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听课感想

时间:2019-05-11 22: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听课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听课感想》。

第一篇: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听课感想

历史课听课感想

这一次历史课讲的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我相当大的感触。其实近代史这部分内容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历史内容。从初中开始再到大学,历史课程中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部分都给我新的感触。

在那一个风云变幻时代,时代召唤着英雄,那个时代的先进积极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破旧创新精神到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知识分子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需要先开启国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愚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爆发五四运动,就有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是让我钦佩的人。他们敢开历史之先河,这便可以称得上伟大。我想这也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原因吧。也许人们常常会想到新文化运动局限,最突出的就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有不少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国学。李大钊就说过,“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

在五四运动中,最耀眼的历史人物莫过于学生了。比起那个时代的学生,我不禁有种羞愧之感。读着那一段历史,听着那一段历史,总能让我感到热血在心中久久激荡,仿佛应和着那个时代的青年学生们。他们有感情,有热血,为了祖国而怒吼!想如今,关心国家时政的学生是不是少了呢?为国家请愿,流血牺牲的精神是不是不再有了呢?

听这次历史课我有了这些感想。尽管今昔时代差距已经很大了,但是我想,创新的思想和爱国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永恒的。

第二篇:历史课的听课感想[推荐]

历史课的听课感想(作业七)

[ 2009-12-31 16:03:00 | By: 汤慧敏 ]

0

听课对于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听才能更好的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

前几天听了两位老师的历史课,他们的课学生参与性很高,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强调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不自觉地记住很多知识,而且这样记住的东西往往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这是我最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我的课堂控制能力还不够,所以大部分上课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发现,去寻找,去领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觉得自己无论是在课堂设计上还是重难点的把握上,都需要不断的提高。两位老师所讲知识线索清晰,在讲解历史问题时,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两位教师在讲课中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也是我认为对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在授课中十分重视知识的连续性,在讲授新课时不断的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或归纳类似的知识点。这种在新授课中对前边内容的回顾、总结非常必要。它一方面复习了前边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无形中把一个整体的历史框架、线索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的能力。

在傅家中学听课的感想

走进傅家中学的课堂,眼前一亮,教室有块电子白板,比较先进。我觉得本次三位老师的历史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讲多练,课上有学案和练习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小组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高,配合好,课堂结构紧凑,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点突出的特点,利用竞赛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兴趣。

三节课的共同特点是都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教师利用学案导学,师生互动,丝丝如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探究知识的快乐!使我受益匪浅!谢谢三位女教师的辛勤劳动!

授课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我觉得其中刘伟伟录像的播放,最能吸引大家的眼球,通过感观刺激,学生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在讲到长征中的事件时,老师有意让学生去拿一些有关的资料,进行课堂表演。

老师们普遍感到八、九年级(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听课不认真、发言不积极,有两位老师恰巧都上地是八、九年级的课,而且三位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特别出色,各有招数,表现出骨干教师的教学历练和教学智慧。刘伟伟老师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初三女老师微笑着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发言,初四女老师富有感染力的简洁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借鉴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少讲多练,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通过竞赛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定要做到:有目的性,有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优良的意志品质。要多积累教学经验,要有多方面的教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再上一个台阶。从“同课多构”中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次特殊的备课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及感想

www.xiexiebang.com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9-9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7月第21期供稿文/叶 芬(亳州市第二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导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同课多构”来探讨“颠覆式”的新课标和“连续性”的高考制度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关键词:同课多构;实际问题;“六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05-02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in the “Multi-class Configuration”

—— A special activity for lesson prepar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Ye Fen Abstract: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epening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I probed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subversi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continuous” history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hough “the multi-class structure”.Key words: multi-class configuration;practical problems;“Six Factors”

一部思想史就是人类一部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缩影。新课标下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即以“颠覆式”的方式将中外历史浓缩成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三个模块,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思想史占50%以上。如何将思想史以新的方式、新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并对较有经验的我们来说,却也是个全新的课题。为此,笔者与本备课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听、评课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多构”来探讨“颠覆式”的新课标和“连续性”的高考制度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此次教研活动安排了三位老师同上人教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并及时进行了评课。三位老师的授课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暴露出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试举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部分案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一(甲老师):

