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发展和改革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发展和改革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2020年以来,X区发展和改革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牵头成立X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X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援交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
(二)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
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X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X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X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X区落地。
二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0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起草形成《深圳市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0-X年)》,并编制相应2020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于X月X日全市首个与深圳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X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X-X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速X%,计划完成率X%,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二是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牵头编制《X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和效率。探索采用市场化经营权配置、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行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全方位协调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度,X-X月,X个在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X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X%,预计年底能X%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牵头梳理全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X个,并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统筹推进东进攻坚、新基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筹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全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建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超过X万条,涵盖辖区内登记的商事主体约X万个,累计访问量达X万次;研究制定《X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铺开企业信用画像;优化“信易贷”服务、推动“信用+审计”联动、扩大“信用+执法”范围,全方位探索“信用+”应用模式。推出“信易贷”线上申报平台。推动成立X区信用促进会。
(五)加速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和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规划建设
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按照产城融合发展要求协同推进,探索具有X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推动X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方案初稿并完成第一次征求意见。加快推动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规划建设,积极向市发改委争取有利支持。
(六)推进节能减排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大运AI小镇成功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通过线上宣传模式创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实现节能知识无接触式传播。三是大力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监管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市区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X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领域中心工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制定2021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监测和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特征,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统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双区建设在X落地结果。
(二)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2021年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计划的组织申报和编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为X区经济发展夯实根基、打好铺垫。二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和“承诺制”,提供高水准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三是加强谋划梳理,认真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项目库。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三)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三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
(四)推动改革创新再深入
一是推进全区信用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加强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信息归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等工作,加大信用建设宣传力度,进一步探索个人信用报告应用场景,积极拓展更多“信易+”系列项目。二是加快编制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规划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先导区规划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市级优质项目资源、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等在先导区落地。会同各相关部门提前开展先导区招商引资工作。三是以“双区”建设为契机,统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区域合作、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改革创新事业实现新突破。
(五)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能源“双控”工作经验,研究完善工业、建筑、交通、服务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措施。支持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建设国家净零碳项目,探索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净零能耗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净零能耗项目的推广。继续统筹做好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第二篇:农经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农经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化改革添活力、加快转型增效益、优化环境美家园”的总体要求,以推进“8810行动”为主抓手,克服突发事件多、自然灾害重、工作负荷大等困难,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全面深化“四项建设”,着力实施“四大工程”,积极构建“四大体系”,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20316元,同比增长10.5%,并先后荣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和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称号。
一、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一)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24万亩,总产19.28万吨,总体表现为面积减少,单产增加、总产减少。其中晚稻面积25.03万亩,比上年减少1.19万亩,单产达571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14.29万吨。油菜生产面积持续下降,全市面积4.3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面积6.08万亩,机插率达到24.3%,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率达98.7%以上,全市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9%。
(二)经济作物量减价涨。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7.59万亩,比上年增加3.09万亩。其中榨菜栽培面积5.5万亩,同比减少13.7%,亩产3835公斤,同比增加20%,亩产值达2685元,创历史新高。茭白面积稳中略升,全市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产值与上年持平。杭白菊栽培面积5.24万亩,同比减少5.2%,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品质均受到较大影响,亩均产值5000元,同比减少28.6%。水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但增长势头放缓,特别是葡萄发展速度明显趋缓。
(三)畜牧生产减量提质。畜禽生产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生猪产业减量发展,湖羊产业规模发展,畜禽养殖结构趋于优化。受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以及拆除违章猪(禽)舍等因素影响,畜禽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局预测,全年生猪、湖羊、家禽、獭兔存栏量分别为19.79万头、22.38万头、337.16万羽、19.32万只,同比分别增减-30.4%、-8.8%、-15.5%、-17.5%。畜产品市场行情两极分化,生猪养殖效益探底回暖,家禽养殖效益不断下滑,湖羊和獭兔等草食动物养殖效益相对稳定。
(四)蚕桑生产逆势稳定。受农村劳力成本上涨、蚕茧价格频繁波动、安全生产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市蚕桑生产总体呈现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减少,蚕茧产值增加态势。全年饲养蚕种22.56万张,同比减少1.66万张,减6.9%,总产蚕茧1.046万吨,同比减少1270.3吨,减10.8%,但由于春、夏蚕茧收购价格均有30%以上涨幅,晚秋收购价格保持高位,全年蚕茧产值达4.21亿元,同比增加1416.5万元,增3.5%。
