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银行业务社区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
关于银行业务社区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
一、社区服务发展现状
我县辖内17个社区,现有常住户约2750户,主要是改制企业下岗人员、驻区单位职工、私营业主等。改制企业下岗人员中有三分之二在县内各中小企业、个体户处打工,另外三分之一有的重新创业—开店经商、搞运输、开出租车等。其服务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服装批发、美容美发、女鞋专卖、网吧经营、化妆品专卖、经销电动自行车等流动资金周转;用于消费主要为了解决购住房、住房装修、小孩读书等。
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存款、贷款、结算、保险、理财、代保管等服务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除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外,社区居民其他服务项目可在所居住的附近的各金融机构获得服务,但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几乎是个空白。长期以来,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设计适合社区居民的信贷产品、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其经营、创业、消费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因此,作为地处社区的信用社,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解决社区居民贷款难的问题。为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创新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延伸服务触角,在满足“三农”资金需要的前提下,主动承担支持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信贷服务,加强对辖内社区金融服务的指导,引导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把信贷服务渗透到 多行业与领域,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91笔,贷款金额935万元,促进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再添新力,为推动社区个体工商、民营企业发展,扶持社区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社区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对公业务、尤其是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竞争会日趋激烈。由于其规模、网络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国有银行在对公业务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对公业务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商业银行从而既全面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从票据、外币、中间业务等费率放开的业务上间接地向客户让利,降低客户的总体资金成本,与国有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还处在弱势。
2.相比之下,个人业务,尤其是住房按揭、银行卡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住房按揭业务和银行卡业务在信用社尚处于发展初期,按揭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将有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规模、品牌,在个人业务的竞争中同样占有优势。而且,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的筹码低价提供。这样一来会冲击信用社的现有业务。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在不断改进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但仍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一是信用社对新产品、新业务宣传不足;二是收费项目不透明;三是网点设置不合理;四是办事等待时间过长;五是行际不能通存通兑。此外,有少数工作人员态度生硬,对社区个体经营支持力度不足,另有少数商业银行强拉存款等问题反映较为突出。
三、推行服务标准化情况
1、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服务语言规范化、服务形象职业化、服务纪律严明化,服务技能专业化,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要求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规范服务礼仪,员工仪容、仪表要保持干净、整洁、素雅、大方,精神饱满,服务举止端庄、文明、自然、礼貌、大方,严格遵守班前、交接班、岗位和操作纪律,临柜人员必须提前到岗整理内务,按规定时间营业,做到满点服务;严格按制度和流程规范操作,减少业务差错;要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忠于职守、尊重客户、恪守信用、公道正派,严禁向客户吃、拿、卡、要。要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技能、工作标准、规章制度,并达到相应技术等级和岗位资质标准;要熟悉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对业务流程每个环节实行限时服务,做到随需变,确保服务准确、安全、快捷,满足客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2、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客户维护。始终坚持“以客户 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客户和金融产品特点,创新服务方式,做到“诚心、知心、耐心、热心”,为各类客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要建立优质客户回访制度,用真情打动客户、维护客户、吸引客户、争取客户;要构建客户交流平台,经常组织社企、社工、社农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客户沟通,让客户感受到农村信用社对客户的关怀和服务承诺。
3、加强考核监督,建立长效机制。把文明规范服务纳入对基层单位和员工的绩效考评中,按照服务环境规范、服务礼仪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技能规范、检查监督规范等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制定考核方案。加强对文明规范服务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建立社内日查、周查、月查制度,对辖内各网点员工着装、仪容仪表、服务态度、服务纪律及日常服务行为进行现场和录像双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建立完善服务监督、客户投诉受理和应急处理机制,设立客户服务咨询台和接受客户监督的意见卡片、意见簿或意见箱,公布法人单位的监督举报电话和全省统一的客户服务热线,畅通客户咨询和投诉渠道,建立客户服务评价机制;对客户投诉,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提高客户投诉处理效率;从社会上聘请服务监督员,定期和不定期对柜面服务进行监督,对柜面服务实现内部和外部双监督。
四、相关建议
社区居民从事生产、经营的大都是个体经营,其经营较为稳健。因此,可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依托社区组织,拓展业务空间。
1、拓展传统的存贷业务。社区作为城镇基层的政权组织,所有居民无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其中不乏众多的大客户。由于历史的原因,手段落后,我们所拥有的大客户比重偏底,随着全省核心业务系统上线运行,我们有信心去争取一些大客户。这样,通过社区组织,将一些大的客户给我们牵线搭桥,靠我们真诚的服务挖掘更多黄金客户,促进规模的良性扩张。
2、随着全省网络系统的不断优化,借助社区组织,对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业务及代保管业务的拓展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3、要开展详实的上门调查。对已从事经商、办企业的居民,应充分考察其经营的稳健性、市场的认可度;对初始创业者,要详细了解其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实力、管理水平、市场拓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
4、设计好严密、有效的操作流程,杜绝逆程序发放社区居民信用贷款的现象发生。社区信贷业务,目前已形成竞争态势,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如果现在我们主动介入,巩固阵地,稳定和发展众多的优良客户,那么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能占据应有的份额,使城区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众多中、小客户的社区性、零售型银行。
第二篇: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张永年 贾文军 樊畠利 鲁文潇
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基础,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必然要求,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党重要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推进科学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自觉的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更加主动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探索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一、为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和成事之道。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人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也 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所有这些,都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把调查研究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的基本前提,通过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调查研究是传家宝。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的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陈云同志也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始 终是以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的。也就是说,我们党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和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进而不断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搞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仍然离不开调查研究。
