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5篇范文

时间:2021-08-30 16: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推进全省“放管服”工作,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里,我强调5点意见。

一、认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X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要上下联动,攻坚克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简政放权上,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X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省级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减少60%以上。在行政审批模式创新上,全面实施“两集中、两到位”,探索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为主的审批方式改革创新。先于全国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平均办结时限较大幅度缩减。在放管结合上,统一并公布了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积极创新市场综合监管及综合执法模式,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逐步构建。在优化服务上,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大力推广一窗通办、全程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一系列改革,有效改善了我省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XX年X月至今年X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XX万户,相当于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总量的一半。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放管服”改革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不协调、不同步。有的明放暗不放,放权配套不够、承接不力,“含金量”高的放得少,甚至有些放了又以备案等形式收回;有的下放项目边界不清、行使主体模糊,导致申请人多头跑、往返跑。二是行政审批事项多、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红头文件”设定变相审批、前置条件和部门审批“体外循环”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互为前置的“连环套”没有解开;后置审批依然过多,“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明显。三是无利不管、放而脱管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交叉检查、重复检查,一些民生重要领域又监管不力;一些新取消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措施没跟上,“以审代管”仍然存在。四是政务服务形式多、质不优。有的优惠政策出台后未及时公开,需要找关系、搞“勾兑”才能享受,中介从中勾连牟利;政务服务水平还不高,服务效率偏低,企业和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依靠简政放权清障搭台,加快推动科技、产业等全方位创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需要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更加优良的政务环境,汇聚多方资源要素,促进实现“两个跨越”。我们要深刻理解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道至简的智慧,坚定不移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二、加大力度推动简政放权纵深突破

一要大力削减审批事项。要坚持协同放权,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一方面严格对应中央要求,做好承接落实,进一步增强放权的协同性,各地对省级下放的权限也要做好上下衔接,切实解决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紧扣发展需要、群众需求,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力度,释放地方简政放权空间。要结合全省行政权力目录再清理,对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和责任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权责一致。进一步减少省级层面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取消或下放投资审批权限,最大限度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当然,数量不是唯一标准,关键要看简政放权的效果,要看行政审批的效率,要看对企业的便利程度。对保留的投资审批事项,要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

二要大力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坚持“简”字当头,结合全省行政审批办事指南清理优化,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凡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凡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前置审批;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前置审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规依据外,一律不得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和指定中介机构。清理公布投资项目核准前置审批事项和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除涉及安全和环保事项外,投资项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同时,要全面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进一步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以及后置许可审批事项。要在“三证合一”基础上,把涉及企业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也整合进来,尽快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抓好“证照分离”试点。

三要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抓住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机遇,指导督促XX市和XX市X市等试点地,继续在创新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和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大胆探索,为全省和全国探好改革路。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情况,力争将试点经验上升为系统完备的制度机制,推广试点地区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XX、X作为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地区,要依托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大力度。其他市(州)也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学习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积极构建集中审批、分类监管和服务、综合执法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三、持续用力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

首先,要全面推进清单管理。抓紧制定出台《XX省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今年内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权力和责任清单的清理公布,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职业资格、公共服务事项等,都要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公布各项清单,年底前省政府将开展检查。制定清单要符合“放管服”要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把不该管的事列进去,也不能把需要管好的事放出去。同时,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管。在公布省市县三级权力运行清单的基础上,加强对权力规范运行的制约监督,制定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图,逐项列出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全过程标准化的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权力必须在平台上运行,行权平台管理部门和机构编制、法制、监察等部门要加大对行政权力上网运行的督查力度,将督查重点从上网运行数量向运行质量转变。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向社会公开,并逐步将监督由监管部门监督向社会公众监督过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及时研究改进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和省政府制定出台的XXX项监管事项清单,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特别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因事设岗、在岗负责。强化信用监管,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抓紧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切实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录入行权平台。进一步强化联合惩戒,用“黑红名单”激励守法行为、惩戒失信行为,健全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同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各种新业态发展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探索适合各行业特点的审慎监管方式,使市场活而不乱,推动新经济健康发展。

四、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

一是着力解决行政审批的“痛点”和“盲点”。具体要扎实抓好“四个减少”:减少申请材料,凡是不合法、不合理的申请材料,一律清理取消;减少办理环节,凡是不合法、不必要的办理程序,要进一步减少;减少办理时间,严重影响行政审批整体效率、法无明确规定的部分环节的办理时限,要下决心明确和统一;减少自由裁量权,概念模糊、边界不清、自由裁量空间大的部分审批要素,要逐一细化和规范。

二是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焦点”和“难点”。要聚焦企业群众反映最多、问题最突出的方面,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切实解决群众企业两头跑、反复跑的问题。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必须按要求于年底前统一进驻,坚决杜绝“小权进、大权不进”的体外循环问题。要借鉴先进经验,推广“一窗受理”模式,建立完善“一窗接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证”的高效便民机制,解决群众交件难、受理难问题。要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逐项编制公共服务办事指南。要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分类清理整顿中介事项与中介机构,大力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要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点对点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是深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要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打造集约、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大厅,并向部门网站延伸,年内完成与部门网站办事栏目的整合,建成风格统一、功能完善的XX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推进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要按照贴近群众、突出实效的要求,对与企业注册、项目投资、资质认定等密切相关的事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的全程网上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五、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力有序推进

