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共)
【篇一】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战略,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自贸区建设,是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中国力量”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本人是在一所以人文社科方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见长的省属高校工作,目前有机会在省委党校系统性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水平,对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契机中,进一步抢抓机遇,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在大湾区建设教育高地、人才高地、人文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对于省属高校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间人文合作交流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进一步扩大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推动教育合作发展
“粤港澳高校联盟”已于2016年11月成立,目前已有28所高校参加。近年来粤港澳高校合作成果丰富,本科合作项目接近190个,并首批立项建设5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随着机遇的到来,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广度深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合作共建科技及信息领域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外,可以逐步吸纳更多有特色的广东高校进入联盟,在创新合作办学机制、学分互认、人才培养、合作开发课程、智库建设方面协同发展,建设共建共享平台,整合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探索走出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创新之路。
二、培养一流国际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广东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国际化的人才至关重要。一方面部分广东高校可积极借助港澳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并在自身特色上与国际化接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另一方面粤港澳高校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也可创新整合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积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积极构建粤港澳高校集群发展新机制,同时积极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另外,随着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创造、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完善,湾区也一定可以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三、促进粤港澳青年交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专家预测,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未来大湾区内“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生活圈”的实现,下一步,粤港澳的合作空间将会非常大,粤港澳青年的交往将更加密切。原有“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划”等重点项目国家还将大力实施,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的机会是越来越多。除了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活动外,还可在粤港澳三地举办大湾区各类青年高峰论坛及组织国际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另外,港澳青年的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活动也是非常好的载体,也可邀请港澳青年参与广东高校举办的如“三下乡”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让粤港澳青年未来都多参与国内可持续发展及扶贫等工作。粤港澳青年的正能量交流,定能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篇二】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一个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显现。
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党校学习期间,通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辅导,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岭南师范院校办学进程中难得的历史机遇,服务好湾区建设,岭南师范学院大有作为。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岭南师范学院新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经济、科技、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粗看之下,湛江似乎离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距离,但细思之后,却发现湛江的地理位置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湛江恰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海南自贸区和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四大国家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上。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广东时,亲自点名要推动湛江的发展。广东省已经把湛江列为要全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现代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科教中心、交通枢纽。随着机场、高铁、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密集实施,巴斯夫等产业巨头落户,千万吨级钢铁炼化项目投产增效,临港产业、滨海旅游、军民融合、现代特色农业,湛江的城市格局、区域地位正日益凸显。湛江的发展正受到高层的越来越多的重视。过去,我们总是把远离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作为岭南师范学院办学的地理劣势,而今天,这种劣势已经180度大转弯,变成了岭南师范学院办学的“地利”,岭南师范也因此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坚持“两性两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岭南师范学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怎样才能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在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同时将机遇转变为动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呢?在我看来,岭南师范学院必须坚持“两性两型”发学定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才能大有作为。
在今年初的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将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两性两型”办学定位写进了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通过全面聚焦“两性两型”、全面落实“两性两型”、全面凸显“两性两型”,用10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除了加速经济转型发展,更要注重教育的发展。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岭南师范学院明确坚守“两性两型”办学定位,高举教师教育的师范大旗,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征程必然也同时是服务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征程。
当前,岭南师范学院正在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师范教育的合作共进,策划举办“两区一群”(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和环北部湾城市群)新师范+教育信息化2.0高峰论坛,筹建智慧教育产业学院,跟踪大数据、人工智能、云中心、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趋势,探索推进适应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智慧教育,着手布局未来教师教育。
三、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一名学校中层干部,本人负责学生处、招生与就业处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贯穿着学生进校、培养和就业的全过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重大使命落在我肩上就具体化为一句话,即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提毛提质”为主题,认真抓好招生工作。主动对接需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公费师范生招生名额,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读师范专业,落实“阳光招生”,努力挖掘办学潜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广东省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做出岭师贡献。切实提高宣传质量,不断优化学校生源,以高质量的招生工作服务学校“两性两型”办学定位。
2、以“水平提升”为主题,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提升服务育人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
提升管理育人水平,实现信息化和人文化的融合;