第二,调查研究是方法论。调查研究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具体表现。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和最终归宿。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调查研究本身是实践观的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就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是为了 认识世界,目的在于用认识来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必然要求重视搞好调查研究。
第三,调查研究是基本功。对我们党来说,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重视不重视调查研究,会不会搞调查研究,是衡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志。只有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收集、储存和处理大量的社会信息,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认识,才能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作出科学的判断,才能找到更多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办法,才能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搞好调查研究是增强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个人的历练提高、成长成功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大凡有志于成就大业、有所作为的人,有志于立德、立功、立言的人,都必须苦练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在持之以恒的调查研究中锤炼思想品德、汲取思想营 养、提高综合能力。
二、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一方面,搞调查研究的学问、知识和经验全在实践之中获得,也就是说没有多少捷径可走。凡是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无一不是调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谁要进入调查研究这个大门,谁就要准备进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必须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努力探索和把握它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调查研究准备要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具体应当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要围绕调研目的正确选题。选题首先目的要明确,了解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围绕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既可以选择个别事物的单一过程,也可以对特殊系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二是要围绕调研选题进行初步思考。围绕调查研究任务,注意收集积累相关资料,对了解的问题、主要观 点和分歧意见等要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同时,要避免先入为主,防止用主观想象去套现实问题,克服调查研究中的主观主义。三是要对调研对象有所了解和掌握。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掌握调研对象的新情况新线索,避免调研时产生生疏感和距离感,以便能够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使调研对象能说出心里话和真实情况,确保调研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要拟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提纲。调研提纲应简明扼要,符合调研主题和工作实际,明确调研的指导思想、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方式和相关要求,使调研人员和调研对象能够一目了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第二,调查研究方法要创新。根据调查研究的主题,采取恰当的调研方法,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好的调研方法,像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具有 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的优点,对这些传统的好方法应当继承和发扬。同时,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调查研究的渠道,丰富调查研究的手段,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一个是要积极采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另一个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和快捷的信息资料。再一个是要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预测与评价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观点,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第三,调查研究过程要细致。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又是我们获取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更是我们检验和深化认识的客观依据。调查研究的第一要义是向群众学习,必须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甘当小学 生的态度,虚心向群众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和掌握客观真实的情况。从事调查研究的同志,要把调研工作做深做细,至少要做到这样两点:一个是要扑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同群众交友,多问问家长里短事,多听听鸡毛蒜皮言,同群众一起讨论大家关心的事情,从而发现新问题、了解新情况、获得新认识。一个是要放下架子,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倾听群众意见,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了解群众盼什么,也要了解群众怨什么;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让群众提出意见。特别是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紧抓不放,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第四,调查研究结论要升华。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承的。调查是研究的基础,没有调查就谈不上研究,也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研究是调查的深化,没有研究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不可能形成指导工 作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与研究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升华,调研不能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罗列上,更不能对调研对象提供的材料囫囵吞枣、照单接收,而要对调查得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深加工,通过科学分析和对比论证总结出新鲜经验。要注重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调研要在掌握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发现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在搞清事情原由和把握本质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对策建议,使调查研究工作更富有成效。
第五,调查研究报告要详实。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反映和体现。调研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对调研内容进行盘点整理、分析思考和综合研究的过程。一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围绕调查研究的主题,实事求是地分析调研获得的信息资料,提出有见地、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二要内容翔实、言之有据。反映的情况、问题和经验,必须以准确的事实为依据,掺不得半点的虚假水分,来不得 任何的道听途说,容不下丝毫的脱离实际。三要深入分析、把握本质。在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周密的研究分析,把握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四要坚持原则、求真务实。对调查研究形成的观点,应如实秉笔直书,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屈从于权威。五要文风严谨、表述准确。调研报告要把事实写清,把道理说透,把观点讲明,力求文字准确、简洁、生动、朴实,尽可能反映群众鲜活的语言,避免材料堆砌、词藻华丽、官话套话大话连篇,既做到客观再现调研的素材,又要条理十分清晰,使人愿意看,看后给人以启迪。