一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推动,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落实,其他负责同志要积极配合、协力推进,压实工作责任。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坚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多算大账、算总体账,从群众利益出发,打掉束缚创新的枷锁,激发百姓创业的热情,让创业者有更加公平便利的环境。

二要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对今年省政府确定的XX项重点改革任务,相关牵头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各项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密切协作配合,完善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好各项改革的具体措施,确保按期完成“销账”。对那些社会意见大、关注度高、关乎企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要切实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加强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和群众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促进政策落地见效。

三要探索创新,正向激励。要大力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方面,要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在吃透改革各项政策精神基础上创新落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要学习借鉴企业“神秘顾客”的做法,在亲自经历、亲身体验办事流程中找到问题和症结,有针对性地改革,以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协调,及时关注改革动向,总结推广改革经验。要建立试错、容错和纠错机制,正确对待改革进程中因敢闯敢试出现的过失性犯错,不能求全责备。要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要强化督查,跟踪问效。要完成改革任务,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和有效的监督,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喊不动,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搞变通、作选择,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争权诿责。今年,要将各项改革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继续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通报表扬和政策激励;对落实不力,该通报的通报,该约谈的约谈;对失职渎职的要大力追究,严肃追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第二篇: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回顾总结两年多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把改革推向纵深。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长期以来,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重审批、轻监管,不仅抑制经济发展活力,而且行政成本高,也容易滋生腐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就是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招,也紧紧抓住了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握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建设的要害。可以说,这项改革是“牛鼻子”,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两年多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本届政府承诺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提前两年多完成。投资核准事项中央层面减少76%,境外投资项目核准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取消。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85%改为后置审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资质资格许可认定和评比达标表彰事项大幅减少。中央层面取消、停征、减免4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在放权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做好“接、放、管”工作。有些省份进展较快,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比例超过一半、最高的达70%,有的省级非行政许可已全面取消。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也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新增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去年达1293万户,其中新注册企业增长45.9%;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仍达到1322万人。今年一至四月份,新注册企业继续保持每天1万户,城镇新增就业445万人。这两年,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连创历史新高,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其中简政放权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推进简政放权等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的同志们顾全大局,勤勉敬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谢!

简政放权等改革虽初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政府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手伸得还是太长;另一方面,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当然,“最先一公里”也存在问题。这里面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方式不适应的原因,也有地方和部门利益在作梗。企业和基层反映,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了个“马甲”,从明的转成暗的、从上面转到下面、从政府转到与政府有关的中介,审批服务中的各种“要件”、程序、环节等还是关卡林立。比如,稳增长必须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而当前投资仍处于下行状态,像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铁路、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等,有的项目批了,中央投资也到位了,但就是迟迟开不了工,钱也花不出去。到3月底,地方国库库存余额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有不作为的问题,但确实还有审批慢、审批难、环节多的问题,影响了投资进度。同时不少群众反映,办事还是存在难与慢,部门之间经常扯皮,这个章那个证还是很多,经常被折腾来折腾去。比如,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先照后证”,有些人反映拿了照以后还是碰到层层阻碍。缺一个“证”,企业就运行不了。一些谁听了都会觉得荒唐的“证”仍然存在。其实不只是普通群众,就是今天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离开你管的“一亩三分地”,自己或家属办事也会遇到诸如此类的不少难题。另外,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虽比上年上升3位,但在189个经济体中仍排在第90位,主要原因还是各类行政审批等管制措施太多。名目繁多、无处不在的审批“当关”、证明“围城”、公章“旅行”、公文“长征”,对个人来说,耗费的是时间和精力,增添的是烦恼和无奈;对企业来说,浪费的是人力和物力,贻误的是市场机遇;对社会来说,削弱的是公平和公正,挤压的是创业创新空间,尤其是抑制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党和政府来说,影响的是形象和威信,挫伤的是人心民意。对此,如果不努力加以改变,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损害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延误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实现“双中高”目标,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培育新动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矛盾逐步凸显,到了爬坡过坎关键时期。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也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的定向调控措施逐步见效,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些方面出现向好的趋势,比如调查失业率4月份有所降低,工业也在回升。但有一些方面压力还比较大,比如投资还在继续下行。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向好的趋势巩固住,把下行的压力顶住。这从根本上讲还要靠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完成今年主要目标任务,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我们这个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打造好“双引擎”,就能进一步形成更为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行稳致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提供支撑。随着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和我国资源要素条件变化,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在弱化。当前国际市场低迷,我国进出口增长压力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和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培育和扩大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这对政府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我到上海等四个自贸区都去看过,他们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简政放权,让企业能够在自贸区内迅速登记,投资项目能较快落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修枝壮干”。政府有所不为方能更好有所为。只有进一步把该放的权放掉、把不该管的事交出,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才能有效推进政府的治理创新,更好地遂民意、促发展、利和谐。

