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1 22: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工程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工程学院》。

第一篇: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在总结合校升本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特制定《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一、合校升本以来的基本回顾

(一)主要成就

合校升本的10年,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10年。10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1.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科学合理定位,夯实了办学基础。学校秉承专科办学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提出了“办应用型大学,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特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不照搬照抄,不简单延伸,不降低标准”的发展思路,坚持“错位式发展,差异性竞争”,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和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这一办学思路逐步凝练成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支撑,在干部务虚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工作会议和党代会上都得到了确认,在学校的“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使学校的各项建设事业始终沿着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实际,符合一线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轨道上前行,引领了学校快速进入科学发展之路。学校加速办学基础条件建设,筹集资金6亿多元,新征土地近16万平方米,新建了教学综合楼、教学实验楼、逸夫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等办学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本科10年,与合校升本初期相比,学校占地面积增长到近3倍,校舍建筑面积增长到2倍多,固定资产总值增长到近6倍,教学仪器设备增长到近7倍,图书馆文献总量增长到近3倍,专任教师数量增长到2倍多,在校生人数增长到近3倍,本科学科专业数量增长到近6倍,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2.发挥传统特色优势,办学竞争力明显增强。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方实际和本校优势,兼顾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在原有优势的专科专业基础上,发展建设了39个本科专业,并加大了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建成了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校级重点专业,充分体现了测绘、土木、汽车等一批老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了能源工程自动化、物联网、数字媒体、城市轨道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建设的潜力。通过加快建设,学校围绕重点学科专业,吸引、培养了一批学科专业建设拔尖人才和骨干力量,优化了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

3.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实施了拔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教师在岗提高、青年教师培训、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六项工程”,在总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注重了整体结构和素质的改善。学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了符合学校特色和发展方向的人才政策和环境,以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为依托,大力推进了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到“十一五”末,具有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工程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5%,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8%。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的先进教师典型。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重视教学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立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4次下发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学校以生为本,教育以师为本的办学思想,强调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大平台+小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强化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模式。学校重视工程背景教育,营造工程环境、强化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形成了工程文化氛围。积极推进教学工作“五大体系”、“十项工程”建设,采取“一条主线、两个环节、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五个支撑体系、六个监控环节”的教学运行模式。以“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建设,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10年来,共培养了15435名本科毕业生。具备工程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校声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硕果,为学校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2003年,学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得了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评价。2009年,学校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列入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同年11月,学校“基于工程文化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

5.提升科研实力,社会服务功能有了新的提高。学校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全面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学术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35项,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12项。设立了博士专项基金和学校科研基金,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鼓励并支持纵向课题研究和横向科技服务项目的开展。到“十一五”末,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学校将空间地理信息综合实验室建成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实验室、寒区道路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含培育)实验室。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地理信息研发中心“、“寒区道路养护新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等5个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还建立了2个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6.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利用与交通、冶金等行业的天然联系,与黑龙江省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测绘局、哈飞集团、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100多家国内单位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及其澳大利亚威斯特公司、瑞士徕卡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等10多个跨国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已有“联合培养”、“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170多项。通过校企合作,基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世界一流大企业产学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了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

7.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率稳居较高水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机制”。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完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搭建提升学风活动载体、建立先优表彰激励机制、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一系列得力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形式上丰富多彩、内容上积极向上的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能力。建立了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保证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1221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学校连续多年生源质量和一志愿录取率保持较高水平,连续6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荣获“黑龙江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稳步推进改革,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机构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产业机制转变等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制定了新的校内预算分析体系,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产管理,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科学规划校区布局,合理定位东、西、松北三个校区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制定了《黑龙江工程学院章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了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水平。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了二级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调整了二级学院设置。在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的基础上,启动了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加快了管理信息化进程。

9.努力塑造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了“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凝练了“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倡导了“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创作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校歌,培育出了独特的大学精神。提出了“工程文化教育观”育人理念,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工程文化氛围,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校园建设的特色。学校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了校系两级教代会的作用,发挥了团代会、学代会、学生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发挥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师德师风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3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2009年学校连续两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10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1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按照建设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的能力,发挥了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不断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夯实了党建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了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将教学工作水平评建工作和“三项试点”建设等中心工作寓于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完善“党员服务站”、“学树建创”、“三优一满意”等基层党建活动载体,探索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党建载体和品牌,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中心工作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办学近

