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季度经服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按照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我局党政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问题,取得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为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我局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局党政一把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局办公室负责本局党风廉政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局党支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各级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文件。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在特定时期,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并完善了与廉政建设相关的工作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公车使用制度、下乡调研工作制度和上级来人接待制度等,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强化职能,转变作风。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乡镇、企业,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什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党政班子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在民营经济运行调度工作中,改变过去,召开较大规模经济运行调度大会的做法,采取沉下去,到乡镇、到企业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切实有效工作方案;二是,工作务实,厉行节约。在工作中全局党员干部转变理念,工作务实,厉行节约。省、市领导下来视察工作,认真按照县纪委规定接待,对外业务联络等方面,一律不搞招待,招待费为零;三是在公车使用上,制定严格管理制度。机关干部工作出行可步行的不乘车,可乘车的不打车,彻底杜绝公车私用问题。
四、加强自我监督,注重实效。一是局内监督,本局每名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员;二是外部监督,局党政班子定期向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发放党风廉政建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三是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期撰写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和自检自查报告。
第二篇:经信局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自****年*月份到至今,我来到**局工作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局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将这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职工作逐步胜任
在半年的实习期,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帮助下,我对**局的职能地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了全面的掌握。
首先是了解、掌握我区规模以上工业的运行情况。我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局长及股长做好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运行情况,及时分析运行存在的问题。同时配合股长完成每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的汇总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近期工业运行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同时我还配合股长做《元宝山工业》的出版及整理木材行业协会的一些材料等工作。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行业的调研工作,根据领导的安排,我陪领导实地走访了我区木材加工、水泥及物流园区等企业,对我区各个行业的现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更明确了自身工作的职责。
第三是勤学苦练。作为一个新人,我本着刻苦努力的精神,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通过多学、多问、多练,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为领导和同事减轻一些负担。
二、是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在经贸局工作的这半年以来,得益于领导对思想教育的重视和扎实的工作,我的思想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自从我来到经贸局,局里开展了企业培训、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从这些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半年里,我自我感觉提高很明显,但同时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努力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2011年经信局工作总结
二0一一年曾都区经信局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面对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认真履行经信工作职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1-11月,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8.99亿元,同比增长65.7%,占年计划95.93%,超目标任务4.26个百分点;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37.95%,预计全年完成 210亿元,同比增长52.07%;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完成58.8亿元,同比增长绝对额22.4亿元。
(二)工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呈现运行特点如下:
1、支柱产业拉动增长。全区五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77.66亿元,同比增长66.22%,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4%。专用汽车
