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一)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近年来,“清单”制度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一、“清单”制度建设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初,总书记在北京听取了我市莲都区委书记林健东的汇报后,特地问起:“丽水没有雾霾吧?”林健东回答,XX年,丽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达到%。去年10月,丽水被《人民日报》推荐为全国16个“洗肺”城市之一,“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声名远扬。
然而,经济发展,始终避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供求矛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握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障碍,正视并妥善处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指出,绿色发展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当技术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制度就是一个重要变量。
当前,我市举全市之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打造丽水城市品牌,“制度”这个变量躲不开、绕不过。“清单”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就是破除绿色发展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突出标准化,加快“清单”制度建设
标准化思想最早起源于远古人类的声音、符号、记号及象形文字。现代工业,有了标准化,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性得到统一,成就了机器大工业时代。如今,除了工业,标准化思想早已渗透到农业和服务业的各个领域,通过制定、实施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的各组织机构在科学管理水平、综合竞争力水平、组织管理效率、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以标准化手段,加快“清单”制度建设,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清单”梳理标准。依照权力属性对权力进行分类,清权厘权。如有的地方权力清单将行政权力划分为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规划及其他权力等10大类。并对每一类行政权力的梳理标准一步明确,对于可以细分的,要求细分到具体行政行为。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并依据“权力法定、市场自主、社会自治”的原则,科学确定“保留”与“清理”各权力事项。对无法律法规依据或原法律法规依据被废止的行政法规,予以取消。
2、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第一步,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出台市县级审批服务等服务地方标准,使审批规范化、透明化,将目录、业务内容、办事指南、网上运行、数据共享、监督检查等要素以标准的形式予以明确。第二步,以审批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逐步把标准化管理推广到包括审批和非审批权力在内的所有行政权力上。
3、争创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政务服务标准化对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规范政务行为非常重要。目前,我省、市均设有服务业
标准化试点项目,可定期向标准化主管部门申报。通过选取某一领域如行政审批中心,申报试点创建,以标准化为引领,搜集有关标准,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宣贯实施,可以大大优化政务流程,压缩时限,努力实现权力清单化、程序标准化、评价公开化,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少、效率高、服务优。
4、强化学习培训,落实“清单”制度。举办各类专题学习培训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专题报告,并按各部门分类编排《清单手册》,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增强法治思维,提高业务水平。务求按“清单”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制度落到实处。完善“清单”制度实施的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
“清单”制度是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突破口。以标准化手段推进这一创举,加快制度落地,有利于坐拥生态优势的丽水,充分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年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主题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由追求高数量到追求高质量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样,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也是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之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
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个是现代的生活,一个是遥远的记忆;一个全新的理念,一个是古老的世界。同时,两者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崭新体现。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都需要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两者也是以民为本为先决条件,利民惠民为最终归宿。
作为文物大县的xx,多分布于西部偏远山区,经济尚不发达,交通极为不便,给文物保护利用带来了先决的不利条件。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把握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规律,协调两者之间的秩序?如何借势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更好地打造文化遗产事业新发展和新常态?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以便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文物人所面临亟需思考和着手解决的新难题和新困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共同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改变传统思维 寻求创新突破近年来,xx县文物局在文物工作中对“物”保护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对“人”宣传教育。文化遗产进校园,聘请专家讲述xx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遗产日开展活动,扩大文化遗产宣传,提升xx文物的社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庆祝建党95周年;与岳麓书院签订南轩思想保护发展框架协议,携手共创湖湘理学。开创文化遗产事业人人参与,文化遗产成果人人共享新局面;形成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互相结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利用目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党员教育学习活动,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认真开展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付诸于文物工作实践之中,打造一支有文化担当、文化使命的专业干部队伍。
