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异地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异地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水田中学
石禄峰
11月5日—11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各联合学区业务主任、中小学教务主任赴重庆、宜昌等地学校的培训学习活动,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涪陵十四中、重庆市一中、万州鸡公岭小学、宜昌市六中等四所学校,这四所学校各具特色,均在当地享有盛誉。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受益良多,这些学校的管理、新课程改革、师生风采等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以生为本,面向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旋律,真正的教育应着眼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宜昌六中所提的:“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就真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参观这几所学校后,总觉得他们在这些方面颇值得称道。
(一)立德树人,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树人先立德,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基础。在德育方面,涪陵十四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1、开设“三育”课程,以德促教。对初一的学生,他们主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学第一周,初一新生不上文化课,专门从事养成教育,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学会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等,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初二的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双自学习”的能力,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初三的时候主抓“人生学习”。
2、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周一、三、五,有一个班停课一天,从事德育实践活动。一是负责校园的清洁卫生的打扫,二是值日,抓纪律、管卫生保持、查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管理的艰辛,得到情感体验。
3、主题班会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周一升旗后的一节课为班会活动课,由学生自行组织,采取小品歌舞等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改变了说服教育的模式。
4、积极创建示范班。涪陵十四中示范班的建设打破了一直以来以学习成绩判定一个班级优劣的传统做法,为学生和班级提供了多方面展示的平台,不仅有学习示范班,甚至连午睡也能成为示范班的内容,可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枝末节,无不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二)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成效显著
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多年了,然而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们仍旧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没有真正的深入开展,总觉得去创新会牺牲很多东西,所以一直踌躇不前。通过参观这几所学校,我才真正领略到了新课改的魅力。这几所学校在新课改方面各具特色,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与风格,对教学大有促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通过听取汇报和课堂观摩,我对于那种“先学后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鸡公岭小学的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涪陵十四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去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的有关要求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班级共同交流,解决疑问,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牢牢的掌握了知识,同时多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的能力,今后将不再是襁褓里的婴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学校,同样能学好很多东西。
(三)校园文化建设底蕴丰厚,一枝一叶都关情
这几所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谓因地制宜,精心布局,做到了枝枝叶叶都关情,点点滴滴皆育人。重庆市一中古木参天,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浓厚,不仅设施设备标准齐全,而且还因地制宜,建立了生物园、地理园等园地,可谓美轮美奂,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另外几所学校也各有过人之处,学校环境整洁,校训、宣传窗、标语、名画名言、师生作品,无不激励着学生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严谨务实,学校管理规范,教师队伍团结向上
一所学校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一支团结向上,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而要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学校科学规范的管理。所参观的这些学校,之所以在当地享有盛誉,与他们拥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密切相关。在学校管理上,他们不仅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更有暖人心底的人文关怀,如宜昌六中的管理,提倡“以发展目标引领人,以科学管理激励人,以人格力量影响人,以高雅文化熏陶人”,注重了制度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四所学校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校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某些操作上还有所欠缺。今后应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充分的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各项制度及要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领略到了一些名校的风采,了解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要做也亟待做的事情还很多,需要我们在今后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发展本地本校的教育教学事业。最后,让我援引一句屈原的话作为这篇心得的结尾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3年11月18日
第二篇:上海异地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异地培训心得体会
在市委党校老师带领下,我们赴上海开展为期6天的异地学习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与对策”、“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进展及展望”、“现代金融运行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等专题授课,实地参观考察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创意产业新天地,亲身感受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感受到上海人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气魄。通过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给我很大的触动、很大的震撼,可谓受益匪浅。