及零配件继续作为拉动全区工业增长的引擎,实现总产值94.48亿元,同比增长50.31%,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0%,可实现年初确定的产销百亿元产业目标;农产品加工仍然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实现产值41.36亿元,同比增长76.99%;纺织服装、化工、电子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3.82亿元、21.46亿元、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1%、155.77%、94.8%。三行业工业经济总量偏低,但发展势头迅猛。
2、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4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19亿元,同比增长68.37%,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2.59%。有39家企业同比增长;中盐银港、三得利肥业、奥马专汽、大力专汽、华丰生物、荣盛隆食品、力神专汽等12家企业增幅在100%以上;三友食品、东神化工、金龙集团、方正能源等19家企业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过亿元企业35家,其中:10亿元企业1家:三友食品(13.99亿元),5亿-10亿企业10家:全力机械(9.23亿元)、三环铸造(6亿元)、神农生态(6.2亿元)、程力专汽(9亿元)、厦工楚胜(6.05亿元)、金龙集团(5.18亿元)、中盐银港(5.31亿元)、三得利肥业(5.68亿元)、合力专汽(5.41亿元)、华丰生物(5.59亿元);2亿-5亿元企业12家:重汽华威、盛星机械、奥马专汽、大力专汽、方正能源、江南特汽、新中绿专汽、荣盛隆食品、金银丰食品、力神专汽、神绿车轮、正佳微生物;1亿元企业12家:神马齿轮、晖宏兴布业、东特汽车、泰晶电子、电源厂、利康药业、东正专汽、六和新欣、随通机械、金力车辆、同和诚印务、悬架弹
簧。
3、主导产品产销两旺。全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81.18亿元,同比增长64.53%。列为重点监控的18个主导产品有16个产品产量同步增长。其中,生产改装汽车43866辆,同比增长14.5%;铸件27.04万吨,同比增长24.1%;电子元件142059万只,同比增长99.24%;服装342万件,同比增长45.53%;饲料45803吨,同比增长38.69%;人造板38.1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9.27%。
4、园区产销利税同步增长。一区三园投产企业134个,固定资产投资121.99亿元,就业1.6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56.17亿元,同比增长77.94%;主营业务收入128.053亿元,同比增长68.37%;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85.39%,实交税金1.98亿元,同比增长40.36%。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加强,各项指标增势强劲。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把握经济运行发展变化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变经济波动为发展机遇,以工业经济增长促进全区经济增长,今年以来我局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更完善、更系统、更科学的运行工作机制,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多角度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发展变化。
一是反复、及时研究新情况新变化。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导向;密切关注土地、资金、环保、能源要素政策及供求动向;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关注产品市场状况;密切关注出口市场及贸易关系的变化。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
二是及时收集企业动态及经济运行动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分析,做到事前分析和超前研究,及时分析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握运行走势,摸清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三是注重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提出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保持经济总量持续放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催生、扶持、培植、打造”等手段发展市场主体。按照1亿元、5亿元、10亿元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把全力机械集团、三友公司、重汽华威公司、程力集团纳入第一方阵,重点打造成产销过10亿元的航母型企业,把三环铸造、厦工楚胜、金龙集团、三得利肥业、奥马专汽等10家企业打造成年产销5-10亿元的旗舰型企业。把江南专汽、金银丰食品、荣盛隆食品等40家企业培植成年产销1-5亿元企业。经过努力,规模企业实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提升,已呈梯型发展态势。2011年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7家,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到2011年底全区年产销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93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4家。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以自主创新为战略抓手,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转型。面对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和主攻方向,推动我区工业产业发展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局积极为中小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申报国家、省级工业项目资金489万元,其中厦工楚胜150万元、江南专汽100万元,三友食品80万元,神农生态45万元,荣盛隆43万元,东特防腐71万元。2011年我区9家企业再摘随州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分别是:
1、二等奖3个:(1)厦工楚胜:多功能全天候路面清扫车的研制及产业化;(2)泰晶电子:环保型高温无铅SMD音叉晶体谐振器的技术应用;(3)重汽华威:超低型挂车的研发与量产工艺研究。
2、三等奖6个:(1)全力机械:盘式制动轮毂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程力专汽:供(充)气照明车的研制;(3)三环铸造:低合金高热疲劳强度制动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4)合力专汽:智能、高效道路栏杆清洗车的开发与应用;(5)世力达生物科技:天然β-胡萝卜素油悬液的溶解工艺条件研究;(6)力神专汽:车载传送带卸式散粮运输车的研制及产业化。
二是以产业集群为战略支撑,提升内涵促转型。我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大产业链延伸和大项目运作,相继形成专汽和香菇两大产业集群,打造出独具
