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扶贫工作记

时间:2019-05-11 20:2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扶贫工作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扶贫工作记》。

第一篇:银行扶贫工作记

文章标题:银行扶贫工作记-情系支农路

今年以来,____工行遵照__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全行党员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形式,进入扶贫联系村下堡坪乡杨柳池村进行调查研究,倾听农民呼声,及时向村民宣传中央、省委及区委、区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结合村民家庭状况为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认真落实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措施,耐心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欢迎。

支行党委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扶贫活动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对山区脱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以求实效。一是在组织上,支行确立了由一名行领导分管扶贫工作,工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活动的工作体系,为扶贫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在方法上做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支行将扶贫摆在全行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并纳入支行的年度工作要点之中,使这项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

办实事真心实意为民服务

自区委、区政府于2006年初将杨柳池村列为工行的对口扶贫村后,支行于3月8日组成“千名党员万户行工作组”赴杨柳池村扶开展了调研工作。为保证该村目标任务的落实,支行工作组通过调查研究,今年计划采取5条措施帮扶杨柳池村村,即发挥杨柳池村资源优势,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茶叶100亩,使农民纯收入增加;维修18公里村级公路,新建100个沼气池,逐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组织开展技能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村民的综合技能和法制意识;协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黄、赌、毒、邪”的打击力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杨柳池村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村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

为积极响应区委号召的宣讲一系列政策精神,算清一笔增收帐,开展“一对一”帮扶、办好一件实事和征求一次意见“五个一”活动,支行工作组与乡驻点干部一起走访了38个农户,在走访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各自联系了一个特困户,帮助特困户制定了今年家庭发展计划,寻找增收门路,建议并落实了村级两委班子联系扶贫户的具体措施。因为是一个新的联系点,支们对该村情况不十分熟悉,但支行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委区“扶贫”活动要求,主动联系,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支行工会主席先后三次到杨柳池村调研,向村干部了解了村里今年的经济发展思路和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展生产,早日脱贫致富。

《银行扶贫工作记-情系支农路》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银行扶贫工作记-情系支农路。

第二篇:银行扶贫工作专题汇报

银行扶贫工作专题汇报

×行成立于×年×月×日,辖×市、×县、×县3个县域支行,城市×个×及支行,共×个自营网点。2014年,被总行评为×省唯一“先进集体”,并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和×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国家级、省市级劳动模范×人,总行级优秀支行长×人,各级各类先进×多人次。

市行成立以来,始终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零售战略定位,突出区域特点发展,注重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截至×月末,累放三农贷款突破×亿元大关,达×亿元,全省第×位;累放小企业(个商贷款)×亿元,全省第×位;累放消费类贷款×亿元,全省第×位,同业第×位;不良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振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以来,在市行新一届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全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助力×县整体脱贫销帽为重点,大力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初,市委书记×、市长×联名致信省行,对×行在地方扶贫工作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同年2月,×县支行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定点帮扶先进企业”。

一、定点帮扶,帮危帮困显大爱

×县地处内陆,交通不便,2016年,×高速竣工通车后,才有所改善。县内自然环境恶劣,山地坡地居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贫困人数×万多人。同时,×县人口外流情况严重,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存留农村人口劳动能力弱,很大一部分存在着温饱问题,扶贫难度较大。

在市委市政府的调度安排下,市行定点帮扶×县×乡×村,×县支行定点帮扶×乡×村。市行党委从社会责任出发,在经营压力逐年增大,费用支出日趋紧张的形势下,积极与省行沟通,高标准制定扶贫工作计划。以“不差一户,不漏一人”为原则,大力倡导“一份捐赠,一份爱心”,全行包村,领导干部包户,坚决不让任何一名贫困户挨饿受冻。

一是建立扶贫工作机制。

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行长任组长,×书记、×副行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工会副主席、人力部总经理、计财部总经理、×县支行行长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扶贫工作总指挥。在×县支行设立扶贫工作队,×行长任队长,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全行建立起扶贫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所属人员各司其职的工作责任制,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多样帮扶活动。

出资×万元,为×村村委购买了一台玉米秸秆粉碎压块机,避免了资源浪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村民劳动效率,进一步解放了年轻劳动力。市行党委、工会每年春节都亲到村内慰问,送去米面粮油、图书报刊、衣服鞋帽、农机农具、农药化肥等刚性物资,使该村贫困户、五保户、空巢户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今年,市行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2.0”示范区建设工程,全行共产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利用各种节假日先后6次走进村部,为孤寡老人送去粮油,为贫困学子送去助学金,联合医院开展义诊,×银行在当地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升华。具不完全统计,全行捐赠扶贫款项、大型机具等折合现金约×万元,另有图书、衣物等,价值不计。

二、金融扶贫,扶心扶志惠民生

面对×县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农村信用环境差,其他同业不愿放、不敢放的情况,×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不以利小而不帮,不因形势而畏难,从1000元到50万元,每笔贷款都坚持审慎调查、差异对待。全行以“风险可控”为原则,结合×县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担保,在“合规经营,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贷款扶贫,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创业致富”。截至×月末,×县支行累放各类贷款×亿元,不良率仅为×%,低于市行及当地同业平均水平,成功走出了一条“量质兼优”的金融扶贫之路。

(一)三户联保,铺就致富之路

×县支行成立后,大力发展核心产品,实施三户联保模式,努力解决农民融资难、慢、贵的问题。在×个自营网点全部开办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又在全县设立×个惠农服务站,基本辐射所有村屯,为农户讲解金融知识,介绍贷款手续和流程,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让贷款走进农家。今年,在与县政府、县人民银行、各村委的通力合作下,反复推敲,逐户准入,确立×个自然村为“信用村”,整村授信,信用贷款,在实现小农贷款去担保的同时,强有力的在农村倡导了“守信重信”的好风气。截至×月末,×县支行累放农户小额贷款×亿元,惠及农户×万户,列全省县域支行第×位,当地同业第×位。×银行小额贷款“阳光透明,贷款不难;三天放款,速度不慢;五免一优惠,贷款不贵”的形象,已深深扎根在农户心中。全面打通了扶贫惠农“最后一公里”。

