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下面带来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1
近三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国家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都对我市的保护性耕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近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实健全保护性耕作组织工作机构。为切实加强对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2010年,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挂帅,农机、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及项目镇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协调等;
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同时,继续加强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办公室建设,从优化人员、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入手,提高保护性耕作办公室的工作能力和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任务。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要求,分别制定了各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将年度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安排,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年度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落实了项目示范区和示范区建设任务。对示范区实施的技术模式、机具购置补贴办法程序、机械作业组织办法等进行了落实。为规范项目实施有关方的关系和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还与项目示范镇签订了《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合同》,用合同的形式,确定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和形式,开展保护性耕作大宣传大培训活动。
1、根据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工作的需要,3年来共编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手册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明白纸各3万册,印制《保护性耕作宣传挂图》15000张。同时,对2008年制做发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音像教材》光盘的使用进行了督促指导。为开展好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创造了条件。
2、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年来,结合三下乡、送科技下乡、农业科普日等活动,先后在姜山、夏格庄、李权庄、院上、望城、日庄、马连庄、武备、沽河、南墅、河头店等镇(街道)进行了50次宣传活动,受益农民15800多人(次),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书籍和明白纸各20000余册(份)。
3、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及时的宣传报道。3年以来,通过青岛电视台新闻频道、莱西电视台新闻频道、莱西市情(市报)等媒体,先后播放(刊登)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介绍、保护性耕作小麦对比实验田测产、示范区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观摩会、三夏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演示会;示范区小麦机械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和玉米机械免耕播种作业;市、镇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三秋玉米机收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示范区玉米机械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农业部领导和专家、青岛市政府领导、莱西市委市政府领导、保护性耕作和农业专家视察指导保护性耕作工作等内容,收到了十分明显的宣传效果,扩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4、组织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机械演示会和观摩会。每年麦收前后,我们在承接青岛市保护性耕作小麦观摩会的同时,组织召开了全市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观摩会和三夏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参加观摩和现场会的各级领导、农机户、农民群众达到10000多人,通过现场观摩对比小麦的长势、专家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机械现场作业演示等形式,许多领导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有了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培训作用;
3年来,全市共举行现场会51次,与会人员14800多人(次),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8000余册(份),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5、创新宣传培训工作形式,拓宽宣传培训工作渠道。我们积极与莱西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配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内容,组建了莱西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讲师团农机教学组,把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列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平台,采取科技讲座、学用示范基地现场培训观摩、远程教育网络视频讲座、印发培训教材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编写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教案,由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汇编成通用教材,面向全市农村发放。同时,我们在莱西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的帮助下,将青岛市农机局何明站长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课件编辑制作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光盘。发放到重点农业镇、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村级网点场所和设备进行定点播放培训,累计培训10000多人(次)。
6、组织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和项目实施工作的需要,3年来,先后在姜山、夏格庄、武备、日庄等镇等举办小麦免耕播种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21个,直接培训示范区农村干部、农民和农机手近5200余人。
