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2021年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2021年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xxx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面临已经发货的“十四五”专属快递,我们已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满怀期待地“签收”,并将肩负众望、脚踏实地、心系群众地践行着国家、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肩负众望“眺”,咬定目标开启新篇章。“胸怀梦想者逐梦前行,登高瞭望者声震长空。”六十一甲子,我们相逢庚子年,在这国际国内都不太平凡的年度,我们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__的胜利召开,一幅更高质量、更有深度、更具活力的“十四五”发展图景已跃然纸上;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迈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接力棒已经传来。xxxxx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国上下党员干部将始终咬定这个目标,坚持以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战略为引领,坚决予以贯彻落实、落细,以守初心、担使命,守规矩、讲政治的姿态开启新的篇章。
脚踏实地“行”,永不松劲迈向新征程。“勇攀高峰者,不畏山峻路险。”回首过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着眼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脱贫攻坚伟业胜利在望,全面小康盛景清晰可见;展望未来,一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关系着14亿中华儿女民生福祉的宏伟蓝图已徐徐铺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承载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迎接乡村振XX实现现代化治理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以善作善成的信心、永不松劲的决心和蹄疾步稳的耐心迈向新的征程。
心系群众“干”,携手奋进展望新生活。“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展望“十四五”,国家有底气,人民有盼头,干部有拼劲,我们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勤劳奋进的14亿人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能有今天的生活,那是几代人的努力,欲追求日益美好的生活,我们需携手奋进,干群一心,干部带头,群众勤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政之道、贵在实干。美好的蓝图要靠实干变成实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怀揣为民之心,真正做到初心不忘,永葆激情,不兴伪事,不负韶华。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惦记于心,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将群众生活质量是否切实改善作为干事创业的标尺。拉贫困户一把,助脱贫户一力,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全民的小康才是中国的小康,守望相助,携手奋进,与全国人民一道展望新的生活。
全体党员干部,我们本着“中央号召,使命必达”的原则,已将您的“十四五”专属快递寄出,请您务必“签收”、务必坚守、务必践行。未来已来,让过去的荣誉和辉煌记于心、写入史、藏进馆,让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谋于心、成于行、终于干。奋斗才能圆梦,实干方可兴邦。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去,用全会精神引领发展新实践,将实干担当作为驱动“中国梦想号”巨轮的支柱燃料,我们必将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必将实现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必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二篇: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体会
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7月1日上午9:00在贵阳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将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并共同为获表彰个人和集体颁奖。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高中教育城四中学术报告厅收看电视直播,认真观看的同时积极进行谈论学习,并深入思考。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中央“四个全面”,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2020年稳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检测指标,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为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四“严”保障机制,通过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联动、聚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开展党员干部帮扶结对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帮扶人。要以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户数量为主要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贫困群众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委政府单打独斗不行,各行各业各自为战也不行。必须要加强统筹、转变思路、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做到长短结合、点面结合、主次结合,使扶贫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更好体现扶贫的社会性、底线性、公平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社会合力。要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模式,号召全社会合力共建,积极动员私营企业主、社会团体、在外地的本籍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资,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为贫困群众各尽所能、伸出援手,结对子、想点子、捐善款、当义教,献一片爱心,点一盏希望,举全社会之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向小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通过收看省、市表彰大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孙志刚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作风,奋力推动全区大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年来,经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的实施,扶贫开发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巩固温饱成果的阶段,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住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发展差距的缩小也已达新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成果已初步显现。同时,也为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良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至20xx,我在陕西省白河县挂职副县长,曾协助分管扶贫工作,现结合挂职工作经历谈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从1978年到2017年,累计减贫逾7亿多人。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中国式扶贫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历史大考。从全国当前贫困形势看,多、广、深的贫困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二是贫困区域分布广。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三是贫困程度依然深。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
以白河县为例,它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相望,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1万亩,辖11个镇113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7万元,贫困户1.34万户,贫困人口3.51万人。白河既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国家秦巴地区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区域县。在全国的贫困区域县中,白河县是个典型的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人口增收困难,农村路、水、电、卫生、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质量偏低,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面临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县有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18.8%,是全国的3.8倍,是全省的1.5倍,贫困面广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虽然多数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加上自然条件差,基础相对薄弱,扶贫开发成本高,群众脱贫难度仍然很大,新的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这在总书记多次的讲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2017年1月,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17年4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党校学习期间,曾调研过山东省临沂市、贵州省黔西南州等地,各地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的思路和措施。比如,贵州省黔西南州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构建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为战略行动,以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为保障的1+3+3发展体系,推行五共即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流程工作法,弯道取直,奋力跨越,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黔西南实际,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新路。挂职期间,在白河县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三包、四扶、五保障的精准扶贫措施非常务实,很有特色。一是建立三包机制,夯实扶贫责任。三包即领导包抓、部门包建、干部包扶。二是落实四扶举措,力求精准施策。四扶即扶持班子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扶持基础设施、扶持改善环境。三是围绕五保障目标,合力推动落实。五保障即住房有保障、增收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充分发扬白河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陕南精准扶贫之路。