积极探索乡村文物微展览 在尽量不改变文物本体原貌的基本原则之下,遴选一批保存较完整,意义较高的一般性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展览对象,树立标志说明碑,进一步扩大文物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当地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形成人与环境更为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开展结对共建 打造美丽乡村 利用我局与偕乐桥镇将军村结对共建平台,利用文物局特点和优势,资助将军村完成党支部活动室的改造、环境的治理、路面的硬化、路灯的安装、文化底蕴的挖掘,农家书屋的完善等,共同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
文化遗产助推全域景区 充分利用xx县文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我县区域文化内涵,努力打造“青铜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理学文化”、“状元文化”等几大版块,不断提升我县区域经济文化软实力。完成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考古所、长沙市考古所历年发掘的炭河里文物交接手续,协助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今年国庆顺利开馆纳客;何叔衡故居消防安防工程全面推进,谢觉哉故居总体规划顺利申报,陈展正在编制;完成密印寺的消防器材的布置安装,文物建筑本体的日程守护,用电线路安全检查;xx县政府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签订《张浚张思想保护发展框架协议》,传承南轩思想,弘扬湖湘理学;南宋状元易祓墓一期工程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预计明年年底顺利完工。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地制宜,借势发展,以文物保护发展为契机,着力改善当地自然人文环境。近期正在规划发展巷子口镇田冲兰花屋场的综合利用项目,屋场作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以此为依托,将镇文化站、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搬迁于内,室外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将传统古建筑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将结合,让文化遗产在绿水青山之间永葆青春,再现活力,共同建设美丽新xx。
2020年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三)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组织观看《青山绿水红日子》相关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于XX年12月26日组织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会,传达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组织观看《青山绿水红日子》的有关要求,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要求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学习,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下班回家后务必准时收看
观看《青山绿水红日子》后,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们不但为贵州影视制作的进步感到高兴,也为电视剧所传达的内容而感动,更为贵州的发展而感到由衷的欣慰。《青山绿水红日子》是继《奢香夫人》后在央视播出的又一贵州制作,反映贵州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电视剧,所不同的是《奢香夫人》反映的是黎族伟大的女领袖奢香夫人的卓越贡献与惊人才干,奢香夫人为贵州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青山绿水红日子》讲述的则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贵州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一代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历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山绿水红日子》更富现实意义。
《青山绿水红日子》是以xxxx市开展的“四在农家”活动为题材、描述遵义市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的好剧,真实地反映了xxxx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及“四在农家”的政策;真实地表现了在新农村建设下新时期农民改变他们当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依靠发展农产品经济,种茶、种竹、栽种辣椒等,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实实在在地过上了红红火火好日子的幸福历程;真实的宣扬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导演孙亚舒表示,该剧就是通过“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活动中的人物和故事,来宣传脚踏实地的科学发展观。
《青山绿水红日子》 揭示出“环境立省”和谐发展理念。贵州的青山绿水,不仅关乎贵州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贵州各族人民的子孙后代,不但要保住贵州的青山绿水,还要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新农民、新面貌、新产业、新气象的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青山绿水红日子》是我们遵义市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通过“四在农家”活动开展,的确为农民找到了自身产业、优美环境、改变居住、增长文化,构建安定和谐、美好家园。改变贵州长期“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落后状况,也避免了长期外出打工造成的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的生活、家庭、生活矛盾产生。《青山绿水红日子》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结合本市是实际情况,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探索出的一条新农村建设是新路子。
xxxx不仅有青山绿水的优美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日子”的“红”不仅仅是热烈、幸福、红火生活的,也是黔北著名的丹霞地貌、漫山遍野火红的辣椒代表,更是红色文化的象征,红色是贵州的一个色彩特征。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同时红军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的信仰、为胜利为目标而坚决执行的信心和决心等红军精神也浸染了遵义人民,纯朴勤劳的贵州人民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时代变革中,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党的正确指引下,xxxx所推出“四在农家”的创举,打造出了一段段多彩的故事,展现出了一处处多彩的景色,在这多彩的土地上,衬托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可能有红红火火的日子!
