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教育
摘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纷繁复杂的影像让我们感到困惑,引发了对教育的思考。传统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需要,现在的中国民智已开,期待心灵的成长。我们更加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教育肩负的更多使命是对人性的塑造。以体验为主要形式,强调内心感悟、注重反思的体验式教育便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不少的实践和应用,发展得如火如荼。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在中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也很多,几乎在语文、数学、体育、化学、德育等的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体验式教育的影子。然而对体验式教育却很少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探讨。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也显得比较单一,主要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为主。而这两种形式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学校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缺乏自主性,没有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文从体验式教育的含义、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其对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并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作一个举例说明。希望我国教育能与时俱进,给予体验式教育更多的关注,力求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得到重视,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的发展,实现自我,完善人格。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高等教育;问题;作用;应用
-III-
目 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II 引言...............................................................................................................................2
一、体验式教育的含义及意义...................................................................................2
(一)体验式教育的概念界定................................................................................3(二)体验式教育的特点........................................................................................3
1.亲历性..........................................................................................................3 2.主动性..........................................................................................................3 3.团体中的个性化..........................................................................................4 4.过程性..........................................................................................................4 5.深刻性........................................................................................................4(三)体验式教育的意义........................................................................................5
1.体验式教育体现教育的本质......................................................................5 2.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6
二、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必要性...............................................................6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7(二)专业教育的弊端............................................................................................7(三)学生人格培养效果不佳................................................................................7(四)高校实践课程形式化,效果不佳................................................................8
三、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8
(一)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8(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9(三)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9
四、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案例分析.........................................................10(一)顶岗实习的亲历性......................................................................................10(二)顶岗实习的主动性......................................................................................11(三)顶岗实习的个性化......................................................................................11(四)顶岗实习的情感升华..................................................................................11 结语.............................................................................................................................13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引言
当下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重视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以体验为载体的职业越来越受人青睐。比如旅游体验师,在行走中感悟,再将感悟外显为文字、照片、视频,以供大家学习。各种以体验为核心内容的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触动人们的神经,引发对生活的感触,对教育的思考。体验式教育就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讨教育,将个体的生活体验与教育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生活中成长。笔者在大学里参加了几次以体验为主题的拓展活动,就是在这种体验中激发了对体验式教育的关注,发现其实我们每天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
体验式教育缘起于“做中学”教育思想,该思想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实用思想的核心。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之后,构筑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 “体验式学习圈”。他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然后根据体验的感受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知识,最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1]
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模式已经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各国的教育中得到普遍运用。例如美国的库克大学就秉持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教育”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提供独具特色的生涯规划和实践课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国内对于体验式教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多见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体验式教育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中国的文明智慧总是以各种实践形式为载体,又反作用于实践,教育亦是如此。