(五)渔业生产发展平稳。水产养殖面积稳中有升,全市面积2.7万亩,同比增长10.7%,受高温、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影响,水产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甲鱼等高档水产品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养殖户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大力实施养鱼稳粮增收工程,示范推广稻鱼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新模式,目前已实施养殖面积1515亩,其中龙翔街道示范推广茭白田套养泥鳅面积1300亩,河山镇推广稻田养泥鳅215亩。
二、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及成效
(一)加快四化同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以“两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产业集聚化。今年全市新建粮食功能区9个,总面积1.53万亩,其中有XX市级1个,面积1900亩,50%粮食功能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石门镇春丽桥村省级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29公斤,创嘉兴历史新高,高产攻关田最高田块单产958.5公斤,居2013嘉兴首位,实现双超900公斤的重大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增投资12445万元,其中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运北省级现代综合区共新增投资11285万元,1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新增投资1160万元,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XX市水蛭特色精品园和振东花卉苗木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
2.以土地流转为依托,实现经营规模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努力突破设施用地瓶颈,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农场等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进土地整村整组连片流转,积极引导土地要素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聚,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13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590亩,累计流转面积达16.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9%。3.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实现环境生态化。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涌现出了“茭白和杭白菊秸杆养羊”、“桑枝果枝生产食用菌或加工人造板”“沼渣沼液配送服务”等一大批富有桐乡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7.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9%,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9%,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率达到99%,主导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9.3%,均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省、市各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成省、市各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7个,示范项目18个,示范企业6个,荣获省级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填补嘉兴地区空白。
4.以食品安全为保障,实现产品优质化。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制订农业地方标准3个,制订技术模式图8个,组织实施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其中省级3个。依托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点),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力度,2013年各镇(街道)快速检测点共检测基地及散户蔬菜3302批次,合格率为99.9%,养殖业生猪“瘦肉精”检测37025份,合格率100%,初级水产品检测69个批次,合格率100%。强化“三品”质量认证和监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2个,无公害基地面积2.25万亩。
(二)深化四项建设,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1.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以“百花地面·风雅桐乡”为主题,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化建设,强化对10条进城绿色通道、70条沿线村绿道和8个入城口绿化造型建设的有效投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绿道建设430公里,拓宽填土185万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75亩,全面建成三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以美丽乡村中心村等节点建设为亮点,完成10个省待整治村、21个省级中心村和5个先进镇建设。加强文化特色村保护,启动石门镇桂花村等3个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
2.深化“森林桐乡”建设。制定出台了《XX市“三个一”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创森扶持政策,拓宽绿化融资渠道,探索营林护绿新机制,全力推进森林桐乡建设,2013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2007亩,完成任务的102.7%,其中重点防护林4715亩,完成率104.8%,一般防护林4311亩,完成率105%。大力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4个,市县两级绿化示范村32个。石门镇建立国内首个乡镇级森林科普馆,获得省林业厅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省关注委对森林城镇创建的验收。
3.深化“两新”工程建设。在学习借鉴周边先进县市经验做法和征求镇(街道)、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根据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先后制订出台新一轮农房改造集聚扶持政策,完善“两新”工程建设考核办法,确保2013年“两新”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今年全市农房改造集聚农户3258户,完成计划的108.6%,龙翔街道元丰社区和濮院镇永越社区通过XX市级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验收。4.深化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以拆除违章猪(禽)舍专项行动为抓手,制定XX市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发展。今年全市拆除违建猪舍2486户,拆除猪舍面积42.09万平方米,完成任务任务的281%,完成三年任务的145%,拆除禽舍面积18.85万平方米,创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获得浙江省标准化创建先进县(市),填补嘉兴地区空白。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病死畜禽生态处理中心1个,公共无害化处理窖10个,规模养猪场无害化处理窖2个。恒生动物处理中心在全国首创病死畜禽生态化处理模式,首条自行设计的生产流水线自7月份石门镇投入试运行成功后,改扩建的3条流水线建成后形成日处理病死猪10吨能力,能满足石门镇及周边镇(街道)病死畜禽处理需要。
(三)实施四大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
1.实施产业层次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应用“大蚕一日二回育”、“桑苗嫁接体繁育”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饲养模式创新和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突出市场引领,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全年共组织企业参加展会11个,展会现场销售额520.2万元,签订订单合同173个,订货金额达到1690万元。以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为契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加快产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3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超1亿元,接待游客128万人次,红杉邨成为我市首家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2.实施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强化农业有效投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农业招商(投资)项目82个,今年我市农业累计投入3.25亿元,完成年初预定农业投入增长60%的目标。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新增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XX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组建了XX市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XX市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增省部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家。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完成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20家,新增XX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XX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
3.实施农业执法提升行动。开展春秋两季“绿剑”集中执法行动、“打非治违”、“瘦肉精”、“过路猪”、“泔水猪”等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各类执法人员1563人次,检查投入品生产企业79厂次,投入品经营单位365家次,种养基地9923场次,未发现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护林巡查,巩固创森绿化成果,检查各类木材、苗木运输车辆2710多辆,依法制止毁林案件3起,立案查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10起,结案率100%,协助公安机关办理盗伐林木案件1起。
