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文化馆数字化文化艺术体验厅
成都市文化馆数字化文化艺术体验厅免费开放,设有的体验项目:
一、虚拟现实体验区(VR)
通过电视遥控机模拟VR全景体验。为体验者带来多重视觉的VR感受。
二、动感单车体验区 利用动感单车联动屏幕,通过单车行进速度的快慢来掌握视频的内容动向,内容根据甲方提供的历史文化内容内容展示成都的人文历史背景画面,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健康互动。(文化场景、运动场景、历史场景)3个场景,根据踏板速度快慢结合视频播放给予体验者虚实融合运动与视觉体验的融合。
三、绘画区域
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传感器等外设结合平板,儿童绘画。纸上绘画与屏幕联动。提供绘画软件及资源库实现实体绘画与电脑虚拟结合,在纸张上对照电脑显示进行创作保存使用说明。
四、书法体验区
满足体验者不同需求,书法部分,能实现多重笔触,根据体验者的书写力度感应变化。绘画部分,提供能够配合使用打造出自然的笔触效果。方便体验者选取不同色彩满足绘画需求。
五、多功能体验区
1、在桌面点击:五子棋、象棋、围棋,即可进入游戏使用。
2、可以选择文化馆知识答题,即可进入游戏使用。
3、可选择问卷调查,即可进入游戏使用。
六、电子琴体验区
体验者通过操作平板电脑选择曲目,在大屏幕显示,体验者根据屏幕提示进行电子琴的学习体验。体验实体乐器与平板的互动,并通过教学了解乐器的使用。与聚音罩联动,保证体验者有不受干扰的音乐体验感受。
七、架子鼓体验区
体验者演奏情况实时与大屏幕联动;根据电视机的画面提示进行架子鼓的敲打体验。体验实体乐器与屏幕的互动,并通过教学了解乐器的使用。并与聚音罩联动,保证体验者有不受干扰的音乐体验感受。
八、舞蹈体验区
摄影头与视频的联动系统,通过动作捕捉设备对体验者动作进行数据采集,对产生的数据,进行评分机制。体验者跟随虚拟领舞者动作,学习跳舞。
九、音乐体验区
预装各种具有名族特色的歌曲数据库,体验者带上耳机,聆听音乐的美妙体验。
十、抠像体验区
体验者能身临其境,能够与屏幕上的视频人物同步演绎经典的片段,达到动作呼应的效果。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它能准确地“还原”不同场景效果,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定制化舞台及粒子动态特效
十一、照片墙
操作者可以手动点击查看图片,程序预设以流线型展示图片,被选中区域为展示大图,其余为小图,以动态的形式展示本场馆的介绍和历史发展。
十二、虚拟手机
该屏与手机端文化馆APP呈现内容一致,该屏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文化馆线上宣传推广,并相互交流。
十三、歌唱艺术培训厅
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歌曲演唱学习,准确评判歌唱分数 使用成都市文化馆APP进行免费门票预约
第二篇: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草案)
为加快文化馆规范化和正规化建设,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升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文化馆建设跃上新台阶。根据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考核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可操作的原则。
三、考核范围
文化馆在编在岗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
四、考核内容
(一)劳动纪律考核
1、考勤办法:采用日考勤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上下班实行每日签到制度,任何人不得委托或代签到,因工 作原因需要外出、迟到或早退的须征得领导批准,并在签到簿中的备注栏中注明,做好记录,以备待查。
2、考勤的计分办法
考勤实行100分制,80分以上者为合格,低于80者为不合格。每迟到、早退10-15分钟一次扣1 分,15-30分钟一次扣2分,30-60分钟一次扣5分,60-90分钟一次扣10分,90分钟上者扣20分。旷工一日扣100分。旷工2日报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文艺信息调研考核 基本目标:
1、每人每月撰写1篇信息(不低于400字)
2、每人每月撰写1篇工作小结(不低于800字)
3、每人每年撰写个人工作总结1篇(不低于3000字)
4、每人每年创作文学艺术或群文理论等作品3件(至少在区级以上报刊(活动、展览)发表或展示、展演)。
考核措施:、少报1 篇信息扣目标奖50元;
2、少写1 篇工作总结扣目标奖100元;
3、未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扣目标奖200元;
4、文艺创作或群文理论创作少1件扣目标奖200元。凡个人文艺理论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按文化局奖励办法执行奖励。
(三)、领导交办事项考核
1、根据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内容、数量,完成任务情况,及社会影响和效果计算;
