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时间:2019-05-11 22: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姓名:朱俊波

班级: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学号:0906020630105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涉及到教师,也是牵涉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一项复杂的工程。为此,研究一套适合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技能、方法

第一篇 概述

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训的专业人士。而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特殊培训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科知识的习得是不同的,教学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和训练而习得。作为师范生的我们,也必须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通过实践与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面临新课改后的教学,我们以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在新课改之前的熏陶中进行的,这对我们习得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技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于即将走上讲台的我们来说,习得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探讨课堂教学行为技能,为我们这些职前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提供有效的训练是必要的。

第二篇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数学课堂导入技能

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不仅是表现在某一项目上,就连教师上课也是如此。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积极的思考;能引起学生注意,帮助进入学习情境;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经过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这一学科的学习,我对新课导入有了一定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路。以教材的观点说,就是在数学课堂导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新颖性、简洁性、直观性和系统系性的原则。在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有针对性找到一些适应教学的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应该尽量直观的、有趣味的进行引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注意使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用问题让学生产生知识性矛盾,引导其解决矛盾来引入。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有:(1)直观型:直观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2)问题型:问题启示法、巧设问题悬念法、揭示矛盾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发现导入法、逆向导入法、讲评导入法;(3)新旧联系型: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转换导入法;(4)趣味型:趣味导入法、比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谜语式导入法。

例如:在讲述《平行线的性质》时,先联系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思考,两直线平行是否有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问题来引入,再让学生探索其猜想的正确与否。使学生在得出结论时心灵上有一种满足感,从而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对知识的渴求来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我觉得最好的导入是既结合课本,又要结合同学们日常的生活实际,做到简洁有力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数学课堂语言技能

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所以,教师还要练好语言技能。一般来讲,构成数学课堂语言技能的要素有叙述解释语、启发诱导语、推理论证语和调控应变语。语言的类型可分为一般教学语言、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三类。其中数学语言是数学科学的专用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形式化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通常一堂课要求教师在导入课题时,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其次要求教师要具有有逻辑性、诱辟性和启发性的讲解语言;具有凝练性、平实性、延伸性的归纳总结的语言。

三、数学课堂讲解技能

无论是在课改以前还是课改以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始终是不能少的,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

不管是什么课堂,包括数学课堂在内,学生都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的。因此,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正确、科学的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在实际课堂中,讲解技能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解释式讲解、描述式讲解、原理中心式讲解、问题中心式讲解四种。但是不管怎样的讲解,最终的目的都要做到课堂目标明确、具体,讲解证据、例证要充分贴切,语言精炼、准确、生动。

例如:在讲授《平行线的性质》时,由于本课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性质的学习,可以把本节内容放在专题中讲解。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串联起来,突出它的地位。我认为好的讲解要有讲解技巧:(1)结构合理、框架清晰;(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3)重点、难点突出;(4)观点正确,证据、例证充分;(5)时间安排合理。但对于不同的课题,则应该有所侧重,不要千篇一律。要灵活运用,巧妙结合,才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亲和力。

四、数学课堂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增强学生注意,保持学习力量的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课堂需要不同的强化方式,而在实际中,按不同的分法,强化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的有:

(一)按强化方式可分为:语言强化(包括口头语言强化和书面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接近强化和标志强化;

(二)按强化时间可分为:即时强化、延时强化和前置强化;

(三)按强化对象可分为:单个强化、集中强化、小组强化和部分强化。

不论是哪一种强化,教师都应该明确目标、把握时机、实时适度的进行多元化强化,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数学课堂变化技能

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变化技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所谓变化技能,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一堂课程中好的变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无一注意想有意注意过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最主要的变化技能有:

(一)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它包括声音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变化、目光接触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头部动作和手势的变化以及身体位置的变化等;

(二)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主要包括视觉通道和媒体、听觉通道和媒体以及触觉、嗅觉通道和学生操作的变化;

(三)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主要包括师生交流方式、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要做好课堂变化技能,就应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确立具体的变化,选择变化技能应该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选择,还要保证在变化的过程中的流畅性,也不宜太过于夸张,应用得当。

六、数学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

在新课改之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大量数学课堂要有教学媒体呈现,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它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媒介,它储存和传播教学信息,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媒体类型也有很多,一般地分为常规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常规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史上出现的年代久远的、现在经常使用的媒体,包括教科书、图书、黑板、模型等;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视、实物投影以及以多媒体的组合等。

在现在这个聚集着大量教学媒体的时代,教师上课应该把握好教学媒体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科目与不同的知识,教师应该抓住各方面的原因,因材施教,选择一套既适合教师教学,有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七、数学课堂观察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观察,主要可以观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思考与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情况等。”

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情况,到目前为止,普遍用到的观察法有目视法和调查法两种。(1)目视法,是大多数场合运用的观察法,主要包括:扫视法、巡视法、盯视法和凝视法;(2)调查法,由于此种方法在使用中需要准备较多的东西而比较少用。

课堂观察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在观察的时候应该分析好课堂的性质与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在观察室要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并且需要保持自然观察,不要干扰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展开观察。

八、数学课堂倾听技能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交往的过程,所以课堂倾听技能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

教师在课堂中倾听的对象是学生的一举一动,包括学生的思想、问题、回答等,因此,当好一个倾听者应该把握:平等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在倾听的过程中建立好师生平等的对话语境,学会欣赏、制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另外,教师还应该有期待的目光、鼓励和宽容的表情,也不要期待过高的完美的答案,并且在倾听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学生交流,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的讲授中,通过引导学生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时有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后,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反应和提问,并制造好和谐的语境与其交流,探其心声。

九、数学课堂启发引导技能

教学实施中,教师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创造其学习环境,引导其进入课堂。为此,课堂启发引导技能是教师不可缺的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启发引导技能应该考虑到:整体性、差异性、滞后性、有效性的原则。什么是有效性呢?有效性就是针对性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要把握好时机,适时的出手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比较好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法、蜻蜓点水法、因势利导法、旁敲侧击法和比喻暗示法。当然,不是每一种方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运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并举,已达到与其的效果。

十、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

一堂课的好坏,影响的不单是学生或教师,而是班级整体。因此,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堂好的课程必须要师生共同来创造。所谓数学学习合作技能,是指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任务,相互学习的一种模式。合作学习的三要素是: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指导。教师的指导数学合作学习在学生的接受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所以,教师在指导是应该带有平等和交流的原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十一、数学课堂提问技能

提问,是组成一堂课的元素之一。它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时一个双向交流的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比较高智力的动作。好的提问能起到反馈调控的作用,也有启发思维、诊断评判、激励参与、巩固强化和教学管理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提问技能的类型分为: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技能四种。而针对这些类型,课堂提问的方式有:直问、反问、互问、设问和追问五中方式。要达到以上效果,课堂提问技能应该要科学设计,有效合理、精准而多样话的提问,主要表现为:科学的设计和表述问题、能够灵活的处理,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十二、数学课堂反应技能

上好一堂数学课,就算拥有了以上十几个技能也是不完美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反应技巧也能给课堂带来活跃和保证教学的畅通。课堂反应技能具有:导向、调整、强化、评价和调节的功能,教师只有抓好反应技能,与其他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才会是一堂课变得富有感情色彩,变得生动活跃。

十三、数学课堂结束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也犹如写作一样,也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有了良好的开头,同样要有完美的课堂结束来加以呼应,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

一个完美的课堂结束可以达到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让学生认清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巩固知识,拓展升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要有好的效果,通常要把握以下三条原则:(1)简明扼要的原则,冗长、繁琐的结尾会使人心烦,只有简洁明快的结束语才使学生心悦诚服,思维得到升华;(2)面向大多数原则,一堂课要针对全体同学进行,而不是只为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设计;(3)形式多样化,一堂课到了最后,学生处于疲惫状态,教师在总结课堂内容是要形式多样,言简意赅的开放性思路进行结束课堂,使学生在结束课堂后仍有意犹未尽的心情。

