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1:2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

第一篇: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

【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

近期,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把中国拖入了一场越来越激烈的“麻烦”之中。与过去相比,中国此次反应要更硬一些。然而,面对菲律宾不断在国际上展现受欺负的弱者形象、同时又拉着美国在背后撑腰的策略,中国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还是处在被动之中。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被动,与中国长期以来在海洋问题上缺少战略研究有关。中国虽然是一个陆地大国、人口大国,近年也已成为经济大国,但从海权来看则肯定不是大国,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国。从海权的影响来比较,中国远远比不上日本,甚至不如印度。因此,当中国在经济规模增大,刚刚想扩张海权时,立刻就发现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中国在东海、南海和黄海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是中国缺乏海洋战略研究、忽视海洋权益的一个表现。

对于这种被动的局面,作为国内战略型智库的首席研究员,陈功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建立国家海洋部,来协调中国海洋管理事业。熟悉陈功观点的人都知道,他过去一直是反对海洋总局升级为部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海洋局没有承担起中国的海洋管理责任。如果海洋领域发生了事情,要么往上推,要么无所作为,除非有新闻媒体进行了揭露。

情况的确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海洋事业严重缺乏战略指引,条块分割严重,各管各的事,实际效果很差。仅以和平时期的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为例,目前中国的海洋管理是陆地各种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职能向海洋的延伸,而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是根据自然资源种类和行业部门来设置的,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将统一的海洋生态系统人为地分解为不同领域,由不同部门来监管实行单项和部门管理,如海洋、交通、农业、石油、旅游等职责平行,缺乏综合协调和联合执法的机制和手段,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为海洋管理的顽疾,致使跨行政区域、跨行政部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难以解决。

中国目前遇到的海洋问题远不止是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还涉及到海上领土主权、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海上岛屿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严峻,海洋划界和管辖权争议突出。而中国在这些方面都缺少战略层面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也缺少强有力的主管和协调机构。尤其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各国纷纷利用国际法有关规定争取最大海洋权益,中国在北、东、南三个方向均与周边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划界争端。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汪纪戎曾批评中国的海洋战略:“我们是搁置争议做到位了,共同开发止步不前;他国则是搁置争议没意见,独自开发抓紧干。”

这种批评是很中肯的。数十年来,国家海洋利益被周边国家严重侵蚀,损失惨重。中国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尤其是东海和南海的争端严重。陈功强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为保护海洋权益,坚持长期抗争就是必然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战略研究、对策研究的工作很重,而且部门协调的工作量也很大。因此,成立一个真正的战略部门并且负责执行有关的海洋的战略,就成为在所必然。

陈功建议,中国应该整合过去多部门分割、着眼于部门利益的海洋管理格局,将海洋管理事务集中到国家海洋部来进行。至于原来的海洋局,由于其兴趣主要在于审批,应该将其压缩成为一个处放在新成立的海洋部里即可。事实上,安邦在2010年的《战略观察》产品中就曾指出,在以往的南海问题上,由于缺乏战略规划,在战略上中国海军实际没有行动的权力,遇到事件都是要由中央决定。在这种潜规则之下,很多时候,“事件”被矮化成为了“事情”,处理的最佳时机往往失去。即使决策上再快,由于缺乏事先的战略部署,应急式的反应也跟不上。因此,中国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对海洋权益的需求扩张,中国要扩大自己的海权,首先需要强化的是海洋战略。成立国家海洋部可以有效改变目前海洋事务管理孱弱的局面,至少,它为强化海洋战略研究和权益保护提供了可能!