4.实施科技信息提升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今年共引进试种新品种98个,其中粮油73个,水果12个,蔬菜10个,恢复杭白菊种质资源圃,推广蔬菜穴盘育苗等新技术30多项。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原市良种场改造提升行动,构建涵盖农业、林业、畜牧业,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与应用为一体的种子种苗繁育和产业化生产示范平台。引导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完成农民信箱畜牧分平台和XX市农业门户网站改版建设,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个,全市农业主体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四)健全四大体系,助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1.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小蚕共育、畜禽粪便收集等社会化服务,2013年新建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22个行政村实现了水稻机插整村推进,全市100%机插水稻采用机械化催芽、机械化播种,机械化育插秧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推广生猪自动化喂料系统50条和饲料搬运机器人2个,首次引进兔子自动化喂料系统76组,以“机器换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规范化操作程度。组建6支畜粪便收集长效管理队伍,开展规模养殖场生猪粪便收集处理,成立两个沼气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我市沼气发展及农村能源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2.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今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四个全国农技推广示XX县之一,全年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组织实施省级农技推广项目4个和市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项目12个,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16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600户,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发挥12316为农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作用,今年中心受理电话咨询481次,接待来人来访咨询233人次,受理网上咨询21次。切实提高农经审批窗口服务水平,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操作程序,农经窗口三次被市行政审批中心评为“红旗窗口”。3.健全农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切实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通过加强疫情监控、强化预防免疫、细化防控监管措施等一系列工作,应免畜禽的免疫率达100%,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防除面积723亩,同比下降27.6%,全年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积极开展渔船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农机“安全生产月”、应对处置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农机、渔业、蚕桑安全生产大检查,2013年出动各类农业执法人员3146人次,检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508家,立案查处各类涉农案件7起,结案6起,未发生渔业生产和农业机械等安全事故。
4.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以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为契机,深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成175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占全市行政村的99.4%,荣获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围绕村级财务收支、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完成107个村的审计任务,共审计金额9.55亿元,落实整改措施221条。根据开发区体制调整需要,认真做好凤鸣街道长新村等4个村集体资产移交工作,确保“三资”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五)深化为农服务,全力打造“三合一”干部队伍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制定出台《XX市农业经济局(农办)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成立效能监督员队伍,全年开展12次明察暗访,对效能违规干部依纪依规从重从快处理,有力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XX市农业经济局(农办)中层干部考核办法(试行)》,通过考核增强中层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落实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台《2013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全面完成2013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任务。倡导和谐机关建设,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通过对局集体宿舍改造,为外来人才在桐乡工作生活营造良好条件。完成XX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大改善局(办)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加强财务运行管理,建立局机关及下属单位财务集中办公制度,实现了人力资源整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篇:罗源县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罗源县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抓项目、争资金、扩内需、促发展”大局,创新举措、深化协调、优化服务,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好计划编制与执行分析
科学编制下达2011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搞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切实做到月有进度,季有分析。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9.3亿元,比增15%;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38.4%;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85亿元,比增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800元,同比增长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自营出口总值6000万美元,比增11%;实际利用外资2520万美元,同比增长5.9%。
二、争取资金取得成效
我局始终把争取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机遇、讲究方法、主动跟进,主动与省、市发改委汇报衔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及时掌握项目投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项目,做好调研,及时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项目上报,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尽职尽责。全年通过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衔接,在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年1-10月共争取到上级各项扶持资金 1607.71万元。
三、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一是加强项目管理,并将项目分解至县直有关单位,落实了相关责任人。此外,加强了重点项目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协调和指导;二是强化项目监督。按照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三个百分之百和四项制度要求,及时跟踪协调项目建设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对全县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督促有关工程建设单位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三是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促使项目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继续打好“五大战役”
今年,共对接“6.18”项目40项,计划投资23.23亿元,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任务。严格按照上级发改委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编制全县“五大战役”项目65项,投资94亿元;申报列入市“五大战役”项目17项,计划投资38.08亿元。加强“五大战役”项目跟踪服务及协调反馈工作,实行半月报、月报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分析有关项目投资、开工、竣工、前期突破、项目储备等进展情况及其它需要协调的相关问题并上报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五大战役”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事迹、人物,进行拉练式点评。预计今年“五大战役”力争完成投资94亿元任务,列入市“五大战役”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以上。
五、搞好项目审批服务
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接待服务对象时做到受理与咨询一样热情,生人与熟人一样客气,干部与群众一样尊重,大件与小件一样对待;严格认真行使行政审批权力,不越权、不以权谋私,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在重大项目服务上,更是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服务。
六、扎实抓好机关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依法行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联系发改工作职能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全面提升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参加省、市发改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加强干部的业务学习,深化学习内容,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及时传达学习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局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紧紧围绕我县发展目标任务,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结合个人实际,找准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和整改。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各项制度,改善了机关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效能。四是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和挂点包村帮扶工作。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到挂点村松山镇竹里村,帮助该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该村持续发展后劲。五是做好老干部工作。将老干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011年,我局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争取项目难度加大;二是如何建立高效率、高素质的机关和干部队伍还需努力。2012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