特别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清障搭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国家的繁荣进步来自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提出推进“双创”,就是着眼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让他们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推进“双创”,既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让群众起来搞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不断增加收入、扩大内需,还能使其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这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仅靠“二次分配”是不够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创业的环境好、创业的人数多,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充满活力、居民收入就高、贫富差距也就小。我们倡导万众创新,形成全社会的创新文化,这样创新的土壤就更为深厚,创新的动力就更为强劲,创新的效应也更为巨大。推进“双创”,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硬实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双创”着眼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契合了每个劳动者的内在需求。一个创业创新蔚然成风的国家,必然是昂扬向上、充满活力和希望的。

——推进“双创”,不仅限于个人和新生企业,现有企业包括大企业也要通过不断创业创新来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看看那些长盛不衰的企业,哪一个不是与时俱进、经历过多次创业创新的?否则,它的事业早就可能走到尽头了。近年来,有些大企业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和消费个性化趋势,对管理模式进行再造,将传统的层级管控组织重塑为新型创业创新平台,让员工成为创客,并将平台向外部开放,创客在这个平台上孕育产生的“奇思妙想”,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与外边合作开发,使企业变成一个大的创新资源聚集之地。这样,带动的配套中小企业更多了,创新能力更强了,产品更丰富了。企业推进创业创新是大有可为的。

——推进“双创”,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目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达到1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同时,我们还有7000多万市场主体,其中有1800多万家企业。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拥有强烈的创业创新愿望,但仍有不少有形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的手脚。必须通过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破枷清障、铺路搭桥,使他们轻装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已就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进行了部署,吸引了大批国内创业者以及金融企业和中介机构,不少外商也跟进了。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也在加快推进。这些自贸区探索的经验要及时复制推广,使我国拥有更好的营商环境,是外资的最佳选择地。

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不仅是基于两年多来的有效实践,而且是基于历史的启示,特别是我国37年来改革开放内在成功逻辑的启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有很多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借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代表们是赞成的。《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至简”中的“简”字是什么意思呢?《论语》“雍也篇”中讲,要“居敬行简”,可解释为心里牵挂着百姓,做事有敬畏,但行为是“简”的,不扰民、不烦民,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但同时又讲,不能“居简行简”,可以解释说,如果心里没有百姓,已经很“简”了,再去“行简”,那就太“简”、不负责任、没有法度了。纵观中国历史,凡盛世往往都用“居敬行简”的办法,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而那些衰亡的王朝都是烦民扰民多,所谓苛政猛于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走的是改革开放之路,“大道至简”与此是相契合的。其核心内容是放开搞活,有力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造活力。拿当年农村改革来说,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就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给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当然放权不是不管,而是既管也服务。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和37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管多就会管死,只有放开才能搞活,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施政的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我们要善于借鉴汲取“大道至简”等优秀文化传统,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予以发扬光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展其能、机会公平,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开辟社会进步新天地,营造团结和谐新气象,使我们的国家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化简政放权,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改革进行到现在,要更多触及深层次矛盾、触动利益的“奶酪”,还要改变原来习惯的管理方式,很不容易。何况,简政放权实质是政府的自身革命,自我削权限权就像割自己的肉,更为困难。目前这一改革如同顶风逆水搏激流,不仅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为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为了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着力把简政放权加快向前推进。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同时,要做好深化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讲究策略和方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更大成效。

深化简政放权,要注重把握好三点:一要开门搞改革。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我们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门“端菜”变为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确定深化改革的重点、措施和路径,更为精准、更加精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二要上下联动。上下同欲者胜。在简政放权这场重大改革中,上下必须协同推进。上级政府在设计改革方案时,要重视听取下级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意见,使改革举措更具可行性、操作性。下级政府在贯彻执行上级要求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落实的具体办法。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事项外,其他的审批事项原则上要以取消为主。确需下放的,各部门要协调同步,把整个审批链全下放,不能你放他不放、责放权不放。只要有一个部门不放,企业创业和投资项目就整个运作不起来。因此,有关部门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不论是前置还是后置,都要有时限要求,而且要联网、要公开。事项下放到哪一级,要根据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来确定,不能层层往下甩包袱,最后导致基层接不住。三要由人民群众和实践评判改革成效。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根本标准。不能光看你下了多大功夫,数字上取消下放了多少,关键要看群众和企业办起事来是不是快了、花钱少了、成本低了。

关于今年的简政放权工作,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为确保落实到位,必须突出重点、明确时限、扎实推进。

(一)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切实降低就业创业创新门槛。5月底前,全面完成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今后不再保留这一审批类别。年底前,再取消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投资项目核准及前置审批、资质资格许可认定、评比达标表彰等事项。清理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年底前取消200项以上,为地方放权进一步打开空间。

(二)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切实拆除“旋转门”、“玻璃门”。要抓紧制定并公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精简中介评估事项。加快摘掉中介机构的“红顶”,与行政审批部门彻底脱钩,斩断利益链条。这里要明确,我们国家中介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很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不是要限制这个行业发展,而是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服务职能,使其更好更快发展。

(三)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9月底前,国务院部门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前置审批环节并公开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着力解决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等问题。加快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6月底前实现部门间“横向联通”,年底前实现中央和地方“纵向贯通”。

