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扶贫脱贫总结
乡镇扶贫脱贫总结
总结一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院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院领导亲自参与帮扶,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院 1-*月,共计对贫困人口住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及“一站式”结算人次 1***人次,完成困难群众大病专项救治阶段性治疗的贫困患者人数***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金额 1***万元。接收困难群众门诊重大疾病***人次,医疗费用 579538.***元,垫付政府救助 31189.***元。门诊慢性疾病***人次,医疗费用122532.***元,垫付政府救助 19445.***元。现将其他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亲自带队参与帮扶
二、精准对接,继续做好对口支援
(她)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基层医护人员举办了多场健康教育、医学专题讲座,讲解疑难问题,传授前沿知识。
三、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为百姓带去健康
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强化责任,全力推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健康扶贫工作成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努力推动健康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和健康扶贫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总结二
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策学习,不断强化扶贫攻坚工作认识。
(二)科学编制新阶段扶贫攻坚规划。
(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
中央、省共投入我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亿元(含:扶贫部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亿元,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 9***万元,民宗部门民族发展资金***万元)。其中*亿元发展资金现已谋划实施项目*多个。全州今年启动整村推进的***个重点贫困村和***个重点老区村共新建和维修村组公路*公里,完成投资*万元;修水池*口,建水窖*口,修水渠*米;开展科技培训 350 期,共培训*人次。新建、维修村委会*个;新建、维修村卫生室***个。完成扶贫搬迁*户、*人。“雨露计划”招生培训*人。
(四)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核心。
围绕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的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链建设,一年来,投入*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开展产业扶贫。还通过扶贫贷款贴息、小额贷款贴息、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多种形式,支持搭建企业参与扶贫、合作组织开展扶贫、群众自我发展脱贫的链条。投入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万元,支持 126 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全州整村推进村共新建高效特色产业基地**.*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万亩。“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大山鼎”蔬菜、“长友”山野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
二是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对接。主动争取定点扶贫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
部委印发《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后,对各县市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对接作出安排。目前,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县与农业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分别与武汉大学、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电网成功实现对接,资金计划、援建项目、合作合同、技术培训、人才支持等一大批支持措施正在稳步实施。
三是推动开展行业和社会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制定出台《州直行业、部门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加大对扶贫目标责任的督办落实力度。去年底,组织对州直 121 家行业部门、各县市落实扶贫责任情况进行了考评。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州扶贫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
截止目前,全州在州级以上各媒体、刊物发表有关扶贫工作的宣传稿件 300余篇。今年*月,由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罗霄山区、大别山区、六盘山片区)专题研修班”在我州举办。会上,向来自 8 个省区***个县市区的党政负责同志和扶贫部门负责人共***名代表介绍了我州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作法,观摩了整村推进现场,受到了参会同志的高度肯定。
(六)积极推动试点示范。
(七)高度重视扶贫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八)全面推进全州扶贫系统行评工作。
按照州委、州政府和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及州纠风办的具体安排,以抓行风转作风为目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个参评单位考核排名中,州扶贫办进入优秀等次,县市扶贫办中宣恩县、咸丰县名列第一,巴东县名列第二,鹤峰县、利川市、恩施市、来凤县、建始县名列优秀等次,以实际工作成效实现扶贫攻坚新跨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州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受历史和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完成扶贫工作任务还面临较为具体的困难和不足。
二是扶贫攻坚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矛盾和困难。一是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长期扶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但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二是“精准扶贫”模式还要进一步积极探索。要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确定贫困对象及其贫困程度,才能有针对性的实行定点扶贫、差别扶持,而目前仅以“人均纯收入***元”标准划分扶贫对象,导致基层在实际认定扶贫对象工作中主观影响大。同时,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地理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的“精准扶贫”模式。
四是宣传调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扶贫宣传调研,是总结推介扶贫典型经验,营造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手段,尽管我们在宣传调研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与相邻周边地区相比,仍然还有差距,还需在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的等级、调研报告的质量上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二是完善扶贫到户机制,提高扶贫精准度。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彻底调查清楚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实现贫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建档立卡数据的应用,真正瞄准贫困户所需、所急,实施到户扶贫,争取实现“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目标。逐步完善扶贫到户机制,加快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措施和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到户、扶贫培训到户、扶贫搬迁到户、贷款贴息到户、资金互助到户”等项目扶持到户的方式,彻底改善贫困面貌。
