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服务工作联络员推荐书
社区服务工作联络员推荐书
日照街道办事处
天德社区居民委员会
为更好的配合社区居民服务工作,尽力满足居民之所需,同时建立一个和谐的居民小区。我单位职工牟秀玲同志1962年12月20日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原任单位劳动人事科科长,该同志工作积极认真,擅长帮助别人,积极参与小区、家庭纠纷及社会调解工作,视为单位很好的社区服务联络员。
联系电话:******
东港区三合工艺品厂
2010年6月10年
第二篇:联络员工作职责
检察联络员具有以下工作职责
一、检查联络员的工作职责
1)协助做好社情民意调查,化解社会矛盾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2)协助检察机关收集、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3)协助进行法律法规、检察职能、职务犯罪举报宣 传以及协助受理人民群众法律咨询;
4)及时反馈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
二、检察联络员的联系与管理
1)检察联络员工作的管理机构为县检察院驻庙川社区检察室
2)庙川社区检察室在街道和社区醒目的位置设立检察信箱,接受群众的监督。
3)庙川社区检察室年终对检察联络员工作进行总结时、除向县检察院汇报外,同时向城区街道党工委、通报检 察联络员工作开展情况。
4)庙川社区检察室对联络员收集到的重要社会矛盾隐患信息,除向县检察院报告外,同时向城区街道党工委通报,并积极做好消除隐患的工作。
5)庙川社区检察室每月在社区组织召开一次检察联络员工作座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社会矛盾排查会,每年年终召开一次检察联络员工作总结大会。
6)根据社情民情,检察联络员协助庙川社区检察室可不定期地开展下访、巡访和接访活动,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及时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7)庙川社区检察室在听取检察联络员情况反映时,必须专门的登记、并根据提供情况均应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予以签复。
三、检察联络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享有下列权利
1)对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不足有权提出意 见和建议;
2)了解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能,参加检察机关相关会 议;参与有关问题的专题调研活动;
3)督促检察机关对反映的建议、意见及时办理
(二)履行下列义务: 1)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2)认真反映涉及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林业、土地生 态环境、以及影响园区社会稳定的问题
3)及时反映因司法机关违法办案,工作严重不负责 任引发群众上访的情况
4)积极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工作情况
5)收取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建议、意见和批评; 6)配合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所在区域或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向检 察机关反馈。
第三篇:社区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龙头和骨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根据区委关于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以“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把北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中心”这一实践载体,围绕如何搞好社区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社区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了今后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的思路。
一、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
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从XX年9月随着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始,XX年初全面展开。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区服务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镇(街道)主管、社区主办、社会参与
”的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完成了重构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区服务步入了
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总结近年来的社区服务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社区服务的领导。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继出台了《城北区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城北区城市社区整合实施意见》、《城北区社区建设五年计划》、《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区社区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社区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创新社区体制,初步建立了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XX年,我区按照社区的构成要素,将43个居委会调整为23各社区居委会,社区规模平均为XX-3000户,个别社区规模已达到6000户。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成员协商议事会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议事协商会为议事为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模式。同时,加快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考评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通过换届选举,全区123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平均年龄38.1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64%,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4%,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快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办公经费和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为加强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星光计划”和“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370多万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动中心”22个、“再就业服务中心”22个,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和社区办公用房,同时还借助“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四)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特色社区服务逐步呈现。
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重点,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一是由过去单纯的社会福利、低保救济拓展为扩大再就业、保健康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综合治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便民利民等全方位服务;二是服务方式由过去的提倡义务服务发展为义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三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每个社区均有1-2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全区共有社区志愿者队伍1793人,与此同时,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见习大学生协助社区开展工作,这些为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提供了人才保证。四是特色社区服务已逐步呈现,“一区一特”各具特色的社区创建活动颇有成效,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得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诸如欣乐社区开展的寄养孤残儿童的“一帮一扶”计划、红丝带活动;生物园社区开展的特色楼道活动;北川河东路社区开展的唐卡工艺制作等。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23个,体育健身路经20余条,老年合唱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50余个,社区警务室23个,部分社区还建立了“爱心超市”、“慈善超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待遇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一是自XX年起,我区将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二是根据《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区财政于XX年起每年安排社区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这将有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三是先后多次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生活补助标准,主任由XX年的260元提高到目前的700元,副主任由XX年的250元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委员由XX年的220元提高到目前的600元。与此同时,逐步提高社保补贴标准,目前社区成员每人每月享受政府社保补贴资金389元,仅此一项,全区财政每年补贴资金达57余万元,基本解决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二、当前社区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服务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北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预示着我区城市社区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区社区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全区23个社区居委会中,绝大部分经济实力较弱,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大发展。(二)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个别社区借用的办公用房面临拆迁、收回,如光明社区、马坊东社区,重新选址建设办公用房面临较大困难。(三)居民现实支付能力制约社区服务的发展。
