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2020新1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着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我们认真贯彻《市政治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为副组长的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以讲干事、讲团队、讲形象、争先进为总要求,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核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牢固树立政治生态建设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紧密围绕《市政治生态建设2017年度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各项推进活动。
1、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委委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等专题,深入讨论,充分交流,努力开创团结干事、用心谋事、和谐共事、事争一流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对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等内部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综合考察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把看表现、论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尤其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科学发展意识强、推动“两个环境”建设有贡献的年轻干部。
4、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学校领导亲自进行培训,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务必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我们还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邀请市委党校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为契机,将主要业务指标和共性工作要求作为各处室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工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开拓创新。
6、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我们开展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重申了各项工作纪律,引导广大教职工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我们按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和财政纪律。我们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受到了干部教师的称赞。
三、自我加压,奋力赶超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发扬“团结、奉献、干事、争先”的精神,坚持“弘扬正气、改善环境、规范基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勇于“超前思维”,敢于“弯道超车”,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2020新2
按照省局、市局的要求,xx局党委对我局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工作落实情况
xx局党委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履行管党履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省局、市局、县委各项部署,把管党履职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明责、考责、述责、评责、追责的闭环式责任体系,推动管党履职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xx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党建工作领导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xx体制改革,对管党治党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要求。党委书记xx始终把主体责任当作政治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部署、及时督促,对牵头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力亲为、务求实效。
(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
一是坚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召开党建专题会议x次,学习上级党建工作文件精神,讨论研究党建工作;
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目标,逐级明确责任,将党建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带动、自下而上逐级保障的工作链条和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党委议事规则。结合xx工作和xx体制改革实际,修改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细化落实责任。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干部任职谈话等方式对班子成员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进行了强调提醒。班子成员经常性深入分管领域,针对党建责任落实、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和指导推动,定期向党委书记汇报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情况,努力做到工作管到哪里、党建责任就延伸到哪里。
(三)组织管理建设情况。
以支部为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问题导向,严肃问题整改。完成党员评议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改革期间先进人物事迹”“党员承诺践诺”等主题党日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广大干部活力,振奋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参与扶贫、创建卫生城等工作,让干部在实践中受教育,促行动。
(四)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一是强化责任领导,责任落实到位。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x次,调整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事项、监督责任事项,推动了管党治党责任落地生根。二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敢腐、不想腐机制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紧盯年节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提醒教育大多数,重点放在关键少数上。综合运用诫勉谈话、组织调整、党纪处分等各种手段,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触犯纪律立即处理,真正体现了对干部的严管厚爱。组织开展了内部场所公款吃喝问题自查自纠专项清理检查。开展常态化机关工作纪律明察暗访x次,窗口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察暗访x次。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源头防腐。紧盯年节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干部进行提醒教育。严肃查处违规使用公车,违规公款接待,借会议、培训之名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违规收送土特产、礼品礼金等问题。密切关注不正之风新动向、新表现,严肃查处隐形变异的“四风”,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五)作风建设情况
坚决贯彻落实市局党委、县委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实施“xxx满意度提升工程”为牵动,集中开展xxx、规范xxx执法、xx数据质量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专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思想整训,积极组织学习,定期督导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做到严在经常,抓在日常,确保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形成制度。二是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部署要求,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对“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零容忍”,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深挖细查、决不放过,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填写四风新表现问题台账。三是按照县直机关工委深入推进“工作粗虚空懒散软中梗阻”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照“粗虚空、懒散软、中梗阻”体检单制定个人问题台账。四是根据问题台账签订整改承诺书,制定流程整建台账,规定整改时限,确立整改时间和具体方法措施。五是将“六零”与“七亮”服务相结合,在窗口设立了电子评价器,对窗口人员的姓名、照片进行一一公开,做业务结束时对窗口人员进行评价;