三、怎样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同样是搞调查研究,有的人就能抓住要害,摸索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人则不得要领,费时多而收获甚微。调查研究的能力,是学识与见识的统一,是态度与方法的结合,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没有别的途径可走,只能在学习和实践上下功夫。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活力源泉。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实践、新发展的要求,才能使调查研究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一是要通过学习吸取新知识。研有所成,必是学有所得;学有所得,必是读有所获。如果不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此,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尤其要多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更多的储备调查研究所需的知识。二是要通过学习激发新思想。思想不解放,搞好调查研究就是一句空话。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新问题,发现新矛盾,提出新见解,揭示新真理。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前人,始终保持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三是要通过学习保持新视角。调查研究问题的视角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只有刻苦地学习,摒弃用老眼光老思维看问题的习惯,保持视角的新颖和眼光的敏锐,善于从不同角度用 不同方法观察事物,才能把问题调查的更全面、研究的更透彻。四是要通过学习多出新成果。文可载道,以用为贵。通过学习可得到鲜活而不陈旧的认识,可得到管用而不迂腐的经验。唯有学习,才能获得创新的、有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成果,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要掌握科学方法。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是我们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搞调查研究,必须学会运用科学辩证的方法。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以外在的现象存在的,本质的东西往往隐藏于现象之中。调查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拨云见日、把握规律、求得真理。二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调查研究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联系和统一,更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善于从劣势中看到优势,从 危机中看到机遇,从落后中看到潜力,这样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办法。三是要坚持“对症下药”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调查研究问题时,要善于区别不同事物,学会在发展变化中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四是要坚持“抓主抓重”的方法。调查研究问题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分析事物的特殊性来把握普遍性,通过研究解决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促进其它问题的迎刃而解。五是要坚持“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同一类别或相同性质的问题,要抓住典型解剖麻雀,既要选择好的典型总结经验,又要解剖坏的典型吸取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对规律性的认识,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新对策。六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调查研究要学会“弹钢琴”,既要围绕中心任务来调查研究问题,又要调查研究与中心任务相关的其他工作,把上情和下情相结合,把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使调查研究忙中有序和散而不乱。
第三,要汲取群众智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高低,调研形成的对策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脱离群众生活的调查研究是空中楼阁,离开群众智慧的调查研究是海市蜃楼。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序言中说:“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懂得中国的事情的”。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只有首先善于做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引导群众前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不断迸发着新经验新办法,是我们学习的根基和创造的源泉。搞调查研究工作,既要向群众问需,更要向群众问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主动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请教,总结群众的经验,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特别是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想法,把群众零散的和不系统的意见收集起来,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概括提炼和整理加工,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和有效的意见。只有这样,调查研究的成果才能符合民意,也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
第四,要善于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分析研究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搞调查研究,只是了解具体情况和占有资料,而不对问题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就不可能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思考问题,会不会思考问题,是决定调查研究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勤思考。业精于勤而废于惰,调查研究更是如此。搞调查研究,就是了解事实真相,弄清事物内部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这就要把思考贯穿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勤于动脑、反复琢磨、仔细思量。二是要会思考。对调查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要辩证的看待、科学的分析、理性的把握,切实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三是要敢思考。调查研究贵在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这就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对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问题,要敢于较真和碰硬,勇于突破认识上的局限,勇于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四是要广思考。调查研究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克服狭隘的传统思维定式,跳出地域、跳出部门、跳出行业来思考问题,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一切有益的调研方法、调研成果和调研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思路,充实调查研究的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第三篇:013中秋物流工作开展调查问卷
壹加壹物流中心2013中秋物流工作开展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超市店长、部门负责人:
您好;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我物流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门店,保证各门店的商品和货源的充
足,特意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为我们在中秋佳节中创造佳绩来铺下奠基。请本着务实求真的原则填写,确保我们收到真实的信息材料。最后,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参与和支持,您的满意,是我们工作无限的动力。请您在选项内打√,并在横线上写出你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谢谢!
1、您认为中秋期间物流中心的商品配送时间表是否需要作调整:
□ 是□ 否
2、您对月饼的配送时间有怎样的要求:
□与普通商品配送不变□期间取消周日休息,实行无间隙配送作业;
3、您对超市商场自提商品在此期间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物流中心作出调整或响应:
4、您认为对于商场月饼的补货单最好的补货发送方式是:
□ 当日□ 隔一日□ 与商场其他商品一起运送□ 其他
5、您认为对于超市商场的对月饼的下单数量,物流中心是否需要做到百分百满足?
□ 是 ;原因是□ 否,按照物流中心的储备发货
6、您对物流中心在中秋活动中的工作有何建议;
7、您对物流中心的其他工作有何改进建议:
请于8月14号上午十点前发回钟伟钟经理