尽管存在着广大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普通需求,但多数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现实支付能力。大多数城市居民寄希望于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许多有偿服务项目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四)服务领域不宽,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区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加之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没有形成综合的服务实体,导致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三、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加强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城区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镇(街道)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镇(街道)牵头、社区居委会协助、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城北区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发改、财政、经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将参与支持社区服务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责任。同时,将发展社区服务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形成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
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将发展社区服务作为本部门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分部门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镇(街道)要制定本辖区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问题,管理各类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四是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监督。经济局、民政局等部门要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二)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支持力度。
一是通过贴息、补助、配套等方式,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建设。二是贯彻落实《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00万元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打造1-2个示范社区,逐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和社区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储备和申报社区项目,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四是加强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与新建、改扩建的住宅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落到实处。五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将闲置的服务设施、办公用房、厂房、废旧房等,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三)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实现新转变。社区建设的宗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共同改善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同时,完善社区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凡是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听证会、协商会、议事会、座谈会、民意调查会等,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畅通居民意愿表达渠道。(四)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
一是按照现有财政体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二是逐步提高社区办公经费,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三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企业,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四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五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不断增加。(五)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
一是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更新、配置社区工作急需的办公设备。二是区政府在每年打造1-2个示范社区时,重点突出社区信息化建设,集中资金整体包装打造,逐步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三是充分运用区政府oa办公系统平台,研发社区管理软件,逐步将社区居委会纳入区政府oa办公系统内,实现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自动化。(六)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是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安慰、应急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医疗、就业安置、婚姻恋爱、合法权益保障、文化生活;优抚对象的定人定期上门包户服务、辖区内商业网店“一条龙”服务、逢年过节慰问送温暖活动、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优先解决;特困家庭的定期救济、包户服务、新增特困家庭的送温暖活动、优惠购买生活必需品、优先安排就业、实施再就业培训;二是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带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和家务劳动;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和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拆洗与熨烫、代收公用事业费;绿化面积的维护和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声控制、垃圾袋装与分类、居民楼道及门前环境卫生保护、违章搭建控制、民事纠纷调解、火灾隐患消除、辖区内刑事案件防范、外来人口管理;疾病防范、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和防疫;婴幼儿照料、上下学接送、午餐制作与配送、课外看管、假期托管、智力开发、兴趣与特长的培养等;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科普、咨询、培训、体育、娱乐、健身。
(七)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对社区服务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且也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的基本途径。一是培育知名社区服务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出台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共同投资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发展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等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业、物业管理、消费娱乐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等社区服务,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质量好的知名社区服务企业。二是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采取招投标的办法,筛选有资质、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社会中介组织,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设立呼叫热线,向社区居民推荐社区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三是重视培育,实现产业化。对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内容的服务项目,如托老托幼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等,应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措施,重点培育,逐步实现实体化,使其成为社区服务业中的分支产业。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制度。要在为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扩大服务对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开拓为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提供服务的项目,以提高有偿服务的比重。有偿服务制度主要适用于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所提供的后勤保障服务和对普通居民家庭所提供的便民生活服务。有偿服务获得的利润要尽可能弥补福利服务的资金不足和发展新的社区服务项目,扩大社区服务规模。(八)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一是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成员。采取公开选举等方法,经过民主选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理论、业务、岗位培训,引导和鼓励社区工作者自学科技、文化、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并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的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推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见习大学生的作用,不断推动社区工作上水平。