设立党员先锋岗标识牌、佩戴党徽;
公开工作流程、制定关于各业务的“一次性告知单”;
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纳税人投诉受理渠道,建立快速回复机制,及时有效解决xx人的维权事宜,提高xx人的满意度。
(六)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理论武装,凡学必讲从严治党。制定“五个一”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摸清干部思想脉络,立足实际,帮助干部解决眼前困难,确保改革期间干部思想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一是召开“一次座谈”。x月x日,召开了xxx干部座谈会。全局干部职工xx人集中学习了相关文件、讲话精神,部分干部现场做了表态发言。二是启动“一‘群’交流”。办公室牵头开设干部交流微信群,有效促进了干部之间互相沟通、迅速成为一家人。通过不定期的发送正能量文章、国家公开的新闻言论、警示案例等内容提高干部思想境界,起到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严守纪律红线,警钟长鸣的作用。通过干部彼此交流及时掌握干部思想状态,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苗头。三是发放“一张问卷”。xxx党委立足实际,抓实责任,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积极组织干部进行思想状况调查。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xx系统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监控管理,强化互联网思想阵地建设和舆论引导。四是开展“一次谈话”。班子干部带头组织干部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征求意见、开导思想、解答疑问,给全体干部吃下了“定心丸”,激发了“新动力”。五是组织“一场联检”。纪检监察部门认真落实好监督责任,严格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联合办公室、人事科等部门,组织多处办公地点、多项检查项目的联合大检查,确保组织人事、财务资产、保密档案、值班值守、请销假及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落实到位,确保全体干部职工遵规守纪,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七)党委工作条例落实情况。
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民主制度,始终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和决策问题,注重发挥班子整体优势。经常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及时交流工作情况,对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对于人事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要事项等,都能做到事先征求每位班子成员直至业务科室意见,然后交由党委会研究决定;
对于一些紧急工作和应急事项,能够与有关领导商议后再做决策,确保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凡重要事项必经集体研究决定。共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两次,召开党委会议八次。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一定程度还存在着“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在严格落实规定要求上还存在欠缺,部分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加强作风建设的思路办法还不够多、不够实,在激发干事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是推进“党建+”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虽然将“党建+”纳入了党建工作的建设体系,开展了“党建+规范管理”“党建+优化服务”“党建+作风建设”“党建+精准扶贫”等新模式,但在系统谋划、统一实施上做得还不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措施
(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真正把责任传导到位、措施细化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坚持抓在经常、严在日常,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作为党员学习培训必修课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坚持“紧扣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落实党建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广泛开展“党建+”新模式,将创建党建品牌和“党建+”理念贯穿在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日常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推进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无缝对接,实现党在各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拓展,推动党建品牌创建和“党建+”在xx工作各方面落地生根、见实效、出成果。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2020新3
工作要求,**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安排、迅速行动,坚持高标定位、深入对标对表、认真审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以下:1、整体评价(1)政治信心坚定、立场稳。**全部干部始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让真谛武装头脑、让真谛指引理想、让真谛坚定信仰,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情势教育不断、党史教育不断、学习谈心不断,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1,延续在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上下工夫,不断促进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4个意识”,坚定“4个自信”,做到“两个保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1致。
(2)政治氛围和谐、人心齐。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坚持权责统1、尽责褒扬、失责必究,积极营建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推动构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班子成员、各级干部和单位同事之间,在平常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补台,在平时生活中,相互提示、相互催促,做到了政治上相互信任不猜疑、思想上相互交换不隔膜、工作上相互支持不拆台、生活上相互关心不淡漠,激起了和谐和谐、向上向善、尽心尽力、团结1致的正能量,找到了最大公约数,画出了最大同心圆,构成了强大凝聚力。
(3)政治生活严肃、有辣味。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始终坚持从具体的党内基本制度入手,狠抓党内基本制度、政治生活落实,能够严肃认真地展开好“3会1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活动,让党内组织生活的“党味”浓起来、大熔炉的火“旺起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时,每名党员都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常照镜子勤洗澡、常开药方治未病,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1种常态。同时,立足党章、党规党纪,加强党性教育管理,定期展开党性“体检”,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让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4)政治文化和谐、风气正。努力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保持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机统1、有机衔接,把灌输式政治思想教育变成,以文化人、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把培养党内政治文化与提升党员素质、净化党员思想、整饬党员风格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党内制度文化与建设精神文化、行动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价值导向,在精神文化塑造中实现思想引领,在行动文化建设中到达知行合1。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厚黑学、关系学、官场术,弄权色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有害政治文化作斗争,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厚植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5)政治纪律严明、守底线。**党员干部能够做到知畏敬、存戒惧、守底线,对比党章党规党纪,对比党内制度条例,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怎样做,严格依照规则办事,着力克服“想固然”、坚决谢绝“差不多”,不触底线、不碰红线、不越界限、不跨边线。在重大问题上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保持头脑苏醒。切实增强“4个意识”、坚定“4个自信”、做到“两个保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1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服务上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令。