60年深厚积淀的结果,是合校升本10年来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勇于进取、改革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这里既有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更有每一位黑龙江工程学院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实践充分证明,学校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建设之路,符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的实际。

(二)基本经验

学校10年来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值得深入思考。

1.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工程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路,才能不断形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必须始终坚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以及高教强省规划,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才能彰显特色,提高竞争优势。

3.必须始终坚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培养、使用和聚集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最关键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4.必须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生命线意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5.必须始终坚持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产学合作新机制和模式,深化合作教育内涵,才能不断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7.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大力弘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不断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建设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形成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8.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办学治校、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发挥好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才能引领带动广大教职员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使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是教育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是很强,科研项目层次不高,科研经费偏低,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不够;产学合作的途径还不够宽泛,特别是在依托行业产学合作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建立和实施现代大学制度还有相当差距,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进的重点。

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黄金机遇期。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人才保证。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经济环境、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环境。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强大推动力的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社会价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二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转型期。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已全面启动,新兴战略产业正在提速,现代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转变,由单一化教育向多样化教育转变,在规模稳步扩张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研究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支撑的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制度创新和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提升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中国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计划,新建本科院校将面临新的发展前景。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平台上,学校必须抢抓机遇,正视面临的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源与就业水平、高校之间激烈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加快改革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二、“十二五”规划及远景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上下功夫,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以“三项试点”为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使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争创一流,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发展定位:

1.类型类别定位:工科教学型院校。

2.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做强工科,适度发展管理学科、文科和理科,工、管、文、理等多学科相互依托促进、协调发展。

3.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黑龙江,面向区域和行业,辐射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提供工程应用技术服务。

5.办学特色定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夯实素质教育基础,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土木工程与建筑学、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汽车与交通工程等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打造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办学优势和特色。6.办学水平定位:全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先,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居前列。

7.功能定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为地方以及行业企业提供应用型工程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1.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坚持错位竞争、差异性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提升办学理念,创建自己的办学风格。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办学层次。强化特色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加大以教师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强力实施教师全员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名师工程计划,构建应用型教师队伍岗位标准。

3.改革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卓越工程师(应用型)培养标准。创新产学合作教育的新机制。创新国际化合作新机制。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知识服务体系新平台。创新工程文化教育新内涵。创新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新模式。

4.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以“三项试点”建设为牵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产学合作为途径,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提升工程文化素养。搭建国内外校内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跨背景学习能力。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以现代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新突破。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为依据,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5.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以特色求发展。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特色。开辟新的产学合作教育领域,突显依托行业的产学合作特色。创新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完善工程文化教育体系建设特色。加快优秀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按照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大体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2011年—2015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取得明显成效;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试点任务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有重大突破;创建黑龙江省优秀特色应用型本科学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争取进入国家新建本科学校提升计划行列;学校在省内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争创一流,在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位于前列。

第二步:2016年到2020年,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十二五”末主要指标规模:本科专业数量52个;在校生数量15000人;专任教师数量1000人;校园占地面积98.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66亿元,生均1.24万元;图书124.2万册。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

2020年主要指标规模:本科专业数量60个;在校生数量16000人;专任教师数量1050人;校园占地面积105.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2.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生均1.25万元;图书141.4万册。