特色的区域品牌。目前,铸造业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之中。为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1我局积极开展香菇产业集群申报工作,将三友(随州)食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申报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该项目建成实施后,形成年产干制食用菌系列产品15000吨,脱水蔬菜5000吨,精制生鲜果蔬产品5000吨的产量,并形成冷藏15000吨农产品的冷藏能力及相应的配送能力,满足随州及相邻地区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四)全力打造项目和园区建设,深挖工业经济发展潜能
一是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区政府“双百行动”办公室、“百日攻坚”办公室都设在经信局。我局加强对工业重点项目(包括工业技改项目)实施情况监控与督查,定期通报开工建设及投资进度,同时积极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力促项目早落地早投产。2011年,曾都区500万元以上新上、技改项目共计105个,计划总投资57.24亿元,截止到12月底,实际到位资金28.0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9个,计划投资42.06亿元,实际完成16.74亿元;技改项目46个,计划投资15.17亿元,实际完成11.34亿元。目前,105个项目中已建成投产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17.0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上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16.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07亿元,已完成投资进度的8个。1000万元以上 6
工业技改项目19个,总投资8.8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11亿元,已完成投资进度的17家。
二是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把发展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与开发区和镇(办)联系,加快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当好参谋,提好建议,合力攻坚。鼓励各镇(办)因地制宜,适时建设特色园区。洛阳镇转变思路,在突出旅游兴镇的同时加大工业兴镇、强镇力度,工业、旅游两手抓,两手都取得了新成就,形成经济中心区与城乡一体化、立体式经济模式。截止2011年11月底,曾都一区三园规划面积72276亩,建成面积19690亩,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21.99亿元,入驻企业13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7亿元,同比增长77.94%,占全区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2.63%。
(五)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促经济发展增速提质
我局始终肩负区政府所赋予的职能和重托,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为企业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在推进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稳步推进传统服务项目,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1、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服务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断加大投融资服务,促进银保企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用管理,提高融资能力。今年组织举办中小企业融资讲座及银企对接 7
会一次。我区4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对接,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9月17日至18日,由副区长石琳带队、区经信局组织,我区15家企业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洽谈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产学研活动向纵深发展。参会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为企业产品研发、高校对接、人才竞争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3、认真参与筹备并组织我区企业参加“中国(随州)专用汽车发展论坛”。我区参展企业、现场参观企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企业风貌、整洁干净的企业环境和饱和的生产状态,最新最具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迎接各级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检阅,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展示了专汽之都的良好形象。
4、抓人才培训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的多种形式合作,实施培训工程,以适应我区五大产业对各类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需求。今年与劳动局、会计局、统计局联合培训专业人员1000名以上。组织省委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陶良虎来曾都区进行高端讲座1次,区直各部门及企业家共400人参加,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人才素质,增强了发展的软实力。二是开展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自2011年3月下旬开始,历时数月开展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 8
物”评选活动。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投票、组委会严格评审,评选产生出曾都区“全力”杯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和9位提名奖获得者并于2011年9月29日晚举办盛大的颁奖文艺晚会。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区经济工作者更好地肩负起经济建设的重任,为振兴曾都经济再立新功。
5、主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开展“双百”活动,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好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服务。区经信局多次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电力协调会,努力协调好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的供应和劳动力的组织,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抓好行业清理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2011年7月中旬开始,我区开展汽车行业整顿规范工作,集中整顿规范汽车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区经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牵头组织检查规模以上企业,各镇、办、管委会组织检查规模以下企业,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集中整治,从而逐步规范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净化“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市场。