(6)政治规矩严格、讲规程。**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守纪律,立标杆、作榜样,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媒体监督,坚决同违背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行动作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干部平常监督管理工作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严管厚爱的工作理念,特别是对关键岗位、重要部门的干部严管1分、厚爱1层,坚持严字当头、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及时发现苗头性、偏向性问题,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抓起,做到“不因事微而不为、不因小节而不管”,抓好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
(7)政治操守廉洁、形象好。**广大党员能够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掌控利益关系,不为私欲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始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管住自己,管住小节,常思“严”之益,常念“纵”之害,避免信仰迷失、精神缺钙,面对诱惑能够稳得住心神,面对各种利益的纠缠守得住操守,明哲保身,反躬自省,戒尺常挥,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2、存在问题1是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学习方法上集中学习多、交换研讨少;
学习内容上学习业务知识多,学习理论知识少;
学习效果上研究中央、省、市政策不深不透,结合工作制定的措施不实、不细、不具体。
2是服务意识仍需增强。“1切为了人民、1切依托人民”的意识有所淡化,与基层和大众直接沟通交换少,当面了解大众欲望和诉求更少,对大众反应的问题转办、交办多,直接调查处理少,聆听大众呼声、体察民情疾苦不够深入,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1位的思想还需进1步增强。
3是惯性思惟较为严重。在班子内部不同程度存在着推开工作以惯例论事、凭经验处理,创新意识不足、惰于创新、墨守成规,乃至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动、动而不力,**班子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4是工作风格存在漂浮。指挥调度工作,在办公室、会议室部署调度多,深入基层、深入1线现场办公少;
强调基层单位责任多、反思自己不足少;
给基层推责任、压任务多、帮基层理思路、解决困难少。有时以工作安排部署代替履职尽责、同等工作落实,工作推动中缺少叫真、较板、较劲的风格,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足、方法不多。
5是进取精神有所欠缺。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意识不足,缺少以问题为导向的顶层设计、深度思考,缺少开辟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推开工作只是习惯奉命行事,上级安排甚么工作就干甚么,而遇到工作多、时间紧、任务重时,常常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疲于应付,创先争优意识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6是监督问责力度欠缺。面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背纪背规现象,常常出于对基层工作繁忙斟酌和对基层干部的保护,监督问责的尺度掌控的不够紧,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有时看似保护了干部,实则纵容了背法行动。
第二篇: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着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我们认真贯彻《市政治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为副组长的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以讲干事、讲团队、讲形象、争先进为总要求,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核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牢固树立政治生态建设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紧密围绕《市政治生态建设2017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各项推进活动。
1、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委委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等专题,深入讨论,充分交流,努力开创团结干事、用心谋事、和谐共事、事争一
流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对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等内部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综合考察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把看表现、论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尤其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科学发展意识强、推动“两个环境”建设有贡献的年轻干部。
4、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学校领导亲自进行培训,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务必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我们还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邀请市委党校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为契机,将主要业务指标和共性工作要求作为各处室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工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开拓创新。
6、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我们开展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重申了各项工作纪律,引导广大教职工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我们按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和财政纪律。我们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受到了干部教师的称赞。
三、自我加压,奋力赶超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发扬“团结、奉献、干事、争先”的精神,坚持“弘扬正气、改善环境、规范基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勇于“超前思维”,敢于“弯道超车”,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人民日报:政治生态建设
评论员观察:好的政治生态靠什么涵养
张 铁
2014年07月14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好的政治生态,防止的是“劣币驱逐良币”,保证的是“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
常听人说起一个似是而非的歪理,叫“被动腐败”。持此论者认为,那些落马的官员本身并不想贪腐,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家都收礼送礼,到你这儿被说“不”,显得不近人情、自命清高,不仅不利于开展工作,还会影响自己发展。
这样的说法,把贪腐者的堕落完全归咎于外因,自然有失偏颇。但所折射的“政治生态”问题,却也不可小觑。“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坏风气一旦形成,流风所及,难免会给好人也造成不良影响。日前,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正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从“七一”之际四只“大老虎”同日被开除党籍,到中央巡视组不避不遮晒出各地问题账单,从政治生态营造看,这可谓一记又一记重拳。“打虎拍蝇”,剜除的是破坏政治生态的毒瘤;涤荡“四风”,清扫的是影响政治生态的痼疾。另一方面,践行八项规定,自上而下形塑全新政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去大病、疗小病、治未病,强身健体、固本培元,整个生态系统才能清风劲吹。