针对如上原则,通常用于结束课堂的方法有:自然结束法、复述记忆法、归纳小结法、口诀总结法、前后呼应法、综合练习法、图示表格法、中心概括法、回顾提炼法、阅读理解法、设疑激思法、发散迁移法、延伸铺垫法和引申拓宽法等。但往往在实际应用中不是单独应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总结。

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结束课堂可采用复述记忆三条性质、归纳小结结合图示表格表示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来结束课堂。

十四、数学课堂说课技能

说课,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向专家与同行,概要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包括阐述教学观点,表述执教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

现在,“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次课好坏的重要标尺,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所以,要说好一堂课就不得不把握好时间、组织好的语言以及掌握好说课的程序。

十五、后记

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要走上讲台,面对学生,学好课堂教学技能是必须的,特别是在新课改以后,我们要面临从传统的受教方式向现代的信息化教育转变;面对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向现代的新观点转变化;践行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为此,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以及师范实习期,一定要虚心求教,努力抓好自身的实践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在教学技能的训练中,一定要稳扎稳打,练好教师应有的基本功,才能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主要参考书目

【1】、《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王秋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06月; 【2】、《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宋乃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姓名:吴娟

关键词:教师,教学技能,实践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知识的习得不同,教学技能必须通过实践,通过训练而习得。教学技能就是一种专门的技术,并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一位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课前,课后的技能。应以课堂教学作为指导,把课堂教学技能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这样才能理论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技能的作用。

通过读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课堂教学技能方面。恰逢在学习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同时,我也在进行试讲,这无疑给了我一个运用教学技能的好机会,因此,我把学到的教学技能运用到我的试讲中。下面,我就以我在试讲中的感受来总结一下我对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学习。

首先;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亦是如此。良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自己精心设计的导入出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这就离不开我们学习的导入技能。

在我试讲的过程中,刚开始,我的导入平淡无奇,课堂上的效果总是和自己预想的相隔十万八千里。通过对导入技能的学习,我的导入取得了很好的进步。这让我对教学时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无论是导入还是教学,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我刚开始试讲的时候,刚开始语言表达重复啰嗦,结结巴巴的。有时,心里想的和表达出来的完全是不同的。通过对语言技能的学习,现在,我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扣人心弦,有时也幽默风趣。语速张弛有度。我讲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语言技能的学习使我在教学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上课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连贯的逻辑,清晰的思路固然已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是要我们的讲解,讲解技能类型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学生,可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这就离不开我对讲解技能的学习。

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正确的讲解,科学合理的讲解,更好的理解,接受新的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恰到好处,让学生清楚明白你要表达的重点,难点。并留给他们思考的余地,让这节课回味无穷。但无论怎样讲解,都要做到目标明确,语言精炼有度。让学生充分理解你的意思。

强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增强学生注意,保持学习力量的行为方式。好教师首先要有很好的师德,然后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健康的体质。名师都是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形成的,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扎实的基本功,有助于高层次上提高个人的教学风格。

强化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采用各种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学习材料的刺激与教师希望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同。因此,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对于某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除了在课堂上要清楚仔细讲解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它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某些语言的强化,也可以使某些动作的强化,还可以是课后对某些知识点的强化。强化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它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吸收。所以,强化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不是被动地模仿教学技能,而是主动地研究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运用教学技能的水平,最终实现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真诚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鼓励。强化要得到学生的信赖与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艺术地把握强化技巧,则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注意中心,巩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归纳、推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教师顺利地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想法。我在试讲时,就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就你讲授的东西接受,而有的学生则会冒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针对后一种学生,我们不能一票否决说他们错了,或是说他们课堂捣乱,应引导他们从正确的方向出发,随机应变。所以,变化技能是每位老师都应该掌握好的基本教学技能。

在上课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那就缺少不了变化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变化技能的运用,可以刺激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从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充满生气。以便达到教学合一的效果。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并非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相互完成教学过程的。所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不应只顾自的往前走,而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学生的课堂反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某些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相互讨论,课堂练习等这些途径来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情况。

数学课堂观察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课堂观察对象以学生为主体,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参与程度,情绪状况,交往行为,生成状态

在使用观察技能的过程中,不应刻板宇某一种技能,而是相互融合使用,通过学生的各种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数学课堂倾听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观察学生言语反馈信息的教学行为。倾听学生,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紧张状态,增加师生之间的认同感。

教师的有效倾听,是将学生不同的观点、方法综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与构思,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感悟知识。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欲望、需求和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回答;倾听学生的提问;倾听学生的讨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若学生有疑问,或是有新的想法。哪怕这种疑问,这种想法不太符合你的想法,教师也不要直接否定学生,而是耐心的倾听万他们的表达,与他们相互交流,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一个讲授者,还要当一个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言语反馈中扑捉到很多信息。那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数学课堂启发引导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及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取教学信息建构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的思考问题。

新的教学理练,是让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讲解,灌输,不顾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活动过程,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探究的教学程序。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所在。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启发引导技能。

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设计好课堂教学提问,好的课堂教学提问能为教学质量增彩不少,通过对教学课堂提问技能的学习,我在课堂提问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明白了问题的设置通常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程度差的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要注意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数学合作学习是指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这也使教学过程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能够查缺补漏。扬长避短。这会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数学课堂反应技能是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调控的行为。这是一种心智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较高水平的动作,是一种可操作、可培养的课堂教学技能。一个恰当的课堂反应,具有导向功能,调整功能,强化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而常用的方法包括启发议论法,分析评价法,反诘设疑法,调整说明法,回避引导法。在实施这种技能时须做到: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强化意识,重视反应;抓住时机,及时反映;语言灵活,精炼简明;注重效果,多方配合。

做事都需要思考,教学也一样,我们在教学后也应该学会反思。反思是一个很重的过程,这堂课我讲的好与不好,优点或缺点各是什么,该怎样更好地来讲这堂课,怎样使得自己的设计的教学方案更好地适应学生,这些都是在课后反思出来的。知道自己的教学缺点并及时改正,获得进步,明白自己的优点继续保持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有始有终,这是我们的祖训,即使教学亦是如此。一堂课有导入,那么也有结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结束不过是一句话的问题,其实不然,好的结束犹如锦上添花,是这堂课栩栩如生,有时,某个问题的衍生,悬而未决的答案能让学生回味无穷,也能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因此,这些都离不开课堂结束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要作为一位好的老师,不但要会上课,说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最后几次就是用来说课的,这给我的感触很深,当我走上讲台时,我才真真正正地明白,说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需要合理安排说课的内容,这离不开说课技能的指导。

说课技能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对同行(或评委)展示自己数学课堂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项内容的教学行为,只有充分掌握好这些技能,才能在展示自己的时候如虎添翼。

总之,一堂好的课,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也不是学生一个人完成。而是师生相互努力的结果。教学技能的运用,不是单一分离的,而是相互融合使用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教师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与磨练中,不断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总结经验,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教学技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学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不断的学习这门课程,以此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高楼。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支引春

09级数本(1)

0906020630215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知识的习得不同,教学技能必须通大量的实践、训练而习得。这学期,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学习,我对课堂技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及初步的了解,特作了以下总结: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课堂教学设计

1、定义: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备课”,教师要在课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要熟悉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明确任务,确定重点与难点,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已确定教学的质量。

2、指导思想:

(1)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总准则;

(2)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3)教学对象: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4)贯彻数学思维方法的设计: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时代要求;

(5)教学设计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素。

3、基本要求:

其一、通过熟悉教学教材,将教材所包括的知识与方法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与方法;

其二、通过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并将其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

其三、通过钻研数学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内在联系,找到是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

