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起脱贫精气神
这封信只是图书馆收到的许多来信当中的其中一封,几年来,图书馆一直把农村群众的需求,特别是贫困群众的需求当作头等大事。送图书下乡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给他们带去了更多的科技致富的知识。
文化扶贫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大屏幕上的这个人叫李长彬,家住双山镇,一家人靠着种地维持生活,可以说日子过的还算可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家里欠下了很多外债。李大哥整天琢磨着这日子咋能过好呢?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的电影放映队来到他们村,给当地老百姓放映养牛的宣教片。李长彬就从这个宣教片中受到了启发。他和家里人商量,想通过养牛来改变一下家里的生活。家里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养牛得需要一大笔钱,再说了万一赔了咋办,咱家现在还欠亲戚那么多钱没还上呢。他着急地说:钱的事我来解决,我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趁我现在还年轻,还有力气,我想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再说了,人家宣教片中不都说了嘛,只要科学养殖那是没问题的。家里人听他这样说也没有说什么。他大胆尝试,筹集资金购买了基础母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摸索,现在李大哥家的黄牛养殖已经形成了规模,从最初的1头发展到了20余头,年收入五六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很多农户跟着他发展起了黄牛养殖,他们共同脱了贫,致了富。像这样的电影放映队,在我市共有9支,他们无论严寒酷暑,舍小家为大家,长年扎根在基层,负责206个村和街道社区的电影放映工作,成为了一支活跃在双辽大地上的文化轻骑兵。
文化扶贫也扶起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这位主人公,她是居住在那木乡前进村的谢新艳。7年前在得知自己换上乳腺癌的那一刻,她脑子里一片空白,眼睛里什么色彩都没有了,她整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不知道以后的路自己要怎样走下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三个老人要养,自己又得了重病,什么重活累活都干不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丈夫一个人身上。想到自己的病,想到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她的精神世界被彻底的击跨了。看到她这样整天闷闷不乐,家里人也无计可施。一天,村里来了送戏下乡的演出,丈夫为了缓解谢新艳的情绪,强拉着她去看戏。戏里的一段话醍醐灌顶一般使谢新艳一下子幡然醒悟:跨了什么,也不能跨了精神,人的精神一旦跨了,那一切就都跨了。看完戏回到家里,谢新艳对丈夫说:孩子她爸,我想明白了,以后的日子,我得像个样儿的活下去,孩子有妈才有家,以后能帮你干点儿啥就干点儿啥,能替你分担点儿是点儿,不能再让你替我操心了。后来村里建成了小广场,文化馆又派来了大秧歌和广场舞的辅导员,谢新艳加入到了村里的大秧歌队和广场舞队。从此谢新艳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她的心情好了,身体也渐渐地好了起来,家里的日子又晴朗了起来,阳光了起来。看到谢新艳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亲戚们纷纷为她点赞。同时,有些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村民在谢新艳的影响下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振作起精神,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这种文化的力量,带给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人生,还带动了人民群众远离思想懈怠、远离封建迷信、远离赌博恶习,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在全市广大农村,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而抱怨社会的少了;广场里的舞曲声多了,家家院里的麻将声少了;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人多了,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少了,文化的春雨不断浸润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开展文化扶贫以来,全市47个贫困村,健身路径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村级文化小广场实现全覆盖;每年送戏下乡70余场,送电影下乡2000余场,送图书下乡7000余册、送春联年画2000余幅,送文化下乡参与农民高达数万人,惠及民众数十万人。文化扶贫的蓬勃开展,坚定了贫困群众战胜贫穷的决心,增强了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为全市脱贫攻坚的这条大船鼓足了风帆,让我们撸起袖子,共同划浆,奋力驶向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