驱散政治雾霾,正是为了让更多干部能健康呼吸。试想,如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成为规则,岂不都要想方设法“搭天线”?如果“干得好不如来得早”成为标准,岂不是只能混吃混喝等升迁?如果“做事不如作秀”成为习惯,岂不是都得去搞些花架子、空壳子?可见,好的政治生态,防止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保证的是“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政治生态好了,领导干部才能在所谓要人、名人、能人面前直得起腰,在面子、圈子、场子里动得了真,在私心、私情、私利纠结中撕得开脸,在理想、信念、事业上提得起劲。
在生态学研究中,判断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最普遍的互利共生”。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一则,干事要有激励、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二则,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大家的协同配合、各尽其职,让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从这样的判断标准看,要形成好的政治生态,也需个体与集体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正如自然生态中的一棵棵树,每个干部也都是政治生态的因子:不仅受环境影响,也切实影响着环境。培育好的政治生态,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要”,正可理解为个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对自己,保持正气,讲信念、树人格;对他人,保持真诚,讲真话、办实事;对制度,坚持原则,守规矩、守底线;对恶行,保持警惕,有担当、敢亮剑;对权力,保持操守,抗诱惑、保廉洁。
而从政治生态系统的维护者、管理者来看,营造好生态要包括激浊、扬清两个方面。风气总是此消彼长,混日子、讲假话、钻空子的人多了,想干事、敢说话、守规矩的人就会被挤压。只有加大惩戒力度,才能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同时,“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重视激励的作用、发挥榜样的作用,更是一种“承认的政治”,从而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最关键之处在于,要让各个因子与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政治生态如何,决定着能不能有一大批好干部,能不能塑造一种好风气,这正是“群众最期待的问题”与“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的交集。以此入手重建政治信任,才能打造更为现代的政治品格,形成更为强大的改革合力
第四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XX县XX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一、XX镇概括
XX镇地处XX县中部丘陵地带,位于XX县城东南18公里处,全镇区域面积113.87平方公里,总人口22316人,辖22个行政村,21个行政村党支部,境内85%为山地,山林面积133317亩,水田8000亩,旱地4000亩,八山一水一分地,是典型的山区镇镇。该镇全年空气质量为优级,有“天然氧吧”之称,境内有省级风景旅游名胜取—湫水大峡谷,旅游资源丰富。
二、主要创建工作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秀美和谐新XX,打造都市休闲大花园”的目标,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既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经济发展
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组织是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生态建设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了以政府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镇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以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工作机构。为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明确规定各行政村必须成立以村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领导小组,配合镇政府开展所属行政村生态建设工作,为确保生态建设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二是精心编制了XX县生态镇建设工作规划,全面量化生态工作目标,增强了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建章立制,拒污防污,从防污上着手,对现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进行生态建设教育,传达县、镇生态建设工作精神,使企业明确生态建设
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企业意识,自觉遵守生态工作规章。四是开展生态工作宣传,使全镇干部都十分清楚生态建设对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到农药使用等生活生产细节上堵塞生态建设漏洞。
(二)建设生态经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让XX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让XX的产品带着更多的绿色,附上更多的效益,带来更多的利润是我们建设生态的基本出发点,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出发,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目标,近年来生态经济建设政府几大手笔是:
1、针对XX远离城区污染,远离企业污染的良好生态条件,积极开展省级农业绿色认证,在省市有关专家精心指导,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绿色农业已通过省级认证,XX的农产品有了绿色护身符。
2、从宏观上为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群众投入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目前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到60%。
3、XX农民的近期收入仍然在农业,借绿色认证的东风建无公害农业基地,是XX生态建设的一大特色,截止2008年,全镇共建有4000亩绿芋艿生产基地,荞头基地700亩,杨梅基地3000亩,1200亩翠冠梨基地及3300亩柑桔基地,为XX农民增收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对水产养殖的1100亩牡蛎基地的无公害养殖进行了认证,增强了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知名度,打响了XX牡蛎特色品牌。
(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由于我镇没有可能形成危害的企业污染,也没有上规模的畜禽养殖,生态环境建设的精力主要转移到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环境建设上。一是十分注重水功能区环境保
护,努力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保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为XX山青水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2002年,经省批准,我镇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7.3万亩,并于当年全部建成。根据各地有关实际情况反映,省政府于2004年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了部分调整,在剔除了人工林和松树林后,我镇现有省级生态公益林5.2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9757亩,并已全部按要求建成。三是认真实施县政府提出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制定了XX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但由于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整治投入举步维艰,目前除了石昌岙村基本完成整治验收要求,其余都还无法实现整治要求。四是深入开展双整治活动,努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通过治理,青山白化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治理率近70%,生态墓区建制村总覆盖率98%。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公墓的不断推广,青山白化将逐渐成为历史。五是加强溪流整治,改善水土环境。六是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管理,督促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率达100%。七是加强垃圾堆埋场建设,除库区外全镇已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90%并落实了专职保洁员12名。
(四)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生态建设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绿色成为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个新名词,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潜在动力。同样,生态建设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进步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是计划生育法得到了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1.36%。二是安定团结政治局面进一步形成,安居乐业成为时尚。
