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感悟一
“练哪里”,明确政务处分对象和行为。健身,我们要先考虑清楚,这次健身是要练哪个部位。而公职人员处分法也需要明确政务处分对象和处分行为,如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等X类人员;政务处分有X种,其中可以从轻或减轻给予政务处分的有X种情形,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有X种情形等。处分对象和处分行为就是政务处分法的基础和根本,正是因为明确了“力的作用点”,才能将作用力变得有效。
“练多久”,确定政务处分时间和目的。健身,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要练成什么样,要练多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政务处分法也是一样,政务处分目的并不是要单纯处分,而是以惩戒的形式进行教育。处分以违法违规严重程度确定影响期就是以严重性和危害性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化,如警告处分为X个月、记过处分为X个月等。以目标为导向,以处分行为和处分时间为主要手段,保障对公职人员进行更积极、更有效的教化。
“怎么练”,严格政务处分程序和要求。健身,我们要了解清楚健身方法,如何合理健身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而政务处分法中也明晰了政务处分原则和程序,并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纪律和要求。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违反规定处置涉案财物等X类行为。严格处分程序,并细化处分流程才能让违法违规行为“无缝可钻”,强调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纪律要求才能让执法“公平公正”,从而切实做到真管、真查、真处分,建设出作风优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公职人员队伍。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感悟二
处分对象“全面覆盖”。政务处分法采取“集成方法”,将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中的处分依据统一起来,把党政机关公务员、执法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以及村干部等各类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政务处分的适用范围,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体系,对有违法行为公职人员的惩戒实现全覆盖。
通过把所有公职人员全面纳入政务处分的范围,消除死角和盲区,做到公权力行使到哪里,法律监督就跟踪到哪里,政务处分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向纵深发展,让公职人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成为中坚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处分主体“双轮并行”。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对公职人员实行政务处分。一方面,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另一方面,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为明确监察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明晰两类处分主体的职能定位,政务处分法对两类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从而督促两类主体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地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形成教育公职人员的合力,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处分情形“事由法定”。政务处分法坚持事由法定的原则,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整理,着力对各类公职人员科学、统一地设置处分的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相应的处分档次,同时明确从重、从轻或减轻、免予处分等规则,为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
作为对违法公职人员的惩戒措施,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体现纪法贯通,着力解决以往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多头管、管不了”的现象,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从而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衔接。
第二篇:2020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有感
2020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有感
心得体会一
2020年6月20日,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正式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此法是应监察法中规定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要求,将政务处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为监察机关作出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整个政务处分法一共七个章节,68条,明确规定了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政务处分程序的内容,还有具体的使用规则,哪些情况下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哪些情形下应当从重处分,而在哪些情形下应当予以开除。准确规定了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后可能会关心的各方面规定。做到了法律规定准确明了,使所有公职人员都能明确法律规定,明了违法所要付出的代价,及早将欲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仅有两个,即公平和实用。政务处分法的适用对象是所有拥有公权力的人,在使用过程中不因权力大小而有别。政务处分法是在监察法长期实践中总结所需而建立的法律,其存在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使用意义,将在今后的监察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法律是一扇屏障,政务处分法是对所有使用公权力的人员行为的反方向规定,也是对所有使用公权力人员利益的保障。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将紧紧地绑住违法犯罪分子。它也是一条保护绳,将还受到无辜伤害的公权力人员公平正义。政务处分法关系公职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由法律来规定,也必须严格执行。
政务处分法有利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政务处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监察工作的法治水平,为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心得体会二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该法分为总则、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和复核、法律责任、附则等共七章,六十八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该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说,为什么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呢?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的惩戒,是监察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监察法对政务处分作了原则规定,公职人员哪些行为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给予什么样的政务处分,按照什么程序给予政务处分,都没有明确。虽然监察法实施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对政务处分的依据、程序作了规定,但政务处分关系公职人员切身利益,对公职人员有重要影响,需要由法律作出规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参照现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以及党纪的有关规定,对政务处分的原则、种类、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应当给予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以及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救济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将对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政务处分与处分是什么关系呢?目前对公职人员的惩戒,既有政务处分,又有处分。在监察法出台前,我国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惩戒称为处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机关统一行使监察权,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监察全覆盖,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政务处分和处分制度有分有合,并行不悖。所谓“合”,一是在适用范围上,实现公职人员全覆盖。
二是违法情形上实现统一。任免机关、单位可以适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规定作出处分决定。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新的规定的,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适用。三是种类和适用规则上实现统一。所谓“分”,一是指名称上,监察机关作出的惩戒称为政务处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惩戒称为处分。二是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但是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就是“一过不能两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心得体会三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是治国的标尺,是规范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部法律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为建设一支廉洁、忠诚、公平公正、有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作出了铺垫和保障。
金科玉律,所有公职人员必须遵守。这部法律规范了处分的对象、处分的种类、处分的主体、处分的程序……从围绕一个中心向四处撒网,法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只有真正执行落到实处,法律才富有生命力,才能起到权威性作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目的在于教育、警示,是为了使公职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和增强依法用权意识,尽量避免违纪违法行为的出现。所以公职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做到心中有法,依法办事,遇事有法可依,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处分的对象,上到党政机关公务员,下到村干部等各类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从上贯穿到下,覆盖的范围广,不放过任何一个拥有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对所有违纪违法公职人员坚决给予处分,坚决打击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处分种类分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系统的阐述了各种违纪行为的处分主体和处分结果。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还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在执行处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事实的情节发展而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比如有些主动承担错误,自觉举报自己的过失等,就可以适当处分进行批评教育,让其改过自新。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要做到一切程序合法化,规范化,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尽的。作为公职人员要学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要做好遵纪守法的榜样,发挥好示范引领榜样作用。为建设一支廉洁、忠诚、公平公正、有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好排头兵。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测
试
卷
单位:
职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1×20=20分)
1.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
答:监察建议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非经,不受政务处分。
答:法定事由、法定程序
3.降级处分的期间是,撤职处分的期间是。
答:24个月、24个月
4.政务处分期自
计算。
答: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
5.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6.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
给予政务处分:
答:从重
7.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答:48
8.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
答: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
9.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
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答: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11.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
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答:监察机关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
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政务处分决定生效
13.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给予政务处分。
答:不再
14.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最重处分是
答:撤职
15.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最重处分是。
答:开除
16.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的最重处分是。
答:撤职
17.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答:2
18.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制作。
答:政务处分决定书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
20.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
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
答:1
二、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A.公务员
B.全体党员
C.领导干部
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答案: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纪委机关
B.监察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答案:B
3.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
A.免予政务处分
B.不予政务处分