三是突出产业链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开发,遵循市场规律,在全域全面发展各类产业的同时,在一个时期明确一批重点加以推进。突出抓好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构筑健康的产业价值链、企业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并且不断延伸、加长加粗、提质增效。依托产业链建设,结合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的目标,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工商企业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激励机制,对于扶贫效果显著、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在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六是加强扶贫宣传调研,营造扶贫开发良好社会氛围。加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典型宣扬,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加强调查研究,拓展扶贫开发思路,转变扶贫发展方式,推动恩施州产业扶贫牵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试点示范;加强恩施州扶贫立法,促进《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成为制度规范。
总结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健康扶贫工作精神,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有效解决贫困户“就诊难、就医难”的问题,做好我辖区贫困户人口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保障我辖区贫困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将我院健康扶贫工作开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提高认识,成立组织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院组织人员入村走访贫困户,了解家庭基本情况,面对面宣传各级健康扶贫政策,使他们在需要就医的时候,知道需要享受生命政策,切实感受到卫生行业对于贫困户的关怀,减轻贫困户就医负担。同时我院在院内设置贫困户一站式就医绿色通道,方便贫困户患者就医。
四、减免贫困户就诊医疗费用
对持有《扶贫手册》的患者,在我院就诊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自付比例**%”、“一站式”结算服务,门诊享有“慢病患者自付**%”的政策保障。
五、健康服务管理
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院优先为贫困户人口开展签约服务,并逐一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贫困人口建档、签约率达到**%。针对精准扶贫对象的重点人群,定期进行健康随访,每年不低于 4 次,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干预,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六、规范建立健康扶贫工作台账
根据县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规范健康扶贫工作台账的通知,要求我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认真排查摸底本辖区贫困人口详细信息,并按照要求精准填写各项台账及时上报,并录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
七、自查整改
1.存在的问题:根据健康扶贫的各项要求,对照清单逐一排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贫困户对就诊扶贫政策知晓率以及家庭医生的含义。部分年龄较大的贫困户只知道医院在进行相关的活动,每次到村站在宣传和家庭医生签约,不能详
细阐述贫困户就诊享受政策需带的资料(身份证、扶贫手册)和具体内容以及家庭医生具体的相关服务。
2.整改措施:组织人员多次对贫困户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及家庭医生签约宣传,对年龄大或无自理能力的贫困户交代其家属或邻居。通过多宣传多走访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使他们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增强贫困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获得感。
第二篇:2017扶贫脱贫攻坚总结
玛乡桑顿村2017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号召,深入学习全县大会精神,对我村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打赢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两委”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村精准扶贫工作,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将我村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白朗县玛乡,距县城24公里,全村共有62户363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党员27人。全村耕地面积1280亩,林地面积3300亩,草场面积20700亩,粮油总产量96.6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72.9万元,全村牲畜2159(其中大畜398,小畜1761)头(匹);各种车辆总数130台,其中大型货车1辆、家用轿车26辆、摩托车43辆、拖拉机46辆、电动车4辆、装载机10辆。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3人,已脱贫20户68人,未脱贫3户5人。农村低保户2户4人,残疾人6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村第一支部书记为第一组长,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村干部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村领导亲自抓,村干部具体抓,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做到了人员、经费、责任“全面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 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统一思想。
以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进户入家,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群众会 80余次,喷绘宣传横幅10余幅。通过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广泛宣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争取宣传到户,到人,形成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思想。
(三)提供生态岗位,坚持增收脱贫。
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认真筛选、仔细甄别。为全村95人提供生态岗位,推动增收脱贫。
(四)鼓励劳务输出,拓展致富门路。
根据本村实际,鼓励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在农闲时期外出打工,拓宽家庭收入。2017年全村在近四个月的农闲期内输出劳务90余人次,人均每人收入9500元。针对妇女外出打工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我村“白朗县玛玉罗布林妇女编织厂”为全村30余名妇女设立了编织岗位,平均每人每日收入140元。提高了在农闲时期的家庭收入。(五)开展“四讲四爱”,拔除贫困穷根。
良好的民风,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大力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以活动为契机,做好脱贫思想教育。引导和教育村民树立“脱贫奔小康、文明爱生活”的民风,严厉打击要钱不要脸,顾己不顾人,为利不为德的不正之风。让群众对生活有信心、对生活有希望、对生活有热爱。
三、取得的成效
根据全县“百企帮百村”计划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的安排部署,对全村23户73名精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低保户)一一有了结对帮扶资助对象,充分落实了结对帮扶和帮扶措施,结合本村实际,以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发展农作物产业、抓好劳务输出、找准生态岗位对象、鼓励教育扶贫等工作。截止目前,全村已实现脱贫20户68人,还剩未贫困3户5人。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返贫风险。二是思想引导不到位,导致部分村民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便可以“等”“靠”“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全乡脱贫巩固工作提供基层保障和参考依据。为全村村民带好头,树立好形象。
(二)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
进一步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使全村村民知政策、感党恩。寻找到更加宽裕的致富门路。
(三)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
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让全村村民认识到位、责任到位,使全村村民有信心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四)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本地产业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拓展产业发展方向,努力为贫困户提供就近工作岗位,预防脱贫户返贫。
(五)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班。
进一步加强劳动技术科学化培训,为劳务输出提供技术保障,是劳务输出变得更加有效率有质量,从而增收。
玛乡桑顿村“两委” 玛乡桑顿村驻村工作队
2018年1月8日
玛乡桑顿村
2017 脱 贫 攻 坚 工 作
总 结
