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心得体会思考发言8
形式主义是一种顽症,它既有多发、易发、反复的表面症候,更有跟风、秀绩、显威的“心理魔咒”。从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层面来诊断,有的患了开会发文“躁动症”,口号喊得响、文件转得快,但落实起来“慢半拍”;有的患了督查考核“强迫症”,把督查考核当成唯一的“硬手段”,以“名目多”体现工作细,以“频率高”体现力度强,以“声势大”体现效果好;有的患了现代技术“依赖症”,把工作APP和微信公众号当“至尊宝”,事无巨细,均要“验证”,费神耗力;还有的患了问责追责“甩锅症”,越级“压”责任,过度“拧”发条,个别导致出现滥问责、乱问责现象。
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说到底还是因为有人从搞形式主义中尝到了甜头。从基层干部层面来诊断,有的患有“积习症”,认为常露脸、多留痕既是工作需要,也是自我保护,形成惯性了;有的患有“多虑症”,唯恐落了后、丢了份,别人准备“8分”,自己必须准备“10分”,盲目攀比跟风;还有的患有“心理失衡症”,看到个别人一时的“短平快”显绩受了表扬,而自己的工作潜绩遭到“冷落”,丧失了激情和斗志。
根除形式主义,必须对症下药,破除“心魔”。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清除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官本位”观念等影响,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实干导向,把工作基点放在解决难题、推动发展上。
要从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抓起,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形成一级看一级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作秀派”受到严惩。
要扎紧制度的笼子,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事项清单、事权下放准入等制度,深化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充分赋权、刚性减负、科学考核,引导基层按照自身节奏,有条不紊抓落实。
要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分类修正不同领域基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避免“一把尺子量天下”,引入群众评委,实行相关部门督查考核结果互评互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