(七)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工业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我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深 9
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全年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八)抓好企业改制煞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一是认真解读领会中宣部、文化部文政法发【2011】22号文件精神,指导我区文化系统单位改制。我局多次参加区政府协调会议,对电影公司、花鼓剧团等单位改变事业单位性质过程中的具体事宜以及改制后的走向提出建设性意见。目前电影公司改制经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龄认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程序进入资产拍卖安置职工阶段。花鼓剧团改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并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二是化解矛盾,耐心周到做好亚通公司、神马齿轮等改制企业职工上访工作。今年处理亚通公司职工大型群访3起以上,并按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带领上访人员赴京按正规程序上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是协调处理了木材公司改制遗留问题和伤残军人等多个上访群体维稳问题。
(九)组织落实各项活动,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握目标要求,创新活动载体,把创争活动与全局正在开展的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基层企业党组织在履行职责中创先进,引导 10
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优秀。二是狠抓“三个”强化,促进“三个”转变。以狠抓“三个”强化的落实,促进“观念、作风、发展方式”地有效转变。三是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三万”活动。按“全覆盖、增感情、转作风”,“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要求,把“三万”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更扎实的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推毛家棚村的发展致富。2011区经信局把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帮扶,支援该村水利建设资金5万元,并采取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清淤、修复当家堰40余口,使该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四是扎实开展“洁美随州”活动。成立专班,制定包保路段责任方案。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严格纪律,狠抓落实,确保责任区环境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经过扎实整治,包保街巷及门前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五是开展“三评两查”治庸问责。各科室按照职责、时间与进度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局党委把各科室工作规划制成《工作手册》,定期召开通报会,对重要事项的推进、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效率等问题进行问责。全局以“三评两查”为动力,努力创先争优,实现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六是以“十个一”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六型机关创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组织、老干工作检查”、“ 专项治理”、“综治维稳”、“四访促和谐”、“结对帮扶”、“计生达标”等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 11
好局面,我局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在创新思路和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2、长期以来,由于我区特殊资源禀赋和历史沿革,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工业转型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主导产品居于产业链上游,价值链末端,导致工业经济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而呈现大起大落的局面。调结构促转型任重道远。
3、工业用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项目落地。土地无法落实,配套设施不健全,新建项目迟迟无法实施。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四篇:市经投局工作总结
市经投局工作总结
一、全市招商选资基本情况
(一)全市招商选资指标完成情况
xxxx,全市共引进市外企业(含增资和转股)189家;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7.87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考核指标的101%,同比增长1.3%;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4.61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考核指标的109.7%,同比增长10.7%。全市浙商回归引进项目省外到位资金累计76.8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5%,同比增长104.9%。全市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8.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1.3%,同比增长16.1%。
其中,全市新引进市外境内企业171家,同比增加9家;合同利用市外内资74.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实际利用市外内资6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全市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家,增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1746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339万美元,完成全年考核指标的159.5%,同比增加105%。