第二篇:中国十二五将建立扩需求长效机制上下功

中国十二五将建立扩需求长效机制上下功.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张平:中国十二五将建立扩需求长效机制上下功 4月14-1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参加分论坛“政策解读:十二·五规划”时分析了,十二五规划的五大着力点。同时,张平透露,中国未来五年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

(和讯财经原创)

以下问现场文字实录:

(和讯财经原创)

张平:尊敬的主持人何刚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与大家一起就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进行沟通和交流。这里我先就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介绍一些情况,也谈一些看法。

(和讯财经原创)

中国第十一届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明确了需要紧紧围绕并着力推进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时代的要求,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和讯财经原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无论是解决社会中的矛盾,还是解决新问题,都是依靠发展。在中国发展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特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地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应对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和讯财经原创)

张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做到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和讯财经原创)

各位朋友,为了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和讯财经原创)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立足内需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既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立足点。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未来五年中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中国占有世界20%的人口,加强社会经济发展薄弱环境的建设,都将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巨大的空间。为挖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中国政府将综合、多措并举,实施就业优先讨论,采取劳动者自由择业,政府推动就业的方式,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的规模,规划提出的目标是五年在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村的达到4000万人以上。

(和讯财经原创)

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等消费,拓展心理消费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五年内使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由目前的47.5%提高到51.5%。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的总规模能够位居世界的前列。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还是积极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和讯财经原创)

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投资的重点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业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国际创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社会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要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需求。

(和讯财经原创)

二是加快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或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需求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将对中国部分面向外需的生产能力带来压力或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主动适应国际需求结构变化,加快结构调整。

(和讯财经原创)

从国内来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症结。当前,我国又处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城乡居民对消费产品的质量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也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产业的升级,提供质量更好、更能够满足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和讯财经原创)

未来五年,中国将适应国内外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把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使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积极推进国际,建材、轻工、纺织重点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促进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尽快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和讯财经原创)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力争在五年内使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在国民经济中能够提高4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7%左右。与此同时,要积极地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也是未来五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将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的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的有序转移。在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培育、壮大一批新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梯次拓展。

(和讯财经原创)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系。这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未来的五年,中国将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享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增加财政投入,强化绩效考核,提高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和讯财经原创)

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发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加快建设收入分配格局,健全措施分配和再分配调解体系,合理调节国家、个人、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保障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未来五年,城乡居民年实际的收入增长达到7%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全覆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服务水平。

(和讯财经原创)

切实开展对孤残儿童、孤残老人的支持和帮扶,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保障体系,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和讯财经原创)

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未9601来五年,中国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节水、节地、节材,节约各类资源,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减缓和适应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幅度的降低能源消耗的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到2015年,但是国家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程度比2010年降低16%和

17%,积极开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行动、做出贡献。

(和讯财经原创)

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使资源的产出率五年能够提高15%左右。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和讯财经原创)

四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积极控制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环境治理,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建立水利和防灾减灾的建设,在推进大江大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的支流、湖泊的治理,增强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防灾减灾的能力。

(和讯财经原创)

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中国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发展城市,靠的是改革开放,“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依然是推动力。未来五年中国更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共建的力度,努力实现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和讯财经原创)

一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题,一方面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加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机制,另一方面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指导,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和讯财经原创)

二是深化价格和环保收入的价格,推进电价和水价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提高排污费的征收率。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生态成本的资源型产品形成机制。

(和讯财经原创)

三是加快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财政转移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幅度汇率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构建组织多元,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

(和讯财经原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外开放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角度和深度,协调推动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极扩大进口,提升进口的综合效益,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贸易收支的状况。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方式,优化投资者的软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资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引导更多的海外资金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加强境外投资的服务。

(和讯财经原创)

各位朋友,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包容的发展,是互利共赢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理想的投资场所,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提供商机。我们欢迎各位参加中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发展,共享中国繁荣发展的机遇和成果,谢谢各位。

第三篇:关于越秀区建立中国国货贸易中心的建议

关于在越秀区建立中国国货贸易中心的建议

案 由:在整体广州现代化新面貌的展现下,创新经济增长点,打造国家国货贸易中心。提倡和推动中国制造,支持广东和广州本土国产工业产品,树立优质国货品牌,推广和宣传名牌企业形象中心。提案人:黄 琳

理 由: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贸繁荣的中心城市,在国际上远近闻名,沿着远古丝绸之路至近代,在商贸领域有着许多可圈可点的踪迹。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举办策划过很多经济商贸会务。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3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悠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经济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在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过后,以崭新的花城面貌呈现广州缔造了国际化突出潜力的城市地位,更具备繁荣与文明的商业形象溶入到整个南方经济发展圈。乘着大好的改革形势和优越的地域环境,引领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个最适合的切入时机。环顾世界商品市场的自由流通,美国货、欧洲货、日本货、韩国货都渗透民众生活范围内,这是国家加入WTO后的有得有失。我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下就是必须接受的自由、平等、竞争,开放发展条件。