自浦东开发以来,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唯一核心城市上海的迅速发展来自于改革开放所激发出的巨大动力。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预示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将扑面而来,这是上海的机会,这是中国的机会。自贸区的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更将为掀起全国以开放促改革的新浪潮。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参观,我身临其境站到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仿佛看到了上海未来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物流中心辉煌前景。
培训归来我想,上海有其在全国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其经验我们临沂可以借鉴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来临之际,临沂的机会在哪里呢? 我认识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其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即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由此,我意识到中央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用意所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内容,也应该是上海之外更多各级党委政府今后工作着力的目标所在。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上看,今天的上海自贸区试点改革可以说是拉开了对外开放3.0版本。“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命名——就足以看出中央对上海所抱有的殷切期望。可见上海的试验不光是上海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上海背负着探索中国对外改革开放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任!简而言之,我理解:“中国(上海)自贸区”不只是人们表面看到的“扩大开放”,更重要是应该着力于“深化改革”!也就是说,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建立上海自贸区最关键的可能还不是政策优惠,而在于制度建设,也就是说,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也将成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由此可见,自贸区将是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如上海自贸 区的试点能够获得成功,将对未来自贸区在全国大范围内的扩大提供模板式的法律构架、政策规范和运作流程,这必将引爆新一轮基于改革红利的中国经济增长新高潮。
眼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州、天津、厦门、大连等重要城市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纷纷申请自贸区,更多城市也难以抑制对自贸区的强烈渴望。未能获得自贸区国家政策的地方,也积极申请综合保税区,我们临沂也正向省政府申请。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看似是国家大事,实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作为县级领导干部,我们就要特别清醒地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大背景下,自己正确的位置所在,学会在开放大局中深入思考,学会在改革大局中找准方向,勇于面临挑战,擅于转变观念,敢于推动发展。
第三篇:异地培训(信息学习资料)
异地培训
----
2009-5-31 22:28:00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
近几年,鼓楼区委不断探索干部培训的新思路,注重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创新干部培训方式,相继举办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鼓楼人”等领导干部培训班,反响非常好。培训班依托革命老区和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坚持理论学习与现场体验紧密结合,使领导干部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现实国情教育,把握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精髓,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坚定了理想信念,真正收到了“触及灵魂、震撼心灵,提升素质、锤炼党性”的明显效果。
为什么要开展干部异地培训
实践证明,干部异地培训是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训干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拓宽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干部异地培训从组织形式和培训内容上与原有的本地举办培训班都有很大的不同。异地培训班能够有针对性地选好培训主题,集中组织领导干部到外地,潜心参加脱产学习,认真接受系统学习和培训。这样的教育培训,无论是从办班的形式和内容,还是从办班的效果来看,都有效拓宽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
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异地培训班的精心组织,培训特色课程的精挑细选,这些都能够使领导干部对学习形式和内容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能够开阔领导干部的眼界,拓宽干部的工作思路,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让领导干部产生一种“怦然心动、触及灵魂”的深切感受。
形式新、效果好,受欢迎。干部异地培训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学方式新颖,培训内容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参观考察;既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又有走访慰问等主题实践活动。学员边看、边听、边学、边悟,受益匪浅。领导干部主动要求参加这样的培训,改变了过去不少干部不愿意参加学习培训的现状。许多学员在体会中写道,“这次参观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形式非常灵活,组织非常周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干部异地培训做到“三个结合”
为办好干部异地培训班,强化培训效果,注重培训质量,培训班切实围绕“三个结合”开展培训,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的结合;传统革命精神与“鼓楼精神”的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干部培训工作追求的目标。把领导干部培训班把办班地点搬到井冈山和延安,在井冈山和延安接受系统培训和思想熏陶,学习的知识内容和亲身感受完全不同。培训班全部聘请土生土长的当地教授、学者来授课,他们所讲的理论知识更能满足学员的口味,更具有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为培训班增添新意。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地考察,亲眼看、亲耳听,身临其境,了解老区的革命史和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真正把握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非常有实际意义。
注重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培训班注重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突出现场教学,通过现场讲解感受体验,并安排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使培训班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满、充实,更富有教育意义。