2、凡局馆领导交办的工作,分别按照加分3、2、1分的方式,计入绩效考核总分进行加分;
3、奖惩办法
(1)对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能够完成任务的,根据领导级别按局馆的秩序,由高到低分别按照3、2、1加分的方式计入绩效考核总分进行加分;
(2)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任务,经领导批准的,不加分不扣分;
(3)对无任何理由而未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一次性扣绩效总分5分;
(4)对不接受工作任务的,每次扣目标奖100元。超过三次的上报区文化局处理。
2009年8月3日
第三篇:企业文化馆 厅方案(模版)
XX企业文化厅设计方案
一、创设XX企业文化厅意义
XX企业展示厅是企业对外宣传产品及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结合影像、图文、声音、灯光、实物、触屏等技术,不仅能为来访者营造一个全身心感受的泰德企业文化氛围,还能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企业发展史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平台,同时也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员工企业文化宣教阵地。
此外,客户、应聘等人访问时,若被带到企业文化厅也能最全面、最快的感受泰德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庞大的企业规模、良好的社会美誉和“共创价值 共享成果”的企业文化。
二、XX企业文化厅硬件
(一)装饰装潢
1、参照国内外大型企业文化厅装饰装换风格,结果泰德自身文化特征确定装饰效果;
2、展示厅设计一定要通透、敞亮、大器、清新、现代感与创意相结合,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3、设计建议能够划分各个展示格局、赋予参观者清晰、明确的参观板块,布局条理清晰;
4、展示厅色彩不能太过单一,忌色彩繁杂。装饰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常会给予展示厅最强、最快的受众心理震撼。
(二)展示硬件
1、“共创价值 共享成果”装饰立体字贴于醒目位置;
2、奖品、奖杯、荣誉、资质证书、泰德·家基金Logo„„
3、各类照片、效果图、内刊展架、沙盘、产品实物„„
4、实物展示需要展柜,图文展示需要背景墙装饰或者橱窗;
5、大液晶屏、多媒体电脑等,方便播放宣传片;
6、XX发展存留下来,珍贵的有意义的历史实物等
7、建议触摸台式面板、可以通过触摸面板上的菜单,了解展示厅不能完全展示的其他企业内容,借此将展示厅的内容可以无限扩大化;
8、灯光、音响等设施的完美搭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展示厅的震撼力,给予受众多角度全方位的身心感受;
9、其他花草、工艺品等装饰。
三、XX企业文化厅板块
XX企业文化厅板块主要分为六个板块:泰德长河、产业集群、精诚团队、人文泰德、泰德荣誉。
(一)泰德长河
综合介绍泰德企业的领航者、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总体概况、泰德大事记、宏伟蓝图„„
(二)产业集群
1、按照各分公司/项目再划分为:泾渭厂区、郎森石油、九州通泰、聚德置业、富德物业、汉方·养生源„„;
2、各个分公司/项目有总体介绍、发展规划、发展历程、技术研发、市场业绩等图文介绍;
3、聚德置业、汉方·养生源建议小型沙盘模型展示及文字说明。泾渭厂区建议产品实物展示及文字说明。其他项目建议图文或其他形式展示其规模及行业影响力。
(三)精诚团队
1、综合介绍泰德集团组织架构、人事体系、管理体系„„
2、图文介绍优秀管理者、更新优秀员工图文„„
3、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CI系统介绍、企业规章制度„„
(四)人文泰德
1、泰德·家基金介绍,泰德·家基金实物Logo,帮扶事迹图文;
2、董事长关爱员工语录、泰德员工福利、更新集团及各分公司活动照片„„
3、泰德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帮扶行动等社会公关介绍及活动展示„„
(五)泰德荣誉
1、泰德企业历年获得的社会殊荣;
2、董事长、泰德员工获得的社会殊荣及社会美誉;
3、泰德产品历年获得的社会殊荣;
4、泰德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及社会褒扬的其他内容„„
四、XX企业文化厅使用
1、由于图书馆和企业文化厅相连接,图书馆的桌椅适合来访者面试等活动,必然通过企业文化厅,先参观再面试;
2、活动照片及时更新,产品实物等也在适当的时机更新,保障企业文化厅展示最新的企业成果;
3、对外宣传、外宾来访,各部门小型涉外会谈可以利用图书馆桌椅进行,借此参观文化厅;
4、作为员工培训,员工借阅图书,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的必经之所;
5、有个企业文化展示厅,树立泰德对外公关的桥头堡,树立企业对外高端的形象。同时,结合网站、内刊等推广企业文化厅,展现一个成熟、宏伟的企业形象。
第四篇:成都市14区数字化城市管理
