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居地震工作总结
** 县 2010 年 度 农 村 民 居 地 震 安 全 工 程
及 农 村 危 房 改 造 工 程 工 作 总 结
**县地处小江断裂带附近,属全省地震灾害易发、频发地区,也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根据省、市地震安全及危房改造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
2010
年农村民居地震**工程计划是 2200 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 1300 户。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进展顺利,至今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现就我县 2010 年度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具体建设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程完成情况
(一)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我县 2010 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共实施 2200 户,省级补助资金 600 万元。其中 : 加固改造 2000 户,省级补助资金 400 万元;拆除重建 200 户 , 省级补助资金 200 万元。该工程共涉及 7 个乡(镇)。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共 4576 间房屋进行了加固改造,其中基础处理
5986
万立方米、增加支撑架
2000 贴、节点加固 37421
个、屋顶加固 4436
间、4000 间房屋增加了垂直支撑和水平支撑;拆除重建完成 200 户、506 间、5600平方米。
2200 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户的网上信息录入已全部结束,现正准备工程竣工验收及完善相关纸质档案工作。
(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我县 2010 年农村危房改造拆除重建任务是 1300 户,省级补助资金 1300 万元。
第二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总结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
总 结
县农震办:
XXXX镇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震办的监督和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全镇基本情况
XXX镇是一个集山区、多民族、原战区、贫困为一体的乡镇。金水河自1989年8月成立乡,1994年5月撤乡建镇,镇政府所在地即从xxx搬迁到现驻地——XXX口岸。镇位于县城南部,国境线长126千米,东与xx镇相连,南与xx乡为邻,东北至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全镇国土面积436.17平方千米,辖6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共4117户,总人口18557人。少数民族人口1823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27%,全镇粮食总产8298吨,农民人均有粮415千克;农村经济总收入2833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741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208元。2007年未统计,有贫困户2055户,贫困人口9661人。其中低收入户1027户,4728人;绝对贫困户1028户,4933人。
二、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县级下达撤出重建任务数181户(含残疾人10户),实际完成181户,完成任务数的100%。
(二)、县级下达加固改造任务数294户,实际完成355户,完成任务数的120.7%。
三、资金兑现情况
(一)、撤出重建181户,按上级规定每户补助4000元的标准,共兑现资金72.4万元。
(二)、加固改造355户,补助资金由县农震办兑现。
四、具体做法
1、领导重视,工作队伍到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镇人民政府成立了民居地震安全
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镇城建、民政、扶贫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扶贫办,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2、工作人员耐心,细心,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镇下派工作组三番五次入村入户,摸清建设户实情,做好入户调查表,对建设户名单、补助标准、技术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干部群众认识到位,心中明白。
3、积极建立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户档案。根据农震办的要求,全面建立各农户的档案,做到调查参与人员有签名,村民小组长和户主有签名,调查房屋完好程度有评估,补助标准群众认可签章。
五、二00九年工作安排
二00九年的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县级下达的任务是撤出重建100户,加固改造100户。现在已将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户。完成撤出重建13户,其余在紧张备料之中。
二○○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精选)
xx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意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省、xx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现就全面推进我市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提高农村民居防震能力,提出以下意见: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
法制,依靠科技,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增强广大农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要在继续大力提高城区防震减灾能力的同时,以发生中等强度地震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基本目标,将村镇民房和公用设施抗震防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动用有关力量,启动“农村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力争使我市农村民居在2020年前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能力。“十一五”期间,建立完善适合我市农民需要的房屋抗震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各镇乡(街道)建设一批分布范围较广、能影响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示范户,并逐步推广。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典型宣传、科学指导、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防止违背农民意愿,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硬性推进。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市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3、坚持经济实用、抗震安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和引导农民建造抗震性能好、造价合理的房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4、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把实施农居安全工程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面貌的整体改善。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在市建设、规划、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各镇乡(街道)应制定本区域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分阶段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规划要紧密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村建房抗震管理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把抗震设防作为村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调控作用,使农民建房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滑坡、泥石流、塌陷、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对统一规划建设和改造的民居,要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抗震设防,明确施工和验收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抗震质量。对村民自行建设和改造的房屋,要严格规划、建设审批,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抗震设防质量管理机制和办法。
(三)村镇房屋抗震防震技术研究开发
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各种典型结构类型的村镇房屋,研究开发出成套的村镇抗震防震技术,制定当地群众经济上能承受、简单易行的抗震技术措施、方案和指导性建议;提出不同地域村镇房屋的抗震设防目标,并通过编制地区性村镇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综合抗震能力。
(四)村镇抗震防震示范工程建设
由于我市各镇乡(街道)在经济发展水平、村镇房屋结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及抗震防灾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在全市使用一套模式推广。要在对我市村镇地震构造环境和建筑物普查及村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村镇抗震防震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已开发的村镇房屋抗震防震技术措施,提高村镇房屋的抗震防震能力,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五)技术培训与推广
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批掌握民居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来指导或完成抗震农居的建造工作。要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适当培训,提高其抗震意识和民居抗震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六)村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要针对我市农村农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对抗震知识了解甚少的状况,加大农村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有效提高农民群众防震意识和建设安全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宣传教育内容:⑴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教育;⑵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⑶村镇房屋建设抗震知识宣传;⑷地震时人员自救互救知识宣传。