培训班分别邀请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的专家和教授来给学员上课,精彩的讲解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学员的知识。培训班组织学员参观了老区革命旧址,这些革命旧居旧址成了现场教学的课堂,珍贵的实物史料成为现场教学的生动教材。每一个现场教学点,都精心安排专家现场教学点评。培训班开展了向老区敬老院捐款、慰问老红军、访问老区百姓、队旗签名等主题实践活动。区委组织部党支部和区委党校党支部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后孔家沟村党支部签定了结对共建协议,并举行了将后孔家沟村作为鼓楼区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
从课堂教学点,走到现场教学点,再以实际行动深入实际,这种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方式,符合从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便于学员系统地学习井冈山和延安革命历史,更好接受传统教育,理解和领悟传统革命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注重“鼓楼精神”和传统革命精神相结合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都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和创业精神。“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鼓楼精神体现的也是一种吃苦耐劳、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这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是不谋而合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并弘扬传统革命精神,不断丰富鼓楼精神的内涵,为推进和谐鼓楼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干部异地培训的新思考
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异地培训干部,也必须着眼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必须从尊重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与干部成长的规律出发,促进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培训方式推陈出新,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选好培训专题
选好培训专题是异地培训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参加培训对象的需求,合理选择培训专题,然后确定培训的地点。
确定的培训专题要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够反映培训的现实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选择培训地点要注意考察培训地的区域优势,这里包括人文历史优势,课程、师资和教学实践基地优势等。
创新培训内容
要坚决克服培训内容多年一成不变和所有干部“一锅煮”的现象,在创新培训内容上狠下功夫。培训班次的培训内容都要符合全区发展对干部知识、能力、技能的要求,而不能脱离这个要求。
在实际培训中,必须坚持贯彻按缺培训、因需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设计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组织各层各类干部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的原则,着力提高干部胜任岗位职责的能力。
异地干部教育培训班要以短期培训为主,注重开设精品课程和精品专题,满足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培训内容上要实现从传统的培训内容向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内容转变,从“一锅煮”的培训模式向分层分类、按缺培训的专题培训模式转变。
改进培训形式
在培训对象上分层分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安排不同的培训班次,既要在培训内容上有所区别,也要在培训方式上有所不同。
根据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的特点,以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强化交流互动式教学,实现“封闭式”授课到“开放式”教学,以及“单向输入”到“双向交流”的转变。克服单
一、呆板的培训方式,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探索模式创新,改变坐而论道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实践性环节,推进开放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加大社会调研、现场教学、考察培训力度,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教学,寓抽象的理论与形象化的教学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培训效果。不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始终让学习热情和激情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之中。
市委党校:创新模式思路宽 异地培训成效显
中国寿光网 2010-12-09 来源: 寿光政府网 [大 中 小]
近年来,市委党校积极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多元化、培训需求多样化、培训运作市场化的要求,顺势而为,创新思路,采取“本地+异地+本地”三段式培训模式,先后组织10期科级干部培训班、700多人次,在本地党校集中培训的同时进行异地“接力”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精心筛选培训内容,突出实用性。每期培训班开班伊始,市委组织部和党校都围绕“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这个目标,结合全市的工作重点和培训班的特点,精选最实用的培训内容。2009年初,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新寿光”,组织学员到江阴市委党校集中学习《科学发展 民生为本——幸福江阴建设的实践与启示》和《江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等专题,并现场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幸福江阴。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委提出的“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的发展理念,又组织学员到江苏苏州、浙江宁波等地,通过听取介绍、现场参观等形式,学习了《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党政有为鄞州执行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鄞州幸福民生》等一系列专题,使学员们深入了解苏州经济发展快的原因,真切地感受鄞州人民城乡一体化的幸福民生。学员们普遍反映,这些培训内容实用性非常强,既可以对照先进找出差距,也可以找到一些现成适用的方法。
二、细心斟酌考察路线,增强针对性。异地“接力”培训是本地校内培训的延伸,具有其他培训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让学员走出去学习考察,既可以开阔眼界,获得更丰富的具体认识,又可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避免“夜郎自大”,防止做“井底之蛙”。为增强异地培训的针对性,我们牢牢把握住两个重点,仔细斟酌考察路线: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缩小寿光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组织学员有针对性地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参观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城市中的花园——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阳光集团、海澜集团、上海世博会、雅戈尔集团等。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性。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一直是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为增强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先后组织学员到延安、西柏坡、井冈山、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三、尽心打造学习的平台,体现必要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团队是个人力量的源泉,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把伟大的事业和竞争引导到最好的结果。鉴于此,我们充分利用异地培训期间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参观的有利时机,打造新的学习的平台,提升团队精神。外出的车上、餐桌上、住宿的房间里、参观的地点,都成了大家激情辩论的“战场”。在这些地方,学员们一扫课堂上的拘谨,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相互交流沟通更充分,从学习的感悟到参观的切身体会,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到联系自己的具体工作,相互取长补短,观点越辩越明,体会越说越深,感情越谈越浓,既学到了经验,得到了启发,又增进了友谊,团队水平整体提高。
