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课题工作总结
一、进行学困生研究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专家所做调查,初中学困生在学校内约占20%左右,比例较大不容忽视。而在天河区的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这个比例更高。我主要通过对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收集和筛选,对错题库中的错题进行归类、成因分析(即诊断)后寻找对策,从而用它去诊断和辅导更多的学困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希望能探索出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困生化学学习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
二、学困生对象的确定:
我选取的研究的学困生专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有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其特点为:
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的达不到规定要求;
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③造成原因不同,学困生之间有差异;
④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逆转的。
当然我也确信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某方面的智力缺陷;或者多方面影响导致的厌学放弃。因为自己进行教学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面太广反而难以深入,所以就选择了学习态度比较积极(想学)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学)而学得差强人意的这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如果要量化到分数,可能就是平时分数在40—60分之间的一些同学。总体感觉这部分学生当中女生较多。
三、错题的选择:
在初三教化学,因为是毕业班,所以测验的频率相对较高,这也使错题收集的来源比较丰富。在考试的各题当中,选取成绩较优的学生作为参照,如下表以某次考试的选择题得分情况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陈++为成绩中等学生,许++、李++为成绩优秀学生。通过各题得分情况统计,首先锁定了得分率较低的第5、11、12、13、14、16、18、19等题,再参照对比生的答题情况,比如第5题都错了,可能是一个难点,或者是老师上课忽略等其他原因,于是不加以选取分析。
到了XX年初,因为每次考试都应学校要求对班级进行了逐题的得分统计,相对于一两位优秀生可能出现的偶然失手,选择程度较好的班级得分情况作为参照可能更为客观,于是就选取研究的学困生和参照班得分率相差比较大的题目进行选取与分析。
四、错题的归类与分析
首先将错题按考察的知识点(陈老师已经将初中的知识点列出,待编码)进行分类整理。错题的答案有些五花八门,有的却非常统一。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找到问题的缘由。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学生自我分析。如:
虽然很多学生的分析可能只是说“不会做”“搞不懂”等来敷衍,但还是有一些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如以上的乳浊液的分析就让我知道了不少学生将“乳”字与“白”字等而视之,了解了某些学生认知上的误区。
而且随着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在错因分析上面也普遍有所提高。
第二篇:(课题开展计划书)
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课题开展计划书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21世纪是追求高效率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新要求,以现代多媒体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也进入物理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从而将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大量的实验证实,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二、选题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果的现代化,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育信息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而且还要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通过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都较强的课堂教学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终极目的。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多媒体教学,因其手段灵活、方式多样、途径众多、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和感知效果好等优点而越来越为现代课堂教学所重视,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综合图像、动画、音响、文本等多种效果,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目前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研究内容: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物理质量
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行动研究,把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内容。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通过对如何利用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既可连续演示,又可分布演示,化抽象为形象,扩大学生感知量,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
(1)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此次研究是以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的作用及应用作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研究多媒体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性,必将为我校物理教师转换教学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并推动我校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确立目标:以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深入物理课堂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活动,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培养教师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案例研究:针对某个物理教学知识点进行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对策。
(3)反思总结:对课题研究的结论、经验进行反思,使其完善。
2、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掌握好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媒体辅助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
(二)积极探索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探究教学的新模式,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三)促进物理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实现我校初中物理课件资源库的建设。