(四)不断强化措施,搞好保护性耕作机具推广。搞好保护性耕作机械推广是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这项工作。3年以来,通过大力宣传、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向保护性耕作机具倾斜、认真落实兑现补贴政策、搞好推广机具的考察选型和引进供应、突出推广工作重点、搞好技术服务等措施,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和发展。3年来,全市共推广各类保护性耕作机械2121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型)355台,大型拖拉机59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564台,玉米贴茬播种机608台,深松机68台。其中,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小麦免耕播种机,在2010年推广140台的基础上,今年推广164台,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经过3年来的项目实施和宣传推广,莱西市特别是项目区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传统耕作模式和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项目示范区外农民的认识差距更大一些,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仍有阻力。
(二)小麦免耕播种机适应性、可靠性不强
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通过性差。作业中经常出现秸杆缠绕、堵塞现象,作业目前效率低。特别是遇到秸杆覆盖量大,土壤含水量高时,问题就更加严重;
二是部分机械零部件易损坏,故障多。
(三)资金投入不足
项目经费太少,造成项目实施和推广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实施和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领导。继续争取各级政府对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市场和行政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将保护性耕作项目推广应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项目的资金扶持,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资金投入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尽快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增加保护性耕作资金来源。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和典型应用效果,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同时,加强技术骨干和重点农户的培训,使其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成功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三)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保护性耕作发展机制。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作业组织和农机大户,提高保护性机械作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2
我县从x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二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xx系统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共推广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x台,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x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全县区域面积x平方公里,xx万亩耕地,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为一年两茬轮作地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x万亩,玉米种植面积x万亩。
x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南及西**为浅山、丘**区,中北部地区为平原,春旱多风、夏炎多雨、秋凉晴爽、冬寒干燥。从我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来看,主要存在着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县从xx年开始在xx村进行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工作,局长xx同志对保护性耕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制订搞好保护性耕作的具体措施和意见,并把保护性耕作作为目标管理的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二年来的实施,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到xx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
我县自xx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实施目标。
1、应用模式和技术路线
根据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我县普遍采用的技术模式为:机械收获玉米同时机械粉碎还田(或人工收获玉米穗后机械粉碎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小麦田间管理→机收小麦→机械深松(三到五年深松一次)→玉米免耕施肥覆盖播种→玉米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玉米同时机械粉碎秸秆还田(或人工收获玉米穗后机械粉碎秸秆还田)。
2、资金投入
xx年以来,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共投入资金x万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x万元,农民自筹资金x万元。
3、机具投入
我县共投入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x台,其中免耕播种机x台,秸秆还田机x台,其它机具x台。
4、实施面积
我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x亩。
5、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我县分别在x个乡(镇)示范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应用面积x亩。据统计我县小麦免耕播种机平均每台季作业量达x亩,机手单台总收入近万元。玉米免耕播种机(主机为小四轮拖拉机)单机季作业量x亩,单台总收入x元。
社会效益:一是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二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效益:保护性耕作把农作物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为扎实推进我县的保护性耕作,县xx局成立了以局长xx任组长,局属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领导小组,使项目涉及的各单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大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识不足,持怀疑态度。为了更好地推广该项耕作技术,我们编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x余份,出动宣传车x余台次到乡、村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并召开现场会N次,到会人员x余人。通过现场演示,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到基层,使农民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既省钱、省力,又高产、稳产。