(二)全市招商选资基本特点
一是重大项目推动作用显着。从投资额度看,全市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19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7.75亿元,占全市42.96%;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5.65亿元,占全市47.78%,主要有舟山富远能源有限公司、浙江中浪物流有限公司(增资)、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舟山六横投资有限公司、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浙能洋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路易达孚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运达海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德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大项目的引进对我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显着。
二是浙商直接回归项目明显增加。全年浙商直接回归项目到位资金8.05亿元,占省外投资总额的10.48%,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项目投资主体以省外舟山籍企业家为主,主要有上海舟商企业上海大润港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航道工程项目、上海舟商企业舟基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万泰钓山海洋工程装备与改装提升项目、上海舟商王忠法投资的30万吨化纤维生产项目等。
三是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海工装备制造、港航物流、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在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浙能洋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运达海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德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带动下,我市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投资热点,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市已成为世界上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钻井船供货商,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产业基础。此外,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里,打造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的蓝图亦逐渐清晰。
(三)全市招商选资存在问题
一是完成进度参差不齐,县区完成较好,部分专业招商组完成率偏低,特别是浙商回归引进目标完成率在省内各市排名中靠后,主要原因是省里对我市分配的全年目标任务较高。
二是今年以来,在欧元区受到主权债务危机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大环境影响下,全市新增项目实际到位外资偏少,多为原有项目增资;虽然项目的个数比往年多,但实际到位资金较少。
三是存在发布项目多,谈成项目少;签订意向多,合同项目少;签约项目多,落地开工项目少;签约资金多,落实到位资金少等问题。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开工,涉及到选址及方案比选、前期推进、跟踪服务、项目报批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进度较慢。
二、全市招商选资工作回顾
(一)强化基础工作,实施统一招商
一是调整现有招商考核体系。出台《舟山市招商引资与浙商回归引进统计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坚持“每月一统计、每月一分析、每季度一通报”工作制度,及时反馈招商选资过程中项目信息、工作动向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编制统一招商资料。根据舟山群岛新区规划最新内容,制定《群岛新区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xxxx年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投资推荐项目》等项目库,编制xxxx年招商项目本、投资指南,精心挑选了基础设施、临港产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4大领域52个重点建设项目对外推介。三是制定统一招商政策、法规。先后出台《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群岛新区重大项目引进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招商选资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二)拓宽招商渠道,全面推进招商
一是精心组织重大新区推介活动。牵头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共签约高端海洋经济项目13个,总投资337.5亿元,位列全省第二,本届展会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群岛新区海洋经济的内涵、科技产品的发展前景。全年共举办央企对接会、“天下浙商家乡行”、“群岛新区上海浙商投资推介会”等各类推介活动15次。二是做好客商考察洽谈与对接工作。今年以来邀请接待壳牌集团、美国路易达孚集团、德国RSBK公司、加拿大帝国投资公司、英国ModernWater公司、新加坡悦榕庄集团、新加坡sinwa集团、香港泰昌祥轮船、神华集团、新奥集团、淮钢集团、北车集团、南车集团、中铁建港航局、阳光集团、复兴集团、西部控股、上海实业、浙江友诚控股集团等国内外投资客商200多批近2300人次;先后与壳牌集团、吉宝集团、阳光集团、上海浙江商会、淮钢集团、澳洲Elders集团等签约,呈现出接洽客商数量较多、层次较高、签约项目业态较好的特点。三是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展会。先后组织参加美国迈阿密邮轮展、加拿大、墨西哥旅游考察推介活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项目推介活动,日本东京海事展、德国汉堡海事展、美国生物医药展等,实地考察当地企业,大力推介我市重点项目,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同时,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西洽会、渝洽会、哈洽会、义博会、国际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博览会等国内展会,助推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升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