四、用心总结培训体会,发挥实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推进工作是异地培训的最终目的。为此,每次异地培训结束之后,都要求每名学员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异地培训学习感受交流会”。会上,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把每名学员的心得体会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并挑选优秀的心得体会发到寿光政府网和寿光党校校园网。学员们在交流发言中谈到:通过到一些革命圣地的参观,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刻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党员意识、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大家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加充足的干劲、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加务实创新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总之,通过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等形式,学员们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并将异地培训中学到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有力推动了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
三年来,我校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异地培训的地点,拓宽异地培训内容,做到异地集中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专题介绍与体会交流探讨相结合,既有现代文明体验,又有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渠道越来越宽,培训方式越来越灵活,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培训效果越来越好。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走出去学”的方式,理性思考与感性认识并重,是一种有效的、受学员欢迎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每期培训班结束征求学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对“本次培训哪部分内容对您最有帮助?”这一问题的回答,85%以上的学员认为异地培训感触最深,收获最大。(市委党校教务处)
江门市委党校2009年主体班异地培训成效显著
2009年,江门党校教学改革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在巩固2008年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分层次分类别的班次和学制运作趋于规范。加大两段式培训力度,在处级班、中青班、乡镇班推行校内培训+异地培训的两段式培训。围绕每期培训班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异地培训,在异地培训中开展专题学习,加强异地培训的针对性,取得明显成效。
5月11日至15日,江门市2009年第一期处级干部轮训班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伍灿暖副校长的带领下,到深圳市委党校进行异地培训。在深圳进行异地培训中,全体学员聆听了当地专家、学者关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与深圳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深圳产业发展》、《深圳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深圳自主创新》等专题讲座。授课以典型案例、深入浅出阐释、师生互动的形式,使学员对授课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外,学员们先后参观了深圳研祥智能科技公司、深圳市民中心、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展、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此次深圳异地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学员普遍感觉收获颇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大家深感江门与深圳虽同处珠三角地区,但两市在思想意识、发展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这些差距就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5月11日至14日,江门市2009年第一期镇(街)党政一把手轮训班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在马丹副校长的带领下,赴深圳、河源、惠州等地进行异地培训。该班先到深圳市委党校听取了袁晓江教授的《珠三角区域经济与深圳战略选择》和曲健教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深圳产业发展》的专题课。授课者以典型案例、深入浅出阐释、师生互动的形式,使学员对授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学员们先后到深圳企业单位参观考察;赴河源市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源城源南镇和平村、龙岭工业园;到惠州市参观数码工业园、淡水石化工业区。通过参观学习,学员感触很大,学员们说,到我省先进点进行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很大,特别是河源新农村建设先行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月30日至6月5日,江门市200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王阳副校长的带领下,到上海市国资委党校进行异地培训。全班45名学员与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中青班的学员们一起上课,一起参与现场教学,一起交流。5天里,学员们聆听了由上海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先进企业的负责人和党校教授等专家所作的有关当前国家经济形势政策的分析、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优化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题讲座,现场考察了宝钢、上海海立、上海电气以及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区等代表性企业项目。整个培训活动既有高端权威的理论讲授,又有先进企业的现场解述,教学内容丰富翔实,教学方法科学灵活,给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的大好机会,令学员们受益匪浅。5天的上海培训,不但让学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当前全国经济形势政策独到的观点分析和企业管理创新等的先进方法、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范例、发展成就世界瞩目的大上海那种震撼人心的大手笔、大作为、大气派,还有其中蕴含的上海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干劲,以及胸怀世界、引领潮流的精神和气魄。学员们对上海见闻深有感触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上海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5天的上海培训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思想深受启发。学员们认为,上海之路、上海模式虽然有其不可复制性,但其蕴涵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可为我们的思想土壤提供宝贵的养份,同样值得包括江门侨乡在内的所有地方学习、吸收和借鉴,为我所用,做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实干作为,使我们的改革发展之路走得更宽广、更美好。
