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
坚持党的领导,以更高标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理论武装、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提出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特点,扶贫工作有实实在在的规划和部署;在面对事关党的事业全局的大事时,能集中全社会的资源、动员全党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解决基层困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加强基层责任管理,巩固、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党员干部对脱贫户的密切关注,主要在思想上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防止贫困户再次返贫,坚决杜绝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担当、不作为、严重失职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和处理,要不断学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质,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圆满的完成任务
二、加强学习教育制度,对于每月的主题教育,针对年龄较大、思想较弱的党员要制定专项、合理的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意识,确保他们及时跟上党的步伐,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加强党员干部的自身巡查,确保思想不动摇,对党员干部要开展自查工作,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缺点,了解他人的优点,及时向他人学习,及时开展自我批评,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以脱贫攻坚精神指引事业前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2012到2020,八年的长度,标注的是中华民族前进的轨迹,是中国人民同贫困作斗争的丰硕成果。“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站在“十四五”开局之机,展望未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将指引我们奋勇前行。
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攻无不克,关键在于党群一心,团结奋斗。脱贫攻坚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道奋力迎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便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最复杂严峻的形势,也能够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踏上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信仰一致,戮力同心,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坚定共产主义远x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思想一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一切行动的指引,上下联动协同,步调一致前进。要目标一致,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接续奋斗,让共产党人的初心如一条坚韧丝线串起亿万人民的幸福。
开拓创新者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永动机。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创新了许多方式方法,突破了老旧制度阻碍,有效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探索,也是经验。社会发展需要金科玉律,更需要开拓创新。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高铁、北斗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电子商务、文旅结合、大数据等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因为创新发展而欣欣向荣。“芳林新叶催陈叶”,党员干部要接续前辈先贤“闯”的精神,永葆“创”的劲头,在伟大事业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独辟蹊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勇于提出新思路新举措,面对新问题要敢于尝试新办法;要敢于打破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锐意进取,在“闯”中进步,在“创”中发展。
攻坚克难者勇。求真务实、较真碰硬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要解决九千多万人的贫困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敢打硬仗一直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迎着困难行,向着挑战上,把攻坚克难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易地扶贫搬迁从源头解决问题;贫困群众知识文化水平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为制约脱贫的瓶颈,教育扶贫精准拔除穷根,点对点技能培训有效提高贫困群众社会适应性;贫困群众没有持续稳定收入,产业扶贫助力发展。一道道关卡被我们闯过,一个个硬骨头被我们战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员干部当锻造攻坚克难的本领,面对困难挑战要有一股子“拧”劲,较真碰硬,敢拼敢上,争做破难“尖刀兵”。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在实干中提升斗争本领,做狭路相逢胜出的“勇者”。
以人为本者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脱贫攻坚战的方方面面,数百万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同志……这些闪亮的名字镌刻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每一个都是一面夺目的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党员干部要像他们一样,坚持人民立场,不谋私利,始终同人民想在一处,干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赢得伟大事业的胜利!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更为艰巨,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松劲懈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深刻阐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备的有利条件,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要走最后一段最艰难的路,还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特别是疫情造成一些地方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一些疫情严重地区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以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坚定信心,绷紧弦、加把劲。从实践看,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当前,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只要我们完善相关举措,巩固和拓展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就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条件。更要看到,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我们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各级干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关键是要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加强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弦都不能松。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 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让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赋能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一胜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不是党和人民奋斗的终点,而是我们追逐更美好生活、开启乡村振兴征程的新起点。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硕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向着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力量绘就凝心聚力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胜利绝非易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能够变为现实,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奋斗和奉献。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成众志成城。如今,脱贫攻坚任务完美收官,振兴乡村使命任重道远。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要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充分利脱贫攻坚路上的经验思路,发挥“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总体谋划、总体布局,全民参与、全民努力,凝心聚力共同为乡村振兴“夯实地基”。