很多学者对体验式教育的探讨是从中小学具体学科方面出发,很少从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角度分析。本文试图分析高等教育的现状,探讨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体验式教育从宏观上讲是一种教育理念,从微观上讲是一种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体验式教育,必须对其含义本身加以剖析,探讨体验式教育的意义。体验式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强调反思,体现教育关注人的生命和精神的本质。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一)体验式教育的概念界定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关注自我与内心世界的发展现状的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它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它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通过在海上、山谷、沙漠这类的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2]体验式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是建立在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借鉴哲学、社会学、教育系等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形成的有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型模式。
体验式教育就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某种情境,之后内省、讨论、评估。在体验的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认识;然后再加入认知的参与将这些信息内化、整合成个人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的体验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催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本性成长的教育教学模式。
“体验”就是设身处地、亲身经历,进而感受体悟、验证考察。整个教育过程是:体验——感悟——反思——运用。坚持多种体验方式的结合:间接体验引起共鸣,直接体验深刻感知,反思体验升华情感,体验内化净化心灵。
(二)体验式教育的特点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将体验与教育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亲历性
体验式教育要求学生亲自去体验教育情境。在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亲历,亲自去感受活动本身和活动带来的心里刺激。获得的是最直观的感受,激发的是最原始的动机。并且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真实的情感反应。或悲或喜,当情境刺激神经,情绪一瞬间就表现出来,没有伪装的时间和机会。而体验的结果则是生成一种更深厚、更深层次、更具意义的情感。这种亲身经历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会因为这样经验的积累更加的关注自身的成长,也会对这种教育情境和教育现象及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2.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采用的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表面上是循规蹈矩,学富五车。然而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他们压抑了内心的自由,为了迎合教师和教育大环境丢掉了创造力和变革力。而体验式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体验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唤醒内在的求知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参与感悟,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个人研究等组织形式去完成这个活动,分享获得的感悟。这样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采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内心感受的过程中,慢慢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所以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团体中的个性化
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受教育者基本上都以群体方式来接受教育。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人倾向于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他人和社会。体验式教育在大范围来说还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它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增强人际间的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然而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命轨迹,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会无意识的带入以往的经验。并且由于个体在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面临同样的情境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体验式教育中学生学习充满个性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必须强调在团体中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富于个性。所以体验式教育既表现为组织形式(建立正式组织或者非正式组织中的心理认同),也关注组织中的个体的个性成长。
4.过程性
体验式教育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本身,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习结果。活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不预先给学生设定各种目标,只是让学生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的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最有价值的,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并检验知识。这个过程其实就暗含了教育的结果,只是体验式学习的结果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来。学生获得的是一种内隐的知识,那些知识可能在某一时刻顿悟,也可能在面临某一情境中被提取。这应该才是教育因然的状态,不过多的强调结果,参与者却时刻都在成长。
5.深刻性
这种学习体验是种全身心的感受,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调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据有关研究表明:“通过阅读,我们仅能获得到百分之十的信息;通过耳朵的倾听,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的资讯;但通过全身心的体验感知道的事,我们却能记住到百分之八十。”[3]这是因为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多重感官。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是种感官在感知,大脑在思考,心灵在行走的状态。这种体验式教育所获得的感受是丰富而深刻的,这种经历记忆会深深的存在脑海里,然后慢慢品尝、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这种深刻性不仅仅只体现在体验的当下,更表现为一种长时记忆,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体验式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集生活与教育于一体,更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前任欧盟主席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够让学生学会认识世界和认知自我;学会为人处事;学会和平相处,共同生活;学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好好生存。[4]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人的作用让人迸发出改变自我改变社会的力量。
1.体验式教育体现教育的本质
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教育理念或模式的认识都要探讨其跟教育本质的关系,只有那些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模式才能在发展中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贡献力量。
