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扶贫记5篇

时间:2019-05-12 14: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功扶贫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功扶贫记》。

第一篇:陈功扶贫记

走近朱艮香

------陈功扶贫侧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响应这一号召,2018年4月,九姑乡领导整体规划,我们九姑中学老师全员参与,所有村组全覆盖,大家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我们都是“包扶到户”,每个老师四五个抚贫户,贫困户有14、15、16、17年脱贫的,也有18年新增的。我被分到九姑乡杨茂村扶贫,我帮扶的对象有朱金早户、朱菊生户、朱仕安户、朱引和户以及朱艮香户。下面我就说说我第一次到2018年贫困户朱艮香家的经历。

4月26日上午9时许,阳光明媚,橘柚飘香。由学校安排,在村委朱主任的带领下,我到杨茂村罗西组朱艮香家入户帮扶。我带着扶贫手册等材料,骑着电动车,行驶在一条条长长的羊肠小道上,颠颠簸簸,很不舒服,因为我初次入户,在带路的同时,朱主任沿途还给我介绍了朱艮香家的相关情况:朱艮香是2018年新增低保贫困户,全家共3口人,老伴叶福爱和他快七十岁了,而且都体弱多病,均无劳动能力;儿子前些年因为车祸去世了,媳妇也改嫁了,只剩下一个孙子在阳光职业高中读书;平时只能靠种庄稼维持生计,但耕地面积仅3.91亩,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小陈,这一家扶贫任重道远呐!”朱主任介绍完意味深长的对我说,我的眼眶也有些湿润了,陷入了沉思。“到了,小陈!”,我还没缓过神来,朱主任就把我带到三间低矮的旧平房前,他指着这户人家说:“这就是你的帮扶户——朱艮香家”。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从屋里马上迎出一个人来,他步履蹒跚、面容憔悴、头发有点乱、胡子拉碴的,衣服有些旧,倒还整洁,约莫七十来岁,我猜这肯定就是朱艮香了。还没等老人开口,朱主任就先作了介绍:“朱大伯,这是九姑中学的陈功老师,他将是你新的帮扶责任人。”了解情况后,老人非常高兴,立刻热情地请我们进屋,又是端茶又是倒水,仿佛看到了救星一样,还好我也随便带了一些时鲜水果和日常用品给他们,否则我两手空空去扶贫,真愧对他老人家的这份热情。一阵彼此寒暄过后,我在朱主任的指导下开始“扶贫”了。我拿出3张入户调查表,一张是“九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表”、一张是“九姑乡健康扶贫春季会战入户走访调查表”、一张是“扶贫包档案清查表”。调查表的每一项我都一一向老人询问解释,每张表我认真务实填写,不走形式,不弄虚作假。因为涉及老人年纪大,体弱多病,以及有孩子读高中,所以在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这两块我讲得特别仔细,譬如医疗上的“180”“351”政策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在教育这一方面我比较熟悉,我讲的更透彻。听完我的讲解调查,老人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感激,对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充满了信心。我们的入户帮扶持续了2个多小时,对朱艮香家的情况我已有了全面的了解,可以说该户脱贫还是很有些难度,但是我有信心。我是这样预想的,首先,就此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其次,明确帮扶重点,譬如,联络村委及时给他们申请低保,危房改造,联系学校获得应得的教育资助。他们没有足够的劳力,而且缺少启动资金,我会给他们量身定做相关的产业扶贫,例若申请无息贷款,养鸡养猪 等。再次,除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外我会加强与贫困户的情感交流。我会定期电话询问和定期拜访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给以适当的经济帮扶。总之,无论如何,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个家庭尽快走出贫困的泥潭。

离开朱大爷家快12点了,他拉着我们的手一直不放,说什么也要留我们吃了中饭再回去,看着老人家气喘吁吁的样子,我们坚决要回去。他难为情地说:“孩子奶奶到地里干活了,最近我身体不行,所以在家里休息一下,我现在就去喊她回来煮饭,你们一定要吃个便饭再回去。麻烦你们大老远来跑一趟,连个饭都不吃,像什么样子。”看着老人诚恳真挚的表情,我们的心此时此刻都融化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太需要我们了,我们的扶贫太有意义了。

虽然饭最终没吃来,但是我们怀揣着他们那颗沉甸甸的感激和信任回来了,我们一点都不饿,我们劲头十足。

第二篇:陈功伟科研简介[模版]

科研简介

陈功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1953年12月生,原籍河南省洛阳市。

简历:1961-1972年,在卢氏县上小学至高中。1973-1976年,上山下乡。1976-1978年,在龙驹公社卫生院任会计。1978-1982年,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1982-1987年,分配至洛阳石油部第一工程公司。1987.3调洛阳师专工作,任中文系副主任和写作教研室主任。1991年入党,并被评为讲师和市级先进教师。1996.11评为副高级职称。曾任广州业余大学中文系暨文化传播系主任,2004.1学校特聘为教授。2005年3月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学术委员。社会任职:中国文章研究会学术委员和广州市公文学会副会长。

创建独特开放的写作理论方法系统,多次获省、市、校及学会科研奖。1987年创办在高校有一定影响的《校园文学》报。自著和主编并出版书籍约20部。专著《文章发表学》199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文模具》(自小学至高中4本)、《最新公文写作》和《简明应用写作学》等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公文模具》。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写作大学丛书之一”《最新公文写作模式大全》(2003年)和《秘书写作技法文模》(2006年)。发表论文50多篇、作品30多篇。2000年自建网站“写作大学”http://。“写作大学――面向世界的四化虚拟写作教学体系”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写作系列课程被评为省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倡建“中华圣城”和亚太中心文化大区。正在进行生命写作论的研究和写作人才系统工程等写作课程的整体性探索。

通讯:邮编510230广州市新港西路207号(城市学院海珠校区)电话:020—8922398

2网站: “写作大学”

教学 主讲写作学(公文写作、基础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文艺学、文学欣赏和创作、秘书学、广告学、消费行为学、谈判学、商业心理学、人文国学经典等课程。