江门党校在主体班次中,把异地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9年异地培训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组研讨;既有专题讲座,也有现场教学;既有现代文明体验,也有革命传统教育。对这种“走出去”的异地培训方式学员们给予高度认同,认为实地考察加上当地知名学者的深度讲解,增强了对当地先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单纯参观考察无法带来的理性认识;扩大了思想空间,又开阔了理论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和丰富了学习内容,更坚定了领导干部的思想信念;增强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也加强了党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建立了较深厚的友谊。学员普遍反映今年异地培训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成效。(中共江门市委党校教改办)
异地大培训——峨山开展干部教育、考察纪实
今年7月,峨山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依托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规模开展异地教育培训工作,组织160余名领导干部分两批到浙江大学和江苏、上海、福建等经济发达省市进行培训和考察,拓展了干部教育培训空间,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着力提升了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县委高度重视,将培训作为加快峨山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 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彝族自治县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从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快峨山发展总体目标出发,重点对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委办局、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并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培训班的相关事宜,对培训班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进行充分论证。县委书记、县长在培训期间专程看望参训干部,并提出具体要求。县委组织部会同浙江大学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安排,为大规模异地教育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事求是,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培训以提高广大干部在新时期、新任务下领导发展、服务群众、先进文化、依法治县的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用”二字,采取了“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借鉴和发现加快峨山发展急需的好做法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为我所用,使学习培训成为了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转变办学思路,创新培训理念
县委从推动峨山加快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了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多年来培训干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高该县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管职责和“牵头抓总”作用,探索“由组织部门提计划和设想、省外培训基地具体承办”的培训模式,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创造条件,把干部队伍与社会需要的长远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干部的潜能和激发干部的创造力上,由计划培训转到按需培训上的“两个转变”。干部教育培训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超前意识,有力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的转变。改变办学形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培训方法上变被动的经验型为主动的探索型,把干部教育培训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教育教学中改变了过去“培训就是办班,办班就是讲课”的固有方法,采用了案例教学、现场体验、交流互动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培训方法向现代的多样化培训方法转变,切实增强培训实效。同时,采取给培训对象布置课题调研任务,让干部训前充分调研,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参训,促使其在完成课题调研时进行学习研究,尝试了课题调研形式培训。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参训干部勤于思考,集思广益,认真研讨,互相交流,注重学员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探讨,认真学习了浙江等华东地区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把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带着的问题和思考进行对比学习,做到理论知识为我所用,提高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树立了新理念,拓宽了新思路。学习考察结束,参训干部结合所在部门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高质量的学习考察心得体会文章,由县委组织部将全体干部的学习考察心得体会文章汇编成书,供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和“部分带动全部”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科学设置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
培训班紧密结合峨山实际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统筹规划,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内容,主要设置了《经济学理论与地方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创新思维方法》、《政府形象与微机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实用和需求专题,把区域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思维创新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任务,并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培训内容体现了现实性和前瞻性。在培训期间,邀请了发达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如发改委、经委、国土资源、城建、招商、环保、商会等部门领导交流经验,考察中精心安排和考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小五金城、温州民营企业、昆山工业园区、苏州新技术开发区、上海宝钢集团、华西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可借鉴性的企业、基地和新农村,深入体验了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与管理等发展成果,切实将培训内容变“常规知识”为“需求导向”,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积极探索以“解放思想、跨越式发展、创新式发展”为目标的全案例异地培训模式,创新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充分吸取现代新兴的“合作式大学”、“互动式大学”的经验,强调培训的主动性、参与性、差别性和个性化,突出市场经济特征,以研究现实问题为重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重点学习东部沿海地区“解放思想、跨越式发展、创新式发展”的经验,以长三角集镇、乡镇、建制镇为依托发展的小城镇特色经济,学习如何创新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学习利用市场法则、外资、国际市场和外地高素质人才,加快发展、敢想敢干、会想会干和善想善干的本领,发挥了异地培训干部的真正作用,有力地创新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丰富理论,提升素质,有效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
