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
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问题;③如何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四个科学问题(1)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2)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3)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4)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总论——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1.环境与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地质环境系统:根据地质环境系统的尺度层次,将人类地质环境分为全球地质环境和局域地质环境。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层构成。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称外三圈,地壳、地幔、地核称内三圈。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
①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②开放性 ③层次性 ④演化特性 ⑤自然-社会双重属性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
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层,其内部有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们代表了地质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时空结构:P18(了解)
2.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一般原理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
(1)影响因素种类、个数的改变;(2)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改变;(3)作用强度速率的改变;(4)影响因素排列次序的变化。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几个阶段
(1)稳定阶段(2)失稳阶段(3)稳定态重建阶段
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2)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3)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突发的,渐进发生的。 地质环境问题的环境地质学分类
分类方案:(简答)P39图,大体划分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 突发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和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 第二层级 一般性和专属性地质灾害;
第三层级 适当注意到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地域类别; 第四层级 各种具体问题的形象表述。 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在同一地区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同时发生;(2)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相互影响;(3)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个短暂的渐进性变化过程。 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途径
(1)对地质环境系统的外部输入加以控制;(2)人为改造地质环境系统的局部结构。 我国地质环境问题多发的原因
① 构造运动活跃 ②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③特殊的气候条件 ④人口过多、资源不足
分论——若干地质环境问题的论述
1.地震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1)板块边缘地震带:台湾地震带,西藏-滇西地震带;
(2)板块内部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华北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天山地震带。
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1)发生频度高,强度大,范围广,损失惨重(2)西部强于东部,在东部地区北强南弱(3)灾害损失表现为东重西轻(4)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地震的活动特点
①重复性 ②迁移性和填空性 ③累进突发性
2.崩塌
崩塌的形成条件
(1)斜坡体系统结构:坡形,岩性,分离面及其组合特征;(2)斜坡体系统外部环境的作用:地震,降水,风力、水力、冻融作用,植物的根劈作用,人为活动。
3.滑坡
滑坡的形态因素
①滑坡体 ②滑坡床 ③滑动面 ④滑坡周界 ⑤滑坡后壁 ⑥滑坡侧壁 ⑦滑
11滑坡裂缝。坡台阶 ⑧滑坡舌 ⑨滑坡洼地和滑坡湖 ⑩鼓丘和土垄○ 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
(1)产生滑坡的内在因素:岩土体的岩性结构,坡形;
(2)激发斜坡失稳的外部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地震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
4.泥石流
我国泥石流发育区的分布及危害
分布:我国泥石流的发育地区大致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一线,即地势的第三级台阶边缘为界,以西的广大地区为高发区。
危害:(1)泥石流造成的直接危害:①房屋损毁,人员伤亡 ②威胁铁路、公路行车安全 ③破坏农田、水利设施;(2)泥石流引发的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内部条件包括特殊的地形和松散岩土物质积存状况,外部条件主要是能够激发堆积物运动的水动力条件。至于人为活动诱发的泥石流,是人为某些活动恰好在无意间孕育了泥石流暴发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而已。
(1)泥石流形成的内部条件:地形,松散岩土物质的积累状况,泥石流沟谷演化对泥石流时空发育特征的影响;