荣誉 1991年被评为市先进教师;1993年评比中承担主讲的写作课被省教委评审为学校优质课。2006年评为学院优秀教师。

学术

&.专著:

1.《文章发表学》 30万字 1995.8 百花文艺出版社(文艺报1996.3.22和中国青年报1996.4.1等报刊电台简介报道;《新华文摘》1996.9作“论点摘编”,若干学报发文评论;获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科研奖等奖项)

2.《校园文学精品、模式和发表》 20万字 1994.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考作文重点突破》 16万字 1999.6 广东人民出版社

4.《作文模具》(系列4本,小学至高中)约60万字 1999.2 广东人民出版社

5.《公文写作精要》主编2000.9广东人民出版社

6.《最新公文写作》主编2001.9广东人民出版社

7.《最新公文写作模式大全》28万字2003.2广东旅游出版社

8.《现代公文模具》第1名,2003.11中山大学出版社

9.《简明应用写作学》主编2005.3广东人民出版社

10.《最新秘书写作模式大全》2006.3广东旅游出版社

11.《应用写作学教程》主编2006.8广东经济出版社

完稿待出版:

《文才论—写作人才系统工程》(27万字)

《人间文话》(写作理论方法创新系统,35万字)

《文章写作学》(30万字)

《意论》(12万字)

《写稿发表法》(29万字)

《现代领导文采技巧》(28万字)

《最新应用写作》(18万字)

《公文解析和文模》(30万字)

《公文新法讲座》(10万字)

《作文中考法》(15万字)

《作文高考法》(28万字)

《作文升中法》(12万字)

《广告讲稿》(35万字)

《秘书讲义》(50万字)

《美人国》(散文集/32万字)

《想像伟大》(中篇小说集/22万字)

《五色石》(短微小说选/12万字)

《文艺精义》(50万字)

《文学高考法—中学文学教程》(18万字)

《教孩子学点坏—考入美院:非教育、辩证教育和美人教育》(17万字)

《茶话国学》(15万字)

《文话--精品课程:写作理论方法创新系统》(25万字)

&.教材:参编6部,有《写作概论》、《新广告学》、《新广告文案写作》等。

&.论文:40多篇,主要有

《曹靖华<飞花集>“漫”的风格》1988第二期《洛阳师专学报》

《一个贯穿中国文学史的形象--天》1989第二期《洛阳师专学报》

《以发表为高校写作教学中心训练方式》1991年12月《写作》CN42-1008(核心)

《现代体育的审美化》1994年2月《美与时代》CN41-1061/B 合著第二名

《试论文章的发表》1994年第四期《洛阳师专学报》CN41-1252/G

4《极土·极洋·极美》1994.5.15《洛阳日报》CN41-0004

《河洛圣地创建中华民族文化城的总体构想》 1993年第三期《河洛春秋》HN

《创建洛阳中华民族文化城的总体构想》1993.6.15《洛阳经济报》CN41-00

51《试论任意起草法》1993年第三期《洛阳教育学院学报》

《“埋伏”在人们心底的》1995年第七期《小说月报》CN12-1063(核心)

《段的写作》1995第十期《语文教学通讯》CN14-1017/G4(核心)《“泡沫”显示新潮》1995.11.10《中国教育报》CN11-0035

《简论文章发表学》1995年第三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011

《创作提纲的编写及应用》1995年第三期《天中学刊》CN41-12

32《当代文学:理论及主体的贫困》1995年第三期《洛阳师专学报》CN41-1252/G4

《文学就是自传》1995第10期《城市人》CN12-1209/GO

《美丑极端的完美统一及其本质--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

1995.9.15《杂文报》CN13-0034

《文章作为商品的市场营销》1995年第二期《洛阳教育学院学报》

《诗歌定义我见》1995年第一期《函授教育》

《新闻和论文的模式》1995第二期《函授教育》

《建立文章发表学刍议》1996第六期《应用写作》CN22-1045/H

《试论〈红楼梦〉的意蕴》1996第四期《南都学坛》CN41-1157

《写作人才简论》1996第九期《人才开发》CN31-1165/C核心

《建立文章发表学刍议》(论点摘编)• 1996•第九期《新华文摘》 CN11-1187/Z(核心)

《简论中小学作文表格临摹法》1996年第十期《新语文》CN21-1341/H

《情,才是散文的“神”》1997第一期《学语文》CN34-1036/H(全国中文核心)

《写作是一种乐事——一种新的起草方法》1997第六期《语文月刊》CN44-1143/H(全国中文核心)

《提纲编写法》1997第十期《河北自学考试》CN13-1056/G4《公文提纲编写程序》1997第六期《广东秘书工作》CN44-1333/G2

《广州,建一座“中华圣城”如何》1997.11.29《粤港信息报》CN44-1143/H

《强化结构模式的作文训练》1997第五期《写作月刊》

《初中作文:一种新法两个实例》1997第七期《写作月刊》

《理想是干部品德的核心》1998第二期《广东宣传》GD-1260

《发表阶段:写作过程的新观念》1998第四期《广州大学学报》CN44-1445/G5

《格式化和公文模具》1999第四期《广东秘书工作》CN44-1333/G2

《“讲话”和诗人毛泽东》1999第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论丛》

《写作:生命的对应表现》1999第九期《写作》CN42-1088/H(核心)《学科规范化和科技产业化的双向突进》2000第一期《应用写作》CN44-1143/H(核心)《谈公文规范段的写法》2000第一期《广东秘书工作》CN44-1179/G2

《弄清公文的主题句》2001第十一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竞争上岗演讲稿写作要领》2002第三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申论论证的提纲和模式》2002第七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述职报告的写作要领》2003第五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试论中国帝王文学》2003第二期《广东行政学院学报》CN44-1447/D

《起草文稿的灵感信息法》2004第四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小议写作方法系统》2004第九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广告:主题化为标语》2004第十二期《应用写作》CN22-1045/H(核心)《试论辩证管理》2005第一期《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CN22-1468/D 《弄清作文的核心—主题句》2005第十五期《作文周刊》(高中教师版)CN14-0701/F 《文案:广告发布前的说明文底稿》2005第四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37-1410/Z 《对应论—兼论建立生命写作学》2005第四期《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44-1463/F 《“神思”新解》2007第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学报》CN44-1463/F