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学工团队专业能力。只要坚持五个“提升”不松懈,就一定能够增强学生工作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3.以“精准服务”为主题,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打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品牌活动,深化就业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就业质量,加强与国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等优质单位联系,开拓优质就业资源市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篇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大机遇、一篇大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说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广东各项工作的一个纲,必须举全省之力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与未来突破”这堂课,为我们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粤港澳合作发展的新态势以及粤港澳合作的模式创新和战略突破,对于我们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引作用。除此以外,课上老师所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所切入的一些新角度也很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用“木桶效应”来解释粤港澳各地的合作。不仅是要补齐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短板,更要注意的,是这一区域内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密箍合度。如果区域内的各个经济体之间箍合得不够紧密,那么效益就会外溢,自然也就产生不了“1+1>2”的效果。这确实是区域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各地在发展规划上都只考虑或主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极少将自身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进行通盘考虑,进行一个合理分工。这就导致了一哄而上现象的出现,使得竞争变得无序,内耗频繁,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要形成一种新的合作关系,避免出现以前的这种状况。
其次,是关于港澳地区的深度回归。港澳回归已经20年了,除了政治上的主权回归,还应当进入一个更高的回归层次,那就是经济的回归、社会的回归、民生和民意的回归,我个人的理解,还有一个回归极端重要,那就是文化心理层面的回归。要让港澳人民从内心真正认同(至少是理解)内地的文化、制度、习俗,同时,也要让内地人民同样认同(至少是理解)港澳的文化、制度、习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本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现象却还没有出现,相反却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现象。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赋予了一个推进“一国两制”新实践的使命,这也是探索港澳地区深度回归的重要举措。此外,我们的“一国两制”实践要进入新境界,成功解决台湾问题,这都是需要粤港澳大湾区来探索实验的。从这一层面上看的话,我们也就很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算政治账、算长远账”的含义了。
再次,从历史上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延续。从古自今,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特殊文化、经济共同体。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更是被规划为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和经济区,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范例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之路,还曾被社会学界、经济学界誉为“珠江模式”。所以,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对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而进行新实践的一个新形式,其内核,仍然是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内容却要更加丰富。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定要从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去寻找经验和启示。
最后,还有一个担忧,就是“新瓶装旧酒”。我们过去有很多的规划,其中不乏大规划,最终都未取得设计预想中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并未有太多的创新。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内容上,特别是在推进规划的体制机制上,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这就使得规划陷入周而复始的反复,仍然在原地打转,并未解决太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
【篇四】
近日,我阅读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展规划纲要》,全篇分十一章,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我们坚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干部群众的携手同心、奋发进取、共同努力下,按照《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定能如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篇五】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是将粤港澳大湾区摆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意在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时代发展所驱,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性里程碑。
《纲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背景出发,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以及其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等方面。从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打造我国世界级一流的城市群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广东经济往更高更快速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有着深刻的影响。
《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在细读《纲要》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感受到了中共中央深远的战略思维——祖国强大必须要发展,而发展离不开有实力的城市综合群。规划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中国有这样的实力和信心将这位于中国南部的第四个湾区建成、建好。每每想到祖国发展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我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
【篇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9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我们坚信,香港、澳门一定能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一定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这与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是一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许多重大部署、重大任务都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深刻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全面系统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上级单位有关要求,奋发有为,积极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当中。
【篇七】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出台指明珠三角未来发展的方向,增加与港澳的协同发展能力,辐射到粤北地区,缩小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大重点,四项措施”。“一个中心”,就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个愿景”,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七大重点”,就是明确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个重点领域。“四项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
《规划纲要》的总体与习近平到广东考察的讲话一脉相承,令人鼓舞。作为从粤北来到广州工作的同志,能够深刻感受到珠三角与粤北乃至广东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差”和“落差”。虽然广东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但与浙江、江苏等地相比,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突出,如果不解决这种矛盾,就很可能出现“木桶效应”,被短板制约了广东整体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到,要提高广东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这为广东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指明了方向。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广东来说,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全省尤其是东西北部的地区的辐射效应,通过生态经济链条带动各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全省经济、文化水平更上一层,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好基础,彻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粤港澳大湾区讲座主持词-终稿
粤港澳大湾区讲座主持词
(2018年7月20日)
【开场】 各位同事:
下午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写入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将促进大湾区整体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是我国主动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根据董事局主席梁光伟关于学习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的指示精神,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唐杰教授做专题讲座,为我们深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唐市长是我们的老领导,华强的老朋友,对经济学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长期主导深圳发展改革和国资国企工作,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各位能够珍惜机会、认真学习,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唐教授为我们作专题讲座!