成都市14区(市)县2013年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问题两个能力的要求,为充分调动14区(市)县积极性,更好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功能,全面提高14区(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成都市14区(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
一、考核评价范围
成都市14个区(市)县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区域。
二、考核评价对象
成都市14个区(市)县数字化城管中心。
三、考核评价内容
数字化城管中心监督员、操作员、值班长、派遣员各岗位工作内容、系统终端及系统对接建设、视频监控、信息采集管理、城管服务热线管理等。
四、考核评价标准
依据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及处置责任分解表》(成办函[2010]63号)、《成都市三圈层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则》的标准和要求,参照《成都市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1]44号)》。
五、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
(一)考核评价方式
由市城市管理局依据数字城管系统自动生成的相关数据结果和人工检查的考评结果,对14个区(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进行年终考核评价。
(二)考核评价标准
2013年绩效考核评价分值,按照全年系统生成的各项考核评价分值(系统生成的考核评价分值第1、2、3、4项)、当人工考核分值(人工考核分值第1、2、3、4、5、6、7项),两项相加为全绩效考核评价分值。
六、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中心考核评价标准
(一)系统生成的考核评价分值(合计40分)
1.14区(市)县监督员综合指标分值(分值10分)
14区(市)县监督员综合管理情况根据该项实际得分(总分100分),依据所占总分分值比例确定得分分值。具体数据指标包括:按时核实率分值(按时核实率×100×30%)、按时核查率分值(按时核查率×100×30%)、监督员有效上报率分值(监督员有效上报率×100×20%)、公众举报率分值〔(1-公众举报率)×100×20%〕。计算公式为:监督员管理综合指标分值=〔(按时核实率分值+按时核查率分值+监督员有效上报率分值+公众举报率分值〕×10%。2.14区(市)县操作员综合指标分值(10分)
14区(市)县操作员综合管理情况根据该项实际得分(总分100分),依据所占总分分值比例确定得分分值。具体数据指标包括:按时预立案率分值(按时预立案率×100×40%)、预立案准确率分值(预立案准确率×100×40%)、按时委托核查率分值(按时委托核查率×100×20%)。计算公式为:操作员管理综合指标分值=(按时预立案率分值+预立案准确率分值+按时委托核查率分值)×10%。3.14区(市)县值班长综合指标分值(10分)14区(市)县值班长综合管理情况根据该项实际得分(总分100分),依据所占总分分值比例确定得分分值。具体数据指标包括:按时立案率分值(按时立案率×100×40%)、立案准确率分值(立案准确率×100×40%)、按时结案率分值(按时结案率×100×20%)。计算公式为:值班长管理综合指标分值=(按时立案率分值+立案准确率分值+按时结案率分值)×10%。4.14区(市)县派遣员综合指标分值(10分)
14区(市)县派遣员综合管理情况根据该项实际得分(总分100分),依据所占总分分值比例确定得分分值。具体数据指标包括:按时派遣率分值(按时派遣率×100×40%)、派遣准确率分值(派遣准确率×100×40%)、按时督查率分值(按时督查率×100×20%)。计算公式为:派遣员管理综合指标分值=(按时派遣率分值+派遣准确率分值+按时督查率分值)×10%。
(二)人工考核分值(合计60分)1.处置终端建设分值(5分)
根据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系统普查确权和事件的权属划分,确定涉及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处置专业部门数量,专业部门处置终端应全部接入数字化城管系统,全部接入的,得5分;处置终端每少接入系统1个的,扣0.5分,扣完为止。
2.系统对接分值(8分)
按照成都市城管局要求,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与市级系统平台对接的(不含12319热线电话),得8分,未实现对接的不得分。3.监督员配置数量分值(5分)
14区(市)县监督员巡查覆盖范围应实现对基础数据普查面积的全覆盖,并按照平均每平方公里配置不少于1名监督员的标准进行配置,监督员配置数达到标准的,得5分;每少于1名配置数量的,扣0.5分,扣完为止。4.监督员发现上报问题基数分值(20分)14区(市)县通过监督员巡查发现问题案卷量每天(含节假日)应不少于10件,达到每天发现10件的,得15分;当月监督员平均发现上报数高于10件基数的,每2件加0.5分,总加分不超过5分。当月监督员平均发现上报数低于10件基数的,每2件扣0.5分,扣完为止。5.视频监控分值(10分)
14区(市)县通过视频监控发现问题案卷量每天(含节假日)应不少于20件,达到每天发现20件的,得8分;当月平均发现数高于20件基数的,每5件加0.2分,加分不超过2分。当月平均发现数低于20件基数的,每5件扣0.2分,扣完为止。