四是进一步优化、壮大志愿者队伍。为了有效地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服务,为了使这项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必须优化、状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在这方面,首先要大力动员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其次要动员吸收文化水平较高的居民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智力结构;再次动员吸收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之,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主题、龙头和骨干,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要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首位。要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急居民群众所急、想居民群众所想,办实事,重实效,使居民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不仅需要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更需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扎实工作;不仅需要对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无偿服务,更需要探索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有偿服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满足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及其发展。
第四篇:社区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龙头和骨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根据区委关于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以“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把北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中心”这一实践载体,围绕如何搞好社区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社区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了今后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的思路。
一、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
城北区社区服务工作从2000年9月随着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始,2001年初全面展开。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区服务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镇(街道)主管、社区主办、社会参与 ”的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完成了重构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区服务步入了 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总结近年来的社区服务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社区服务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继出台了《城北区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城北区城市社区整合实施意见》、《城北区社区建设五年计划》、《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区社区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社区服务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新社区体制,初步建立了新型社区服务体系。2001年,我区按照社区的构成要素,将43个居委会调整为23各社区居委会,社区规模平均为2000-3000户,个别社区规模已达到6000户。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成员协商议事会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议事协商会为议事为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模式。同时,加快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考评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通过换届选举,全区123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平均年龄38.1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64%,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4%,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快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办公经费和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为加强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星光计划”和“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370多万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动中心”22个、“再就业服务中心”22个,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和社区办公用房,同时还借助“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安置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四)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特色社区服务逐步呈现。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重点,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一是由过去单纯的社会福利、低保救济拓展为扩大再就业、保健康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综合治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便民利民等全方位服务;二是服务方式由过去的提倡义务服务发展为义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三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每个社区均有1-2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全区共有社区志愿者队伍1793人,与此同时,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见习大学生协助社区开展工作,这些为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提供了人才保证。四是特色社区服务已逐步呈现,“一区一特”各具特色的社区创建活动颇有成效,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得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诸如欣乐社区开展的寄养孤残儿童的“一帮一扶”计划、红丝带活动;生物园社区开展的特色楼道活动;北川河东路社区开展的唐卡工艺制作等。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23个,体育健身路经20余条,老年合唱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50余个,社区警务室23个,部分社区还建立了“爱心超市”、“慈善超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待遇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一是自2003年起,我区将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二是根据《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区财政于2009年起每年安排社区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这将有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三是先后多次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生活补助标准,主任由2001年的260元提高到目前的700元,副主任由2001年的250元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委员由2001年的220元提高到目前的 600元。与此同时,逐步提高社保补贴标准,目前社区成员每人每月享受政府社保补贴资金389元,仅此一项,全区财政每年补贴资金达57余万元,基本解决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当前社区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服务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北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预示着我区城市社区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区社区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区23个社区居委会中,绝大部分经济实力较弱,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大发展。
(二)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个别社区借用的办公用房面临拆迁、收回,如光明社区、马坊东社区,重新选址建设办公用房面临较大困难。