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奋斗吹响干事创业的“冲锋号”。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铺路石”。脱贫攻坚成就的取得,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携手努力的成果,是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成果,是1800多名同志用以身殉职、牺牲生命换来的。回首来路,8年的奋斗虽充满艰辛,但成果丰硕,我们探索出了“精准扶贫”模式,成为全世界的“中国样板”。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党和人民来说,如何开好局,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总结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思路,为乡村振兴路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标杆作用,从他们身上汲取斗志干劲,以奋斗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担当点燃实干为民的“加速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始终离不开“人民”二字。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脱贫攻坚的成果是人民共享,脱贫攻坚的胜利来源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最大的责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任务和目标,乡村振兴仍需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也是社会发展的举措,是未来中国一段时间内的总主题。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把握机遇,树立“利济苍生”的远大抱负,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乡村振兴“铺路搭桥”。
第二篇: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年来,经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的实施,扶贫开发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巩固温饱成果的阶段,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住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发展差距的缩小也已达新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成果已初步显现。同时,也为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良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至20xx,我在陕西省白河县挂职副县长,曾协助分管扶贫工作,现结合挂职工作经历谈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从1978年到2017年,累计减贫逾7亿多人。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中国式扶贫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历史大考。从全国当前贫困形势看,多、广、深的贫困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二是贫困区域分布广。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三是贫困程度依然深。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
以白河县为例,它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相望,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1万亩,辖11个镇113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7万元,贫困户1.34万户,贫困人口3.51万人。白河既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国家秦巴地区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区域县。在全国的贫困区域县中,白河县是个典型的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人口增收困难,农村路、水、电、卫生、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质量偏低,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面临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县有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18.8%,是全国的3.8倍,是全省的1.5倍,贫困面广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虽然多数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加上自然条件差,基础相对薄弱,扶贫开发成本高,群众脱贫难度仍然很大,新的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这在总书记多次的讲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2017年1月,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17年4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党校学习期间,曾调研过山东省临沂市、贵州省黔西南州等地,各地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的思路和措施。比如,贵州省黔西南州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构建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为战略行动,以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为保障的1+3+3发展体系,推行五共即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流程工作法,弯道取直,奋力跨越,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黔西南实际,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新路。挂职期间,在白河县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三包、四扶、五保障的精准扶贫措施非常务实,很有特色。一是建立三包机制,夯实扶贫责任。三包即领导包抓、部门包建、干部包扶。二是落实四扶举措,力求精准施策。四扶即扶持班子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扶持基础设施、扶持改善环境。三是围绕五保障目标,合力推动落实。五保障即住房有保障、增收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充分发扬白河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陕南精准扶贫之路。
三、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设计存在缺陷,精准度不够。
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二)优势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贫困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优势产业少。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比如白河县,由于土地少土块零星,大多数贫困村无产业,即使有也是零散不具规模,没有支撑力,加上个别村干部只热衷于基础建设,贫困村发展产业思路不够清晰,有愿望发展农户又缺资金,小额贷款金融部门的条件多,门槛高,扶贫贴息贷款难以到位,还有一些贫困户观念守旧,宁愿穷也不愿贷款发展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难度大。
(三)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有限,基础项目难实施
中央、省、市虽然都安排有各类扶贫资金,但由于点多面广,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各类资金真正落实到位的数额不足,根本不能够满足需用。贫困村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上,特别是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防洪堤、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愿望大、期望值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白河县来说,县财政拮据,只有靠有限的专项资金和部门捆绑资金以及帮扶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解决,而这些资金争取难度大,有的项目没有纳入计划盘子,捆绑资金难到位,使基础项目建设进展慢甚至无进展。
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各项政策精准实施,夯实综合措施