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谈论着有关教育的各种话题。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探求教育的本质就得先从教育定义本身出发。“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5]教育是个体和社会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或联合的过程,必须要求个体对社会的深刻体验和感知。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个体的自尊心和培养民族的自信心。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本身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价值倾向、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人格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基于生命立场的教育思想:“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以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6] 教育理应回归到充实个体的精神世界,促进个体的人格完善的理念上来。目前教育的实然状态却偏离了教育的因然本质。所以笔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它的本质状态,即是在生活中获得生命的生长,而本文所研究的体验式教育就是符合教育的本质特点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无时无刻不蕴含在生活之中,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体验式教育就是在“做与经受”中获得,是从个体到群体的一种体验。其实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都表现出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教育深深的和实践相结合,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以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的师徒式教育方式抒写了中国的文明史。如同农民在长期的劳作体验中观察自然变化的规律,积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累总结知识,欣然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智慧。
体验式教育从理念到方法都体现着教育的本质,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知。是个体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知识,然后通过反思将知识内化,以便在以后的情境中运用那些知识。体验式教育就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实现心灵的成长的过程。
2.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
体验式教育体现教育的应然本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终身学习。体验式教育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幼儿的游戏课程,到中小学的活动课程,再到高等教育的实践课程。虽然形式不一,但是其实质都是体验式教育,都强调情境、亲历、反思。强调学习是同化与顺应的双向建构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在学习和生活中关注这种体验式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
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体验式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是积极主动的,即使有些同学一开始是被动的,伴随着体验过程的深入,会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倒车入库的学习中,在教练讲解完学习方法,做了示范之后,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并不断寻找从后视镜看到的点和实际的点之间的误差,再调整心理距离。这样经过反复的体验和反思,最终学会这项技能。在体验中学会“认知”。
体验式教育促进情感的丰富。体验式教育的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事情产生独特的看法和态度。当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心理刺激之后,对于事物就会有一个立体的感知。情感的丰富会让心灵得以成长,从而获得道德品质的提高。在体验中学会“做人”。
体验式教育锤炼意志。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会遇到很多情境,有些是充满挑战的。这些挑战有的面向个人,有的面向团队,活动一旦开始,谁也不想放弃,“挑战自我”的想法会油然升起。选择了开始,风雨兼程,每当要放弃就给自己和团队一个积极的暗示,最后完成挑战。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会得到很好的磨练。人很多时候都比想象的要坚强很多,铁不经过捶打怎么能变得坚硬。
二、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大学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有些不足,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更多的是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授业”。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高等教学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着更多的信息选择和获取知识的渠道选择。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多少能被学生吸收,又有多少信息会得到学生认知的参与而转化成知识。课堂会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而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学习时间的累加而降低,进而产生一张学习倦怠心理,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二)专业教育的弊端
高等教育专业分科过细,也是长期困扰高校的一个问题。由于长时期的分科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很多学生除了了解自己所涉猎的专业外,对其余领域一无所知。尽管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也有其内在倾向性,专业教育或许把个体的内在倾向性挖掘了出来,但是人格发展到高级阶段,专业教育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让人的眼光变得狭隘。传统“术业专攻”的思想已经不适应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育应该秉持着全面发展的理念。例如文科类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自然科学知识能力低下的状态很大一部分是教育单一后心理适应的结果,这是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心理一旦适应就会深陷其中。低年龄阶段时期,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还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一种功能固着心理,去习惯化会变得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学生人格培养效果不佳
大学生的人格正处于行成中的关键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时而碰撞;“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时而冲突。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也关注周围的同伴,希望被肯定和受到尊重。由于对于自我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增加,人格趋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格关注不够,培养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缺乏理想,造成认知偏差,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疾首的事件。比如轰动社会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有分析指出林犯罪的根源在于其人格中的缺失:“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没有找到出口,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变态和毁灭。”[7]所以大学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重视德育。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四)高校实践课程形式化,效果不佳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在中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也很多,几乎在语文、数学、体育、化学、德育等的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体验式教育的影子。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却显得比较单一,主要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为主,但这两种形式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社会实践形式化,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都安排在假期。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不知道怎样开始实践活动,往往以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为目的,导致实践过程形式化。由于实践的动机不足,方式不当,导致实践结果肤浅化。学生没有对实践主题获得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写出来的实践报告就会空有其表,没有内容。不能体现社会的真实状况和学生的内心感受。社会实践失去了很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基本上安排在大四下学年,而这段时间的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择考研、考公、就业,还要忙于毕业论文。实习的过程是匆忙的,对于实习经历也没有做好的总结,更没有时间查漏补缺。对于实习的体验没有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深入的反思,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毕业实习没有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更由于课程开展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然而高等教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中纳入体验式教育思想,将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改善高等教育的现状。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很多积极作用,本文例举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