2、宣传教育方法和渠道
⑴制作各类防震减灾知识专题片,通过电视、广播媒体
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⑵制定针对村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政府组织和管理规范,通过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宣传;
⑶编制各类适合村镇的防震减灾宣传材料,以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⑷建设村镇抗震防震服务网站。
(七)村镇抗震防震技术服务网建设
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为
保证工程的长期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技术与法规服务体系。要逐步建立农村抗震防震服务网,长期为村镇建设提供法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服务网应能及时提供农村民居抗震防震技术支持,并根据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服务网应先在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开展程度较高的镇乡(街道)建立,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镇乡(街道)。
在全市分层次建立服务网,市地震办作为主管部门,在有条件的相关机构建立较高层次的技术支撑服务网,承担长期为当地住户和建筑工匠等提供咨询服务与技术推广的任务,逐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形式多样的服务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各镇乡(街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镇乡(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发改部门要切实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以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规范执法、依法行政。按照依法治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制观念。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我市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和观测设施的保护力度,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三)健全机制,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经费的投入渠道,发改、财政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作出统筹安排,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资金投入,使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加速基建,培养人才。根据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攻关,大力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推进地震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科技与防震减灾事业紧密结合,提高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理论水平高、熟悉监测预报技术的优秀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知识的管理人才。
第四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状况汇报
为确保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消除农村民居抗震安全隐患,提高抗震能力,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云政发〔2007〕53号)文件精神,我县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县2008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8年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各部门工作责任
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积极协调组织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采取召开群众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各乡(镇)试点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积极宣传开展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相关政策,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把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检查、督查,组织好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180多个自然村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实用、抗震安全、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方针,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送技术资料上门、送服务上门,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关,让群众真正感觉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同时,县上成立了工程验收小组,对全县6个乡(镇)建设的1600户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状况,进行了县级初步检查验收。全部工程基本达到各项技术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县级审计,没有发现违规违纪现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而且近几年我县茅草房改造的民房也未解决抗震设防问题,致使全县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居仍有16000多户,其中危房4000多户。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下:
一是各乡(镇)、各试点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离城镇较远、交通相对闭塞的村组,大部分农户仍处于解决温饱阶段,致使群众无资金投入,在省、市专项补助资金有限、建材涨幅较大的情况下,目前的5000元拆除重建和2000元加固改造资金太少,无法彻底解决抗震建设问题,项目实施难度大。
二是我县作为地震带、多震区,而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认识较低,对抗震设防安全意识不高,导致参与抗震设防积极性不高。
三是广大农村工匠缺乏抗震技能,只凭经验建盖房屋,在广大农村民居建设缺乏技术保证,施工质量较低,农村工匠抗震技能培训还需不断加强。
三、2009年工作措施
(一)搞好当前工程建设验收扫尾工作,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编。
(二)迎接省、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检查验收。
(三)认真总结2008年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做好我县2009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篇: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验收报告
邹城市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工 作 报 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根据省地震局的总体安排,现将我市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概况
邹城市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农业人口82万。辖16个镇街、892个行政村(居)。我市地处郯庐和聊考地震带之间,境内峄山断裂、苍尼断裂纵贯南北,凫山断裂横跨东西,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历史上遭受过多次地震破坏。近四十年来,发生1.5级以上地震1900余次,近十年来,矿区塌陷地震急剧增多,2.5级以上矿震达260余次。
黄厂新村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位于城区西部太平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9′51″,北纬35°23′29″,该村属压煤搬迁村庄,占地110亩,总建筑面积35097.84平方米,单体面积313.32m,共计112幢224户,建设资金4500万元,资金来源矿区压煤搬迁补助费。建设单位太平镇黄厂村,设计单位邹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济宁市中远建筑监理公司,建设单位2
位移现象,属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场地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场区无活断裂带通过。工程由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勘察,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地震安全性评价。
(二)打牢地基和基础。本基础设计根据勘察报告及建议,以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天然持力层,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基础垫层C15混凝土,基础埋深1.2m,基础墙体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10烧结砖,基础墙体两侧抹防水砂浆20厚,1:2.5防水砂浆(掺5%水泥质量的防水剂)。
(三)主体设计与结构。工程主体高度6.3m,一层3.3m,二层3m,墙体材料采用Mu10煤矸石烧结砖,M5混合砂浆,主体长度20m,宽度7.5m。
门窗洞口布置均匀,横墙和内纵墙的洞口宽度小于1.5m,外纵墙上的洞口宽度小于1.8m,门窗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四)主体抗震措施:本工程抗震设防为6°,楼房体型简单规整,纵横墙布置均匀,竖向上下连续,窗间墙宽度均匀。
构造柱:外墙四角和相应转角,大开间内外墙交接处均设有构造柱,构造柱生根于地圈梁,上接入上圈梁,构造柱上下两端各5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拉结筋出构造柱1米与墙体拉结。
圈梁:基础设有地圈梁,上部主体结构层层设有圈梁。
(五)楼梯等抗震措施:楼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四角及梁下均设置构造柱,符合抗震措施要求,楼梯梁、平台板与圈梁
心理。二是由于农村民居规划建设的一些程序还不规范,存在着边立项、边规划、边建设的问题。三是农民收入增长慢,建设资金紧,民房建筑自我要求低,建设高标准抗震民居房配套措施不够、协调能力不足。四是组织参观和观摩不够,示范带动面窄。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完善和解决。
建议:为提高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参加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的积极性,建议省局对通过验收的示范工程,给其参与的四家单位分别授牌、颁发证书,命名为“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
201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