一是继续密切监测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做好月度、季度和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不断提高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提高经济分析的针对性,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形势持续谋划罗源新发展,继续围绕事关罗源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深层次问题研究,及时跟踪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加强项目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项目督查协调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重点办协调联系作用,认真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项目工作的思路,联合有关部门对制约全县重点项目的突出问题进行督查,对项目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归类汇总,分解到各相关部门限期解决。推动进度较好项目多做贡献,进度较慢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机械设备等投入,进度滞后项目查找原因,逐一突破瓶颈,确保项目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二是继续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对照各专项资金投向和中央扩大内需机遇,对已上报项目,加大跑市跑省力度,逐项落实,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工作,加强与省市发改委的联络沟通,及时了解国家、省投资动态和资金安排,力争在项目资金争取上有新突破。三是突出发展临港工业。继续做大做强罗源湾开发区南、北片工业区和金港工业区,规划建设牛坑湾工业区和鉴江工业区。重点推进宝钢德盛、三金钢铁、时代包装、宇星彩板、华东船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并力促已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同时,切实改变招商方式,超前谋划运作,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去寻找项目、生成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四是加快港口开发。力促华能集团动建码头项目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罗源湾港区深水码头集群。推进碧里至将军帽疏港公路、碧里至鉴江疏港公路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快输变电和引水工程建设,为罗源湾的大开发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对接。抓好第十届“6.18”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项目尽快转化落地并开工建设,鼓励更多的企业对接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举办多种形式专场洽谈会等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联系,增强项目对接的针对性,提高对接工作实效。
三、加强中央、省、市投资管理
一是加强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建立健全县级项目储备库,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符合中央投资的深度要求,在关键时刻“报得上、批得下、做得来”。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上沟通争取力度。积极与上级发改委联系,建立起密切的沟通渠道,及时捕捉信息,掌握投资方向,认真组织申报项目,特别在民生项目上加大运作力度,争取实现大的突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罗源湾滨海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项目服务协调机制。针对增投项目开工时间和配套资金滞后问题,开辟项目“绿色通道”,在实施运作中参照重点项目的管理办法,给予重点保障、重点服务。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督检查。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工作检查组,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力协作、急事急办,积极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树立我县良好形象,为下一步争取资金打下好的基础。
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总结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切实把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作为重要工作来实践好,推动全县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意见(试行)》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提高审批、核准和备案效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罗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第四篇:沁县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沁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县深化“四以”战略,以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县,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战略目标,发挥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作用,深钻细研搞规划,不遗余力抓调产,抢抓机遇上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无缝对接创环境,扎实高效地组织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划计划编研成果丰硕
确定发展思路,研究发展战略,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各个行业发展规划、计划编制是发改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署和安排,在上年做好“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和重点课题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关于编制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精神,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翻番的总体要求,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全局上下通力配合,于年初全面完成了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编制任务,并提交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后下达到全县各条战线。较以往的规划,“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在理性分析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坚持和深化“四以”发展战略和丰富“水城”建设内涵,提出了打造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国生态功能区三个目标,明确了今后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是体现了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负重赶超的基本原则,综合分析了各方面因素,科学制定,量化考核指标;三是围绕转型跨越,经济翻番的目标,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落脚点,力求做实做足项目,谋划了“十二五”重点项目98个,使“十二五”目标的实现有了强力的项目支撑。
此外,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注重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衔接,全面完成了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发挥发改部门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各个专业规划的编制,目前,“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建设规划及交通、电力、水利、农业、旅游、文化等重点专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根据上级发改部门要求,完成了《沁县“十二五”生态流域治理规划》,《沁县“十二五”生态扶贫搬迁规划》两个行业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卫生、人口计生、民政、教育,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新农村服务业发展等中长期重点项目规划,为今后争取项目,争取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管理服务再上台阶
以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精神,收放有度,综合协调,项目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一是以流程再造为方向,合理划分事权,积极推进以备案、核准、审批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制改革,制作并对外发布了沁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环节。凡属国家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鼓励类范围的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均取消了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审查,一律实行备案,企业提供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备案表后可随到随办。对于规定属核准权限内项目,只要取得土地、规划、环评部门的初审意见,并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即可当场办理,对于须经上级办理的备案、核准及审批项目,我们主动配合项目单位到省到市,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力求尽快办结;二是创新工作方式,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做好和规划、土地、环保、安监部门的业务对接,实行并联审批,同步推进,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限;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开通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凡属县确定的重点项目,我们都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不仅帮助他们完善手续,履行程序,还抓住各种机遇,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四是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决策,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限制限制类、淘汰类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五是在严格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资金管理制、项目验收制四制管理的基础上,从完善程序入手,全面推行项目能耗审批,政府投资类项目招投方案审查和招投标程序管理工作,推进各类项目的正常运行。