第二篇: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
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指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明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如果我们不加紧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治理,任其继续遭受更严重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需太长的时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将会逐渐消失,最终灭绝,这是必然。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第三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张浩
总书记10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感到,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在理论上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发展理念:以积极的态度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这一难题,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诠释了这一难题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新颖的发展理念,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触及到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难题,即:金山银山是人的物质追求,绿水青山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这两者都是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而这两者对于人来说又很难兼得。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牺牲绿水青山来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曾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奇迹。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促使人们在对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理论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始重新研究发展理论,重新研究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就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这一报告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呈指数增长,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吸纳能力是有极限的,人类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最终将威胁自己的生存。这种增长极限论虽然被人们称为悲观主义的观点,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文件,强调增长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和需求,因此,在人类谋求增长的同时,必须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些问题由此被称为全球性问题。
但是,发展中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么样共处?增长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以我国为例,我们在过去实行的是“先增长后治污”模式,在“两座山”问题上实际上是采取了“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的做法;后来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治污的代价要大于增长获得的收益,于是许多地方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即下决心改变“先增长后治污”的模式,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样的口号,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讲“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是把“可持续”与“发展”割裂开来,表明我们在悲观主义的增长极限论影响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把增长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完全对立了起来,这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困惑中,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期间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号、全新的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在我们面前就有了三个口号、三个公式:一是“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两个口号、两个公式,在“两座山”问题上都割裂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实际上都对“绿水青山”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持有悲观主义的态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和公式,则以“就是”一词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地连接起来,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种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因为,我们都知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他还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结果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为此,他告诫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恩格斯和那些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在提出这一问题后以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说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以一种新颖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和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科学思想。
发展基石:把环境、生态纳入“生产力”范畴
在“两座山”问题上,“绿水青山”指的是环境、生态,“金山银山”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力,二是指财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同样,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讲环境保护讲的也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而不是只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生产力的环境保护。事实上,生产力讲的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我们常常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而不顾及人类一旦破坏了自然界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其实,这样的认识和说法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中,曾经明确指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这就是说,人们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首先就要生产,以解决人生存所必须的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而生产的问题,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首先就是“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他们的话是很准确的,人是社会的,人也是自然的,比如人的生理特性就是自然的;生产过程除了人的因素要起作用,其他自然条件也要起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生产力是在人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让自然界能够更好满足人生存需要的一种能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由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重点研究的是生产和生产力的社会属性问题,他们没有多讲生产力的发展要有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为避免误解,他们特地指出“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而且给我们研究和发展这一理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自从人类认识到增长不能损害环境、生态这一严峻问题后,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们在优化环境、保护生态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力。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就产生了:环境、生态是社会生产力之外的一个制约条件,还是社会生产力之内的一个有机因素?显然,“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两个口号所表达的意思中,环境、生态是社会生产力之外的制约条件;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所表达的则是环境、生态应该是社会生产力内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习近平把环境、生态纳入了社会生产力的范畴。
现在,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把环境、生态纳入社会生产力的范畴,对不对?我们认为,这一思路和思想是正确的。因为,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哪一个要素(无论是人还是物)都离不开环境、生态等自然条件。人的因素,即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既是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并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具有社会属性,又是生理心理健康的,具有自然属性的劳动者,只有健康的人才能从事劳动生产,形成生产力。物的因素中的劳动对象,不管是自然界的土地、森林、河流、矿产资源,还是人们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归根到底,都是大自然给予的,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生产力都必须考虑本国的自然条件。物的因素中的劳动资料即劳动工具等生产设备,看起来同自然界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并不然,且不说它本来都取材于自然界,而且任何一种工具或设备的使用都要经过检测,检查他们对人的健康、对环境生态是否有危害。所以,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把环境、生态纳入社会生产力这一范畴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意提出但没有论述的“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讲清楚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破解了发展中环境、生态与生产力关系这一难题,坚持和发展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石的生产力理论。
发展目标:让环境、生态成为财富的源泉
接下来我们讨论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破解了这一难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财富理论。
关于财富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大量论述。我们在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时,常常遇到许多难题。比如马克思在评论《哥达纲领》关于“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一观点的时候,明确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恩格斯也说过:“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这些论述告诉我们: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从来就是财富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但常常被人遗忘的观点。