《道心论》2007第一期《广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44-1465/F 《考试作文提纲编写程序》2007第二期《现代语文》

《构建写作人才系统工程》2007第三期《广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N44-1465/F 《论写作人才的鉴定》2007第二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4-1465/F 《广告创意新解》2008年第一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完稿待发表:

《文案我见》200第期《》

《“母枪”梦的二元解析—长篇小说《母枪》及其作者娜朵》 2005第期《》

《“广告社会”及其生命广告之探讨》200第期《》

《发表论》200第期《》

《文学发表论》200第期《》

《试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200第期《》

《一首最佳求美情诗--毛泽东《沁园春·雪》新解》 200第期《》

《写作发表四化虚拟教研系统—“写作大学”》200第期《》

《试论课堂讲授的非理性》200第期《》

《试论非教育》200第期《》

《大区论—亚太中心文化大区试议》200第期《》

《共权论—试论社会主义政治变革的实质和趋势》 200第期《》

《国学人生定位和个体形象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诗词艺术传统教育的开发和复兴》

&.项目:

1.“写作发表系统” 1993年被批准为省教委科研项目。1988年创办《校园文学》报,开展“以发表为中心训练方式”教研活动,冰心、李准、于梨花等数十位国内外著名人士题词关心,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央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给予报道,中央电台、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等转载数十篇。

2.“中华圣城”1995年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为引资项目并广告上网。

3.大区论—亚太中心文化大区试议

4.“三段六环写作教学法”(二人合作)1997年获河南省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

5.“写作大学――写作教学四化虚拟系统”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包括:http://网站(自 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访问量已达53万以上);制作了集大成的“写作大学文典”光盘。

6.“写作人才系统工程” 2007年9月申报学院教学成果奖。

7.“写作产业论”

8.“共权论”

9.写作系列课程2006年4月评为广州市高校第一批精品课程,6月应用写作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10.秘书写作模式模具2007年4月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11.广州市文化产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改革2007年4月申报广州市教改项目

12.诗词艺术传统教育的开发和复兴2006年12月申报中国教育学会教改项目

本人的写作教学研究,在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系统宏观,精炼实用。突出之处:一是创建了全新独特的写作理论系统,特别是文章发表的研究使写作认识为之一新、完整系统。二是准确地提炼了系列性的写作、发表、考试和成才的操作技巧,如主题、提纲编程法、任意起草法、模具等。三是对写作进行宏观的多学科研究,重新认识文才层次,进而提出“生命写作”的新概念。四是提出了现代信息社会“写作产业”的新认识。此项系统宏观的写作理论方法教研,必将产生广泛作用,为世所公认。

&.方向: 今后研究生命写作论、中国文化的再生性(倡建“中华圣城”、编著《中华新五经【人经*政经*商经*学经*文经】》)以及进行创作、从事社会活动等。

创作

《灵爱》准印证出版作品集。小说、杂文、散文等报刊发表30余篇。

有诗歌、小说、电视剧等文稿,如《美人国》丛书(《美人文学—散文小说诗歌选集》、《想像伟大--中篇小说选集》,计70万字)。

第三篇:陈功连2012年六月思想汇报

2012年六月思想汇报。在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

敬爱的党组织:

我在2012年三月被院里评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对于能够被评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希望能够早日入党,早点拥抱党的怀抱。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会按时完成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在这次六月的思想汇报中,我的主题是:在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我会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这个先进的队伍而不懈努力!

人生有多种,有人事业有成,有人庸碌无为;有人崇高善良,有人卑鄙邪恶;有人彪炳史册,有人遗臭万年„„这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追求持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追求不同。人生目的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病中的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面对苦难的中华民族的慨叹,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写照。在当代这句话也是被很多人呢付诸行动的。丛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深信并付诸了实践。丛飞是一个歌手,但他更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将自己演出的绝大部分收入用于助学,助残,救灾等慈善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丛飞的一生中共帮助了178名贫困学生上学。2006年四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治疗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丛飞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却一直为人们所记住,为什么呢,因为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对这个社会作出了贡献。可以说,丛飞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而今看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的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和前进方向也是应该时刻记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这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达到鲁迅先生的高度,也不是完全像丛飞一样完全奉献一切,而是要我们不要陷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人生苦海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与我们有关;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有很多人,虽然我们并不相识,但是或许是我们的对他的一份支持、给他捐献的一份爱心、更或者是给予他的一个机会都会改变他的人生,从此生活变得不一样。因此,作为当下的大学生,尤其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除了要努力提升自己还要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我们不是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关心的或是关心我们的人。孔繁森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不只是为了一块面包,生活有很多美丽需要我们发现,生活也有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填补。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先辈们的经验总结,先不管这是不是正确的,总之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或是那样的不顺之事。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积极的面对生活。鲁迅对中国的青年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照亮自己同时也温暖他人,我们需要支持,我们也支持他人。

对我们来说,生活千姿百态,各自选择的生活道路也是不尽相同。但是我们都会需要在生活中实践自身的价值。有人以赚更多的钱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评价标注,有人为住上豪宅为生活的目标,有人为吃尽天下美食为价值的体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这样的人生目标还不够,或者说是不太理想。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我们在有普通人的需求的时候还应该努力为他们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汇报人:11制药工程 陈功连

2012年六月

第四篇:“三西”扶贫记

“三西”扶贫记

“走哩走哩哟,远远地远下了,心里像刀子搅乱了。

哎嗨哟的哟,眼泪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这是六盘山下一个风沙弥漫的黄昏。70多年前,一个孤独的青年在西北高原上踯躅前行。突然,身后传来了略带嘶哑的“花儿”,是那么的忧伤,这是车马店女掌柜五朵梅在为他送行。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蜚声遐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这就是西北的曲调、西北的人,有眼泪,还有饥饿和贫穷。