(二)平台担保,拓宽脱贫之路

近年来,×银行在改革转型过程中不断强化“政、企、保、担、协”五大平台建设,推进三农贷款由零散获客向批量获客转变,在融入地方、协同发展上愈加顺畅。

2015年,×县支行作为全省首家试点行,与×县扶贫办签订扶贫合作协议,由×县扶贫办筛选提供名单,×县支行调查准入放款,县财政先后投入风险补偿资金资金×万元,×银行按照10倍放大,对有意愿、有能力、有项目的贫困户精准帮扶。一是建档立卡户贷款。由扶贫办筛选各村屯劳动能力强、人品信用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再由该贫困户寻找一名收入稳定的担保人复合担保,银行调查审核其经营项目和资金用途后向其发放贷款。截至×月末,已投放×笔,×万元。二是大户带动扶贫贷款。由扶贫办联合各村筛选有资金需求的种养殖大户、优质家庭农场到×银行贷款,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并要求其每贷款×万元,需带动当地×户贫困户创收,形式包括雇佣务工、帮扶养殖等,确保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元。截至×月末,已投放×万元,成功为×名贫困户增加创收渠道。这两种特殊的贷款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就业难的问题,又有效地防控了资金风险。×县委书记×在全县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评价×银行支行这种做法为“1+1模式”,双重保险,互利共赢。市委书记×在扶贫调研过程中,评价×银行“讲政治,有担当,有作为”,给予全行极大的鼓舞。

同时,今年以来,市行以全市工作会议上×书记关于开展“惠农贷”的指示为契机,全面对接市农委、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在市委主要领导和市行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年的反复协调磋商,引入省农担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市财政存入风险补偿金×亿元,于×月×日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并连续两次在市行召开专题部署推进会议,为项目的规模化、健康化发展指明方向。×月×日,在省委×书记莅临×调研过程中,市委×书记将此项工作做为主要内容进行汇报,得到充分肯定。这一协议的签订,将有效解决全市设施农业、产业农业的融资问题,从侧面以解决就业、优化市场等方式提升广大农户的创收能力。

(三)助力巾帼,延伸创业之路

2014年,×行与市县区妇联全面签订妇女创业贷款合作协议。×县妇联与×县支行开启了妇女创业贷款合作之路,以政府存入担保资金,全额贴息,×银行给予利率优惠的方式,三年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万元,帮助×名妇女脱贫致富。同时,×县支行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创新了四种模式。市行连续两年被省妇联评为“妇女创业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县支行《小额妇女创业贷款分行》项目获评省共青团、省银监局2015-2016“银团合作”优秀工作项目。

第三篇:银行扶贫工作专题汇报

银行扶贫工作专题汇报

精准扶贫闯新路,践行普惠尽职责

——×行扶贫工作专题汇报

×行成立于×年×月×日,辖×市、×县、×县3个县域支行,城市×个×及支行,共×个自营网点。2014年,被总行评为×省唯一“先进集体”,并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和×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国家级、省市级劳动模范×人,总行级优秀支行长×人,各级各类先进×多人次。

市行成立以来,始终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零售战略定位,突出区域特点发展,注重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截至×月末,累放三农贷款突破×亿元大关,达×亿元,全省第×位;累放小企业(个商贷款)×亿元,全省第×位;累放消费类贷款×亿元,全省第×位,同业第×位;不良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振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以来,在市行新一届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全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助力×县整体脱贫销帽为重点,大力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初,市委书记×、市长×联名致信省行,对×行在地方扶贫工作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同年2月,×县支行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定点帮扶先进企业”。

一、定点帮扶,帮危帮困显大爱

×县地处内陆,交通不便,2016年,×高速竣工通车后,才有所改善。县内自然环境恶劣,山地坡地居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贫困人数×万多人。同时,×县人口外流情况严重,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存留农村人口劳动能力弱,很大一部分存在着温饱问题,扶贫难度较大。

在市委市政府的调度安排下,市行定点帮扶×县×乡×村,×县支行定点帮扶×乡×村。市行党委从社会责任出发,在经营压力逐年增大,费用支出日趋紧张的形势下,积极与省行沟通,高标准制定扶贫工作计划。以“不差一户,不漏一人”为原则,大力倡导“一份捐赠,一份爱心”,全行包村,领导干部包户,坚决不让任何一名贫困户挨饿受冻。

一是建立扶贫工作机制。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行长任组长,×书记、×副行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工会副主席、人力部总经理、计财部总经理、×县支行行长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扶贫工作总指挥。在×县支行设立扶贫工作队,×行长任队长,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全行建立起扶贫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所属人员各司其职的工作责任制,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多样帮扶活动。出资×万元,为×村村委购买了一台玉米秸秆粉碎压块机,避免了资源浪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村民劳动效率,进一步解放了年轻劳动力。市行党委、工会每年春节都亲到村内慰问,送去米面粮油、图书报刊、衣服鞋帽、农机农具、农药化肥等刚性物资,使该村贫困户、五保户、空巢户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今年,市行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2.0”示范区建设工程,全行共产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利用各种节假日先后6次走进村部,为孤寡老人送去粮油,为贫困学子送去助学金,联合医院开展义诊,×银行在当地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升华。具不完全统计,全行捐赠扶贫款项、大型机具等折合现金约×万元,另有图书、衣物等,价值不计。

二、金融扶贫,扶心扶志惠民生

面对×县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农村信用环境差,其他同业不愿放、不敢放的情况,×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不以利小而不帮,不因形势而畏难,从1000元到50万元,每笔贷款都坚持审慎调查、差异对待。全行以“风险可控”为原则,结合×县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担保,在“合规经营,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贷款扶贫,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创业致富”。截至×月末,×县支行累放各类贷款×亿元,不良率仅为×%,低于市行及当地同业平均水平,成功走出了一条“量质兼优”的金融扶贫之路。

(一)三户联保,铺就致富之路

×县支行成立后,大力发展核心产品,实施三户联保模式,努力解决农民融资难、慢、贵的问题。在×个自营网点全部开办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又在全县设立×个惠农服务站,基本辐射所有村屯,为农户讲解金融知识,介绍贷款手续和流程,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让贷款走进农家。今年,在与县政府、县人民银行、各村委的通力合作下,反复推敲,逐户准入,确立×个自然村为“信用村”,整村授信,信用贷款,在实现小农贷款去担保的同时,强有力的在农村倡导了“守信重信”的好风气。截至×月末,×县支行累放农户小额贷款×亿元,惠及农户×万户,列全省县域支行第×位,当地同业第×位。×银行小额贷款“阳光透明,贷款不难;三天放款,速度不慢;五免一优惠,贷款不贵”的形象,已深深扎根在农户心中。全面打通了扶贫惠农“最后一公里”。