(三)重点任务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坚持“优化结构、扬优扶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教强省建设规划、技术创新强省富省工程的实施和我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为目的,以凝炼和培育稳定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核心,以学科梯队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与行业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改善设施条件为保障,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和特色高等学校目标要求,具有特色和优势,相对合理的学科体系,支撑学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申报、获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构建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群、交通运输与动力工程学科群、机械与材料学科群、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群、管理与经济学科群、数学与化学学科群、人文社会与艺术学科群等学科群,形成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框架,使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数量达到2-3个,校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数量增至13-15个,使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重点专业领域获得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测绘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全面带动学校的专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在交通运输工程、测绘工程领域应用型学科专业群优势与特色,推进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在建设“测绘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基础上,重点建设“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3个省级重点专业,遴选推荐1-2个专业参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现有的“工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等7个校级重点专业中遴选与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联系紧密、发展势头良好的2-3个专业重点培育,使其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在其余专业中遴选4-8个具有一定社会需求、学科支撑和办学条件的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同时,注重新专业建设,保证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学校“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多元开发、形成合力,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的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要求,根据师资队伍实际和推进“三项试点”建设工作需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和“教学名师工程”,实现在“龙江学者”、“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项目入选者零的突破;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使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外聘企业兼职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20%以上;注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培养计划”,给每位教师提供至少一次到国内或国外学习的机会;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创建“应用型教师标准”,实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以资金投入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为保障,充分发挥人才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设一支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全新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黑龙江省“十大工程”、“八大经济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服务能力。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把教师、学生作为主体,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人才培养观念,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牵引设置课程体系,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为指引,以“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学校“三项试点”工作为载体,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背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工程教育理念,采取“3+1”培养模式,以学校确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8个示范专业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4个试点专业为重点,依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引企入校,加强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完善企业培养方案;通过增加教师工程经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监督和检查教育教学效果。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稳定办学规模,突出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使学校本科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持续发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资源与特色专业教材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估与监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构建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色的“质量工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面的“质量工程”架构。

结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国际合作教育,巩固已有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路径,开展境外师资培训,加大留学生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外向型人才。

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按照“搭建平台、加强合作、自主创新、注重服务”的方针,坚持人才、项目、基地、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整合科技和服务资源,确立科技创新主题和服务方向,突出工程应用型研究与开发,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年吸纳科研经费比“十一五”末期翻两番,使学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处于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搭建平台。着力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培育、建设并形成具有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力争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3-5个,使其中1个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使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增至2-3个;建设10-1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使其中1-2个团队成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加强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有效利用科技资源,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主题、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国际大型跨国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促进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自主创新。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现实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地理信息工程技术、寒区道路设计与施工、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交通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与节能排放控制技术、固体激光技术、新材料与复合材料技术等研究领域,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行工程化研发和成果集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适时组建学校科技产业实体,持续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工程化科技成果。

注重服务。“培养落地人才”,结合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省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留得下、待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为企业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研发立地成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计划和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服务计划,加强产业化前期项目的研发培育,注重可转化项目的研发、筛选和向企业推介;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益地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5.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搞好校园基本建设。2015年,争取在松北校区征地22万平方米。2020年前,在东区周边征地7万平方米(21中学、公园小学、58中学、太平公园)。分期分批建设教室、实验室、体育馆、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设统一教学应用平台,进行虚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建设 “万兆骨干、千兆互联”的高质量校园网,为学校各项建设目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服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校训校风,牢固树立工程文化教育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理念,开展工程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建立起与学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加强工程文化景观和工程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丰富工程应用型文化教育的内涵,巩固提高工程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切实抓好工程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建设,营造工程文化教育氛围,形成特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体育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性作用。

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施立体式多维度学生工作体系的新内涵和新举措。根据新形势和学生新特点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大学生的业余爱好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大力培育优秀学生和杰出学生典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落实好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按照“政治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自筹为辅,银行贷款、校友基金和其他融资方式为补充的多渠道筹措机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高教强省专项资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专项资金,有力地支持学科专业、学术团队、重点实验室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透明性,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

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2.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为全面完成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把组织实施8个重大项目作为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抓手。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任务要求、主要举措,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进度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和工作质量的监管,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项目。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改革,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稳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教学团队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建设项目。

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完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周期实践,培养一批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构建一套卓有成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凸显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撑体系,建立一套规范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建设标准,形成一套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估保障体系。

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基于工程文化教育这一特色办学思想,以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学校部分专业试点。

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改革工程教育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与培养机制,制定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若干政策。在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加强应用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争取进入国家新建应用型本科提升建设水平行列。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卓越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突出办学特色。

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项目。以学科专业建设为牵动,以“三项试点”为载体,强化行业和企业的办学依托作用,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和科技兴校工程,着力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校的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实力,突出学校的应用型特色,积极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强校工程。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名师”;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计划,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顶岗,履行工程经历,要求教师到实验室工作,支持教师取得具有行业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认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教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专业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战略精神,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功能服务,全面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推进现代大学建设。3.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努力探索适应学校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理事会。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深化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完善校院(系)两级管理。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与评估。积极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4.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规划的全面完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的力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发挥好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