六盘山所处的宁夏西海固,与甘肃定西、河西,合称“三西”这里是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发源地,又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

翻开一纸发黄的奏折,我们仿佛听到了13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那一声叹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直到30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丢下的还是一句绝望的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首开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自那时起,三西人民以“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以苦为乐,变苦为甜”的“五苦精神”,展开了一场历时30年的反贫困斗争。

2012年立夏时节,我们再次踏上三西黄土高原。在欢快的“花儿”歌声中,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30年反贫困斗争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浓烈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山水记

“家乡的山来家乡的水,家乡的花儿它最美;

家乡的酒啊喝不醉,尕马儿我不想拉回。”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个粗壮的汉子立于坡上,脖子一挺,一声长吼,一曲“花儿”拔地而起。

这汉子,就是定西市临洮县阳屲村党支部书记、当地著名“花儿”歌手瓦广吉。

“花儿”是三西人最喜爱的民歌。唱“花儿”,当地人叫“漫花儿”。一个“漫”字,道出了 “花儿”满山遍野八方呼应的气势……

日子再难,“花儿”不断。30年来,三西人不知在“花儿”声中克服了多少艰难。

瓦广吉说,30年前,这儿都是荒山秃岭,别说树了,连庄稼都是“马毛庄稼”,只能长马毛那么高。

说话间他把两个手指一张,食指与拇指拉开些距离--这就是马毛的长度。

阳屲村的一侧,就是马家窑文化遗址,远古的先民们曾在此地诗意般地栖居。古陶片散落其间,耕田的人们,一弯腰就能拾到5000年的历史。

红底黑纹的古陶上,涡旋纹和蛙人图腾向人们表明,远古时代,这里水草丰茂,鱼蛙如织。秦汉时期,这里曾是“大山乔木,连跨数郡,万里鳞集,茂林荫翳”。直到唐朝,还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然而近几百年中,气候变化、战乱频繁、过度开垦,使三西黄土高原却沦为秃山枯水。

年降水量两三百毫米,蒸发量却在十倍以上。中国人对上天有各种各样的祈求,三西人的祈求只有一个:老天爷,快下雨吧!

最旱的年头,草长得太短,驴只好把嘴扎到地皮上去啃,结果下嘴唇都被坚硬的地面磨掉了,嘴肿得像水桶粗。渴极了的牛嗅到了水 的气味,挣脱了缰绳,追着政府的送水车一路狂奔。水盖刚打开,几只麻雀自天而降,一头扎进水桶,溺水而亡。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诗人写尽了三西的悲情。

1982年,三西扶贫开发启动。

能打开贫困枷锁的,只有唯一的钥匙——发展。

阳屲村的“屲”,意为斜坡。坡田一下雨就跑水、跑土、跑肥,人称“三跑田”。

留不住水土的土地,也留不住收成。当年,瓦广吉当上支书第一件事,就是带乡亲上山修梯田,发誓要把“屲”字头上那一“丿”推平。

就凭着一只铁锨、一把镢头、一辆架子车,他们开始改变命运。

历经几十年苦斗,终于推平了“屲”字头上那一“丿”。平整的梯田保住了水土。阳屲村的贫困之锁,被打开了。

在“穷山恶水”之间挣扎的三西人,纷纷拿起锄头,像瓦广吉一样开始治山理水。

我们见到了两位“当代愚公”,同样71岁,同样以种树出名,命运却迥然不同。

特大号的手,特大号的脚,石建全不仅有干出来的身板,还有精明的头脑。

花甲之年,石建全不去操持一年稳赚十万元的砖厂,偏去承包临洮县一万多亩秃山。

没人理解他,包括老伴和儿子:“几百年没长过一棵树,你有多少钱能把荒山沟填满?”

老汉一声不吭,扛着行李进了山。山顶盖个小房子,墙外刷上标语:“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荒山披绿装。”

他早盘算好了:山下,填沟推地,种庄稼、养牛羊;山腰,发展果园;山顶,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天不能改,地能换!

一天,乡亲们惊奇地发现,秃山果真绿了起来,老石种活了树,还赚了钱!

另一位“愚公”王永瑞,孤身一人在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种了30年的树。

白碌乡太旱了,他种树成活率只有十分之一。梨只能长到核桃大,涩得很;而杏子,一开花就谢了。

死了种,种了死。种了死,死再种。在这苦痛的轮回中,王永瑞老了。原来能担两只大水桶,现在只能挑两个小罐罐。

白天给他做伴、夜里为他取暖的狗一只只老死了,他种树。

连虫子都干死了,跟着他挖地的喜鹊再也不回来了,他还在种树。

我们问:种一棵死一棵,有意义吗?

老人忽然掩面痛哭:“种不活树,死了我也闭不上眼。”

火花又在他眼中闪动:“听说今年就能把洮河水引来,树就能活了。”

尽管万般不忍,我们还是不得不告诉他:距离太远,引洮工程不知哪年才能引到你的山上。

他的眼神顿时黯淡了。

但他又抬起头:“老天爷总会下雨的……”

我们为他拭去眼角的泪水,心里五味杂陈,悲从中来。

我们知道,只要一息尚存,老人依然会种他的树。种树,就是他人生所有的价值。

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是个有心人。他一直站在旁边,默默地听着王永瑞的诉说。第二天,他便作了安排,打算把水管引到山上,让王永瑞把树种活。

脱贫的关键,往往在带头。30年来,一个又一个带头人的传奇故事,在三西流传。

韩正卿,上世纪80年代的定西地委书记,至今被百姓尊称为“韩爷”。

“韩爷”当年下乡,随身携带一把锄头、一个桶、一把瓦刀、几 棵树苗。路上看到一洼水,他会拿出棵树苗,种上。

为减少林木砍伐,定西在农村推广节柴省煤灶。每到一村,这位地委书记亲自拎起瓦刀,手把手教农民改灶。

作为当年韩正卿身边的工作人员,杨子兴说,身先士卒,带头苦干,这就是老书记教给我的。

一种精神、一种作风,就这样心手相传。

杨子兴说,豪迈的石建全,悲情的王永瑞,都让人想到三西特有的耐旱作物—柠条。这种不起眼的小灌木,地面只有尺把长的枝条,地下却扎出几米深的根。冬天灰秃秃的,眼看要死了,给点水,又开出鲜亮的小花来。这,就是三西人!