(2)泥石流形成的外部条件:气象水文条件,人为活动。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原生植被、培育植被,适当设置梯田工程、坡面蓄水工程和截留防冲工程;
(2)泥石流的工程治理措施:治水,治泥,水土隔离,拦挡坝,停淤场,排导工程,穿越工程,防护工程。
5.地面塌陷
我国地面塌陷分布的特点
(1)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北方岩溶地面塌陷区,南方岩溶塌陷区;(2)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现状:
6.地面沉降
我国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
(1)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地面沉降(2)华北平原区的地面沉降(3)汾渭地堑盆地的地面沉降
7.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1)存在海水与陆地含水层的水力联系通道;(2)海水压力大于陆地含水层的水头压力。 海水入侵的原因
(1)海平面上升:海水量增大,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滨海地区地面沉降;(2)陆地地下水水头下降;(3)其他:提引海水进入陆地冲洗污染物,进行陆地海水养殖,修建盐田等。
8.地下水污染
正确地理解这个定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1)污染现象普遍(2)污染程度发展快:表现为污染源由少变多,污染区不断扩大,速度快,污染程度不断加剧;(3)污染组分复杂;(4)污染原因多种;(5)污染造成的危害巨大: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影响人体健康、产品质量下降(工、农、牧)、损害设备、增加处理费用、破坏生态平衡、水资源减少。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污染后可能物理性质变化不大,无色无味,肉眼难以观察到(不像地表水可根据生物死亡、畸形变异,作为指标);
(2)污染过程缓慢:污染是个长期积累过程(滞后、延迟现象突出),流速小、水交替过程缓慢;
(3)难以治理:因流速慢,更新交替周期长(地表水半个月,地下水1400年);涉及范围广,治理工作不能立即见效;难以发现,一旦发现,要靠其自净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
9.水土流失
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1)分布广泛: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一线以东的季风区。极强和剧烈侵蚀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花岗岩丘陵及砂页岩丘陵区。我国水土流失区大致分为西北黄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五大区域。
(2)危害严重:在水土流失的侵蚀区,由于水土物质和养分的流失,土层变薄和肥力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耕地减少。在堆积区,泥沙物质的沉积,易导致河道、水库、湖泊产生泥沙淤积。在径流区和堆积区,由于养分的输入,易造成地表水体的水质下降。产生的直接危害有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石漠化,间接危害有水体泥沙淤积和水体水质下降。 水土流失的发育条件
(1)外界作用:降雨,人类活动;
(2)内部结构:坡形,土壤及母岩的性质,植被覆盖。
10.土壤盐渍化
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发展最快是山东省、其次黑龙江;(2)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一线以北,即北纬33°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内蒙古,其次是山东、新疆和河北;(3)危害严重:危害农业和畜牧业,危害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安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1)外部条件:地形,气候,地表径流,土壤冻融,人为活动;
(2)内部条件: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矿化度,包气带岩性结构,潜水含水层的透水性。
第二篇:地质学基础复习
2016年 园林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符号为要求园林专业重点章及内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
二、选择/填空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地质作用的特点(填空)
第一章
地球概况,第二章 矿物
一、名词解释 矿物;
岩石圈:由地壳及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
二、选择/填空
1.石英、云母的鉴定特征;
2.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依次为(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O、Si、Al、Fe、Ca、Na、K、Mg、Ti、H。它们的总含量占地壳重量的99.98%。
▲第三章
岩石
一、名词解释
岩石; 岩性;
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熔岩; 岩浆作用; 侵入作用;
火山作用(喷出作用); 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层理; 片理; 分选性; 磨圆度;
二、选择/填空
1.岩浆岩按SiO2分类(填空); 2.岩浆作用包括(填空);
3.岩浆岩、沉积岩的常见结构、构造类型(选择);4.常见岩浆岩名称(选择);
5.固结成岩作用的基本方式; 6.沉积岩的基本结构类型; 7.碎屑结构的基本类型; 8.常见沉积岩名称; 9.砂岩分类;
10.在地质历史中岩石处于消亡中和新生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因为地质作用改变着岩石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有特定种类的岩石存在。
11.火山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三、简答题
1.简述岩浆岩的形成过程。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简述陆源碎屑岩磨圆度、分选性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答案: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磨圆度。影响磨圆度和分选性的主要是风化剥蚀产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搬运距离近的磨圆度差,而经过长期搬运的,反复磨蚀,磨圆度好;分选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沉淀条件的快慢,一般迅速沉淀的分选性差,而缓慢的搬运,会使粒径不同的岩屑逐步沉淀,因此,分选性好。