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课题并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总结论文,培训试验教师,选择测试和调查的学校和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对课题的理性认识;制定方案;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
(2)实施阶段:
全面实施研究,边实施边调查积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收集整理调查的资料和信息;
第二阶段建立物理课件汇编
第三阶段进行个案分析调查及文献资料论证。针对研究目标边实施边调查实践,积累阶段成果,草拟实验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教育随笔等。
(3)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举行论证和成果展示,结题报告。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形成成果,接受成果鉴定。
五、子课题
1、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六、专家组与课题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邵勇
课题组成员:各子课题负责人,样本学校
七、预计研究进度 2013年 3月:
1)确定课题 2)确定参加人员 3)遴选子课题。4)筹备开题报告。4月:
1)进行文献研究。
2)召集子项目负责人讨论会,筹备开题报告。3)指导各子项目研究设计方案。5月---7月 1)课题开题。
2)在学校各班开展调查
3)确定各子项目研究设计方案。4)在学校各班确定子项目课题。9月-----12月
1)在学校开展第一轮实验。2)完成调研报告。
3)各课题负责人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
4)召开小型研讨会。课题负责人带着第一轮实验的结果与反思参加研讨会5)进一步修订实验方案。
6)各课题负责人修订调研报告或论文。2014年3----7月
1)在学校开展第二轮实验。
2)各课题负责人继续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3)组织课题中期报告会。9月-12月:
1)各课题负责人出版发表成果。2015年3月----7月: 1)各课题负责人结项。2)组织较大规模研讨会。3)验收所有预期研究成果。9月:
1)筹备结题。2)组织结题会。
第三篇: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第一高级中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与微课教学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2014年年底获得立项,2015年年初随即开展课题研究的,这期间得到了西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领导,省上及总课题组专家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我谨代表本子课题组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将我校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与各位领导、老师们交流,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我们是这样去落实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的: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及时召开了小组会议,在申报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分工、研究方式、阶段划分等细节问题。然后按分工分头准备开题所需要的各项数据、资料。
课题主持人及时将课题立项情况向学校相关领导做了汇报,介绍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设想,以求得学校领导在思想上、业务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有了学校领导和教科研室的支持,课题组成员信心倍增,在较短的时间内,准备齐全了各项资料,撰写了开题报告,并交学校主要领导审阅。在相关领导审阅通过后,6月初学校在阶梯教室举行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与微课教学的研究》省级课题开题仪式,海南州教研室、州电教室的专家应邀到会。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参加了开题仪式。
先是由课题策划人王老师作开题报告,从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步骤以及预期的成果等方面对课题作了阐述,对课题研究中的重点工作作了初步安排。
在开题仪式上,王校长充分肯定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并针对本次课题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指出,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渠道的多面性。并要求课题组的同志们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努力开阔师生国际理解教育视野,研究微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渠道的多面性,打造高效课堂。希望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立足教研,以研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合作,按照申报书和开题报告中确定的方法和步骤展开课题研究。
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和业余学习,主要是学习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学习了解微课的定义和制作流程;其次是对课题研究涉及的代表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将问题分配到人,分头进行,定期集中,交流感受,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第三是在2015年6月收齐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学习论文十篇,要求在暑假期间进行修改充后上交;第四是暑假期间,我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及部分中青年教师到西宁市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应用与创新教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诸向阳老师的《微课程研发的六大策略》讲座,中学高级教师易庆宏老师的《慕课与翻转课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讲座《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简约课堂建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的《语文高效优课的设计和实践》,翻转课堂讲师涂洪亮《微课与翻转课堂实操技术演练》等讲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老师们通过介绍自己的优秀微课作品,与大家分享了制作优秀微课的经验与实际操作演练,分享了大批难得的制作资源。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增长了关于微课的见识,更新了大家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课题研究的兴趣和能力。第五是本学期开学后收集了微课学习培训心得体会21篇,并结集印刷成册。第六是本学期征集了部分教师微课作品,目前正在进行课题组内部展示交流。第七是制作有关国际理解教育和微课制作知识展板,在校内展出,进行进一步的课题宣传。第八是成立课题群,并在此平台上建立课题资料库,实现资源共享。
遇到的困难和今后打算:课题研究困难之一是课题组成员地处偏远牧区,视野较为狭窄,对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相关研究了解少;困难之二是对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理论知之甚少,希望总课题组给予指导帮助。今后的打算是按照课题研究阶段进度,抓紧落实并及时总结,按时做好活动、总结上传平台工作。
第一高级中学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与微课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2015、10