(三)提升服务水平,加快项目推进 一是协调推进全市重点招商选资已签约及在谈项目。通过建立进度表,定期汇总更新,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规范化跟踪管理;通过召开协调会,会同各区块及相关职能部门,梳理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形成汇报材料上报市领导,督促推动项目的洽谈和实施。二是做好重要客商回访工作。驻沪联络处建立《每月客户走访计划执行表》,做到访前有目标,谈前有准备,事后有记录,先后走访在沪英中贸易协会、复星地产、澳洲瑞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三盛宏业集团等重点企业。三是打造“亲商”、“安商”环境。努力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使投资者能够融入当地、安心创业、舒心生活。今年以来,共帮助78家外来投资企业的235名高管办理普陀山进山门卡,积极帮助解决外来投资客商、引进高级人才的子女入园、入学等问题
(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群岛新区发展
一是成立组织,落实政策。成立舟山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舟山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张兵担任组长,分管常务副市长马国华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结合各小组成员单位职能,汇总整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优惠政策。二是开展活动,注重实效。年初二,举办了xxxx回乡浙商新春茶话会;4月,举办“舟山群岛新区上海浙商投资推介会”,达成20余个初步意向项目;(m.depeat.com)5月,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郭广昌、会长周成建等在舟山举办“上海市浙江商会回乡投资舟山行”投资恳谈会,并与市政府签订《上海市浙江商会参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千亿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促成复兴集团旗下的复星地产控股、复地集团、星浩资本公司高管赴我市考察、对接项目。三是“互看互促”,交流提高。赴绍兴市开展“互看互促”活动,实地考察绍兴市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分区及区内浙商回归企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为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三)拓展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
一是借势新区,继续推进山海协作。积极组织县(区)、企业申报xxxx山海协作贴息(补助)项目,成功申报贴息(补助)项目6个,补助金额178万元。会同宁波市就业局、宁波市经合办申报山海协作职业培训基地合作项目,落实了100万元基地建设资金。二是注重民生,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市与宁波市的新农村社区(村)结对帮扶,今年落实结对帮扶项目18个,帮扶资金212万元,其中群众增收项目5个,帮扶资金44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13个,帮扶资金168万元。三是依托浙东平台,发挥五市“同城”效应。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加速推进同城效应建设》框架协议,以专题合作为抓手,协调推动合作区各专业组舟山成员单位各项工作;参加浙东经济合作区第二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签署《浙东五市关于合力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嘉兴)宣言》。四是主动接轨上海,做好长三角经济协调工作。在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二次市长联席会议上签署《长三角城市合作(台州)协议》,利用高层互动论坛推介舟山,扩大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届市长联席会议期间,与长江沿岸各城市相互沟通,加强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驻沪联络处主动对接上海市金山区政府,于10月份签署《浙江省舟山市、上海金山区缔结友好市区协议书》。
第五篇:经信局三万工作总结
区经信局“三万”活动工作总结
襄城区经信局
区经信局“三万”活动工作组自3月中旬入驻包点村——余家湖枣林村和李刘集村以来,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主题,通过开展“七送”(即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项目、送服务、送温暖)活动,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探索构建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六大”目标,即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感情大增强,干部综合素质大提高,工作作风大转变,农民实惠大增加、基层干部精神大振奋,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认真做到“三同”、“五送”、“六不准”,将座谈调查、走访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有机结合,共召开座谈会8次,发放调查问卷236份,收集意见和建议123条。通过“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基本掌握了驻点村干部群众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工作对下基层做到了严守工作纪律,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切实做到了“六不准”:即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迅速入驻,掌握村情。3月14日全区动员大会召开后,襄城区经信局工作队即赴余家湖枣林村和李刘集村组成3人驻村工作组,第一时间入驻村开展工作。一是集中各村村组干部召开“进村入户”活动痤谈会。使村组干部了解到“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采取的实际步骤;二是深入各村与村组干部见面,相互熟悉,并通报联系方式,便于今后开展工作;三是着重了解各村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各村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广泛宣传,争取配合。为了争取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支持配合,工作组在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后,就驻村入户活动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采取开群众会、入户交谈等形式,向农户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重点宣传干部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使他们了解工作队为何而来,驻村入户要干什么。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户进一步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更加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户生产、生活的关怀之情,也使他们对工作队员的到来和所开展的工作给予热情和支持,为工作组开展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