四、问答题
1.岩浆岩是如何分类的?试述各类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及代表岩石的岩性特点(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
答:按SiO2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产状将每类岩石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酸性岩浆岩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其中石英含量较多(大于20%),次要矿物中黑云母为主,次为角闪石;中性岩浆岩的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及角闪石(中性岩类)和钾长石及角闪石(中碱性岩类),次要矿物中黑云母和石英,其中石英含量较少(小于5%);基性岩浆岩矿物成分主要为:基性斜长石、辉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几乎无石英;超基性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和辉石,无石英。深成岩多为块状构造,中、粗粒等粒似斑状结构,浅成岩为气孔或块状构造,伟晶、细晶、细晶斑状等结构,喷出岩常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玻璃质或隐晶质、斑状结构。
代表岩石花岗岩(酸性岩)、玄武岩(基性岩)、安山岩(中性岩)的岩性特点见书P46-48。
2.沉积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试述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代表岩石的岩性特点(页岩、砂岩、石灰岩)。答案要点:
1)沉积岩的分类按物质来源和结构特征分为三个亚类:泥质(粘土)岩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
2)分别说明各亚类的主要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3)说明页岩、砂岩、石灰岩的岩性特征。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书5章:
一、名词解释(新)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 燕山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褶皱构造; 断层构造; 节理; 向斜; 背斜;
P101-118)5
二、选择/填空 1.岩层产状三要素 2.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3.新构造运动的常见识别标志(选择题)4.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5.节理的成因分类 6.断层构造的识别标志 7.常见构造地貌(选择题)8.常见断层地貌(选择题)9.倾斜岩层地貌类型
三、简答题
1.简述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及各自特点 答案要点:
1)按力学性质:剪节理、张节理
2)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裂隙,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节理面平直光滑,切割砾岩中的岩屑,常发育成X型节理或平行节理。
3)张节理:由张应力形成的裂隙,其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且有弯曲,节理面粗糙不平,绕过砾石岩屑,节理不规则。2.断层构造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判别标志 答案要点:
1)断层构造的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及各自定义)2)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特点: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断层面倾角较陡,一般大于45˚,60˚左右较为常见。断层带内岩石破裂不强,角砾岩较多,糜棱岩较少,少见伴生褶皱;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可进一度分为高角度逆断层(>45˚)和低角度(<45˚)逆断层(包括逆掩断层≤45˚)。断层规模愈大,推移距离愈远,断层面愈平缓。断层面有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发育有角砾岩、糜棱岩等
3)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泥、断层角砾、糜棱岩、三角面山及其它地貌标志)(2分)▲第五章
风化作用(复习时把本章与“第3章 岩石”结合看。书上第6章内容:P131-140)
一、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丹霞地貌 差异风化; 球状风化; 元素的地质循环; 风化壳;
二、选择/填空
1.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 2.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 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选择); 4.风化产物的类型
5.产生球状风化的条件(填空)
6.主要造岩矿物抵抗风化能力大小次序(选择)
三、简答题
1.简述风化作用的基本类型与作用机理。(风化作用方式)
2.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简述之。
3.试用风化原理来说明沉积岩中常见矿物出现的原因。
答: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这三种风化类型常相伴而生,并相互影响和促进,共同破坏岩石。沉积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来源于先成的各种岩石中的矿物碎屑和新形成的次生矿物。原岩中的矿物经物理风化破碎而成的呈碎屑状态的矿物,如石英,长石等,而且,由于矿物的溶解度不同,岩石中的易溶矿物,如方解石、石膏、石盐等溶蚀以后,岩石的坚硬程度降低,直至岩石完全解体,只留下一部分难溶矿物如石英等,这也是沉积岩中常见矿物石英出现的一大原因;另外,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分解后形成的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等,因而在沉积岩中有大量次生粘土矿物存在。
4.何谓太湖石?其有什么岩性特点和风化特征?为什么在许多园林中的假山都是太湖石?