中国制造的国货品种多年来没能深获民众接受,虽然价廉物美的慨念在世界流通领域是享誉美名的;广泛的,国货出口的数量也 1

是遍布全球大部分地区,但中国国货的口碑没达到是优质的品牌印象,在国外认同品牌较少,在国内也屈指可数。广东名牌名优的产品不少,关键缺少一个树立自主品牌的形象中心,位于优质国产商品的统一集中宣传窗口渠道。借助广交会光环的广州,应该率先建立一个作为全国国货的展示贸易平台中心,重新定位树立《国货》形象,增强国货当自强,民族自豪感,将国货的发展与广推广泛,将国家订立的经济发展新政策作动力带入广州市新的商贸发展契机。办 法:

定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作为发展中心点,具体如下:

1、由区领导有关部门调研全国国货贸易中心的建立可行性,收集资料数据,定位国货中心的商业发展模式,发展规模。

2、聘请专业市场人才,开发行业品种分布(可召集各行业商会共同研究探讨和推广。)

3、选址的大致两个方向,一、原广交会旧址;

二、在区范围里的选址建造

4、招商引资的统筹,首选广东和广州本土产业链自主品牌如(广汽出品本土品牌车辆,广铝、凤铝等出品建造铝型材,广东电子产品、广东陶瓷、广东服装、广东皮具、广东玩具、广东食品、广东悠久的岭南文化产业、广东丰富的农副产品、、、、、、等),再辐射全国优质名牌产业的各种各类的驰名商品。

越秀区一直以来都有着行业市场经济的拓展成功发展经验,在广州市繁荣的商业中心地带内,聚集了全市大部分商贸行业精英人

才的厚实条件,加上作为广州市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国货贸易中心将会令广州的国际商业中心城市地位更具特色,更能树立国际商贸城市形象。新的商品市场模式定位将更具国家形象化,有利于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商业,农业的整体经济链的品牌包装树立,引领各行各业的蓬勃持续发展契机。

民建越秀区商贸二支部

2010年12月3日

第四篇:陈九霖:中国需要建立完善石油金融体系

陈九霖:中国需要建立完善石油金融体系

目前,中国每年石油进口量约为2亿吨,已成为全球第二石油进口国。然而,大量的石油消耗与进口,却未能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我国对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依然很弱。在国际石油价格方面,我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承受着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国际油价的急涨或急跌,通过石油进口途径传导到国内,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是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

建立石油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必须建立石油金融体系有四方面原因。

首先,国际市场上石油与金融的结合日益紧密。当今的国际石油市场已不仅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市场参与者产生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对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期、期权、掉期等其它衍生品,也开始推出和流行。同时,石油市场的参与者,也不再限于石油开采、冶炼、贸易等相关企业。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涉足石油领域,并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种金融机构的加入和参与,以及石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交易,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大量的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得以完成,石油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石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国际油价并不仅仅由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且,还受到远期交割、期货交易等石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其次,我国石油金融市场的缺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石油与金融的关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下,我国缺乏较具规模和比较完善的石油金融市场,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国际石油的定价,只能听命于国际石油和金融机构对市场的操纵。我国2009年的原油进口量为20379万吨,折合约14亿桶。若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进口成本增加140亿美元,相当于吃掉了我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601857)一年的净利润(中国石油2009年净利润为1031.73亿人民币,折合151.28亿美元)。高油价除了对石油及相关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外,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对我国整体经济造成伤害。