3、因地制宜,科学选型
为给农民提供可靠的机具,我们结合我县农业地理条件和土壤类型的特点,把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BMSF-10/5、2BMSF-12/6型免耕施肥播种机,x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F-2/7、2BMF-3/9型免耕施肥播种机,x播种机厂生产的2BFY-4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为主打机型,积极与厂商联系,保证充足货源,确保机具性能和作业质量。
4、技术指导,跟踪服务
“三夏”、“三秋”作业期间,我们与厂家人员共同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对所有保护性耕作机械进行逐台调试,为所有机手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维修服务,确保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进行作业。同时开通技术咨询热线,项目实施中,共接受咨询x余次,解决技术难题150余次。同时我们与农技、植保、土肥等部门共同组成技术检测小组,适期到项目区察看苗情,检测数据,并做好对比记录,对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机具逐机建立技术档案,对保护性耕作对比试验地块也同时建立了档案,为项目实施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5、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根据土壤特性,村两委的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和机械条件等因素,我们确定xx村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点,示范对比面积x亩。我们积极做好试验示范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到数据真实可靠,资料整理要全面规范,图片清晰,对比性强。通过传统种植和保护性耕作种植在同等地块对比,小麦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3道,平均每亩节省农机作业费用20-30元,进一步调动农民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
6、加大购机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机
为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我们加大了购机补贴力度,对每台免耕施肥播种机补贴x元,玉米免耕播种机补贴x元,秸秆还田机补贴x元,优惠激励政策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共新增各类保持性耕作机具x台。其中免耕施肥播种机x台,玉米免耕播种机x台,秸秆还田机x台,其它机具x台。
四、存在问题
1、小地块与大型农机作业不相适应。由于农村仍是以一家一户经营土地,不利于大型机械的统一作业,影响作业效率,降低机手收益,机手购机热情不高,持观望态度的多。
2、免耕施肥播种机榨行行距太小,建议生产厂家从设计上加以改进。
五、今后打算
尽管我们在项目实施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虽然投入了不少精力,但还距项目要求有不少差距。x年,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精心组织、严密实施、科学管理,力争新增试验示范点4个,计划新增示范面积1万亩,推广各类机具x余台,逐步使我县的保护性耕作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国家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都对我市的保护性耕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近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加强领导,充实健全保护性耕作组织工作机构。为切实加强对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XX年,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挂帅,农机、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及项目镇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协调等;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同时,继续加强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办公室建设,从优化人员、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入手,提高保护性耕作办公室的工作能力和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任务。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要求,分别制定了各《保护性耕作项目 实施方案》。将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安排,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明确了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落实了项目示范区和示范区建设任务。对示范区实施的技术模式、机具购置补贴办法程序、机械作业组织办法等进行了落实。为规范项目实施有关方的关系和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还与项目示范镇签订了《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合同》,用合同的形式,确定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和形式,开展保护性耕作大宣传大培训活动。
1、根据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工作的需要,3年来共编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手册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明白纸各3万册,印制《保护性耕作宣传挂图》15000张。同时,对XX年制做发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音像教材》光盘的使用进行了督促指导。为开展好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创造了条件。
2、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年来,结合三下乡、送科技下乡、农业科普日等活动,先后在姜山、夏格庄、李权庄、院上、望城、日庄、马连庄、武备、沽河、南墅、河头店等镇进行了50次宣传活动,受益农民15800多人,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书籍和明白纸各XX0余册。