(二)平台担保,拓宽脱贫之路

近年来,×银行在改革转型过程中不断强化“政、企、保、担、协”五大平台建设,推进三农贷款由零散获客向批量获客转变,在融入地方、协同发展上愈加顺畅。

2015年,×县支行作为全省首家试点行,与×县扶贫办签订扶贫合作协议,由×县扶贫办筛选提供名单,×县支行调查准入放款,县财政先后投入风险补偿资金资金×万元,×银行按照10倍放大,对有意愿、有能力、有项目的贫困户精准帮扶。一是建档立卡户贷款。由扶贫办筛选各村屯劳动能力强、人品信用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再由该贫困户寻找一名收入稳定的担保人复合担保,银行调查审核其经营项目和资金用途后向其发放贷款。截至×月末,已投放×笔,×万元。二是大户带动扶贫贷款。由扶贫办联合各村筛选有资金需求的种养殖大户、优质家庭农场到×银行贷款,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并要求其每贷款×万元,需带动当地×户贫困户创收,形式包括雇佣务工、帮扶养殖等,确保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元。截至×月末,已投放×万元,成功为×名贫困户增加创收渠道。这两种特殊的贷款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就业难的问题,又有效地防控了资金风险。×县委书记×在全县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评价×银行支行这种做法为“1+1模式”,双重保险,互利共赢。市委书记×在扶贫调研过程中,评价×银行“讲政治,有担当,有作为”,给予全行极大的鼓舞。

同时,今年以来,市行以全市工作会议上×书记关于开展“惠农贷”的指示为契机,全面对接市农委、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在市委主要领导和市行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年的反复协调磋商,引入省农担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市财政存入风险补偿金×亿元,于×月×日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并连续两次在市行召开专题部署推进会议,为项目的规模化、健康化发展指明方向。×月×日,在省委×书记莅临×调研过程中,市委×书记将此项工作做为主要内容进行汇报,得到充分肯定。这一协议的签订,将有效解决全市设施农业、产业农业的融资问题,从侧面以解决就业、优化市场等方式提升广大农户的创收能力。

(三)助力巾帼,延伸创业之路

2014年,×行与市县区妇联全面签订妇女创业贷款合作协议。×县妇联与×县支行开启了妇女创业贷款合作之路,以政府存入担保资金,全额贴息,×银行给予利率优惠的方式,三年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万元,帮助×名妇女脱贫致富。同时,×县支行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创新了四种模式。市行连续两年被省妇联评为“妇女创业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县支行《小额妇女创业贷款分行》项目获评省共青团、省银监局2015-2016“银团合作”优秀工作项目。

一是子女贷款模式。针对贫困户年龄较大,创收能力较差的客户,如其子女符合我行贷款条件,可向其子女发放妇女创业贷款,通过子女致富带动父母脱贫。截至目前,×县支行与县妇联、财政、乡镇共同入户调查,共同审核,直接给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妇女创业贷款×笔,金额×万元,给贫困户的子女发放妇女创业贷款×笔,金额×万元。

二是两带一模式。针对×县×村肉牛养殖户较多,但养殖规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利用2名优质养殖户带动1名贫困户养牛,组成三户联保,互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扶贫举措。既使贫困户能够获得免息贷款自主创业,又养殖户可以获取免息贷款扩大规模,还能对贫困户的养殖进行指导和监督。截至目前,×县支行投放此类妇女创业贷款×笔,金额×万元,其中直接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笔,金额×万元。

三是家庭农场模式。针对没有养殖经验且学习能力较差的贫困户,×银行也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模式。将妇女创业贷款投放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支持其合理扩大规模,与此同时联合当地政府及妇联共同展开工作,让这些大户在雇佣工人时优先选择当地贫困户,以此解决贫困户就业,让其能够自食其力,劳动创收。截至目前,×县支行在×乡、×乡、×乡投放此类贷款×笔,金额×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人。

四是一主一托模式。在×乡试点,将妇女创业贷款发放给当地养牛大户,收到贷款的养牛大户需带动一个贫困户养牛,为贫困户免费提供1头母牛和1头小牛,监督贫困户养殖的同时负责养殖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两年后,养殖大户将母牛收回,贫困户获得全部小牛。这样,养殖大户得到了资金扩大规模,贫困户学习了养殖经验,拥有了创业技能,增加了创收能力。截至目前,×县支行以此形式向养牛大户投放妇女创业贷款×笔,金额×万元,带动贫困户×户。

十年来,×行以定点帮扶为根基,以金融扶贫为主导,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群体,探索出了不同的扶贫模式,贷款扶贫由点到面,由单户扶贫到整村扶贫,实现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使×县多个贫困乡村呈现出了“银政携手、互帮互助,自主脱贫、创业致富”的新气象。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交流材料

践行普惠金融 倾力精准扶贫

紫金农商银行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紫金农商银行由原来市区、江宁、浦口、六合四家联社组合而成,并于2011年3月28日正式开业。成立5年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在践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目前,全行注册资本23.76亿元,员工2137人,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达到1055亿元、839亿元、570亿元。现将我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南京地方法人银行,我行扎根南京、融入地方,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网络。126个营业网点服务覆盖城乡,其中102个位于农区和城郊,284台自动存取款机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276台紫金快付通实现全市225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完成全市474个村级财政集中支付归集,将网点服务延伸至行政村,做到村村有点、有机、有联络员,实现助农取款不出村,打通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为南京地区“网点金融服务最广的银行”。坚持“立足乡村,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利用网点连接城乡两个市场独特优势,抓住成为全市第5家公积金归集行、第7家市民卡发行行等契机,将市民卡、理财产品、公积金按揭等业务从城区引入农区,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让农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是打造特色支农银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三农”是金融供给的薄弱点、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围绕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金陵惠农贷”、“绿化贷”等特色产品,抓住增加“三农”金融供给着力点,在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做出有益实践。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农业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9.2亿元,服务户数200余户。围绕全市百个“美丽乡村”提供金融服务,签约40家农家乐商户,打造特色农家乐商圈,为板桥、星甸等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6500万元信贷支持;向全市27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2.3亿元,合作面达25%以上。

三是侧重支农支小服务。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优化信贷投向,2015年全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441.8亿元,缴纳国、地两税4.5亿元。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涉农贷款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小微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2015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4.7亿元,增幅35.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7亿元,增幅达22.4%,高于全省农商行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6%,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南京人自己的银行,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商业银行。