第四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作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 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们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我们不妨咬文嚼字、顾名思义。“微型课题”的中心词是“课题”。为什么不用“问题”而用“课题”呢?这强调它是相对于宏观、中观课题而言的一种课题研究的类型。研究中不只是寻找问题的答案,还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要求“微”,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不一定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认定。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
“微型课题”的关键词是“微型”。为什么不用“微小”而用“微型”呢?“型”有“成型”的意思。首先,问题要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即时解决的问题,而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例如《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多种解法研究》,对象过于细小,属于个别问题,并且一堂课内可以解决,因此不能成为“微型课题”。其次,结果要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除了用报告、论文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形式表达。尽管后者比较自由,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成型,要有聚焦的问题,对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经过、操作经验的叙述,体验或感悟的总结等。
二、研究状况述评
对于“微型”的核心词“微”字,不妨做以下解读:
内容微: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
理论微: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话题说透就行,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即可。
成本微: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过程简、周期短,不必大张旗鼓地组织申报,也不必劳师兴众地麻烦专家鉴定。
观察微:教师要带着课题意识去细微观察生活,捕捉小而有价值的问题。研究中观察要敏锐、思考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
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关于微型课题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比较成熟的有两种:
南通市微型课题的组织管理者,教科所所长冯卫东给微型课题下了一个大致的界定,较为通俗:“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
如皋市微型课的积极推进者,教科室副主任袁玥的界定较为科学,普遍被认可: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
3、实,即实在。研究要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4、短,即周期短。时间短的一两个月,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6、快,即见效快。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从概念界定和特点上看,微型课题强调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因此对于各学科带头人来说,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研究和实践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微型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研究目标
1、从微课题研究出发,激发各学科带头人的研究热情,教他们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使各学科带头人形成初步的科研意识,并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能通过研究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个人得到最快的提升。不仅如此,由于各校学科带头人微型课题的研究,带动和引领本校其他教师或者学校也逐步形成科研氛围,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教育科研的热情。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我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我区教师逐步成为主动的行动研究者,促进所有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由微型课题为切入口,由各学校学科带头人率先开展微课题的研究,最终带动全校乃至全区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使科研兴教、科研兴教落到教育教学实处。
五、研究内容
(一)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微课题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难免遇到或大或小的困惑。这些困惑,有的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解决,有的可以通过向其他教师学习来改进,有的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获取解决的途径。但还有一种最有实效也最值得推敲的方法就是实践研究。因此,教师可以把平日发现的小问题当做是一把需要打开的锁,在寻找钥匙的同时总结方法,提升自己。
(二)怎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微课题研究
课堂,就是教师的战场,也是教师的研究室。只有把研究放在实际的教学中去,才能检验所用方法的实效。为此,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新途径来调整、改革教育教学,并逐渐总结出经验,不断深化和使用已取得的成果。
1、指导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来确定课题的选择。
2、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采取自学、培训、外出观摩等方式补充和强化学习需要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3、实施过程中注重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结合不断获取的经验来完成最终设定的研究目标。
(三)怎样把微课题研究的成果深化和推广
课题虽微,却往往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如何把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就要求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总结和运用。研究成果的获得并不是最终目的,学会研究,学会使用和推广,才是微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六、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使用。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自己的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追踪、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七、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措施
(一)研究的对象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3——2015.4)(1)成立课题小组。(2)选题、审批
(3)加强学习,掌握理论,学习研究方案,让课题组成员都了解该实验的内涵,并组织专题学习或讲座交流活动。
2、实施阶段(2015.5——2015.12)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制定出每学期的实验步骤和措施。
(2)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开始启动实验,聘请专家讲座,业务部门跟踪指导。——紧紧围绕实验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特别关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3、总结阶段(2015.12——2016.3)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各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确定今后进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和重点。