3、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及时的宣传报道。3年以来,通过XX电视台新闻频道、莱西电视台新闻频道、莱西市情等媒体,先后播放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介绍、保护性耕作小麦对比实验田测产、示范区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观摩会、三夏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演示会;示范区小麦机械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和玉米机械免耕播种作业;市、镇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三秋玉米机收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示范区玉米机械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农业部领导和专家、XX市政府领导、莱西市委市政府领导、保护性耕作和农业专家视察指导保护性耕作工作等内容,收到了十分明显的宣传效果,扩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4、组织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机械演示会和观摩会。每年麦收前后,我们在承接XX市保护性耕作小麦观摩会的同时,组织召开了全市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观摩会和三夏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参加观摩和现场会的各级领导、农机户、农民群众达到10000多人,通过现场观摩对比小麦的长势、专家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机械现场作业演示等形式,许多领导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有了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培训作用;3年来,全市共举行现场会51次,与会人员14800多人,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8000余册,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5、创新宣传培训工作形式,拓宽宣传培训工作渠道。我们积极与莱西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配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内容,组建了莱西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讲师团农机教学组,把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列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平台,采取科技讲座、学用示范基地现场培训观摩、远程教育网络视频讲座、印发培训教材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编写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教案,由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汇编成通用教材,面向全市农村发放。同时,我们在莱西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的帮助下,将XX市农机局何明站长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课件编辑制作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光盘。发放到重点农业镇、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村级网点场所和设备进行定点播放培训,累计培训10000多人。
6、组织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和项目实施工作的需要,3年来,先后在姜山、夏格庄、武备、日庄等镇等举办小麦免耕播种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21个,直接培训示范区农村干部、农民和农机手近5200余人。
不断强化措施,搞好保护性耕作机具推广。搞好保护性耕作机械推广是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为 此,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这项工作。3年以来,通过大力宣传、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向保护性耕作机具倾斜、认真落实兑现补贴政策、搞好推广机具的考察选型和引进供应、突出推广工作重点、搞好技术服务等措施,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和发展。3年来,全市共推广各类保护性耕作机械21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355台,大型拖拉机59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564台,玉米贴茬播种机608台,深松机68台。其中,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小麦免耕播种机,在XX年推广140台的基础上,今年推广164台,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经过3年来的项目实施和宣传推广,莱西市特别是项目区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传统耕作模式和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项目示范区外农民的认识差距更大一些,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仍有阻力。
小麦免耕播种机适应性、可靠性不强
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通过性差。作业中经常出现秸杆缠绕、堵塞现象,作业目前效率低。特别是遇到秸杆覆盖量大,土壤含水量高时,问题就更加严重;二是部分机械零部件易损坏,故障多。
资金投入不足
项目经费太少,造成项目实施和推广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实施和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领导。继续争取各级政府对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市场和行政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将保护性耕作项目推广应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项目的资金扶持,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资金投入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尽快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增加保护性耕作资金来源。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和典型应用效果,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同时,加强技术骨干和重点农户的培训,使其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成功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保护性耕作发展机制。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作业组织和农机大户,提高保护性机械作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形 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第三篇:保护性耕作总结
****二0一0年保护性耕作项目
工作总结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面积实施情况。