(三)深入基层,访查民情。工作组进驻伊始,情况不清,工作、生活条件还不理顺,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员沉下身心,带着感情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坚持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作为了解重点,把群众的所盼、所想、所望作为努力的方向,保证每周有一到两天在每一个村都能见到工作队员的身影。通过召开座谈会、找村民代表面对面谈心的方式详细了解社情民意,虚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掌握村民的一些实际想法和具体要求,广泛征求发展农村经济的良策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具体办法,掌握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农户和村民代表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向村组干部进行通报,有利于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三个月来工作组共走访调查943户,3000多人次,撰写民情日志50余篇。做到了两个全覆盖。
(四)精心组织,填报问卷。问卷调查工作是进村入户的重要环节,是各级党委了解农村基本情况和农户诉求的重要途径,工作组按照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入户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组织全体队员培训,吃透调查方案。由参加全区培训会的工作队长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培训,使每个工作队员对问卷的调查范围、抽样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及调查方式和填报说明有了详细的了解,并就调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明确;二是合理抽选样本,初步确定调查对象。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原则,工作组把所负责区域的四个村所有农户按自然顺序进行排队,根据每个村的大小和小组分布情况,初步确定了每个村民小组进行问卷调查的农户数量,保证了所抽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三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问卷调查的质量。4名工作队员是一个整体,都负有入户调查的工作任务,为了保证问卷调查工作如期完成,工作组采取分工到人的方法把36份调查问卷分发到每个队员手中,由队员自己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并对问卷的调查质量全权负责,充分确保了问卷的调查质量。
(五)全员参与,助推春耕。5月4日,襄州调查队结合目前农村春耕生产情况,采取“领导班子带队,全体干部参与”的方式,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包驻村,与农户面对面,送政策,访民情,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助推春耕生产。全体队员对2个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户面对面的交流,真实了解春耕生产中农户的所思、所忧和所盼。对缺技术、缺劳力、缺水抗旱等有实际困难的农户,工作组与村组干部进行了的沟通,采取驻村干部和亲朋邻居相帮的办法,优先解决他们春耕生产中的“三缺”问题。
(六)倾听呼声,排忧解难。工作组结合工作实际,集中解决了一些农户急难愿盼的实事、好事。如:这些年,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经信局联系的驻点村——余家湖枣林村的乡村道路已经实现硬化,完成村村通的初步目标。但村民家通向主路的道路大部分还没修通,门前道路未修通的住户一下雨村民出门就会十分困难,因而村民对修通户户通的道路的要求和期望十分强烈。经我们和相关人员与市区乡村道路建设管理部门联系和协调,市乡道所终于答应今年给枣林村争取了一千米的修路指标,这是很不容易的。指标下达后,工作队又多次联系市乡道所请他们早日开工,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5月1日,修路的队伍终于开进了枣林村。经信局工作队三名队员也和村民一样非常高兴,与村干部一起帮助修路人员联系修路的起止路线、地基处理、与村民的相关问题协调等。5月15日,一千米的道路顺利完成,村民交口称赞,工作队的几名队员也为十几天的辛苦感到高兴。在工作中,协调解决矛盾也成了工作组的任务之一,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工作组对4个村辖区内出现的群众纠纷作了调解,其中有邻里矛盾、婆媳矛盾,干群矛盾等,在细致宣传和耐心解释下,各种矛盾均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没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走访两个村的基本情况
1、余家湖枣林村: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共333户村民,合计1233人。村里现有788.86亩土地。当前有一部分拆迁还建点设在枣林村,主要占用三组的耕地,共占用89亩土地。因此,枣林村实有耕地700亩左右。1233名村民中,60岁以上村民125 人,70岁以上村民52 人,党员26 名,310 人出去打工。留守儿童19 名,空巢老人6 人,病残孤老人 25 名。村里无集体企业。村里有两名高建筑的公司老板,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十堰,资产均在千万以上,也带了不少村里村民到工地上开工程机械,带动他们发家致富。有一家民营养殖户——一峰养殖,年收入40 万元。通村公路已经修通,50%的入户路修通,义务教育率100%,惠农政策落实率100%,新农合普及率100%。
2、余家湖李刘集村:全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共610户村民,合计2258人。村里现有1300亩土地。2258名村民中,60岁以上村民286 人,70岁以上村民95 人,党员42 名,平时有450 人出去打工。留守儿童9 名,空巢老人9 人,病残孤老人17 名。村里有70-80户村民经常种有经济作物麦冬,近几年的麦冬收益还不错。村里无集体企业。通村公路已经修通,40%的入户路修通,义务教育率100%,惠农政策落实率100%,新农合普及率100%。
三、两个村近年来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我们走访的两个村,都距离襄阳市区的距离不太远。枣林村在207国道旁边,交通便利。李刘集村因为离汉江较近,土地为沙土地,适应种植经济作物麦冬,对村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近几年随着国家税费的减免、经济作物市场行情好转等因素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有很大的提高,农村面貌也较前些年有不小的改善。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老百姓谈起现在的各种变化,均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当前开展的“三万”活动,绝大多数村民都表示欢迎和期待。
1、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多,农民得到实惠,也促进了种粮的积极性。大家对近些年国家取消各种涉农税费,给予农民各种补贴,农民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因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当前农村土地抛荒的情况几乎不再出现。绝大多数的村民参与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现在也更有保障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应该说,近几年是农村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得到真正实惠的几年。而且农村取消了义务教育的学费和书费,加之农民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入学率以及受受教育程度均有提高和改善。