一是支持民生福祉改善。贷款投放浦口棚户区、龙翔路一期、雨花大定坊经济适用房等41.2亿元,加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项目力度;积极协助政府代发涉农粮食补贴、低保补助等各项补贴、补助近40项,补贴代发人次月均超过20万人次,此类非盈利性工作占整个工作量逾30%,部分涉农乡镇超过50%;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标准化工作,授信户数4340户、授信金额8.6亿元,用信户数3953户、用信金额6.3亿元。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民,我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两个“留守儿童之家”、赞助“爱心超市”、捐助贫困大学生,在老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开展“万民党员干部帮万家”,对口帮扶六合龙袍街道赵坝村,3年累计投入60万元支持12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目标;投入24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溧水晶桥镇民生工程改善;积极与扶贫基金会等开展合作,做好信贷扶贫工作,由单纯将贷款直接发放到农户向吸纳低收入户就业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倾斜,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2万户,发放金额超过2.2亿元,受益人口超过7万余人,在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成立五年来,获得省市“文明单位”、“最佳惠农商业银行”、“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十佳支持三农银行”、“江苏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定价机制创新奖”、“创建放心消费城市服务中小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绿化贷”项目荣获南京市首届金融创新奖,“金陵惠农贷”成为普惠金融新亮点,《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中国农村金融》等主流媒体280余次报道我行支农惠民、金融服务等做法,社会美誉度逐步提升。

三、提高思想认识,倾力精准扶贫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紫金农商银行承担着帮助辖内贫困群体脱贫的责任,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方便”方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增加金融供给。我行成立五周年之际,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成立扶贫工作小组,制定《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十三五”期间,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投放扶贫贷款1.5亿元,精准扶贫项目捐赠2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放“金陵惠农贷”30亿元,惠农让利6700万元;依托南京地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拟筹集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南京农业产业发展。将精准扶贫与阳光信贷工作有效结合,逐户建档立卡,对符合基本条件的贫困户授信建档率达100%,发挥农商行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开展驻村扶贫帮困工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委、扶贫办等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聚集多方合力,及时总结“金陵惠农贷”模式推广经验,放大扶贫金融杠杆,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针对青年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全面启动金融扶贫贷等信贷产品,扎实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加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放大精准扶贫新格局,打响农商行金融扶贫品牌。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以“阳光信贷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送金融知识进村入社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街道(镇)”创建活动,让广大小微企业、城乡居民知信用、守信用,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创造良好的信贷条件;依托103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持续完善“紫金快付通”便民点服务功能,优化整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加强与农信银、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的合作,着力完善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对“三农”客户线上线下不间断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保障水平。

践行普惠金融,倾力金融扶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根植南京地方法人银行,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我们将善用优势、放大优势、整合优势,搭建“责任网格化、建档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的网格化服务体系,积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三西”扶贫记

“三西”扶贫记

“走哩走哩哟,远远地远下了,心里像刀子搅乱了。

哎嗨哟的哟,眼泪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这是六盘山下一个风沙弥漫的黄昏。70多年前,一个孤独的青年在西北高原上踯躅前行。突然,身后传来了略带嘶哑的“花儿”,是那么的忧伤,这是车马店女掌柜五朵梅在为他送行。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蜚声遐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这就是西北的曲调、西北的人,有眼泪,还有饥饿和贫穷。

六盘山所处的宁夏西海固,与甘肃定西、河西,合称“三西”这里是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发源地,又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

翻开一纸发黄的奏折,我们仿佛听到了13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那一声叹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直到30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丢下的还是一句绝望的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首开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自那时起,三西人民以“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以苦为乐,变苦为甜”的“五苦精神”,展开了一场历时30年的反贫困斗争。

2012年立夏时节,我们再次踏上三西黄土高原。在欢快的“花儿”歌声中,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30年反贫困斗争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浓烈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山水记

“家乡的山来家乡的水,家乡的花儿它最美;

家乡的酒啊喝不醉,尕马儿我不想拉回。”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个粗壮的汉子立于坡上,脖子一挺,一声长吼,一曲“花儿”拔地而起。

这汉子,就是定西市临洮县阳屲村党支部书记、当地著名“花儿”歌手瓦广吉。

“花儿”是三西人最喜爱的民歌。唱“花儿”,当地人叫“漫花儿”。一个“漫”字,道出了 “花儿”满山遍野八方呼应的气势……

日子再难,“花儿”不断。30年来,三西人不知在“花儿”声中克服了多少艰难。

瓦广吉说,30年前,这儿都是荒山秃岭,别说树了,连庄稼都是“马毛庄稼”,只能长马毛那么高。

说话间他把两个手指一张,食指与拇指拉开些距离--这就是马毛的长度。

阳屲村的一侧,就是马家窑文化遗址,远古的先民们曾在此地诗意般地栖居。古陶片散落其间,耕田的人们,一弯腰就能拾到5000年的历史。

红底黑纹的古陶上,涡旋纹和蛙人图腾向人们表明,远古时代,这里水草丰茂,鱼蛙如织。秦汉时期,这里曾是“大山乔木,连跨数郡,万里鳞集,茂林荫翳”。直到唐朝,还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然而近几百年中,气候变化、战乱频繁、过度开垦,使三西黄土高原却沦为秃山枯水。

年降水量两三百毫米,蒸发量却在十倍以上。中国人对上天有各种各样的祈求,三西人的祈求只有一个:老天爷,快下雨吧!

最旱的年头,草长得太短,驴只好把嘴扎到地皮上去啃,结果下嘴唇都被坚硬的地面磨掉了,嘴肿得像水桶粗。渴极了的牛嗅到了水 的气味,挣脱了缰绳,追着政府的送水车一路狂奔。水盖刚打开,几只麻雀自天而降,一头扎进水桶,溺水而亡。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诗人写尽了三西的悲情。

1982年,三西扶贫开发启动。

能打开贫困枷锁的,只有唯一的钥匙——发展。

阳屲村的“屲”,意为斜坡。坡田一下雨就跑水、跑土、跑肥,人称“三跑田”。

留不住水土的土地,也留不住收成。当年,瓦广吉当上支书第一件事,就是带乡亲上山修梯田,发誓要把“屲”字头上那一“丿”推平。

就凭着一只铁锨、一把镢头、一辆架子车,他们开始改变命运。

历经几十年苦斗,终于推平了“屲”字头上那一“丿”。平整的梯田保住了水土。阳屲村的贫困之锁,被打开了。

在“穷山恶水”之间挣扎的三西人,纷纷拿起锄头,像瓦广吉一样开始治山理水。

我们见到了两位“当代愚公”,同样71岁,同样以种树出名,命运却迥然不同。

特大号的手,特大号的脚,石建全不仅有干出来的身板,还有精明的头脑。

花甲之年,石建全不去操持一年稳赚十万元的砖厂,偏去承包临洮县一万多亩秃山。

没人理解他,包括老伴和儿子:“几百年没长过一棵树,你有多少钱能把荒山沟填满?”