过去我们学习和理解这一观点,一般都把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自然界”,看作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现在,我们认识到原来的理解不完全,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自然界”,不仅是作为劳动加工对象的原材料,而且是有待于人们保护的环境、生态那样的自然界。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这里所讲的“保护”,也是特殊意义上的“劳动加工”。
第四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张春华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攻坚、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学习总书记10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感到,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在理论上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这一难题,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诠释了这一难题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新颖的发展理念,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触及到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难题,即:金山银山是人的物质追求,绿水青山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这两者都是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而这两者对于人来说又很难兼得。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牺牲绿水青山来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曾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奇迹。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促使人们在对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理论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始重新研究发展理论,重新研究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就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这一报告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呈指数增长,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吸纳能力是有极限的,人类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最终将威胁自己的生存。这种增长极限论虽然被人们称为悲观主义的观点,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文件,强调增长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和需求,因此,在人类谋求增长的同时,必须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些问题由此被称为全球性问题。
但是,发展中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么样共处?增长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以我国为例,我们在过去实行的是“先增长后治污”模式,在“两座山”问题上实际上是采取了“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的做法;后来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治污的代价要大于增长获得的收益,于是许多地方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即下决心改变“先增长后治污”的模式,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这样的口号,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讲“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是把“可持续”与“发展”割裂开来,表明我们在悲观主义的增长极限论影响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把增长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完全对立了起来,这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困惑中,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期间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号、全新的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在我们面前就有了三个口号、三个公式:一是“为了金山银山可以暂时牺牲绿水青山”;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两个口号、两个公式,在“两座山”问题上都割裂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实际上都对“绿水青山”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持有悲观主义的态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和公式,则以“就是”一词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地连接起来,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种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因为,我们都知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他还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结果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为此,他告诫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恩格斯和那些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他在提出这一问题后以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说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以一种新颖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和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科学思想。
第五篇: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心得体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05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论断,即经济社会发展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在之江大地的实践中结出了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又多次提及这一论断。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执政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成为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理论基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字面上看,“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优势,“金山银山”是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两山”重要思想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割裂开来,就生态论生态,就经济论经济的理论视角,以“就是”一词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和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可以说,“两山”重要思想源于习近平同志对实际工作的深刻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重大升华。
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在对待天人关系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工业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将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一味强调“人定胜天”,特别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掠取了大量自然资源,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与之不同的是,以中华传统文明为基础的东方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一向主张“天人合一”,实现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孕育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新理念的文化土壤。
“两山”重要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继承、总结和提升,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和人类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完全可以在不断改进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实现一种更为理想的关系架构,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生态文明认知的新境界。
二、“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早在2006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深刻论述了“两山”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世界奇迹。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大量“绿水青山”被牺牲,用来换取“金山银山”。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资源能源匮乏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应对以上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史上最严环保法”、“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相继实施,“土十条”近期推出,破除“唯GDP论英雄”的观念,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两山”重要思想恰恰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真实写照,可谓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三、“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信念和勇气。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不泄气、不松劲、不跑偏、不走神,除了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外,还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两山”重要思想恰是引领这一价值取向的指路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也在逐渐脱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延续工业文明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中国面临着抉择,世界各国同样面临着抉择。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向世界各国描绘出了一幅建设地球美好共同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蓝图,一经提出,迅速在全球引起热议,并成为全球性议题。作为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两山”重要思想既有中国特色,也具世界风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适性论断,并不会因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两山”重要思想通过形象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生态文明理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也彰显出我国在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自信。
正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而“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必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带来深刻变革,为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提供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