导入部分: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说孔子是20世纪最幸运的人,也是20世纪最倒霉的人,为什么?”(学生哄笑后开始讨论)随后教师点出“孔子学院”和“打倒孔家店”,并引出本课中心“新文化运动”。对于本课重点部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该教师以最简单的方式罗列或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则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把大量时间放在两点上:一是介绍了1915~1918年间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人的经历及他们对时局恶化所萌生的要求改变“国民性”的念头;二是介绍了大量的白话诗来说明“文学革命”(该教师的语言非常幽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发笑。)。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该教师并未涉及教材内容,而是介绍了李大钊其人,甚至还介绍了李大钊后人鲜为人知的为官经历(学生听课兴趣浓厚)。

该案例从课堂效果来看,参与评课的老师普遍认为,从导入到新课结束,引人入胜,大量课外知识的补充,加之该教师学识的渊博、幽默风趣的谈吐举止,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令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效果,符合课改精神;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则稍显不足。案例二(乙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

导入部分:大屏幕播放《家、春、秋》片段——觉新结婚啦!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性格软弱、受家庭摆布的觉新吗?”(学生的心立即被巴金名著中这个深受封建思想迫害的人物揪了起来)。教师由此引出本课内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时,该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瑞玉难产而死”的画面,并指出导致瑞玉悲剧的原因恰恰是迷信,由此加强“科学”提倡的必要性。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该教师又播放出《家、春、秋》的一段画面——觉新在觉民的鼓励下踏上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道路。

该案例中,乙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心的设计,以巴金作品中的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翻旧文化、旧道德所带来的身心创伤,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思想解放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看,该教师为配合剧情的发展,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从效果看,整节课学生更关注的恐怕是剧中的悲剧情节和人物的反抗精神了。毫无疑问,历史课的情感价值实现的同时,却将历史课上成了文学作品赏析课了!案例三(丙老师):

导入(复习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发生在何时?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该教师直接引出了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讲解背景时,该教师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的状况解释地非常充分,并点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该教师介绍了一道2006年上海高考题: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的讲解时,该教师把教材内容归纳为“三提倡三反对”,大大方便了学生记忆,同时在对难点“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的分析中,紧密联系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史,最后通过讲述法总结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所在。

应该说,案例三丙老师的教学过程很紧凑,知识容量较大,思路非常清晰,重难点突破也较为成功。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较好、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也较强,但从整体上看,课改精神体现较少,依然为旧式“邮递”模式的课堂教学。

从以上3个案例的简单分析来看,正如此次参与评课的老师们认为的那样,3位授课老师分别代表了3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模式,各有千秋,笔者将之归纳为“研究型”、“文学型”、“邮递型”。一堂有效而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将“颠覆式”的新课程理念,与具有“连续性”的高考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而通过以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笔者认为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实际问题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不能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并付诸实践。

新课程目标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以本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学目标应为: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知识目标),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能力目标),并让学生认识知识分子为肩负的使命而敢于斗争、不懈斗争的精神,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三个案例均未能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甲老师过多地关注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情感的充分体验;乙老师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学生在充分享受情感体验的同时,却远离了历史课堂,远离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丙老师的教学很好地与现行高考制度联系了起来,但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却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价值。

第二,不能恰当地选择并以恰当的方式补充课外资料。

新课标一标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别较大。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补充一些课外资料。适当的补充是必要的,而过多、过滥,甚至不加选择地补充只能增加学生负担、冲淡主题。案例一中,甲老师先后两次大量地介绍课外知识,甚至野史,学生哈哈一笑之后,真正的教学目标并未有效达到;案例三中丙老师则中规中矩,课堂知识迁移能力虽强,却少了课外知识的点缀,而影响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讲到提倡白话文时,教师若能引用一首小诗“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朗朗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着/却没有靠着”,教学效果会更好。

以上两个实际问题的背后,笔者认为存在着老师们对课改与高考这对矛盾的错误理解。不可否认,课改已推行了多年,老师们也已普遍认可了新的理念,然而新的评价机制还未成熟,高考制度依旧继续,倘若学生凭兴趣学,却又如何参加考试?笔者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六抓”。