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著名教授和经济学家案例式的生动授课,深入浅出地将最前沿的理念和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干部,新知识的接受,使他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强化了干部的学习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干部谋事发展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培训考察、互动交流、亲身体验,参训干部对发达地区的发展思路、经济结构、政府管理、思维观念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更新观念,缩小了领导干部在一些观念、理念和思维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使广大领导干部达到了同步解放思想、达成开放共识、形成开放干部群体的目的,更加深刻体验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意义,也对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进行了认真思考,干部谋事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为进一步转变作风,营造“创新思维促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干事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有效增强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参训干部学习和考察了华东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既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训干部真切感受到了长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发现了自身差距,使参训干部对“差距在失去机遇中拉开,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形成”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更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创新模式求实效 异地培训促“三宽”
为了切实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眼界、宽广的工作思路、宽大的胸襟,近年来,甘肃省委党校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走出去”开放培训的新模式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近日,甘肃省委党校与省委组织部联合组织第13期组织人事班(高校组织部长)全体学员,赴广西干部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异地培训。
这是该校继中青年干部(省管地厅级后备干部)培训班赴香港进行境外培训后,又一次组织主体班学员异地培训。本期组织人事班首次采取“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培训模式,即前半程在省委党校专题学习,后半程赴广西开展异地培训,最后在省委党校进行学习总结及结业式。
在广西期间,全体学员先后听取了“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领导干部”“干部考核谈话艺术与技巧”“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广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高校„双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专题报告,现场体验了桂林“两江四湖”等项目特色课程。
本期培训班时间虽短,但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培训方法灵活,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大。大家一致表示:本次异地培训的内容与高校组工干部的工作实际联系紧密、设置科学,顺应了培训需求;“走出去”培训让大家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通过现场教学与参观,深化了思想认识,更新了观念,工作思路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了一定提升。
简报第149期-异地培训开眼界 互动培训强技能
为使基层干部培训真正达到“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素质”的目的,进一步延伸学习实践活动的触角,区赴华西村专题培训班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凝炼培训载体,通过专题学习集中学、实地观摩现场学、座谈交流互通学等形式,大大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素质,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一是专题学习集中学。在基层干部培训期间,培训班专门邀请了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开展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专题学习,组织了《华西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及经验》、《上海农村经济-九星风采》等专题讲座,特别是聆听了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的专题报告,社区干部从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培训后,7个学习组分别召开了心得交流会,撰写了心得体会和学习小结7篇,确保了培训不搞“空架子”,真正实现基层干部与实际需求有机链接。
二是实地观摩现场学。为使培训内容更加直观,培训班专门组织社区干部到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欧典社区和玲珑湾社区现场观摩,参观了上海九星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带动村强民富的历程,通过现场的观摩,社区干部 “带着问题参训、带着课题观摩”,在服务居民上找差距,在联系群众找问题,在经济发展上找不足,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上找准结合点,有效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三是座谈交流互通学。为使基层干部在“取经”途中,学习好各地社区党建工作好办法、好经验,有效融入到工作实践之中,有效贯通到社区各项工作之中。在学习培训过程中,针对个性化需求,培训班每到新的培训地点,及时组织社区干部与当地社区干部现场进行了交流,既改变了传统的干部培训模式,解决了培训模式单
一、培训内容老化等问题,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阔了社区干部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社区干部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培训效果。
第四篇:赴**省异地培训心得体会
赴**省异地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9月25日至9月30日,我们这期市厅班异地培训安排在**省,分两个部分进行,在**主要学习考察**省经济发展情况,在绩溪主要学习考察徽商历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期间,**省科学技术厅创新办主任夏辑同志给我们探讨了《创新驱动发展有关问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给我们介绍了《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与对策》,参观了科大讯飞科技成果展厅,在绩溪博物馆、胡雪岩纪念馆、胡适故居、胡开文纪念馆组织了现场教学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收获颇丰,效果明显。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一是对**省历史文化概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二是对**省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三是对绩溪县历史、文化、名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我个人来说,确实是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收获很大,深觉异地培训非常必要。