(三)居民现实支付能力制约社区服务的发展。尽管存在着广大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普通需求,但多数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现实支付能力。大多数城市居民寄希望于社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而在许多有偿服务项目面前则望而却步,从而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四)服务领域不宽,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我区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加之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没有形成综合的服务实体,导致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三、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加强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城区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镇(街道)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镇(街道)牵头、社区居委会协助、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城北区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发改、财政、经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将参与支持社区服务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责任。同时,将发展社区服务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形成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将发展社区服务作为本部门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分部门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镇(街道)要制定本辖区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问题,管理各类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四是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监督。经济局、民政局等部门要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支持力度。一是通过贴息、补助、配套等方式,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建设。二是贯彻落实《城北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00万元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打造1-2个示范社区,逐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和社区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储备和申报社区项目,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四是加强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与新建、改扩建的住宅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落到实处。五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将闲置的服务设施、办公用房、厂房、废旧房等,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用于发展社区服务。
(三)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实现新转变。社区建设的宗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共同改善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同时,完善社区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凡是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听证会、协商会、议事会、座谈会、民意调查会等,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畅通居民意愿表达渠道。
(四)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一是按照现有财政体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待遇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二是逐步提高社区办公经费,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三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企业,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四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五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不断增加。(五)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是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更新、配置社区工作急需的办公设备。二是区政府在每年打造1-2个示范社区时,重点突出社区信息化建设,集中资金整体包装打造,逐步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三是充分运用区政府OA办公系统平台,研发社区管理软件,逐步将社区居委会纳入区政府OA办公系统内,实现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自动化。
(六)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一是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安慰、应急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医疗、就业安置、婚姻恋爱、合法权益保障、文化生活;优抚对象的定人定期上门包户服务、辖区内商业网店“一条龙”服务、逢年过节慰问送温暖活动、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优先解决;特困家庭的定期救济、包户服务、新增特困家庭的送温暖活动、优惠购买生活必需品、优先安排就业、实施再就业培训;二是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带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和家务劳动;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和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拆洗与熨烫、代收公用事业费;绿化面积的维护和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声控制、垃圾袋装与分类、居民楼道及门前环境卫生保护、违章搭建控制、民事纠纷调解、火灾隐患消除、辖区内刑事案件防范、外来人口管理;疾病防范、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和防疫;婴幼儿照料、上下学接送、午餐制作与配送、课外看管、假期托管、智力开发、兴趣与特长的培养等;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科普、咨询、培训、体育、娱乐、健身。
(七)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对社区服务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且也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的基本途径。一是培育知名社区服务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出台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共同投资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发展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等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业、物业管理、消费娱乐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等社区服务,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质量好的知名社区服务企业。二是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采取招投标的办法,筛选有资质、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社会中介组织,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设立呼叫热线,向社区居民推荐社区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三是重视培育,实现产业化。对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内容的服务项目,如托老托幼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等,应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措施,重点培育,逐步实现实体化,使其成为社区服务业中的分支产业。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制度。要在为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扩大服务对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开拓为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提供服务的项目,以提高有偿服务的比重。有偿服务制度主要适用于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所提供的后勤保障服务和对普通居民家庭所提供的便民生活服务。有偿服务获得的利润要尽可能弥补福利服务的资金不足和发展新的社区服务项目,扩大社区服务规模。
(八)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成员。采取公开选举等方法,经过民主选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理论、业务、岗位培训,引导和鼓励社区工作者自学科技、文化、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并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的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推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见习大学生的作用,不断推动社区工作上水平。四是进一步优化、壮大志愿者队伍。为了有效地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服务,为了使这项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必须优化、状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在这方面,首先要大力动员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其次要动员吸收文化水平较高的居民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这支队伍的智力结构;再次动员吸收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主题、龙头和骨干,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要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首位。要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急居民群众所急、想居民群众所想,办实事,重实效,使居民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不仅需要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更需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扎实工作;不仅需要对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无偿服务,更需要探索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有偿服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满足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及其发展。