我们脚下的坡畔柠条丛生。30年来,一项又一项治山理水的惊人创造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在榆中实验、发明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稀少雨水,在全国旱作农业区推广。

定西人的新型集雨水窖,不仅推广到非洲,还有几十个国家的人前来观摩学习。

半个世纪前曾以失败告终的引洮工程,依托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国力和先进技术,新世纪再次上马,三西百万百姓即将告别饮水难的历史……

放眼望去,绵延的梯田宛如巨大的五线谱,在千沟万壑中匀称地展开,劳作的人们如点点音符跃动其上,听似无声,却把一种强烈的音乐感染,弥漫在天地之间。

我们不禁为之感叹:美哉,三西景;壮哉,三西人!

寻富记

再穷的三西人,也会有富贵的念想。瓦广吉不相信三西的土地上只能生长贫穷。

他亲口咀嚼过土壤的味道:黄土甜,红土苦,黑土是涩的。什么土能长什么庄稼,心里有数。

土地,让他掂着有分量,摸着有温度。

什么叫穷?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贫穷的界定,是“没有一件亚麻衬衫”。

三西人会告诉你:锅里没粮,锅底没柴,缸里没水,身上没衣,那才叫真穷。

1949年的中国,大局虽定,民生凋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那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西方世界皆认为中国这个饥荒大国“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

在这个国家让人们吃饱饭,让亿万人富裕起来,是一道前无古人、近无借鉴的旷世难题。

——少数人梦想过。

——绝大多数人做梦都没有想过。

关于30年前的三西,我们听到这样一些片段--

小孩子寒冬腊月没有鞋穿,看见一泡冒着热气的牛粪,赶紧把长满冻疮的脚丫子往牛粪里一插。

一家五口人,穷得只有两个碗。爹妈就在土炕上挖三个坑坑,野菜糊糊舀到坑里,三个娃娃就趴着炕沿吸溜溜地喝。

全家只有一条烂棉被,冬夜里,七口人要睡成一个扇形,每人才能盖上个被角儿……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用于救济贫困的资金多达400亿元。然而,“救得急,救不得穷”,唯有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有这样几个人,让我们难以忘怀。

定西鲁家沟镇太平村,几千只鸡被我们的闪光灯吓着了。

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鸡的主人陈云花挥动双手,像哄孩子似地柔声说道:“不怕不怕,不要吵了。”

霎时,鸡群平静下来。

接下来的情景,更是匪夷所思。

只见陈云花扬起头,一手抚着食槽,径直向前走去,轻轻地唱起了歌,那是首《流浪歌》。数千只鸡目光追随着她,一起叫--不,是“唱”了起来:咕咕--咕咕,咕咕--咕咕,仿佛为女主人打着节拍,又如同唱着和声。

我们惊呆了,恍如臵身童话世界,如幻如梦。

“我每天喂食唱歌,它们都会这样。”见我们一脸的茫然,陈云花笑着解释。

鸡舍外,我们请她唱一遍《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歌声未住,泪水却滚了下来——

她想起了16年前第一次外出打工的情景。

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都贴起了过年的窗花,陈云花却踏上了离乡的路。

公元前一百多年,张骞手持节杖,穿过三西,出使西域,这条路,千年之后得名为丝绸之路。

这个弱女子行走的,正是当年流动着财富和文化的丝绸之路。

西出嘉峪关,一支《流浪歌》传进车窗。听着听着,陈云花与女儿抱头痛哭。她觉得,歌里的流浪者就是自己。

打工三年,她攒下了钱,掌握了全套养鸡技术,眼界不一样了:“抬头看天爷,低头看脚尖,那是以前的日子!出去一趟,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

回到老家,她自办养鸡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女状元”。

一个人富了,可以带动一群人。

得知我们到了,周爱兰躲了起来。

被“抓住”后,她紧张得嘴里连连嘟囔:“坏了坏了,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就是这个不擅言辞的小女人,把一个在阳台上育种的小作坊,做 成了全国第二大马铃薯“原原种”供应商,每年为10多万户农民提供马铃薯良种,带动每户农民增收千元以上。

周爱兰每天触摸的,是会呼吸会生长的财富--马铃薯。

马铃薯,当地人叫它“洋芋”,原来谁也没把它看上眼。而三西,正是世界上最适宜洋芋种植的区域之一。

1996年,定西率先大规模推开了“洋芋工程”。农民说: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银蛋蛋!

我们来到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一块巨大的荧光屏上闪动着红红绿绿的数字,那是全国几十个中心市场的实时价格数据。

市场一侧是铁路,一列列货车风驰电掣地驶过。站在市场里买卖土豆的农民,在隆隆的轰鸣中,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产品,坐着“洋芋专列”运往全国。

第一列“洋芋专列”,是2004年从“洋芋书记”李旺泽手中发出的。

李旺泽圆圆胖胖,长得就像个咧着嘴的洋芋。

2004年9月,正是定西洋芋上市旺季,突然收购价格大跌。

时任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急了:要保百姓!

他把干部全赶下了乡,挨家挨户做工作,就是一句话:不能贱卖。

他甚至使出杀手锏:谁压价收购,就取消车皮配载权。

一周内,洋芋收购价就像心电图的曲线,跳得扣人心弦,终于,一分钱一分钱地升了上来。

从那以后,每逢上市旺季,各乡政府门外都挂出大大的价格牌,几小时更新一次,村头喇叭里一遍遍地念,电视里也在滚动播放着洋芋行情。老百姓管这叫“一声喊到底”。

非议也不少: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定价嘛,政府瞎掺和啥?

