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秦望老师谈班主任经验后的感想
听秦望老师谈班主任经验后的感想
一、我对秦望老师的印象:
他是个儒雅大方的中年人,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一开口,他的谦逊,睿智,激情便表露出来。随着他热情洋溢的报告逐步深入,我心中的气象也逐渐清晰宏大起来,眼前的景物也更加赏心悦目了。
他是个有激情,有信念的人;他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是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他是个太阳般的人物,他积极上进的精神像阳光普照大地般,感染着周围的每个人。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他的熏陶。是的,他是个领军人物,是个领头羊。听他的报告,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好像希望就在前方招手。成功就像眼前葡萄藤上的果实,伸手可得。他的个人魅力让成功的距离拉近了,也许这是种错觉,但是怀着希望上路,成功就会更容易实现。
二、个人修为:
秦望老师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在他的“日课”中,每天都要和学生一起早读,每天至少阅读三小时。做一天,两天很容易,可是天天如此,我能做到吗?我佩服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我应该学习的。他的报告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他引用的教育名著,教育理论似乎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恰恰说明他读了不少的教育专著,秦望老师毫不吝啬地介绍了几本他常看的书目: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人性的优点,弱点》等等。他还不断地投稿,把自己积累的知识提炼,以此来检验自己的研究,学习成果。
三、团队精神:
秦望老师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在他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做学问,搞研究的同时,也不忘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他主张群体修炼,互相学习,共同研究。通过寻找学术伙伴,泡QQ群,在网上与李镇西,朱永新等教育大师交流,来汲取营养,求取进步。这些工作大都在他的“周课”中完成。
四、教学实践:
秦望老师满怀爱心,真正地走到学生们中间,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他与学生一起早读,一起锻炼,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和悲伤。他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帮助学生,指引学生。与其说他是老师,不如说他是朋友。他与学生一起唱歌,一起宣誓,与学生共写班级日志,共写寄语,点评学生周记,特殊情况下还要写信。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琐碎而具体。作为教师,他敬业;作为学者,他钻研;作为领导,他团结;作为班主任,他尽职尽责。总之,秦望老师是一个目标明确,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激情澎湃的新知识分子教师形象。我想把郑燮的一首诗《竹石》送给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与秦望老师相比,无论从个人修养,理论学习,还是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我做的都很不够。那我就以秦望老师为楷模、为榜样吧。品读教育专著,加强自身修养;研究学科内容,巩固专业知识。在磨练中成长,在困难中前进。最后,我要以荀子的《劝学》作为结尾,以自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陈 勇 2014.10.20
第二篇:听《乌塔》一课后的感想 秦老师
听《乌塔》一课后的感想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飞龙学校
秦老师
2014.12.9
本周二的第二节课,我和梁长青老师听了史自莲老师的一节语文推门课。虽然是一位刚出“道”不久的新老师,但她把我和梁老师都“蒙”了,蒙在哪里?从整节课来看,不像是新手上路。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出乎我们的意料。“放”得自如、“放”得潇洒。
这节课上的很有语文“味”。第一有“味”在能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把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单元导读能与要教学的课文《乌塔》让学生有机的结合。第二有“味”在史老师上课太有激情了,太有劲道了。她的激情感染着53班的每一位孩子,她的激情渲染着语文这一学科的丰富多彩,她的激情体现出了史老师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这么有活力的一节语文课,在听课老师眼里也十一节“放”得开的语文课。在每个老师追求完美课堂的同时,总是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也针对史老师的课提出了我的建议与看法,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新手上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三篇:听班主任经验介绍体会
听齐老师、宋老师班主任经验交流体会
上周五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齐老师、宋老师和我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当我听到齐老师扎实、到位、有效的班主任经验,看到宋老师为孩子终身学习方法的培养。我感觉到我的发言是那样的苍白。和两位前辈比起来,我感觉到自己还真是相差很远很远。齐老师扎实,宋老师踏实,而我的工作却显得那样的浮躁。听了他们先进的管理和丰富的经验使我受益匪浅。
一、意识
“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这已经成为大多数老师的共识。因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最高,在教师中职业成就感最强。许多学生我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他们谁的话都不听,往往最听班主任的话。我们大多数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当班主任,但是只要你愿意去管班上的事务,那么班上的同学都更亲近你,他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你讲,在班上任课也会感到更轻松。
