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工作总结怎么写?
每一个员工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吸收经验教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就业工作总结篇一
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也紧跟政府的政策走,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就业。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对于各个用人单位,我们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
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以后的就业中,我们应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援助,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对已就业的进行就业登记,对未就业的办理失业登记,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其实现就业。
就业工作总结篇二
20_年,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劳动保障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省、市、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生态、诚信、和谐”谷城这一主题,贯穿“一条主线”(落实国发[20_]36号),坚持“两手抓”(既
抓城镇就业,又抓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突出“三个重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帮扶“两零”家庭、失业保险扩面征缴),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就业与保生活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加就业总量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引导相结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素质,优化就业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不断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全面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636人,占全年计划4090人的11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6人,占全年计划2310人的112,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524人,完成全年计划1366人的116,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_年,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91本,发放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兑现各类政策性补贴870.69万元(其中:社保补贴578.55万元、培训补贴132.8万元、岗位补贴92.93万元、职业介绍补贴48.54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17.87万元)。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企业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102万元,减免税收82万元。为6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万元。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进。全县失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1825人,占全年扩面任务1000人的182,核定单位192个,金额252万元,参保职工18350人,核定准确率达98。协助地税部门收缴失业保险费215.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3132人次446万元,发放率达100。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县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已落实到位,电脑、宽带、电话等现代办公设施齐备,实现了县域信息网络共享,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已步入正轨。
——劳动保障代理和劳务派遣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保障代理劳动关系1808人,其中新增劳动关系代理326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273人,流动就业人员劳动关系代理86人,808人通过劳务派遣实现了灵活就业。
——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全年就业前培训784人,完成计划760人的103,创业培训196人,完成计划180人的108,再就业培训2_5人,完成计划20_人的110,劳动保障部门参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30人,完成计划4450人的133,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36人,占年计划13_5人的130,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5人,占年计划5800人的130。
----综合工作成果显著受好评。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建筑鄂军”劳务输出品牌、“湖北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先进单位”、全市“劳动就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援助农村文化中心先进单位”。好范文版权所有今年在全省开展的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和就业训练中心专项检查中,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劳动就业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就业宣传稿件、图片36篇(幅)。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国发[20_]36号、鄂政发[20_]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将36号和1号文件翻印发到全局干部职工手中,人手一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4月26日,县政府以谷政发[20_]23号文件转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及时印发了谷宣通[20_]11号、谷劳社发[20_]11号等八个配套文件,并按照新规定搞好政策对接,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按照规定,将集体企业和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纳入优惠证发放范围,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认定和发放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一周内领到证件。今年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391本。
二是全面开展“六类”人员调查登记,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上半年,我们集中一个半月时间,全局及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齐上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两零”家庭为重点的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并逐人登记建档,分类造册,实行微机管理。全县“六类人员”4654人、“零就业家庭”246户547人、“零转移农户”9566户
22756人。
三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以来,我们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促进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对照文件规定,结合谷城实际,我们从全县27个社区中选择了城关镇西关街、城内街、石花镇东门街三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确定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试点,三个社区积极响应,社区主
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创建计划,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等多种渠道,首先保证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或再就业,其次完善社区软硬件设施,确保达标并组织申报审核验收。目前三个社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规定要求,真正实现了“充分就业社区”。
四是兑现承诺,消灭“零就业家庭”。今年来,为了兑现消灭“零就业家庭”的诺言,我们通过组织免费培训提高其就业的适应能力;对素质条件较好的,通过企业招聘安置一批;对有较强就业愿望,能独立经营的,通过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走自谋职业之路消化一批;对有较强就业愿望,素质能力一般的,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实现灵活就业分流一批;对有就业愿望,条件较差的人员,通过社区开发公益岗位吸纳一批。截止11月底,全县246户“零就业家庭”516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提前完成了“消零”目标任务。