李旺泽火了:“让农民增收,有啥错?”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李旺泽的想法是,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这只手,还很不规范。分散的农民信息不灵,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这时,政府必须伸出“看得见的手”。

现在,全国马铃薯市场的三分天下在定西。定西农民的嗓门儿,可以左右中国马铃薯市场的定价声。

30年来,就是这样一双“看得见的手”,和三西百姓千万双手一起,扶起了陇西的药材产业、静宁的苹果产业、六盘山的甘草产业、敦煌的葡萄产业……

马家窑古陶上的涡旋纹,回旋起伏,遒劲向上,如水跌宕,如水奔腾。30年来,三西人就走过了这样一条坎坷曲折却一往无前的脱贫致富之路。

面对马家窑红底黑纹的陶器,我们感到是那么熟悉--宛如瓦广吉、陈云花那一张张红中透黑、闪耀着光泽的面孔。这些彩陶历经窑变火烧,由泥变陶;而时代之火,也锻造了瓦广吉这样的三西儿女,使他们也经历了由泥变陶般的质变和升华。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却不再是原来的人了!

求学记

“花儿”与彩陶,让我们在三西为之魂牵梦绕。

两种文化结晶,一对时空坐标。不听“花儿”,读不懂三西的奔放浪漫;不看彩陶,读不懂三西的深沉厚重。

今天,马家窑文化的余脉,仍然游弋浮动在三西百姓的寻常岁月中。

当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备好年货,洗净带着泥土的手,把一副春联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门前时,那流淌千载的文化血脉就显出了惊人的能量。

历史和文化,就这样一撇一捺地书写着。

三西很多人家,即使破败的土坯房,门前也要写上“耕读第”--耕和读,这是中国农民心中最为神圣的两件事:耕作,一年之事;读书,一生之计。

读书,是一代代三西人溶入血液的信仰,也是出路和希望。

没有作业本,没有笔。三西的学童以木棒当笔,黄土地作纸。学生在地上写,老师在地上判。

一个西海固女孩儿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揪心的话: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的眼泪一辈子都流不干。

通渭的农家女郭胜霞考上了大学。

当地有老话: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在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甘肃通渭,没有比要孩子成为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事。

年过花甲的父亲戒掉了抽了一辈子的旱烟,戒了罐罐茶,最终,戒掉了饭碗里最后一滴油——他把家里的油都卖了,供女儿上学。

郭胜霞大学毕业,有了工作。

那年冬天,70岁的父亲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头一垂,就再没抬起来。

心里最大的包袱放下了,父亲远远地去了,留下满院暖暖的阳光。

越穷的人,上学的愿望越迫切。

李满强六七岁时得了病,两年站不起来,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奶奶哄着他:“等后院杏子黄了,我娃就能上学啦。”

现在奶奶早已不在人世,可杏子成熟时的黄色,仍是李满强人生中最温暖的颜色。

妹妹,是他心里一辈子的亏欠。

家里穷,为了让哥哥上学,妹妹辍学了,去挂毯厂打工。领了第一个月工资,妹妹给哥哥送来一个硬纸盒。

盒里是一双人造革的皮鞋。

一递,一接。妹妹一双手上,全是织地毯割出的血痕。

这是李满强人生中第一双皮鞋。当哥哥的,硬是把泪水憋在了眼圈里。

妹妹17岁就出嫁了。为了省点车费,父亲不让李满强回家送亲。

那天下着雨,他跑到教学楼最高的地方,望着家乡那望不到头的山和云,泪水、雨水凝成了几行诗句——

“早嫁的妹妹

山丹丹一样漂亮的妹妹啊

将你的青春

永远地定格在十七岁的枝头

仅仅是为了给我,你这个读书的哥哥

换回一笔作学费的彩礼。”

反贫困,教育是通往彼岸的渡船。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破烂的学校:借来的土坯房,课桌是泥墩和木板搭成的,粉笔是山上挖来的白石头,房檐下一串牛铃,充当上课铃。

侯新民和乔永峰,1996年创办了这所乡村小学。

娃娃们边上课,边把手伸进鞋里,用冰冷的小手握着冰冷的脚——冬天,教室里燃不起炉子。

用油漆画在土墙上的国旗,一直是学校里最鲜艳的颜色。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希望工程……一项又一项国家政策,一次又一次社会行动,让孩子不再因贫困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多年来,一笔笔捐款投往三西,一队队支教者来到三西,一批批先进教学设备出现在三西孩子的课堂。

我们读到定西学生李旭东的一篇作文。

孩子用抒情的笔调写道,教育扶贫--“像一位慈母,给落后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公平。”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我们看到了规模庞大的学生配餐中心。

明净整洁的大厨房里,按照营养食谱烧好饭菜,现代化流水线上,各色菜肴被分装到饭盒,再传送进集装箱卡车。半小时后,孩子们就能在教室里吃到热气腾腾的免费午餐了。

杏子又挂满了枝头。更多像李满强那样的孩子,背着书包奔向学校。许多像郭胜霞那样的孩子走出大山,他们的父亲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暖暖地晒着太阳。

正是有了国家政策和社会捐助,如今的斜坡小学,绿茵茵的山坡上,矗立着红砖教室。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学生们穿着新校服,背着新书包……

已不再年轻的乔永峰仍旧是个民办教师,却得意于自己教出了30多个大学生。谈得兴起,看似文弱的他忽然吼起秦腔,唱得雷霆万 钧,满堂爆彩。

三西人,如黄土高原上的“花儿”,曲调婉转,却刚猛激昂。

三西人,如马家窑彩陶上的洄纹,线条圆柔,却百折不屈。

追梦记

时光,可以让世界如此地有滋有味。

马家窑陶罐上的远古人形,让现代人生发出无尽的畅想。

那是粗线勾出的一个播种者:昂首阔步,甩开两臂,张开五指,撒出去的种子像蜻蜓般展开翅膀,漫天飞舞……

这个播种者让我们忍俊不禁。不知这个小人儿会不会唱“花儿”,可那身段儿活脱脱就是一个瓦广吉。

张扬的生命力和无遮无拦的烂漫天真,从画面上喷薄而出。

彩陶上的播种者,播撒的是先民对农耕生活的理想;阳屲梯田山上的瓦广吉,播撒的是乡亲们五彩的现代梦想。

漳县金钟乡农民杨引丛生来腿脚残疾,但贫困和残疾并没有禁锢住他的梦想。

1992年6月,他带头创办了油印刊物《金钟》。发刊词写得如钟声般铿锵:“大山下的金钟不知沉默了多少年,终于,几个不甘寂寞的青年,笨拙地举起了锤子--铛。千古沉寂的金钟响了……”