5.如果两个山区都由花岗岩组成,一个位于海南省,一个位于黑龙江,它们的风化特点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海南属于湿热气候区,化学风化强烈;
而黑龙江相对干燥寒冷,温差变化大,主要发生物理风化。再根据不同气候条件说明花岗岩的风化特点。(内因同,外因不同)6.比较同一地区的三种岩石:花岗岩、砂岩、玄武岩的风化难易程度并说明原因。
7.安徽黄山的花岗岩峰林、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和桂林岩溶峰林地貌有何区别?说明各自的形成过程。
要点:从气候条件、岩性、节理、层理等方面去分析,即从岩性特点和主要风化特征说明。
四、问答题
试述花岗岩、玄武岩、页岩、砂岩、石灰岩、石英岩的岩性特点和风化特征。
第6章 我国典型的岩石地貌(书上第7章:P148-159)
一、名词解释 岩石地貌; 丹霞地貌; 嶂石岩地貌
二、选择/填空
1、丹霞地貌是指();
2、我国有名的丹霞地貌如()、()、()等。
3、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指()。
▲第七章
流水地貌及堆积物(重点:河流部分内容)(书第9章:P173-199)
一、名词解释 水循环; 冲积物; 侵蚀基准面; 向源侵蚀; 流域; 水系; 深切曲流; 自由曲流; 河漫滩; 河流阶地; 冲积平原; 三角洲; 牛轭湖。
水循环:太阳能和重力能引起自然界的水从一个库到另一个库周而
复始的连续运动过程。
向源侵蚀:线状水流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是河流(沟谷流)下切侵蚀的结果,使河床(沟床)不断向源头方向发展。
二、选择/填空 1.流水搬运作用的基本类型; 2.地表流水的基本类型; 5.冲积平原的类型; 6.冲积物的特点; 7.平原河床的形态类型;
8.三角洲的类型;三角洲的形成条件。9.三角洲的结构; 10.常见水系类型; 11.河床纵剖面是指(填空)12.河漫滩二元结构是指(填空)
三、简答题
1.简述单向横向环流形成的原理。答案要点:见书P152-153。2.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答案要点:1)单向横向环流使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形成河床浅滩;
3)形成雏形河漫滩;
4)形成河漫滩。
对于以上每一条再简单说明,详见书P161。3.简述河口区的特点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按阶地的结构特点,河流阶地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特点。5.简述构造阶地的形成过程。
6.冲积平原的类型及特点如何?
四、问答题
1.试述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生的结果。
答案要点:(1)说明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包括其定义、原因及方式和方向等)
(2)说明每一种作用产生的结果。(如沉积作用形成各种堆积地貌;下切使河床加深,旁蚀使河床变宽。搬运作用造成冲积物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分选性有规律等。
第八章
地下水、岩溶地貌(书第10章:P209-234)
一、名词解释 地下水; 含水层; 隔水层; 潜水; 承压水; 泉;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岩溶; 溶洞;
二、选择/填空
1.岩石空隙类型;
2.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 3.按空隙类型地下水可分为; 4.常见地表岩溶地貌类型(选择); 5.常见地下岩溶地貌类型(选择)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填空)地貌类型。7.泉的类型有(填空)三、简答题
1.简述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简述4条(详述见教材)。包括:(1)岩石的可溶性(2)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性
(4)水的流动性
2、简述济南泉的成因。(从地形地貌、岩性和地质构造、气候几个方面)
3、什么是太湖石?其特点如何?在园林中有何作用?
4、苏州狮子林有何特点?园中岩石为哪种类型的岩石?有和特征?
第三篇:地质学总结
1.火山:较粗的物体喷发物及熔岩一般就地停积,在地面构筑起一定规模的山体。
2.沉积岩:有沉积物固结而变硬的岩石。
3.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为化石。
4.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它是由同一连贯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地体,相邻地物在成因上与演化上均无内在联系并恒以断层为界。
5.块状构造:矿物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它是岩石受到温度和静压力的联合作用而形成。
6.结晶作用:指物体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较变为结晶物质的作用。
7.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而未达地表。
8.酸性岩浆:又称花岗岩将,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百分之六十五,铁镁氧化物含量更低,岩浆温度大约为65℃-85℃。
9.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km深度。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其速度由平均6-7km/s突然升到8-10km/s。
10.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表中的平均百分比。
11.结核:沉积岩中某种成分的物质积聚而成的团块。
12.泥裂:是指泥质沉积物和灰质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缝的现象。
13.擦痕与镜面: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
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镜面。
14.流纹构造:指因熔岩流动由于不同颜色条纹和拉长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
简答:
1.地层的接触关系、简要分析各自的地质沉积环境的稳定性:
一、整合接触:相邻地层产状、岩性、生物演化等基本接近而连续-连续稳定
沉积环境。
二、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分界面有剥蚀或缺失
现象-地壳有垂向运动,沉积环境不稳定。
三、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相邻地层产状不一致,界面有剥蚀或缺失现
象-沉积环境很不稳定,构造活动繁多。
四、侵入接触:岩体侵入围岩,接触带上有接触交代变质现象。
五、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侵入体上有沉积物-地壳上升后下降。
3.全球板块划分为那些?划分板块依据是什么?