该村位于白朗县玛乡,距县城24公里,全村共有62户365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党员27人。全村耕地面积1280亩,林地面积3300亩,草场面积20700亩,粮油总产量96.6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72.9万元,全村牲畜2159(其中大畜398,小畜1761)头(匹);各种车辆总数130台,其中大型货车1辆、家用轿车26辆、摩托车43辆、拖拉机46辆、电动车4辆、装载机10辆。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3人,已脱贫20户68人,未脱贫3户5人。农村低保户2户4人,残疾人6人。
第三篇:扶贫脱贫事迹材料
扶贫脱贫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人物简介:**,男,1974年2月生,共产党员,****人。曾任**市三界镇中心卫生院会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副主任、**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2014年10月,他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任**市**镇**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事迹简介:在**村任职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向村民广发放“连心卡”,手机24小时开机,实时倾听民众心声。他对该村贫困户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坚持扶贫攻坚“六个精准”,处处为村里谋发展、办实事。积极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争取扶贫项目修建水泥路20余公里,建成光伏电站、蔬菜大棚基地等,让**村的路畅了、灯亮了、民心乐了。2018年4月的一天他却突发疾病,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工作。他是同事心中的好领导,是群众口中的好书记,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2018年6月,**市委追授其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正文:
他走遍贫困村**村的家家户户,他把手机号发到全村各户,他手机24小时为群众开机,他为村里修路、改电、建大棚,他帮贫困户帮了一户一户又一户,三年多,他常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他积劳成疾,于今年4月10日心血耗尽……
**镇**村是**市12个贫困村之一,也是**镇唯一一个贫困村。四年前,时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副主任的**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来到了**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走遍全村查实情,“联系卡”成“连心卡”
2014年11月上任伊始,**就实地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情。这是扎扎实实的走访,几个月下来,他几乎走遍了全村的所有农户,也酝酿确定了三年任期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村级全面发展。
在每次的走访中,他都随身背着一个包,包里装着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耐心倾听,认真记录。此外,包里还装有许多“联系卡”。每到一户,他都不忘送上一张联系卡,以方便他们日后联系。为此,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实时倾听民众心声。
他的联系卡上不只简单地写上职务、姓名和手机号,而且是立足于服务群众、又监督自身工作。卡上印有“如果您有什么困难、想学习什么技能、是否想回乡创业、对村的发展有什么建议意见,您可以随时与我联系,我会尽力为您服务”文字,也有制定的三年任期目标任务。他希望通过全村的群众来监督自己的行为,督促三年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
群众渐渐地熟悉了他,认可了他,也乐于接近他。他的“联系卡”电话也多了起来,无论是谁、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认真接听。“群众给我打电话是他们信任我,我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点问题是我的职责”,他经常这么说。
在**村,有一位叫宗琳珑的残疾人,因腿脚不方便未外出务工,就在家养了十几头猪,**走访后给他发了一张“联系卡”,并嘱咐他有困难可以打电话联系。一开始,宗琳珑觉得陈书记讲这话就是走走过场,对发的“联系卡”也就随手一放。后来由于猪的市场行情不好,他资金运转有点紧张,正巧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了上次陈书记走访时发的“联系卡”,想起陈书记临走时说过的话,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的电话。电话中,他向陈书记诉说了遇到的困难。令宗琳珑想不到的是,**接到电话后,就再次来到了宗琳珑家,进一步了解情况。过了段时间,**竟为他送来了2000元钱。原来,**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就到**市残联去咨询残疾人创业相关政策,并得到了残联的支持,为宗琳珑争取了2000元的资金帮扶。
“作为一名选派村第一书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怎样才能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设计联系卡的出发点。”他说,“我在走访时发放给村民,特别是那些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党员、群众,他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遇到了困难可以随时反映。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我会向他们说明情况,重要问题及时报告给单位或上级党组织,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一件又一件帮办的事,使这张小小的卡片,成了**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连心卡”。
不忘初心干实事,脱贫攻坚打基础
自从**把三年任期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村级全面发展”印在了“连心卡”上,“连心卡“同时又成了他自我加压的提醒卡和监督卡。三年多来,他处处为村里谋发展、办实事,积极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争取扶贫项目修建水泥路20余公里,建成光伏电站、蔬菜大棚基地等,让**村的路畅了、灯亮了,民心也乐了。
在走访中,有很多群众给他反映该村用电存在较大问题。这是由于线路老化,导致电压较低,且一遇刮风下雨就停电,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希望能将村电网重新改造。他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多次走访,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与选派村帮扶单位**市供电公司进行了沟通协调,请求他们帮扶支持,最终市供电公司同意对**村电网进行重新改造。目前,总投资125余万元的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彻底解决了该村经常断、停电问题。电灯亮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了,大家对陈书记充满了感激。
在**村有条中心路,是很多群众生产生活必经路段,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但村里苦于资金短缺,一直没有进行修复。他到任后,通过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又到现场进行了查看。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去后就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共同研究此事。“群众的事情没有小事,他们有诉求,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解决”,**说道,“这条路确实影响了群众出行,我作为选派书记要对群众负责”。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为兑现自己的承诺,及时向**镇党委和**市选派办汇报情况,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项目资金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最终这条路以“一事一议”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9月27日,目前这项总投资116万余元的**村贫困村道路硬化工程已经竣工,为脱贫攻坚打通了道路先行的良好基础。
2017年11月,**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一枝一叶总关情,爱心赢得锦旗送
走访,走访,让**对**村贫困户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有效地做到了扶贫攻坚的“六个精准”,帮扶帮到了实在处。
**年9月19日上午,**走访慰问了两名贫困残疾人,为他们送去了两副轮椅。其中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激动地说道:“谢谢,谢谢,我终于可以不用拐杖也可以出行了。今后我就可以和老伴一同轻松地出去转转了,还可以晒晒太阳。谢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残疾老人的关心。”
村里有一位叫朱克雨的贫困户,由于家中缺少主要劳动力,无经济收入,小孩在校读书,住房已成危房,家庭生活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积极申请,利用现有的政策解决了该户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
2017年10月10日,**村贫困户沈志玉给**送来锦旗,感谢其在扶贫路上的帮扶,尤其在教育方面的帮助,使得自己的孩子能够安心上学,没有顾虑。他感动地说“陈书记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对待!”