于2001年起,就开始大面积推广实施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技术,因长期坚持秸秆还田,土壤的团粒结构、疏松度、土壤有机质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土壤抗旱能力增强,已被广大职工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保护性耕作是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工增收的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减少了耕地作业,降低了机械作业成本;由于表土未进行耕翻,特别是次生油菜的发生量明显减少。****20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计划9万亩,其中新增面积3万亩。实际实施面积9万亩,其中新增面积3万亩,完成任务的100%。2009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6万亩,经过示范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较成熟的技术模式,现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计划2010年新增面积3万亩。实际完成3万亩。
2010年团场分项完成作业面积是:少耕深松3万亩,免耕播种3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8万亩,杂草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8万亩。
(二)机具推广情况。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团场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65台(架),实际投入65台(架),投入率达100%,其中:计划投入免耕播种机6台,实际新增6台,达100%。型号分别为:中农机美美诺6119型免耕播种机3台,现代农装科技2BF3620型2台,德国阿玛松32行气吹式免耕机1台,每班次作业达300亩以上,可满足3万亩地的作业需求。计划新增机具6台,实际新增机具6台。从而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资金投入情况。
2010年,续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21万元。实际完成121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拨款10万元,项目团场配套资金10万元,职工自筹101万元。购置保护性耕作机械107万元,占总投资的88.4%,其中职工自筹101万元,团场配套6万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20万元;作业补贴3万元,占总投资的2.4% ,全部为团场配套资金。项目组织管理、检查验收资金1万元,占总投资的0.8% ,全部为团场配套资金。中央资金10万元,其中,宣传指导2万元,占投资的20%;技术培训投资2万元,占投资的20% ;示范区建设投资6万元, 占投资的60%。
二、项目实施效果:(一)经济效益.农四师****建设9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农田 , 保证出苗率95%以上,减少一遍耕地作业,降低作业成本和化学除草成本11-15元, 增产增收5%, 每亩可增收25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四师****地处昭苏盆地中部偏北,土地总面积8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7万亩,牧草地60.6万亩。农作物除小麦、油菜、青贮玉米、马铃薯外,其它农作物难以成熟。
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技术,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分含量, 裸露的耕地表土被大风扬起,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保护性耕作是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旱区节水抗旱能力的重要措施。团场每年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超过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60%。免耕施肥播种能够降低成本11-15元/亩,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增强抗旱节水能力,提高产量4%以上,增加了职工收入,壮大农垦经济,改善项目团场的生态环境。因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为确保该项目顺利进行,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团长担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团长任副组长,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产业化办公室,成员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产业化项目办和发改科等部门领导6人,项目示范区技术人员13人,共19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负责示范区各项具体工作。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依托团场农机的有利优势,积极引进、试验和探索适合本团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研究和制定适宜本团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3)整合农机管理、推广、科研和大学等单位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积极开展免耕播种机具的引进、试验和改制工作;组织团场技术人员和农机户外出考察,为农机户推荐先进、适用、可靠的保护性耕作机具,保证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产品质量,满足团场生产作业技术要求,充分用好现有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科学配置,提高效率,合理使用。
(4)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编印保护性耕作技术资料2000册,发放到技术人员和职工手中,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使项目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5)项目技术依托兵团农垦科学院农机化所, 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师农业局等科研、农机推广单位。各科研推广单位负责牵头组织项目规划、申报;承担项目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与交流、实施情况检查、材料汇总等具体工作; 承担试点试验数据监测、技术咨询、新技术工艺的研究和机具开发、改进等工作;技术专家组全面负责对项目团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项目技术依托兵团农垦科学院农机化所, 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师农业局等科研、农机推广单位。各科研推广单位负责牵头组织项目规划、申报;承担项目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与交流、实施情况检查、材料汇总等具体工作; 承担试点试验数据监测、技术咨询、新技术工艺的研究和机具开发、改进等工作;技术专家组全面负责对项目团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四、采取的主要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建立示范区11个连队,面积9万亩,其中小麦4.5万亩,油菜4.5万亩。2010年新增面积3万亩,其中小麦1.5万亩,春油菜1.5万亩。采取的主要技术模式分别是;
油菜耕作技术模式:
(1)2009年10月前收获春小麦(留茬高度不低于20CM)机械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施肥→2010年4月免耕播种油菜→机械喷洒除草剂、杀虫剂及叶面肥(2-3遍)→机械收获。
(2)2009年10月前收获春小麦(留茬高度不低于20CM)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机械施肥→2010年4月机械喷施除草剂→2010年4月免耕播种→机械喷洒除草剂、杀虫剂及叶面肥(2-3遍)→机械收获。
面积10000亩,其中2连5000亩,6连5000亩。