三是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年没有重大破坏生态事件和环境污染事故。四是议案提案处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处理率达100%,做到了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
三、主要建设成效
1、生态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推进了全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变,镇辖区生态环境等13个指标和5项基本条件均已达到省级考核指标的考核要求,使全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城乡环境质量得到善改
针对省级生态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3、环保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在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方面,以创建生态乡为契机,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渠道市场化运作,实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4、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XX镇把创建省级生态镇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农业目标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环境建设向规划化、制度化迈进。
5、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在创建生态乡村过程中,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生
态建设促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发动群众提议、建设等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运用新闻舆论、公益广告、洁美乡村活动,举办生态环保培训班等,提高公众对创建生态镇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创建省级生态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创建工作的体会
生态镇创建活动的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必须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才能实现。不但要有资金的投入,更要有长效机制,严管理、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镇建设创出特色,才能在创建中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生态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益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实践证明,我们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作为创建的重要工作对待,抓住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结合点,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把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切实抓好,从而通过生态镇建设,推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在生态镇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宣传生态镇的重要 5
性,坚定“建设秀美和谐新XX,打造都市休闲大花园”目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顾全大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观念,增强生态镇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人人参与,扎实推进生态镇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机制,有效推进
在创建生态镇过程中,结合阶段性工作,推行各村各单位实行生态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实施年终目标考核制,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与生态镇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
4、强化督查,长效管理
生态镇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一项动态工作,创建工作永无止境,具体指标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因此,创建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态文化素质,生态镇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素质的好坏、高低与否,决定着生态镇的文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持力度,在生态镇建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学习、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建设的需要。
5、生态致富,让群众得实惠
开展生态建设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的路,但在生态效益显现
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要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同时政府要舍的投入,创建过程中要让群众看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使村民在生态建设中尝到甜头,使生态镇建设真正成为致富的重要途径,生态建设将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急需加大投入,强力培育生态支柱产业后发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促进生态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工作计划
我们将继续立足生态,加快发展。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1.以生态旅游发展目标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XX镇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包装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强化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的招商力度,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2.深入实施环境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并列入年终考核主要内容。
3.积极建设农家乐,增加趣味性活动,扩大旅游进农家的
发展规模。
4.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工作,力争到2011年完成所有行政村市级生态村建设工作。
XX作为浙江沿海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正以矫健的步伐向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大步迈进。镇党委、政府将充分发挥本地山、水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美丽富强、和谐文明、开放包容的 “绿色XX”、“生态XX”,让XX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第五篇:政治生态建设之路径思考
政治生态建设之路径思考 ——以安徽省为例
胡效英* 内容提要:政治生态反映一个地方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的整体状况,综合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良性治理,树立良好地方形象、引领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政治生态的主要因素为:人、事、制。建设路径,首先是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其次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再次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关键词:政治生态 建设 路径 思考