三、引资上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抓住国家省、市的投资方向和政策,紧盯动向,紧盯项目,精心选项,完善前期,多次跑省、跑市谈项目、报规划,想尽办法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到目前为止,争取上级列项41个,累计到位各级各类投资10490.8万元,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1254万元,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1198万元,康禾公司洁净生产630万元,营养素深加工60万元,沁州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300万元,信息化建设200万元,流域生态扶贫综合治理4个342.5万元,林业工程6个480.5万元,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3个390万元,教师周转房建设144万元,学前教育134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73万元,空白邮政所补建272万元,农产品质量检测站300万元,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292万元,卫生监督所建设250万元,新农村生产发展、环境整治100万元,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资金1123万元,段柳乡新增粮食产能项目366.82万元,册村镇粮食产能建设950万元,基层农村推广服务体系建设156万元,农村电网升级改造1221万元,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建设40万元,城市绿化公园建设60万元,其它零星投资项目9个146万元。此外,县城集中供热亚行贷款1.4亿元,葆源公司为农服务体系建设300万元,蔬菜批发市场项目、垃圾处理场、海州兔业兔粪转化沼气工程、优势农产品谷子基地建设等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估计2012年前半年可到位。
四、重点工程快速推进
今年我县共确定500万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60个,市考核办下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任务共20亿元,作为县政府的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县委、县政府把重点工程办设在发改局,赋予了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一年来,我们积极发挥重点办的职能作用,抓住项目立项、项目落地、项目开工、进度督促等几个关键环节,科学调度,挂牌督战,保证了重点项目的按计划推进落实。到11月底,全县重点项目实际开工数达到84个,完成总投资2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市统计局反馈数字)15.7亿元,预计年底可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是:年内共实施工业新型化项目22个,到11月底,康禾农业有限公司桑果酒加工、桑叶茶加工,龙腾木业年产2万套实木门,海州兔业兔饲料生产,华安焦化华产回收,昆龙耐磨材料公司铸钢磨球,50万m3 商品混凝土,田园春杂粮加工,增海明胶厂废料综合利用,沁州黄公司信息化及万吨小米生产线改造等12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其它10个项目完成投资进度的85%以上,年内实施的23个农业现代化项目完成投资5.4882亿元,其中:1.5万吨设施蔬菜,2万亩干果经济林开发,2.5万亩荒山绿化,1.5万亩土地整地及药材基地建设,片区产业扶贫,梁家湾水库除险加固,万亩育苗,土鸡养殖基地,保护性耕作基地建设,郭村镇农业综合开发,海州循环农业园区等12个项目已完成,其它项目均已完成投资的90%以上;年内开工的36个市域城镇化项目中完成投资2.598亿元,其中: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联通公司光速城市及移动网工程、二轻小区建设、贸易大厦改造、农村公路改造、沁县中学体育场、广电中心数字电视改造、机动车检测中心、客都生活超市、城建住宅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巷巷通工程、漫水加油站等13个项目完工,其它工程大部分达到计划进度完成投资均在80%以上;年开工建设的3个城乡生态化项目城市绿化工程已完工,县城天然气管网工程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10km主管道铺设,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完成了三通一平,具备了开工建设条件。
此外,次村河流域中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在我局的亲自组织下,计划批复的5座旱井,垫滩造地80亩,谷坊5座,经济林500亩,防护林1500亩工程均已全部完工,通过了初步验收。今年新下达的新店镇浊漳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松村乡涅河段流域综合治理,杨安乡韩庄村流域治理,郭村镇流域治理4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发改委评审通过,共落实省、市投资342.5万元,其中:新店、松村两项目已经启动,预计明年5月底完工。
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以节能审查、节能灯具推广为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节能审查的要求,在项目备案、核准、审批过程中,启动了节能审查工作,增强了项目建设单位的节能意识,基本做到项目批复、节能审查同步进行;二是印制宣传资料,参加全县组织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三是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和节能灯具推广单位做好节能灯具摸底调查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30万支推广任务。
六、各项中心工作全面完成
一年来,在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布署同步合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了各项中心工作;一是分包项目顺利推进,按照年初下达的项目目标分解任务要求,我局承担大唐国际沁州电厂前提推进工作,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8月底在长治召开了项目可研审查会,省发改委已将该项目列入2014年推进计划。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广泛接触,和大唐新能源公司达成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意向,并上报省发改委;二是重点考核指标完成较好,我局承担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三项市级经济考核任务指标均达到任务要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两项可超额完成,服务业务增加值也可完成指标任务;三是帮助包扶村故县镇石沟、圪陀、井则余制订了三年翻番计划,落实了机耕面积1700亩,秸秆还田各300亩,资助每个村发展资金1.5万元;四是坚持事前介入、事中服务,着力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行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2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2012年我局上下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省委转型跨越发展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做好计划编制工作,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评价
一是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重点完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二是坚持经济运行情况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工作经常化,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宏观政策的新走势、新变化、新特色,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保证投资较快增长
一是继续开展以备案、核准、审批为主的新三制改革,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的要求,做好和规划、国土、环保、安监、供水、供电部门的衔接协调工作,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和程序要求,合理界定事权,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业务知识,启动开展重点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招投标方案审批工作,使业务工作在深度、广度上扩展;三是从源头上抓起,严格项目审批前置手续的审查工作,查漏补缺,督查项目单位做好手续完善后续工作,确保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取得实效;四是加强项目督查、督办的力度,做好对重点项目、重点部门和乡镇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到位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的监测、评价工作,为“十二五”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指标翻番提供可靠的支撑。
三、做好争资上项工作,解决发展瓶颈制约
缺少大项目,缺乏大投资是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抓住国家批准我省资源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扎实搞好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和寻找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项目、好项目,发挥部门优势,利用各种机遇和平台,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争取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县开工建设。创新争取资金的工作方式,遵循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及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今年争取资金的重点项目包括:以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农村项目;以县城集中供暖、集中供气、垃圾处理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保障设施建设为主的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以河道综合治理、源头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环保项目;以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动化改造、中小企业升级改造、水城旅游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力争争取项目争取投资工作较上年有较大增长,为我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四、开展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