1、南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
3、欧亚板块。
4、非洲板块。
5、澳大利亚-印度板块。
6、南极板块。
依据:边缘具有强烈构造活动性,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岩浆活动,地震活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以及深海沉积作用。
4.控制岩石风化特征与速度的因素
一、气候:气温、降雨量、生物繁殖与纬度有关。极地以物理风化为主,赤道以
化学、生物风化为主。
二、地形条件:主要为
地势高度→气候有关。
起伏程度→风化产物搬运、风速快慢。
山坡朝向→向阳-温差大-降水多-风化快而强烈-多悬崖峭壁。
三、岩石的特征:
1、岩石成分
2、岩石的结构构造
3、节理发育状况
5.简述河流沉积物的特征:冲积物的特征:与洪积物比较
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好。
4、具韵律性、旋回性。
5、具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沙丘、交错层理。
6.简要说明构造运动的旋回性: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是周期出现的,因而构造运动都有旋回性,即构造运动与缓和时期是交替的出现的,大致分为:太古代旋回,元古代旋回,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华力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
7.简要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内外地核的界面。
8.简要说明物理风化的作用和方式: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其化学、矿物成分不变。
主要方式:
1、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需强烈的温差。
2、冰劈作用:水份充足,温度在冰点波动。
3、层裂作用:上覆压力解除岩层膨胀。
4、盐分结晶:盐溶液结晶产生压力。
9.简要说明风积物的特点:、碎屑性。砂、细砂、粉砂、粘土Φ<2mm2、良好的分选性。
3、较高的磨圆度。
4、具有大规模的交错层理。
5、颜色多样,但以红色调为主。
6、碎屑中存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等。
10.简要说明冰积物的特点:
1、皆有碎屑组成。
2、无分选和磨圆,大小混杂,岩石和泥沙混合。
3、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条状岩石可成直立状态。
4、无层理现象。
5、有的角砾表面具磨光面或冰擦痕。
6、电镜观察:石英砂形态不规则,棱角分明、尖锐,表面具碟型凹坑,内有
贝壳状断口及平行阶次。
7、含有寒冷地区生物化石、植物孢子等。
11.简要说明沙丘类积和成因:a.新月形沙丘:它顺着盛行风向发展,形成时风向基本固定,风速中等,在沙粒供应有限的条件下,新月形沙丘常分散而孤立,在沙粒供应较丰富的情况下,它可以成群出现;b.横向沙丘:沙丘总的延长方向与盛行方向垂直,它形成于沙粒供应丰富且风向基本固定的地区,其邻近地区常有沙粒暴露,可以提供充足的沙源,它还可以在海滩形成,只是由于强大的向岸风将海砂向陆地搬运;c.纵向沙丘:又称赛夫沙丘,是相互平行的长条形砂岩,其长轴平行于盛行风向,或两股风的合成矢量方向。d.星状沙丘:是由风力相差不大的几个方向气流造成的。
12.简要说明心滩到江心洲沉积发展过程: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窄束流入,流入开阔段时,流速减少,致使较粗碎屑在河底中部淤积,最初形成雏形心滩,雏形心滩很不稳定,可因后来的冲刷而消失,由于雏形心滩存在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度增大并促使主流线偏向两岸,从而使两岸是冲刷后退,产生环流,这是表层水流由中间向两岸流动,地层水流向两侧向中间流动,形成两股环流,促进河床
中部沉积的发生,流水携带的碎屑沿雏形心滩周围和顶部不断淤积,使之不断矿大和淤高,转变成心滩,心滩在洪水期被淹没,在枯水期露出,如心滩因大量沉积物堆积而高出水面,则转变成心洲。