三、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设计存在缺陷,精准度不够。
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二)优势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贫困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优势产业少。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比如白河县,由于土地少土块零星,大多数贫困村无产业,即使有也是零散不具规模,没有支撑力,加上个别村干部只热衷于基础建设,贫困村发展产业思路不够清晰,有愿望发展农户又缺资金,小额贷款金融部门的条件多,门槛高,扶贫贴息贷款难以到位,还有一些贫困户观念守旧,宁愿穷也不愿贷款发展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难度大。
(三)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有限,基础项目难实施
中央、省、市虽然都安排有各类扶贫资金,但由于点多面广,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各类资金真正落实到位的数额不足,根本不能够满足需用。贫困村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上,特别是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防洪堤、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愿望大、期望值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白河县来说,县财政拮据,只有靠有限的专项资金和部门捆绑资金以及帮扶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解决,而这些资金争取难度大,有的项目没有纳入计划盘子,捆绑资金难到位,使基础项目建设进展慢甚至无进展。
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各项政策精准实施,夯实综合措施
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所在。一要完善扶贫对象的精准。贫困对象识别就像医生治病,先是号准脉,然后是找准症结,最后是选好药方,这才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要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夯实责任,进一步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致贫原因、怎样才算真正脱贫等信息,挤干水分,切实加强贫困信息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落实帮扶项目,使规划真正成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指南针。二要选准做强优势产业。搞好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事是搞好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困难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通过贴息贷款、产业直补、扶贫互助资金等途径,切实解决发展资金难题;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扶持给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三要加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户培养一个人,就断了穷根,从义务教育、学生助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的起学、让毕业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都能掌握实用技术,做到实实在在脱贫。四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重点抓好贫困村环境治理,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贫困村环卫设施建设,有序整治门前厕、圈、沼,配备环卫车辆和垃圾箱,推进贫困村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建设。
(二)抓好各级精准帮扶,夯实扶贫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扶贫部门一家来抓,很难奏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行业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一要强化镇(乡)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镇(乡)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任务落实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要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分工责任制,重点在扶贫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审核把关、项目跟踪监管、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二要强化包建部门帮扶责任。各部门要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驻村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队伍建设建设,抓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大对扶贫专干和各包户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实。三要强化驻村干部责任。驻村干部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者,倾注感情和责任,带着智慧和方法,真正帮扶到点子上、帮扶到人心上,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中精力抓实抓好,不脱贫不脱钩。
(三)抓好管理精准化,夯实扶贫保障
管理精确化、精细化是精准扶贫有效落实的保障。一要监管好项目资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一定要严格制度,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一丝一毫不乱动、一分一厘不乱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坚决零容忍。二要严明工作纪律。扶贫联合监察部门要制定对驻村干部纪律要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严明驻村工作纪律,规范干部驻村管理。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成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
(四)抓好对接精准度,夯实项目支撑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是扶贫工作的保障,也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一要积极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村。从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问题入手,推动贫困村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同时,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用好产业贴息扶贫贷款、管理好扶贫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脱贫打好基础。二要整合落实行业扶贫项目。行业扶贫是扶贫工作重要环节,要求交通、水利、住建、农业、文广、教育、电力、卫生计生、文化、电信等行业部门,要围绕贫困村项目需求编制发展规划,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村扶贫项目落在实处。三要多方融资支持扶贫。要加大信息联络、协调沟通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实施或优先列入计划,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鼓励民间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四要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扶贫。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建立更新及时、扶需清楚、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有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确保用最适宜的帮扶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大家普遍反映时间短、行程紧,但获得的信息量大、思想的震撼力强,不仅体会到了灵台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干部群众推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困难的顽强和不屈,许多工作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牢工作基础是解决怎么扶的重要保证。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灵台县按照本省、本市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下设了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抽调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职办理具体业务,同时组建了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站和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室,形成了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二是工作思路清晰超前。该县于2017年初在大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紧盯2017年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整体退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实施了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提升三大工程,突出了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强化了组织领导、典型引领、项目支撑、人才保障、改革推动五个保证的1365工作思路,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顺利开展提供了思路引领。三是政策体系稳定完善。该县在承接省上1+17和市上2+19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的基础上,另行讨论制定了全县2+20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定准脱贫对象是解决扶持谁的前提条件。灵台县把定准脱贫对象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置条件和基础一环来抓,狠抓精准识别和精细管理,为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建档立卡规范有序。该县严格按照 五步识别法(农户报,社内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工作要求,实行一核(农户收支状况)、二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比(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农户申请、小组初评、村两委审议和村民代表决议)、五公示(村、乡两级公示和县级公告)工作程序,在全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4.55万人,全面明确了脱贫攻坚对象,锁定了脱贫目标人群。二是大数据管理精准高效。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专项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方面的扶贫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动态化的数据收集,并按季度进行录入维护,通过对任务目标、基础数据、资金使用效益、扶贫成效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跟进帮扶措施,为因户施策、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支撑。三是853挂图作业责任明晰。