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纪委书记在“学史力行”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学史力行就是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鉴往知来中开拓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握航向,在凝心聚力中砥砺奋进,做到行之有力、行之有效。下面我简单谈三点体会:
纵观百年时光,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党员干部始终闻令而动、舍身用命。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做到党中央号令,坚决响应、令行禁止、使命必达。一是坚决听从中央号令,不打丝毫折扣。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决加强政治监督,不搞任何变通。立足政治机关的职责定位,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号召、党委有部署、纪检见行动”,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重大政治任务落地落实,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县乡换届风清气正等方面意志坚定、态度坚决。三是坚决护航全县发展,不留半点余力。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围绕中心忠诚履职,全力以赴服务大局,在贯彻落实“六个走在前列”任务要求和“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等方面跟进监督、主动监督,将党的主张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厚植为民办实事的真挚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战争岁月,我们党紧紧依靠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巧干,奋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百年以来,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尽心竭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与拥护,进而推动民族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义和启示,清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和内涵,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宗旨和使命,深知“组织部的灯”为谁点亮、为谁长明,不断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广大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找准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指向。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一切的基础,来自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源自于对中国实际的深入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至理名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找准工作重点。脚步经常迈进群众的“门槛”里,才能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精力,深入村镇农家、田间地头、厂矿车间,面对面、零距离地与群众拉家常,把实际情况摸准、把基层期待摸透,努力使“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精准匹配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
涵养为民办实事的担当精神。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新四军“铁军精神”,以及盐城建设、改革年代涌现出来的“东台林工精神”“胡友林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盐阜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新时代新征程,没有战火烽烟,没有枪林弹雨,但依然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着我们去实现,一样需要我们敢于“流血牺牲”,秉持“铁的担当”,去攻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密切联系群众、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使自己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多一些“点子”、多几把“刷子”,能够挑起应有的“担子”。对上,要不上交矛盾。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在把政策规定充分琢磨透彻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办法,只要不违背党纪国法、有利于基层群众,就要想着办、全力办。对下,要不漠视困难。对基层请示的具体问题,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高高在上,多想“怎么办”、少说“没法办”,努力破解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现实难题,不断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连断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