13.简要说明冰川的形成过程:a.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不断积雪能形成冰川。b.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比高度随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而降低。c.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正比,对于冰川的形成,丰富的降雪量比严寒的气候更为重要,古冰川即为发育。d.地形,雪在坡度上较之缓坡与平坦地带更难积累和保存,故雪线位置是陡坡处高缓坡与平坦处低
14.野外断层观测或识别的要点:1.地貌的标志:①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②断层湖,断层泉;③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2.构造上的标志:①断层破碎带与构造岩;②伴生节理;③牵引褶皱;④擦痕与阶步。3.地层上的标志:①岩层中断及褶皱核部宽窄变化;②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15.湖泊的成因类型:1.构造湖:湖盆构造运动引起的;2.火山口湖:湖盆为火山口;3.河成湖:湖盆有河流的侵蚀与沉积形成;4.冰川湖:湖盆由冰川刨蚀作用而成;5.海成湖:湖盆由海水的侵蚀与沉积而形成;6.溶蚀湖与陷落湖:湖盆经溶蚀而成者称为溶蚀湖,湖盆由地面塌陷面成者称为陷落湖。7.风蚀湖:湖盆阴风蚀而成,常见于干燥地区。8.堰塞湖:湖盆的形成是因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被冰川终积堵塞;9.人工湖-水库:由人工筑坝堵塞谷底而成。
16.详细论述干旱地区湖泊化学沉积的分带型和阶段性:干旱气候区湖水可得到河流或融雪水补给,很少外流,由于强烈蒸发,湖水的含盐都增大,易转变成咸水,其沉积作用可出现下列四个阶段:a.碳酸盐沉积阶段,湖水逐渐咸化过程中,溶解度最小碳酸盐首先沉积,这类湖泊称为碱湖。b.硫酸盐沉积阶段:由于湖水进一步碱化,溶解度较高的硫酸盐也相继沉积,生成石膏,芒硝,硫酸镁石和无水芒硝等,这类湖泊称为苦湖;c.氯化物沉积阶段:湖水在含盐度超过24‰-25‰时,就转变为天然盐水-卤水,并析出溶解度最大的氯化物,如岩盐,光卤石等,这种湖泊称为盐湖。上述盐类沉积顺序不仅表现在垂直刨面上,也常反映在平面分布上,因为在盐类沉积过程中湖水的面积逐渐缩小,因而盐类矿物随其溶解度由小到大而从湖盆边缘到中心成同心圆状分布。d.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经上述三个阶段沉积后,盐类矿物基本已全部沉淀出来,盐湖的生命就此结束。
17.不同地质作用沉积物有不同特点,分析比较风积物和冰积物的特点:风积物的特点:a.碎屑性;b.良好的分选性;c.碎屑颗粒即使是很细的粉粒,也具有较高的圆度;d.碎屑中可以存在较多的铁镁质以及其他化学成分性质不稳定的矿物;e.具有规模极大地交错层理;f.颜色多样。冰积物的特点:a.皆有碎屑物组成;b.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c.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块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d.无成层现象;e.绝大部分棱角分明;f.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g.冰积物中的石英砂粒形态不规则,棱角分明,表面具有碟形洼坑,坑内有贝壳块状口及平行阶坎;h.含有适应寒冷气候的生物化石。
18.河流的沉积类型有哪些:a.心滩: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窄束流入,流入开阔段时,流速减少,致使较粗碎屑在河底中部淤积,最初形成雏形心滩,雏形心滩很不稳定,可因后来的冲刷而消失,由于雏形心滩存在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度增大并促使主流线偏向两岸,从而使两岸是冲刷后退,产生环流,这是表层水流由
中间向两岸流动,地层水流向两侧向中间流动,形成两股环流,促进河床中部沉积的发生,流水携带的碎屑沿雏形心滩周围和顶部不断淤积,使之不断矿大和淤高,转变成心滩;b.边滩与河流滩:边滩,即点沙坝,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大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增大的产物;c.三角洲:河口部位的沉积体;因外形类似希腊字母“△”而得名。
19.侵入岩和喷出岩的结构和构造有什么异同?