二、素质
当班主任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有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素质。要具有高超的管理素质和个人素质,首先要加强学习,通过自学、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工作经验,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其次是多参观学习,只有走出去,多听、多看,才能见识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希望学校多组织我们班主任老师到先进的地区和学校去参观学习,有机会时多请教育专家为我们的老师做讲座。
三、方法
“黄泥巴糊灶,各师各教”,每位班主任老师都有自己管理的一套,从这次交流中我学习到以下方法。
1、用真爱来感染学生
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要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他,欣赏他,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也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如果说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那么尊重学生则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以一颗平等、真诚的心,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理智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伟大的爱,这是做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石。爱学生从学生心灵深处去爱,时常赞扬学生,为他们而感动。爱他们不仅对他们现在负责,而要对他们一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心情愉快、健康发展。让他们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展示其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成人、成材。
2、用智慧来经营班级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如果埋头苦干,不思索,不用智慧,往往不是出力不讨好,就是事倍功半。在关爱学生的前提下,开动脑筋,因材施教,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激将法、鼓励法、戴高帽法„„可能要比你打一巴掌,骂一通,做一节思想工作效果好的多,可谓是事半功倍。其中班队干部培养尤为重要。班队干部培养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二是可以加强班风建设。可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最佳锻炼时机,小学阶段时间长,机会多,从小锻炼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发展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些教师和家长出于关心学生的良好愿望,担心学生当班干部会影响学习,不愿让他们去干,殊不知学生当班干部不但不会影响成绩,反而能促进其成绩提高,因为学生当干部后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哪怕因工作而耽误了一两节课,他们也会自觉补上,而且怕成绩不好被同学取笑,学习自然会更加努力。因此,我们的老师如果真的喜欢这个学生,认为他有能力,就应该让他到班委、学生会去,并且支持他们的工作。班集体的事务不可能全部都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来完成,学生参与程度越高,教师的工作就越轻松。班队干部扮演的是小老师的角色,培养他们要做好“扶”与“放”,就是首先要教会他们工作方法,然后放权,树立干部的威信,让全体学生都知道“干部说的话就是老师说的话”,让他们能管、敢管。其次,班集体的管理,活动是最佳媒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的活动,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活动开展都是很有特色的,他们不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安排的各类活动,还自己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3、靠家长来保证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老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我们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要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责任
班主任工作是非常艰辛繁琐的,这需要我们的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汗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因此,我相信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会越做越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会笑得更加灿烂。
第四篇:名家周望老师谈古筝教学