C.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D.从轻处分
答案:C
4.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从重
B.应当加重
C.应当从重或加重
D.可以从重或加重
答案:A
5.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A.可以
B.应当
C.协商只能一家处分
D.两家同时
答案:A
6.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答案:B
7.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答案:D
8.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D
9.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的最重处分是()。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C
10.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最重处分是()。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1×10=10分)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C.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D.罪责刑相适应。
答案:ABC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答案:ABCD3、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
A.降级
B.撤职
C.开除
D.严重警告
答案:ABC4、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答案:AC
5.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谈话提醒B.批评教育C.责令检查D.予以诫勉
答案:ABCD
6.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从轻
答案:ABCD
7.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职务B.职级C.衔级D.级别
答案:ABCD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职务B.岗位等级C.职员等级D.职称
答案:ABCD
10.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A.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答案:ABCD
四、判断题(1×20=2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宪法》,制定本法。(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3.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ⅹ)12个月
4.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ⅹ)作出之日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ⅹ)可以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ⅹ)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ⅹ)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ⅹ)从事管理的人员
10.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11.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监察机关应当按规定予以纠正。(ⅹ)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12.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13.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14.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ⅹ)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7.参与赌博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8.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20.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ⅹ)一定范围
五、简答题(5×4=20分,附加2题)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2.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政务处分的期间分别是什么?
答: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违法事实和证据;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6.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答: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六、论述题(5×4=20分)
1.监察机关进行监察的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有哪些?
答:一是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是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是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2、公职人员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二是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三是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四是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五是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六是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3、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二是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三是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是包庇同案人员的;五是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六是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4、公职人员犯罪予以开除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二是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是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5、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的情形有哪些?
答: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开除。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开除。
第四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知识测试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知识测试(两篇)
篇一
第一部分单选题
1.(C)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A.纪律检查机关
B.监察机关
C.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
D.公职人员所在党组织
2.政务处分的种类共分为(C)种。
A.4
B.5
C.6
D.7
3.记过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6
B.10
C.12
D.18
4.降级、撤职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12
B.18
C.24
D.30
5.政务处分期自(B)起计算。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6.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D)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7.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D)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减轻、免予或者不予
8.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C)的公职人员,应予以开除。A.半年
B.一年半
C.三
D.二年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B)确定政务处分。
A.一并
B.分别
C.加重
D.从重
10.公职人员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D)个月。
A.24
B.32
C.36
D.48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C)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A.降级、撤职
B.记大过、降级、撤职
C.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D.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12.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C)。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3.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B)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14.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B);情节严重的,予以()。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5.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A);情节严重的,予以()。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6.以下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开除的是(A)。
A.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B.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C.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D.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17.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情节严重,应予以(D)。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8.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B)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A.一个月
三个月
B.一个月
六个月
C.三个月
六个月
D.三个月
十个月
19.调查终结后,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监察机关应依法移送(B)处理。
A.任免机关
B.主管机关
C.公安机关
D.检察机关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C)起施行。
A.6月20日
B.6月30日
C.7月1日
D.7月20日
第二部分多选题
1.公职人员有下列(A
BCDE)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B.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C.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D.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E.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F.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答案:ABCDE
2.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职务
B.职级
C.衔级
D.职称
E.级别
F.岗位和职员等级
答案:ABCE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ABC
4.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情节较重的,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ABC
5.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严重的,予以()或者()。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DE
6.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情节严重的,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EF
7.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A.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B.被处分人的履职情况
C.违法事实和证据
D.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E.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F.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答案:ACDEF
8.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EF
9.下列()情形,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A.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B.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C.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D.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E.政务处分不当的F.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答案:ACE
10.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A.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B.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C.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D.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E.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F.包庇被调查人的答案:ABDE
第三部分判断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答案:错
解析: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十二个月。
答案:错
解析: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六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答案:对
4.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5.公职人员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错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7.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8.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
答案:对
10.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答案:对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答案:错
解析: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案:对
13.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4.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答案:错
解析: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错