(1)抓“导入”。一节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首先要看能否通过情境创设,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引进历史的氛围当中。在前面所举的三个案例中,不难发现甲、乙两位老师的导入是积极而有效的。相对而言,丙老师的导入部分则较为普通而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2)抓“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前备课中应高度重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所有语言都应当围绕着主题,不能信马由缰。关于这一点,在前面案例一的分析中已作解释。

(3)抓“有效信息”。历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材当中有效信息的利用。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为例,三个案例都未能注意到教材中的一个隐性信息

3个部分:最上端是一张众多青年

在读书的图画,画中标有法文La Jeunesse(青年),画下还用了五线谱作装饰;中间是美国作家、演讲大师卡耐基的肖像,饰以马蹄铁状的花边,肖像右边是红色的刊名,左边是卷数期数,更加上一个雄鸡报晓的图标;最下方标出出版社的名号。密集的西化符号的运用,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推行新学、狙击传统的迫切心情。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一信息予以介绍,那么,“为什么《新青年》的创立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4)抓“课程资源的整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共三目内容,教学中为了线索的更加清晰,不妨借鉴案例三中丙老师的处理方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及原因、概况(时间、人物、中心、活动基地)、分期(前期、后期)、主要内容(前期为三提倡三反对;后期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影响及评价。

(5)抓“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目前的高考指挥棒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办法是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既体现课改精神,更适应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必要的巩固练习或探究式问题的设计应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6)抓“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中三个案例各有优势,倘若能将多媒体的直观效果与教师对理论和重难点的讲述式突破相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效果便展露无疑!

我想,做到了以上“六抓”,一节精彩而有效的历史课是值得期待的!

今天上午,我连续听了三节课,它们分别是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三位教师各有特色,使我受益非浅。

历史教师善于抓住知识点的内含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分析比较,在问题训练中对知识能力加以提升。如孔子提出的“仁”同墨子提出的“兼爱”的内在不同含义;孔子提出的“仁”同孟子提出的“仁政”的内在不同含义,在比较中掌握历史知识。

地理教师精讲,侧重知识条理清晰,鼓励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如上课讲的话较少,都讲到点子上,鼓励学生声音宏亮回答问题,说“声音响亮问题回答错不罚,声音轻要罚。”对于回答问题出色的同学全班同学予以鼓掌。

政治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状态积极役入到上课中,提出的问题也是紧紧扣住学生身边的事,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找一找班级学生存在的美不美言行?展示我的自画像等等。

学无常规,教无定法,能够结合自已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比较轻松、灵活、理解地掌握知识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从上面三人身上,也使我感觉到,教无止境,要在学习、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在六中听课的感想 通远堡初中

历史组长

戴玉梅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我们迎着朝阳,来到了凤城市第六中学。

漫步校园,宽阔的操场,高高的主席台,新建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树木花草,让人赏心悦目。走进教学楼,静静的走廊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走廊两旁的墙壁上挂着各班的多科优秀作业及书画作品,真是一条文化氛围浓郁的走廊,充分展示出六中学生丰富的知识和才艺水平,也充分体现了六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精神振奋,开拓创新;教师乐于奉献,工作勤恳;学生勤奋学习,成绩优秀,深得全市人民的好评。

走进六中的课堂,也是眼前一亮,教室的四周有多块黑板,上面写有名言警句,有知识天地,也有供学生上课练习的地方。我听的是历史课,我觉得六中老师的历史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讲多练,课上有练习题签和考试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小组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高,配合好,课堂结构紧凑,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点突出的特点,利用竞赛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题目可以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等几种。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六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少讲多练,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通过竞赛形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定要做到:有目的性,有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优良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多积累教学经验,要有多方面的教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历史课感想

我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

提起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头疼,对于理科生,尤其如此;更难以理解的是;理学的数学也要学,尤其是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很难让人快快乐乐的接受。我们喜欢辉煌灿烂的唐宋,喜欢强国的自豪感。可是,终究是要学的,既学之,则安之,也只能这样了。