周望老师是我国当今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秦筝学会特邀会员。她自幼随父周延甲学习古筝,得陕西派真传。1985年以优异成绩破格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199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先后师从高自成、项斯华、杨秀明、范上娥、曹正等名家,融会南北各派风格于一身,不仅在国内有重要影响,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享有极高的声誉。曾与“天商家广告请与站长联系术”合作出版过《古筝名家名曲》(4碟VCD+配书)等几十种音像制品。几星期前,我有幸与周老师在一起探讨关于当今音乐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在与周老师谈论整个过程中,透过她平和亲近的性格,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周老师对于古筝艺术的满腔热忱。在古筝教学方面,她的很多看法是非常有教育意义,非常有远见的。下面,我将周老师对于古筝考级方面的几点建议提供给大家,望大家借鉴和探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的父母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获得良好的艺术修养。而“考级”活动的出现,为鼓励和改进孩子的学习, 获得专家的建议和评定,从而使他们在正规的道路上向更高一层的迈进, 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们通过考级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等等。虽然现在的考级活动出现的时间还较短,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还不够完善。但是就考级活动对整个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而言,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一、坚固的基础是学习的关键
当学生们参加较低级别的考级活动时,一定要清楚只有具有了坚固的基本功,才能在更有深度进行学习与演奏,从而达到更高的演奏水平。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周老师提出了进行基础训练的三个方面。1.音准问题
而古筝是一件多弦乐器,定弦准确是一个古筝演奏者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这里周老师提到,很多学生在参加考级的时候,可能由于各种原因,琴弦都没有调好就开始演奏。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非常影响考官的印象和整个考试的成绩。音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定弦只是音准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次音准还表现在演奏者对于音程关系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把握等很多方面。我们都知道,学习好音乐与拥有敏锐的听觉是分不开的。对于听觉的训练时间越早越好,要求越严格越好,起点越高越好。敏锐的听觉来自于平时对于音高的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年龄越小,对于音高概念的建立越容易。很多学生在考三级时,才进行乐理和视唱练耳方面的训练。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会极大影响学生们对于乐器的学习。而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高概念,对于最初乐器的学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节奏问题
“乐感来源于节奏”。音乐本身是动态的艺术。掌握好节奏的律动方式,有助于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使其协调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考级的初期阶段,学生们必须严格的遵循乐谱上节奏律动方式。无论是音符的时值,还是乐曲整体的演奏速度。对于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最初的感悟力,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特别是音符的时值,不能单纯的模仿老师的演奏。必须要求学生先理解音符时值的含义,再将其弹出。单纯的模仿,只是依赖于一时的听觉惯性,不能获得对于节奏律动的理性认识。更使得学生们对于节奏的律动方式产生茫然无措的认识。3.音乐的歌唱性问题
从古至今,歌唱一直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如果学生们在演奏上希望使自己所演奏的乐曲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展现出乐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就必须学会如何用我们的手指去“歌唱”。那么如何培养演奏中的歌唱性呢?周老师认为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们去聆听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的“美感”,增强学生们对旋律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才应当提示学生随着旋律的流动进行内心的歌唱。在整个的弹奏过程中,应当使学生们内心具有一种强烈地歌唱愿望,仿佛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的歌词组成。你的指尖,就是你的喉咙。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演奏更加地生动,富有更大地表现力。音乐形象也才会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热爱音乐是攀向高峰的阶梯
随着学生们的不断进步,级别的不断提高。而参加高等级别的考级除了要注重基本功的扎实与否,还需要考生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当的演奏技巧。周老师认为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当对考级前的学生有更深层的辅导,对其所演奏的作品应当有更明确的讲解。而学生们必须用心灵去感受音乐。通过演奏来宣泄自己的感受,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下面,是周老师针对参加较高等级考试的学生们,所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1 缺少对音乐的热爱