第五篇:社区服务工作
十、社区服务工作
1.社区服务的概念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是指依靠政府、社区居委会和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广大成员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它具有地域性、公益性、便民性、群众性等多重特征。社区服务以社区为一定的活动空间,直接针对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问题提供服务。社区服务是一种互助合作、互益共建的社会行动。它不能单纯地依赖政府或某个组织,而要充分挖掘社区的自身资源,达成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从而形成一种主动的、双向的和互益性的参与分享机制。
社区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服务事业。社区服务名称是20世纪80年代起才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内容与其相近的“民政福利性”型的社会服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一直存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类服务在20世纪70年代末悄然开始向新型的社区服务转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展开,1987年,国家民政部首次明确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社区服务的构成要素有:各种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服务资源;社区服务机构、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社区服务的最终成果。
现阶段发展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面向社区单位开展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2.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主要内容,维护和增进社区最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居民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办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地区发展比较均衡的社区服务体系。
3.社区服务的主要特征
社区服务具有地域性、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综合性。其中公益性是它的本质特点。
(1)地域性指社区服务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为依托所从事的社会服务行业。
(2)公益性指社区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以福利服务为主,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实行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
(3)群众性指动员广大社区成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服务,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是服务者。
(4)互助性指社区服务依靠社区单位和广大居民互助互济、互相补偿,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方便社区成员,解决社区自身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5)综合性指社区服务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许多职能部门,如工商、城管、市政、文化、卫生、环卫、公安等,需要这些部门齐抓共管,在工作上给予指导,政策上给予支持.4.社区服务的发展原则
(1)坚持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积极提供与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社区服务项目,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2)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以街道、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充分调动社区内各项中介组织、社区单位、企业组织和居民群众等力量,充分利用、合理配置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
(3)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区服务与提高社区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拓宽下岗职工安置渠道;把社区服务与发展地区经济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以积累促发展。
5.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内容要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为目的,居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主要应包括:
(1)为老服务。开办各种类型的老年大学,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健康的文体活动,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如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婚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务,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各种服务项目。
(2)社会保障服务。对社区低收人家庭,根据国家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救助,落实低保政策。建立再就业基地,加强职业中介等千方百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3)优抚服务。主要协助政府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开展拥军优属服务,为军人家属和伤残人员的生活提供方便。
(4)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基本生活服务及婚介服务。
(5)婚庆、殡葬服务。宣传婚丧改革,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从简。提供婚庆、殡葬系列服务。
(6)安全防范服务。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需要建造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如电子防盗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等。在社区可以 成立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
(7)卫生保健服务。办好社区卫生保健室,开展对常见病的 康复医疗服务。宣传健康防病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8)婴幼儿、学生服务系列。开办托幼、托管服务、学生接送、小饭桌及课余素质教育服务等。
(9)为青少年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建康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10)家政服务。为居民家庭介绍家政服务员。如婴儿保姆、家教辅导员、清洁工、修理工、接送服务等。
(11)中介、信息服务。逐步建立区域性求助网络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现代化、网络化,发放求助服务卡,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办”。
6.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
社区服务队伍是社区服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区服务队伍原则上由两个方面的人员组成。
(1)专业社区服务队伍
主要是社区服务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如政府有关部门中从事社区服务的管理人员,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等。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资源,社区服务中心要用经济合同的形式与之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求助热线与之密切联系,通过他们的专业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的困难。专业社区服务队伍是社区服务的骨干力量,应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发挥作用。
(2)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
是开展社区公益性、福利性社区服务的骨干力量。各社区都要组织以共产党员、居民及单位代表为主体,热爱公益事业、有一定专长、不计报酬、不讲条件,自愿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居民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居民互助服务、突击应急服务及技术专长或专项的志愿服务。区、街、居三级都要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区为志愿者服务总队、街为志愿者服务支队、居委会为志愿者服务分队。
7.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1)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是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我国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发挥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服务中的骨干作用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保证。
(2)社区居委会开展的社区服务主要包括:①组织动员本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方便及时地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②倡导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捐赠,创办扶