4、主要类型:学期设计、单元设计、课时设计。

5、主要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课后反思

1、定义:所谓课后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

2、目的:改进教学,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加完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在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3、主要内容: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4、方法:自我提问法、案例研究法、教学诊断法法、总结记录法。

二、导入技能

1、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了学习新的知识创造良好好的氛围;

2、原则:针对原则、启发性、趣味性、新颖性、直观性、系统性原则;

3、基本类型:直观型、问题型、新旧联系型、趣味型;

4、方法:

直观型:

(1)直观启示法,(2)教具演示法,(3)实验导入法。

问题型:

(1)问题启示法,(2)巧设问题悬念法,(3)揭示矛盾导入法,(4)情境导入法,(5)发现导入法,(6)逆向导入法,(7)讲评导入法。

新旧联系型:(1)温故知新导入法,(2)衔接导入法,(3)类比导入法,(4)转换导入法。

趣味型:

(1)趣味导入法,(2)比喻导入法,(3)故事导入法。

5、实施要点:方式方法的确定,素材的准备,语言组织,教学手段的选择,所用知识的确定。

三、结束技能

1、目的: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之处。认清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拓展升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原则:简明扼要、面向大多数、形式化等原则。

3、方法:自然结束方法,复述记忆法,归纳小结法,口诀总结法,前后呼应法,综合练习法,图示表格法,概括中心法,回顾提炼发,阅读理解法,设疑激思法,发散迁移法,延伸铺垫法,引申拓宽法。

4、实施要点:

(1)、结束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盘考虑,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效果,在教学设计时就确定下来,切勿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地胡乱使用。

(2)、结束所用的时间不宜过长。

(3)、结束应该自然得当,与整体教学过程联系密切,切忌别出心裁的生拼硬凑。

(4)、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事先设计的结束方法。

(5)、大部分教学课结束都用归纳小结法,顶多有时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千篇一律的老套路缺乏新意,令人乏味。

四、语言技能

1、结构要素:叙述解释语、启发诱导语、推理论证语、调控应变语。

2、语言类型:

(1)、一般教学语言:简练与明确,丰富与生动,文明与热情;

(2)、数学语言:

一种符号语言,形式化语言;

(3)、教学语言:

不要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而过于迁就学生。

3、基本要求:

(1)、导入与要求:创造情景,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

(2)、讲解语要求:逻辑性、透辟性、启发性;

(3)、归纳、总结语要求:凝练性、平实性、延伸性。

五、讲解技能

1、类型:

(1)、解释式讲解:对较简单的知识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感知、理解、掌握知识内容;

(2)、描述式讲解:通过对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以及对事物形象、结构、要素进行描述,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印象,达到一定深度的认识和了解;

(3)、原理中心式讲解:以概念、规律为中心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有关概念的规律;

(4)问题中心式讲解:以解答问题为中心进行讲解,此类讲解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要点:

(1)、声音宏亮,速度适当,有感染力;(2)、言简意赅,语言准确,生动流畅;(3)、面向全体,教态自如;(4)、内容正确,论述充分,方法得当;(5)、条理性好,逻辑性好,重点突出;(6)、与板书技能、提问技能配合使用;(7)、注重启发,反馈与沟通。

六、强化技能

1、定义: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增强学生注意,保持学习力量的学习方式。

2、分类:

(1)、强化方式: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接近强化、标志强化;

(2)、时间:即时强化、延时强化、前置强化;

(3)、对象:单个强化、集中强化、小组强化、部分强化。

七、变化技能

1、定义: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2、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变化,目光接触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头部动作和手势的变化,身体位置的变化;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听觉通道和媒体,触觉、嗅觉通道和学生的操作;

(3)、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学生活动安排的变换。

3、实施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确立具体的变化;

(2)、选择变化技能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变化是引起学生动机、兴趣的武器,所以,必须要围绕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必要的变化;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系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不宜夸张。

八、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

1、媒体:包括教科书、图书、黑板、模型。

2、实施要点: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媒体;

(2)、根据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要优化人机互动探索新知的形成过程,呀启迪学生思维、提供创新空间,练习形式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3)、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多媒体。

九、观察技能

1、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状态、参与程度、情绪状况、交往行为、生存状态。

2、观察范围: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神态表情,形态动作,教学活动。

3、使用方法:目视法、调查法。

4、实施要点: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排除各种主观倾向、进行客观观察。

十、倾听技能

1、对象:倾听学生的欲望,要求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及学生的讨论。

2、基本原则:平等性、客观性、全面性。

3、方法:启发诱导,鼓励嘉奖,追问深入,全神贯注,微笑点头,不露声色等。

十一、启发引导技能

1、使用原则:整体性、差异性、滞后性、有效性。

2、使用方法:开门见山,蜻蜓点水,因势利导,旁敲侧击,比喻暗示法。

十二、合作学习技能

1、作用: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2、原则:平等性、交流性。

3、使用方法:组际竞争,任务驱动,和调组织,奖勤罚懒等方法。

十三、提问技能

1、功能:反馈调控、启发思维、诊断评价、激励参与、巩固强化、教学管理。

2、方式:直问、反问、互问、设问、追问。

3、实施要点:科学设计、合理提问;学生为主、有效提问;语言准确、重点突出;设问有序、内容有“度”;灵活处理、留空思考;形式多变、恰当评价。

十四、反应技能

1、功能:导向,调整,强化,评价,调节。

2、方法:启发议论,分析评价,反诘设疑,调整说明,回避导引。

3、实施要点: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强化意识,重视反应;抓住时机,及时反映;语言灵活,精炼明确;注重效果,多方配合。

十五、说课技能

1、定义:它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对同行(或评委)展示自己对数学课堂的教学的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项内容的教学行为。

2、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学法,媒体选择,教学过程。

3、实施要点:说课稿文字力求简洁生动,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说课语言表达力求清晰流畅,语速适中,教态自然大方,突出亮点,讲出自己的风格与水平;说课基本程序;时间的把握;课件展示。

4、评价:说课稿、说课。

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完成从书本到教案的再创造;二是要完成从教案到课堂教学的再创造,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局限性有给教学带来了约束课限制。现代的课程实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培养创新精神与强化实践能力;第二、建立与学生的平等融洽关系;第三、提高把握课程的能力;第四、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应当承认,目前的学校的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学习,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对于短短的45分钟,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方向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应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的习题讲给学生听,至少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则考虑的很少,这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了现状,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产生了害怕数学的心理,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最后,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会学以致用。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果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表现为提问目的不够明确,所提方式随心所欲,提问效果不尽人意。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

1.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识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2.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 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4.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数学课堂技能,我们应该要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实践和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课堂教学总结报告——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定稿]

课堂教学总结报告

历时四个月的顶岗实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我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调控技能、互动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技能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数学实习教师,数学教学技能的切实提高让我离一名合格的教师越来越近。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讲一堂生动的课,讲出艺术性,讲出闪光点,同时重视组织安排和课堂效率,教师讲得有成就,学生听得有收获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经过不断地磨练与改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通过本次顶岗实习活动,我在以下教学技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第一,导入技能。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迅速集中思维;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还能够沟通情感,营造和谐气氛。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导入的运用不能盲目,不能因为要有导入而设计导入,要注意导入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关联性。在我的课堂中,曾经采取过温故知新导入法、类比导入法、亲手实践导入法、设疑式导入法、演示教具导入法等多种形式的导入。案例:函数的奇偶性导入,采取了类比导入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函数有无数多个。在由无数多个成员组成的函数大家庭中,有一个美丽不容忽视,有一类精彩不能错过!让我们一起观察一组美丽的图片。(展示图片:蝴蝶、雪花、麦当劳标志、奥迪标志、中国结等)

师:同学们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了么? 生:对称

师:非常好,它们都是对称图形,这些生活和自然中的图片体现了我们数学上的对称美。根据我们中学学过的知识,这些图形都可以看做轴对称图形,而雪花、奥迪标志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那我们来看黑板上这两组图像。(板书)它们是?…(由图形的对称引出函数图像的对称,进而引出本节课所讲的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教学意图和效果分析:

函数的奇偶性有着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几何意义,从直观图像入手学生更易接受,由照片图形和函数图像的类比引出函数图像的关于y轴轴对称和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非常形象、非常简易,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二,讲授技能。

讲授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分析和揭示,剖析其组织要素和过程程序,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实质和规律,是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过程。课堂讲授效率高,成本低,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能较好的掌握讲授技能就能把握住一节课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传授过程。在学习讲授技能的时候,我们知道课堂讲授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准确、条理清楚,同时要特别的注重讲授的策略,还要注意措辞准确、术语规范、有感染力、无废话等要求。通过不断地实践,我在详与略、深与浅、展与收、续与断的讲授策略以及上述各种要求和语言、表情、姿势、情绪的配合上有了明显提高。案例: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构成要素。首先看一个实例,然后分析表格数据,经过分析归纳,实例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然后引出函数定义,和三要素定义。

教学意图和效果分析:

意图是经过简短的复习,通过观察实例和相应图表,总结归纳特点,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首先,简短的概括性复习使学生回想起了初中讲过的函数及其作用,为下面对函数进行深入的了解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详略得当的讲授策略;其次,通过实例和表格数据直接讲述本节课的重点,重点突出但不突兀;再次,对关系的总结归纳科学准确、术语规范。最后,引出定义,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无废话。这样的讲授方式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提问技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提问既可用于传授新知,又可用于复习巩固,它可以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同时适时、适当的提问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但是课堂提问同样是一门学问,不是想什么时候提问就什么时候提问,想提问什么就提问什么,想提问谁就提问谁,要讲究提问的原则、策略与技巧。提问的形式有很多种:回忆式,理解式,运用式,分析式,综合式,评价式提问等等,但要注意的是提问要由浅入深,问题要有启发性,提问的语速与方式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区别指导,深入探询。

作为数学实习教师,在数学的课堂上的提问我都经过了仔细的考虑与认真的设计,总结出了以下成果及经验:第一,如果是课堂中知识探索或思考层面上的提问,类似于分析式提问、回忆式提问、运用式提问等,要采用引导的方法,由浅入深,提问中还要伴有纠正和指导,同时尽量找一些积极思考或热烈讨论的学生来回答;第二,如果提问的问题具有连续性,那么一定要有层次,同时语速应该由慢到快,在同学们理解的越来越透彻的同时加快语速;第三,课堂上的提问还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打瞌睡、走神或没有跟着课堂节奏走,可以适当提问一些简单问题,既让他回答出来,使其他学生不去怀疑,又能让他接下来好好听讲。

第四,板书技能。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部分教师忽视了板书的作用,其实板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我实习所在的学校里多媒体等技术和仪器运用较少,主要还是运用板书来给学生直观的信息。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一是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二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三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作为数学这样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学科,我认为板书要有以下要求和特点。首先要做到数学板书的科学性,保证我们通过板书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准确无误,内容完整,系统严谨。其次,优秀的数学板书设计应该注重板书的逻辑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不应该是零星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应尽可能显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三,方法性在数学板书中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板书,通过板书再现概念的形成,演算的揭示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途径。

另外,优秀的板书设计还要有强烈的直观性。数学学科抽象的内容与思维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有了黑板和粉笔,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的需要写、画出内容或图形对一些结论、定理辅以直观图。可以板书、口述相结合, 如几何图形要边说边画, 说到哪步画到哪步,说完画完。

如果数学板书还能增添些艺术性就更好了。板书结构新颖,文字清晰,图标准确,绘图正确、美观。同时,板书中用特殊符号和彩色粉笔点缀,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互动技能。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常常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 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后,“互动”在课堂上的体现就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丰富了。互动不仅指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曾采取过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例如提问回答、小组讨论、做数学游戏等。

我谈课堂教学互动的技巧:第一,问答法教学。问答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问回答的形式发生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果我将问答分为提问、候答、叫答、评价四部分的话,那么分别应注意一下问题。教师提问,问题要清晰,措辞精炼、简单明了,并且尽量一次只提出一个问题;在候答环节,教师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等候1-5分钟再进行叫答;叫答环节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机会作答;评价环节,对坚定、正确的作答要给予肯定、表扬和进一步解释说明,对不正确的作答,要采取安慰和帮助的态度,并尽量引导学生完成回答。第二,讨论法教学。讨论是一种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一次成功的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但却不易控制,而且难以预想讨论的结果,所以要组织一次好的讨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说好讨论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如果有讨论小组偏离主题,要及时提醒,回到正题。其次,合理解决讨论中的突发状况,例如在讨论小组中有人垄断讨论,妨碍别人的发言机会,那么教师应该婉言劝阻;如果有学生畏缩不前,要大胆鼓励;如果学生中途提出疑问,教师尽量采取引导的方式辅助解答。在讨论的最后,要对大家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适当鼓励。第三,游戏互动法。在数学教学中,繁冗的计算、复杂的证明占据了主导地位,偶尔插入有趣的数学游戏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的加入也许会带来课堂的混乱,同时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有没有预定的收获很不容易掌控,我觉得这种互动方式有以下技巧:首先要确立游戏主题,并预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什么、体会什么,做完游戏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其次,在游戏前一定要强调规则和纪律,保证课堂秩序;最后,教师要参与其中,感受真正的互动,体位学生的兴奋和感受。

以上就是我在课堂教学技能上的认识和提高,虽然仅仅写了五个小方面,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这次实习实践的意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实践机会,更好的完善、提高自己。

第五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导入

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导入•强化•语言沟通

李涛(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技术协会院讲师)杨宣(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讲师)王凤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第一部分:导入技能训练

请各位老师先听一个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如何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话剧,如何设计它的第一个场景?

【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商人进了高利贷一大笔钱,这个高利贷的人又老又丑,但他却早已对商人美丽妙龄女儿垂涎三尺,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交易,他说只要让他得到商人的女儿就可以取消债务。商人和他的女儿都被这个提议吓坏了,他们当时正站在高利贷后花园一条有黑白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狡猾的高利贷说,让上帝的旨意来决定这件事情。他说他想把这颗黑色和白色的卵石放进一个空袋里,让少女拿出其中一颗,如果她拿出的是黑色的卵石,她将嫁给高利贷,她父亲的债务也会被取消。如果她拿出的是白色鹅卵石,她可以继续留在她父亲身边,债务也将被取消,但是如果她拒绝拿出鹅卵石,她父亲将会被关进监狱,她也会开始挨饿,商人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一提议。于是高利贷弯腰拾起了两颗鹅卵石,眼尖的少女吃惊的发现他拾起了两颗黑色的鹅卵石,并把它们放进了钱袋,接着高利贷要求少女拿出其中一颗决定了她和她父亲命运的鹅卵石,少女将手伸进了钱袋,并拿出了一颗鹅卵石,但大家还没来得及看上这颗石头一眼,他就不小心把它弄丢在地上,由于地上到处是黑白鹅卵石,所以再也分不清哪一颗是刚才掉在地上的鹅卵石了。哦,我真是笨手笨脚少女说,但是没关系,如果你看一看钱袋里剩下的那颗是什么颜色,就会知道我刚才拿出的鹅卵石是什么颜色了?