经过认真梳理思考,主要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要以特色优势来提升发展的竞争力。
**和**同为中部地区,有着相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工业强省、区域协调、创新驱动、扩大开放、绿色发展等等这些基本经济发展战略是一致的,但如何推进这些战略落地见效,必须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只有以自身的特色优势来推动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就要绿色生态、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求创新,求突破,见实效。根据各地市的区域特点和优势,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如高新科技产业区、国家旅游文化区、国家扶贫攻坚区、绿色生态农业区、有色金属产业区等,打造瓷都、药都、红都、水都、古都等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独一无二,使之成为精品品牌。
启示二,要以创新创业来激发发展的活力。
人类下一个时代是虚拟现实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是一个创新的国家。创新创业是各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关键是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创新驱动战略规划;如何借助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打造生态示范省的创新平台;如何发展高新园区和高校园区的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高地”;如何完善制度机制,形成鲜明的创新文化,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启示三,要以改革开放来牵引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经验,是不变的国策,唯有改革才有发展,唯有改革才有生机。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本身就是创新,如何在新常态下,形成技术和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打造新的金融和资本支撑体系,打造平台和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打造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的支撑体系,为加快发展、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抓住发展机遇走在发展前列。
第五篇:赴苏州、嘉兴异地学习考察培训心得体会
赴苏州、嘉兴异地学习考察培训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月 日至 日,市委组织部在苏州、嘉兴两地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培训采取专家授课、经验介绍、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系统学习了先进地区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理念;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富民兴村的成功做法;加强农村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典型案例,有利于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带领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加快推进幸福新枣庄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苏州、嘉兴两地基本情况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是太湖水网平原水陆交通枢纽。辖五市七区。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2011年末户籍人口1176.91万,其中市区人口600万,2011年GDP达105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1100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33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0元,三次产业占比:1.7 : 57.8 : 40.5,全市1030个村的平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3万元。
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连杭
州,北接苏州,南濒杭州湾,海岸线长121公里。嘉兴全市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36万人,外来人口196万人,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平湖、海宁、桐乡3个县级市和嘉善、海盐2个县。区域发展均衡,综合实力列百强城市第58位,所辖5县(市)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前32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68.0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8%。社会发展水平连续五年居全省第3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5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707元,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是1.89:1,是全国、全省城乡差异最小的地区。
(二)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这次异地学习考察,共安排了十堂理论课,三天的参观教学。先后学习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苏州实践》、《土地流转与村级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新思路新方法》、《如何当好村党组织书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嘉兴农村基层民主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嘉兴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与启示》等课程,参观太仓市东林村新型农民集中社区,考察社区管理情况;中国东部十佳小康村太星村,考察服务中心、农民别墅小区情况;吴中区经济第一村湖桥村,苏州最美山村旺山村,考察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土地流转异地发展工业的情况;省级文明村-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瞻仰了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之一——嘉兴南湖增强党性修用等。理论学习和考察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
非常强。
二、印象与感受
一是善于用活用足政策,敢为天下先。国土资源部2006年《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指出“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部批准,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加以规范完善。”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地产市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2009年3月浙江省便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权作价出资农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率先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资产权证化,将稳定不变的土地经营权从原来的生产性要素变成资产性要素,让农民可以将手中的土地承包证变为可以作为出资或抵押给银行的资产权证。正是这一敢为天下先的政策的出台拉开了苏州嘉兴城市一体化的大幕,并创造了“苏州模式”“嘉兴模式”。