而且,在听了几次课之后,开始有点喜欢这门课了,历史,真的是让人不得不爱。

首先,我们有必要学习历史,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从中获益。近代史,是侵略与反抗的历史,是民族发生巨大转变的历史,学习它,我们从中获得一种激励,一种挑战。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忘本,居安思危,方为明智之举。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生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未来,甚至,未来比过去更是他的内涵。学习历史,知道发生的事,总结发生的事,分析发生的事,从而预测未发生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经验,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其次,学习历史,我们从中得到一种知识。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数家珍的人,总让人心生敬佩。这就是知识,就是知识的力量。并且,一切知识皆是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其实包含一切。不懂历史,是悲哀的,是愚昧的。历史知识的匮乏,是最难以原谅的,胜过任何科学知识。历史中的人,事,物,是值得我们了解的,并且,是深入的分析的。如果一个人,真正了解历史,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只只历史知识的局限,包括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获得快乐。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它的基调是沉重的,但是,学习历史,还是可以快乐的。经过历史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解,枯燥的历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突然发现,历史中的人,是可爱的,亲切的;甚至所谓的坏人,也是该辩证地看,就像汪精卫,他曾经的骨气,也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还有对历史的别种解读,也是趣味良多,闪烁着辩证的光芒。学习着,也快乐着。这快乐不同于听笑话,而是一种趣味的感悟

说了这么多,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历史的熏陶,塑造出高尚的人格。爱国主义,奉献主义……这些是不用多说的。仁人志士,都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地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历史,明责任,获激励。而且,我们要有创造历史的勇气和智慧。众人皆醉,能否独醒?学学历史,也许精神层面能提高许多。这一切,也许我们不曾明切的感知,但确实是慢慢进行的。

现在,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更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更要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是中国人,只因为这一个理由。因为这个理由,我们不能忘本。因为如此,我们学历史。我们学历史,又不仅仅只是历史。我们收获很多……这一切,远超过一个学科……

历史,想说爱你不容易,但不得不爱。不是因为考试,只是因为自己的心……

第四篇:五四运动,感想

敬爱的当组织: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而在这之前,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一声春雷,引领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开辟了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道路。那么五卅运动,则是继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人民又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他紧紧联系了我国两大重要城市,标志着政治与经济的重要合体,是中国***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也许是五.四运动发生在五月的缘故,人们特别爱用火红的字眼来形容这个春意盎然的月份。那喷薄而出的朝阳之颜色,不正象征着中国青年怦然跳动的心么? 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不要借口资历尚浅年纪尚轻就避谈民族之重任、历史之使命。位卑未敢忘忧国,青年当自强。新一代青年应牢记各级领导的期望和嘱托,沿着党开辟和指引的道路继续前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而奋斗。

今年5月,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xxx周年。团徽闪耀夺目的光芒,青春挥写未来的诗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辉煌的历程。5月15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举行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的纪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江--、共产党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青年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努力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同志要求广大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要按照坚定理想、服务人们;深入群众,投身实践;勤奋学习,勇于创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要求,积极创造出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的业绩。

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五卅运动是一则惨案!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反对“四提案”。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当天下午,仅南路的老闸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万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高呼“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英国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捕去学生四十余人,击毙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已死三名。沉默而悲哀的中国再次因 “五卅惨案”而以高姿态震惊了世界!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但五卅运动却比他更多地吸引了我的心。五卅运动是一个惨案,但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惨案!对于那么多为我国今天流血牺牲的人们,我们表示很多很多的尊敬与敬佩。但对于他们的流血与牺牲我感到的是更多的可惜与心痛。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过去动荡的社会中,能活着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就这样轻易地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当然,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旧中国的旧社会,有多少人知道乃至明白理想这个词语呢?他们,有的只是盲从!