次,我国企业石油衍生品亏损与我国缺乏石油金融市场有关。近年来,虽有中国航油的前车之鉴,我国仍有不少大型企业重蹈覆辙,继续在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遭受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既有企业自身交易不当、风险控制不足的内部原因,也与国内缺乏石油金融市场有关。这是因为:面对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是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石油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特别是那些需要对冲油品价格涨落风险的大型央企,必须利用石油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进行操作,以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的。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石油金融市场,以及石油衍生品工具的缺乏,国内企业只能到海外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在诸如新加坡等石油金融市场上,活跃着高盛、三井等“江湖老手”的身影。它们利用中国企业缺乏经验的弱点,设计出结构复杂的高风险、高杠杆性的石油衍生品,并不惜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中国企业兜售。以中国航油为例,造成中国航油巨额亏损的期权交易,就是高盛的下属企业——杰瑞(J Aron)公司推销给中国航油交易员继瑞德(Gerard Rigby)的。当初,在出现账面亏损时,我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其建议让人感觉到,似乎只有挪盘才是唯一的和最佳的选择。我的律师看到那份建议后评价说:“任何管理者,看到这份建议只能选择挪盘!”而且,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我本人出差在外时提出的。中国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不了了之。我近期从媒体上看到长江商学院黄明教授的这样一段话:“高盛在与中国航油(新加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远比在本土的问题严重得多。”黄明教授说,中国航油控告高盛欺诈与误导的那场官司,其实是可以百分之百打赢的!当然,日本三井在中国航油事件中所起到的不良作用,与高盛比较起来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我国石油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尽管石油金融市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参与程度和发展水平都较低。1993年初,我国曾在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到1994年,其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当时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冲击,以及石油投机交易过热等负面影响,我国于1995年停止了石油期货交易。在此后的九年时间里,中国的石油期货交易处于空白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逐步恢复石油相关产品的期货交易。2004年,燃料油期货品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2009年12月,原油期货在刚成立不久的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

燃料油与原油期货的重新上市运行,对我国的石油金融市场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也进一步验证了在我国建立并完善石油金融体系的必要性。但是,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石油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产品种类较少,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期货还未推出,期权、掉期等其它衍生品市场还未建立,市场参与程度和国际化开放程度还较低。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自身的石油金融体系是大势所趋。石油与金融的融合是石油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境内拥有石油金融市场,会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定价权,从而直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它至少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如下三个好处:(1)为我国企业提供一个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的平台,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2)我国企业在境内从事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的可控度,要比在境外大得多;(3)我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可以比较有效地监控与调节自己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石油衍生品交易。完善石油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中国完善石油金融体系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完善石油金融衍生品种类。以期货市场为核心的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对石油现货市场的重要补充。在我国当前的石油期货市场上,产品还比较单一。

除了石油产品的品种需要丰富外,金融衍生品的类别也需要进一步增加,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例如,除了期货,还可以开发更多标准化的期权、掉期等衍生品合约,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如果我国的石油市场能够提供足够的标准化金融产品,我国企业就不必到境外市场,特别是境外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开展交易,或者减少这么做的机会。这些企业的交易风险也将因此大大降低。

第二,丰富石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风险性,我国对境内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严格的审批制度,降低了我国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但也使得我国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数量较少。这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业务经验的积累,也降低了我国在国际石油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因此,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建议考虑逐步放宽对国内企业参与石油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限制,以丰富我国参与石油金融市场的主体,逐步积累从事石油金融业务的经验。此外,也可以仿效证券投资领域的QFII的规定,允许国外的套期保值者进入我国石油金融市场规避风险,提高我国石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规模,这也利于我国与国际接轨。

第三,健全衍生品市场法律体系。目前,许多国家都制订了专门的石油衍生品的相关法律。金融衍生品法律,对于进一步规范衍生品市场、约束违法违规行为、降低交易所和经纪公司及投资者的风险,都具有很大作用。而我国还未制订专门的期货和金融衍生品法律,目前所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配套管理办法的法律位阶过低,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求。因此,加快出台《期货交易法》等金融衍生品法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我国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应该修正国际上现行的一些不合理的交易规则。

第四,加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监管。在逐步放宽对国内外企业参与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限制的同时,我们又要加强对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监管。对衍生品交易可以从企业、交易所、行业协会等不同角度加强监管。

监管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上。对其它企业,则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途径,进行引导与培训。对于参与衍生品交易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要从公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和市场应对措施等方面入手,完善其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交易所是进行石油交易的重要场所,是衍生品市场最基本的管理和执行机构。交易所可以在会员管理、交易活动、经纪结算等方面加强管理。