6.市场化信息采集分值(7分)
按照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应采用市场化模式,对按要求实行信息采集市场化的,得7分,未实行市场化信息采集模式的不得分。
7.城管服务热线受理和交办情况(5分)
14区(市)县开通本地城管服务热线的,得3分,未开通不得分;对市民投诉的城市管理问题录入系统的,得1分,未录入的不得分;录入系统有受理和交办记录的,得1分,无记录的不得分。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实施数字城管绩效考核评价,是落实提高“两个能力”和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要求,对此,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中心和相关专业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围绕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效能,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效率与质量,全面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有关规定。
(二)完善体系,公正评价
为确保数字化城管绩效考核评价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在本《办法》试行过程中,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中心要认真按照《成都市三圈层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则》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及处置责任分解表》,对系统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部、事件类别、编码和处置时限进行调整。
(三)逗硬考核,奖罚分明
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中心的考核结果,将进入市对14区(市)县的目标考评体系,与评选先进和市城管局对14区(市)县城管局的以奖代补经费挂钩,并将纳入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工作通报范围。
(四)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1.监督员巡查上报信息时间为每日上午8:30-下午18:00,同时节假日和双休日14区(市)县要安排不少于本区(市)县监督员总人数三分之一的监督员在岗工作,并且每周须安排监督员进行两次的夜间巡查。
2.14区(市)县监督员巡查范围应全面覆盖数字化城管普查划分的单元网格。每个工作网格的范围一般不超过1平方公里,其监督员配置数量应按照每平方公里1-1.5人的标准进行配置,监督员巡查频度应不低于3次/日的标准。
3.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平台要根据监督员巡查工作时间,安排相应的人员办理案件,确保监督员上报的问题信息能够及时受理、立案和派遣。数字化城管中心要督促专业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值守,确保指挥中心派遣的案件,能够及时得到受理和按照处置标准及时处置解决。4.专业部门处置时限按照《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及处置责任分解表》(成办函[2010]63号)三环路内侧辅道(含)以内建成区域标准执行。
(五)统一时限,定期统计
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年终各项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12月1日。
本办法自2013年6月1日起,在14个区(市)县施行。
成都市14区(市)县2013年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按照《成都市14区(市)县2013年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关于考核标准,依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及处置责任分解表的通知》(成办函〔2010〕63号)和《成都市三圈层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则》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二、关于“监督员综合指标分值”,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由14区(市)县监督员工作绩效组成的综合分值。市级通过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考核。
三、关于“操作员综合指标分值”,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由14区(市)县操作员工作绩效组成的综合分值。市级通过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考核。