这些事例仅仅是**众多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他心系扶贫事,把脱贫攻坚摆在重要位置,常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他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建起广播室
沟通干群显效用
**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一些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达给村民,导致部分群众对镇村一些工作未积极支持配合,也影响了干群关系。上任伊始,通过走访调研,他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并认真记在笔记本上,放在心里,有了为村里建立广播宣传室的想法。
**年8月,他在前期走访的基础上,将建村级广播室的想法在村“两委”上提了出来,并得到村干部一致认可。为尽快解决村宣传盲点,建立广播室,他在向选派办汇报的同时,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多方筹资10000多元,为村购置了1套音响设备,10个大喇叭,建立了**村广播宣传室。由村干部担任广播员,平时定时围绕新农合、新农保、计生相关政策、健康养生知识、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及镇村建设活动相关信息等进行广播;同时,结合秸秆禁烧、征兵宣传等阶段性中心工作的安排部署利用广播循环播放通知。为充分发挥广播作用,该村还利用广播宣传加强日常监督,每周安排播放一次镇村工作动态,介绍先进经验及工作亮点,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行为等。
“小广播发挥大作用”,广播室的建成,不仅让群众掌握了农村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了镇村工作开展情况,也有效沟通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据悉,目前,**市城乡正掀起建小广播的热潮,让小广播在新时代发挥它独特的功用。
在**村的选派帮扶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半。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干了许多实事好事,他还想干更多的实事好事。但是,今年4月份的一天,他感觉身体不适了,头疼得厉害,本想好好检查一下,但考虑到村里扶贫工作太忙,于是只去医院简单开了点药,就回去继续工作了。
一周后,他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年仅44岁的他就这样匆匆离去了。他的同事哽咽着说:“因选派期满,根据组织安排,他要回到原单位——**市医保中心上班了。病逝前2天,他忙完驻点村工作交接后,和医保中心另外两名副主任一起探讨了如何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工作,一起商议大家同心协力好好大干一场,没想到……”他说不下去了。
**同志倒在了脱贫扶贫的事业上,也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哀痛……但他“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边,那种勇于进取、爱岗敬业、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篇二】
一条条水泥道路,一排排乡村路灯,一张张幸福笑脸。没有豪言壮语,他却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动着干部和群众,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榜样,自动向他看齐;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却以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蠃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为**市**村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市**镇**村第一书记--**。
一、勇挑重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1.克服困难,勇挑扶贫重担。2014年10月,**同志服从组织安排,作为**市财政局选派干部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三年的驻村工作。**村是**市12个重点扶贫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3户、114人。当他接过任命书时,与激动相伴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立志要继续坚持自己工作实践中铸就的“三干一吃亏”——肯干、能干、带领干部群众干,个人勇于吃亏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扶贫领域的神圣职责,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2.开拓进取,带领群众脱贫。积极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向群众公开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实现了村民自治,增强了干部的公信力和与群众间的凝聚力;释放“能量”,开拓进取。他高度重视**村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和谐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结合贫困村出列,把贫困发生率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5万元,村自主产业已发展到成熟期,带动贫困户稳步脱贫奔小康。截至2017年底,**村已脱贫16户54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脱贫攻坚任务。
二、真抓实干,多管齐下精准扶贫
1.提升了村民居住环境。三年多来,他依托美丽乡村项目资金,全面提升村公共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硬化背街小巷道路1.5万平方米;白加黑道路改造6公里;墙立面改造2万平方米;污水管网架设7000多米;街道两侧亮化3000米。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安装监控100多个,实现全村路口全覆盖,建设新农村游园2处。利用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00多万元整治了村容村貌,在全村24个村民组新建了76个垃圾池,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2.加强了产业扶贫。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动员,**村共有27户贫困户参与了产业发展。其中种植产业发展183.4亩(花生33.2亩、山芋35.2亩、芝麻38.5亩、黄豆29.7亩、明绿16.1亩、油菜10亩、黑豆10.2亩、西瓜2亩、小香瓜4.5亩、草莓2亩、辣椒2亩)。养殖业拓展到7种品种(养殖草鸡4640只、养牛2头、养殖生猪179头、种猪58头、鸭子280只、鹅115只、兔子5只)。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率为84.375%,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8.904万元。
3.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拉动贫困村出列,**年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村“一村一品”蔬菜大棚23亩18座,实现年收入3.38万元。**年底新建光伏项目90KW,2017年10月发电收益为5.4145万元。2017年利用扶贫帮扶资金135万元新建蔬菜大棚33座,占地45亩,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384万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285万元。
4.强化了资产收益扶贫。**年和2017年,**村实施资产收益股金分红,共有29户贫困户106人享受到了6.32万元股金分红,最多一户获得分红4110元。通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结合“四议三公开”,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资产收益扶贫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为该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5.实现了党建、扶贫共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严抓党建,创建了**村党建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党建带动扶贫,扶贫促进党建的作用。2017年7月,贫困户杨军在**村党支部的培养下,发展成为了中共正式党员。