第四篇:社区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龙头和骨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根据区委关于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以“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把北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中心”这一实践载体,围绕如何搞好社区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社区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了今后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的思路。
一、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
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从XX年9月随着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始,XX年初全面展开。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区服务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镇(街道)主管、社区主办、社会参与
”的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完成了重构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区服务步入了
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总结近年来的社区服务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社区服务的领导。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继出台了《城北区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城北区城市社区整合实施意见》、《城北区社区建设五年计划》、《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区社区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社区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创新社区体制,初步建立了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XX年,我区按照社区的构成要素,将43个居委会调整为23各社区居委会,社区规模平均为XX-3000户,个别社区规模已达到6000户。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成员协商议事会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议事协商会为议事为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模式。同时,加快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考评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通过换届选举,全区123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平均年龄38.1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64%,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4%,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快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办公经费和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为加强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星光计划”和“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370多万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动中心”22个、“再就业服务中心”22个,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和社区办公用房,同时还借助“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四)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特色社区服务逐步呈现。
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重点,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一是由过去单纯的社会福利、低保救济拓展为扩大再就业、保健康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综合治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便民利民等全方位服务;二是服务方式由过去的提倡义务服务发展为义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三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每个社区均有1-2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全区共有社区志愿者队伍1793人,与此同时,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见习大学生协助社区开展工作,这些为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提供了人才保证。四是特色社区服务已逐步呈现,“一区一特”各具特色的社区创建活动颇有成效,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得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诸如欣乐社区开展的寄养孤残儿童的“一帮一扶”计划、红丝带活动;生物园社区开展的特色楼道活动;北川河东路社区开展的唐卡工艺制作等。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23个,体育健身路经20余条,老年合唱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50余个,社区警务室23个,部分社区还建立了“爱心超市”、“慈善超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待遇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一是自XX年起,我区将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二是根据《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区财政于XX年起每年安排社区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这将有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三是先后多次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生活补助标准,主任由XX年的260元提高到目前的700元,副主任由XX年的250元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委员由XX年的220元提高到目前的600元。与此同时,逐步提高社保补贴标准,目前社区成员每人每月享受政府社保补贴资金389元,仅此一项,全区财政每年补贴资金达57余万元,基本解决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二、当前社区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服务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北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预示着我区城市社区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区社区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全区23个社区居委会中,绝大部分经济实力较弱,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大发展。(二)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个别社区借用的办公用房面临拆迁、收回,如光明社区、马坊东社区,重新选址建设办公用房面临较大困难。(三)居民现实支付能力制约社区服务的发展。
尽管存在着广大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普通需求,但多数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现实支付能力。大多数城市居民寄希望于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许多有偿服务项目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四)服务领域不宽,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区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加之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没有形成综合的服务实体,导致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三、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加强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城区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镇(街道)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镇(街道)牵头、社区居委会协助、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城北区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发改、财政、经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将参与支持社区服务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责任。同时,将发展社区服务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形成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
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将发展社区服务作为本部门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分部门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镇(街道)要制定本辖区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问题,管理各类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四是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监督。经济局、民政局等部门要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二)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支持力度。