老汉一声不吭,扛着行李进了山。山顶盖个小房子,墙外刷上标语:“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荒山披绿装。”

他早盘算好了:山下,填沟推地,种庄稼、养牛羊;山腰,发展果园;山顶,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天不能改,地能换!

一天,乡亲们惊奇地发现,秃山果真绿了起来,老石种活了树,还赚了钱!

另一位“愚公”王永瑞,孤身一人在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种了30年的树。

白碌乡太旱了,他种树成活率只有十分之一。梨只能长到核桃大,涩得很;而杏子,一开花就谢了。

死了种,种了死。种了死,死再种。在这苦痛的轮回中,王永瑞老了。原来能担两只大水桶,现在只能挑两个小罐罐。

白天给他做伴、夜里为他取暖的狗一只只老死了,他种树。

连虫子都干死了,跟着他挖地的喜鹊再也不回来了,他还在种树。

我们问:种一棵死一棵,有意义吗?

老人忽然掩面痛哭:“种不活树,死了我也闭不上眼。”

火花又在他眼中闪动:“听说今年就能把洮河水引来,树就能活了。”

尽管万般不忍,我们还是不得不告诉他:距离太远,引洮工程不知哪年才能引到你的山上。

他的眼神顿时黯淡了。

但他又抬起头:“老天爷总会下雨的……”

我们为他拭去眼角的泪水,心里五味杂陈,悲从中来。

我们知道,只要一息尚存,老人依然会种他的树。种树,就是他人生所有的价值。

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是个有心人。他一直站在旁边,默默地听着王永瑞的诉说。第二天,他便作了安排,打算把水管引到山上,让王永瑞把树种活。

脱贫的关键,往往在带头。30年来,一个又一个带头人的传奇故事,在三西流传。

韩正卿,上世纪80年代的定西地委书记,至今被百姓尊称为“韩爷”。

“韩爷”当年下乡,随身携带一把锄头、一个桶、一把瓦刀、几 棵树苗。路上看到一洼水,他会拿出棵树苗,种上。

为减少林木砍伐,定西在农村推广节柴省煤灶。每到一村,这位地委书记亲自拎起瓦刀,手把手教农民改灶。

作为当年韩正卿身边的工作人员,杨子兴说,身先士卒,带头苦干,这就是老书记教给我的。

一种精神、一种作风,就这样心手相传。

杨子兴说,豪迈的石建全,悲情的王永瑞,都让人想到三西特有的耐旱作物—柠条。这种不起眼的小灌木,地面只有尺把长的枝条,地下却扎出几米深的根。冬天灰秃秃的,眼看要死了,给点水,又开出鲜亮的小花来。这,就是三西人!

我们脚下的坡畔柠条丛生。30年来,一项又一项治山理水的惊人创造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在榆中实验、发明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稀少雨水,在全国旱作农业区推广。

定西人的新型集雨水窖,不仅推广到非洲,还有几十个国家的人前来观摩学习。

半个世纪前曾以失败告终的引洮工程,依托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国力和先进技术,新世纪再次上马,三西百万百姓即将告别饮水难的历史……

放眼望去,绵延的梯田宛如巨大的五线谱,在千沟万壑中匀称地展开,劳作的人们如点点音符跃动其上,听似无声,却把一种强烈的音乐感染,弥漫在天地之间。

我们不禁为之感叹:美哉,三西景;壮哉,三西人!

寻富记

再穷的三西人,也会有富贵的念想。瓦广吉不相信三西的土地上只能生长贫穷。

他亲口咀嚼过土壤的味道:黄土甜,红土苦,黑土是涩的。什么土能长什么庄稼,心里有数。

土地,让他掂着有分量,摸着有温度。

什么叫穷?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贫穷的界定,是“没有一件亚麻衬衫”。

三西人会告诉你:锅里没粮,锅底没柴,缸里没水,身上没衣,那才叫真穷。

1949年的中国,大局虽定,民生凋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那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西方世界皆认为中国这个饥荒大国“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

在这个国家让人们吃饱饭,让亿万人富裕起来,是一道前无古人、近无借鉴的旷世难题。

——少数人梦想过。

——绝大多数人做梦都没有想过。

关于30年前的三西,我们听到这样一些片段--

小孩子寒冬腊月没有鞋穿,看见一泡冒着热气的牛粪,赶紧把长满冻疮的脚丫子往牛粪里一插。

一家五口人,穷得只有两个碗。爹妈就在土炕上挖三个坑坑,野菜糊糊舀到坑里,三个娃娃就趴着炕沿吸溜溜地喝。

全家只有一条烂棉被,冬夜里,七口人要睡成一个扇形,每人才能盖上个被角儿……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用于救济贫困的资金多达400亿元。然而,“救得急,救不得穷”,唯有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有这样几个人,让我们难以忘怀。

定西鲁家沟镇太平村,几千只鸡被我们的闪光灯吓着了。

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鸡的主人陈云花挥动双手,像哄孩子似地柔声说道:“不怕不怕,不要吵了。”

霎时,鸡群平静下来。

接下来的情景,更是匪夷所思。

只见陈云花扬起头,一手抚着食槽,径直向前走去,轻轻地唱起了歌,那是首《流浪歌》。数千只鸡目光追随着她,一起叫--不,是“唱”了起来:咕咕--咕咕,咕咕--咕咕,仿佛为女主人打着节拍,又如同唱着和声。

我们惊呆了,恍如臵身童话世界,如幻如梦。

“我每天喂食唱歌,它们都会这样。”见我们一脸的茫然,陈云花笑着解释。

鸡舍外,我们请她唱一遍《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歌声未住,泪水却滚了下来——

她想起了16年前第一次外出打工的情景。

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都贴起了过年的窗花,陈云花却踏上了离乡的路。

公元前一百多年,张骞手持节杖,穿过三西,出使西域,这条路,千年之后得名为丝绸之路。

这个弱女子行走的,正是当年流动着财富和文化的丝绸之路。

西出嘉峪关,一支《流浪歌》传进车窗。听着听着,陈云花与女儿抱头痛哭。她觉得,歌里的流浪者就是自己。

打工三年,她攒下了钱,掌握了全套养鸡技术,眼界不一样了:“抬头看天爷,低头看脚尖,那是以前的日子!出去一趟,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

回到老家,她自办养鸡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女状元”。

一个人富了,可以带动一群人。

得知我们到了,周爱兰躲了起来。

被“抓住”后,她紧张得嘴里连连嘟囔:“坏了坏了,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就是这个不擅言辞的小女人,把一个在阳台上育种的小作坊,做 成了全国第二大马铃薯“原原种”供应商,每年为10多万户农民提供马铃薯良种,带动每户农民增收千元以上。

周爱兰每天触摸的,是会呼吸会生长的财富--马铃薯。

马铃薯,当地人叫它“洋芋”,原来谁也没把它看上眼。而三西,正是世界上最适宜洋芋种植的区域之一。

1996年,定西率先大规模推开了“洋芋工程”。农民说: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银蛋蛋!