三、牢记宗旨,不忘初心为民谋利
1.心系群众,解决困难。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他都会和村两委会成员看望慰问贫困户,发放慰问金。特别是对因病和缺劳动力致贫的贫困户,他都尽全力为其解决困难。在村任职的三年多来,**这个名字已传遍全村每一个角落,深入每位村民的心中,甚至周边的村民都知道**村有这么一位第一书记。
2.不忘初心,为民谋利。干事业就要讲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一身正气,他向党和人民捧出一颗赤诚的心。他不忘初心,时刻告诫自己,我们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是要用来为党增辉,为人民谋福利的,绝不能用来谋私利。同时他不断加强个人政治理论、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凭借着个人魅力吸引着广大党员干部向他看齐。
3.一身正气,率先垂范。三年多来,他已经踏遍了**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的门槛,了解每一户的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他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年来,他处理农户之间的矛盾300余起,其中含历史遗留问题13起。凭着一身正气,影响了广大干部群众,改变了**村的精神文明面貌。
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同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攻坚思想落实到了基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现在,他正以百倍地努力,忘我地工作,力争把**村打造成为一个脱贫致富的文明村,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篇三】
他,一个人救助收养了69名孤贫残疾孩子,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他,跑遍了**天长15个大大小小的敬老院;他,给20多名大学生创业支持小额贷款,以好人作担保,累计让利300多万元;他,为支持地方“实体企业”“困难小微企业”,投放道德信贷2.6亿元,为当地贡献税收3000多万元;他就是先后获得中国“爱心榜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中华爱国慈善家”“公益慈善功勋人物奖”“中国好人”“**省第5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的**。
孩子们喊他“徐爸爸”
1994年,退伍后的**,从老家**天长来到江苏扬州,在姐姐的帮助下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起早贪黑卖麻油。
3年后,他开了自己的麻油作坊,日子也算是说得过去。就在这一年,**参加了由当地工商部门牵头的帮扶贫困活动,并第一次来到江苏仪征后山区鲍庄小学。雨后的山路崎岖泥泞,寒风中,孩子们有的穿着破棉衣,有的穿着旧汗衫;有的拖着旧凉鞋,还有的两只鞋都不一样。从那一刻起,**再也放不下这些孩子了。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各种学习用品和资助金去看望孩子们;每年寒暑假,他就把孩子们分批从大山里接出来,带到城里逛超市、游公园,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为把爱的事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把企业起名为“爱心壹加壹食品厂”。“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把爱心‘壹加壹’一直加下去,生命不息,爱心不止!”**解释起企业名字时的语气非常坚定。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将自己打工和创业挣下的积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福利院的孤儿,用拳拳爱心换来了可爱的“儿女”们,撑起了孩子们心中的一片蓝天,赢得了“徐爸爸”这个最亲切的称呼。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好人”。
老人们记得他是“徐好人”
人敬老,己得福,高龄皆父母。**说,“我是天长人,二十四孝中‘弃官寻母’的朱寿昌就是天长人,我时时刻刻要向他学习。”**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从2013年起,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跑遍天长大大小小的敬老院,看望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嘘寒问暖,老人们都熟悉他,一见到他就夸个不停,说他是“大好人”。不仅如此,**还很关心家乡天长的百岁老人,年年带着麻油等礼品慰问百岁老人。在他的带领下,从2012年至今,“百岁老人慰问”活动已经成为天长民政部门关爱老人的一个项目,天长“孝亲文化节”一个响亮的志愿服务品牌。
帮助创业的“好老板”
经过市场大潮的洗礼,**的企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思考如何把帮助做得持续、长久,让困难人群增强“造血”功能,尽快让困难人群摆脱贫困。大学生创业缺少资金,“小微”企业经不起市场风浪。近几年,**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领天秦小额贷款公司团队,积极实施“道德信贷”工程,帮助天长“小微”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并把好事进一步延伸到帮助企业团体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让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天秦小额贷款公司于**年6月在北京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小贷公司,两年来,**通过这个平台,累计发放贷款2.6亿元,服务企业586户,服务城乡居民1586人,累计为天长地方贡献税收3000多万元。他始终认为,回馈社会是企业的应尽责任,特别是支持天长实体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了燃眉之急。把金融这个冷冰冰的产品变成有温度有情义的“慈善品”帮助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谦虚地说:“好人是大家选出来的,我为大家过上好日子是应该做的。”
【篇四】
九年村官做的全是实事;扎根基层想的只有百姓。**是个标准的“85后”,当同龄人都憧憬大城市的美好生活时,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却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白领工作,满怀对家乡的热爱,选择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担任了**镇**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一干就是九年。九年里,她全力投身**村的美好乡村建设,积极帮助村民拓宽致富渠道,带动村民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九年里,她以优秀的品质、出色的能力、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尊重。
2012年12月,**因贡献突出、群众认可成功当选**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2013年4月,凤阳县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成功考上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在2014年**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26岁的**获得了58票中的57票,再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在**年乡镇党委班子换届中,**当选**镇党委委员。