2、农村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村民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几年收入有很大的提高,家庭环境有很大改善。但也有不少村民觉得近几年变化不大,但只要你向他提出几个细化的问题,比如家里新增了几件电器、生活的质量是否有较大提高、家里是否新盖或则改建了住房等问题,他马上承认,要从这方面来参照考虑近几年生活确实有了较大提高。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枣林村和李刘集村均通了公路,通过各种方式大部分村民实现了户户通。现在农村的网络也通了,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联系。有的村民利用网络联系这两个村,几乎每家村民的房屋均是两层三层的小楼,还有少部分设计成功能完善的别墅的样子让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都很羡慕。
4、老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与多种经营有很紧密的联系。在我们驻点的两个村——枣林和李刘集村,近几年老百姓的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这当然得力于国家好政策,但更与村民从事多种经营有关系。现在农村年轻的村民除了有特殊情况的,大部分在外地打工,随着近几年劳务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这些打工者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了更多的收益。李刘集村的沙土土质适应种植经济作物麦冬,近几年麦冬价格逐步走高也推动了村民的收入的提高。枣林村的村民随本村建筑老板出去到工地上开挖机或从事其他工作都有不错的收入,开挖机一个人大概年收入达5-6万元。可以说,农村的土地是他们生活的基本保障,而多种经营收入、打工性收入才是他们生活改善真正的推手。
5、农村治安状况良好,村民的精神面貌新。我们发现,两个村共7个组每个组的村民几乎都是一个姓,比如枣林一组几乎都姓陈,二组姓胡,三组姓王。大家都是近门的亲戚,邻里关系较为和谐。加之老百姓都认识到改善生活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发财了我不嫉妒反而要更努力争取超过你。说到国家政策大家交口称赞,说到致富奔小康大家都有信心。
6、农村对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说到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很多报道都反映农村小孩上学困难。原来很多村里学校都取消或归并了,有很多留守儿童等等。其实现在的村民普遍对小孩教育特别重视,有条件的都要争取小孩到更好的学校去读书。他们几乎都相信孩子只有读好书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哪个人家里出一个甚至两个大学生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我们在李刘集村调查摸底发现不少的家庭有孩子考上大学、个别学生甚至考上研究生。
四、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解决出路
在走访中,村民也反映了一些较为集中的困难和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收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部分村民的用水问题。枣林村三组因附近的水源——西部山上水库被火电厂占用作为堆放煤渣的场所之后,临近的枣林村三组村民生活用水变得日益困难,每家机井水量小而浑浊,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枣林村三组村民迫切希望解决用水问题,要求尽快实现通自来水。
2、村里有不少因各种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年龄过大、病残孤老人)的老有所养、社会救济的问题。希望农村社会养老尽快推开,覆盖到更多的乡村。在当前希望相关部门更多关注当前农村低保和社会救济的公平性和接受监督的问题。
3、土地流转中的纠纷问题。因各种原因和不同情况,有一些村民在前几年或因年老多病、或嫌种地费用高把自己的土地借或租给别人种,这其中又未签订合同。农业税取消后,种地的村民又不愿再把土地还给原地主人,为此形成纠纷。这样的问题在李刘集村要严重一些。
4、占用村集体土地款项的发放以及财务公开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在枣林村反映突出一些。前几年至今,枣林村附近山上的水库被火电厂占用的补偿款、历次建设占用的村集体的土地的补偿款的使用途径以及财务公开的问题。
5、村集体的经济薄弱缺少资金造成一些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文化场馆建设滞后的问题。我们驻点的这两个村目前都没有成型的集体经济,为此村集体的一些大家都明眼看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因为缺少资金得不到解决。比如户前道路修理、娱乐设施的修建、等问题。
6、留守儿童和病残孤的帮助、扶持问题。留守儿童其实已经是一个引起了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现在好像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农村的一些真正的弱势群体入高龄村民的帮助和扶持还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
6、其他一些个性的问题。比如治安、村民盖住房、历史遗留等问题。有些问题并不具备共同性,但他照样涉及相关人员的利益,如果没有有责任心的人员来处理就得不到解决。
五、我们的想法和建议
1、尽快增大农村养老的覆盖面,降低新农合的报销门槛和提高报销比例。现在南漳已经在进行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收到广大农民的热切欢迎。希望能尽快推进到更大的农村区域。尤其是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特别希望能够收到阳光政策的普照。在这些政策落实之前,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农村低保和社会救济制度,使之更规范,能接受大多数村民的监督。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我们驻点的枣林和李刘集村都还没有通自来水,户户通道路工程也没有实现。这还是在城市的郊区的农村。说明政府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村级基层两委会组织是与农村直接联系的基层组织,他们的工作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做好农村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和方式均较前几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发现,农村基层组织近些年有弱化的倾向。我们联系的两个驻点村也有不少村民反映村两委会班子发挥作用不明显,个别村干部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受到村民的质疑和不满。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保障、监督措施。
三万活动是各级党委、政府探索解决农村问题的新途径、新手段,我们将以饱满的人情投入其中,希望可以为解决农村问题反映具体情况,带来有益的思路,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区经信局三万活动工作队
2011年5月25日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