(2)对整个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形成研究成果,实施推广。
(三)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
2、加大宣传,力争获得各校的支持,区内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各学科带头人的带动,逐渐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3、以各学科教研员为指导教师,带动、引领各学科教研员开展研究。
4、组织不间断的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课题组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出学习相结合,大范围收集信息,利用因特网资源、专家资源和其他子课题研究资源,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5、立足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有效策略,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6、及时总结,推进实验的不断深入。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作为教师成长培训的专业单位,一直把对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如何让优秀教师不断成长并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是我们一直的努力方向。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研究重视程度高,在研究过程中能给予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3、每个学科的教研员都可以作为参与实验的各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员,无论是课题的选择还是实施,都有他们予以指导和把关,确保每个教师所研究课题的严谨性和实效性。
九、预期成果形式
(一)隐性成果
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终生要做的事情。研究的过程无论短长,甚至无论成败,教师和学生都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受益。教师要做研究,就要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献。而教师知识的丰富,无疑会在教育教学中日然而然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仅这样的良性循环就已经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最好的促进,更何况教师每每的反思和调整,都是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再认知和再创造。
1、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教师从没有思考,只是单纯的完成传授知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都是死知识,教师也会逐渐被形成的方法、教法所桎梏。不断的学习和改革,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的实施对象都是学生,教师研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带领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因此做到了教学相长。
3、提高科研意识,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显性成果
1、形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实验教师上展示课。
3、教师微课题方案。
4、教师随笔、案例。
5、各项相关活动的视频或影像资料
6、各学科带头人研究成果集锦
第五篇:课题工作总结
课题工作总结
篇一: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课题组成员在巩固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课题研究氛围。把课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在学校领导和旗教体局、进修校的重视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进展,课题组老师做的一些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课程改革和体验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书籍,学习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学期由谢六兵老师布署课题工作和课题研究学习会5次,学习时开展体验教育专题交流、讨论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增强了教师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2、结合本校、本人或教育杂志上的课例,坚持每周写一张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卡,重点对已开发的“教学资源包”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情况进行反思。
二、理论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加强备课管理。本学期在教学常规检查中,课题组老师不但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而且,备课要
体现课题的特点,将数学资源有效地在课堂上利用起来。让课题研究紧紧为教学服务。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组织“课题研讨课”,本学期由校长牵头成立由校级领导、教务处成员构成的巡课小组,深入一线,随堂听课20余节,课后组织教师认真填写对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登记表,并进行评课,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等级评定,写出建议性评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促进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一个“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在每次的课题研究课,课题组成员都能认真地参与研讨、交流,认真分析课题研究进展中的得与失,共同讨论研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每位课题组教师都积极撰写课题案例,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4、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落脚点要在综合运用上,要通过开发和使用的互动,才能保证资源的生命力,缺乏一线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研究,资源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以上是我们粗浅的看法与做法,回顾所作,深思所为,意在鞭策明天,有所为于明天。而成绩只是昨天的句号,明天的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课题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
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有待于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013年12月23日
××小学
篇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宿舍休息防打扰系统”
摘要
如今大学宿舍日渐趋向公寓化发展,虽然公寓化便于管理,但其中也隐藏着某些问题,比如人员多杂乱将难以保障同学们每天的休息时间和睡眠质量。但一个宿舍并不是一个人的,要完全排除需要休息的人不被打扰,有事情的人不被耽误的情况较难实现。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字:宿舍;学生休息;防打扰;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来源于生活,所以所具有的功能也是为在校学生能有更好的休息质量而设置的。因此就产生了制作宿舍休息防打扰系统的想法。首先在与组员的商讨下,对项目进行了认证,并与学长和老师商量,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列出了项目的主要难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了以后的制作重点。在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学到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积极总结的可贵精神。现就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总结:
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过程
回顾这半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①第一阶段:方案制定及初期准备
(2012年6月1日 至2012年6月30日)
准备和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确立明确的思路,制定明确合理的实验规划。合理协调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认真讨论项目的实际执行方案和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对项目的具体事宜进行必要的分析。
(2012年7月1日 至2012年7月31日)
总结前期讨论的成果,制定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撰写和阐述课题开题报告。(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5日)
购买器件(上面已列出),并做些简单处理
②第二阶段:试验研究
(2012年8月16日至2012年10月31 日)询问老师意见,并在与组员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设计的高效性,总结和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后续进一步的设计提过更好的思路。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
根据已经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电路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连接和焊接实验电路
③第三阶段:数据处理及答辩验收
(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
对制作完成的系统进行完整的检验和测试。为作品写出一份原理阐述的理论和一份技术报告。认真思考本次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
认真总结在本次项目中的收获。填写结题表、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参加结题答辩和成果推广等
二、开展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
在创新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实践中不断地修订和发展课题计划
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始之初,我们健全了团队以及查阅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但计划毕竟是人脑以往经验的产物,而实验有往往是指向未知领域。假设毕竟是假设,措施毕竟是设想,是否有效,有待于实践来验证,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实施之前就把计划定得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因此,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首先做到不断地听取与研究参与课题的老师的成员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实际,更符合规律。
我们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宣传了这个观点,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各位成员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又深入讨论,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定时与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如在本课题计划制订一段时间之后,课题组组员发现原定的“宿舍休息防打扰系统”这一创新点实现难度很大,按照我们的水平很难实现,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具体的实践创新项目中,将红外辐射传感系统改为超声波声控测距系统。这样课题的前瞻性、可行性会更加显著。于是,我们及时地把课题计划加以调整,正确引导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二)在实施中不断地转换思路、夯实基础、发散思维
创新实践的过程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小组成员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我们在实践中绝对不拘泥于现状,编写程序不会死板僵硬,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开拓创新,力求使得创新项目趋于完美。整个创新项目过程中,我们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所有的实践和工作都要围绕创新点来展开,不能偏离主题,所以更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臆想来猜测实验的结果,而是参照创新点有根据有目的的做出合理的预测,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完全尊重实验的科学性。
(三)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小组成员
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光控台灯调节系统”课题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团结默契,积极思考,热爱创新小组团队是关键,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小 组的综合素质。
(四)在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知—行”的原则。总结能加速从“行”到“知”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达到巩固实验成绩,深化实验程度,培养小组成员三大效应。所以,不断地总结与推广经验是我们抓好课题研究的又一重要环节。我们所承担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涉及到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些很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去查找文献资料,去领会理解实验的内容,确定试验需要进行创新的方向。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努力实施,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独立的思考。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时候要么去向老师、学长求助,要么就是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结论,讨论之后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随时总结
课题组要善于随时发现小组成员的新鲜经验,不能到了月末才想起总结。要努力帮助小组成员知道自己创造的经验的价值,要帮助小组成员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条理化,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充实。要鼓励小组成员解放思想大胆地形成文章,并通过例会制度,互通课题进展情况。我们小组自创新项目实施以来,成员积极讨论,积极实践。通过实验,小组成员们尝到了付出辛劳后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小组成员思考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少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实施项目的自觉性更加强了。、定期总结
到了每月末时,要加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创新小组成员收集资料,撰写工作记录,并由负责人亲自检查,这样容易从全局考虑。这样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实验小组成员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核实材料,构思提纲,最终形成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成了课题组对工作的回顾和小结。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研究方法:通过传感器及按钮输入不同的信息,经过单片机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处理后将结果反馈给输出系统,可以一来一去进行信息的交互。