贫救助实体,对社区低保人员和困难群体实行生活救助,作为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并加强管理;③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或制度;④管理、利用好现有的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生活照料等公益性服务;组织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教、文化、体育、卫生、法律等各项活动;⑤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共驻共建和互惠互利的方式,开展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和老城区物业服务;⑥引进市场机制,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⑦协助政府做好其他服务工作,尤其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再就业服务、老龄工作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残疾人服务等项社区服务工作。
(3)居民委员会开展的公益性社区服务,享受相关的国家优惠政策,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按国家统一的减免税规定执行;创办初期免征两年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社区服务项目所用水、电、气实行民用价格收缴。工作必需的房屋和办公设施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协助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完成社区服务工作必需的经费,要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由相应的政府机关或其职能部门提供。
(4)社区居委会自主兴办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必须坚持非营利的原则,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同时,要结合市场服务,调整服务结构,重点发展贴近居民需求的生活服务项目;对与市场结合紧密的服务项目,可适当引进市场经营管理机制或引进企业联合经营。减免税费、基金的额度根据社区居委会投入比例确定。
(5)社区居委会有责任指导、支持、监督本社区居民和相关组织依法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尤其要指导、支持、监督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志愿者组织、老年人组织、残疾人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8.培育和扶持民间组织发展社区服务
(1)我国城市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组织是社区服务工作的新生力量,培育和扶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是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本质要求,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举措。民间
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要坚持非营利性原则,以福利性、公益性服务为主,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民间组织可以依法从事营利性的社区服务活动,但要把经营收入主要用于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事业。
(2)要着力培育志愿者组织、老年人组织、残疾人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等社区民间服务组织,使这些组织在社区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民间组织管理部门要适当放宽社区民间服务组织的注册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有条件的城区、街道和居民委员会要在社区服务中心(站)、“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服务公共用房中,为社区民间服务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还可以通过竞选、招聘等方式为社区民间服务组织配备少量专职工作人员,承担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3)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资助服务项目”等方式,将一部分社区服务中心(站)、“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或者将这些设施中的一部分服务设施委托给民间服务组织管理、运营,也可以资助民间组织兴办公益性社区服务项目,使民间组织在政府机构及其居民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4)积极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要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志愿服务力量,优化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到2010年,力争绝大多数社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居民达到社区常住人口的15%以上。要进一步弘扬奉献精神,把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福利性公益性服务方面,尤其要把社会救助、优抚、助残、再就业服务、为老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领域。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9.鼓励和扶持企事业单位及其个人兴办社区服务
(1)鼓励和扶持企事业单位及其个人兴办社区服务是社区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和缓解就业压力。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区开放。有些后勤服务机构可按政府有关要求改制为具有社区服务功能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者社区服务企业。企事业单位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兴办社区服务企业,享受有关社区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
(2)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免交有关
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下岗天业人员在新办贸易市场、生产经营实验和培育性场所从事社区服务经营活动,3年内免征各项地方行政收费,免交市场管理费。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资金不足需要贷款的,按照个人申请、社区推荐、劳动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优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
(3)适当放宽社区服务市场准人条件,加大对社区服务企业的税费支持力度。改变部分社区服务行业市场准人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人制度。适当放宽社区文化、教育、中介服务等领域市场准人的资质条件。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社区服务领域,均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进入。凡以社区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企业,均可认定为“服务型企业”,享受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
(4)凡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主要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社区服务机构,其用电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用水、用气(燃气)按居民生活用水、用气价格收费,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还可以参照福利企业或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经营的相应条件享受税费减免。
10.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与改革
(1)我国城市现阶段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是指隶属于市、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各类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是社区服务的重要阵地和重要依托。加快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与改革,是加快发展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重要任务。
城市各级政府及其街道办事处都要有计划地兴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尤其要采取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存量资源租赁、置换等多种方式增加和改善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用房。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居民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当地政府无偿、足额提供按照规划要求兴建的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逐步形成社区居委会有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站,街道、城区有1删平方米以上的服务中心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网络。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逐步形成城区、街道和居民委员会三级服务中心(站)联网服务。
(2)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级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城区(不设区的市)一级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要重点建设社区服务信息数据网络平台和社区服务支撑体系,要指导帮助基层服务中心(站)工作,要着重发展面向全区(全市)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机构要指导帮助居委会服务站开展社区公共服务活动,要重点发展居委会服务站力所不及且又面向全街道的公共服务项目。居委会服务站要重点发展适合本社区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要实行无偿、低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突出低偿服务。
(3)结合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逐步引导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向民办非企业单位转变。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等形式。改变下拨“人头费”、“事业费”的传统做法,促使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向政府支持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