现在的孩子们学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对于很多学习古筝的孩子们而言,演奏就意味着复杂难记的演奏标记和繁多枯燥的练习。周老师告诉我:许多学生在考试完毕之后,你可以惊奇的听到他在门外欢呼:“我终于可以不再练琴了!”而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你学音乐是因为音乐给你带来快乐!你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自己期望听到的声音,那种你所需要的声音是你学习音乐的目标。” 音乐是美好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孩子们总会喜欢美好的东西。古筝那仿佛流水般的音调,美丽而又动听。这就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光”的最根本原因。也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他们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和家长们必须在教学中提倡“美”的感受,让学生们充分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获得对音乐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他们所演奏作品。
2.演奏技巧的贫乏
周老师认为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对待基本技巧必须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规范训练。伟大的音乐大师巴赫也曾说过:“谁能像我一样勤奋,就也会有我一样的成就”。任何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高级别的通过证书,就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要求老师硬往某级上拔程度。周老师认为这种方式,对技巧的训练和对学生们演奏的整体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她明确的提出,考级教程的安排要求一年考一级。为了达到每级的要求,学生们还应当在考级规定的曲目外,练习许多辅助教材。技巧的训练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上去。否则,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将很难再向上提高。与其到时候再反过来重新训练技巧,那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经历将是更加巨大的。3.演奏的作品缺乏韵味
我们都知道,古筝的地方流派繁多。各个地区,各个流派的演奏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大为不同的。因此,为古筝这件乐器所创作的大多数作品,特别是传统乐曲,它们对于韵味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每一个音符揉、颤、按、滑的分寸都应当把握的非常到位。这正是中国音乐所独具的细致特性,也是造成以前大多数作品不能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超的演奏源于模仿”。周老师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韵味”,它的师承性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当演奏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时,“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形式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始阶段,学生们必须依*模仿来进行学习。现在,我们拥有了非常科学的现代化手段,VCD、CD等可听可视的数字信息化产品逐渐地得到普及。学生们应当充分的、合理的使用这些参考物品。多听、多看,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对“味道”很浓的关键乐句进行模仿学习。4.考试的目的性太高
考级是对学习者每个阶段学习质量的检验方式之一。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考级获得专家的评定,以鼓励和改进他们演奏中的技术问题、音乐问题等等,使他们在规范的学琴道路上向更高的一级迈进。周老师指出:现在的很多家长们往往不看清孩子的生理及天赋条件是否适合器乐学习的要求, 也不顾孩子是否具有对音乐的热爱,就强迫孩子每天过多地把时间花在了练琴上,并要求他们孩子在短时间里就达到极高的演奏级别。而学生们在教师和家长们一些功利性想法的不良影响下,也逐渐变得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盲目的追求级数高、速度快的学习方式。而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考试”、“特长生”、“加分”。这些都无疑巨大的影响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更进一步的导致了他们演奏整体水平低下的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们一定要摆正心态,注意孩子学习的质量,基础要扎扎实实,方法要准确无误,这才为孩子将来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级,不是我们学习乐器唯一的目的和奋斗的目标。家长们应当正确意识到学习音乐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绝对不能只是追求等级的通过率,要正确的、客观的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增加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能让考级成为幼小心灵上的负担。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当对考级中,专家们所给予的评语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及时的对学生们的问题加以改正。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考生们在考试中所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除了上两个章节中专门得针对较低级别和较高级别的学生们,在学习中所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之外,周老师还对参加考级的考生、教师以及家长们,还有一些小小的提示和建议。在此我将其介绍给各位读者。1.放松心情
在考前考生应当注意不要紧张,不要把考级看得过高。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的状况,不宜临阵磨枪。家长们在这段时间应当主要以鼓励为主,不要给孩子过多地心理压力。
2.保持镇定、从容的姿态。考生进入考场之后,应当表现出镇定而又从容的状态。放松而自然的走到演奏的位置后,先向考官们行礼,明确的报出自己所演奏的乐曲和报考的级别,再进行演奏。3.稳定情绪