五是用好用活资金,促进就业或再就业。今年共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1135.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98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_3.5万元。累计使用1090.7万元,其中:为困难企业特困群体(“4050”、“4555”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578.55万元,为参加就业或转移就业培训的2620名城乡劳动者发放培训补贴131.8万元,为10名参加创业培训并实现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万元,为284名在公益岗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岗位补贴92.93万元,为3236名下岗失业免费职业介绍落实补贴48.54万元。积极支持城乡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支付鉴定补贴17.87万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万元。落实了驻外劳务服务机构建设资金,确保了劳动力市场建设及乡镇社区网络正常运营所需费用支出等。
二、严格执行国家新政策,认真履行失业费核定和失业保险金发放职责
一是摸清底数,夯实核定基础。根据年初制定的《20_年谷城县失业保险扩面清欠工作方案》,对参保单位做到“五清”,对缴费单位实行一月一申报,并按时将申报核定表送达税务部门。工作中我们通过查劳动关系定人数,查财务报表或工资花名册定缴费工资,参照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等多种方式,确定失业保险费征缴基数。
二是灵活开展扩覆清欠,为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打下基础。本着“坚持原则,区别对待、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灵活多样的扩覆清欠。今年通过编办、工商等有关部门核实有关情况,将县金耐特有限公司、新闻实业公司等16家企业1825人纳入了扩覆范围内。同时及时排查有能力缴费的欠费单位28个,欠费时间长、欠费数额大的单位2家,核定失业保险费252万元。对补缴历年费确有困难的单位谷城县酿造厂,我们先将其纳入,从纳入之时起计算缴费,之前未缴费的失业保险费作欠费处理,并制定分期补缴计划,补缴欠费后再记入个人缴费记录,全年扩面新增缴费人员1825人。
三是重点监控,确保“三率”净增。今年认真学习了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从我县192多家企事业单位中,按要求选出4类监控,对所有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稽核检查,通过重点监控,查出一个单位少报参保人数45人,漏缴失业保险费8910元,后经与企业多次沟通,现以全额补缴。全年核定单位192个,金额252万元,核定准确率达98。实现了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
四是提高标准,确保发放。今年4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台下发了《关于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通知》,规定从20_年6月1日起,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及相关待遇。20_年5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实有失业人员2123人,失业人员每人每月领取失业保险168元,月均支出失业保险基金36万元,1—5月实际支出180万元。提标后每人每月应领取失业保险240元,比过去人均增加了72元,月均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万元,6—12月份将增加基金支出105万元,全年累计应支出失业保险基金537万元,到20_年12月底,全县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386万元,其中20_年滚存结余186万元,20_年预计收缴入库200万元,收支相抵缺口151万元。我县的失业保险基金首次出现了赤字,我们及时向县人民政府请示,并于财政部门多次协商,达成共识,通过预借周转的方式解决待遇提标问题。今年我们按照新政策及时足额的发放失业保险金23132人次446万元,发放率达100,充分发挥了“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和“新三化”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一)全面落实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县、乡(镇)、社区信息网络。以搞好职能定位,强化公共服务为重点,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建设要求,对照“六个到位”标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资15万元为全县11个乡镇和26个社区建立了完整、高效、安全的劳动就业信息网,完善了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开展的全县城镇“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农户”、“城镇六类人员”调查中,乡镇社区及信息网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加强人本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新三化”建设。一是利用三个结合,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上门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的作用。本着努力打造“品牌职介”、“特色职介”的指导思想,我们还与县电信局、县邮政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5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0个,安置就业326人。二是积极拓展业务,开辟就业服务新领域。今年8月,成立了谷城县佳信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扩大了劳动保障代理业务量,全县劳动保障关系代理总数已达1808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273人,成功地为谷城县电信局、信用社、银行等单位派遣用工808人。实现了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整体联动。三是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素质。20_年2月,我们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举办了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政策、服务规范和项目、服务宗旨、办事原则、工作岗位职责等。10月份,集中组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组织的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培训班,并取得《资格证》。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素质。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以促进城乡就业为宗旨,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1期,培训学员120_人,结业学员120_人。其中,就业前培训784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2245人,再就业培训2_5人,创业培训196人,农民工转移培训5930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4_人,其他培训362人。
(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培训规模。一是投资30万元,将原劳动宫大楼改造成就业培训综合楼。二是多次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将与就业局相邻的“海峡兄弟蓄电池公司”所属场地房屋全部购买,包括三栋车间、一栋二层办公楼、一栋职工住宅楼、一栋职工食堂,总面积达16006平方米,扩建成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教学、实习、食宿、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二)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就近划片、方便培训者、减少费用支出为出发点,认定了三个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县技工学校、石花中山职业技术学校。整体联动、上下贯通、左右联接的培训网络已形成。
(三)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中心,创新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中实行了“三个结合”(长训与短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和“两个依托”(以三个定点培训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者的愿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对年龄偏大、家庭条件差的学员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而对年龄小的参训学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连续性,为他们成才提供知识与技能保障。今年以三个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开展了“送技能下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活动。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培训宣传车、自配教学设备和公共课教师深入全县10个乡镇巡回开展实用型技能培训,地处偏远地区的赵湾乡开展了“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缝纫”培训,茶叶之乡五山镇开展了“茶叶管理制作与电工”的培训,冷集镇开展“花椒生产管理与车工”的培训,南河镇开展了谷城劳务品牌“建筑知识”技能培训等。同时以厂矿企业为依托,开展技术实践培训,联系骆驼蓄电池、车轿公司、县服装厂、县银纺厂作为农村劳动力实习基地,聘请了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使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今年免费开展技能培训5930人,免费发放培训结业证5930本,培训资料5930份、职业资格证书2136本,培训后就业4744人。参加技能培训学员中200多人到浙江温州一市区搞建筑,不仅承包了该区的全部公厕工程,而且完工后,还包揽了全部的入厕收费业务。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