20载春秋,金钟依然鸣响。正像曾经的青年、现在一群中年人自己曾经写的那样:“活着,就要让心拥有爱、感动和梦想。”

柳云霞对自己的婚姻曾经怀有过玫瑰色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破灭了。虽然千般不愿,她还是被拉上了迎亲的三轮车。

不穿红,也不挂花,故意穿件旧衣服的她哭了一路--甘肃庄浪县的这个农家女子,实在接受不了自己的包办婚姻。

婚后第五年,得了脑膜炎的柳云霞,昏迷了一整天,睁开眼时,看到的是丈夫流着泪的脸。她忽然发现,丈夫其实很可爱。

爱情萌发了,早已枯萎的梦想也再次发芽--模样普通的她,当年是多么想当个演员啊!

2008年,柳云霞决心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两年间,她写出 了10万字的电视剧本——《叶子的包办婚》。

大山深处,柳云霞带着一群人开始拍电视剧。演员都是街坊邻居,设备是非专业的。为了拍出摇臂的效果,摄像得爬树。没有轨道,就用架子车推着……

片酬不是钱,而是梦想实现的快乐。

“人在世上只能活一次,有梦想就得去实现。”这个脸庞被阳光晒得黑红的女子说,“我就是要活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来。”

在扶贫开发搭起的舞台上,梦想,都是彩色的。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回族妇女马玉芳,帮街道里的姐妹们重新捡起了识字梦。

她义务开办“妇女扫盲班”。一所幼儿园的几间教室,晚上就成了扫盲班的课堂。一眼望去,有满脸皱纹的,有怀里抱着个吃奶娃娃的……老少婆姨们像娃娃一样学书写字。

偶尔,婆姨们一扭头,发现玻璃窗外还贴着几张脸,鼻子都压扁了。

男人被发现了,讪讪地笑:“原来还真是来学习呀!”

扶贫开发30年,三西160万生态移民搬出了极旱山区,到河西走廊、黄河灌区开辟新家园。

中国政府为扶助贫困而移民的数量,在历史上,唯有闯关东的人数,可以与之相比。

宁夏同心县耍艺山村500多位村民,十几年前,在政府组织下,从干旱山区集体移民到红寺堡区一个叫犁铧尖子的地方。

他们没白没黑地挖渠、搬土,平整田地。新的家园有水灌溉,那正是他们多年的梦想。

早春,移民想给自己的新村换个名字。

小学校操场上开了大会。老支书说:“就叫梨花村吧。”

场外新栽的梨树刚发嫩芽,可是千树万树梨花已经盛开在每个人心中,那就是梦想绽放的时刻。

我们采访过的每个人都有梦想——

“地上铺地板呢,新式家具摆满呢,老太婆也坐上鸭绒的棉毯呢,家家户户把小车显呢。”瓦广吉在“花儿”里这样唱出阳屲村的梦想。

春季一片花,夏季一片绿,秋季果飘香,这是石建全的梦想。他领着我们走到一片开满鲜花的山凹中,跺了跺脚下的那块地:“死了我就埋在这儿,子子孙孙还要种树,就种在我的脊梁上。”

建一个高级种鸡厂、一个现代化冷库。虽然守着一个简单的养鸡场,而陈云花的梦想直冲“高级”和“现代化”。

柳云霞的梦想还在生长。最初,她的电视剧只是要拍给乡亲们看;而现在,她想让自己的作品在省上和国家电视台播放。

三西人的梦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大舞台上实现的,靠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力量。

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此规模、如此程度和如此速度的“命运逆转”。按联合国标准,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76亿人,过去25年全球减贫事业成就70%左右来自中国。中国是人类历史上以最快的速度大规模减贫的国家。

在三西,我们学到了两个新词:沿崖汉和猛上户。

沿崖汉,意思是日子像过到了悬崖边,就快摔下去了。

猛上户,就是状况迅猛改善的农家。

到如今,多少三西人家从悬悬乎乎的沿崖汉,变成了红红火火的猛上户?

我们不知道梦想何时而生,我们所知道的,是30年的扶贫开发,使亿万贫困的中国人梦想成真。

【后记】

“走哩走哩哟,远远地远下了,眼泪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当我们再次踏上黄土高坡,西部歌王已去,五朵梅不在,70年前的悲苦已随风远逝。

我们登上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山坡。

此时,在先民们生活过的地方,沟壑如削,峰峦耸立,梯田环绕,绿荫葱茏。

暴雨忽至。这突如其来的急雨,是先民们对雨水丰沛的祈求,还是兆示着这片土地的生命力量?对水充满敬仰之情的先民们,会在甘霖中击节而歌,联臂而舞吗?