喷出岩与侵入岩同属岩浆岩。均由岩浆冷却而成。
他们的区别在于:1侵入岩由于温度冷却较慢,岩浆有较充分的条件结晶,因而形成晶体较大的矿物颗粒,呈现洁净结构。2.喷出岩由于岩浆冷凝速度较快,矿物结晶的颗粒不明显,常成比较细密的隐晶质岩石,加之冷却时气体大量逸散常呈气孔状构造。有的具有流纹构造造成层状结构。
20.人为地质作用恶化环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地面沉降,造成城市建筑破坏,地下管道断裂等破坏性后果;2.咸水入侵,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影响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3.地下水污染,主要由工业和生活源直接入渗,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源是地下水;4.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冰川消融等;5.土地沙漠化,破坏了生态环境,极易导致土地沙漠化;6.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肥力衰退,甚至丧失生产力;7.水土流失,过度开采,毁林毁草等造成;8.诱发地震,采矿,核爆炸都能引起地震;9.矿产资源枯竭,人口速度增长,矿产资源消耗急剧。21内外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地震及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太阳能、日月引力能、水圈和大气圈能作用。
第四篇:环境地质学论文
环 境 地
质
学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
科目:环境地质学
组员:田林林、邱俊伦、苟鹏、曹俊
关键词: 灾害 地面塌陷 防治 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分析和讨论贵州水城(属六盘山市)发生的地面塌陷,根据资料和课本知识,达到掌握地面塌陷这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
案例背景: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近20 年来, 随着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作为城市工农业和生活水源的地下水的开采日益强烈, 诱发了严重塌陷问题。到目前为止, 已产生塌陷坑1800 余个, 给人民生活及城市建设带来巨大影响, 岩溶塌陷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 严重制约着城市建设与发展。
地质问题:
六盘水市所在的水城盆地, 是一个由德坞、水西、水城和塔山脚4 个串珠状洼地组成, 盆地长17km、宽2~ 3km , 地势平坦, 地面标高在1700~ 1800m 之间。上覆第四系土层厚018~ 31m , 主要为黄褐色粘土、黑色亚粘土、灰黑色含砾粘土及淤泥。下伏基岩主要为石炭系灰岩, 岩溶极为发育。水城盆地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汇水面积208 km 2。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水理性质和水理特征, 可划分为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3 大类型。工作区岩溶水资源极为丰富, 单位出水量可达666~ 9600tö d。由于岩溶发育相对均一, 地下水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水力坡度为1%~ 115% , 流速17712~ 264146m öd , 具层流特征。水位埋深018~12m , 普遍具承压特性。
产生原因:
1)暴雨引起的塌陷。暴雨可导致土体迅速充水和地表水的强烈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岩溶地下水位的急剧上升而产生正压冲爆作用,易产生塌陷。
2)洪水引起的塌陷。在近岸地带第四系冲积层中潜水位和岩溶地下水位均随洪水位而波动,由于两者渗透性的差异,在波动过程中不但可产生有利于渗透潜蚀作用的附加水头,而且还产生正负压力的作用,这些作用都可导致塌陷的产生。
3)重力引起的塌陷。在岩溶发育过程中,地下洞穴,管道在崩塌作用下不断扩展,最后导致顶板盖层在重力作用下失稳、陷落的现象。这种塌陷在岩溶山区并不罕见,岩溶漏斗、地下河天窗岩溶障谷、天生桥等地岩溶形态有许多就是塌陷的遗迹。
4)地震引起的塌陷。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在覆盖层比较薄弱的地段也可产生一系列的塌陷。在贵州省尚无此类塌陷记载。
5)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塌陷。城市、厂矿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塌陷,一般表现为水位强烈下降或急剧升降导致天然流场的改变,形成大水力坡度、大水流速度、有压变无压,从而导致大范围的地面塌陷。
6)水库蓄水引起的塌陷 修建在岩溶山区洼地、谷地中的中小型水库常因地下岩溶发育,水体增荷、渗漏潜蚀或在雨季地下水位迅猛变化而产生的正负压力和冲爆等多种作用下,发生塌陷而成为病库。
7)采矿引起的塌陷贵州的煤矿、磷矿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被开采后,形成采空区,使原来地层内部的平衡遭受破坏,在采空区周围常发生岩石破裂、垮落,地面往往出现开裂变形和塌陷。
地面塌陷的危害:
塌陷引起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日趋严重;地面塌陷使污水流入地下,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塌陷改变了近地面的地层结构,使周围地面发生沉降、开裂等环境效应。
地面塌陷类型:
1、岩溶塌陷