【结束】 各位同事:
刚才,唐市长为我们作了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深入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源起、规划目标与任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对于我们更好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机遇,抓紧落地主题公园群、大产业园区及其配套、产业集团总部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唐市长表示感谢!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爱国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路径探究
爱国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路径探究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少数几个经济总量近万亿元左右的城市,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快速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各领域分工合作中举足轻重。除此之外,作为一种软实力,东莞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在推动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能为湾区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服务。
东莞有七个民主党派和一个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共约2000人。近年成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也吸纳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高管、网络大V等新的统战对象。这些组织联合凝聚起了大批优秀的党外高层次人才,涵盖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律师等各类群体,为东莞参与湾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近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研制成功我国首台BNCT实验装置,这项重大科技成果加快落地就与民盟东莞市委会及市新阶联的建议密不可分。二是能协调化解湾区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地区较广,并且跨越两种政治制度,涉及的人员也较为复杂,统一战线正是肩负着协调化解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分歧、减少甚至消除湾区发展不稳定因素的使命。东莞有80多万旅港澳乡亲,58个香港莞籍乡亲社团及一批爱国爱港知名人士,正在为湾区建设做好凝聚人心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能整合利用海内外优质资源、促进莞港澳经贸交流合作。
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可以积极调动有利因素搭建起促进莞港澳交流合作的平台。如近年来推动成立了10个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260个青创项目、424名台港澳创业青年入驻;举办“湾区青创荟莞港”系列活动顺利举办,吸引470余名莞港澳青年代表参加;引进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办学;助力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等等,全力提升莞港澳经济、科技合作能效。因此,东莞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有可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更好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建言献策
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市知联会、市新阶联加强自身发展、增强责任担当、更好服务大局。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深调研,紧密联系实际,拿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思路举措,为市委、市政府提供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主题学术研讨活动,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把智力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转化为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强大合力。
二、深化莞港澳青年交流合作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香港青年国家观念淡化,本土意识强烈,成为阻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通过统一战线着力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搭建起更容易吸引香港青年加入的交流合作平台,深化莞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加深香港青年对内地的认同。如持续以开展“湾区青创荟莞港”活动为牵引,深入实施加强莞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为港澳青年提供不少于1万个实习、就业岗位,组织不少于1万名港澳青少年来莞考察参访、实习交流;整合“莞香传情”青少年成长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篮球文化节等全市优质活动资源,打造教育、双创、文化等特色基地及沟通交流平台载体。
三、助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形势作出的最新战略部署和科学决策。我们要加大力度指导和推动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市台商协会、市外商协会等商协会积极作为,推动本地企业与港澳企业“抱团”走出去,发挥港澳企业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携手开拓境外市场,大力构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络。依托海外侨胞、侨团和驻点机构,支持在海外建立的“东莞制造”品牌展销中心加快发展,拓展东莞企业在海外营销网络。邀请港澳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莞籍乡亲社团参加大型招商推介、贸易展览、高峰论坛等活动,组织莞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和商协会互访,围绕科技创新、金融贸易投资、人文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流,并形成互访机制。