该县严格落实挂图作业审核把关责任制,县、乡、村层层明确作战图的组织实施、数据填写和审核把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184个行政村的853挂图作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三、补齐发展短板是解决扶什么的关键举措。灵台县立足贫困现状,坚持在扶志、扶学、扶医、扶产业、扶设施上精准聚焦,有力地补齐了发展短板,加快了脱贫步伐。一是全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该县坚持把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82亿元,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编报并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0类31个,完成总投资6200万元,使一批贫困村的道路、供水、电力、通讯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环境面貌极大改善。二是全力实施培育富民产业工程。该县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努力培育专业村,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推广秦宝公司的寄养代繁模式,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推广我县的海升建园模式,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重视示范基地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等多元富民产业,扶持壮大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在实实在在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培育了一批富民产业。三是全力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该县坚持公共服务进一步向贫困村覆盖和延伸,让贫困群众平等参与小康社会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贫困村学校、卫生院(室)、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同时广泛开展爱心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及时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起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全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该县在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等,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整合农牧、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以主导产业、实用技能为重点,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农闲多培训、农忙少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分层次培训,将技能培训送下乡、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在扶贫的同时更加重视扶智。
四、强化纵横联动是解决扶到位的有效途径。灵台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横联动,强化宣传培训、融合双联行动、推广电商扶贫等方面持续用力,有力地提升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水平。一是舆论氛围到位。该县以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增强全社会精准扶贫关注度为出发点,每年投放各类精准扶贫宣传资料近2万册,向主流媒体报送各类信息近500条,坚持每季度在省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报》、《甘肃工作》等刊发脱贫攻坚文章1篇以上,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二是财政保障到位。该县按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年均财政新增扶贫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用好金融工具,全县申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45亿元,发放第一批贷款1.02亿元,吸引社会闲散资金2.01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制约问题,为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三是社会联扶到位。该县将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为全县120个双联村编制各类项目251项,概算总投资2.23亿元,引导各级联村单位把项目和资源向双联村,特别是预脱贫村倾斜。各级联村单位累计帮建道路、饮水等建设项目近200项,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五、重视责任落实是解决扶不好的重要手段。灵台县着眼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整合督查力量,强力推动任务落实。一是层层夯实责任。该县出台了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建立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旬通报、月调度制度,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两个分管责任、职能部门两个首问责任、乡镇党委一个主体责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四个管理责任,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明晰、调度有方、推进有力的责任体系和落实体系。二是全面驻村帮扶。该县整合精干力量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79个,在省财政安排经费的基础上,县财政为每支驻村工作队追加经费2000元,促进了帮扶工作队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同时,从县直部门选拔科级后备干部13人挂职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助理,引进具备现代农业知识、掌握牛果菜产业生产的技术人员17名,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在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三是严肃追责问效。该县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建设管理《问责办法》,鲜明树立了奖优罚劣的考核导向和工作指向。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署驻兰州办审计反馈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存在问题后,全面开展了建档立卡数据大核查工作,对建档立卡工作中职责履职不扎实不到位,造成贫困户识别不准的41名乡村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的高效落实。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第四篇: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体会
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体会
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7月1日上午9:00在贵阳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将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并共同为获表彰个人和集体颁奖。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高中教育城四中学术报告厅收看电视直播,认真观看的同时积极进行谈论学习,并深入思考。
孙志刚指出,总攻时刻、决战在即,表彰优秀代表,能够进一步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汇聚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磅礴力量。这些榜样均是贵州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展示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全省上下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奋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和各条战线建功立业。要坚持“干”字当头,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真正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贵州的“发展指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通过收看省、市表彰大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孙志刚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作风,奋力推动全区大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决战脱贫攻坚,我们必须以‘愚公移山’的韧性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工作。”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不简单,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就不平凡,选择了扎根基层,就会初心不变,坚持下来。
第五篇:学习十九大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学习十九大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学习十九大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十九大报告八部分第四条,对脱贫攻坚作了专题论述,在其他部分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分析困难挑战、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战略重点时,也多次论及脱贫攻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身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自己先吃深悟透这些精神,更要在扶贫工作中作好宣讲,第一时间把这些精神带到田间地头,让十九大精神为贫困户插上梦想的翅膀。
领会十九大精神让贫困户——知耻而后勇。今年八月网上有一篇文章《长大了,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贫困户!》,文中反映了这样一种心态:由于贫困户有人帮扶,并能享受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所以当贫困户反而成为了一种向往。究其原因,这还是在于“人穷志短”,所以党员干部有必要向贫困户传达十九大报告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神,有责任扶起贫困户的“志”,教育贫困户不能“等、靠、要”,要有知耻之心,奋发图强用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领会十九大精神让贫困户——知难而无畏。由于要改变贫困的现状并不容易,贫困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进而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所以党员干部有必要向贫困户传达十九大报告中“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扶贫的精神,让贫困户树立信心,这不只是他们一家一户的事,而是全国上下要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领会十九大精神让贫困户——知心而有梦。摆脱眼前的生活困境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党员干部更有必要传达十九大报告中描绘的宏伟蓝图“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具体愿景有三:第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第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第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贫困户深入理解了这些,就不会只满足于摆脱眼前的经济困难,他们也将树立更加远大的梦想,和全国人民携手并进,奔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