一是加强和各部门单位的联系,共同确定2012年重点项目;二是建立重点项目台账,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一年一考核”工作机制,完善重点项目月报制度,对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项目开工情况、在建工程形象制度进行督查,并准确上报县委、县政府;三是及时掌握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适时召开项目工作调度会,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2012年,我局要深入基层重点抓好樱花轮胎、沁园春矿泉水、金和生农副产品加工、2万吨老年米粉、浊漳河河道治理、莱茵湖郡旅游开发、县城集中供热、天然气管网、公安局技侦楼、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4个生态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工程、农村公路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抢救性文物保护、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此外,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一是继续搞好蹲点包扶工作,积极帮助包扶的三个村制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确定一个致富项目,解决发展资金,用突出的工作业绩把争先创优落到实处;二是围绕水城创建,完成县委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三是搞好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三项主要指标的监测及基础数据的报送工作,确保市政府年初下达任务全面完成;四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建设,完成上级下达的项目收集、项目入库、信息报送工作。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经信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经信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主线XX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需求不足、成本趋高、要素制约等困难,全力振兴实体经济,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11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9.58亿元,同比增长3.25%;工业性投资43.64亿元,完成率93%,同比增长40%;自营出口5.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1%;进口985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5%;前三季度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1%,预计能超额完成全年能源“双控”任务。
在(苏州)世界阀门展成功举办泵阀产业品牌国际化拓展研讨会,泵阀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省级复审,商务部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县建设通过验收,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奖励资金1600多万元。网络经济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为全国网购第四潮县,诞生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专业村”。荣获全省“工业强县”(ⅲ档)先进单位(获奖励资金100万元),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成功共建“中国教玩具出口基地”。期间还荣获省经信系统先进单位、省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省企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省工业企业运行分析先进单位、市经信和商务系统先进单位等殊荣。
一、2013年主要工作举措及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工业项目建设紧抓不放。全面实施“项目与县领导挂钩联系,项目落实由责任单位牵头、配合单位联动”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深化“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行动,加大督查协调力度,通过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协商解除协议等措施,倒逼企业主抓好工业项目促供地、促开工、促竣工、促投产等关键环节。1-11月,全县累计新开工项目34个,面积643亩,其中,贝普、一立科技等7个超亿元重大项目累计拉动有效投资近10亿元;新竣工项目26个,面积451亩;54个项目给予工业项目准入;育才教育装备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省重点用地项目,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二是小微园建设有序推进。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保护现实生产链和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为原则,通过采取注重前期调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等措施,有序推进7个在建类小微园的整合提升,启动7个拟建类小微园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土地征用等工作。目前已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加快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实施意见》(送审稿)等扶持政策,乌牛岭下、瓯北珠岙、东瓯泵阀等小微园建设方案已基本定稿。三是土地二次开发稳步推进。编制“退二进三”规划,结合“三改一拆”、“腾笼换鸟”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计划、有层次地启动土地征收。鼓励企业利用旧厂房加层或重建扩大生产性用房,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加大对“四减两提高”现代制造技术改造的宣传,引导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旧厂房改造面积16.1万平方米,完成目标的322.18%,斯多纳等一批企业的旧厂房成功转型为商务办公楼,蜘蛛王、科福龙等一批企业积极申请增加容积率建设研发楼。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电商换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电商发展。筹建电商联盟和“特色中国——永嘉馆”,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建设。谋划红黄蓝、泰利两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率先开展o2o等新型电商模式,切实提升电商发展水平。今年“双十一”,奥康突破9000万元,成为“天猫全国男鞋销量亚军”,红蜻蜓则以7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四。截至11月底,奥康的网络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红蜻蜓突破2亿元。二是以“机器换人”力推“腾笼换鸟”。通过一手抓“机器换人”提升存量和一手抓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增量,实现“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加大技改补助力度,强化对奥康、超达、欧维克等实施“机器换人”效果显著企业的典型宣传,鼓励企业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装备替换人力,实现减员增效。据统计,1-11月完成技改投资28.72亿元,同比增长49%,占工业性投资的65.82%,超市政府要求的占比60%目标近6个点。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个,市级6个。组织实施31个节能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年可节约3600吨标煤。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节能降耗示范单位6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451.96千瓦,年发电量53.10万千瓦时。造纸行业由29家整合为7家,淘汰造纸落后产能42万吨,盘活存量土地321亩,腾出用能空间4.9万吨标煤,为“高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三是推进“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出台实施《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开展企业资源整合(erp)系统应用示范,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增国家级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2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三)着力培育名企梯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推进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编发《XX县扶工兴贸政策选编》、《XX县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优惠政策和办理程序介绍》各3000多份,先后在温州新闻联播、永嘉新闻联播、《今日永嘉》等媒体和各类专题会上宣传解读扶持政策,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化转规服务。联合县考绩办、发改、统计、国地税等单位组成服务督导组,建立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机制,扎实推进转规工作。1-10月上报准达标企业46家,预计能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8家和市内部核定的40家任务。二是实施“百星企业”培育。继续深入实施“百星企业”培育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好发展梯队。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在93家百星企业的考核中评选出10家创业新星,对审核确定的50家成长性好的“百星企业”进行房租补助和贷款贴息补助。开展四场专题讲座,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实提升百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出台加快总部经济、整合重组、上市等政策,鼓励在外永商总部回迁和企业采取合并、兼并、股权收购、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强化“亩产论英雄”排名通报,年初评选出165家重点企业,对这批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并在全市率先兑现奖励资金1629.78万元,年中又开展了4次企业评选,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县共有上市企业2家,迦南和红蜻蜓的申报材料得到证监会批复,另有拟上市企业亚龙科技、红黄蓝、伯特利、良精等,筛选了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3家企业列为全县首批总部企业,引导2家意向企业开展重组,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组建教玩具行业集团企业——立本集团。
(四)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健全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完善研究、开发、实验和试制条件,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23家、县级21家,取得省、市级创新类项目19个,获省新产品备案23个,获省首台套产品称号2个(全市仅4个)。二是搭建运行分析平台。通过搭建全市首创的智能分析平台、设立泵阀价格指数、扩充省市直报平台对象、组建工业信息联络员队伍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运营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和反映,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维护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搭建贸易交流平台。出台《XX县2013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销会,目前共组织企业参加美国石油天然气展(otc)、俄罗斯国际石油天然气设备及技术工业展、德国jds国际鞋展、广交会、苏州国际泵阀展、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浙江商贸服务交易博览会等12批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年合计发展村级直营店25家,举办金秋购物节与秋冬购物节,创建特色商业街和餐饮店,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进场屠宰总量14.5万头,瘦肉精抽检比例11.4%,不断繁荣商贸市场。