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以人防、技防、物防为重点的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各种事端。

实 施

《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是指导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规划》是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职责。要做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细化,对《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改革重点实施目标管理,确保发展目标按时、高质量完成,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规划》确定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

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把《规划》实施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问责与奖惩制度。鼓励各单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积极树立推广先进典型。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广泛宣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关心、支持改革、建设和发展,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1.黑龙江工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十二五”规划

2.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

3.黑龙江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4.黑龙江工程学院科技与社会服务“十二五”规划 5.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征文

六秩峥嵘,继往开来

——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庆六十周年

六十岁,您依旧美丽,依旧青春洋溢,依旧朝气蓬勃。您是我们的璀璨明珠,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我们奋进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六十年来,您历经风风雨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镌刻了一个又一个传说。六十年的时间,您经历的一切足以解答“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真谛,您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您见证了整个祖国教育事业的强势发展,任何困难都不够阻挡黑龙江工工程学院壮大起来。

六十年峥嵘岁月,六十年砥砺奋进,是教育史上最华美的篇章,翻开历史,由专科学校到现在成为了本科大学,您见证的不仅仅是您自己一步一步踏实的前进,更见证了院系学子的成长与辉煌,飞腾与绽放。无数学子在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来到您的怀抱,您热情阳光温暖着每一颗学子的心,您教会了我们最专业的科技前沿知识,培养了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客观严谨的学术理念,更教育了我们作人的真诚与坦荡。

我们将青春的记忆播洒在你这片热忱的土地上,你慈祥的看着我们用年轻的激情将你的风采诠释。黑工程广场上的社团活动此起彼伏;篮球场上的呐喊从未停歇;实验室的灯下永远有冥思苦想的身影;体育场上总有冲向终点的勇气;自习室里学子们始终如一的勤奋刻苦;书山学海中更有满载生机的希望。空气中都充满了拼搏的味道。我们愿为你的光芒添彩,我们更要让你为有我们这样年轻的一代而骄傲。

您激情洋溢而一丝不苟,整洁清新的校园生机勃勃,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这就是卓越工程师的摇篮,这里是我国土建事业的中流砥柱。

这里的学术氛围如此浓郁,无数学子深切地受到了知识的吸引,这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书写着黑工程永不间断的奇迹。跟随着这个活力四射的崛起的新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而您却是如此的谦虚,将过去的成绩已经化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不断的迎接着新的挑战。

六十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桃李天下是您不懈努力的回报,不断的新的优秀人才在我校扎根生长,是因为您海纳百川的气魄。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将推动者一代又一代黑工程人开拓未来。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将要像无数前辈一样,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身负黑工程培养给我们的意识与使命,不负母校的期望。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的时光才如此美好。

“六秩春秋辉煌路,继往开来谱新章。”六十华诞,是黑龙江工程学院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多少代黑工程人的不懈努力奋斗,才造就了当代黑工程的硕果累累。我们热爱黑工程的坚强气魄,又被黑工程的谨慎专一所感染。蓝天有了白云才会更加美丽,青山有了丛林才会更加翠绿,江河有了船只才会更加宽畅,我坚信未来的黑工程将会更加美好!

时光荏苒,六十岁的您,已经能够从容面对过去的成败,回眸之间,我们敬仰你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冲天豪气。从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到黑龙江工程学院,你似一个懵懂的少年经过千淘万漉后成熟。六十年的流岚岁月,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铿锵的步履坚定不泄地追赶着时代的车轮。你砺志弥坚,以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马不停蹄与时俱进,抒写着只属于黑工程人春华秋实的精彩华章。

您用一颗年轻的心态去迎接接下来的生命。我们试图在您的身上、您走过的历程中,寻找到智者的生命的内涵。您的脚步,已经聚集了近百年的日月光辉,就是留给我们见证的奇迹。您用毕生为我们塑造了黑工程人应有的品格,我们庆幸,能在最美好的年华,追随着您。

(注:本作品仅供欣赏,严禁用于利益活动,著作人

-----------小东)

第三篇:黑龙江工程学院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黑龙江工程学院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所属院系:专业:年级: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认为当今哪类专业更容易找到工作

