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3(人教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一)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5分×11=55分)
江苏省可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区域()
A.划分指标单一
B.界线十分明确
C.相互联系较少
D.内部差异较大
解析: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指标划分的,属行政区,界线十分明确。区域之间联系密切,但每个区域的内部差异较少。
答案:B
2.在江苏()
A.①区域以第一产业为主
B.②区域城市规模小、密度大
C.③区域以劳力、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D.③区域资金、技术流向①②区域
解析:苏南(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向苏中、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而苏中、苏北向苏南提供劳动力、资源等。
答案:D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4试题。
3.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解析:洪水淹没图层主要用来分析受灾区的范围大小,加大人口图层,可以计算灾区的损失情况。
答案:A
4.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通过不同时间段湖泊面积图层,可以分析湖泊面积的变化情况,从而计算出围湖造田面积的多少。
答案:C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5~7题。
5.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D.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6.乙地的建筑物()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
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
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
7.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5~7.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的判断及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5题,甲为宁夏平原,因为引黄河水灌溉而与河套平原一起获得了“塞上江南”的美称。第6题,乙地为河西走廊,该地的降水较少,河流补给多来源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因此本区多平顶房,聚落与人口密度都较小。第7题,丙地为青藏高原,它的突出气候特点是高、寒,只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形成了典型的河谷农业。
答案:5.C 6.C 7.C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景观图。读后完成8~9题。
8.甲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有效监测手段是()
A.水土流失 全球定位系统
B.荒漠化 遥感
C.洪涝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
D.环境污染 数字地球
9.近年来,乙地基塘农业桑基演变为花基、养鱼演变为养甲鱼,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科技
C.市场
D.政策
8~9.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差异特征。第8题,甲地位于内蒙古,以草原景观为主,如果过度放牧,易造成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而监测土地荒漠化最有效手段是遥感。第9题,乙地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桑基鱼塘的转变,主要是受市场需要变化的影响。
答案:8.B 9.C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11.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技术
10~11.解析: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第10题,利用GPS可以监测沿海海平面变化状况,从而获取海平面变化信息。第11题,对海平面变化信息的分析处理,要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处理功能。
答案:10.B 11.B
二、综合题(共45分)
12.读“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甲和乙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点和甲地区有利、乙地区不利的因素(8分)。
(2)分析乙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7分)。
(3)甲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崛起,请分析其原因(5分)。
解析:该题考查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与人类活动特点。第(1)题,甲图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盛产棉花、石油;乙图为中国渤海沿岸地区,盛产棉花、石油、海盐等。分析自然条件的利弊,主要从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角度入手;第(2)题,工业发展的条件,如农业提供原料外,还主要从资源、市场、交通、技术与人才等角度考虑;第(3)题,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文原因。
答案:(1)棉花(2分)
相同点:两地的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地形平坦。(2分)
不同点:甲地区水热条件更优越,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肥沃;(2分)
乙地区旱涝灾害和盐碱地较多。(2分)
(2)有利:矿产和海洋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充足。(5分)
不利:水资源和能源缺乏。(2分)
(3)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阔;气候相对优越,空气新鲜,阳光明媚,适宜人们居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3分)②联邦政府的支持,同时通过国防工业的建设来刺激局部工业发展。(1分)③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高。(1分)
13.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_____。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4分)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________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________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_____颗卫星的信息。(8分)
(3)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6分)
(4)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解析:第(1)题,先根据城市位置判断各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再根据图中的注记(半径500
km,图上距离是1
cm)可计算出比例尺的数值。第(2)题,考查“3S”技术的具体应用。第(3)题,RS可以提供影像信息,即图中①和⑤。GPS能够提供空间定位功能,即图中④和⑥。GIS能够反馈信息处理结果,即图中②和③,其中GPS不需要GIS的反馈信息,排除③。第(4)题,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答案,第二问是开放性较强的题目。
答案:(1)1∶50
000
000 ADBC
(2)RS GIS GPS 4
(3)① ④ ②
(4)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