就上面这个故事,如果让大家给它编排一个话剧的第一场,大家怎么来编呢? 设计教案的第一步是导入,导入与话剧的第一个场景很相似,但是它也有不同地方,话剧是我们为它设计出来就可以了,但导入我们不仅是设计者,而且还是演员。作为一个老师,能够设计出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这样的导入,而且在课

堂上很好的实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定义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应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在其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什么来设计导入呢?设计一个问题情景的作用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构成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由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构成。课堂教学是由认知需求决定的。认知需求是学生要获得知识的这种需要,它本身直接就指向了知识内容,并且以能够得到这种知识的刺激为满足。同时这个认知需求也是形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稳定的一个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另外一个构成的要素,学习期待的形成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它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一个外在的,不是学生内在的,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设定的要达到的目标。而学习期待是解决这个目标,让它转换为学生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一种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和学习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学习需求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学习期待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或者期待,目标和期待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主体学生把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学习活动。

总之,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学习期待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或期待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主体把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形成的条件

学习动机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与教学内容这一外在的客体之间的矛盾,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客观矛盾都能构成教学过程的动力。必须要把这个矛盾进行转换,转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矛盾转换为学习动力,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只有当这一矛盾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时候,才能够被学生感知到。就如拿一个高中的物理来教小学,小朋友肯定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动机。

矛盾是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必然产生”是指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在将新的学习材料进行加工,要使学习材料中本身固有的与原有认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成为明显可见的刺激形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与要素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对于我们导入就肩负着这样一个重任,就是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手段,来制造使教学中基本矛盾发生转换的必要条件。导入技能具有以下功能: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 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 ■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 创设学生的学习气氛

(二)导入技能的要素

请大家来回忆小学的时候,写记叙文老师要求要有六要素。这些要素必须要包含在故事里,必须要反映出来,导入也有它的要素,应该有哪些要素呢?首先是创设情景,必须要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能够获得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条件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情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从物理意义上来讲,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是一个情景,也可以是老师给学生呈现的一个情景,也可能是老师给学生出的一个问题。这个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根据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定。

另外从心理意义上来讲,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引起他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学习这些知识的动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入技能的要素可以分为三类:

1.问题情景

(1)问题情境的分类 ①问题障碍情景

在此情景中,为学生创造具一个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情境,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然后形成一种认知的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各探求的一种问题情景。例如:中学数学“复数的概念”的导入

师:请同学做下面这道题:已知a+1/a=1,求a2+1/a2的值。生:a2+1/a2=(a+1/a)2-2=-1 师: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分析】通过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②问题发现情景

问题的发现情景就是给学生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知识的一种问题情景。

或直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比如在一个商场里,或者在一个工厂里这些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发现一定的问题。

例如:《生物》八年级上册《免疫》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画面。

(录像引入:许多人在一个拥挤的餐馆进餐的场景,周围有许多食品和蔬菜。)师:请同学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学生观看后自由发表观点。(略。)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病菌、病毒等病原体无处不在。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和吸

人的空气中都有许多病原体存在,为什么人们还能健康地生活?

生(抢答):可能人体有抵抗这些病原体的结构。

师: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漫画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分析】教师通过录像为学生呈现出餐馆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暗含着健康、病毒与免疫的关系,教师的两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这个场景中思考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发现情境。

③问题解决情景

所谓问题的解决情景就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学科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通常像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直接导入,其实就是属于这样一种问题情景。

例如:《物理》八年级上册《颜色》的导入

师:同学们,放眼我们的校园,绿树、青草,各色花儿竞相怒放,生机盎然。再看大家身着的服装,五颜六色,多姿亮丽。是什么把校园点缀得美丽如画呢?

师:现在我们重温世界科学巨匠——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以及另外两个有趣实验,揭开大干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质五彩缤纷的颜色之谜。(板书课题:颜色)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后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收获。

【分析】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身边环境入手,将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告诉学生通过几个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情境。

(2)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①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②按照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规律来设计导入的方案。(3)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教学内容

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倒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出和新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这个内容确定情景中矛盾。

第二步:设计

用设计呈现,用具体的设计来把这个矛盾表现出来。这是问题情景的设计。2.知识的衔接

知识衔接是指在导入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够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够获得。

所以导入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一个问题情景是不够的,在这个问题情景中还要使问题情景潜在的矛盾或者差异表面化、激化,使这个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此矛盾。

3.目标指引

在导入中要明确将要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首先对问题情景进行简单的概括,教师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后,对问题情景的活动进行简单概括,提出下面教学认识的主要问题。其次是要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学习期待,从而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这是导入技能的三个要素。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导入的类型,导入类型有很多种,不同学科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导入的方法,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通用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极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方法,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直接导入比较适合连续性教学的后续教学的导入,同时它也是高年级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内容适合用直接导入,其次,就是年龄大的学生。他们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用导入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但是直接导入要注意对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不要用的太多,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案例:小学科学《耳朵的科学》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问题。那么,声音又是怎样被我们感受到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感受声音的器官——耳朵。耳朵能够感受声音,而我们其他的器官,像鼻子、眼睛就没有这个本领,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耳朵的科学之谜。(板书课题)

【评析:】导入的作用就是激发兴趣或动机,引起探究的内在雷要。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这连小孩子都知道,没什么新颖之处。可是,声波传到我们其他的器官,怎么就听不到声音?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挺意外,谁去注意这个问题了?这正是身边的科学。这个直接明了的导入,使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被引发了,探究耳朵科学的欲望被激发了。

(二)经验导入

所谓的经验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和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通常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时候,采用这种经验导入,这种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发生在学生身边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动脑思考。

经验导入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样的素材;选择的内容要与新的教学内容有关;另外在关键的地方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案例:物理《惯性》的概念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在乘车过程中会发生这种现象,每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倒;当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当车子急转弯时,人有被甩出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存在惯性的缘故。那么什么是惯性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概念。

【分析】教师从坐车时各种现象导入,这些现象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切身的体会,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三)旧知识导入

旧知识导入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知识的连接点,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旧知识导入通常是在新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关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使用。

案例一:小学数学《九的乘法口诀》导入

师:出示从二至八的乘法口诀算式卡片,让学生自由应答;给应答既快又准确的小组发优胜小红花,给予鼓励。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能找出口诀中有因数“九”的口诀吗? 生:学生开始找“九”的口诀

师:把学生找出的“九”的口诀按顺序打上大屏幕:二九一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

师:“还有补充吗?”

生:争先恐后发言:“一九得九,九九八十一”,并把它们安插到上列式子中的适当的位置上。

老师追问:“能说出理由吗?”

生:“一九还是九”,“九个一是九”,“八个九是七十二,九个九就是多一个九,把七十二加九,就是八十一。”

生:“西游记中不是说唐僧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吗?”大家都乐了。

(四)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的方法来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以已知实验现象或知识经验与发现新现象对比方式产生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自然的过渡到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

通常是在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是学生所缺乏的,或在生活中虽有所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的,或需要有鲜明的表象时采用。

实验导入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

案例:中学物理《电磁铁》导入

师:老师这有一块条形磁铁,用它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磁铁把大头针吸起来了。师:磁铁为什么能吸引大头针? 生:因为磁铁有磁性。

师:老师这还有一根铁钉。我把它接近大头针,看它能不能吸引大头针?(师演示)生:铁钉不能吸引大头针。

师:为什么吸不起大头针呢? 生:因为铁钉没有磁性。

师:我们能不能让铁钉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大头针呢? 生:把铁钉磁化。

师:你想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没有回答)师:这节课就来学习把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变成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的电磁铁。看谁爱动脑筋,学得快,实验效果好。

(板书课题《电磁铁》)实验导入通常是在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是学生所缺乏的,或在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需要有鲜明的表象的时候用实验导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导入时也要有一定的注意事项,实验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学习新内容服务。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掌握观察的具体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实验导入才能够起到它真正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例子,书中都有,大家回去可以在书中进行详细的看一看。

(五)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的导入方法。学生在直观感知过程中产生疑问,疑问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个也可以把问题情景归我们前两类问题情景。直观导入的时候要注意,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以明确学生观察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的材料做好准备。

案例:《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毛毛虫的故事》导入

师: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礼物。先请看——(播放多媒体操件:《真蝴蝶纷飞图》)师:(解说)你们看,在火红的花瓣上,在翠绿的草叶间,美丽的蝴蝶挥动着轻盈的翅膀在自由的飞舞。可你们知道吗?这么小的蝴蝶,它小的时候竟是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毛毛虫,(继

续播放课件,毛毛虫的丑陋可怕状使学生纷纷惊呼。)(教师板书:毛毛虫)师:这样丑陋不堪的毛毛虫,最终却成了美丽无比的蝴蝶。那么它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一个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补充板书: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六)故事事例导入

故事、事例导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报纸上的有关新闻,以及历史上认识自然与社会中的故事设置问题情景的导入方法。

故事具有启发性,把这些故事用在我们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很好的兴趣。在故事选取时要注意,首先选取的故事和事例必须是有趣的、启发性的、教育性的。其次,故事要精短,再次是故事事例要有针对性,能为讲课主题服务。

案例: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妈妈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三兄弟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大兄弟灵灵其中的一块。二兄弟聪聪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聪聪2块。三兄弟皮皮更贪吃,非要吃3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皮皮3块。三兄弟谁分到的饼最多呢?