随着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与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四个基本目标提了出来,人们在关注和研究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等问题的同时,开始着眼于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状态的研究,在2007年12月底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委首次提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反响和广泛响应。政治生态反映一个地方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的整体状况,综合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文明的政治生态对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良性治理,对于树立良好地方形象、引领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作用。营照良好政治生态,是需要多元入手的系统工程,而其中最关键、起引领作用的是作风建设。[1]笔者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对我省合肥、宣州、阜阳、亳州等市政治生态现状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我省政治生态建设的主流健康、积极、向上。自2007年提出政治生态建设以来,通过在省直机关开展效能建设,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通过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弘扬,党员干部作风大为改变,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和氛围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勤奋敬业,带领广大群众为我省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和支撑,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起了良好的导向和推动。但是,政治生态中的不文明甚至反生态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不思进取的“懒惰症”、嫉贤妒能的“红眼症”、形式主义的“虚假症”、官僚主义的“扯皮症”、铺张浪费的“奢侈症”、违法乱纪的“腐败症”,[2]等等。提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路径建议,是本文宗旨所在。为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个关键机遇期,树立昂扬向上的斗志,弘扬雷厉风行的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形成全省上下致力崛起的浓厚氛围,以一管之见尽绵薄之力。
良好政治生态的主要构成因素应该包括:人、事、制。人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事即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制即保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政治生态建设路径,应该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一、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的素质是优化政治生态的核心要素,决定了地方发展的前途。当前,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竞争、资源竞争,更多的是思想竞争、制度竞争、人才竞争;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靠政府推动,还要靠领导干部的先进理念和战略眼光来引导。调研发现,近年来安徽省大规模地选派领导干部去发达地区挂职、去国内知名高校培训进修,大家普遍反映,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感受到了先进理念和先进思维方法的强烈冲击。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构建优良政治生态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首要前提是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这是一个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1、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林林总总的“反生态”的现象,看似五花八门,但根子都是出在思想上。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是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风范等,成为党员干部的信念、理念内化于心,成为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营照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2、要完善学习的长效机制,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保证 长效机制是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建立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要适应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的需要,建立健全大规模的党员干部培训的体制机制,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保证党员和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以24学时和40学时为起码学习时间;要拓宽党员受教育的渠道,建立常态化、多样化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加强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要充分发挥党校在地方干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党校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党校培训能力,营造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干部教育环境。其次,要建立健全学习考勤、档案、通报、调研、督促检查等各项学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促进学习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创新机制,把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的考核与干部的奖惩、评优、晋升和使用挂钩,努力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科学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晋职培训、理论培训,并做出具体的制度性的规定,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各级干部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3、要形成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助动
改革创新是目前飞速发展的时代赋予的重要表现,学习型干部应以变革、创新为基本特征。针对我省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保守和被动现象,在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努力形成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的社会氛围,营造公平诚信的人文环境,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创造活力、创新智慧和进取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才能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提供内在基础。
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之一,出主意、用干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选人用人,实际上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选对人、用好人,就能树立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党风和社会风尚的向良发展,而一旦选人用人不当,就会造成党心民心涣散,滋长不良社会风气。
1、要公道正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坚持公道正派,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才能引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此,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干部选拔使用工作中,要坚持以思想品行好、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干实事能创新、立足基层、群众公认度高作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想
[3]干事、干好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使政治可靠、作风过硬、工作有为、群众信任的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和选拔任用的风向标。
2、要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保障。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干部政绩考核应从系统出发,在内容和标准设置上,一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类别、行业、层次、岗位、地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差别,在统一考核评价标准前提下,对实绩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结构和侧重点” [4]。二是要有科学性,考核的主要内容一定是要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工作全貌和实效的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尽量量化,使之便于操作和实施。
