后,学生不仅把97÷4除尽了,也会算象51÷2这样的问题了,甚至大体上搞明白:51÷0.2的道理就在于“0.2变成2就好了”。同时,他们也在“继续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小数点的奥秘。

更多的细节在课堂实录中都可以看到,上面仅记述了这节课的大致节奏与过程,目的是说明,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今天培养运算能力所必须的教学生态。

在课程标准中,作为核心概念提出的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关于“理解算理、寻找算法”的要求。这里的“寻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提法,即这个运算能力中的运算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经由学生的发现得到。所以,今天的运算能力,已经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又对、又快”的传统面貌,作为“算法多样化的”升级版,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一片沃土。

吴老师的这节课,对当前理解运算能力的内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实中的问题(书的单价)到数学中的问题(97÷4);从有余数的除法到小数除法(余数必须继续分),这个从头到尾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完整过程所反映的,就是改革新常态之下,运算能力教学应有的直观教学生态。这节课以清楚的节奏,始终聚焦于引导学生对余数的一分再分,在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呈现出标准所期待的运算能力的内涵。比起那些理论著述中关于运算能力的晦涩表述,吴老师在这节课上的教学把握,更有助于我们开展运算教学时借鉴。

第四篇: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长沙学习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宁远县印山小学

李勇军

2014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吴老师在这节课伊始便制造了认知冲突,两件上衣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裤,一条裙子有几种搭配?学生猜的情况不一,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接着便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3种的搭配和4种的搭配让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引出乱和不全。6种的展示之后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不乱和全。让学生自己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处处有数学。

3、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吴正宪老师的课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是的,当一个老师挚爱教育,用生命上课,不但你感动,大家都会感动,用吴老师的话是“让每个学生有尊严地留在集体中”,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关照课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数学的模型。课上完,学生都有种不舍,别说是学生了,看到吴老师的离开,我都想流泪了,舍不得。

吴老师报告中的一段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做好老师从读懂学生开始;做好老师从读懂教材开始;要做好老师还应在自己的课堂上踏实地练,好课是上出来的,好课是练出来的”。

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折服,把我们带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这是她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积淀的结果。《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多年来,吴正宪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又很好的把握学生,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

走近名师,走进生命的课堂,我们的专业得到不断地成长,也渐渐感受到什么是快乐高品位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第五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

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精神不能复制,思维不克隆,智慧不能填充,只有爱的光芒投射下,才会有精神的挺拔,心智的生长,生命的成全。

生命离不开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爱不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爱是对个体健康的关注,是对生命挫折的忧虑;爱是真诚,是对孩子们自尊的保护。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人的心灵深处。教师与孩子手牵手地站在一条战线上,师生的生命才会融在一起。教育教学才会有成果。

3、做充满诗情的教育者

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诗情,要用激情和诗情唤醒学生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的健全人格。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对教育而言,最大的快乐是课堂里激发学生 的热情,与学生在课堂里心灵交汇,智慧碰撞。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当然,我们上课不仅仅是用理智上课,也应该展现我们的喜欢、兴趣和幽默,投入我们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课堂不能以胜败论英雄

吴老师认为,课堂上对于学生“错误”的剖析与争论能给我们带来火热的激情,带来深度思考的快乐,带来智慧碰撞的满足,为我们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面对学生的犯错,教师应给他们留有验证、解释的机会,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扬起自釜底抽薪风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不以胜败论英雄。

5、用真情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有的职业修养,更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同时,还有学生熊熊燃烧的求知之火,这种交换是值得的。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方法,还有情感,热爱数学的情感,热爱学习的情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让我们用真心、真诚、真情去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6、“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

爱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爱亲人,才能是家庭和睦;爱朋友,才能享受到友亲的温暖;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学生,才能使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一切为了孩子”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工作的归宿。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

7、“勤”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吴老师一直坚信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事情都是从勤奋中获得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告诫我们年轻教师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勤于学习,做一个终身学习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其次要勤于思考,学生是变化的,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何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何让学生爱数学。思考和反思会使每一天的工作更理性、更科学、更有质量。再次要勤于写作,每次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拿起笔将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点点滴滴的体会都是教育智慧的积累。要坚信一分的汗水,一分的收获,只有勤奋才能铺就成功之路。

总之我们青年教师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8、“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早已成为全体教育者的共识,唯有“创新”才是民族发展、国家振兴之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吴老师说:“教师要敢于创造,创造孩子们喜爱的有魅力高效的课堂,创造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生命课堂。”在我们的教学中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给学生创造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课堂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智慧智慧的涌动与自身的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很高兴能够通过“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这个平台认识吴老师,进而阅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通过阅读我受益匪浅,从书中学到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同时也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感,今后,我将认真学习吴老师所有书籍及视频,积极参加工作站安排的一切工作,不断提升自我课堂教学水平,为原平市小学数学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吴正宪讲座总结(5篇)

    崇文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听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团队解读新课程标准有感 北京市昌平实验小学 王福成 2013年10月23日至12月11日,我有幸在崇文小学参加了第十四期北京......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体会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体会 4月23日,在滨城区逸夫小学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现场授课和作专题报告。吴老师讲的课是一节中年级的课,在课堂中,吴老师的大师风采给我......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研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

    吴正宪讲座

    让学生喜欢数学—— 解读吴正宪的教育理念讲座稿 讲座时间: 2015年5月12日下午 主讲人: 额尔登花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是《让学生喜欢数学—— 解读吴正宪的教育理......

    吴正宪学习心得

    参加吴正宪精英团队成长范式与成果展示暨小数报名师大讲坛“走进真实的儿童数学学习世界”宿迁专场活动的学习心得 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宜平2013年12月21日,我校选15位数学老......

    听吴正宪教师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 ——听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团队解读新课程标准有感 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中心小学张贵平一直是通过网络远距离地崇拜吴正宪老师,为其智慧、睿气、精彩的课......

    听吴正宪讲座有感[5篇模版]

    听吴正宪——快乐数学课堂讲座有感 怀着无比敬佩的感情,我们于2012.3.25.和数学专家吴正宪老师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吴正宪老师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