生1:灵灵最多。生2:皮皮最多。

生3:三个兄弟分到的饼一样多。

师:到底谁分到的饼最多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去寻找答案。

(七)设疑悬念导入

设疑悬念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问、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方法有:

惊奇——展示违背学生已有的观念的现象; 疑惑——使学生产生相信与怀疑的矛盾:

迷惑——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选择,学生已有的经验中缺乏可以辨认的手段而产生迷惑:

矛盾——在推理的过程中,故意引出两个或多个相反的推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案例:初中语文七年级《狼》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八)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就是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这样一种导入。情境创设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其次,教师设置的情景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意识。再次,当你设计的情景内涵比较隐蔽的时候,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案例:《美术》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撕纸游戏,随便拿一张纸,不要刻意地去撕出什么形状,任意去撕,撕出什么算什么。(师撕完后)同学们看老师撕的像什么。

生:什么也不像。

(老师就着撕出纸的形状,根据鱼的形状和花纹进行简单的添加,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

师:现在变成什么了? 生:鱼儿!

(鼓励学生把刚才自己撕出的纸也添画成鱼,贴到黑板上来。学生添加得又快又灵活,都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贴,课堂气氛活跃。不一会儿,黑板上贴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鱼儿。)【评析】:与学生一起玩“撕鱼”游戏,丰富学生的联想,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撕鱼的方法,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第二环节让学生了解鱼形状多样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五.导入技能的策略

在导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都应注意一定的策略:

(一)导入技能设计策略 1.目的性

教师要明确导入技能的教学目的,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应该使设置的问题情景指向教学目标。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导入设计这个问题情景,要与学生的年龄以及其思维特点相适应,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情景,这样学生感到亲切,容易融进情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指在导入阶段,善于以旧抓新、揭示新旧知识的关系,使导入的内容与新课程的重点紧密的相关。

3.趣味性

导入本身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下去,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尽量选择学生身边能引起学生好奇心、感兴趣的材料作问题情景。

(二)导入技能应用策略 1.把握导入时间

导入的时间要适宜。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5分钟为宜。导入时间过长,难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在开始导入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要根据导入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应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和措词,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第二部分:强化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包括:强化与强化技能的概念,强化技能的功能,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强化技能的类型,以及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五部分。

一、强化与强化技能

(一)强化概念

1.强化(reinforcement)

强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称为强化。”它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引起强化作用的物体或手段称为强化物。

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不可缺少的关键,其理论源于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学习理论。

强化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是刺激反映的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简称S—R联结学说)。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动物与人的行为类比的客观研究,着重于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2.强化构成要素

内驱力:推动个体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的需要;

线索:有区别的已分化的刺激物,它标志和指引特定的反应;

反应:在起信号线索作用的刺激物和起促进作用的内驱力作用下引起反应; 奖赏:即强化,对正确的反应给予奖励(对错误的反应不奖励或惩罚)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怎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

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由于遗传对刺激做出的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应,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他提出了两条学习的基本规律——频因律、近因律。

强化是成功的关键,强化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即发生的概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行为的强度就会增加。因而,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

反应+强化=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减弱反应;

反应+惩罚(负强化)=压抑反应。

刺激——反应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其局限性,此学习理论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毕竟有着某些重要的差别。另外,这种理论完全排除学生内部的知识经验结构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只强调外部的刺激和反应,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也有较大的距离,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很难给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解释。

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也得到其他心理学家的重视。C.赫尔就曾指出强化是导致学习的基本条件。他认为一种特殊行为类型伴随以内驱力减低时强化即行发生,学习即可成功。他把强化分为初步的和后继的两种,并指出后继强化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人类学习当中。A.班杜拉的研究指出,强化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超过对学习本身的影响。有关其他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可参考附录1其他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二)强化技能的概念

强化技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的反应采用各种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学习材料的刺激与希望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教师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行为方式。

那么,教师掌握强化技能有和意义呢?教学条件下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相比,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当前人类的认识水平,其认识过程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经验和来自教师的有效控制。这些间接经验作为教学材料的刺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避免了人类认识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学生对这些教学材料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如判断、推理、联想等,很多情况下是来自教师的反馈强化。它使学生的正确行为得以巩固,排除掉不正确的行为或认识。强化体现了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的特点,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习的革命》提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鼓励和表扬,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结果的一种最佳认可。这种认可,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意识问题;但对于接受鼓励和表扬的学生来说,则意义大不一样,他们会把教师的表扬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取向。当自己的行为能够取悦于老师时,学生便从老师那里得到表扬,因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相反,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能取悦于老师,学生便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案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在讲解重点、关键地方的板书中加标志(如加彩色圆点,加彩色曲线),以引起学生注意的作法;以及在演示实验中,在观察重点处加标志“.”,以引起学生注意。

您觉得这种做法是教师强化技能的体现吗?为什么? 请各位老师观察2幅漫画

(一)引起注意,保持注意

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对认真听讲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对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给以很高 的评价等强化方式的运用,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上,也可以防止或减少非教学因素刺激所产生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注意比较容易。而保持学生注意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小学,学生注意保持的时间一般最长不过15分钟

教师应使用语言、声调、手势、眼神、暗示等多种强化技能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二)巩固正确的反应

案例:在教学应用题时,一个学生由于对题意的理解有偏差,对于解题过程有疑问。他提出了一个偏执而幼稚的问题,而且坚持和教师争辩。经过教师的耐心讲解,他晃然大悟,很不好意思地坐下了。当时课堂气氛有点尴尬。教师说:“×××同学追根寻源的这种态度很好,学习就要有这种精神。这就是科学的态度,这能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强化,短短的几句话,使提问的同学得到了正面的强化信息,心中十分感激教师。以下的学习活动会使这个学生始终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习内容上。

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独立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经常采用各种赞赏的方式,对学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行为,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承认学生的努力和成绩,能促使学生将正确的反应行为巩固下来。研究还表明,强化不仅能改善学生的行为,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数量和质量。这是由于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强化技能,而使学生的正确行为以较高的频率出现的结果。

(三)提高兴趣、促进参与

案例:当学生专心听讲、书写姿式正确、书写规范时,教师用语言进行强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尝试性认识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不断指引学生寻找依据和提供线索,促使学生的内部强化,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需要外部的鼓励或表扬,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更需要通过鼓励促进他们的进步。当这些外部刺激不断地促使他们走向成功时,便会变成主动的追求,激发起学习的内部动力。

(四)控制教学过程与教学计划的有序进行

强化技能的教学功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师生相互作用中一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的呈现是经过教师精心加工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材料刺激的控制。但在学生做出反应后,若教师不进行任何反馈强化,则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就中断了。教师只了解了学生当前的认识状态,但并没有对其施加任何影响,接下去的教学材料的刺激很难说是有针对性的;另一方面,学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则认识的尝试活动就失去了方向,教学在这一环节就失去了控制。