大学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境,学生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和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应该受到高校的重视,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培养自己的“生活力”和“创造力”。
大学这个充满自由气息的教育环境决定了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去培养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自己去塑造自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所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把体验式的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中,研究出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教育中尊重学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生的主体价值,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体验式教育意味着学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安排由个体的需要决定。学生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为了完善自我学着去选择,去学习、去尝试。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回首“我的大学”,很多人对于知识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感悟最深的可能只是大学生活本身,苍白也好,多彩也罢,但每一个人都曾努力追求,努力寻找自我,寻找可能。在这样的生活体验中我们的内心已经悄然成长,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保证能获得多么显著的效果,教育不应该是教会,而是在于启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8]教育的核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发展状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人格,主动塑造自己,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体验式教育模式是在体验中激发学习动机,从做中发问,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体验式教育中,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里品性,进而将健康的心里品性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常说“态度决定成效、高度、命运”是充满智慧的感悟。在这种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然后去获取相应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其人格发展,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体验式教育强调参与者的亲身体验,把知识学习和人格培养联系起来。体验式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情感性、互动性,能够真正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发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打破学科间的限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教育在学生体验之前没有那么多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自我表现和发现,通过体验唤醒心底的求知欲,然后再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跨学科的教学,还原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空白理解,然后对这些知识加以重新理解。
(三)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
体验式教育模式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云时代,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课堂,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教育的智慧。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学校建筑不是冰冷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的,学校应该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予学生爱和温暖。他曾经说过:“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要善于利用隐性文化。体验式教育就是要充分运用像校园建筑、学校制度这样的教育资源,通过借助现代媒体之类的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体验式教育就是开展各种隐性的和显性的教育课程,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实现主体成长发展。
体验式教育的效果基于对体验式教育载体的构建,而体验式教育载体的构建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体验式教育载体也有多种形式。有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涵盖和渗透各类专业知识或其他社会常识的文本载体;有以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为平台的静物载体;有以学生小组学习、交流、活动为依托的动态载体。各类载体之间互相组合、相互渗透,形成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育形式。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对象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各种条件,设计建构相应的载体。目前各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体验式教育载体建构理论尚处于探索之中。
四、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案例分析
目前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些本身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教育中。比如医学院的临床实习课程;商学院基于研究项目的团队合作;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顶岗实习制度;等等。本文将以顶岗实习制度为例来分析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师范院校的顶岗实习是体验式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在进入正式的岗位前,作为全职的实习教师深入到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历练探索,集实践操作与教学反思于一体,服务于基础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同时有利于专业调研,使自身素质得到培养。充分体现了体验式教育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强调,体现了体验式教育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情境和教育资源,并促进主体成长的目的。体验式教育的本质是围绕实践开展学习反思,顶岗实习的实质也是实践。