四、关于“值班长综合指标分值”,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由14区(市)县值班长工作绩效组成的综合分值。市级通过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考核。
五、关于“派遣员综合指标分值”,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由14区(市)县派遣员工作绩效组成的综合分值。市级通过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考核。
六、关于处置终端建设情况,指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系统所涉及的处置专业部门是否全面实现处置终端建设并应用。
七、关于系统对接情况,指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市级系统平台进行对接,市级平台能够实现对14区(市)县系统案件的详细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与统计。
八、关于监督员配置数量,指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按照对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名监督员的标准进行配置的情况,其考核方式为:由市数字化中心考核组按照监督员配置的相关合同进行现场查阅,以此作为是否准予加分的依据。
九、关于监督员发现问题基数,指14区(市)县监督员全年发现问题案件数每月每天的平均值。其具体考核方式为:由市考核组对照监督员发现问题基数考核办法,按照规定要求对14区(市)县每月的基数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该项分值。
十、关于城管服务热线受理和交办情况,指14区(市)县开通城管服务热线,并对市民投诉的城市管理问题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入数字化工作流程。
十一、关于视频监控情况,指市级考核组通过对14区(市)县数字化城管中心每天视频监控发现的案卷量进行检查,其具体方式为:全年视频监控案件总数除以考核的总天数,再按照考核相关规定进行汇总分析,从而确定视频监控得分情况。
十二、市场化信息采集,指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实行企业化运作,推向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推行社会化管理。
十三、系统自动生成的考核数据由市级监督中心按照规定时限统计汇总。相关考核资料在考核时由14区(市)县自行提供,经考核组认定符合标准的进行现场打分并通报得分情况。
十四、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统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注解
(一)监督员上报数——监督员巡查上报的案卷数。
(二)公众举报数——公众举报的案件数。(注解:非监督员上报所有案件之和)
(三)上报数——监督员上报数与公众举报数之和。
(四)待预立案数――上报数中尚未预立案的案件数。
(五)不予受理数――上报数中不予受理的案件数。
(六)预立案数――上报数中,经监督中心审核预立案的案件数。
(七)受理数――不予受理数和预立案数之和。
(八)待立案数――预立案数中,尚未经过监督中心审核立案的案件数。
(九)不予立案数――预立案数中,经过监督中心审核不予立案的案件数。
(十)监督员有效上报数——监督员上报数中,经监督中心审核立案的案件数。(注解:监督员上报来源案件的立案数)
(十一)公众有效举报数——公众举报数中,经监督中心审核立案的案件数。(注解:公众举报来源案件的立案数)
(十二)有效上报数——监督员有效上报数与公众有效举报数之和。(注解:等于立案数)
(十三)应核实数——公众举报数中,应由监督员核实的案件数。(注解:操作员发送给监督员核实的案件数)
(十四)核实数——应核实数中,监督员完成核实的案件数。(注解:应核实数中监督员反馈的案件数)
(十五)按时核实数——应核实数中,监督员在规定的核实期限内完成核实的案件数。
(十六)立案数――值班长立案的案件数。(注解:监督中心批转给指挥中心的案件数;等于有效上报数)
(十七)有效立案数——立案数减去立案后作废的案件数。(十八)按时立案数——立案数中,由监督中心在规定的立案时限内予以立案的案件数。
(十九)应派遣数——指挥中心应派遣给专业部门处置的案件数。(注解:等于有效立案数-挂帐数)(二十)待派遣数――应派遣数中 尚未派遣、作废或挂帐的案件数(二十一)派遣数――应派遣数中,已经批转给专业部门的案件数。(二十二)按时派遣数——指挥中心在规定的派遣时限内派遣给专业部门的案件数。
(二十三)准确派遣数——指挥中心准确派遣给专业部门的案件数。(注解:派遣数中,第一次派遣专业部门=最后一次派遣的专业部门的案件数,只用于评价派遣员岗位)