(四)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切实清除创业创新路障。继续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这是对能否破除部门利益的一个重要检验。我到地方去调研,有的已实现了“三号”变“一码”,但是只能在当地实施,其他地方还不认,遇到不少困难。要尽快在全国实现“一照一码”,推动全国市场实现统一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继续创新优化登记方式,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必要的后置办证事项。要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努力使新增企业数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新企业活跃度不断提高,为稳增长、保就业奠定基础。

(五)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收费必须规范。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措施,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减税、定向降准、不对称降息等,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各种收费减不下来,其它措施就是再多,也会被冲减甚至抵消掉。5月底前,要对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作出部署。年底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属于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收费,一律取消。超过服务成本的收费和有较大结余的基金,一律降低征收标准。

政府在减权放权的同时,要以刚性的制度来管权限权,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加快建立“三个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以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做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以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负面清单明确对企业的约束有哪些,“法无禁止即可为”。通过建立“三个清单”,依法管好“看得见的手”,用好“看不见的手”,挡住“寻租的黑手”。今年,要基本完成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的公布,研究推行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并开展试点。

三、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增强依法全面履职能力,使市场和社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市场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很不规范。商事制度等改革之后,新的市场主体大批涌现,如果监管跟不上,市场秩序混乱现象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效应会放大,严重制约诚实守信经营者和新的市场主体发展。我到地方调研,不少企业包括台商、外商反映,侵犯知识产权、坑蒙拐骗等行为,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如果政府把这些问题管住了,企业的“心头之痛”就解除了。因此,在大量减少审批后,政府要更多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市场管住、管好。这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积极适应这一转变,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

要转变监管理念,强化法治、公平、责任意识。现在我们在市场监管上,一方面,各种检查太多,随意性太大,企业疲于应付,还有不少寻租行为。另一方面,该监管的还没有管或没有管住、管好。政府监管要“居敬行简”,不扰民、不烦民但法度不缺,制定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向社会公示,使市场主体明晓界限、守法经营,并缩小监管者自由裁量权。同时,要依法开展监管,维护和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当好“裁判员”,不犯规的不去烦扰,轻微犯规的及时亮“黄牌”警告,严重犯规的马上“红牌”罚下场。当然,裁判要履职尽责、公平公正执法,不能该吹哨的不吹,更不能吹“黑哨”。监管者必须受监督,要公开信息,健全并严格执行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要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这两年,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推进监管创新。一是实行综合监管和执法。抓紧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把部门间关联的监管事项都放到平台上来,同时清理整合各类行政执法队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让几个“大盖帽”合成一个“大盖帽”,形成监管和执法合力,避免交叉重复或留空白死角。监管和执法的结果应公示,并留底备查,阳光是治理监管和执法不公最有效的手段。二是推广随机抽查监管。有些地方和行业把企业和监管部门人员放在同一平台上,通过两次摇号,按一定比例对企业进行抽检,随机确定检查人员,企业有了压力,也减少了监管部门寻租机会。要抓紧推广这一做法。三是推进“智能”监管。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快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推进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四是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举报者要给予有足够吸引力的奖励并严格保密。强化企业首负责任,通过倒逼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同行监督。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无数双眼睛盯着每一个角落,就能织就监督的“恢恢天网”。

四、优化政府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人民政府的天职。这几年,各级政府在加强服务方面花了不少力气,但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可以增加有效投资、有利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这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破除障碍,把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好。改革的实效也要从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来体现。我们要努力通过提供比较充裕的公共产品、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使创业创新过程更顺畅、经济发展之路更通畅、人民群众心情更舒畅,使整个社会更温馨、更和谐、更有凝聚力和活力。

(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双创”有利于扩大就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在降税清费减负基础上,要研究出台一批扶持创业创新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各种孵化器,要在租金、场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采取贴息、补助、创投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投资方式,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多措并举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二是提供平台综合服务。创业创新需要什么服务,政府就要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什么服务。强化政策、法律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服务有的政府部门可以直接提供,有的可以向专业机构购买,有的还要鼓励中介组织等积极参与。三是服务要便捷高效。群众创业创新不易,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的服务,态度要好、手续要少、速度要快。继续办好政务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规范流程、明确标准、缩短时间。

(二)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创新机制,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并搞好规划、制定标准、促进竞争、加强监管。凡是企业和社会组织有积极性、适合承担的,都要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他们承担;确需政府参与的,要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使是基本公共服务,也要尽量这样做。政府办事要尽可能不养人、不养机构,追求不花钱能办事或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这也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服务业发展。我们既要努力提供充裕的公共服务,更要增强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要创新服务方式,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有些服务事项,最好能让群众不出门,通过网上办理、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来完成。如果需要群众直接来,要提前告知各种要求,力争来一两次就办成。对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要清理规范,能免的就免、能合的就合,确实需要的,尽可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有这样一个服务理念,就是宁可自己多辛苦,也要让群众少跑路。

(三)履行好政府保基本的兜底责任。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全国有7000多万低保人口、7000多万贫困人口。虽然我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现在不少地方财政吃紧,但再困难也要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兜住了,也可为创业者特别是青年人创业解除后顾之忧,即使失败了也有机会再次创业。当前,要更加关注困难群体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需要指出的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实际,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五、抓好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深刻革命,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使改革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第一,强化机制、明确责任。国务院将继续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充实加强相应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直接抓,及时拍板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每个改革事项都要细化任务和分工,有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改革涉及到政府自身利益,我们必须狠下心来自己“多割点肉”,让群众“多长点肉”,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第二,协调行动、积极探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国务院作出的各项改革决定,相关文件和配套措施必须尽快出台,不能久拖不办。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很多重大改革举措都是先从地方做起,然后推向全国的。在这次简政放权等改革中,给地方留了很大空间。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国务院总的要求和原则,大胆探索创新,在改革中力争上游,同时要注意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互促共进。