由于可溶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复盖的复盖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陷”,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当组成洞隙顶板的各类岩石较破碎时,也可发生顶板陷落的“基岩塌陷”。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除天津、上海、甘肃、宁夏、以外的 26 个省(区)中都有发生,其中以广西、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区)最为发育。据统计,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达 2841 处,塌陷坑 33192 个,塌陷面积约 332,造成年经济损失达 1.2 亿元以上。
2、非岩溶性塌陷
由于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如采空塌陷,黄土地区黄土陷穴引起的塌陷,玄武岩地区其通道顶板产生的塌陷等。后两者分布较局限。采空塌陷指煤矿及金属矿山的地下采空区顶板易落塌陷,在我国分布较广泛,目前已见于除天津、上海、内蒙、福建、海南、西藏以外的 24 个省区(包括台湾省),其中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发育翰眨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 21 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 182 处以上,塌坑超过 1592 个,塌陷面积大于 115okm ,,年经济损失达 3.17 亿元。
在上述几类塌陷中,岩溶塌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发生频率高、诱发因素最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严重地威协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此着重论述。
防治塌陷的主要对策:
1)塌坑回填。对已产生的塌坑视其情况采取不同的回填处理措施。
2)注浆。对下部的溶洞、空洞和松散状态的砂岩进行排水注桨,既可充填其溶洞和空洞,又可胶结松散状态的砂岩。
3)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水动力条件是产生塌陷的最活跃的因素,应最大限度地加以限制。具体控制内容应结合当地条件来定,包括控制地下水位的急剧波动,控制抽水孔深度和抽水强度,在地势低洼、易塌易渗和积水地段采取防渗流水的导流措施,构筑反滤防渗层防止地表水直接回灌等。
4)采用并探讨排气管法。对于塌陷的成因,国内普遍接受真空吸蚀论。参考文献:《普通地质学》、《环境地质学》
第五篇:矿井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矿井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矿井地质学 2.矿井地质工作 3.采前地质评价 4.中厚煤层 5.大型构造 7.中型断层 8.断层落差 9.铅直断距 10.铅直地层断距 11.地层断距 12.断煤交线 13.岩墙 14.层状侵入体 15.岩溶陷落柱 16.矿井瓦斯 17.瓦斯梯度 18.煤与瓦斯突出 19.瓦斯风化带 20.高沼气矿井 21.相对瓦斯涌出量 22.基础储量 23.面积损失 24.落煤损失 25.厚度损失 26.矿井三量 27.矿井地质勘探 28.回采率 29.保有储量30.矿井三量 31.简单结构煤层 32.复杂结构煤层 33.缓倾斜煤层
二、论述题
1.论述矿井地质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2.何谓采前地质评价?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3.何谓煤层的稳定性?评定煤层稳定性采用哪些指标?薄煤层和中厚及厚煤层稳定性的评定指标差异何在?
4.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5.论述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建设的影响?
6.简述巷道出现断层前的征兆?
7.断层的断距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换算的?
8.简述回采工作面对断层的处理方法?
9.论述寻找断失翼煤层的方法?
10.论述煤厚变化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11.论述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2.论述岩浆侵入体对煤变质作用的影响?
13.论述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规律?
14.论述煤矿生产过程中对煤厚变化的处理?
15.论述岩溶陷落柱的发育条件及陷落柱的形成原因?
16.论述陷落柱的出露特征?
17.论述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
18.论述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
19.论述煤自燃的影响因素?
20.井巷地质编录的形式及其选定的依据?
21.论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22.地质说明书的种类及其编制的地质依据?
23.掌握利用断层面等高线法绘制断煤交线的方法。
24.掌握利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绘制剖面图的方法。
25.掌握利用剖面图绘制水平切面图的方法。
26.掌握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水平切面图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