(五)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实体经济环境。一是深化企业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百日克难”、“千名干部进千村入千企解千难”、“驻企服务员”等活动,建立完善“一周一汇报、双周一早餐会、一月一督查、难题定期督办”等问题解决机制,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一批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碰到的难题。全年企业服务活动中,共收集企业问题3639个,截至目前,已解决3607个,进一步优化我县企业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在周边县(市、区)企业风险频发的环境下,我县企业实现平稳发展。二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研究出台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先后出台了扶工兴贸、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整合重组、外向型经济等17个扶持政策,并汇编成册,通过在政务网上公开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做好宣传解读和指导服务工作,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三是优化审批服务。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促进审批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审批事项按期办结率、业务办理和咨询接待的群众满意率均达100%,无投诉现象发生,收到表扬信18封,锦旗1枚,两次被授予“红旗窗口”称号。
(六)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经信队伍素质。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XX县“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规定,严格执行“三书两报告”、公车改革、公务接待等规定,强化“三公”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企业改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沿途及其他区域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力推进了岩头罐头厂的腾空、工业三馆的建设和沿途企业的三改一拆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提高工作谋划能力。围绕实施创新强工战略,结合全县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光伏产业、铸造行业等2篇调研报告先后获盛书记批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获一等奖,泵阀、教玩具产业的调研报告在省《经贸实践》上刊登,切实提高工作谋划能力与参谋决策水平,为县领导提供有效参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存量项目不足、政策处理困难、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软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逐步予以完善和提升。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主线XX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需求不足、成本趋高、要素制约等困难,全力振兴实体经济,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11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9.58亿元,同比增长3.25%;工业性投资43.64亿元,完成率93%,同比增长40%;自营出口5.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1%;进口985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5%;前三季度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1%,预计能超额完成全年能源“双控”任务。
在(苏州)世界阀门展成功举办泵阀产业品牌国际化拓展研讨会,泵阀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省级复审,商务部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县建设通过验收,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奖励资金1600多万元。网络经济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为全国网购第四潮县,诞生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专业村”。荣获全省“工业强县”(ⅲ档)先进单位(获奖励资金100万元),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成功共建“中国教玩具出口基地”。期间还荣获省经信系统先进单位、省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省企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省工业企业运行分析先进单位、市经信和商务系统先进单位等殊荣。
一、2013年主要工作举措及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工业项目建设紧抓不放。全面实施“项目与县领导挂钩联系,项目落实由责任单位牵头、配合单位联动”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深化“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行动,加大督查协调力度,通过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协商解除协议等措施,倒逼企业主抓好工业项目促供地、促开工、促竣工、促投产等关键环节。1-11月,全县累计新开工项目34个,面积643亩,其中,贝普、一立科技等7个超亿元重大项目累计拉动有效投资近10亿元;新竣工项目26个,面积451亩;54个项目给予工业项目准入;育才教育装备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省重点用地项目,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二是小微园建设有序推进。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保护现实生产链和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为原则,通过采取注重前期调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等措施,有序推进7个在建类小微园的整合提升,启动7个拟建类小微园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土地征用等工作。目前已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加快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实施意见》(送审稿)等扶持政策,乌牛岭下、瓯北珠岙、东瓯泵阀等小微园建设方案已基本定稿。三是土地二次开发稳步推进。编制“退二进三”规划,结合“三改一拆”、“腾笼换鸟”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计划、有层次地启动土地征收。鼓励企业利用旧厂房加层或重建扩大生产性用房,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加大对“四减两提高”现代制造技术改造的宣传,引导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旧厂房改造面积16.1万平方米,完成目标的322.18%,斯多纳等一批企业的旧厂房成功转型为商务办公楼,蜘蛛王、科福龙等一批企业积极申请增加容积率建设研发楼。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电商换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电商发展。筹建电商联盟和“特色中国——永嘉馆”,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建设。谋划红黄蓝、泰利两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率先开展o2o等新型电商模式,切实提升电商发展水平。今年“双十一”,奥康突破9000万元,成为“天猫全国男鞋销量亚军”,红蜻蜓则以7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四。截至11月底,奥康的网络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红蜻蜓突破2亿元。二是以“机器换人”力推“腾笼换鸟”。通过一手抓“机器换人”提升存量和一手抓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增量,实现“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加大技改补助力度,强化对奥康、超达、欧维克等实施“机器换人”效果显著企业的典型宣传,鼓励企业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装备替换人力,实现减员增效。据统计,1-11月完成技改投资28.72亿元,同比增长49%,占工业性投资的65.82%,超市政府要求的占比60%目标近6个点。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个,市级6个。组织实施31个节能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年可节约3600吨标煤。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节能降耗示范单位6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451.96千瓦,年发电量53.10万千瓦时。造纸行业由29家整合为7家,淘汰造纸落后产能42万吨,盘活存量土地321亩,腾出用能空间4.9万吨标煤,为“高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三是推进“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出台实施《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开展企业资源整合(erp)系统应用示范,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增国家级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2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三)着力培育名企梯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推进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编发《XX县扶工兴贸政策选编》、《XX县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优惠政策和办理程序介绍》各3000多份,先后在温州新闻联播、永嘉新闻联播、《今日永嘉》等媒体和各类专题会上宣传解读扶持政策,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化转规服务。联合县考绩办、发改、统计、国地税等单位组成服务督导组,建立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机制,扎实推进转规工作。1-10月上报准达标企业46家,预计能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8家和市内部核定的40家任务。二是实施“百星企业”培育。继续深入实施“百星企业”培育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好发展梯队。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在93家百星企业的考核中评选出10家创业新星,对审核确定的50家成长性好的“百星企业”进行房租补助和贷款贴息补助。开展四场专题讲座,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实提升百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出台加快总部经济、整合重组、上市等政策,鼓励在外永商总部回迁和企业采取合并、兼并、股权收购、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强化“亩产论英雄”排名通报,年初评选出165家重点企业,对这批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并在全市率先兑现奖励资金1629.78万元,年中又开展了4次企业评选,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县共有上市企业2家,迦南和红蜻蜓的申报材料得到证监会批复,另有拟上市企业亚龙科技、红黄蓝、伯特利、良精等,筛选了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3家企业列为全县首批总部企业,引导2家意向企业开展重组,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组建教玩具行业集团企业——立本集团。