(二十四)错误派遣数——指挥中心通过二次(含)以上派遣才准确派到专业部门的案件数。(注解:派遣数中,第一次派遣专业部门=最后一次派遣的专业部门的案件数,只用于评价派遣员岗位)(二十五)应处置数——立案数中,专业部门按照处置规范要求应该完成处置的案件数。(注解:等于派遣数)(二十六)处置数——立案数中,专业部门按照处置规范要求已经完成处置的案件数。该值等于同期的按期处置数和超期处置数之和。(注解:判断条件为专业部门批转给指挥中心督查)(二十七)按期处置数——应处置数中,专业部门按照处置规范要求,在处置时限内已完成处置的案件数。(二十八)超期处置数——应处置数中,专业部门完成处置所用时间超过规定处置时限的案件数。(二十九)超期未处置数——应处置数中,专业部门在超过规定处置时限后仍未完成处置的案件数。(三十)按期未处置数——应处置数中,专业部门在未超过规定处置时限未完成处置的案件数。(三十一)应核查数——专业部门完成处置后应由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的案件数。(注解:操作员发送给监督员的核查案件数,只用于评价监督员岗位)(三十二)核查数——专业部门完成处置的案件中,监督员已完成现场核查的案件数。(注解:应核查数中监督员完成核查并反馈的案件数,只用于评价监督员岗位)(三十三)按时核查数——应核查数中,监督员在规定核查期限内完成核查的案件数。(注解:只用于评价监督员)
(三十四)委托核实数――指操作员发送给监督员进行核实的案件数。
(三十五)结案数——立案数中,监督中心给予结案的案件数。该值等于同期的按期结案数与超期结案数之和。(三十六)应结案数——立案数中,在规定的结案时限内应该结案的案件数。(注解:等于应处置数-按期未处置数;结案时限指专业部门处置时限)(三十七)按期结案数——应结案数中,在规定的结案时限内结案的案件数。(注解:规定的结案时限指专业部门处置时限)
(三十八)超期结案数——应结案数中,超出规定的结案时限后结案的案件数。(注解:规定的结案时限指专业部门处置时限)(三十九)按期未结案数――专业部门按期处置完毕的案件中尚未结案的案件数。(四十)超期未结案数――专业部门超期处置完毕的案件中尚未结案的案件数。(四十一)缓办数——指挥中心核准专业部门延期办理的案件数。(注解:指系统中的延期的案件数)(权限配置:专业部门向指挥中心申请延期;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增加督办箱,可查看申请延期的案件以及部门红绿灯)(四十二)返工数——因未通过监督中心核查而发回专业部门重新处置的案件数。(注解:监督中心核查未通过并二次派遣、并且二次派遣为同一部门的案件数,只用于评价专业部门)(四十三)返工次数——因未通过监督中心核查而发回专业部门重新处置的所有案件返回的次数之和。(注解:监督中心核查未通过并二次派遣、并且二次派遣为同一部门的案件的重复处置次数只用于评价专业部门)(四十四)挂账数——立案准确但无法派遣或处置的案件数。(注解:指系统中的无限期缓办的案件数)(权限配置:指挥中心向监督中心申请挂帐)(四十五)作废数――因超出管理范围或内容无法派遣以及因立案不准确、重复立案的案件数。(权限配置:指挥中心向监督中心申请作废)同类案件平均处置时间——专业部门完成某类案件处置的平均所用时间,该值等于该类已完成案件处置所用时间之和与已完成案件处置总数之比。(四十六)结案数(值班长岗位评价)——立案数中,监督中心给予结案的案件数。(四十七)按时结案数(值班长岗位评价)——结案数中,由监督中心在规定的结案时限内予以结案的案件数。(四十八)督查数(派遣员岗位评价)——处置数中,派遣员督查处理完毕的案件数。(注解:判断条件为派遣员反馈给监督中心核查)。
(四十九)按时督查数(派遣员岗位评价)——督查数中,由指挥中心在规定的督查时限内予以督查的案件数。
(五十)按时委托核查数(操作员岗位评价)——委托核查数中,由监督中心在规定的委托核查时限内予以委托核查的案件数。(五十一)交办数——市治理办推进组登记的案卷中,已经批转给市数字化中心的案卷。
(五十二)有效上报率=有效上报数/上报数
(五十三)监督员有效上报率=监督员有效上报数/监督员上报数(五十四)公众举报率=公众有效举报数/有效上报数(五十五)核实率=核实数/应核实数
(五十六)按时核实率=按时核实数/应核实数
(五十七)按时委托核查率=按时委托核查数/委托核查数(五十八)按时预立案率=按时预立案数/预立案数(五十九)预立案准确率=立案数/预立案数(六十)按时立案率=按时立案数/立案数(六十一)立案准确率 =有效立案数/立案数(六十二)按时结案率=按时结案数/结案数(六十三)按时派遣率=按时派遣数/派遣数(六十四)派遣准确率=准确派遣数/派遣数(六十五)按时督查率=按时督查数/督查数(六十六)缓办率=缓办数/应处置数(六十七)处置率=处置数/应处置数
(六十八)按期处置率=按期处置数/应处置数(六十九)超期处置率=超期处置数/应处置数(七十)按期未处置率=按期未处置数/应处置数(七十一)超期未处置率=超期未处置数/应处置数(七十二)挂账率=挂账数/有效立案数(七十三)返工率=返工数/处置数(七十四)一次完成率=1-返工率(七十五)核查率=核查数/应核查数
(七十六)按时核查率=按时核查数/应核查数(七十七)结案率=结案数/应结案数
(七十八)按期结案率=按期结案数/应结案数(七十九)超期结案率=超期结案数/应结案数(八十)按期未结案率=按期未结案数/应结案数(八十一)超期未结案率=超期未结案数/应结案数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探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大数据促使信息整合以及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同时在工业化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在文化领域中也得到了大力运用,并从源头上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改善,为人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变成了一种大势所趋。