五、综合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劳经济长足发展
我县印发了《谷城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证开发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了以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所为依托,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培训中心具体指导、监督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审定培训计划,核发《培训结业证》和《技术等级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调查统计,20_年第一季度以农户为登记基础,以村、乡镇、社区为统计单位,对全县“零转移农户”进行了调查,“零转移农户”有9566户,22756人,我们及时采取了内转外转并举,多渠道、多层次转移农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切实搞好转移工作,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636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54人。
三是狠抓维权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们加大了农民工的维权力度。成立了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3月,分别在深圳、上海、山东、北京、陕西、山西等六个地区设立了劳务工作站,制定了驻外劳务管理机构职责和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人员、场地、经费、工作”到位,目前工作站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开展。积极推行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今年协助谷城务工人员讨回公道33次,挽回经济损失116万元。
四是搞好后方保障工作,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县组建了由11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负责的农民帮工队,在农忙、建房、婚丧嫁娶时提供劳务服务。今年三个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免费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参加技能培训子女免费开展了电脑知识培训,培训留守儿童72名。“帮工队”、“保育居”、“红白理事会”等服务模式已在全县逐步推广开来。截止目前,全县已建“帮工队”56个、601人;“保育居”42家,保育孩子860人;“红白理事会”81个、883人。
六、与时俱进,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今年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创建文明、高效、务实的机关为基本目标,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从硬件建设入手,对机关办公室门窗、卫生间、档案室、职工文体活动室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并添置了相关设施。为干部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提升了就业局机关的公众形象。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20_年,我县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严重存在;失业人员增加过快,失业保险基金出现较大缺口;再就业资金不足,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难度较大;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就业基地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20_年劳动就业工作重点:一是全面落实国发[20_]36号、鄂政发[20_]1号、襄樊政发[20_]18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拓展就业服务功能,推广劳务派遣、再就业基地、社区组织就业模式,加快完善促进灵活多样的劳动就业政策,确保全年目标计划的完成;二是组织实施就业培训中心扩建计划,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力度,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就业;三是完善失业调控制度,加强扩覆力度,提高失业保险的参保率,缓解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就业工作总结篇三
我担任的是金融系06市场营销的班主任,学生数99人,通过一年工作的开展,最终就业率98.99%。现将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就业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大三伊始,我便做好就业工作的规划,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了解和熟悉有关就业政策。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保证就业信息传递渠道通畅、及时,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
二、积极主动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帮助毕业生就业。我主动联系了安徽省电子商务中心、安徽真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分别组织了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同学参加了面试,最终有20多位同学顺利被这些用人单位录用。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对毕业生加强诚信教育,其中录取到真心公司的潘明海同学已被破格提升为河南省区域营销主管。
三、鼓励升学考试,对参加升学考试的同学进行专业辅导,促进升学率提高。在我的鼓励下,有21名同学报考,其中17名同学被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录取,录取率达到81%。针对跨专业报考突出的现象,我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这些学生进行《西方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专业辅导,并认真研究历年考试真题,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12名跨专业报考安徽农业大学金融专业的同学中,有9名同学被录取。
四、认真细致的做好各项与就业相关的工作。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毕业生档案整理等工作,及时上报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证明函等材料;宣传毕业生进基层工作(选聘生、三支一扶等),帮扶双困毕业生就业,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确保学生安全离校。
五、注重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做好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总结。我参加了学院的“就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提交论文《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新特点及应对策略》。
在这一年的就业工作的开展中,我得到了系领导及学生办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今后会更加努力,并注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更好的做好工作。
就业工作总结篇四
一、工作的总体感受
一周的工作感觉很充实,每天都是那么忙碌,虽然总是重复着做同样的工作,但还是从这样不断重复的工作中明白了耐心、细心、克制情绪的重要性。这是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最缺的东西,也是工作中最宝贵的东西。事业单位的考试在一天天的逼近,感觉压力好大,不知所措,在工作中多少有那么一点分心,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以学校的工作为重,只要我还在学校的一天,我都会尽力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及各位领导交给我的任务。
二、工作岗位的认识
以前我的岗位名称是市场部,现在改为招生就业办,后来几个部门合并了,我们的工作都是在几个人的配合下完成,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总是一个人,但给我们的压力会更大,整个学校的壮大都与我们四个人息相关,我们考虑的不仅是招生,还要考虑我们怎么为我们学校的学员联系和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还有整理好所有部门的各项资料,这关系着整个学校的兴衰存亡,但是我们一定会努力。