三、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何种强化才能对学生产生作用呢?对我国10至14岁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1000份),结果表明:

55%的调查对象喜欢科幻、侦探、古装类的电视节目和课外读物,而30%的调查对象喜欢童话、文学、卡通类的电视节目和课外读物;

在课余生活方面,55%的调查对象上网、看电视娱乐节目,30%的调查对象写作业、看书、做体育运动,10%的调查对象和父母到野外或公共文化场所、公园玩;

30%的调查对象表示和同学之间交流的内容为自己的爱好和喜欢的事物,40%的调查对象表示,交流的内容为网络和网络游戏,谈论学习的仅占20%。

音乐爱好方面,61.5%的调查对象是流行歌曲,20%的调查对象是经典音乐,7%的调查对象是当代严肃音乐。

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我们应该对这一技能进行分析,找出这一技能的“关键点”。这里我们用“构成要素”这一术语,即构成某一技能的重要元素。

(一)准确判断

准确判断是强化的先决条件,是对学生反应进行迅速准确地判断,发现一切对教学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强化加以利用;准确判断学生反应符合要求的程度,保证教师的强化是发生在被要求的学生表现上。

1.准确理解

准确理解学生反应的真实含义。学生对教学材料刺激的最初反应,在表达上往往是比较含糊的,若教师在没有理解学生反应的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就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强化,就会妨碍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2.“捕捉”每一个闪光点

发现学生中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正面强化。教学中教师经常容易将反应的机会交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同时对这些学生的反应关注和期待较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反应有所忽视。发现学生中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正面强化,就是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反应,及时准确地判断各类学生中对教学有价值的因素。

3.把握课堂“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教师对学生反应强化时,不应局限在自己事先想好的范围内,而是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课堂”及时进行准确判断,发现学生反应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强化。

4.不做武断评论

对学生的回答一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时,不做武断的评论,安排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加以肯定,然后安排时间在课下与该生个别讨论,在下一次课上给出讨论结果,若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创造性的,可由学生来详细阐述他的方法。这种强化对该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态度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二)意图明确

教师在对学生的反应或活动进行强化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强化的是他的哪些特殊行

为,保证教师的强化意图被学生正确理解。

1.具体分析 2.明确强化的原因

说明强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受到赞赏和鼓励。简单笼统的肯定或否定使学生不能区分自己的反应和活动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错误的。在学生的反应中包含多种成分时,教师首先说明反应中各成分的性质,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强化。

3.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强化意图绝不应该仅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不一致的,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但课堂教学过程要求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要同步发展,不能仅对少数几个学生。所以教学中师生交流不能仅仅是一对一的形式,而应该将个别学生的正确认识结果及时地扩展到全班,使全体学生形成对当前问题的正确理解。

教师可以征求其他同学对该学生回答的态度,或将学生的正确回答鲜明得向全体学生重述一遍,然后进行正面强化。这是强化的意义就不仅限于学生个人了,而是对全班学生达到了正确认识状态的强化。

(四)把握时机 1.即时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性认识阶段,通常是一些短小的问题,有时是全班学生的应答。在这一认识阶段,往往要求学生的认识过程是连续的,并保持明确的认识方向。这时教师对学生反应的强化也应该是短小的,简单明确的,而且是即时的反馈。

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也应及时反馈强化。课堂练习应使学生当堂知道练习的结果,利用学生每人将练习写在投影片上的方法,及时对典型的问题和正确的结果用投影仪打出来进行强化,这样才能达到巩固和深化新知识的目的。对于家庭作业也应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到学生手里。若时间拖长了,学生的关注点已脱离了作业中那些问题,作业发到手里顶多看看对错,不再进行认真思考了。

2.延时强化

四、强化技能的类型

强化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教师实际应用强化技能的具体形式看,强化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标志强化、活动强化;

(一)语言强化 1.理论基础

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评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示某种判断和态度,或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将他们的理解从客观实际中得到证实。

 具体形式

(1)短语

如:是的、好的、正确、对了、不错、做得好、好极了、噢、妙极了、哎呀真好、你真行、超棒、佩服、帅、厉害、了不起、有见解、有进步、有思想,Goodjob,welldone,excellent,splendid,wonderful,great,quitegood。

(2)语句

如:做得对,继续努力。我们给他鼓励。讲得对,大胆些。我们向他表示祝贺。鼓掌。你学得很认真。不要急,继续思考。你看得很仔细。我为你高兴。非常有意思。你进步的很快。看谁找的又对又快。你讲的意思对。同学们真聪明。补充的很好。他这个办法好。他分析的很好。这个问题提的棒。多好哇!

(3)评语

教师在对学生的各种评语(如,期末评语)中,应撰写激励性评语。

如:某教师给班里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离家那么远,可这学期没迟到过一次,这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可你做到了,体育成绩一开始没达标,经过刻苦锻炼,也达标了。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没有做不到的。学习也是一样,不信,你试一试。你只要每天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改错,每天的事每天做完,你的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现在你太贪玩,长大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有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二)动作强化 1.理论基础

动作强化是指教师运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有时,无声语汇,教师的点头示意、微笑、期待的目光、专注的神情等非语言行为,运用恰当,就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言语行为的全部效果中,体态语占5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动作强化常伴随语言强化同时出现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强化效果,这是由于学生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 具体类型

(1)目光

通过目光可以传递多种信息:鼓励的目光、赞赏的目光、探询的目光、制止的目光。目光是最常用的强化物。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行为,通过目光就可以达到强化刺激的效果。

(2)手势

手势是很重要的非语言性强化物。手势的变化多、运用广泛、使用率高。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或非学习行为,都可以用手势进行强化。如翘起拇指表示赞扬;伸出食指放在唇上表示轻声;鼓掌表示热烈的赞许和鼓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强化作用。

(3)表情。

对于学生的行为,通过点头、摇头、皱眉等面部表情动作,辅以相应的眼神,可以构成强化物。如:微笑。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表示赞许。

如:点头,摇头。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如:惊奇。对学生出色的学习表示赞赏。(4)接近

教师上身前倾聆听学生发言、走到学生中间、弯腰观看学生活动等,都可以产生强化作用。用躯体接近学生可以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或演算习题时,教师站在学生背后,弯腰注视学生的练习本。如果学生回头看教师,教师可以回以微笑和鼓励的目光。这时学生心理会产生很大的鼓舞,产生极大的强化刺激作用。又如,有的同学在玩东西、做小动作或说小话,教师走到学生身旁,看一眼学生的手或眼睛,也会产生强化刺激作用,使学生停止小动作,把注意集中到学习内容上。

(5)接触

教师与学生的身体接触,如拍拍肩、摸摸头、握握手等动作,对于年龄小的学生会产生很强的强化刺激作用。被接触的学生会从心理上产生很大的满足感、优越感,会从中得到极大的鼓舞。此时学生正在进行的操作行为或刚完成的行为会被强化,从而得到巩固,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这种强化方式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效果很好,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应该慎用。

(三)标志强化 1.理论基础

是指教师运用各种象征性的标志、奖赏物,对学生的成绩或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强化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年龄小的学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鼓励,印象更深刻,激励的时效更长久。

2.具体形式

(1)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练习后,教师写上评语“好!”,用彩笔打勾;在作业上写评语、加盖印章图案(如:五星、小红花、红旗、优秀)等。

(2)实物奖励(如:邮票、五星、小红花、红旗)。

(3)制定全班学生学习进步图表,定期标出进步的幅度,激励学生努力奋进。(4)象征性奖励(如戴博士帽、发奖杯等)。

(四)活动强化

理论基础:指教师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和贡献给予奖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巩固正确的行为,得到自我强化。