四、营造服务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大力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指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同胞,通过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多为湾区建设发声,形成立体的、多维度的宣传阵地,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宣传推广力度,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为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测试题答案
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测试题答案
在线测试题
1、粤港澳大湾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______。(单选题)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回答正确
2、粤港澳大湾区属于______湾区。(单选题)A.小尺度 B.中尺度 C.大尺度 D.超大尺度 回答正确
3、世界大湾区中,制造业中心地位最凸显的是______。(单选题)A.粤港澳大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4、世界大湾区中,面积最大的湾区是______。(单选题)A.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测试题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5、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城市行政层级最低的有___。(单选题)A.珠海与澳门 B.中山和江门 C.东莞和深圳 D.广州和肇庆 回答正确 6、2018年发生的中美“中兴事件”,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中______问题突出。(单选题)A.自主创新能力 B.产业内耗 C.服务业比重偏低 D.产品质量 回答正确
7、初始发展的世界湾区,其产业特征一般以______为主导。(单选题)A.港口经济 B.制造业经济 C.服务经济 在线测试题
D.创新经济 回答正确
8、强化______推进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统筹与协调能力。(单选题)A.中央政府 B.广东省政府 C.香港政府 D.澳门政府 回答正确
9、粤港澳大湾存在______关税区。(单选题)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回答正确
10、广东省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有______。(单选题)A.5所 B.4所 C.3所 D.2所 回答正确 在线测试题
11、效仿国外湾区经济发展经验,率先提出建设沿香港海域的“香港湾区”概念的是______。(单选 A.上海人 B.香港人 C.广州人 D.深圳人 回答正确
12、以下最适合发展智能科技产业的城市有_____。(单选题)A.广、深、珠 B.港、深、澳 C.港、深、广 D.广、深、佛 回答正确
13、湾区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因素主要是指______。(单选题)A.人的教育水平 B.人的人文素养 C.人口的素质
D.政府管理的相关因素 回答正确
1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______被定位为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单选题)A.香港 在线测试题
B.澳门 C.广州 D.肇庆 回答正确
15、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产值比重最低的城市是____。(单选题)A.中山 B.江门 C.澳门 D.肇庆 回答正确
16、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城市行政层级最高的是___。(单选题)A.香港和澳门 B.广州和深圳 C.深圳和珠海 D.广州和香港 回答正确
17、以下最适合发展海洋产业的城市有_____。(单选题)A.港、澳、莞 B.港、深、广 C.广、深、肇 在线测试题
D.广、深、佛 回答正确
18、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口岸分布最多的是______。(单选题)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江门 回答正确
19、合作框架协议主导下的多元合作机制,包括政府合作机制、民间合作机制和______。(单选题 A.中央协调机制 B.绩效评估机制 C.咨询机制 D.问责机制 回答正确
20、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______被定位为岭南文化中心。(单选题)A.香港 B.澳门 C.广州 D.深圳 回答正确 在线测试题 21、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最低的城市是______。(单选题)A.中山 B.江门 C.澳门 D.肇庆 回答正确
22、世界大湾区中,创新中心地位最凸显的是______。(单选题)A.粤港澳大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2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产业同构似系数最大的是____。(单选题)A.深圳与惠州 B.深圳与东莞 C.广州与深圳 D.东莞与佛山 回答正确
2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具有国际机场的城市有_____。(单选题)A.广、深、港 在线测试题
B.广、港、珠 C.广、珠、澳 D.广、港、澳 回答正确
25、中央主导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四方协调机制,代表中央的是______。(单选题)A.国务院 B.国家发改委 C.国务院港澳办 D.中联办 回答正确
26、粤港口岸通关车流中,每年流量最大的是______。(单选题)A.私家车 B.旅游巴士 C.穿梭巴士 D.货车及货柜车 回答正确
27、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的最大特点是______。(单选题)A.制造业发达 B.金融业发达 C.服务业发达 在线测试题
D.创科业发达 回答正确
28、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港人可能面临的超国民待遇是______。(单选题)A.回乡证取票 B.住房公积金 C.旅店住宿 D.港人港税 回答正确
29、______正式提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单选题)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回答正确
30、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中,吞吐量达5亿吨的是______。(单选题)A.香港港 B.广州港 C.深圳港 D.珠海港 回答正确 在线测试题
3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高的顶层设计层是指______。(单选题)A.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B.粤港澳大湾区理事会 C.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 D.国务院港澳办 回答正确