今年30岁的**最大梦想是把**村的产业做起来,振兴**村,圆百姓富裕梦。2009年,上任之初的她就深知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性,只有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才会提高。而经济发展一直是**村各项工作的短板,**经过调研决心从更好发挥该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作用入手,带头创业,引领群众发家致富。该合作社原本只有16名社员,8.7万元资金,带富作用不明显。发展壮大是首要问题,为了调动村民入社的积极性,**首先带头入股,给村民做表率。并开始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认真研读,她注意到国家每年都有专项创业资金扶持农村合作社发展,于是准备详细资料到上级相关部门跑项目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帮助困难群众寻找致富门路更是一直挂在她心上的头等大事。村民张建清,妻子长期患病,孩子正在读书,生活非常困难。**得知张建清想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却没有资金,于是她以合作社为依托帮助其办理了五万元贴息贷款,并请来有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的农户向其传授种植经验,成功建起了两座蔬菜大棚。在**同志的协调下,张建清还加入了合作社,并在合作社负责大棚及花卉苗木的管理,使其逐渐走上了致富路,这个困难家庭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4年,当选**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后,**对村级行政流程做了大胆改革。她发现村里处理事务存在优亲厚友、私盖公章等情况,就积极向凤阳县相关部门征询,**年**村在凤阳县率先试点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变怕群众监督为各项程序、办事流程主动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无论是党员、村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按照制度办事,避免了“人情关”,增强了干群之间的信任,拉近了干群之间的感情,村民们更加放心大胆地跟着村“两委”走致富之路。
她敢想敢干,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变革。考虑到**村紧邻明皇陵,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大,**谋划通过发展旅游,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她利用**村互助合作社的产业基地优势,积极尝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旅游扶贫三联动,为贫困户提供创业、就业平台。并且谋划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园,发展高效农业观光游、采摘游、生态游等项目,创造机遇,尽享改革红利,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富裕道路。成功举办多次桃花节、采摘节。2017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30元,比2009年的6200元增长2倍多,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一半多贫困户脱了贫。现在村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吃上了自来水、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出门水泥路、晚上有路灯,还组建了自己的文艺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今年还自己举办了春节晚会。九年间,**全力投身**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村有了巨大变化,被人称赞“看起来像城郊”。现在,**忙着带领村民整理2000余亩土地,正准备引进一家旅游公司打造旅游项目,带活**村经济,为百姓带来更多收入。
让**最记挂的还是**村的困难群众。**村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雄厚的产粮基础,为促进村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就打起了**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的主意。**将**村合作社作为**村旅游产业扶贫基地,发动**村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入股合作社,参与收益分红;先后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规模化特色养殖业,吸引13个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目前成功脱贫34户贫困户,预计2020年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为了**村的发展,她舍小家为大家。2014年5月,第一个孩子出生仅仅不到两个月,**就回到工作岗位,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东奔西走;**年9月,第二个孩子刚出生一个月,**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同事和村民心疼她,而她眼里只有**村的发展。用她的话说,“百姓心中有你,你就更要给大家争取发展机会,只有发展才是对大家信任的最好回报。”
九年时间,**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成长成了**村村民信任的党支部书记、致富路上的领头人。在她的带领下,**村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个好”党支部、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本人当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篇五】
出生于1988
年的**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现担任**市**县**镇**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也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同龄人奋力逃离那片贫瘠的土地的时候,**——一个从合肥工业大学走出来的优秀学子却毅然放弃了走向繁华都市的机会,选择了回乡扎根乡土奉献基层。带着满腔热血,她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带着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梦想的种子扎根乡土
大四那年,**在校园中看到一个给建筑工地农民工做饭的妇女因为太累,顾不得周边一片狼藉,搂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在树下睡着了。她看着很不忍,问其中的一个农民工:“你们不能在家乡找个事做吗?”那人答道:“我们没本钱、没技术,种点水稻小麦不够花销的,其他的又干不来,所以趁着农闲出来挣点钱。”这番话深深刺痛了**的心。
2013年5月,**怀着满腔热情回到了家乡**,当上了大学生村官,成为**县蒋集镇秦集村总支书记助理。到村任职后,她多方筹措资金,在**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建起草莓园。
开始时,技术、经验不足致使种苗枯死,销路不畅不得不低价销售……**却咬牙坚持着。走过许多弯路之后,草莓园有了起色。草莓品质高,销售渠道越来越宽,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草莓园也发展成了占地200多亩,拥有100余个标准化大棚的综合性蔬果基地。
梦想的希望惠及邻里
草莓园建成以后,**镇**村咀杨组的孔兆伙将家里的田地全部流转给了草莓园,并长期在草莓园打工,只要算起收入,孔兆伙都会喜不自禁:“我家流转了18亩土地,每亩流转费用670元,一年就是12000多元,我在草莓园打工,一年还有4万元的工资,原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的贷款,现在都还得差不多了!”
多年在外务工的吴远虎一心挂念着家里多病的老母亲,可是他却苦于返乡后没有就业机会。2014年春节,吴远虎回老家过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草莓园应聘。**了解了吴元虎的情况后,很爽快地聘用了他,吴远却搓着手表现出了担心。“可是我没什么技术,到草莓园能做什么呢?”“别担心,我这里正好缺农机手,你到我这来上班,我会为你提供免费培训!”如今吴远虎已经成了一名熟练的农机手。
梦想的花朵开遍乡野
“王书记拉来的化肥107.5元一袋,市场上要140元呢!”“嗯,她的化肥是从厂家直接拉来的,价格便宜,还保证质量。咱们去瞧瞧!”庄稼人最关心化肥、农药、种子这些事。可是有些不法商贩却利益熏心,向群众出售假冒伪劣农资,这让**很忧心。经过多方奔走,**直接从厂家购买化肥和农药,解决了购买农资难的实际问题。不少群众在她的带领下,有了信心,也开始积极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种粮大户。
2014年5月,**又创办了“**镇皖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0多人,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带动周边种植草莓、蔬菜瓜果100多亩,户均增收2000余元。
**年2月,**又被任命为**县**镇**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她说:“看到附近群众积极流转土地,搞特色农业,我比自己创业成功还要高兴!有更多的带头人,共同致富的梦想才能花开遍地啊!”