A 师范类B理工类C 管理类

D农林类E.经济类F.其他

3.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 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 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

C 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D.不了解

4.你对自己就业有怎样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悲观,不知道如何是好D.无所谓

5.你对未来的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待是

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以上E.无所谓

6.您期待的就职单位是

A.政府机关部门B.私人企业C.国企D.外企E.自己创业F.自由职业G.继续深造H.无所谓

7.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现象

A.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研究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C.其他

8.您如何看待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

A.现象很普遍,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能克服

C.不能理解,不能接受

D.从未关注此现象

9.对于求职,您最担心的问题

A.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不够好B.专业课成绩不稳定

C.没有工作经验D.对社会缺乏了解

10.你现在进行着怎样的就业准备(多选)

A.在注重学业的同时,参加多种职业培训,拿到了若干职业证书

B.关注社会就业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决策

C.很茫然,很焦虑

D.没准备,顺其自然

E.多方面寻找与社会接触,增加经验

F.准备自主创业,主宰自己的命运

如果您有其他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建议,请提出来,以便我们整理出来,为大

家服务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第四篇:黑龙江工程学院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黑龙江工程学院 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黄建盛

(2012年9月28日)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黑龙江工程学院建校6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向黑龙江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我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和我省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取得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在上世纪末,原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抢抓历史性机遇,并校升本,组建了黑龙江工程学院,为学校办学增添了新动力,为学校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本科办学以来,黑龙江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全校上下发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新建了一批办学基础设施,优化了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了一批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

并先后成为教育部和我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及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项目的立项单位,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来,黑龙江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高教强省战略,依托与交通测绘等行业的传统优势,自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忆往昔,黑龙江工程学院用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书写了一部充满了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展未来,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机遇与挑战同在,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我省作为教育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

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此,希望黑龙江工程学院以6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结合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发挥与交通、测绘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努力创造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相互促进的社会服务新局面。继续深化工程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根本,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程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注重用无形的文化创造有形价值,以有形的文化提升师生品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祝黑龙江工程学院在新的起点,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领 导 题 词

1.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为我校题词为:建设现代工程技术大学,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2.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为我校题词: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3.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为我校题词:齐心协力建名校,以人为本育人才 4.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为我校题词:传承精华厚积薄发,续写发展新篇章

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王瑞祥校友题词:校企合作育人,产学协同创新

6.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为我校题词: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祝贺黑龙江工程学院建校六十周年 7.原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根荣为我校题词:创办名师名校,培养卓越人才

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为我校题词: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9.原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现任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黑龙江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董浩为我校题词:建设高水平应用

型大学,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10.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少将高世良校友为我校题词:六十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 11.原厦门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先生为我校题词:立足应用、服务社会,追求卓越、培育人才

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陈浩

一、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可替代性

我国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大致由三种类型的高校组成:高水平大学、地方公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高水平大学已经形成了传统的观念,科研的积极性高,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民办高校不重视教学改革,以经营、赚取最大利益为目的。

教学是高校生存运行的主线、本真、主旋律。没有了教学,高校就不复存在;教学工作搞不好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淡忘教学改革、或不能让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即使别的改革再热火朝天,也谈不上落在了实处,高等教育质的提升和超越就难以实现。高校要自觉地承担更大的责任、凝聚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把教学改革这一高等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改革切实抓起来,抓出大成效,促进教学质量大提高。

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真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教学改革何以成“难”?归因有二。一是主管部门和高校还不能完全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还没有认清教学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提高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能集中精力系统谋划思考保质量、抓教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未深刻认识保质量对保稳定的本质意义。二是受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的旧思想观念束缚,全国性成体系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气候尚未形成。管制式教育和灌输式、死背强记式教学已暴露出种种弊端,但还在大行其道;理论与实践脱节、教的学的与做的行的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早已令人厌烦,但却难见大成效。