其次,要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一是要解决好“怎样选人”的问题。要坚持民主公开,创新选拔机制。从初始提名的“第一道关口”,到任职票决的终端环节,坚持民主公开,着力解决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由少数人去选少数人的弊端。在初始提名方面,可开展多种形式的 “缺位公推”,积极探索干部初始提名新方式。扩大公推直选范围,强化选举前的民意考察,实行全委会的票决制 ;二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和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方式、程序,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通过发扬民主方式,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发掘出一大批优秀的干部,政府的公信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政治生态才会更加优化。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要靠加强作风建设来培育。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尤其是党员干部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能够起到政治动员的效果,对建设良好政治生态将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1、要创新作风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以发展实绩作为重要衡量和检验指标
经济工作是我们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党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目的是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衡量作风建设的成效,必须以发展作为参照。如果撇开发展谈作风,作风难免空洞;不以作风促发展,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中,我们不能就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而是紧扣发展抓作风、抓好作风促发展,把发展实绩作为衡量和检验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使作风建设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进各项工作。
2、要以求真务实之风,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
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形成优良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
首先,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加强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党员干部,如果对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都搞不深弄不透,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如果连市场经济基本原理都不清楚不熟悉,又何谈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读书学习作为每天必修课,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锤炼读好书的品格,掌握善读书的本领,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其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早就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应该作为一种工作来对待,一种制度来执行,一种习惯来培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效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
再次,弘扬真抓实干之风。一个地方的崛起,是靠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干出来。党员干部要真正担负起领导发展、加速地方崛起、富裕百姓的责任,就必须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此外,还要通过效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执行力度,努力做到办事提速增效,服务求好创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效能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以树立政府形象,引导社会风气。
3、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良好的政治生态与反腐倡廉建设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形成的客观环境,而优良的作风风貌又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提供基础条件。二者共生共存。要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源头的预防力度,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不愿腐败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到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处,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内化党员干部的道德理念。一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是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道德规范。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尤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并把廉政文化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相结合,将廉政文化融入机关文化建设,使机关干部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思想境界和自觉实践。二是革除权势文化,树立权利观念。权势意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给我们的历史遗留。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面临的革命、建设任务的艰巨和繁忙而鲜有时间和精力来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加之意识形态的历史顽固性,封建遗留大量渗透在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势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给我们党、我们社会带来巨大侵袭和腐蚀,在人们心目中甚至造成一种对权势既蔑视又惧怕,既憎恨又向往的复杂心态,[5]追逐权力、滥用权力成为一种社会通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腐败文化,是良好社会风尚的死敌。着力建设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廉政文化,不断清除与市场经济基本精神和要求相背离、相冲突的腐败文化,作风建设才有后劲,才能形成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
其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反腐倡廉的核心问题是对权力的制约。要完善权力制约制度和机制,形成以制度管权、管钱、管物、管人的机制,杜绝权力滥用的可能和环境。由于公共部门掌握着国家的稀缺资源,享有国家授予的某些特殊权利,也是腐败的易发区域。因此,必须健全对公共权力部门的监督机制。为此,一是完善行政执行的体制和机制,二是规范权力的运作方式,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要广开监督渠道,共同发挥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的作用,尤其要广开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渠道,可以通过建立廉政预情网络、电子政务网、廉政预情联系站、廉政监测直报点,以及聘请廉政监测观察员等,广泛收集社会各层面的廉政监测信息,及时预测一段时期党风民情新动向,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再次,加大打击力度,建立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一是通过查办案件,特别是查处大案要案,一方面惩处腐败分子,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震慑各类腐败分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同时,也有利于发现我们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进而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现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二是加大犯罪成本,建立相应的经济处罚条例。建议“公职人员犯罪,除法律制裁外,其社保养老金充公”。[6]如此大的犯罪成本,将对公职人员产生极大的威慑力,从而达到客观上使之不敢以身试法的震慑效果。
参考资料:
[1] [2]王金山.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培育风清气正环境[J].领导文萃,2009(9)[3] 李源潮.要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的人受到重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12-15
[4] [6]叶翠妍.关于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9[5] 刘立新.反腐倡廉建设与政治生态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