演奏之前应当待场内安静,自己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开始演奏。情绪的稳定对于之后的演奏是否发挥正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结束时,同样应当给自己几秒稳定情绪的时间之后,再行离开。以保持乐曲的意境,并给人以结束感和回味性。4.投入音乐
在演奏的时候,一定要要求自己思想投入到音乐之中,做到全神贯注,不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考官的表情、动作等等)。演奏要专注,认真。思维要随着音乐的进行,不断地向前流动。已经演奏完毕的部分,绝对不要回过头再去过分考虑其正误。5.保证完整性
作品的演奏尽量保证其完整性。当弹奏发生错误时,尽量要坚持继续演奏。切误停下来重新来过,这是演奏的大忌。6.充分表现音乐
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表现音乐。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具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技术是一种手段,必须植根于音乐,若没有明确的音乐内容,技术训练也就失去了方向。许多的考生只是注重练习个别的技巧,忽视了对音色变化、旋律流动等因素的重视,对音乐不敏感缺乏想象力,对音乐形象的阐述苍白无力。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7.正确对待心理上的紧张
首先,考生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上台之前的“紧张”,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这是作为演奏者一种很正常的状态。许多著名的演奏家们上台演奏的时候,也是会紧张的。有时候紧张也是一种使演奏情绪饱满的催化剂。过分地害怕自己产生紧张的情绪,这种想法是不当的,反而会更加的慌乱,最终导致演奏的失误。在演奏中,要尽量的去投入到音乐之中,用内心去歌唱。
8.正确的比较,共同进步
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本来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可以共同进步,但是毕竟每个孩子之间都是有差别的,而有的家长却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三方面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zhengjiaocheng/29034.html
第五篇:听秦建云校长报告感想
听秦建云校长报告感想
秦老师的开场白,首先谈到中国的教育有问题,既然孩子的“生”没有问题,那么就是“养”有问题,对比国外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在基础教育之后基本都已经定型,所以问题不在高等教育,而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不是最落后的,但是也是比较弱的。那么基础教育的问题出在哪呢?在这里讲到北京十一中在开始探索的时候,秦老师先用半年时间梳理了学校的问题,找老师聊天,发现老师总有一个最困难或感到最难受的问题,然后让这些一线教师做课改,并没有研究员。十一中不是让所谓的专家来做,因为他们不是从问题出发,而是按照理想来做,那是堂而皇之的正确,却彻彻底底的不适合学校。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其一是文化有待改变
1、中国教育责任错位,教育是完成对人的影响,讲课要讲的得法讲到地方。
2、缺乏包容、等待、逐步改变落后。
3、教育要有责任,没责任谈不上教育。
其二是管理的变化
1在学校只有校长、级部和教师三个层次中,校长的权力明显受到了限制。比如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各部门双向选择,从选择过程到聘任结果,校长无权过问。财务方面,校长只有批准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力,而没有批准每一笔财务开支的权力。教育教学方面,校长只有规划课程的权力,不得在具体教学方式上指手画脚,更不得从脑袋里想出一个所谓的教学模式便在课堂上运用,校长还必须“每年接受教代会的信任投票,达不到规定的信任率,校长必须自动请辞”。
科学的一定有效,有效的不一定是科学。我们谈得有效经常理解为有效果。其实,每节课都是有效果的,只不过有的是马上兑现,有的要潜伏很长时间。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科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
其三德育的变化
1、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让真正的教育发生、让真实的教育发生、2、减少课时、给孩子时间,建立高效课堂,人有欲望才有进步愿望与时间结合。其四课程评价改变教材自学
课程评价应该是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所谓的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就是群众斗群众。如果孩子学习过程好,考不好也认了。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态度,最后成绩是诊断和评价成绩的结合。
以下是“秦哲”报告中的一些经典语录,令人起敬!
“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就是服务。”
“教育改革能否整齐划一的搞?我们要避免全军覆没,四面突围才是安全的,负责任的改革。”
“高考不改教育还能改吗?当然需要,为了纯粹的教育都得改,不过要理想和现
实结合一下。”(秦老师的想法是文科学生的理化生可以改,理科学生的史地政可以改)
“学校教育改革从哪做起,从帮助教师改变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做起,从想做改革的老师做起,鼓励培养先进,包容逐步改进落后。”
“教育改革必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要一点一点的完成。”
“人文与社会学科不能玩,那是玩命„„我们的课堂没有培养孩子们的史地政素养。十一中没有体育课,只有一项一项的课,比如篮球课,足球课,也不允许免体。”
“一个学生就该有一个他的课表,在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伙伴。”
“一味的照搬十一中的模式是绝对不行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作自己的课程体系,相邻的区域建构学校联盟是可以的,但别把课改放大了。”
“我有缺点所以要让别人活着,让别人来弥补我的缺点,我有优点所以要让我活着。”
“人和人相处最基本的规律,不是思维,而是价值规律,所以要爱护老师,这样,老师才会爱我们的学生。”
郭凯敏
石河子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