春小麦耕作技术模式:2009年9月收获油菜(留茬高度不低于20CM)机械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机耙地、梳草→免耕播种机施肥→2010年4月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杀虫剂→机械收获。经过对各作业层次的跟踪检查,作业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五、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
1、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还不足,有些同志把免耕播种或秸秆还田或深松单项技术就认为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2、免耕播种机具有待完善提高。个别工作部件强度不够,容易变形,作业可靠性差,播种机易出现涌堵现象,对作业质量有一定影响,建议组织力量研制性能先进、作业质量好、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价格低的免耕播种机。
3、项目投入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资金。在项目资金投入方面主要用于项目推动,对于技术体系完善和研究没有明确的资金支持,造成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后劲不足,适应性、广泛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保护性耕作的长效发展。
(二)建议
1、加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科研开发。设立专门的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开发研究。使机具的性能不断适应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需求,为保护性耕作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每年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撑体系的资金应当占到项目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主要用于对比试验、效果监测、技术模式探索、技术路线改进、病虫草害防治、机具性能改进、机具质量跟踪调查、管理方式创新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发展提供技术依托与保障,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面发展。
第四篇: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人们不难发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呢?
保护性耕作与生态保护
先看看我国的耕地状况。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旱作农业的面积约3300万公顷。许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了在旱地采用火烧秸杆,铧式犁翻耕土地,耕翻后耙压碎土,来保证播种质量,以及土地裸露休闲等传统耕作方式。
但是人们没有重视,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地表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成千上万吨的地表土被风刮走,既造成了农田的荒漠化,也加剧了沙尘暴的形成。可见,除了大量开荒、草原退化以外,不恰当的土地耕作方式,也是沙尘暴猖撅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的保护性耕作法,使旱区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法呢?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秸秆覆盖量应超过30%。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土壤深松技术下面,让我们看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玉米收获机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
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
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到20-30cm。
秸秆覆盖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二,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我们知道,旱作农业没有灌溉,土壤水分基本来自天上降雨。雨水消耗分三部分。
一是径流消耗。径流消耗是指在降雨的时候,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是无效的消耗,约占降雨的10%左右,坡地可以达到30%以上。
二是地表蒸发,也是无效的消耗。约占降雨的60~80%,是主要消耗。
第三才是供给作物生长的有效耗水。根据测定,有效耗水仅占降雨的10~20%。所以,要想增加有效水分,只能减少径流、减少蒸发。
传统耕作,地面没有秸秆保护,在雨水直接拍击下,表面很容易结壳,产生径流。
而保护性耕作强调秸秆覆盖效果,能减少水蚀,减少地表径流。
另一方面,因秸秆覆盖明显减轻了阳光直射地面,降低了风力直接吹拂地面,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因地表的秸秆覆盖,增加了阻隔层,降低了蒸发散失的速度,使蒸发减少。
其次,把大量秸秆还田,直接增加了土壤里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注意:秸秆残茬处理技术适合在年降雨量达到250~800mm的地区应用。
麦茬地播种玉米
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
是在保证种子能够发芽的前提下,不耕翻或者少耕翻土地,将种子和肥料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主要方式有:
免耕播种是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我们可以看到,免耕基本不扰动地表,保持了一个持久的作物残体覆盖层,使土壤免受太阳、雨水和风的破坏,保持了土壤的营养平衡。转而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来承担“耕作”任务,使土壤保持疏松和透气。
带状旋耕播种是一种少耕方式,适合在少风多雨的季节和地区应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注意:免耕播种技术适合在地表平整、覆盖物分布均匀的地块应用。使用时一定要避免深浅不一,缺苗断垄现象。
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
杂草和病虫害控制是保护性耕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历来,我们都是用土地深翻根除、斩断和深埋杂草的方法,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实施免耕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其实,耕作对除草有利也有弊,有时可能还促进了杂草的扩散。例如,农具可以将杂草的根或茎斩成断节,使每节都有可能长成新的植株。再例如,耕作可能将杂草的种子扩散到整个地块,加剧了多年生杂草的发生。
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呢?
种子处理
播种时,我们可以选用防病、抗病的种子。也可以采用药物拌种消毒的方法,防止病虫害发生。
喷洒化学药剂
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有效方法。通常在播种前,向前茬作物的根茬喷杀虫剂,可避免病虫害危害后茬作物。播种后的一周左右,喷洒除草剂,可全面封闭地表,有效防止杂草出苗。地表秸秆覆盖多的地块,喷药时应加大剂量。
当作物的苗出齐后,再喷施一次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可基本解决杂草问题。两次喷施除草剂,次数增加了,使用的剂量可以适当减少。
轮作