梦想的果实香飘四方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最关注的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何精准脱贫。”谈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坦言,“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光荣,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就业,**积极与当地人社局联系,在创业基地设立就业扶贫车间。
“在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户,不仅能拿到正常的工资,还能享受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的岗位补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就业培训。”**希望通过该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增加一点收入。
“就业扶贫车间(驿站)是精准脱贫的新生事物,它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和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掌握相关技术,让贫困人口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这样脱贫户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有尊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可。”**说,从当前就业扶贫车间(驿站)的建设、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效等方面来看,还存在建设速度慢、站点少、不够用等情况,远远满足不了贫困户的需求。
“扶贫车间只可吸纳周围的两三个村的贫困人口就业,很多贫困户渴望去车间(驿站)获得一份工作或者学到一门技术,但是由于距离原因,不能实现家门口就业,阻碍了他们就业创业和学习技术的路子。”为此,**建议,在劳动力充足的地区,联合当地有实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吸引外地有实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当地建立扶贫车间(驿站),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或者创业途径。其次,对贫困人口较多村在转移支付中增加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费或者拿出部分涉农项目,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扶贫车间(驿站),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这样既能实现早日脱贫,又能发展农村经济,还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说。
【篇六】
**来到车道村已经两年了。
**年10月,**被选派到**县**镇扶贫第一线,担任车道村“第一书记”。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
刚刚午休完毕,**套一件白色背心,穿着松松垮垮灰色大短裤,脚踩一双蓝色塑料拖鞋,从村办公室旁边那间窄窄的隔间里走出来。他扯了扯衣角:
“这才是老百姓的衣服,穿成你们这样,他们不愿意跟你说话的。”
40多年前,17岁的城市青年**后悔了。
1975年,与那时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一样,家住**市区的**响应号召,热情昂扬地下乡了。可是还没待几天,他就后悔了。这里没有理发店、没有洗澡堂,只有漫山遍野的玉米地,是超乎以往生活经验的存在。他,只想立刻回家。
他不会想到,在他往后的人生里,他用双脚,丈量了中国农村的许多土地。
“他们落后、憨厚、可亲”
**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而是打扫村委办公室门口的那段马路。
这条马路于**年11月竣工,当时**否决了村干部提出的雇人清理马路的提议,自己带上村干部,拿起扫帚,大清早出现在新修的路面上。“就是想唤起村民们的集体意识,村子就是自己的家,不能动不动就谈利益。”**这一招奏效很快,第二天、第三天……慢慢地,那些跟在后面围观的村民陆陆续续加入扫马路的队伍。
年轻的“第一书记”**,在这方面的想法与**不谋而合。当村里新修的路桥面临没人打扫的问题,**二话不说地拿起扫帚,想和村民们一起完成这项任务。
虽然村民有时会偷懒,但心底也有真诚。村民们的鸡“笨”,两三天才能下一个蛋。他们自己不舍得吃,攒上几个月,等有二三十个,就用塑料口袋装好送到**的住处。
村民们的真实可爱总让**难以拒绝。**用三个词形容中国的农民:落后、憨厚、可亲。
“他们很真,”**说,“二三十个鸡蛋,城里人拿不出手,他们却能这么干。”他去过许多农村,在他看来,农民们眼神里流露出来的那种东西,是最真的。
“我种了一辈子地,还用你教?”
现在能吃上村民们自己种的大米,**很满足。
在**县,水稻是车道村的特色。去年6月,**提出“233”工程——“每户养两头猪,垣地三亩谷,川里3亩稻”。很多年前,**就开始惦记着村里几条哗哗流淌的河。“这水白白流淌了这么多年,我就想不管用什么方式,得把这儿的水利用起来。”
**最初的设想是养鱼,但养鱼的辐射面太小了,顶多一户两户养。后来灵机一动:“东北都能种大米,为啥咱们这里不能?”据他考察,早在1964年,离车道村几十公里以外的沁源县就有人种过水稻,**暗地里思忖着,这事儿能行。
村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靠种玉米为生,哪能接受水稻这种新鲜玩意儿?于是**从村干部入手,试种了几亩地。如**所料,成果喜人。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跟着种起来。今年第二季的水稻种植刚刚结束,微风拂过村办公室门口的稻田,翻起绿色的波浪。
**县**村小学的办公室里,十几平米的房间涵盖了所有的生活起居。“第一书记”**在早晨六点多便起了床,他一如既往地在脖子间别上一条毛巾,戴上草帽,径直往新培育的土豆田里走去。
“我们不带头的话,村民怎么敢放心种呢?”**感慨道。**村村委主任刘峰说:“村民不怕干活,就怕东西没有销路。”
“一村一品”是**县政府为了脱贫工作而制定的调产政策。在**来之前,**村尝试种过红薯、烟叶,但因没有销路都黄了。所以许多村民都对后来“第一书记”的调产工作比较排斥。
**村第一书记**选择大田西瓜作为村民脱贫的路径。但是几乎一辈子都在农地里忙活的村民,思想上却转不过弯,即便放弃原先的作物,勉强种上了西瓜,也不愿学习新的科学种植技术。第一年结出的瓜很小。后来,**在座谈会上对村民加强培训。整日忙活在田间地头的村民对这个31岁年轻人自然不服气:“我种了一辈子的地,难道还用你教?”
**明白村民们心里的嘀咕,所以请村支书、村长一起帮助召集开会。习惯了粗糙的玉米种植手法的村民,开始精细地培养大田西瓜。很快,改进了种植手法的大田西瓜的个头和产量就上来了。**村的西瓜在**县也渐渐有了名气。
“我们欠老百姓的太多,是来还‘债’的”
睡得晚,起得早——这大概是**县“第一书记”们的普遍作息。
年近60岁的**还是个“夜猫子”,保持着每晚一、两点睡觉的习惯。自学过资本论与哲学,他每晚睡前,都将一天下来的工作和思考一一记录在工作日志里。正在规划中的文化长廊,尚未完工的水上舞台,即将开工的便民店、洗澡堂、理发店……时时刻刻牵动着**的心。他致力于“从人的角度制定扶贫策略”,关心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希望给村民们提供更多与人的权利有关的东西,“村民们要活得有尊严,才能没有怨气。”
当“第一书记”的这两年来,**的日志写了满满的六七个本子,在工作台上堆成厚厚的一叠。放弃了追求物质和娱乐、金钱和名声,这几本日志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酷爱摄影。肩上挂着的一台数码相机,成为了他每天在村子里转悠的标准配置,“相机可不能离身,看见什么美好的东西就给拍下来。”
车道村村民的客厅里挂着**拍的照片。那是去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召集村民们一起庆祝,几乎全村百姓都来了。杀了两头羊,把锅架在水稻地里熬羊肉汤,村民们吃着自己种的大米,互相说着吉利话。**拿出自己的相机给大家拍了一张大合影。一个大娘用漆成蓝绿色的木制旧窗框把照片裱起来,和孙子的周岁照片挂在一起。