解析: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17.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8.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答案:对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案:对
2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政务处分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答案:错
解析:予以撤职、开除的。
篇二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七)章(六十八)条。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3.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对其政务处分最长不得超过
(48)个月。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
6.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7.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8.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
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
1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二、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C)起施行。
A.2020年1月1日
B.2020年6月30日
C.2020年7月1日
D.2020年12月30日
2.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D),制定本法。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A)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监察机关
B.纪委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4.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B)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严重的处分是(D)。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6.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予以(B)。
A.降级或者撤职
B.撤职或者开除
C.严重警告或记大过
D.立案或移送司法机关
7.根据政务处分期间的规定,警告的期间为(C)。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二个月
8.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A)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党管干部
B.惩戒与教育相结合C.宽严相济
D.党委决策
9.根据规定,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监察机关同意,不得(C)。
A.晋升职务
B.继续履行职责
C.出境、辞去公职
D.申请复审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D)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三、判断题
1.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2.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4.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
10.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11.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12.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3.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撤职。
14.公职人员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
四、简答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种?
2.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4.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七章、六十八条
2.法定事由
3.2
4.48
5.警告、记过、记大过
6.政务处分决定生效
7.开除
8.薪酬待遇等级
9.违法事实
10.罢免、撤销
二、选择题
1-5:C
D
A
B
D
6-10:B
C
A
C
D
三、判断题
1.√
2.ⅹ
解析:12个月
3.ⅹ
解析:作出之日
4.√
5.ⅹ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ⅹ
解析: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ⅹ
解析: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
9.ⅹ
解析: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10.√
11.√
12.√
13.ⅹ
解析:最重处分是开除
14.√
15.ⅹ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四、简答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种?
答:(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2.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五)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4.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二是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三是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是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是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是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五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最新测试题
第一部分 单选题
1.(c)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A.纪律检查机关
B.监察机关
C.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
D.公职人员所在党组织
2.政务处分的种类共分为(c)种。
A.4 B.5 C.6 D.7
3.记过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6 B.10 C.12 D.18
4.降级、撤职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12 B.18 C.24 D.30
5.政务处分期自(b)起计算。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6.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d)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7.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d)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减轻、免予或者不予
8.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c)的公职人员,应予以开除。A.半年 B.一年半 C.三 D.二年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b)确定政务处分。
A.一并 B.分别 C.加重 D.从重
10.公职人员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d)个月。
A.24 B.32 C.36 D.48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c)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A.降级、撤职
B.记大过、降级、撤职
C.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D.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12.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c)。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3.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b)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14.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b);情节严重的,予以()。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5.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a);情节严重的,予以()。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6.以下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开除的是(a)。
A.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B.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C.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D.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17.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情节严重,应予以(d)。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8.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b)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A.一个月 三个月
B.一个月 六个月
C.三个月 六个月
D.三个月 十个月
19.调查终结后,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监察机关应依法移送(b)处理。
A.任免机关
B.主管机关
C.公安机关
D.检察机关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c)起施行。
A.6月20日
B.6月30日
C.7月1日
D.7月20日
第二部分 多选题
1.公职人员有下列(abcde)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B.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C.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D.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E.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F.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答案:ABCDE
2.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e)。
A.职务 B.职级 C.衔级 D.职称 E.级别 F.岗位和职员等级
答案:ABCE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abc)。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ABC
4.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情节较重的,予以(abc)。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ABC
5.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严重的,予以(de)或者()。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DE
6.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ef);情节严重的,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EF
7.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acdef)事项。
A.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B.被处分人的履职情况
C.违法事实和证据
D.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E.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F.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答案:ACDEF
8.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ef)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EF
9.下列(ace)情形,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A.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B.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C.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D.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E.政务处分不当的F.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答案:ACE
10.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abde)情形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A.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B.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C.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D.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E.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F.包庇被调查人的答案:ABDE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答案:错
解析: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十二个月。
答案:错
解析: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六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答案:对
4.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5.公职人员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错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7.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8.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
答案:对
10.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答案:对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答案:错
解析: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案:对
13.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4.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答案:错
解析: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错
解析: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17.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8.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答案:对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案:对
2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政务处分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答案:错
解析:予以撤职、开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