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课题、一门大学问,它涉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新旧体系的转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育人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改革是个大难题。但难也得改,而且应大改,不是小改;早改比晚改更主动,大改比小改更有效、更值得期盼期待。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视教学改革,站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度审视教学改革,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新要求审视教学改革,以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在都还有太大的差距。直至今日,对旧的教学或人才培养体系只是修修补补的改革已不能解渴。我们应把教学改革的目光投向更加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构建新体系上,把重点放在搞好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应制定引导有力的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改积极性的重大政策举措,营造声势浩大、教改光荣的舆论氛围,促使人们对深化教学改革极端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新觉悟,激发人们对教学改革的高度兴奋、高度责任、高度 6

智慧。

二、教学改革不要抓大欺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但并不是把教学改革边缘化,并不是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学工作的全部就是育人。忽视教学工作就是忽视人才培养,就是对育人为本的背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继续给力教育教学改革;离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无从谈起。在高校,创新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也可统称为育人模式创新,目的都在于千方百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主要在于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创构新培养模式扫除障碍;那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于动员一线教育者的教改实践与实力提升,即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但不应松懈,而且更应有力推进才对,只有两者互动真动,浑然一体,才能实现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整体推进、开创新局。

改到痛处是教学,教学改革何以成“痛”?因为它戳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短处和软肋。高教界只有苦练内功,用心用情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等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着力点,对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深入探索,整体谋划,有效破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题,才能赢得更多信任与更大支持。

教学改革之“痛”,还在于深刻的教改,特别是旧人才培养模式,旧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还会带来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新 7

旧思维和方式方法的痛苦转型。转型就是创新,转型迟早会来,长痛不如短痛,早转早见曙光。没有大痛感,就不会有大手术、大变革的决心和动力,新思维、新路子也不会冒点风险去尝试。

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力转变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包括改变强灌知识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振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改变校内圈养、学习渠道封闭狭隘、教学管理落后僵化的问题,为师生创造更加灵活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心有主流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改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着力在选拔机制、培养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让优异人才脱颖而出,等等。教学改革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需要从一件件看似老生常谈的具体实事抓起。连教学方式方法老旧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育人模式创新?!能自觉把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理念逐项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就很了不起。

三、教学改革急需教师主体觉醒

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高低,是由其教师队伍的师德状态、教书育人能力和学术水平决定的。师德是为师之魂,有能无德会害人;师能是从师之本,有德无能会误人。当前,全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仍有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和责任”的缺失、心浮气躁、学术不端等。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开展适时恰当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实属必要。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主体急需觉醒。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着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真正关爱学生,严谨 8

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身后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愧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引导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对僵化落后的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不改革创新,对学校来说,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都将受阻,对教师个体来说,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也会受限;三是引导教师教学与科研互动,发挥好科研育人功能,高校教师不搞科研,治学育人水平也难以上台阶,进入了科研,又能把科研优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育人水平提高;四是教师应该从教学细微环节入手,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探索,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那才是好样的、值得引以为自豪的。

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

——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博

一、形势与任务

近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质量30条”)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对提高质量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历 9

史新跨越。基于此,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

“本科教学工程”定位于本科人才培养,突出本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要针对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课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课型相对单一,研讨课、学科概论课、专题课、案例课、讨论课、项目课程、实验课、双语课、全英文授课、外教上课、竞赛辅导课等少,内容更新不足;二是合作教学、讨论互动不足,个性指导不够,作业检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资源缺乏,网络运用差,学习要求不 10

具体,考核不严格,存在混学分、混文凭的现象;三是教师数量不足,助教数量不足,教师教学培训锻炼严重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教授上课不足、上课教授不足,一些教师的教学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存在混工分、混饭吃现象。

2.建设目标和内容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1)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建构

在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活动规律性和科学考量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学生、管理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多个开放的环境中学习锻炼实践,重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拓展人才培养过程开放性,实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扩展人才培养手段丰富性。

(2)树立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先导

树立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观念;树立通才与专才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主体选择,鼓励自主建构、个性发展;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

对照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 11

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建立可参照操作和测评、简明清晰的规格标准。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臵要体现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科专业属性和学校办学优势特色;课程整体结构要优化设计,使人文、社会、自然、工具技能和专业课程布局合理,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之间的关系、扩大选修课范围;开放课程设臵,丰富课程类型,增加课程资源;重视通识课程、创业课程和研讨型团队学习课程建设;注重专业课程整合;增设能力培养类系列专题研讨及跨学科课程,如PBL、CDIO等,建立综合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注重名师、名课,合作授课,协同建设与开放共享。

