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研究培训心得体会一
九月伊始,教育界吹来改革的东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一时间,学生庆幸作业少了,家长直呼负担轻了,作为一线的老师的我,在庆幸自己可以少改几本作业,少阅几道题的同时,也在忧虑:历史作业怎样设计才能真正“减负、提质、增效“?
一直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双减”,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提质、增效的一味良药。作业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上听讲只能初步解决“懂”的问题,但是要从“懂”过渡到“会用”,使学习的知识形成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认识水平,还必须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活动才能实现。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教学价值互补,是推动学生独立学习、培养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学会时间管理和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做才能优化历史作业设计呢?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老师们大都有个想法:完成作业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根据调查显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超过
了一个拐点以后,就会适得其反。学生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长,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要么题量大,要么是题的难度大,或者是二者兼备,其实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失去了做作业的基本目的。事实证明,如果作业过重,学生要么空着不做,要么照着答案抄写,就算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也必须以牺牲休息时间为代价。初中的孩子七八门课程,每门作业需要半个小时,他休息的时间也在晚上11点以后甚至更晚,但凡超过12点,因为体力不支,孩子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差,完成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第二天的听课效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题目,通过控制题目数量以及题的难度,来减少完成作业的时间,少而精,让孩子在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二、我们老师要设计分层作业
因为家庭教育、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有个体性差异,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样的题目学生完成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很多老师预估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会高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其实这说明老师心里没有全体学生概念的。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花5分钟就能完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10分钟甚至15分钟,有的孩子实际是花了
20分钟才完成这一个作业。因为我们老师布置一条作业的时间,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个孩子来进行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也不能只顾及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将题的难度设置成阶梯型,让学生通过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来保
证学生的整体参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第三、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孩子不会完成读图题,从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些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业的合作性,这个是可选的,未必每一条作业都要合作,其实有的时候合作性作业实施得不好,还不如不要合作。作业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历史的学习真正为现实生活服务。
第四、作业布置形式要多样化
老师们们认为,作业就应该完成在作业本上,作业就应该是让学生做题,只有会做题,历史成绩才能提高,事实上兴趣才是做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爱学这门课程,成绩怎么都会高。历史作业的设计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之后写出观后感;一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一个单元完成后,让学生以某一条知识线索为主线,制作一张手抄报;也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社会性调查或者人物的采访等等。作业的设计多样化,学生的参与率就会提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在作业设计上要用足心思,即既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又要设计科学、合理,且能彰显本学科的特色,力求给每位同学动手实践、学以致用的机会,让作业能“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奇”思
妙想,焕发出灵动之美,真正达到“创新减负、快乐学习”。“双减”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社会、家长、老师们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用心、用力、用爱定会成就有温度的教育。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研究培训心得体会二
“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负主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减负不等于给老师减负,恰恰是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更努力的付出,也正是为了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
关于作业,一定要认识到作业是干什么用的。除了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外,还要培养学习的责任心和毅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培养认知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等等。
所以,在作业设计上,第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双减”政策要求学生历史作业时间必须每天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不仅仅是减轻孩子的负担,而且孩子作业做的时间越长,他自己的学习效果就有可能越不好。第二、我们心中要有全体学生。
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我们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第三、我们要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我们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最后,老师展示的初一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确实很让人震撼。通过制作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人面鱼纹盆、骨耙等模型,我想孩子们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一定会印象非常深刻。而初三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通过评选进行奖励并把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效果也很不错。总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需要提升作业效果,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提升作业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作业设计质量又受到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及学校作业管理水平的双重影响。
因此,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是解决整个作业问题的关键前提。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不仅需要转变教师的作业观念,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各个关键要素,还需要提升学校的作业管理水平,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专业发展活动等。以上就是我通过培训后的些许感悟,新的教育形势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道路阻且长,未来明可期!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研究培训心得体会三
“双减”背景下历史作业如何优化设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双减”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减负,教师加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线教师,更
要从各个层次提升自己,改变过去
“打时间仗,行题海战术”的教学
理念,建立减负提质增效的新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下的教学要求。
历史学科是中考必考科目,从近几年陕西中考来看,随着考试方式由之前的开卷转为闭卷,难度虽有所下降,但是对学生能力的总体要求变化不大。大部分老师在教学实际中遇到诸多难题和困惑,比如,重视度不高,课时不够,任务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欠缺,与其他大科目无法相比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收获不明显,这对大多历史老师也形成了一种考验,平时功夫下的不少,但质量不高,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加上减负之后,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历史学科的教师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我在教学实践中悟到了一些努力的方向,那就是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方式,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巩固与复习,从而强化所学,让学生得到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一般把一节课分为三个流程,第一流程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课本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书本中找寻相应的答案,让完成的较好的同学进行分享;第二流程,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学生存在疑惑的内容及授课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并消化相应的知识点;第三流程,结合课本中的“三题”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这样既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了新课学习,也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了处理,课后的作业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即可,完成较好的几乎没有作业,完成较弱的同学课后作业基本也能在十分钟左右完成。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知识的记忆,基本上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把讲过知识点进行记忆,也可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