32、《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是香港回归______时签署的。(单选题)A.10周年 B.15周年 C.20周年 D.25周年 回答正确
33、港澳居民作为商事主体在内地创业置业的权利属于______。(单选题)A.身份权利 B.经济权利 C.社会权利 D.政治权利 回答正确 34、21世纪以来,世界湾区的产业特征是____为主导。(单选题)A.港口经济 在线测试题
B.制造业经济 C.服务经济 D.创新经济 回答正确
35、根据QS世界排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100强大学______。(单选题)A.10所 B.8所 C.5所 D.3所 回答正确
36、港澳居民在内地的_____目前尚未解决。(单选题)A.公积金权利 B.住宿权利 C.就业权利 D.参军权利 回答正确
37、国家对香港一个新增定位是______。(单选题)A.国际金融中心 B.国际航运中心 C.国际创科中心 在线测试题
D.国际物流中心 回答正确
38、整个华南地区科创条件和能力处于领先地位的是______。(单选题)A.香港 B.澳门 C.广州 D.深圳 回答正确
39、高铁西九龙站要实现的是______。(单选题)A.一地三检 B.一地两检 C.一地一检 D.两地一检 回答正确
40、粤港澳大湾区中,陆运口岸最多的两个城市是______。(单选题)A.深圳、广州 B.深圳、珠海 C.深圳、中山 D.深圳、东莞 回答正确 在线测试题
41、李克强总理在______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单选题)A.2013年 B.2015年 C.2017年 D.2018年 回答正确
42、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在于___。(单选题)A.实现人心回归 B.保持港澳繁荣稳定
C.港(澳)人治港(澳),高度自治 D.维护国家统一 回答正确
43、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协同体系,最难推进的是______。(单选题)A.利益协同 B.价值协同 C.规划协同 D.政策协同 回答正确
44、世界大湾区中,城市数量最多的湾区是____。(单选题)A.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测试题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4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观决策层,是指要成立_____。(单选题)A.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B.粤港澳大湾区理事会 C.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 D.粤港澳合作工作项目小组 回答正确
46、世界大湾区中,服务业平均水平最高的是______。(单选题)A.粤港澳大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47、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最高的城市是______。(单选题)A.香港 B.广州 C.深圳 在线测试题
D.佛山 回答正确
48、世界大湾区中,实行“一国两制”制度的是______。(单选题)A.粤港澳大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回答正确
49、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最早创始于______。(单选题)A.1997年 B.1998年 C.2000年 D.2001年 回答正确
50、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协同体系,涵盖价值协同______、规划协同、法治协同、政策协同 A.利益协同 B.语言协同 C.文化协同 D.货币协同 回答正确
第五篇: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业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议程
首届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分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业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议程
指导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承办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亚太分会 澳门物业管理业商会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深圳市前海联合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题:法治环境 市场秩序 国际标准 时间:10月12日下午 13:30-17:30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5楼,梅花厅 主持人:魏凌
会议议程:
13:00-13:30 签到
13:30-13:40 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 13:40-14:00 领导致辞
14:00-15:00 湾区对话:质量提升 科技引领 专业关怀
主持人:黄彤元(Tony)美国硅谷人工智能专家 富卡科技CEO 嘉宾:史蒂夫·霍夫曼
美国硅谷Founder Space创始人
乔纳森.沃尔特
美国知名的律师事务所Kasowitz Benson
Torres LLP总部 知识产权主管
库马尔佩特
美国旧金山湾区Biz Stone房地产投资公司
CEO/创始人
汪英武
菁修堂联合创始人 何玉成深圳市能效通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李
兵
深圳市社邦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助联帮”)
联合创始人
15:00-15:20 大湾区概念下的物业管理业发展思维
演讲人:谢思训
澳门物业管理业商会会长
15:20-15:40 物业管理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
演讲人:叶毅明
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CIH)亚太分会前轮值主席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
15:40-16:05 香港公共房屋管理
演讲人:阮伟基博士
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CIH)亚太分会前轮值主席
香港大学讲师
16:05-16:30 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
演讲人:武明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16:30-16:55 产业地产物业服务的新视角
演讲人:刘爱明
中城新产业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
16:55-17:20 现代服务业与物业管理产业发展
演讲人:吴沂城
世邦魏理仕CBRE资产服务部中国区执行董事、负责人 17:20-17:30 论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