(一)顶岗实习的亲历性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育的首要特点。顶岗实习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知,旨在唤醒、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深入到一种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的过程。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在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实习中,面对真实的教育情境,各种各样突发的教育事件,作为实习教师必须想办法去解决。在这样的体验中,亲自发问、研究、领悟,充分调动体验者的积极性。对实习生来说,这样体验式的教育实习是学生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体验式教育强调了“体验”,让学生在实习中学习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智慧,修炼教师人格,提升专业精神;学会做人处事。体验式教育实习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此外,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各种显性知识,更需要获得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虽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只有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才能通过亲历体验,获得隐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顶岗实习的主动性
体验式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顶岗实习的特点在于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亲身体验为师的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和管理。因此,需要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运用所学,还可以提高知识传授能力、处理突发教育情境的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等教学技能。顶岗实习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把自由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给予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顶岗实习的个性化
体验式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每个实习生的体验和反思都是不同的,是充分体现实习生个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实习生在对教育情境的真实体验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感悟,为了适应自然和环境,经过不断思考,会产生新的经验,促进个性成长。
在顶岗实习中对于实践的感悟,对教育现象和问题多了一份关注,引发对教育的思考。知识一步步系统化,对于问题有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在经验的总结中开发创新思维,并且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四)顶岗实习的情感升华
体验式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升华。顶岗实习中,实习生能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这种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习生更感觉自己被需要,对于自卑的学生而言,以前可能认为讲台是光鲜的地方,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其他人只是看客,评价他的优不优秀,而这里不是,来自于受教育对象对教育的渴求,倍感自己的分量与价值。在这里实习生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自我的价值,能够激发出一种职业信念从而内化为一种职业信仰,一种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伴随着情感的升华,实习生对教育多了一份靠近的动力,会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修养。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育实习中,这种独特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光荣感,对于师德的修养会变成学生自然而然的事情。实习生会努力的做好榜样的力量,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虽然顶岗实习制度中还存在诸如岗前培训不到位,高校与实习院校缺乏沟通等问题,但是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实习对于未来教师的培养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模式。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一专多能,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体验式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应当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和专业技能或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结合典型案例,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追求“情景式”、“互动式”等体验式教育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上,解决思政教学单纯说教的枯燥,让学生用心去接受和领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过,学生获得的这些新的体验、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这就需要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实施“体验式”教学方法。
1.任课教师提前设计好问题、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现在的学生思想积极,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如果老师只是禁止,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体验式”教学,侧重于为学生展示一个案例,提供一个问题或具体情形的真实再现,让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具体情景的教学环境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课堂之中,教师需要在课下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 怎么样尽快让自己融入新的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时代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搞好自己与周边同学的人际关系?在上课时当讲到相关的章节时,可以拿出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学生的热情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并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导,纠正同学们不正确的思想,阐明正确的价值观。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清晰,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2.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大部分学生一直都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枯燥,如果再一味地进行说教式教学,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长时间后,很多学生也会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这样的直接效果是导致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是逃课现象。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作为政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上课内容设置特定的场景让学生参与表演。比如在讲到《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时可以用一个模拟法庭的形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分别饰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和证人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具体的表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些抽象枯燥的法律、法规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品的方式活跃课堂。小品是在中国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文娱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小品来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