第三,主动作为、干事创业。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总体是好的,是尽职尽责、勤勉实干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级干部和群众一起干出来的,今后推动改革发展还得靠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干。现在,一些干部中确实不同程度存在着懒政怠政、消极敷衍等现象。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公务员积极适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新形势,加快转变观念,不断取得新的工作业绩,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现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我们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和应有的尊严。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

第四,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完善考评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并与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好经验要及时推广,发现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近期,国务院要对部门和地方开展重点督查,坚决打通“放、管、服”举措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第五,依法改革、有序推进。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简政放权等改革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同时法律法规也要适应改革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使激发释放活力和维护保障秩序有机统一起来。有关部门在放权的同时要提出修法建议。修法立法要严格把关,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严禁法外设权扩权,走出精简膨胀循环的怪圈。要按照国务院要求,抓紧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是于法无据、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都要废止或进行修改。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承载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向往,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贵州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一、推进“放、管、服”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投资便利化改革,大幅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着力清理规范收费项目,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对接落实国务院决定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14年7月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国发〔2014〕27号、国发〔2014〕50号、国发〔2015〕11号三个决定取消和调整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经认真梳理,国务院决定取消的国家部委行政审批事项152项,涉及省直部门对接的事项99项(其余53项由中央垂管部门负责对接)。其中,我省对应取消9项,暂予保留1项(其余89项属于国家部委权限,我省无对应职权)。国务院决定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事项53项,涉及我省承接的36项(其余17项属于中央垂管单位承接)。我省省直部门对应承接国务院决定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后,省直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实际增加14项,纳入省级行政权力清单进行统一管理,拟于10月底向社会公布。二是取消、下放省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组织人员对省直机关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310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8项)进行再次清理,拟调整行政许可事项37项,其中取消6项、下放17项、转变管理方式2项、合并9项为2项、新增3项,此次清理结果已于2015年6月12日以省政府令向社会公布。启动409项行政服务事项的清理工作,并按“9+X”分类方式进行重新梳理、分类确认,拟取消66项,下放11项,合并减少33项,转变管理方式101项,转“9”类职权72项,转“X”(其他类职权)153项,不纳入权力清单管理的单位1个,涉及事项2项,全面取消“行政服务”这一职权类别。三是清理省直机关继续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要求,全面取消我省仍在实施的2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清理结果拟于10月底对外公布。通过清理,省直单位取消、下放、转变管理方式、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达到改革前的三分之二以上,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资格资质认定的事项被取消或下放,进一步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截止2014年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均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主体达到161.18万户,注册资本达到1.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3%和41.16%,两项指标增幅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6位。

(二)切实推进职业资格改革。我省对国发〔2014〕27号、国发〔2014〕50号决定取消的78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进行了对接落实,保留项目由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120项精简为96项,项目总数减少20%。一是自行设定职业资格情况。目前,我省仅保留驻店药师资格一项,这是根据我省药品行业需求和实际困难,报经省政府同意后,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组织开展。二是部门自行设置职业资格情况。正在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资格、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人员资格、物业管理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贵州省建设工程监理员、贵州省监理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贵州省省级监理工程师、省级造价师工程师、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贵州省卫生监督员、省级储量评估师等12项职业资格进行检查清理。

(三)加大收费清理工作力度。2013年以来,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3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3〕9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国办发〔2014〕30号)、《关于整顿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收费的通知》(发改电〔2014〕198号)等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清理整治、“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整顿了收费秩序,为实现“用3年时间实现与周边省份相比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少”的目标奠定了基础。2013年,按照省领导“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尽最大可能予以减少”的要求,全年共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108项,清理后,省设立的收费项目为69项(其中涉企项目7项),实现了“2013年我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112项减少到70项以内”的目标。2014年,按照“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管理部门设立的项目外,其他项目一律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项目一律取消;中央取消的项目我省一律取消”的原则,将我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由69项减少至53项。2015年初,我省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已减少至35项。同时,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2014年底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贵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贵州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公告目录清单之外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不得执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缴纳。

(四)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三证合一”试点工作。在贵安新区、毕节市(除威宁县外其余7县)、铜仁市(含全市10县)、荔波县、兴仁县、罗甸县、长顺县、贵定县、平坝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开展三证合一试点工作。其中除贵安新区采用“并联审批,三证同发”模式外,其他地区都采取了“一照三号”模式。截止今年6月,全省试点地区实施三证统发、一照一码办证数量达到1724个。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网2011年9月组建完成。目前,共有42个省级成员单位、10个市级单位和2个县级单位使用。截止2015年7月,共征集整合32个部门提供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1200万余条,其中注册登记、行政许可信息1188万余条,奖励信息1928条,失信信息11万余条。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切实加大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能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等事项和监管力度,保持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积极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了全省工商系统统一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对市场主体登记备案、日常监管、行政处罚、消费维权等信息进行整合,相继开发了工商业务集成系统、信用分类监管系统、消费维权系统、电子商务监管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系统等操作应用平台,实现了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处罚、消费维权、日常监管等信息互联互通和综合运用。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地区互联共享,搭建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质检、税务、海关等多个部门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了归集和整合。依托大数据手段,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事中事后监管、信用体系建设、消费维权、服务企业发展等工作,有效推动了监管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监管服务效能。