我们来到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一块巨大的荧光屏上闪动着红红绿绿的数字,那是全国几十个中心市场的实时价格数据。

市场一侧是铁路,一列列货车风驰电掣地驶过。站在市场里买卖土豆的农民,在隆隆的轰鸣中,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产品,坐着“洋芋专列”运往全国。

第一列“洋芋专列”,是2004年从“洋芋书记”李旺泽手中发出的。

李旺泽圆圆胖胖,长得就像个咧着嘴的洋芋。

2004年9月,正是定西洋芋上市旺季,突然收购价格大跌。

时任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急了:要保百姓!

他把干部全赶下了乡,挨家挨户做工作,就是一句话:不能贱卖。

他甚至使出杀手锏:谁压价收购,就取消车皮配载权。

一周内,洋芋收购价就像心电图的曲线,跳得扣人心弦,终于,一分钱一分钱地升了上来。

从那以后,每逢上市旺季,各乡政府门外都挂出大大的价格牌,几小时更新一次,村头喇叭里一遍遍地念,电视里也在滚动播放着洋芋行情。老百姓管这叫“一声喊到底”。

非议也不少: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定价嘛,政府瞎掺和啥?

李旺泽火了:“让农民增收,有啥错?”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李旺泽的想法是,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这只手,还很不规范。分散的农民信息不灵,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这时,政府必须伸出“看得见的手”。

现在,全国马铃薯市场的三分天下在定西。定西农民的嗓门儿,可以左右中国马铃薯市场的定价声。

30年来,就是这样一双“看得见的手”,和三西百姓千万双手一起,扶起了陇西的药材产业、静宁的苹果产业、六盘山的甘草产业、敦煌的葡萄产业……

马家窑古陶上的涡旋纹,回旋起伏,遒劲向上,如水跌宕,如水奔腾。30年来,三西人就走过了这样一条坎坷曲折却一往无前的脱贫致富之路。

面对马家窑红底黑纹的陶器,我们感到是那么熟悉--宛如瓦广吉、陈云花那一张张红中透黑、闪耀着光泽的面孔。这些彩陶历经窑变火烧,由泥变陶;而时代之火,也锻造了瓦广吉这样的三西儿女,使他们也经历了由泥变陶般的质变和升华。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却不再是原来的人了!

求学记

“花儿”与彩陶,让我们在三西为之魂牵梦绕。

两种文化结晶,一对时空坐标。不听“花儿”,读不懂三西的奔放浪漫;不看彩陶,读不懂三西的深沉厚重。

今天,马家窑文化的余脉,仍然游弋浮动在三西百姓的寻常岁月中。

当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备好年货,洗净带着泥土的手,把一副春联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门前时,那流淌千载的文化血脉就显出了惊人的能量。

历史和文化,就这样一撇一捺地书写着。

三西很多人家,即使破败的土坯房,门前也要写上“耕读第”--耕和读,这是中国农民心中最为神圣的两件事:耕作,一年之事;读书,一生之计。

读书,是一代代三西人溶入血液的信仰,也是出路和希望。

没有作业本,没有笔。三西的学童以木棒当笔,黄土地作纸。学生在地上写,老师在地上判。

一个西海固女孩儿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揪心的话: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的眼泪一辈子都流不干。

通渭的农家女郭胜霞考上了大学。

当地有老话: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在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甘肃通渭,没有比要孩子成为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事。

年过花甲的父亲戒掉了抽了一辈子的旱烟,戒了罐罐茶,最终,戒掉了饭碗里最后一滴油——他把家里的油都卖了,供女儿上学。

郭胜霞大学毕业,有了工作。

那年冬天,70岁的父亲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头一垂,就再没抬起来。

心里最大的包袱放下了,父亲远远地去了,留下满院暖暖的阳光。

越穷的人,上学的愿望越迫切。

李满强六七岁时得了病,两年站不起来,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奶奶哄着他:“等后院杏子黄了,我娃就能上学啦。”

现在奶奶早已不在人世,可杏子成熟时的黄色,仍是李满强人生中最温暖的颜色。

妹妹,是他心里一辈子的亏欠。

家里穷,为了让哥哥上学,妹妹辍学了,去挂毯厂打工。领了第一个月工资,妹妹给哥哥送来一个硬纸盒。

盒里是一双人造革的皮鞋。

一递,一接。妹妹一双手上,全是织地毯割出的血痕。

这是李满强人生中第一双皮鞋。当哥哥的,硬是把泪水憋在了眼圈里。

妹妹17岁就出嫁了。为了省点车费,父亲不让李满强回家送亲。

那天下着雨,他跑到教学楼最高的地方,望着家乡那望不到头的山和云,泪水、雨水凝成了几行诗句——

“早嫁的妹妹

山丹丹一样漂亮的妹妹啊

将你的青春

永远地定格在十七岁的枝头

仅仅是为了给我,你这个读书的哥哥

换回一笔作学费的彩礼。”

反贫困,教育是通往彼岸的渡船。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破烂的学校:借来的土坯房,课桌是泥墩和木板搭成的,粉笔是山上挖来的白石头,房檐下一串牛铃,充当上课铃。

侯新民和乔永峰,1996年创办了这所乡村小学。

娃娃们边上课,边把手伸进鞋里,用冰冷的小手握着冰冷的脚——冬天,教室里燃不起炉子。

用油漆画在土墙上的国旗,一直是学校里最鲜艳的颜色。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希望工程……一项又一项国家政策,一次又一次社会行动,让孩子不再因贫困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多年来,一笔笔捐款投往三西,一队队支教者来到三西,一批批先进教学设备出现在三西孩子的课堂。

我们读到定西学生李旭东的一篇作文。

孩子用抒情的笔调写道,教育扶贫--“像一位慈母,给落后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公平。”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我们看到了规模庞大的学生配餐中心。