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所在。一要完善扶贫对象的精准。贫困对象识别就像医生治病,先是号准脉,然后是找准症结,最后是选好药方,这才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要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夯实责任,进一步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致贫原因、怎样才算真正脱贫等信息,挤干水分,切实加强贫困信息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落实帮扶项目,使规划真正成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指南针。二要选准做强优势产业。搞好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事是搞好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困难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通过贴息贷款、产业直补、扶贫互助资金等途径,切实解决发展资金难题;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扶持给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三要加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户培养一个人,就断了穷根,从义务教育、学生助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的起学、让毕业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都能掌握实用技术,做到实实在在脱贫。四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重点抓好贫困村环境治理,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贫困村环卫设施建设,有序整治门前厕、圈、沼,配备环卫车辆和垃圾箱,推进贫困村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建设。
(二)抓好各级精准帮扶,夯实扶贫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扶贫部门一家来抓,很难奏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行业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一要强化镇(乡)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镇(乡)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任务落实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要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分工责任制,重点在扶贫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审核把关、项目跟踪监管、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二要强化包建部门帮扶责任。各部门要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驻村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队伍建设建设,抓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大对扶贫专干和各包户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实。三要强化驻村干部责任。驻村干部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者,倾注感情和责任,带着智慧和方法,真正帮扶到点子上、帮扶到人心上,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中精力抓实抓好,不脱贫不脱钩。
(三)抓好管理精准化,夯实扶贫保障
管理精确化、精细化是精准扶贫有效落实的保障。一要监管好项目资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一定要严格制度,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一丝一毫不乱动、一分一厘不乱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坚决零容忍。二要严明工作纪律。扶贫联合监察部门要制定对驻村干部纪律要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严明驻村工作纪律,规范干部驻村管理。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成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
(四)抓好对接精准度,夯实项目支撑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是扶贫工作的保障,也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一要积极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村。从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问题入手,推动贫困村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同时,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用好产业贴息扶贫贷款、管理好扶贫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脱贫打好基础。二要整合落实行业扶贫项目。行业扶贫是扶贫工作重要环节,要求交通、水利、住建、农业、文广、教育、电力、卫生计生、文化、电信等行业部门,要围绕贫困村项目需求编制发展规划,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村扶贫项目落在实处。三要多方融资支持扶贫。要加大信息联络、协调沟通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实施或优先列入计划,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鼓励民间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四要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扶贫。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建立更新及时、扶需清楚、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有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确保用最适宜的帮扶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大家普遍反映时间短、行程紧,但获得的信息量大、思想的震撼力强,不仅体会到了灵台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干部群众推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困难的顽强和不屈,许多工作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牢工作基础是解决怎么扶的重要保证。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灵台县按照本省、本市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下设了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抽调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职办理具体业务,同时组建了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站和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室,形成了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二是工作思路清晰超前。该县于2017年初在大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紧盯2017年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整体退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实施了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提升三大工程,突出了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强化了组织领导、典型引领、项目支撑、人才保障、改革推动五个保证的1365工作思路,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顺利开展提供了思路引领。三是政策体系稳定完善。该县在承接省上1+17和市上2+19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的基础上,另行讨论制定了全县2+20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定准脱贫对象是解决扶持谁的前提条件。灵台县把定准脱贫对象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置条件和基础一环来抓,狠抓精准识别和精细管理,为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建档立卡规范有序。该县严格按照 五步识别法(农户报,社内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工作要求,实行一核(农户收支状况)、二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比(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农户申请、小组初评、村两委审议和村民代表决议)、五公示(村、乡两级公示和县级公告)工作程序,在全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4.55万人,全面明确了脱贫攻坚对象,锁定了脱贫目标人群。二是大数据管理精准高效。