(六)建立完善“三个清单”。一是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经省政府批准和授权,2014年12月,省政府法制办分三期向社会公布了60个省直单位实施的310项行政许可事项、2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09项行政服务事项、1009项行政处罚事项、119项行政强制事项、51项行政征收事项、4项行政裁决事项、34项行政确认事项、29项行政奖励事项、117项其他行政权力,提前一年完成了省直部门权力清单公布工作。2015年1月,启动省直单位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目前各单位责任清单已基本梳理完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1号)下发后,按照“9+X”分类方式要求,我省重新梳理省直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按“一表两单”方式拟于10月底对外进行公布。二是探索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制度。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守住生态发展两条底线”和“赋予地方更多经济发展自主权”等原则,对于生态环境敏感的特定区域,对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已明确禁止投资的项目,列为全省范围适用禁止投资清单,编制了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起草了《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负面清单(2014本)》,明确7类“负面清单”项目禁止投资。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规定,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负面清单权限在国务院,地方政府不宜自行制定。根据这些精神,我们做了相应安排,待国务院正式出台固定资产投资负面清单后,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个别调整,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七)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落实到“优服务”上,不断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一是深化政务平台建设。截至2014年,我省已建成省、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电子化业务流程审批、审批业务数据交换和业务数据的全省汇总监察。2014年完成了贵州省省级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首批进驻省级部门49家,纳入审批事项558项(含部分行政服务事项),事项公开率达100%,能在网上实现申报的事项163项,占所有事项的21.73%。2014年12月,成立了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按照“统一顶层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推进应用、统一办理平台、统一数据共享”的原则,重新设计了我省网上办事大厅,将原有仅支持省级的网上办事大厅扩展为覆盖全省各级的网上办事互联网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的政务服务统一互联网门户。截至目前,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共完成了省、市、45个县级(部分区县已拓展到乡镇)站点的建设,收录各级行政审批部门2433个、行政许可事项1503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4917项、行政服务事项7399项。2015年8月底前完成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站点全部接入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并开通运行。二是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证难问题。紧紧抓住行政审批“集中进驻”和“充分授权”两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群众“多头跑”等问题。目前,省本级具有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的省直部门共进驻56家,进驻人员187人,部分进驻人员比例达到部门编制近20%,省级行政审批应进事项已全部进驻。各级进驻部门已按照省政府统一编制的授权书文本格式,制发了书面授权书,逐项授予了首席代表和窗口工作人员审批决定权、审核上报权、组织协调权和行政审批专用章使用权,实现“政务服务中心之外无审批”。大力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1号)要求,依法削减不科学、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步骤,合并内容相近、效用一致的办理环节,切实在原有基础上减少审批环节,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定办结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在受理、发证环节压缩50%以上。透明规范业务操作,着力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各级审批部门按省统一编制的收件通知书、一次性补正通知书、决定受理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和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示范文本,对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立即予以受理并出具决定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日向申请人出具一次性补正通知书,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予办理或不属于本部门业务范围的,书面告知其理由或办理部门,最大限度制约自由裁量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大胆赋权,积极探索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鉴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不便,我省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级人民政府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195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100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行使,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办事,打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制约权力,依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名称和统计口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规范审批事项名称,全面统一行政审批事项统计口径,做到上下一致、左右一致。2014年10月30日,省政府法制办印发《贵州省市县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示范文本)》(黔府法发〔2014〕31号),公布了《贵州省市、县两级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341项)》、《贵州省市、县两级机关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50项)》和《贵州省市、县两级机关实施的行政服务事项目录(209项)》。

(三)创新管理,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在全国开发运用“一网三平台十二系统”综合电子交易系统,推进政务、商务、事务“三位一体”,推进电子政务网、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三网互通”,变“群众跑”为“网上跑”,变“8小时服务”为“24小时服务”,变“现场服务”为“远程服务”,初步实现了部门授权率高、服务效率高、群众满意率高。

三、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初审上报类行政许可权的权力属性难以界定,分级分段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且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给“放、管、服”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二是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机构进展缓慢,目前,我省中介服务市场不成熟,中介服务市场承接能力不足,中介服务与行政机关利益关联,中介服务主体缺少,中介服务收费不合理等。

(二)工作建议

1.在全国法制统一情况下,各地权力清单在职权名称、数量等方面差异较大,甚至出现了在数量上相互攀比的趋势,不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法律的权威。建议国家自上而下地清理和公布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权威,节约行政成本。

2.建议明确法律与“清单”的关系,避免抛开法律谈“清单”,确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始终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

3.建议国家立法时针对新颁布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同时按“9+X”的分类方式公布立法中设定的行政职权,统一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实施主体等。