3.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到底,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作用于学生内心的,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的教学不是要让学生熟练地背诵科学的世界观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内心中真正地认同这一价值观,让它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成为指导他们做事、学习和做出选择判断的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思想、感情全身心投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的客体。传统的“主体—客体”教学模式枯燥无味,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把它讲出来。比如在讲到《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节,我们可以把爱国和爱家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家乡。因为每个同学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是具体的,而对于国家的爱是抽象的,而当同学们自豪地介绍自己家乡的时侯,爱国的情感也油然而生。这样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为完人,理所应当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重点关注人的内心对教育的诉求。人又是社会性的,一生都在进行着实践活动。体验式教育就是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把主体和实践结合起来,强调主体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情感、技能、行为的发展。体验式教育关注教育本质,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让受教育者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远行。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人格的完善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大学的理念却没有与大学的实际达到很好的切合,所以本文试图从“体验式教育”出发思考高等教育,希望体验式教育能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很好的应用,使高等教育焕发生机。希望我国教育能与时俱进,给予体验式教育更多的关注,力求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得到重视,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人格,使学生收货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体验式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比较分析,凸显体验式教育对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挖掘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这一论题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总结和分析,许多具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在论述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不少思路不清、观点不明的情况,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为了更好的关注自我,希望众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体验式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篇:体验式教育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孔子
“阅读的信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转载于《学习的革命》一书。“体验式教育”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这是一种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
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的爱心、关心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例如:组织学生定期去慈善机构(养老院、孤儿院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挫折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挫折,并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例如:组织学生访问特教学校,和残障学生交流,互相帮助,以培养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3)感恩教育:让90后的学生们学会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明白他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并且懂得如何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例如:举行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等活动。
(4)逆境教育:让学生在艰难的环境下学会如何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就业目标、创业目标,让学生学会在逆境中做到“不抛弃(学业),不放弃(理想)”,直达目标。例如:组织学生下乡,操作田间劳动,体验生活艰辛,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5)励志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自主创业思想,做到“人人有理想”并且积极地去实现。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名人总裁大讲堂,了解成功者的创业史,以树立信心和
第三篇: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体验式教育模式 —— 一种新型学校帮助计划
摘 要:体验式教育是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先进学校的实践经验,创设体验式情境的一种新型学校教育模式。依据体验式团体教育的服务方向,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被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心理成长、班级管理与建设、课堂教学动力与技术、校园心理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等。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团体教育;理论基础;维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校教育也不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教育部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与现有教育管理、师资、环境等的匹配存在问题,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课程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又迫切需要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来保证实施。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我们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思想和原理,结合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构建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的。1.哲学基础
历史上教育类课程可以分为教育学科课程与教育经验课程。教育经验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以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以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以及以美国的格林、休伯纳等等和加拿大的奥凯、范奈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本主义教育学者提出“人本主义经验课程”三大学派。前者的“经验”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其理论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启蒙哲学”。中间者的“经验”则是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行动与对行动结果之反思的结合,其理论基础是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或实用主义哲学。而后者的“经验”是“存在”体验或“反思”精神,其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存在哲学等当代人本主义哲学,这彻底消除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等二元对立,使“经验”成为“存在”体验、成为一种“反思”。而我们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就是从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衍生出来的[1]。2.教育学基础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毕生从事教学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体系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2]实践证明,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最优化理论不但在他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在世界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借鉴、实践与研究。但是,巴班斯基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只注重了方法等客体方面的优化,而忽视了教师、家长、管理者等主体方面的优化。所以,我们在继承他的最优化理论时,应该认识到最优化是时代发展中的的产物,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教育教学的最优化要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教育教学最优化探新-----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3.心理学基础