一是通过贴息、补助、配套等方式,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建设。二是贯彻落实《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00万元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打造1-2个示范社区,逐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和社区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储备和申报社区项目,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四是加强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与新建、改扩建的住宅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落到实处。五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将闲置的服务设施、办公用房、厂房、废旧房等,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三)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实现新转变。社区建设的宗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共同改善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同时,完善社区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凡是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听证会、协商会、议事会、座谈会、民意调查会等,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畅通居民意愿表达渠道。(四)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
一是按照现有财政体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二是逐步提高社区办公经费,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三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企业,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四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五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不断增加。(五)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
一是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更新、配置社区工作急需的办公设备。二是区政府在每年打造1-2个示范社区时,重点突出社区信息化建设,集中资金整体包装打造,逐步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三是充分运用区政府oa办公系统平台,研发社区管理软件,逐步将社区居委会纳入区政府oa办公系统内,实现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自动化。(六)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是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安慰、应急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医疗、就业安置、婚姻恋爱、合法权益保障、文化生活;优抚对象的定人定期上门包户服务、辖区内商业网店“一条龙”服务、逢年过节慰问送温暖活动、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优先解决;特困家庭的定期救济、包户服务、新增特困家庭的送温暖活动、优惠购买生活必需品、优先安排就业、实施再就业培训;二是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带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和家务劳动;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和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拆洗与熨烫、代收公用事业费;绿化面积的维护和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声控制、垃圾袋装与分类、居民楼道及门前环境卫生保护、违章搭建控制、民事纠纷调解、火灾隐患消除、辖区内刑事案件防范、外来人口管理;疾病防范、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和防疫;婴幼儿照料、上下学接送、午餐制作与配送、课外看管、假期托管、智力开发、兴趣与特长的培养等;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科普、咨询、培训、体育、娱乐、健身。
(七)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对社区服务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且也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的基本途径。一是培育知名社区服务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出台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共同投资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发展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等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业、物业管理、消费娱乐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等社区服务,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质量好的知名社区服务企业。二是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采取招投标的办法,筛选有资质、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社会中介组织,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设立呼叫热线,向社区居民推荐社区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三是重视培育,实现产业化。对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内容的服务项目,如托老托幼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等,应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措施,重点培育,逐步实现实体化,使其成为社区服务业中的分支产业。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制度。要在为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扩大服务对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开拓为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提供服务的项目,以提高有偿服务的比重。有偿服务制度主要适用于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所提供的后勤保障服务和对普通居民家庭所提供的便民生活服务。有偿服务获得的利润要尽可能弥补福利服务的资金不足和发展新的社区服务项目,扩大社区服务规模。(八)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一是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成员。采取公开选举等方法,经过民主选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理论、业务、岗位培训,引导和鼓励社区工作者自学科技、文化、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并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的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推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见习大学生的作用,不断推动社区工作上水平。四是进一步优化、壮大志愿者队伍。为了有效地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服务,为了使这项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必须优化、状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在这方面,首先要大力动员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其次要动员吸收文化水平较高的居民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智力结构;再次动员吸收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之,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主题、龙头和骨干,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要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首位。要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急居民群众所急、想居民群众所想,办实事,重实效,使居民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不仅需要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更需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扎实工作;不仅需要对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无偿服务,更需要探索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有偿服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满足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及其发展。