一、整合资源
要想有效结合文化馆和数字信息化,应充分梳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分析、整理诸多原始数据,使其成为更加全面的、全新的资源库,使群众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整理,才可以使资源的有效覆盖得到保证,促进数字文化馆影响力增强,将数字文化馆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引领社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数据发展本身就是对繁杂数据进行不断整合,数字文化馆需要利用大数据优势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使之更加满意。
所以,为了推动数字文化馆更好的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借助科学技术,对文化馆的庞大资源进行合理整理,进而促进文化馆服务质量提高。构建多样的文化馆大数据平台,把更多开放性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与时俱进,使现阶段社会对数字文化馆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二、延展数字化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大数据时代,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应对文化馆服务功能的增设引起重视,把多样的服务模式提供给人民群众。第一,丰富文化产品,以让不同社会群体对各种文化知识内容的需求得到满足。第二,人民群众可以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第三,以一馆制为基础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可共享资源,既能丰富文化产品内容,同时可以将服务成本有效降低。除此之外,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政府等部门应加强支持力度,从人力、资金和科技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馆带来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三、构建网络化和数字化统一平台
大数据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得以构建的新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所以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开展统一平台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和结构,以推动各项业务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详细而言,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首先,立足于文化馆的服务宗旨以及实际建设需要,将功能丰富、系统安全、功能完善的软件应用平台引进,同时在使用中立足于群众的反馈不断优化细节和功能,从而构建一个更具个性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其次,构建集个性化和功能性为一体的功能性网站、微信服务平台和其他能在移动终端上展开访问的统一系统,使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多样化、自主化,进而确保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最后,积极构建以PAD、手机和其他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四、加强线上线下服务体验
大数据背景下,使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和需求得到满足是数字文化馆的主要建设目标,这就需要数字文化馆确保自身产品内容的多样性,注重丰富线上和线下产品,最终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满意的体验。在云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下,数字文化馆的内容信息立足于传递和服务,同时也在对“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文化体验感的需求以及获取途径展开分析,有效提高数字文化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确保文化馆的服务模式符合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立足于人民群众的资源使用和搜索记录,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切实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