防治病虫害不能不提到轮作。我们知道,连作种植时,昆虫和病源会聚集在土壤中,危害下一茬作物。轮作则打破了许多病原菌的寄生周期,使新生昆虫更难找到它们偏好的食物,因而控制了昆虫和土壤传播的病害。另外,在一块地里轮流种植多种作物,增加了使用药剂的种类,有利于防止杂草和病虫的耐药性。例如,采用谷类、豆类、油料作物轮作,在免耕条件下,杂草和病虫害明显减少。注意:喷施除草剂和杀虫剂时,不能中途停车,避免药剂过量,导致药害。
土壤深松技术
是使用深松机械,在不扰动耕作层土壤的情况下,疏松耕作层以下5-15cm的犁底隔离硬层,加厚了耕作层,使降水渗入的速度和数量大幅度增强,避免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减少了由于翻耕裸露造成的水份蒸发,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常用的深松机械有多种,我们可根据土壤、作物、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深松机。
V型深松器的特点是,可以将耕作层全面疏松,使耕作层有利于接纳雨水。下部深处有鼠道,洪涝时可成为排水的通道。V型深松器适合密植作物,例如小麦等。
单柱式深松器的特点是,只松动作物根部正下方的土层,属于间隔深松。单柱式深松器适合于宽行作物,例如玉米等。
翼铲式深松器比单柱式深松器松土面积大,比V型深松器节省动力,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土壤深松是一个选择性项目,可2~4年进行一次。由于深松的成本与耕地的成本相当,所以,从多年种植的角度看,成本还是降低了。
以上,我们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知识,可见保护性耕作是一个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产增收的综合技术体系。我们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作物种类,选择性地、科学地应用这些技术,精确地进行生产投入和管理,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五篇:保护性耕作事迹材料
推广新技术,勇当带头人
——特力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林和他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 特力村,坐落在坦途镇腹地,看名字应该有点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意思。但是这里的百姓却固执地奉行庄稼不收年年种的信条,坚信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要肯吃苦、肯流汗,就一定能有一个好收成。特力村和白城市的大部分小村庄一样,农民靠种植粮食维持生计,而种植的作物中玉米又占了绝大部分。长期以来,这里的老百姓在玉米种植中沿用铧式犁翻整地方式,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有机质投入量大幅减少,养分消耗量大,土地质量持续下降。直接表现就是土地板结、贫瘠、产量低,严重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010年的科技春风把种植新技术吹进了古老的村庄——镇赉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坦途镇特力村设点示范。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大量的秸秆、根茬还田,形成新生态有机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壤板结与退化;保护性耕作还是保护耕地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保护性耕地采用机械化免少耕和复式作业,可有效降低农机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投入,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天大的好事却让特力村的支书王玉林犯了难: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的技术模式为整杆覆盖、隔垄休闲、宽窄行、免耕播种,体现“五不”,即不割秆、不灭茬、不打垄、不铲地、不趟地。
几十年上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耕作技术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们根本不相信这种“大不管”的耕作技术能带来什么好收成。老百姓们暗想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起来说的天花乱坠,可是究竟能不能像承诺的那样省工、养地、增产、增收,谁的心里都没底。但是王书记不甘心看着村里的老百姓永远沿袭着陈旧的“弯钩犁、刮地皮”的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他毅然决定整合耕地30公顷,由自己承包,亲自给农民做示范,风险自担。
32.1公顷的耕地摆在眼前了,王玉林书记大着胆子细着心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示范。俗话说: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一定要亲口尝一尝。这一尝,王玉林尝出了甜头,村民们也看出了差别——保护性耕作的作用太明显了:
一、节水保墒
2010年本地区极其干旱,32.1公顷的示范区,今年只灌了2遍水,而周围传统耕作地块最少已灌4遍水以上,仅灌水一项每公顷就节省开支3000元。保护性耕作节水保墒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深松,耕深35cm左右,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增强了土壤通透力,即抗旱又可以防涝。二是因为减少多道作业工序,少动土,从而减少水分蒸发;三是由于有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四是变垄作为平作,减少了垄两侧的水分散失。
二、保护生态
老百姓也知道广施化肥、大水漫灌的耕种方法就像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是一锤子买卖,不划算。但是苦于找不到一种既能做到粮食的稳产高产,又能养地护苗的耕作方式,现在王书记和特力村的农户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就可以做到这样一箭双雕,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田地,一是由于秸秆的覆盖及减少了对土壤的耕作次数,从而保护了地表营养土,具有防风固土的作用;二是防风保苗,由于有秸秆根茬的阻挡,再加上保护性耕作的播种位置在垄邦侧,形成了播种沟,在春季风大时,小苗处于播种沟内,减轻了风沙对小苗的伤害。
三、节本增效
略去省工省力不说,等到秋后收一算总账,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的农户才知道啥叫老鼠拖铁锹——大头在后头,保护性耕作由于减少多道作业工序,在节本增效方面效果尤其突出。
一是节支增收,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不割秆、不灭茬、不打垄、不铲地、不趟地、少灌水,减少了多道作业工序,节省作业成本及人工,每公顷可节支达1200余元;保护性耕作采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所以在播种时可以进行适量加密播种,每公顷保苗株数增加了近一成,从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每公顷可增收900多元。加之节省的投入,整体效益增长达到2100元,王玉林的32.1公顷玉米比采用普通种植方式种植的玉米多收益60000多元,增长幅度达到10%。
二是解放劳动力。保护性耕作从五月一日结束播种到十月一日收获前,除了追肥灌水,再就不需进地了,王玉林一家可以体
面的生活,也可以从事其它产业。特力村村民看了都说:“这种种法怎么不早有呢,你看给我们这祖祖辈辈累的,这么省事还高产的做法,从前连想都没敢想过,这就这么整,种个三十垧、五十垧地也就像玩似的。”
通过特力村对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农户们看到这是一项养田护苗的抗旱节水工程,是省工省力的劳动力解放工程,是功在千秋的生态建设工程,更是利在当代的效益工程。老百姓对此非常认可,纷纷要求加入到新技术的推广当中来。眼下王书记已经开始带领他的乡亲们为明年的大面积玉米保护性耕的实施作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