研究目的: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制作一套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宿舍防打扰系统,以保障需要休息同学的休息时间和睡眠质量以及有事要做的同学不耽误事情。
实验设备:这个系统是由具有音频和文字处理能力的单片机、提示语文件、屋内输入端、屋外输入端、屋内输出端、屋外输出端、电源组成,各部分由数据线连接。其中屋外输入端为声控传感器,键盘,按钮。
屋内输入端为按钮。
屋外输出端为点阵字幕,音频输出设备。
屋内输出端为震动器,LED二极管发光器,音频输出设备。
核心处理器即为单片机。
四、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
在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工作中,我们收获不少,的确尝到了甜头,然而,作为普通大学生,我们有很多不懂和不明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难免有所不足,纵观我们在这一项目上面的探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的说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了解AT89C51的特性功能
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二)项目不足
由于振动器与单片机所使用的电源电压配置不一样,一时也难以解决,所以最后组员商议用小电机代替。还有的就是项目后期由于连线疏忽导致声控传感器损坏,以至于最后不得不放弃此功能。
(三)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首先当屋外杂音多,比较吵时。声控传感器就会向单片机发出信号,然后单片机在根据屋内是否有人员休息时按下的按钮来做出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反馈给屋外输出端,最后屋外输出端做出反应,是否给予屋外人员安静的提示语音。
当进入午休等休息时间端时宿舍内的同学只要按下自己床铺所对应的按钮后系统会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入防打扰模式。
当系统不处于防打扰模式时,如果屋外来人,来人只需按下按钮,屋内的输出端就会提示屋内的人,屋内人根据状况选择是否开门。
当系统进入防打扰模式时,如果屋外来人,来人第一次按下按钮,屋内的输出端不会发出提示,而屋外的输出端就会通过音频输出设备语音提示来访者屋内的人正在休息,如果确实有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单独找某个人,就需要再次按一下按钮。然后系统就会通过点阵字幕继续向来访者做出提示,让其选择要选择的人。来访者做出选择并确定后。系统会向对应的同学的输出端(震动器)做出震动指令(如果人在下面则LED就会发光提醒下面的人),这种指令就会提示被来访者,而不会打扰其他同学。(当屋内的人按下安钮时,字幕板上回对应的列出对应人员是否在休息,或者是否在宿舍的情况)
最后可视所在学校的网络条件,决定是否可在整个楼层内运用这种系统,以便于表示出整个楼层的情况而对外来者有种暗示。以及宿舍与宿舍之间的信息上的联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四)解决关键技术
主要是单片机对输入变量处理反馈的应用,以及与声控传感器等各种输入输出设 备的连接。
篇三: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夕阳学区中心校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切实抓好小课题的研究,针对小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小”字,帮助教师们关注自己具体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追求真实的研究;立足“课题”,引导教师从计划到反思,以科学的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或现象的改变,追求经验的提升。我们把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获得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及特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回顾研究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扎实有效的工作:
1、培训选题,确定立项小课题
本学期,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使老师们懂得了“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本学期,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首先,我们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点;然后,让老师们进行思维加工,并提出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最后,指导教师分析背景,查找资料,形成课题,要求学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
2、抓行动、抓反思。
本学期,我们教师小课题下发了立项通知,在学校内进行了立项公示。
小课题通过多次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对典型的课例,还采取现场诊断的形式进行指导。
3、抓检查、抓评估。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学校成立了跟踪检查小 组,抽查听课和查阅记录、跟踪研讨活动等方式检查工作,便于了解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进行阶段评价。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三是积累了初步的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经验。
在学校的正确引导及各位老师的积极加入下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
每个课题都做好详尽可行的计划,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课题成员。每个课题成员在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纳入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各课题研究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讨方式。每个课题的研究都围绕学生的习惯培养及能力提高,扎实有效。
3、研讨活动效果显著,资源共享
每一课题发挥本教研的优势,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的先导作用促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教研兴校的目的。
当然,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工作也存在不足:
1、个别学科组研讨活动有的老师参入态度不积极,教师的个人发言材料偏离研讨主题。
2、课题研究集中活动次数偏少,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3、不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收集的材料单一。
4、活动过程学生材料过少,没有学生反馈的资料。
5、有部分教师存在上网下载的现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需做以下改进:
1、提高学科组成员的参入意识,针对每个学科课题研究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与学期绩效工资挂钩。
2、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资料贯穿始终,注重平日的积累,特别是学生资料的积累,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的动态。
3、可以把平日集体研讨的问题积累归纳,抓出重点,这样可以提高研讨的容量与效率。
4、针对部分教师上网下载的现象在学校大会上进行点名批评。
总之,在学区的正确引导下,我校小课题研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教师的教育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合理使用新课标,贯彻新课标的教育思想,我们会继续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理念,继续加强研究,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