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专项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方面的扶贫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动态化的数据收集,并按季度进行录入维护,通过对任务目标、基础数据、资金使用效益、扶贫成效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跟进帮扶措施,为因户施策、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支撑。三是853挂图作业责任明晰。该县严格落实挂图作业审核把关责任制,县、乡、村层层明确作战图的组织实施、数据填写和审核把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184个行政村的853挂图作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三、补齐发展短板是解决扶什么的关键举措。灵台县立足贫困现状,坚持在扶志、扶学、扶医、扶产业、扶设施上精准聚焦,有力地补齐了发展短板,加快了脱贫步伐。一是全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该县坚持把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82亿元,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编报并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0类31个,完成总投资6200万元,使一批贫困村的道路、供水、电力、通讯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环境面貌极大改善。二是全力实施培育富民产业工程。该县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努力培育专业村,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推广秦宝公司的寄养代繁模式,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推广我县的海升建园模式,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重视示范基地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等多元富民产业,扶持壮大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在实实在在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培育了一批富民产业。三是全力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该县坚持公共服务进一步向贫困村覆盖和延伸,让贫困群众平等参与小康社会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贫困村学校、卫生院(室)、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同时广泛开展爱心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及时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起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全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该县在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等,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整合农牧、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以主导产业、实用技能为重点,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农闲多培训、农忙少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分层次培训,将技能培训送下乡、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在扶贫的同时更加重视扶智。
四、强化纵横联动是解决扶到位的有效途径。灵台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横联动,强化宣传培训、融合双联行动、推广电商扶贫等方面持续用力,有力地提升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水平。一是舆论氛围到位。该县以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增强全社会精准扶贫关注度为出发点,每年投放各类精准扶贫宣传资料近2万册,向主流媒体报送各类信息近500条,坚持每季度在省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报》、《甘肃工作》等刊发脱贫攻坚文章1篇以上,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二是财政保障到位。该县按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年均财政新增扶贫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用好金融工具,全县申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45亿元,发放第一批贷款1.02亿元,吸引社会闲散资金2.01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制约问题,为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三是社会联扶到位。该县将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为全县120个双联村编制各类项目251项,概算总投资2.23亿元,引导各级联村单位把项目和资源向双联村,特别是预脱贫村倾斜。各级联村单位累计帮建道路、饮水等建设项目近200项,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五、重视责任落实是解决扶不好的重要手段。灵台县着眼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整合督查力量,强力推动任务落实。一是层层夯实责任。该县出台了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建立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旬通报、月调度制度,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两个分管责任、职能部门两个首问责任、乡镇党委一个主体责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四个管理责任,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明晰、调度有方、推进有力的责任体系和落实体系。二是全面驻村帮扶。该县整合精干力量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79个,在省财政安排经费的基础上,县财政为每支驻村工作队追加经费2000元,促进了帮扶工作队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同时,从县直部门选拔科级后备干部13人挂职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助理,引进具备现代农业知识、掌握牛果菜产业生产的技术人员17名,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在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三是严肃追责问效。该县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建设管理《问责办法》,鲜明树立了奖优罚劣的考核导向和工作指向。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署驻兰州办审计反馈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存在问题后,全面开展了建档立卡数据大核查工作,对建档立卡工作中职责履职不扎实不到位,造成贫困户识别不准的41名乡村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的高效落实。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第三篇:学习十九大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学习十九大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学习十九大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十九大报告八部分第四条,对脱贫攻坚作了专题论述,在其他部分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分析困难挑战、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战略重点时,也多次论及脱贫攻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身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自己先吃深悟透这些精神,更要在扶贫工作中作好宣讲,第一时间把这些精神带到田间地头,让十九大精神为贫困户插上梦想的翅膀。
领会十九大精神让贫困户——知耻而后勇。今年八月网上有一篇文章《长大了,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贫困户!》,文中反映了这样一种心态:由于贫困户有人帮扶,并能享受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所以当贫困户反而成为了一种向往。究其原因,这还是在于“人穷志短”,所以党员干部有必要向贫困户传达十九大报告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神,有责任扶起贫困户的“志”,教育贫困户不能“等、靠、要”,要有知耻之心,奋发图强用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领会十九大精神让贫困户——知难而无畏。由于要改变贫困的现状并不容易,贫困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进而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所以党员干部有必要向贫困户传达十九大报告中“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扶贫的精神,让贫困户树立信心,这不只是他们一家一户的事,而是全国上下要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领会十九大精神让贫困户——知心而有梦。摆脱眼前的生活困境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党员干部更有必要传达十九大报告中描绘的宏伟蓝图“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具体愿景有三:第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第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第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贫困户深入理解了这些,就不会只满足于摆脱眼前的经济困难,他们也将树立更加远大的梦想,和全国人民携手并进,奔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