(五)内在强化和外在强化 1.外在强化

是指由于来自孩子/行为个体以外的奖励的刺激(如:夸奖,奖品等等),使一个行为(如:坐好)得到强化而继续出现。举例,如果一个孩子做对了一件事,你会夸奖他,还可能会对他说:“你可以吃一块糖。”或是一些其它类似的话。就是说你给他一些他喜欢的东西。

2.内在强化

也被称做“自我奖励”,指一个行为的出现是由于受到来自孩子行为个体本身的奖励的刺激(如愿望、兴趣、对社会规范/规则的自觉认可等等)。在通常的情况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奖励的刺激也会逐步由外部转向内部。所以教师在面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时,会逐步(或很快)地减少外在强化,因为他们觉得有些行为会得到学生的自我奖励。

(六)正强化和负强化 1.基本理论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

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 具体形式

(1)小组强化(2)定向强化

五、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

(一)目标明确

在运用强化技能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强化。教学目标明确是教师对学生反应进行准确的判断,发现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的前提,也是使强化的意图明确有效地基本保证。

(二)提供机会、提供线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做出反应的机会,教师才能看到学生的反应,并对其正确的因素给以强化。

采取提问、让学生做习题、或者对其他同学的反应做出评价等方式,给学生做出反应的机会。

(三)态度客观、真诚

教师在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后,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强化。这是教师在应用强化技能时的外显的行为。教师的态度应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肯定的是他的哪些行为。

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真诚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鼓励。

(四)及时有效 1.及时

对学生的反应要进行迅速准确的判断,当所期望的行为一经出现,教师就应抓住时机给予奖赏,力求得到强化。即发现学生中每一个闪光点要进行正面强化;当学生的回答或操作不完全正确时,对合理部分要进行正面强化(部分强化)。

2.恰当、可靠

在采用动作强化时,要注意走动和接触学生的频率,不能过分频繁,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反感;采用标志强化时,标记的种类不宜太多,色彩不要过于斑斓,否则搞得学生眼花缭乱,重点不突出,达不到强化的目的。

3.要把握好时机

把握好强化的时机,对提高强化的有效性也是很重要的。对短小、简单的问题,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应进行即时强化,这样可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学生对一些抽象、复杂问题的解答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则应待学生充分反应后再进行强化,以使强化更具有针对性。

(五)注意强化的个别性和多样性 1.区别 2.变化 3.多维

(六)促进内在强化

(七)慎用负强化

1.正强化为主 2.慎用负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对批评和惩罚,教师应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对于认识性的反应错误,教师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埋怨学生笨,将自己对教学不成功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头上。所以,对于学习中的认识问题不应采取批评和惩罚的方法,更不能对学生的人格进行讽刺和挖苦。

3.正负强化结合

例如,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读一段课文,给机会回答一些有可能胜任的问题等,比单纯批评惩罚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部分:语言沟通技能训练

一、什么是语言沟通技能

语言沟通技能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运用语言、情感手段,通过倾听、反馈,交换观点、意见,实现理解、信任、尊重、彼此接纳、合作,达成共识,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教学语言的八个要素 语言——规范; 吐字发音——清楚; 音量——适度; 语速——适当; 语调——达情; 节奏——适中; 表达——停连; 词汇——丰富。.【播放录像】大家刚才看这段录像,可以发表发表自己的观感,就是看完这个录像以

后,你觉得老师这个语言,利用得怎么样,有什么特色。

(二)运用教学语言沟通要点 1.有情感,与教学情境相适应; 2.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变化; 3.有条理、严密; 4.表达内容正确;

5.要善于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学生。

(三)发生训练

1.抬头张口下巴放松,固定。尽量抬头、张口。(锻炼咽部肌肉)2.伸舌,摇头。(放松咽部肌肉)3.狗喘气。(打开横隔膜)

4.舌抵前齿,下凹成沟。(形成声管)5.呼吸练习,想象自己的身体像个大气球 综合练习:风暴平地起,江海要翻腾。

二、语言沟通技能的功能

(一)使教与学的目标达成一致性

(二)教师和学生感情融洽,可以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态势

(三)有效地沟通,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语言沟通技能的类型

课堂教学的沟通根据沟通媒介不同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体态沟通,文字沟通,媒体沟通。

根据沟通的组织程度不同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以及群体沟通和个人沟通。

课堂教学中的沟通方式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情感沟通、认知沟通、群体沟通和个人沟通等4种类型

我们重点介绍以上四类:

(一)情感沟通

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如下表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景的感染中,特定情绪的撩拨下,借助于必要的学习资料,自己感悟、理解而获得的。

所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认知沟通

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与学生进行认知沟通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教师应让学生感悟、发现,从而取得教师“举一”而学生“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群体沟通

群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要善于掌握与全体学生沟通的技能,实现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

群体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规范具有维持群体、评价和导向成员思想和行为以及限制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功能。

教师与学生人际沟通的特点,群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要善于掌握与全体学生沟通的技能,实现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

群体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规范具有维持群体、评价和导向成员思想和行为以及限制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功能。

(四)个人沟通

既然课堂教学是群体教学,它是由单个学生组成的集体,学生们的态度、认知经验、水平都不是整齐划一的。所以,教师不但要面向全体开展教学,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在群体教学活动中抓住时机与学生个人进行沟通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培育师生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语言沟通的要素

(一)沟通的情感

沟通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作基础,就失去了沟通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沟通情感有:尊重与接纳,真诚与信任,公平合理,理解与宽容等四个要点。

(二)沟通目标

明确的沟通目标标志着沟通的方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沟通目标由教学任务决定,如认知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一般目标都是简单明确的,但是,虽然目标简单明确,教师锁定的目标一定要准确。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细致地观察。可以这样说:观察准确了,判断对了,确定什么目标,下定某种决心对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三)沟通手段

沟通手段决定沟通的信息传递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沟通手段主要有:说服,批评,表扬与鼓励,移情,谈心,幽默,体态,暗示,沉默等。

教师运用沟通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手段与语言有机地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较好地实现沟通目标。

(四)沟通反馈

事实上,大多数成功的沟通信息并不是线性单向传递的,它必须伴随着信息的反馈和矫正,然后达到教师对教学的预想目的。所以反馈是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反馈应对:①激将;②真情感化;③设置悬念;④迂回。

奖励与惩罚。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两种手段都是为

了实现有效地沟通。但是,惩罚要慎用,学生出现失误,不要“讥笑”、“讽刺”,适当的“责备”与“训斥”在私下里比当众的效果要好。

(五)沟通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沟通的手段如果达到了目标,就是有效的沟通,如果没有达到沟通目标则沟通无效。

五、语言沟通技能使用策略

策略1:真诚、爱心是实施沟通的前提条件。策略2.:同理心是沟通的前提。

策略3: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实现沟通。策略4:沟通要把握尺度和分寸。策略5:沟通需要教育机智。策略6:融情是沟通的灵魂。策略7:沟通的语言要准确生动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四个多月的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四个多月时间里,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时间如脱了缰绳的野马飞速奔驰,眨眼间半年的实习生活悄然而逝。回想半年里,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我们有过成功的欣喜,也有过失败的苦恼,还有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的痛......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报告 转眼间,顶岗实习半年了,这是一个磨练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由学生身份像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收获了许多,尤其是......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课堂教学技能总结 2月7号我乘着开往临西的大巴来到临西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至今已有四个半月的时间了。 建新中学初一的生物老师只有一位,因此我和另一位我学院的实习生都很幸......

    课堂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课堂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周梅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学期的教学技能训练也即将接近尾声了。通过了教学技能概述,数学课堂技能(导入,结束,语言,讲解,强讲解,之后学习的说课训练,多......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读后感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读后感 苟海军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施和课后的反思总结。《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既涉及课前教......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010-01-04 19:05:58)转载▼ 标签: 教育 技能 板书 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 分类: 教学点滴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掌握必需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

    技能训练总结

    科研技能训练总结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很高兴在学习之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想亲身体验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