第五篇:社区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龙头和骨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根据区委关于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以“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把北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中心”这一实践载体,围绕如何搞好社区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社区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了今后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的思路。
一、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
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从2000年9月随着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始,2001年初全面展开。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区服务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镇(街道)主管、社区主办、社会参与 ”的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完成了重构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区服务步入了 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总结近年来的社区服务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社区服务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继出台了《城北区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城北区城市社区整合实施意见》、《城北区社区建设五年计划》、《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区社区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社区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新社区体制,初步建立了新型社区服务体系。2001年,我区按照社区的构成要素,将43个居委会调整为23各社区居委会,社区规模平均为2000-3000户,个别社区规模已达到6000户。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成员协商议事会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议事协商会为议事为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模式。同时,加快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考评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通过换届选举,全区123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平均年龄38.1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64%,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4%,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快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办公经费和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为加强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星光计划”和“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370多万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动中心”22个、“再就业服务中心”22个,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和社区办公用房,同时还借助“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四)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特色社区服务逐步呈现。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重点,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一是由过去单纯的社会福利、低保救济拓展为扩大再就业、保健康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综合治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便民利民等全方位服务;二是服务方式由过去的提倡义务服务发展为义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三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每个社区均有1-2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全区共有社区志愿者队伍1793人,与此同时,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见习大学生协助社区开展工作,这些为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提供了人才保证。四是特色社区服务已逐步呈现,“一区一特”各具特色的社区创建活动颇有成效,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得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诸如欣乐社区开展的寄养孤残儿童的“一帮一扶”计划、红丝带活动;生物园社区开展的特色楼道活动;北川河东路社区开展的唐卡工艺制作等。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23个,体育健身路经20余条,老年合唱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50余个,社区警务室23个,部分社区还建立了“爱心超市”、“慈善超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待遇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一是自2003年起,我区将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二是根据《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区财政于2009年起每年安排社区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这将有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三是先后多次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生活补助标准,主任由2001年的260元提高到目前的700元,副主任由2001年的250元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委员由2001年的220元提高到目前的 600元。与此同时,逐步提高社保补贴标准,目前社区成员每人每月享受政府社保补贴资金389元,仅此一项,全区财政每年补贴资金达57余万元,基本解决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当前社区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服务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北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预示着我区城市社区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区社区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区23个社区居委会中,绝大部分经济实力较弱,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大发展。
(二)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个别社区借用的办公用房面临拆迁、收回,如光明社区、马坊东社区,重新选址建设办公用房面临较大困难。
(三)居民现实支付能力制约社区服务的发展。尽管存在着广大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普通需求,但多数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现实支付能力。大多数城市居民寄希望于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许多有偿服务项目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四)服务领域不宽,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我区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加之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没有形成综合的服务实体,导致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三、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加强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城区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镇(街道)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镇(街道)牵头、社区居委会协助、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城北区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发改、财政、经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将参与支持社区服务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责任。同时,将发展社区服务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形成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将发展社区服务作为本部门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分部门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镇(街道)要制定本辖区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问题,管理各类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四是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监督。