第四篇:社区学习《脱贫攻坚》读本心得体会
社区学习《脱贫攻坚》读本心得体会
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作为社区的总支书记,我经常性地进村入户了解农民疾苦,解决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村基层工作感悟颇深,真正体会到:只要把真心掏给农民,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江社区是三江镇政府所在地,原有土地稀少,特别是针对207省道沿线的群众来说。所以在这的老百姓有一句说法“寸土寸金”。土地少,发展传统农业没有收入,所以大多数年轻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幼。三江社区经过数次的考察学习县城其余几个乡镇的产业成功经验和因地制宜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资源集中性运营生产,引进大户田伟到三江社区马坪土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花椒,成立专业合作社,这些土地一旦全部流转,农户生活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村民顾虑不少,这也是我们三江社区所顾虑的问题。如何做到使每位村民都满意,不埋怨,让他们对政府的工作有信心,这是我们这次流转工作的宗旨。
说服村民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对于如何解决土地问题与保障群众生活问题是重点工作。我们社区通过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利用晚上开各小组群众会,院坝会。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400元,花椒挂果后,按每年每亩10%的产值分红,若遇特殊情况,产值分红低于每亩400元,则向农户支付每年每亩400元的租金),贫困户以“特惠贷”入股(三年内可获利9000元,三年后由合作社统一全额归还贷款),并且组织农民就近务工,参与农业管理经营,根据劳动力实际按每天80元至100元不等支付工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这一系列的工作的背后,都是经过我们无数次的与农户恳谈,解说方针政策,消除农民后顾之忧,才确保了流转工作的无障碍进行。
三江社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构建这个大难题总算攻下来了,从中我深刻体会:“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须知自己也是百姓。”我们只有真正换位为“百姓”,身去联,心去驻,驻到“百姓”中去“察民情、解民忧”,才能真正了解、理解、依靠群众,帮助和引导群众。最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让群众得益,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得当,都能办成;最尖锐的矛盾,只要走下去,坐下来,也都能解决好。党员干部要学会听群众说话,这样才能知群众的想和盼、缺和忧、怕和怨,才能真正办好群众拥护的事情。我认识到作为社区总支书记必须明确的以下几点意识:
一、服务基层是我们基层干部始终要树立的意识。通过与基层党员干部交流,与群众座谈,使我更加了解到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助解决什么,而这些都是我们指导和改进工作的客观依据。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班子成员,切实通过干部下基层,联心结对送服务等活动的开展,来推进基层的创业创新。
二、改善民生是我们基层干部始终要做好的命题。在下乡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农村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村民建房、关心低保弱势群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准扶贫、路灯的安装、通组公路的硬化等,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他们期盼着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始终做好的改善民生问题。
三、破解难题是我们基层干部始终要交好的答卷。通过下乡、走访,社区项目建设推进难、新农村规划建设难和各类历史遗留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化解难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凸显在我们面前。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身为基层干部唯有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破解难题为己任,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群众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
第五篇:情牵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情牵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邓唯峰
十来天的情牵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参加这次活动,能和团队里的二十多名志愿者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可以说这次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段时光值得我永远铭记和怀念。
记忆仿佛还停留在活动刚开始的那天,我们穿上统一的服装,个个兴奋而激动,启动仪式后我们就驱车来到目的地张家界永定区罗塔坪乡开展脱贫调研工作,在我的第一印象中张家界应该是一个如诗一般的地方,公路在山间穿梭,坐在车上看着身边匆匆掠过的风景,从排列整齐的绿树到连绵不绝的山脉白云,一路上奇形怪异的大山把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车子把我们送到罗塔坪乡政府,在乡镇府进行了简单的座谈会,会上我们向乡镇的领导汇报了本次调研的相关工作和行程,并且熟悉了调研地的环境和了解相关资料。
白天我们在山间的村庄走访,晚上便整理资料,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不少贫困家庭,真正深入到贫困户家。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我们总感叹世界太小,自己太渺小,这个世界没了我们依旧旋转,殊不知于家人而言,我们不可替代。采访了一位老伯,他的女儿失踪了四年,杳无音讯。家里的木房子也破旧不堪,每到了下雨的时候都会漏的不成样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爷爷,已经70多岁了。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身体不好,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落下残疾,小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家中还有一个小孩在上小学。老人本应颐享天年,却整日奔波于田间,依靠种的几亩作物来维持家里的生活,他听不懂普通话,于是我们只能通过村干部一句一句的翻译来了解一些情况,他的房子原本属于危房,政府出资帮助修建了新房子,并且现在在家中发展种殖业,每年政府能够有不少的补贴,他一直表示,非常感谢党和国家,有这种好的政策,又帮他建房子,还每年补贴不少钱,说到后面,我看到他眼角都有点湿润。
临走前,他一直都在跟我们说,政府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努力致富,不给国家添麻烦,一个还处在温饱线上的家庭,一个70多岁的老人,本以为生活的压力就会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可他是个硬朗的人,虽然处于贫困的环境中,但他们从不屈服,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争取富裕的生活,相信他们一定会走向富裕的。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做一名有毅力,有理想的青年人。
在我们深入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当我看到他们那饱含泪光又带有一丝殷切希望的眼神时,真的让我们感到心酸,然而我们能做的有限,我们只希望能够通过认真的工作,落实每一位贫困户的情况,给政府和国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决策,令他们能够早日脱贫,哪怕我们的工作再苦再累,只要能为村里的贫困户们带来一些的改变,我们也觉得那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入到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体会到和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实践活动的这段日子里,我收获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我们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真正的走进了基层,准确的了解了农村精准扶贫的工作,相比于贫困户的不幸生活,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美好生活,努力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