(5)构建开放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开放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贯穿育人全程,贯通课程内外,全面体现自主开放和创新;合理设臵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和实习项目。开辟自主研学途径,如学生自主选题申请立项、参加教师科研、学科竞赛、课外研学讲座、提交研学作品、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等;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形成从自主开放引导、基础综合训练、项目专题研究到自主研学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6)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取得突破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教师灌输式教学向学生建构式学习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发现式教学转变;在教学空间上,实现从教室内向课内外一体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讲授为主向研讨、双语、概论、项目、案例等新课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单纯工厂实习向技能、项目、竞赛等综合实践活动转变。

3.建设要点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其建设方案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课程与以“爱课程”网站为核心平台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

(1)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内容为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

(2)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 13

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继续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服务。

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三、建议与措施

1.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申报、遴选和共享工作,尤其是2012年和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中的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

2.抓好重点、转型升级、创新需求、更新内容、研讨交流、注重示范。

3.掌握要求、领会精神、注意研讨、创新机制。4.共同创建校、省、国家三级体制与机制。

第五篇:黑龙江工程学院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精)

黑龙江工程学院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2006年10月

一、总则

为了推动我校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资助校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

1、资助范围

实验室每两年公布一次《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资助的具体范围予以明确规定。

2、资助对象

具备初级和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内外科技工作者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二、基金项目的申请

1、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研究项目的申请:

(1)符合《指南》所规定的研究内容范畴;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3)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能到本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4)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一般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硕士学位。不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3、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两年,不得超过三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为次年的12月1日。单项资助经费强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

4、基金的申请,实行全年受理,每一的申请项目截止到本9月15日。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书(一式四份)寄送到实验室。逾期申请书可顺延至第二年受理。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以及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三、基金项目的立项与评审

1、实验室各大研究方向的技术室负责人负责基金项目的初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建议不予资助:

(1)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2)不符合基金资助范围;

(3)申请者或项目组主要成员的项目数,连同本基金所支持的在研项目数超过两项;(4)与同类研究低水平重复;

(5)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不清,无法进行评审;(6)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7)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8)已从其它部门获得充足的经费;

(9)申请者对已获资助项目不执行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按要求补正的,或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未发表一篇论文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2、研究室主任负责同行评议工作。对通过初审的每项申请,选择至少两名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熟悉被评项目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情况,学风严谨、办事公正的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审。

3、实验室负责人在初审、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对申请项目进行复审,提出客观的项目评审意见及资助强度,提交由主管部门组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专家会议评审。

4、专家会议对所有复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查,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实验室将专家组的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部门。

5、实验室主任于12月底签发评议结果,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

6、课题负责人应于12月底前,在申请书的基础上,根据批准通知,认真填写《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计划》,并签署研究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实验室,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项目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四、项目的实施与检查

1、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每年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

2、研究计划实施中,鼓励项目组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涉及降低预定目标、减少研究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需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

3、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在原单位完成项目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备案;如调入单位具备条件,也可将项目转到调入单位继续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离开研究岗位半年以上,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实验室备案;离岗一年以上的按中止计划实施办理。

4、软件开发应按一定格式模块化,以便能够在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

5、主管部门会同实验室每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结束时提交《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不在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每末需到本实验室来作演示、报告,交流研究进展。对不报送《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逾期不纠正、补报的,中止资助。

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必须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财务制度,同时要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在研究计划中作好资助经费预算。

2、项目经费开支的范围包括业务费(包括实验材料费、小型器材购置与加工费、小型仪器租用费、学术活动费、辅助人员费、资料费等)、项目组研究人员劳务费(一般不超过10%)和实验室公用设备的使用费等。

3、项目经费的管理

经费使用权由项目负责人掌握。项目经费由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按划拨。首次划拨项目经费的40%,按管理办法规定视完成情况再次划拨项目经费的40%,其余20%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使用。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12月前将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开具的上对帐凭证报实验室,逾期不报,缓拨该经费。

(2)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可以结转到下一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

(3)本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来实验室工作的项目。为了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须在《研究计划》中认真估算实验室公共设备的使用强度。

(4)对项目按中止资助处理的经费,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六、项目的结题、成果管理与评价