行业协会是加强监管的重要方式和有益补充。目前,我国已经成立期货行业协会,但在完善石油金融衍生品种类后,可以成立更大范围的石油衍生品行业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第五,做大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增加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我国石油消费大国的地位,决定了石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平台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同样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品种为例,过去,燃料油的定价权在新加坡,中国企业只能以“普氏新加坡”报价作为进口结算参考。上海燃料油期货品种推出后,依托我国巨大的现货市场,逐渐形成了反映中国市场供求实际状况的“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借鉴上海燃料油期货品种的成功案例,如果我国推出包括原油、汽油、柴油、煤油、沥青等更多产品的衍生品交易,必将有助于扩大我国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甚至能形成“中国价格”。

第五篇:羊山新区关于建立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羊山新区关于建立国家卫生城市建设

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建议

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指挥部: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为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转变,切实改善城区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现就建立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建议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要建立完善市、区(管理区)、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四级组织管理机构,由市卫建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各区(管理区)、各办事处常设专门卫建机构,保证编制、人员、经费落实。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和“到基层、进社区、属地化、网格化”的基本思路,形成区(管理区)为主导、办事处为主体、居委会(社区)为基础的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管理格局。建立市指挥部和部门定期研究、点评、推 进调度机制,各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层级负责”的管理机制。

(二)落实经费保障。制定长期的卫建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将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城乡环境整洁、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卫建长效管理,确保长效管理工作体系的运作和城市卫生常态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日常管理经费保障,落实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物业管理小区、楼院、河道、城市进出口通道等公共服务区域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经费,加强自动化保洁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提高城市自动化保洁率。

(三)细化网格管理。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县区(管理区)统筹,办事处牵头,社区居委会实施,将辖区科学合理划分若干责任网格区,明确网格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要求和工作责任,实现卫建工作全覆盖。每个网格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由一名社区(居委会)干部负总责,并配备保洁员、巡查员、管理责任人、监督员和志愿者,共同担负网格区卫建工作任务,全方位落实网格内的环卫保洁、健康教育、“五小”整治、“五乱”(乱搭乱建、乱扔乱倒、乱写乱画、乱停乱放、乱扯乱挂)治理等工作责任。

(四)强化综合执法。进一步加强卫建相关工作综合执法,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城市 管理执法体制。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城管执法、公安交警、规划、建委、房管、卫生、环保、交通、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市场发展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严管重罚,以市容保洁、城市“牛皮癣”、早夜市、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市场管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违法、不文明交通行为、车辆乱停放、违法建设等作为整治重点进行综合执法,开展经常性联合执法活动,对违规、违章、违法者依法进行处罚。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凡在城区范围内沿街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均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履行包保义务。

(五)发动群众参与。广泛开展评选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商户和市民手册进家庭、公益广告进楼道、文明宣传进社区、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坚持进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强化市民的法律意识、主人翁意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卫建工作,对积极参与、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定期组织市民代表参加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访谈、座谈会,让群众建言献策;积极组织群众性市容环境整治活动,开展卫生办事处、卫生社区、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以先进典型促进卫建工作开展,提高市民卫建参 与度;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周末义务劳动,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六)发挥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组织监督作用,开展卫建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卫建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发挥热线电话作用,及时受理市民和社会各界卫建工作的咨询、投诉和建议。各级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要长期设立卫建专栏,加强社会互动,保持宣传声势,构建巩固卫建工作的长效宣传机制。

(七)严格考核奖惩。各级要将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爱国卫生、城乡环境整洁工作纳入对下级单位、部门考核。完善各级检查评比制度,经常性考核评比,结合群众投诉问题的多少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评,促使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国家城市卫生城市建设长效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实现我市卫建工作从“行政推动”向“制度保障”转变,由“突击治理”向“日常监管”转变,由“非常态卫建”向“常态有效管理”转变,由“规矩”向“习惯”转变,从而建立起长效的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让城区环境持续改善,让群众长期受益。

羊山新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八日

下载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功建议中国建立国家海洋部(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