三、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一周的工作,也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对工作不够认真,有时还是出现了情绪急躁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改进,多与同事交流,多向同事请教,减少和杜绝一些问题的发生。
三、上周工作总结
回顾上周工作,我们发了所有小学及中学的特训营宣传单,总的来说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有家长反映我们的收费贵。
四、接下来一周的工作打算
经过一周的宣传工作,我们的宣传好像什么效果也没有,这周我们还是计划再去做各种宣传,通过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地去发放宣传资料。
最后,我希望在做宣传的时候如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望各位积极提出,以便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
就业工作总结篇五
本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
一、开好班会,开班会不一定要等一节完整的课,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干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向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六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了,很多道理都明白,但自尊心也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在这个学期里,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班队活动、每天戴红领巾等都由班干部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我只是从旁协助,让学生进行
自我管理。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我们班每月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这是对我一年工作的充分肯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带领学生们走向光辉的明天
就业工作总结怎么写?
第二篇:201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9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截止至2019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1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
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
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
第三篇:就业工作总结
2014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截止至2014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14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4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14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第四篇:就业工作总结
双辽市职业中专就业工作总结
双辽市职业中专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同国内30多家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看空间。下面就近两年来我校就业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业道德和技能训练
学校健全了由校长任组长,一名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 就业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在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实训技能的训练,强化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技能的培训。每次就业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
二、积极同企业联合,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学校积极同企业联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做好推荐学生就业准备工作。在学生入企业就业前,学校组织人员到企业考察,待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工作工种等情况适合学生后,学校才进行推荐。学生就业后,学校还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多次安置就业,帮助企业对就业学生进行教育,使就业学生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踏实工作,尽快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
三、近两年的就业情况 1、2011年7月2日,学校组织了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有237人赴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工业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活动,学生在企业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磨练了意志,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2012年1月,学校组织了李琪、郭爽、刘泽群等15名学生到山东烟台太平洋酒店就业。当时月薪为1800元,包吃住。3、2012年3月,学校组织了李光耀、王秀鹏、杜宇、郭朋、金硕等12名学生到北京精诚伟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就业,月薪为1800元,包吃住。4、2012年5月,学校组织了刘万里、蔡旺盛、王汉斌、等13人到吉林振云塑胶有限公司就业,培训期工资为1200元,包吃住,现工资已达2000多元。此外,段和、衣明远、杜明、王佳新、张金明等14人到四平风神风机有限公司就业。5、2012年7月,组织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赴富士康集团烟台工业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137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6、2012年12月,组织了李月娇等20多名学生到北京鹰翔宾馆就业。7、2013年3月,张浩等5人到双辽发电厂房屋维修公
司就业。8、2013年6月,毕磊、李程等6人到四平风神风机有限公司就业。9、2013年7月,组织了213人赴烟台富士康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
四、今后打算
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同企业的联系,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学生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的强国梦而努力。
第五篇:就业工作总结
就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就业工作面向基层,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平均就业率95%以上。这与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密切相关。
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1.针对市场灵活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学校根据周边经济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主动调整办学方向,将办学定位于更好地培养基层农村需要的医药卫生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专业设置和调整,重点做好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康复、检验专业、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精准的办学方向及办学定位,为毕业生就业取得竞争优势。
2.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的就业工作基本方针是: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开拓市场、引导创业,促进就业。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适应毕业生岗位需求,将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等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由就业工作人员,县区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等专家承担。
学生第一学年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同时接受 1 专业前景、行业需求、就业状况教育,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素质,明确学习方向,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第二学年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除理论课程学习外,增加见习和实践技能课,同时培训自荐材料的撰写与准备、面试的技巧、求职的途径与方法等,举办模拟招聘大赛,并邀请就业指导专家、医院人力资源部、乡镇卫生院院长、行业代表、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专场讲座等。