以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随时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能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第二种水平是指依靠他人(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指导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刚好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发展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发展区,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发展区。
以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为代表人物的格式塔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的。“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整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3]。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以这些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创设体验式情境,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主要是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进科学、系统、全面的整体三维优化。三维优化包括教师的理念与能力优化、学生理念与环境优化、教育方法与过程优化。优化的顺序依次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因为,教师的身心和谐与职业幸福感决定着教育教学能否成功,所以,把教师作为首要的优化对象。教师的理念和能力的优化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开展:教师心理资本、班级管理与建设、三位一体课堂技术与过程。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生的优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个体,还高度关注学生的家庭,高度关注教育的其他外在环境因素。但是,它的重点是学生心理资本优化,包括三个方面,即心理教育与预防、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关系(即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打造高效课堂。要澄清的是实现课堂高效需要以教师的成长作为前提,以学生的成长作为保障,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三位一体实现联动,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有可持续的更好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如何展开?如何实施呢?我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了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校应用中的一套系统方案——学校教育帮助计划。它主要包括教师心理成长、班级管理与建设、课堂教学动力与技术、校园心理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四个维度,并可相应地进一步细分为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教师、班主任、校长),体验式家长会(家长)、体验式班会(学生),课堂优化改革(课堂教学过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等五个优化层次。1.教师心理成长
教师心理成长也就是对教师进行心理资本建设。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管理学会前主席路桑斯2007年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特征是:(1)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感);(2)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乐观);(3)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韧性)[4]。可见,心理资本是一种重要的个人积极心理能力,也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的一种积极状态。教师的心理资本也是一种能力,与教学效果相匹配。自我效能感高、积极乐观、坚韧的老师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在课堂上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学生更有责任感,从而也会有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所以,对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优化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核心理念是:“老师幸福学生才能幸福”。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通过体验式工作坊和体验式团体教育两种方式对教师自身的心理能力和心理条件进行优化,主要围绕自我效能感(自信),积极的心态(乐观),成功的愿望和育人理念(希望),抗挫折的能力(韧性),职业幸福感(价值),应对问题的能力(管理)六个方面。传统的认知教育试图透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来缓解自身心理倦怠和压力,这种方式似乎起到作用越来越小。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人的心理内部出现了问题,需要针对这个人心理内部开展工作,而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这种提升需通过“体验式培训”的形式来完成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体验式培训,让教师首先成长,协助教师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扰,提升幸福指数,掌握心理学知识,提升人本管理绩效,让教师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2.班级管理与建设
班级管理与建设主要通过体验式家长会和体验式班会两方面进行优化。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而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却不理想,令人堪忧。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体验式家长会便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它依据家长的成长需要和家庭教育需要,通过成长工作坊、体验式培训和讲座交流三种培训方式对家长的心理资本建设、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技术等进行优化,从而让家长通过成长和学习,成为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导师;并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形成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班会不是为了服务于班主任的工作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但是,传统班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好这一目标,存在着数量和效益不成正比;学生不喜欢常规说教、索然 无味的班会等问题。体验式班会则能很好地完成上述目标。它是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成长规律和班级建设的需要,在团体动力推动下,通过绘画、音乐、具象、此时此地技术等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围绕教育主题而开展的班会活动。在体验式班会活动中,老师更多的是导师,是引领者、参与者、分享者,让学生感受教师角色的另一面,同时感受更多的温暖、包容、理解和支持,这样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空间内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快乐,学生创造的思维和潜能才能不断得到开发。3.课堂教学动力与技术
课堂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空间的过程,是生命相互润泽的过程。要打造具有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等特征的高校课堂,必须做到动力均衡发展、技术协调匹配。