(四)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健全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完善研究、开发、实验和试制条件,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23家、县级21家,取得省、市级创新类项目19个,获省新产品备案23个,获省首台套产品称号2个(全市仅4个)。二是搭建运行分析平台。通过搭建全市首创的智能分析平台、设立泵阀价格指数、扩充省市直报平台对象、组建工业信息联络员队伍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运营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和反映,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维护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搭建贸易交流平台。出台《XX县2013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销会,目前共组织企业参加美国石油天然气展(otc)、俄罗斯国际石油天然气设备及技术工业展、德国jds国际鞋展、广交会、苏州国际泵阀展、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浙江商贸服务交易博览会等12批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年合计发展村级直营店25家,举办金秋购物节与秋冬购物节,创建特色商业街和餐饮店,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进场屠宰总量14.5万头,瘦肉精抽检比例11.4%,不断繁荣商贸市场。
(五)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实体经济环境。一是深化企业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百日克难”、“千名干部进千村入千企解千难”、“驻企服务员”等活动,建立完善“一周一汇报、双周一早餐会、一月一督查、难题定期督办”等问题解决机制,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一批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碰到的难题。全年企业服务活动中,共收集企业问题3639个,截至目前,已解决3607个,进一步优化我县企业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在周边县(市、区)企业风险频发的环境下,我县企业实现平稳发展。二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研究出台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先后出台了扶工兴贸、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整合重组、外向型经济等17个扶持政策,并汇编成册,通过在政务网上公开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做好宣传解读和指导服务工作,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三是优化审批服务。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促进审批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审批事项按期办结率、业务办理和咨询接待的群众满意率均达100%,无投诉现象发生,收到表扬信18封,锦旗1枚,两次被授予“红旗窗口”称号。
(六)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经信队伍素质。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XX县“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规定,严格执行“三书两报告”、公车改革、公务接待等规定,强化“三公”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企业改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沿途及其他区域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力推进了岩头罐头厂的腾空、工业三馆的建设和沿途企业的三改一拆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提高工作谋划能力。围绕实施创新强工战略,结合全县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光伏产业、铸造行业等2篇调研报告先后获盛书记批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获一等奖,泵阀、教玩具产业的调研报告在省《经贸实践》上刊登,切实提高工作谋划能力与参谋决策水平,为县领导提供有效参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存量项目不足、政策处理困难、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软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逐步予以完善和提升。
二、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举措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拓市场、优服务”这条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和保增长为统领,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来抓,着力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小微企业创业园、网络经济等重点工作,力争在经济运行保障、工业项目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发展、“两化”深度融合等方面上实现新突破,掀起我县“赶超发展、激情跨越”新热潮。
(二)预期目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进口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20%;单位gdp能耗下降2%。
(三)具体举措
1、加快小微园建设,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将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为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要求,加快现有14个小微园的开工建设。充分利用“三改一拆”、“腾笼换鸟”腾出的空间以及低效利用土地,实行“拆建用”结合,促进一批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空间,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围绕省级泵阀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推进省级泵阀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和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强技术研发、设计、检测、物流、培训、信息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发展,延伸产业链。改造提升现有块状经济,积极开展各类基地创建(共建),切实发挥“浙江泵阀出口基地”,品牌男鞋、西服生产基地,与中国轻工商会共建的“中国教玩具出口基地”、“中国服装辅料出口基地”的企业集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外贸出口,加快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提高集群内专业化配套协作水平,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打造“引不走的产业集群”。
3、加快网络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模式转变。加大网络经济扶持力度,将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实施电子商务大军培训计划,培养一批网络销售大军。引进培育一批网络经济示范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o2o等新型电商模式,牵头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小微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加快网络经济集聚区建设,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发展网络经济,鼓励传统商贸企业探索发展团购、直销、定制等新型商业模式,提升商业效率,激发消费需求。
4、加快信息化发展,助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强人才培训,以推进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发挥奥康、报喜鸟、红蜻蜓等“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交通、物流、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scm(供应链管理)、erp(资源计划管理)、e-business(电子商务)、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应用,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5、狠抓节能降耗,提升企业用能效益。紧紧围绕“双控”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加大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力度,推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商业及民用节能等社会领域节能管理,提高用能效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降低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结构节能。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着重发展产品能耗低、单位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项目,进一步加强新建及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着力控制新增用能的总量和能耗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6、加强自身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主动服务企业意识,凝聚力量解决一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全面加强公车改革、公务接待等“三公”管理,深化“勤廉机关”创建。加强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调研工作,充分履行经信服务职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力争撰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优化审批服务,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精简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实现审批提速增效。加强国有集体企业监管,进一步巩固、规范、深化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化厂务公开内容,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