明净整洁的大厨房里,按照营养食谱烧好饭菜,现代化流水线上,各色菜肴被分装到饭盒,再传送进集装箱卡车。半小时后,孩子们就能在教室里吃到热气腾腾的免费午餐了。

杏子又挂满了枝头。更多像李满强那样的孩子,背着书包奔向学校。许多像郭胜霞那样的孩子走出大山,他们的父亲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暖暖地晒着太阳。

正是有了国家政策和社会捐助,如今的斜坡小学,绿茵茵的山坡上,矗立着红砖教室。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学生们穿着新校服,背着新书包……

已不再年轻的乔永峰仍旧是个民办教师,却得意于自己教出了30多个大学生。谈得兴起,看似文弱的他忽然吼起秦腔,唱得雷霆万 钧,满堂爆彩。

三西人,如黄土高原上的“花儿”,曲调婉转,却刚猛激昂。

三西人,如马家窑彩陶上的洄纹,线条圆柔,却百折不屈。

追梦记

时光,可以让世界如此地有滋有味。

马家窑陶罐上的远古人形,让现代人生发出无尽的畅想。

那是粗线勾出的一个播种者:昂首阔步,甩开两臂,张开五指,撒出去的种子像蜻蜓般展开翅膀,漫天飞舞……

这个播种者让我们忍俊不禁。不知这个小人儿会不会唱“花儿”,可那身段儿活脱脱就是一个瓦广吉。

张扬的生命力和无遮无拦的烂漫天真,从画面上喷薄而出。

彩陶上的播种者,播撒的是先民对农耕生活的理想;阳屲梯田山上的瓦广吉,播撒的是乡亲们五彩的现代梦想。

漳县金钟乡农民杨引丛生来腿脚残疾,但贫困和残疾并没有禁锢住他的梦想。

1992年6月,他带头创办了油印刊物《金钟》。发刊词写得如钟声般铿锵:“大山下的金钟不知沉默了多少年,终于,几个不甘寂寞的青年,笨拙地举起了锤子--铛。千古沉寂的金钟响了……”

20载春秋,金钟依然鸣响。正像曾经的青年、现在一群中年人自己曾经写的那样:“活着,就要让心拥有爱、感动和梦想。”

柳云霞对自己的婚姻曾经怀有过玫瑰色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破灭了。虽然千般不愿,她还是被拉上了迎亲的三轮车。

不穿红,也不挂花,故意穿件旧衣服的她哭了一路--甘肃庄浪县的这个农家女子,实在接受不了自己的包办婚姻。

婚后第五年,得了脑膜炎的柳云霞,昏迷了一整天,睁开眼时,看到的是丈夫流着泪的脸。她忽然发现,丈夫其实很可爱。

爱情萌发了,早已枯萎的梦想也再次发芽--模样普通的她,当年是多么想当个演员啊!

2008年,柳云霞决心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两年间,她写出 了10万字的电视剧本——《叶子的包办婚》。

大山深处,柳云霞带着一群人开始拍电视剧。演员都是街坊邻居,设备是非专业的。为了拍出摇臂的效果,摄像得爬树。没有轨道,就用架子车推着……

片酬不是钱,而是梦想实现的快乐。

“人在世上只能活一次,有梦想就得去实现。”这个脸庞被阳光晒得黑红的女子说,“我就是要活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来。”

在扶贫开发搭起的舞台上,梦想,都是彩色的。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回族妇女马玉芳,帮街道里的姐妹们重新捡起了识字梦。

她义务开办“妇女扫盲班”。一所幼儿园的几间教室,晚上就成了扫盲班的课堂。一眼望去,有满脸皱纹的,有怀里抱着个吃奶娃娃的……老少婆姨们像娃娃一样学书写字。

偶尔,婆姨们一扭头,发现玻璃窗外还贴着几张脸,鼻子都压扁了。

男人被发现了,讪讪地笑:“原来还真是来学习呀!”

扶贫开发30年,三西160万生态移民搬出了极旱山区,到河西走廊、黄河灌区开辟新家园。

中国政府为扶助贫困而移民的数量,在历史上,唯有闯关东的人数,可以与之相比。

宁夏同心县耍艺山村500多位村民,十几年前,在政府组织下,从干旱山区集体移民到红寺堡区一个叫犁铧尖子的地方。

他们没白没黑地挖渠、搬土,平整田地。新的家园有水灌溉,那正是他们多年的梦想。

早春,移民想给自己的新村换个名字。

小学校操场上开了大会。老支书说:“就叫梨花村吧。”

场外新栽的梨树刚发嫩芽,可是千树万树梨花已经盛开在每个人心中,那就是梦想绽放的时刻。

我们采访过的每个人都有梦想——

“地上铺地板呢,新式家具摆满呢,老太婆也坐上鸭绒的棉毯呢,家家户户把小车显呢。”瓦广吉在“花儿”里这样唱出阳屲村的梦想。

春季一片花,夏季一片绿,秋季果飘香,这是石建全的梦想。他领着我们走到一片开满鲜花的山凹中,跺了跺脚下的那块地:“死了我就埋在这儿,子子孙孙还要种树,就种在我的脊梁上。”

建一个高级种鸡厂、一个现代化冷库。虽然守着一个简单的养鸡场,而陈云花的梦想直冲“高级”和“现代化”。

柳云霞的梦想还在生长。最初,她的电视剧只是要拍给乡亲们看;而现在,她想让自己的作品在省上和国家电视台播放。

三西人的梦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大舞台上实现的,靠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力量。

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此规模、如此程度和如此速度的“命运逆转”。按联合国标准,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76亿人,过去25年全球减贫事业成就70%左右来自中国。中国是人类历史上以最快的速度大规模减贫的国家。

在三西,我们学到了两个新词:沿崖汉和猛上户。

沿崖汉,意思是日子像过到了悬崖边,就快摔下去了。

猛上户,就是状况迅猛改善的农家。

到如今,多少三西人家从悬悬乎乎的沿崖汉,变成了红红火火的猛上户?

我们不知道梦想何时而生,我们所知道的,是30年的扶贫开发,使亿万贫困的中国人梦想成真。

【后记】

“走哩走哩哟,远远地远下了,眼泪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当我们再次踏上黄土高坡,西部歌王已去,五朵梅不在,70年前的悲苦已随风远逝。

我们登上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山坡。

此时,在先民们生活过的地方,沟壑如削,峰峦耸立,梯田环绕,绿荫葱茏。

暴雨忽至。这突如其来的急雨,是先民们对雨水丰沛的祈求,还是兆示着这片土地的生命力量?对水充满敬仰之情的先民们,会在甘霖中击节而歌,联臂而舞吗?