4.建议国家从法律上明确下放行政审批权的法律性质,界定下放行政审批权的依据、权限、程序、主体、方式、法律后果、救济渠道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总书记“三个有利”的要求,正确看待利益关系的调整,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突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该管的管好,把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转移出去,还权于民、还权于市场、分权于社会,努力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推向深入,为创业创新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

第四篇:2017年漳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2017年漳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工作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一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一次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福建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突破口,以创新管理加强监管为着力点,以改进服务优化环境为落脚点,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推进“两单合一”,完善清单管理。全面实现市、县、乡三级权责清单管理,在完成乡镇政府权责清单编制的基础上,推进市、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融合。研究制定出台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权责清单、行政许可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前置审批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和收费清单。推进“互联网+清单”管理,实现政府部门职责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权责一致。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0月底前完成

(二)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减权放权。进一步精减工业生产、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进一步深化企业设立、投资建设、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改革。针对医疗、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领域,再削减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垄断行业和社会民生领域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社会服务行业。全面清理调整各种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研究建立“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制度。继续清理、取消前置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继续清理精简证照年检和证明办理事项,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松绑。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三)提高放权、承接协同度。及时跟踪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推动市级关联、相近类别审批事项“全链条”的下放或委托。有关部门不得以统发许可证、事先审查等方式“明放暗不放”。同时,加强对基层承接工作的指导力度,努力在人才、经费、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保障,增强基层承接能力,确保基层接得住、接得好。探索各种审批后置事项“串改并”,探索各种审查与验收“单改综”,探索各种检验、检测、认定、认证事项“多变少”,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持续推进

(四)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按照“五个一律”和“十个凡是”的要求,对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的各种证照和奇葩证明、循环证明进行全面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够通过个人有效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够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够由行政机关及相关机构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能够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的一律取消,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效能办、市法制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二、进一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五)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及省贯彻落实意见,出台我市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对接国务院和省政府投资项目目录,修订形成全市统一的核准目录。研究出台我市落实国务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工作。继续大力精简评估事项,在工程建设领域探索推行“多评一表”“多图一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等新模式,解决程序繁、环节多、部门之间不衔接等问题。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六)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试清单、试机制、强监管、出经验”的要求,按照省政府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七)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投资项目统一代码,推动项目办理审批和建设过程产生的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监管、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三、进一步推进职业资格改革

(八)严格执行国家公布的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内,健全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科学设置、规范运行、依法监管的职业资格管理体系。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九)开展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回头看”。重点督查国务院、省政府已经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落实情况,— 4 — 以及职业资格管理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整改情况,确保清理到位,防止反弹。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6月底前完成

四、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十)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多证合一”。开展“证照分离”试点,除涉及国家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以外,原则上实行证照分离,切实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审改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十一)推进企业便利注册和简易退出。实行企业名称登记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助查重、自主申报,放宽企业名称行业特征和经营范围表述,放宽住所(经营场所)条件限制,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制度。加快推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行简易退出机制,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工作。做好商标注册代理点申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五、进一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

(十二)开展清费减费行动。继续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的

— 5 — 涉企收费,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松绑。落实国家相关收费优惠政策,对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六、深化教科文卫体领域改革

(十三)深化高校和科研体制改革。完善高校自主开展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和自主公开选聘教学、科研、学生辅导员、教辅等各类人才工作。完善高校绩效工资政策和经费政策,启动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一线教学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扩大学校分配自主权,提高高校教师的待遇。继续改进科研项目及其资金管理。全面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完善间接费用管理,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审计方式。加快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推动落实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经费使用、成果处置、职称评审、人员聘用、薪酬分配、设备采购、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自主权。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十四)深化文体和养老领域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开展试点工作;实施经营类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 6 — 改革,加强执法力量,减少执法层级,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深化体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除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式,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打通职业体育、专业体育和业余体育有机衔接、协调互动的“快车道”,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着力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降低准入门槛,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按“先照后证”简化程序执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十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改革工资总额核定办法,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式付费改革,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推进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动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社会需求。

责任单位:市医改办、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

— 7 — 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七、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六)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完善“两单两库一细则一平台”,2017年底前实现市、县全覆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大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完善细化抽查制度,优化抽查方式,统一规范标准,公平抽查监管。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增加高风险企业抽查概率和频次。加快建立完善巨额惩罚性赔偿、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严厉惩处相关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工商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十七)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网上行政审批监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强化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看得准的基于“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新业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一张线上线下结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监管网络。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十八)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严格按照行政审 — 8 — 批“三集中”改革要求,确保审批部门人员进驻服务中心率、审批事项进驻率和审批项目授权率均达到100%,方便企业和群众集中办事。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优化内部职责分工,健全行政审批运行机制,进一步简化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效能办,市直相关单位,11月底前完成

八、进一步简化优化政务服务

(十九)加快推进审批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审改办、国家标准委部署,推进《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许可规范(DB35/T 1630-2016)》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强行政审批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事项名称、申报材料、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和审查工作细则的标准化,建立环节标准、时限标准、材料标准,推行统一编码管理。加快推进市县联合审批、部门并联审批,明确各环节牵头部门责任、审批事项和完成时限,规范服务指南,制定操作细则,实行协同审批,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效能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二十)持续提升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主动对接服务“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活动,全面推进“抓作风,比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深入开展“审批比