经济局、民政局等部门要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支持力度。一是通过贴息、补助、配套等方式,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建设。二是贯彻落实《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00万元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打造1-2个示范社区,逐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和社区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储备和申报社区项目,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四是加强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与新建、改扩建的住宅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落到实处。五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将闲置的服务设施、办公用房、厂房、废旧房等,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用于发展社区服务。
(三)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实现新转变。社区建设的宗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共同改善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同时,完善社区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凡是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听证会、协商会、议事会、座谈会、民意调查会等,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畅通居民意愿表达渠道。
(四)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一是按照现有财政体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二是逐步提高社区办公经费,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三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企业,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四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五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不断增加。(五)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是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更新、配置社区工作急需的办公设备。二是区政府在每年打造1-2个示范社区时,重点突出社区信息化建设,集中资金整体包装打造,逐步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三是充分运用区政府OA办公系统平台,研发社区管理软件,逐步将社区居委会纳入区政府OA办公系统内,实现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自动化。
(六)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一是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安慰、应急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医疗、就业安置、婚姻恋爱、合法权益保障、文化生活;优抚对象的定人定期上门包户服务、辖区内商业网店“一条龙”服务、逢年过节慰问送温暖活动、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优先解决;特困家庭的定期救济、包户服务、新增特困家庭的送温暖活动、优惠购买生活必需品、优先安排就业、实施再就业培训;二是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带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和家务劳动;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和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拆洗与熨烫、代收公用事业费;绿化面积的维护和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声控制、垃圾袋装与分类、居民楼道及门前环境卫生保护、违章搭建控制、民事纠纷调解、火灾隐患消除、辖区内刑事案件防范、外来人口管理;疾病防范、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和防疫;婴幼儿照料、上下学接送、午餐制作与配送、课外看管、假期托管、智力开发、兴趣与特长的培养等;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科普、咨询、培训、体育、娱乐、健身。
(七)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对社区服务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且也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的基本途径。一是培育知名社区服务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出台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共同投资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发展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等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业、物业管理、消费娱乐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等社区服务,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质量好的知名社区服务企业。二是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采取招投标的办法,筛选有资质、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社会中介组织,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设立呼叫热线,向社区居民推荐社区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三是重视培育,实现产业化。对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内容的服务项目,如托老托幼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等,应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措施,重点培育,逐步实现实体化,使其成为社区服务业中的分支产业。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制度。要在为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扩大服务对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开拓为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提供服务的项目,以提高有偿服务的比重。有偿服务制度主要适用于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所提供的后勤保障服务和对普通居民家庭所提供的便民生活服务。有偿服务获得的利润要尽可能弥补福利服务的资金不足和发展新的社区服务项目,扩大社区服务规模。
(八)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成员。采取公开选举等方法,经过民主选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理论、业务、岗位培训,引导和鼓励社区工作者自学科技、文化、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并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的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推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见习大学生的作用,不断推动社区工作上水平。四是进一步优化、壮大志愿者队伍。为了有效地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服务,为了使这项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必须优化、状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在这方面,首先要大力动员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其次要动员吸收文化水平较高的居民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智力结构;再次动员吸收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主题、龙头和骨干,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要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首位。要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急居民群众所急、想居民群众所想,办实事,重实效,使居民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不仅需要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更需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扎实工作;不仅需要对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无偿服务,更需要探索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有偿服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满足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