我们仿佛接收到了五千年前的信息:马家窑文化标志性的涡旋纹在空气中盘旋,在洮河激流中再现,在瓦广吉的歌声中生发。先民顽强生存的基因,始终在三西子孙的血液中涌流。

也就是当晚,正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杨子兴突然接到电话,这场本该带来丰收的喜雨,却让“千年旱码头”岷县暴发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

杨子兴跳上越野车,转瞬消失在茫茫雨夜中。几小时后,他出现在岷县茶埠镇一间昏暗的小学教室里。微弱的烛光,照着受灾群众几百双惊魂未定的眼睛。

这场灾害,数十人死亡、失踪,30余万人受灾。

带着一双黑眼圈再次面对我们,杨子兴说:三西的生态还是这样脆弱,脆弱得连喜雨都承受不住。

三西,仍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三西,扶贫的征程仍是路也迢迢。

三西地区留存着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址,今天依旧保持着随山起舞、蛇行龙游的姿态。

今天的中国,要再筑一条扶贫的长城,工程是多么浩大而艰难。

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三西作为六盘山区,被列为国家第一个连片特困区予以重点扶持。

今年,甘肃启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省40万名干部,一对一地帮扶40万余特困户,共同迈开整体脱贫的步伐。与此同时,宁夏也实施了35万生态移民等一系列扶贫举措,落实纲要。

六盘山,峰峦纵横,远处是苍茫的原野。

70多年前,率领中央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伟人,站在六盘山上,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十几年后,手持长缨的人们最终缚住了苍龙。

三西扶贫长城,何日可以筑就?手持改革开放长缨、发扬“五苦”精神的三西人,何日缚住贫困的苍龙?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三西人正迎着朝阳,唱着“花儿”,开始新的征途。

(新华网记者 李从军、刘思扬、朱玉、李柯勇、张汨汨)16

第五篇:第一书记扶贫记

第一书记扶贫记

?

?

?

《我的扶贫记》 ?

---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第一书记王秀清扶贫记 ?

在许多人眼里,到基层挂职都是年轻干部的事。56 岁,头发花白,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却一头扎进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很多人用质疑的眼光看我时,我却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成为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个。

接到任命后,我立即出发,“什么都没准备,什么也没带,想着过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没想到一来就走不了了。”来到村里,我走进每一户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有户贫困户家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我就趴在墙上记录。当时正值盛夏,汗水打湿了他后背的衣服,贫困户家的老太太拉住我的手,抹着眼泪说:“都是我们害了你,怪我们太穷,把你连累得这么辛苦。”“百姓的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心疼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西沟村富起来。“路边有景致,家家有笑声。”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扶贫目标,“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让

每一个村民经济富足、精神自由,使百姓的幸福感通过笑声从心底溢出来。” ?

产业兴要让村民富起来 ?

我刚到大西沟村时,绝大多数村民的收入靠种植荞麦、笤帚苗和外出打工。这个位于山坳坳的村子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72 户 147人:已脱贫 69 户 141 人,其中稳定脱贫 3 户 4 人,未脱贫 3 户 6 人;贫困发生率为 0.49%。怎么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让村民致富?医学专业出身的我只能走家串户,去了解村民情况和想法,来克服过去产业单一、单打独斗、缺乏龙头项目引领的问题。

“如若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殖上找出路。”为了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仔细研究,利用“三到”项目资金,为贫困户购买了绒山羊,发展养殖产业,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目前,绒山羊养殖业已使全村多数贫困户成功脱困。针对该村无霜期短、土地干旱等特点,自 2017 年春季起,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好春耕生产工作。抢在春播前,完成了该村 4000 亩水浇地的灌溉目标,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018 年以来,我为该村争取到笤帚苗加工厂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超过 10 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 128 个,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 900 元以上,并积极与外地用工单位联系,转移贫困劳动力。“王书记鼓励我参加镇里组织的笤帚苗深加工技能培训,使我学会了笤帚苗绑扎技术。以前靠外出打工挣点儿钱补贴家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笤帚苗绑扎成了我致富的希望。”该村贫困户吕军感激地说。看到村里很多贫困户大都是因病致贫,我便主动与旗医院进行协商,送医送药到贫困户家。该村 81 岁的葛桂珍老人深夜突患重病,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节省了救护时间。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这些小事记录了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是我心系群众、真诚为民的缩影。

文化阵地温暖百姓心 ?

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村内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我经过多方联系沟通,积极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建设,先后修建了村活动场所 2000平方米,小西沟一处 900平米,并配套健身器材和广场灯,修建便民服务室、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并协调网络公司为大西沟村争取了广电网络入村的优惠政策,减轻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让村民也拥有了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

村民王大妈兴奋的说:“广场建得可不赖,俺和邻居们都说好了,今晚就来跳广场舞!”村民王大妈开心地说道。

“如今农村生活和城里没啥差别,农忙之余,大家也有了文化

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勇说起村里的变化感慨道,“农闲时玩麻将、打扑克的少了,来农村书屋看书学习、到广场唱歌跳舞的多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

如今,大西沟村实现村内“水电路网”全贯通,村民出行更便捷,健身娱乐有去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西沟处处是一片生机的新景象。

因积劳成疾,2017 年 1 月,我的左眼几近失明状态。由于工作太忙,我迟迟没去医院进行治疗。做完手术后,在家没休息几天就上班了。两周后,我的视力明显下降,经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后来他不得不到北京进行治疗,在北京治病期我的心里也总是想着村里的事。“虽然我退休了,但很多事情还等着我去做呢,我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充满自信的说。

奉献世间光与热,燃烧生命写忠诚。这,就是我,来自基层,心系群众的一名驻村驻村第一书记。

?

下载银行扶贫工作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扶贫工作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

    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 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考核目标,把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当的部门进行通报......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包抓***村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现对我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总结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篇一xxxx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及省联社扶贫工作要求,把金融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措施落实在行动上,以加快扶贫贷款发放为......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包抓***村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现对我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

    某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自查报告(5篇范例)

    自查期间: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8日经办人:xx银行全力人员日期:xx年x月x日2020年是全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关键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

    陈功扶贫记5篇

    走近朱艮香 ------陈功扶贫侧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推荐5篇)

    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包抓***村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现对我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篇一扶贫贷款工作总结】**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总结**是**市唯一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 11 个乡镇,261 个村,总人口 29 万,其中贫困人口 10.8 万。虽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