1、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

2、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研究成果。

3、基金资助项目结题后,实验室将对优秀研究成果提请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曾取得优秀成果的项目申请者。

4、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与本实验室共同所有。

黑龙江工程学院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指南

2006年7月

一、前言

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及遥感领域较早成立的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我省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及应用、进行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为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保障,为我省资源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开放和流动的运行机制,实验室计划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开放研究基金,定期发布项目申请指南,吸收校内外地理信息领域优秀中青年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二、原则

为促进我省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自主创新,鼓励发展地理信息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资助有关科研人员来实验室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基金指南的原则:

1、把握国内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

2、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鼓励开展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前期研究;

3、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支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联合申请;

4、结合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鼓励申请者与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5、鼓励和支持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实验室开展研究。

三、申请开放基金项目的有关要求

项目为自由申请。申请者需要填写《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申请书填写之前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指南》和《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办法》以及《申请书》的有关说明,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种规范性要求。

(一)申请表填写基本要求

1、撰写申请书时,一定要认真、准确填写各项内容。不按要求填写或者填写错误的申请书都不能通过初审。

2、项目申请人如果不具中级职称,需要一位专家推荐。

3、申请者如为在职博硕士研究生,要附导师签字的同意申请证明材料。

4、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须在申请书上签字。

5、申请人所在单位为项目依托单位,申请表一定要加盖依托单位公章。

(二)遵守科学道德,要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请书。避免在申请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三)申请项目应该具有创新思想或思路,要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防止“大”而“空”的倾向。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需要论述清楚应用背景。(四 在申请联合资助项目时须注意有关知识产权及其它一些特殊的规定。

(五)申请者应严格按照《基金课题管理办法》中对课题申请、实施的时间要求。

(六)申请者应在9月30日之前将《基金项目申请表》一式四份和电子文档递送或邮寄黑龙江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

此外,有关基金管理的信息和通知,请见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四、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机理与空间建模

1.1 地学信息图谱探索; 1.2 地学模型与数据挖掘; 1.3 地理信息认知与语言。

2.资源环境数据处理与集成

2.1 eScience的地理信息基础;

2.2 海量空间信息的集成分析

2.3 地理数据格网、时空数据融合与数据同化; 2.4 专题信息提取的新算法。

3.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3.1 海量地理信息的高性能计算; 3.2 地理空间分析核心算法; 3.3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3.4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4.地学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4.1 制图综合方法;

4.2 时空信息可视化表达与新型数字地图;

4.3 虚拟地学环境。

5.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前沿探索 6.GPS技术基理及应用研究

4.1 GPS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及其系统开发

4.2 GPS与GIS结合的行业应用研究及其系统开发; 7.3S技术集成及遥感技术的基理及应用研究和系统开发 8.基于网络的测绘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及系统开发

下载黑龙江工程学院(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工程学院(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导游词大全

    参考 黑龙江导游词大全各位团友大家好: 您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xxx旅行社欢迎各位团友来黑龙江省旅游。我是咱们这个团的导游员,我叫陈彤,大家可以叫我“小陈”或“陈导”。......

    黑龙江导游词分享[大全]

    黑龙江景点推荐,跟着小编一起来观赏黑龙江导游词,感兴趣的就收藏一下吧。希望你们喜欢。黑龙江松花江导游词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

    黑龙江自然景观

    一、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境内。在14座截锥形火山包围中,有5个串珠状相连的湖泊,它们是1719-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时,熔岩流......

    黑龙江市场调研

    关于黑龙江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研报告 一、黑龙江省简介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人口三千八百万(2011年)。省会哈尔滨。北......

    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

    各位代表: 我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1年工作回顾 2001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

    黑龙江高考作文

    黑龙江高考作文1 昙花,只在一夜间尽情绽放,继而转瞬凋谢,但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芳香、永恒的回味和陶醉。翠竹,一生只开一次花,而开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但它却无怨无悔,为了生命中......

    湖南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自动化专业(本科)湖南省重点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4个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

    建筑工程学院2006

    建筑工程学院2006—2007学年暑假社会实践安排 为提高我院同学假期生活质量,使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且有意义,也为切实搞好我系同学社会实践活动。保证活动质量,并且受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