30年前的一天,**和几个同事来到**市**县的乡村取景。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村子里不通车,不通电,道路上的泥土积起一尺多厚,他们的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宛如一只风浪中的小船。眼前的场景,又唤醒了**少年时在乡村插队的记忆。他没有想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整个中国时,竟然还有这样一个角落,仿佛被现代文明所遗忘。村里的老百姓从未见过外来的人,眼巴巴地盯着他们。那眼神质朴又胆怯,像刀刻一般,深深地印在了**的脑海里。
**觉得,中国的农民是善良的农民,“他们质朴、坚韧”。但乡村地区往往地处偏远,与世隔绝一般,商品经济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欠农民的太多了,我是来还债的。”**对记者说完这句话后,双唇紧闭,挂在鼻翼两旁的法令纹和额头上的沟壑清晰可见,眼角褶成了鱼尾状。
“起码四年不能走,四年一定会有大的、本质性的变化。”这是**在研习许多宏大概念后,想在两届任期内达成的目标。他背着相机,微微驼着背,继续在山间的村路里走着,脚下是绿水青山,头顶是蔚蓝辽阔的天空。
第四篇:扶贫脱贫措施方案
荔城街光明村扶贫措施落实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增城市、荔城街关于扶贫帮困的工作部署,按照“帮扶济困、开发扶贫、自主脱贫”的总体要求,实现如期脱贫,现结合贫困户、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村基本情况
光明村位于荔城街南部,荔新公路跨境而过,是北三环高速公路出入口地,与增城市新行政中心、国际旅游度假城摇手相望,辖内有国际御景苑在建项目,一所院校,一所小学。交通便利,全村有10条自然村,16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167人,党员76人,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2亩,林地面积2735亩。目前全村扶贫户35户,94人,其中扶贫类11户42人,防困类24户52人。光明村青山环抱,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党务村务分工明确,村干部团结合作,熟悉村情社况,善于开展农民工作,办事认真负责,村内环境卫生良好,村民尊老爱幼,助残防困,邻里和睦。近年来,光明村在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
二、目标任务
至2012年12月底,实现“一个确保,两个稳定”。即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建立稳定完善的社会帮扶体系,建立稳定长效的经营性增收渠道,力保脱贫不返贫。
三、帮扶措施
1、依靠政府各级组织、加快土地开发力度,盘活现有土地,不改善本村的投资环境及卫生环境,加强对村民的素质和山规民约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气氛,为吸引外资到光明投资建设、创造优良条件;
2、光明村青山环抱、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应在各级的支持下,大力加大整合土地资源,不断改变土地种植和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农业加基地,公司加农产的土地种植经营模式方向,稳定农民的投入;
3、光明辖内有一个高级锦绣御景苑楼盘、一所学院、一所小学,人员流动增大。因此,本村争取政府的认可、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把原来的建议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方便周边群众买卖,增加农民投入;
4、村“两委”干部要团结协助、关心支持、理解扶贫对象家庭,经常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在重大节目期间配合各级组织做好慰问活动。对有意参加各种职业培训人员应加强指导与支持,主动与劳动部门为其子女外出务工提供条件,找到适合的工作,增加他们家庭投入,早日脱贫;
5、帮扶项目建设(1)、道路硬底化:
① 光明村道至耕寮社,总长度2800米,项目资金160万元。② 学咀社、上塱社村道建设总长度1550米,项目资金90万元。通过道路硬底化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2)、农田水利、村排洪道硬底化工程,石陂灌溉渠,村排洪渠道硬底化建设,受益面积520亩,项目资金100万元。项目竣工后,能方 便群众耕种。
(3)、耕寮社、上塱社自来水改造工程项目资金为30万元,项目竣工后,改善村民饮水质量。
以上三个项目的资金总额为380万元。
荔城街光明村民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荔城街光明村脱贫用资计划
光明村位于荔城街南部,荔新公路跨境而过,是北三环高速公路出入口地,与增城市新行政中心、国际旅游度假城摇手相望,辖内有国际御景苑在建项目,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荔新公路旁的经济腹地,唯独村内基础设施配置落后、村社间交通建设滞缓,阻碍了脱贫开发的步伐。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增城市、荔城街关于扶贫帮困的工作部署,按照“帮扶济困、开发扶贫、自主脱贫”的总体要求,至2012年12月底,实现“一个确保,两个稳定”,现需加强交通及生活设施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并根据光明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脱贫建设用资计划:
一、道路硬底化:
① 光明村道至耕寮社,总长度2800米,项目资金160万元。② 学咀社、上塱社村道建设总长度1550米,项目资金90万元。通过道路硬底化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二、农田水利、村排洪道硬底化工程,石陂灌溉渠,村排洪渠道硬底化建设,受益面积520亩,项目资金100万元。项目竣工后,能方便群众耕种。
三、耕寮社、上塱社自来水改造工程项目资金为30万元,项目竣工后,改善村民饮水质量。
四、把上级专项划拨的50万元脱贫开发资金优先用于光明村道至耕 寮社的硬底化建设,拉动相关部门及社会资金对排洪及自来水改造项目的投入。
荔城街光明村民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第五篇: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是总书记在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即今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发扬革命精神,改变教育现状,“弘扬长征精神 教育精准扶贫——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重走长征路教育捐赠公益活动”仪式在京启动。
该活动由中国知青联盟经联盟总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同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北京出版发行协会、长征沿途各省市政府驻京办及驻京商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知青联盟与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北京出版发行协会共同组成组委会。以“弘扬长征精神,教育精准扶贫”为主旨,发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传播红色文化和公益慈善精神,全面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育扶贫力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让“互联网+”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
自活动开拔以来,中国教育出版网星品汇爱心团队先后走进湖南蓝山县、广西兴安县等参与扶贫,并捐赠了中教通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星品汇掌上学堂和学生书包,与学校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了当地的真实教育需求,以进一步精准扶助,并把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落在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