在课堂中动力形成因素有很多。物理层面包括:教室大小、学生座位的安排、室内布置、文化因素、男女生人数等。人的层面:包括教师、学生、小组、班级。在人的层面中形成动力均衡的效果除了教师的因素外,关键在于学生、小组、班级。三者点、线、面关系的良性建构和发展是关键的。这里首先要涉及第一核心人物就是我们每个小组小组长人选。例如这个组长在小组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学习方面或其他方面在小组中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树立组长的威信,同时在组间和班级形成介绍个小组先进管理经验氛围和平台,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实现整个班级的稳步推进的蒸蒸日上班级风气。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教育心理学和系统方法的融合。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需要的是团体技术。我们倡导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是运用具象法、象征法、模拟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在团体动力场中进行立体、全面的转换与制作的手段与过程。从理论背景上,可分为团体教育技术和团体心理技术。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就是要使用团体教育技术和团体心理技术,只是团体教育技术要占的比例更大一些,教育层面更多一些。比如:情景的引入环节本身是要以引起学对本节课知识的注意(心理层面)、引发思考和探究(认知层面),为后面的主动积极学习行为产生做了一个很好铺垫的技术。4.校园心理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的提升不能单靠个体咨询和小组带领,而应从整个校园的生态系统下手。另外,学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有广泛覆盖意义的心理健康课是值得推广的,而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顺利的成长,完善其人格发展。建设生态校园主要从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人文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环境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人文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努力构建好校园生态文化,使学校成为一个“舒适、和谐、平等、宽松、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生态系统。
另外,学校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课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而应是联系实际的应用课、师生之间的互动课。教师要传授给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心态调适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使学生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教师也要灵活采用讨论分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各种方法,做到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心理上与学生相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四、总结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大杨树二中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可以复制;它有一套全面的培训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指导服务,培训者可以直接深入教师所在学校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学校中的应用中,还可以分步进行,逐渐推广,学校可以先进行外部条件的优化,这样既能减轻学校压力,又能使改革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研究、实践和推广将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崭新的实践。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促进教师的“与时俱进”,促进教育的“与时俱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体验式教育活动总结
体验式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市委实践办《关于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体验式学习的通知》(惠群组办〔XX〕20号)要求,XX年4月4日,我中心制定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体验式学习方案》,中心党员领导干部(党组成员)4人深入基层、转换角色、切身体验。一是以服务对象的身份体验到中心办事的全过程,具体体验停车、排队取号、业务咨询和办理;二是以普通员工身份到服务窗口上班,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体验业务受理,进行电话回访,查找中心工作作风、方式方法、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体验过程由中心实践办派人进行了记录。
中心党组成员4人每人都在不同的时间随机进行了切身体验,总体感受是:
1、停车比较难。从驾车到行政服务中心楼下,按门口招牌指示前往鹅潭公园或科技馆停车,从停车处步行至中心楼下,再乘电梯至6楼服务大厅,时间大约都在半个小时左右,感觉时间比较长,主要是停车位难找,停车位置距中心较远,要步行5—10分钟才能到达中心,并且等候电梯时间较长。
2、中心服务设备齐全可靠。进入六楼服务大厅,很方便地在叫号机处取号,基本上不用排队等候即可到窗口办理业务。服务大厅摆放了《办事指南》,设有公共上网区,办事休息区,整个大厅环境干净整洁宽敞。通过公共上网区的电脑及大厅内的信息公开大屏幕,可非常方便和直观地查询中心所有办事流程及各种交易信息,还可在公共上网区直接参加网上业务办理和网上交易。服务窗口设有服务评价器,办理业务后可对服务质量即时进行评价。
3、窗口人员业务熟练、服务水平及服务态度好。4人分别到不同窗口以不同情形甚至特殊情形进行业务咨询和模拟业务办理,窗口人员均能对制度规定、规范要求、业务流程及业务受理需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细致正确回答,业务都比较熟练。在服务对象无理要求或填错表格、资料不齐、忘记带KEY时,也能作认真解释和灵活处理,总体感觉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均好。
党组成员4人以普通员工身份分别到不属自已分管的四个交易部室窗口进行了体验,主要体验业务受理、材料审核、交易签证、缴费、电话回访及其它窗口办的事情。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甘少权到政府采购部服务窗口,党组成员赖巨龙副主任到土地矿业服务窗口,党组成员李建国副主任到产权交易服务窗口,党组成员杨志刚副主任到建设工程交易服务窗口,时间各为半天,总体感受是:
1、优质服务是窗口工作的第一要求。群众企业来中心办事,首先接触的是中心办事窗口,窗口人员业务一定要熟练,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能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服务工作。领导干部更是要经常深入一线,充分了解员工的喜怒哀乐、思想及工作状态,保持下基层常态化。
2、中心业务办理有些环节还有待提升。如交易员办证、CA认证,可否进行网上申请和办理;办CA时,能否在首次上传资料时就进行初审,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服务对象多跑路、反复提供资料证件;对服务对象需提供的法人资料等原件,有时欠缺提前的清晰提示。
3、电话回访情况。体验人以普通员工身份对前来办理业务的服务对象亲自进行了两次以上的电话回访,了解他们对中心服务质量、清正廉洁、便民利民方面的意见建议,大家收到的反馈是,各服务对象对中心的服务均满意,认为中心员工能廉洁办事,作风素质好,无吃拿卡要行为,到交易中心办事方便、顺心。个别服务对象提出建议:某些交易环节还可简化,希望中心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对能免的则免,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和程序。
中心通过党员领导干部扎实认真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党组各成员切身体验了服务对象来中心办事的难度和不便,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要求有了新认识和定位,找到了中心在便民利民服务上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措施。如服务对象停车难的问题,中心领导班子有了切身体会,表示将继续与大隆大厦物业及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努力争取解决和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另外党员领导干部到窗口实地当普通员工办理具体业务,体验到了中心一线员工的辛苦与努力,了解了他们工作、生活的真实情况,倾听了一线员工、办事企业群众的意见与心声,加深了与一线员工、服务对象的理解。同时也找到了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现场处理,做到了立行立改。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取得了实际效果,确保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中心党员领导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了表率。中心将按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督导组的要求,按照谋划好的思路和部署,“不辱使命、全力以赴、严密管理、大胆探索,”把实践教育活动工作保质保量继续抓下去。
第五篇:学生体验式教育夏令营计划书
学生体验式教育夏令营计划书
前言
紧张的生活节奏,传统的邻舍和家庭活动的减少,电子媒体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孩子们的人际沟通以及建立重要正面价值观的机会。
我们期待看到乐意助人、了解和关怀别人、面对困难和压力而不屈服的人。
我们的体验式教育课程力求激励每个人去发掘个人优秀潜能,了解自我价值,进而增加自信,并关心他人。
我们的课程,丰富孩子的人生经历,令他们终身受用。您的孩子将更加了解自己和珍惜生命,获得自信,并对他人更有热诚,使他日后有能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困难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