我们仿佛接收到了五千年前的信息:马家窑文化标志性的涡旋纹在空气中盘旋,在洮河激流中再现,在瓦广吉的歌声中生发。先民顽强生存的基因,始终在三西子孙的血液中涌流。

也就是当晚,正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杨子兴突然接到电话,这场本该带来丰收的喜雨,却让“千年旱码头”岷县暴发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

杨子兴跳上越野车,转瞬消失在茫茫雨夜中。几小时后,他出现在岷县茶埠镇一间昏暗的小学教室里。微弱的烛光,照着受灾群众几百双惊魂未定的眼睛。

这场灾害,数十人死亡、失踪,30余万人受灾。

带着一双黑眼圈再次面对我们,杨子兴说:三西的生态还是这样脆弱,脆弱得连喜雨都承受不住。

三西,仍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三西,扶贫的征程仍是路也迢迢。

三西地区留存着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址,今天依旧保持着随山起舞、蛇行龙游的姿态。

今天的中国,要再筑一条扶贫的长城,工程是多么浩大而艰难。

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三西作为六盘山区,被列为国家第一个连片特困区予以重点扶持。

今年,甘肃启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省40万名干部,一对一地帮扶40万余特困户,共同迈开整体脱贫的步伐。与此同时,宁夏也实施了35万生态移民等一系列扶贫举措,落实纲要。

六盘山,峰峦纵横,远处是苍茫的原野。

70多年前,率领中央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伟人,站在六盘山上,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十几年后,手持长缨的人们最终缚住了苍龙。

三西扶贫长城,何日可以筑就?手持改革开放长缨、发扬“五苦”精神的三西人,何日缚住贫困的苍龙?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三西人正迎着朝阳,唱着“花儿”,开始新的征途。

(新华网记者 李从军、刘思扬、朱玉、李柯勇、张汨汨)16

第五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陈

开发区精准扶贫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9月10日全县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开发区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回头看工作会,各村对社区各自的贫因人口进行了进一步识别核准后,全区共有贫困人口655户、218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67户、572人,低保175户、532人、五保41户、41人,低保贫困户283户、1044人。完成了七项工作:一是进行了两个公示。(1)是对新增的170户、441人贫困人口进行了公示。(2)是对2015年预脱贫的147户、656人以村为单位进行了公示。二是对新增170户录入了电子信息。三是各村建立了一户一册档案。四是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核实。五是完成了贫困户分布图。六是各村制定了脱贫方案,分2016、2017、2018三个全部脱贫。七是确定了包保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名册。

二、下步安排

一是对新增的170户填写户登记表。登记表填写要完整规范,内容要真实可靠。

二是各村上报开发区村(社区)结对帮扶一览表。一览表要明确包保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包保对象的联系方式及致贫原因,脱贫,脱贫项目。

三是按全县要求各村绘制精准扶贫作战图。作战图的内容要明确各村(村区)贫困人口分布状况及贫困人口识别原则,脱贫计划及时间进度,作战图由开发区统一制定,各村提供内容材料。

四是包保的党员干部要迅速与贫困户见面,掌握对象户全面信息,做好工作日志切实做到真结对、真帮扶。

秸秆禁烧工作

当前形式

目前已进入秋收季节,农作物已开镰收割,就秸杆焚烧。湖北省已启动卫星遥感检测及无人机巡查,市里组建了暗访小组,县里组织三个巡查专班,全县共计被省市县通报出现火点33起。孝感市秸秆禁烧工作在全省位居后列,孝昌县在全市排名滞后,秸杆焚烧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一、下一步工作措施

截止目前从通报情况看尽管开发区未发现火点,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没有问题,各社区、村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工作未进户,巡查工作未到位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禁烧宣传力度

各社区、村要继续采取入户宣传,张贴公告,召开会议等方式,把全县秸秆露天禁烧宣传得家喻户晓。形成舆论高压态势。

2、要进一步加大禁烧执法力度

开发区要组织巡查专班对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开展昼夜巡查,一发现火点要及时上报并组织扑灭,并联合县环保、公安、林业、安监等部门,对焚烧秸秆的农户要严肃处理,形成严厉的禁烧声势。

3、要进一步落实责任

要切实落实驻社区、村干部包社区、村,社区、村干部包户、包田块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开发区巡查专班要加大昼夜巡查力度,对发现的火点要及时扑灭,并查明原因,上报开发区及时处理。

河沙治理工作

1、涉沙资源的徐河、余陈、五四一村二社区继续加大三河六岸禁采区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做了采砂业主的稳控工作,名确干部包保,责任到人,确保船不下河,车不抵岸。

2、继续加大巡查,打击力度,三个村要安排专人巡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突击盗采的要配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

森林防火工作 强调三点意见

1、落实好国庆期间领导带班,干部值班的防火值班机制,凤新,顺民两村要专门安排干部加强管护,落实山有人看,火有人打,责有人担的森林防火责任。

2、凤新、顺民两村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分片包干向农户介绍防火形势,讲授防火知识,宣传法律责任。使防火意识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3、社发局要组织巡查专班,加强国庆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的管控,对发现的火情要及时上报,并组织人力、物力迅速扑灭。

二0一五年九月三十日

下载陈功扶贫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功扶贫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四川日报-扶贫功坚再行动

    四川日报02要闻·省内2015年08月29日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 本报讯(孙信志 记者 刘佳)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省扶贫攻坚中的作用,省人大常委会日前正式启动“扶贫攻坚——人......

    扶贫助学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扶贫助学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关于帮助我校李光仙同学报道 扶贫救困、乐善好施,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一美德对一代又一代人产生了积极而......

    银行扶贫工作记

    文章标题:银行扶贫工作记-情系支农路今年以来,____工行遵照__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全行党员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形式,进入扶贫联系......

    第一书记扶贫记[合集5篇]

    第一书记扶贫记? ? ?《我的扶贫记》 ?---哈拉哈达镇大西沟村第一书记王秀清扶贫记 ?在许多人眼里,到基层挂职都是年轻干部的事。56 岁,头发花白,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却一头扎......

    篇一演讲稿自信 陈功的前奏曲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牧羊人,带着两个儿子去牧羊,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孩子说“我要能飞就好了”,爸爸把孩子们带到山头上,爸爸说“只要想......

    师德师风建设年自查剖析材料陈学功

    师德师风建设年自查剖析材料 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陈学功 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

    记陈泱泱同学先进事迹

    飘扬的红领巾 ——记厦铺小学陈泱泱同学先进事迹 在通山县厦铺小学,有一个天真活泼,爱好广泛,品学兼优的小女孩,她——就是二(2)班的班长陈泱泱。别看她小小年纪,可她乐于助人,以身......

    陈毕业论文周记05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__2013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日志 年月第星期五 目经过了历时十个星期的毕业论文设计我从开始的迷茫逐渐走向清晰的过程,我在其中收获颇多。对于PLC和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