— 9 — 服务,提效加速度”活动,坚持能快则快,能短则短、能办则办、即来即办、马上就办、立等可取。对办件量大的窗口实行周末轮班制度,实现为群众办事无休日。指导督促市属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行政服务体系。推进市县乡办事服务一张网建设,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便民服务“就近办、马上办”,实现常态化受理,切实提升乡镇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发改委、市效能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二十一)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坚持能联则联,能共享则共享,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进一步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部门间政务数据汇聚共享,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积极推行多点办理、网上预约、全程代办、政务服务APP等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省时、省心、省力。推动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网上进驻中介平台,为项目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共享、辅助决策的延伸服务,营造方便快捷的投资项目审批前置中介服务环境。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经信委,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二十二)深化“马上就办”。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环节统一整合为“受理、审查、决定”3个环节。— 10 — 继续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承诺时限统一压缩到法定时限的50%以内,当场办结率达到70%以上。有机整合网上办事大厅、物理办件大厅与邮政速递服务,建设“网上办证、快递送达—政证快”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突出服务重大重点项目,探索推进“会审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行分阶段会商会审、项目代理代办、跨层级联动等审批机制。进一步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依托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马上办”,实现常态化受理,实实在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效能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二十三)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为目标,把增强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全面梳理公布“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实现年内“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的事项达到60%以上,倒逼各级各部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效能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二十四)打造“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

— 11 — 创新”提供“点对点”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建立新生市场主体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制度,密切跟踪新生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完善并运用好小微企业名录系统,指导企业通过小微企业名录享受创业扶持政策。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二十五)开展对标活动。总结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印发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开展对标活动。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工作,从而提升放管服改革水平,赶超标杆单位,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二十六)加强政务信息互联互通。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对各部门信息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主动对接省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推动政务信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二十七)加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紧紧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 — 12 — 市场预期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重点事项,加大公开力度,加强政策解读,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省网上办事大厅以及政府(部门)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办事服务指南,方便群众和企业查询、知悉、试验。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市属开发区,12月底前完成

九、进一步加大特殊区域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力度

(二十八)加大特殊区域改革创新力度。借鉴自贸区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做法,结合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积极争取省级审批权限下放,确保授权事项达到预期效果。积极推进部分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在高新区探索“会审制”改革试点工作,实行“一个部门审批、一个窗口受理、一支队伍监管”的审批管理服务模式,推进试点区域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登记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在项目投资、通商贸易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突破,打造办事集中、政务公开、服务优质、快捷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法制办,市直相关单位,12月底前完成

(二十九)积极探索优化审批服务模式。认真总结推广省政府、泉州市行政审批改革经验做法,围绕服务重大重点项目,推行分阶段会商会审、项目代理代办、跨层级联动等,探索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行政审批体制。建立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

— 13 — 程代办制。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身份证读取信息、实行一号申请、一表申报、一免填表、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端全办、一库共享、一门办结、一趟办完(最多跑一趟)等创新措施,实现“进一个门、办一切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一流办公环境和一流服务环境。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直相关单位,12月底前完成

十、进一步加强改革成效评估和督查落实

(三十)每季度公布“放管服”措施。对近年来已出台的改革举措进行盘点,及时公布公开各级各部门改革推进情况和实际成效。各级审改办每季度汇总公布一次“放管服”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改革成效,重点是减少审批、优化服务、方便企业办事的情况。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三十一)健全督查督导机制。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的督查督导,把各级政府推动职能转变改革工作情况列入效能督查内容,有关结果纳入“三抓三比”活动竞赛和绩效考评。完善“一季度一督查”和“一季度一通报”制度。深化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分区域分领域开展“放管服”改革督查工作,对督查情况和各级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措施、改革成效实行一季度一通报、一季度一公布,并按照《漳 — 14 — 州市“比作风抓营商环境”问责暂行办法》强化问责。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市审改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信访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三十二)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力度,编印《漳州审改信息》,积极向省审改办、市深改办报送行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和群众了解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的相关机制,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12月底前完成

第五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模版)

李克强在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张高丽主持

《 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13日 01 版)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5月12日,国务院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汪洋、马凯,国务委员常万全、郭声琨、王勇出席会议。

李克强说,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两年多来,这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有力支撑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但改革进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措施不落实、不配套等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李克强指出,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能更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这是强国富民之道,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升级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人靠劳动和创造富起来。必须坚韧不拔推改革,清障排堵促发展,让创业门槛更低、创新天地更广。

李克强强调,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在简政上下功夫,着力破除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再砍掉一批行政审批和核准项目、一批审批中介事项、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关卡、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和各种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制定完善“三个清单”,用刚性制度管权限权,接受社会监督。

李克强指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必须增强法治、公平、责任意识,搞好事中事后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创新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综合执法,推广随机抽查,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李克强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人民政府的天职。转变政府职能既要给市场松绑,还要突出优化服务。要以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在政策、融资、统一平台、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更好服务,促进扩大就业。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围绕补“短板”带动有效投资,通过政府购买、发展市场化中介等,让群众享受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务。

李克强最后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强化机制,明确责任,大胆探索,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和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