二是善抓机遇,实现四次跨越。80年代抓住改革开放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充了苏州经济总量,创造了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苏南模式”;90年代抓住国家沿海开放战略、发展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提升了苏州经济运行质量;新世纪初(2000年—2005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2005年抓住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新模式。
三是都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纵观苏南经济强村,大都有一个持久、稳定、强力的领导班子,在经济建设中,党员
干部不仅发挥了带头致富作用,而且还有一种无私奉献和回报社会的精神。参观的太仓市东林村新型农民集中社区,中国东部十佳小康村太星村,吴中区经济第一村湖桥村,江苏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旺山村等村集体经济特别发达的村皆是如此。让我们看到了真实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深刻感受到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80年代苏州人跑供销、闯市场,将其概括为“四个千万”,“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创造出了苏南经济模式。如今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快,标准高,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出来的,实干可以出成绩、出经验、出办法,实干可以战胜困难,可以创造奇迹。正是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福不是天生”的信念,创造了如今的小康村,明星村。
三、两市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是村级组织经济实力较强,发展速度较快。苏州人搞发展,无论什么经济形势,能搞活就行,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80年代初期,苏州人大搞的乡镇企业,如今已做大做强,最后发展成了集团公司;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通过因地制宜推行“三大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镇街收入靠税金,村级收入靠租金,农民收入靠薪金和股金的良性收益分配格局。2011年,两市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070元、31520元,分别增长9.4%和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040元、16707元,增长10.5%和10.2%。苏州市平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3万元。
二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嘉兴市通过积极实行“两分两换”,即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臵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臵换社会保障的形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和农民居住向城镇社区集聚,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拓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嘉兴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平等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苏州采取“三集中、三臵换”的形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即工业向园区集中(2011年已达88%),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将居住在2.1万个自然村的109万农户集中到2517个社区集中居住,2011年集中居住率为43%,到2012年达50%),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土地流转,规模经营,2011年已达80%)。农村集体资产分配权臵换社区股份制股权,农民土地承包权臵换土地股份制股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臵换城镇商品房或货币、股权。
三是探索发展合作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嘉兴市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培训引导等方式,逐步形成四种合作经济模式。一是企业(公司)依托型,即企业(公司)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种养大户创办型,即由种养大户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养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
售等优势进行带动;三是政府推动,以农业科技、供销等部门牵头引办型,即以采取“部门+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四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即由村集体组织发起,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农户的传统主导产业,从而促进其产业发展。据嘉兴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31家,规范化合作社488家,成员总数5.31万人,其中农民成员数5.17万人,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数39.83万户,达到总农户数的61.37%。苏州市通过探索形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富民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等五种模式,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四、几点启示
这次异地培训学习的时间虽短,但每一次听课、每一次考察,无论是思想观念、干事气魄还是开放形象、发展态势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苏州人认为,“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纵观两地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两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快发展,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本取决于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海,争做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二要选择符合各村发展实际的好路子。不管是苏州模式还是嘉兴模式,其实,本没有什么模式,发展就是硬道理,就是好模式!两地之所以取得现在的发展成果,都离不开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两地成功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三要具有强烈的拼搏进取精神。这次考察,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两地都有一股抓发展的拼劲、干事业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一种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一个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一定要变的信念。苦干实干加巧干、想干敢干加真干,既有笨功,又有巧法,是这些地方的基本经验。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原先实力不强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怀着一腔创业的激情、发展的强欲,拼搏大干,埋头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