第三学年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让毕业生进一步了解国家有关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政策,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先谋业、后创业、再事业”的就业观。市场开拓,举办双选会,搭建就业平台,指导创业孵化,引导毕业生到行业、乡镇卫生院、社区,充实行业、农村社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
就业、创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3.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狠抓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抓手,狠抓内涵,凝练特色,效果显著。已建成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口腔医学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学术科技带头人,27名市级学术科技带头人。在 特色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及辐射下,积极推动了我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4.针对岗位制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在充分进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岗位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一线教师及行业专家修订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制定了106门课程标准。
制定课程标准时先邀请一定的行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过程分解为详细的工作任务,其中每一项目都提出具体的能力及素质需求;一线教师及岗位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分析其知识需求,然后重组与优化课程内容,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仿真临床等教学方法及手段,设置具体的教学过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推行,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其就业能力。
5.加强工学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及“订单培养(培训)”。重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 革与探索。采用该模式教学,学生在校学习1年,在医院学习2年,其中到乡镇社区实习1个月(month,简写“m”),简称(1+2m)人才培养模式。
第1年在学校学习,主要学习人文社科、医学基础等课程,另外开设医学导论和农村医学教育课程,安排学生到社区进行调查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基层现在的医疗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早期接触临床,为临床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年为临床学习阶段,时间为1年,学生在医院学习专业课。此阶段以执业资格考试标准为依据,结合岗位能力需求,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见习—讲授、床边教学-示教室讲授、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三种方式。此阶段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见习和实际训练中得以巩固,有充足的接触临床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年为临床实习阶段,时间为10个月,其中1个月乡镇卫生院实习。此阶段学生主要在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使学生对临床疾病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具有对常见急、重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熟悉预防医学及全科医学的基本知识,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进行初步指导;了解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出科时要对学生进行规范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1个月的乡镇卫生院实习,既可以 了解疾病的初始状态,又可以熟悉基层医疗卫生环境,利于学生就业双选。
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学校积极进行集团化办学,建有我省唯一的“豫健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召开了两届集团工作会议,推进了临床医学专业“1+2m”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进一步推进药学、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集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院合作、共育人才的目标得到了落实,加大了“校院(企)合作”促进就业力度,深化就业基地双选工作,与企业合作加强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目前已与44家综合性医院、14家专科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签订实习就业培养协议,搭建了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平台,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二、加强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为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监控制度及队伍建设,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与学生评教制度,加强反馈环节建设,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建立健全以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教务处处长、系部主任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成立校、系二级督导,对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督导,提 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执行力。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及时反馈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形成校、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的教学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建设,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
2依托课程标准,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依据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目标的制定、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方式上,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有后续课程授课教师、行业专家、学生(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参与;在评价对象上,要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做到评价目的人本化、评价内容整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课程标准偏差,改进教学,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校、系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档案检查等。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课程目标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执业考试要求等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采取笔试、技能操作考核、模拟临床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课程结业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理论成绩占总成绩70%,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逐年提高,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县、乡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学校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紧贴农村、基层办学的开拓性实践,先后被《河南日报》、《大河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07年以来,乌兰察布医专、泉州医专、安庆医专、平凉医专、南阳医专、商丘医专等到校交流。漯河医专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