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曾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五卅运动的功劳确实不能磨灭,可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看似胜利的战斗中,有多少人看到了那些流血牺牲?是,五卅运动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增强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但是同时他也杀死了无数爱国学生,恐吓住了无数中国人民,伤害了我们伟大祖国已经所剩无几的尊严!中国的历史是血腥的,是充满争斗与耻辱的!但是,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耻辱与争斗,才让我们民族永不言弃的精神闻名于世!但是,这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眼中的呢?是无数的鲜血?还是无数莽撞而消逝的活生生的生命?为了祖国,太多生命陨落!为了今天,太多悲歌奏响!在距离五卅运动八十六年的今天,我怀着心痛的心祭奠着他们的亡魂。五卅运动已经是过去,耻辱也已经是过去,但对历史的不忘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对耻辱的不忘是我们对先驱们永恒 的尊重!汇报人:党章网 2011年6月4日

第五篇:参观新文化运动馆感想

参观新文化运动馆感想

做为一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入党积极分子,我怀着虔诚的心,拜谒了“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大红楼。

红楼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不久就搬进红楼办公。于1918年1月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系教授。鲁迅先生此时也在北大任国文系教授。陈独秀在1916年时也是该校的教授。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办公室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了避开审查,他们用“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代替马克思,愚蠢的政府当局将其和研究人口的马尔萨斯相混淆,也就不干涉了。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一楼东侧有《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的专题陈列。其中一个展室整整一面墙壁都以《新青年》为主题。面对巨大的杂志造型,放大的铅字文本,陈独秀当年的激情呐喊依旧隐约可闻:“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27年7月,陈独秀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岗位;1929年11月,又因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而被开除党籍。但是,人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陈独秀的肇始之功。通过对这位新文化运动先锋生平事迹的了解,感受当年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然后同学们又参观了复原之后的北大阅览室和北大教室,感受了当年古朴简陋的设施,想到当年的青年就是在这里进行学习的,大家都心驰神往。

新文化是这些主张的颠覆者,这不仅因为它攻击儒家制度的价值,而且也因为它的辩护者竭力证明着新文化的知识和社会作用。他们并不是第一次赞成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如我们所知,这个荣誉要归于梁启超、严复和早期革命宣传家。但是,新文化知识分子第一次确证了在思想和行为上个人主义风格的极端重要性,这种风格是一个人有道德良知的表现。他们绝非对社会漠不关心。但是,如我们提到的,他们倾向于按照社会的文化个性而不是政治共性来界定社会,他们推崇个人独立于团体、知识分子独立于国家这样一种思想和性格品质。他们痛斥中国传统社会的奴性态度,在他们看来,这种奴性在把儒生束缚于行使和幻想帝国权力的依赖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以前在课本上学习新文化运动,虽然也很有感触,但是也没有这次参观的触动大,通过重温新文化运动的整个过程,更加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尽管今昔时代差距已经很大了,但是我想,创新的思想和爱国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永恒的。

护理部党支部-侯婷

2016-8-8

下载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听课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听课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课听课评课感悟

    为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本备课组本学期继续开展教学展示活动。近来,黄老师在一(6)班展示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生活》这一课。 黄老师是一位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为了上好这......

    《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大全五篇)

    讲座里提到的,要找到一个最适切的教学创意,而且,这个创意从导入开始,就要给学生以冲击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印象之三:史料运用 课堂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大量史料的使用......

    《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讲解

    新中初级中学 徐海琴 2010.10.29,有幸得以参加普陀教育讲坛(第一讲活动。听特级教师周飞老师执教的《新 文化运动》一课,与他所作的《教学资源开发与课堂设计》专题讲座。受......

    听课感想

    听课感想 发表时间:2012-4-25 14:49:00 日志内容:今天有幸在实小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有李江玲老师上的《轴对称图形》从这节课可以看出李老师是位很出色的数学教师,在她的课......

    听课感想(范文大全)

    抓住主线 体会情感 3月24日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授课,收获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闫江涛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 闫老师的《地震中的父......

    听课感想

    “国培计划(2017)”送教下乡暨初中数学课改研讨活动 ——听张庆梅老师《面积与代数恒等式》公开课有感 今天2017年9月26日上年,在八甲口中学听张庆梅老师上的《面积与代数恒等......

    听课感想

    听课感想 莲花营小学安亚卿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

    听课感想(定稿)

    听六位英语老师展示课的感想 本周四我有幸听六位老师的英语课,我喜欢听课的感觉,我也格外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人各有所长,只要用心,每一次机会都会让我有所收获的。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