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地质灾害类型
总结地质灾害类型,并以实例分析每种地质灾害类型,说明其诱发因素和防治措施
概念:所谓地质灾害,它是一种与地质过程相联系的灾害现象。当地质过程一旦超过了临界值,就会产生灾变,对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则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按成因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复合地质灾害。按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破坏的时间长短,还可以分为短期地质灾害和长期地质灾害。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一.地震
地震是大地发生突然震动的地质现象,实质是地应力的突然释放。俗称“地动”。广义的地震包括自然作用产生的的人工诱发的地震。地震总是突然袭来,在数秒内发生,造成的破坏和惊恐是最为严重的。例如: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在我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在数秒内,将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扼杀24万余人的生命,残伤16万余人,7千家庭断门绝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另外,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的8.0级地震,是中国自我国经济法会计分录还是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造成学校大面积损毁,震源烈度达11度。该地震成因:
一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抬升。
二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类型: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据不完全统计,遇难: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2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元人民币。
地震的防治措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地震是无法控制的。目前人类在这个领域内所能做到的是研究其发生规律,设法对这些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加强规划,积极采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预防措施,警钟长鸣,使人类有可能更好地建立减灾后援工程系统,以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迅速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
二.崩塌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三.滑坡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有:
1.地表岩土特征 包括岩石、土壤的类型及结构特征、厚度、组合、含水性特征。以及断裂、节理发育程度。边坡与层面特征及其产状,以及边坡岩土孔隙压力、变化等。
2.地形地貌特征及自然环境 即山坡地形的陡峭程度,临空面的特征和产状。距水源、河流、沟渠的距离。植被发育特征、类型。土壤风化壳的含水量及变化等。
滑坡的诱发机制
激发产生滑坡的因素很多,如地震、火山爆发、特大暴雨、以及人类活动等常诱发滑坡灾害。最常见的外来干扰因素为地震、过量降水、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世界上有资料记载的最大滑坡是1920年12月我国宁夏海原县8.5级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造成18万余人死亡。另外,秘鲁瓦斯卡朗地区发生滑坡,滑坡体以400KM/H高速下滑,瞬间掩埋2个城镇,造成2.1万人死亡。
弥补和解决滑坡灾害,需要扎实的地质资料作为基础,才能决定采取何种控制和预防措施是最合适的。一般来说,程序上应开展滑坡的地质调研,包括区域填图、局部填图,评价不稳定滑坡体的规模、大小、组合方式,岩土类型及组合,岩层节理、层理特征及风化特征等等。防治方法要对症治理,最好是在滑坡前,研究其发展规律,做到合理避让。对于可疑治理的滑坡,应弄清楚滑坡的性质属推移性或迁移性、剪出口位置、滑层深度、地下水源、滑坡体地质情况、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等,在选择适当的工程治理、化学加固治理或综合治理。
1.工程治理 首先是预防为主,合理规划选择山区工程建设路线和地点。已开挖的斜坡地段,采用适当的形式的边坡和护坡。由于水是绝大多数滑坡的诱发因素,因此,疏干滑坡体范围的地表水合地下水,是防治滑坡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采用岩石锚杆岩栓增大边坡的稳定性。滑坡坡脚加设支挡工程抗滑、防滑。
锚杆设计示意图
2.化学加固处理 即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配合工程治理,多数采用灌浆法,包括高压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滑动带焙烧固结灌浆等。一般采用高标号快速凝固水泥、石灰,以及化学物质水玻璃、造纸废液副产品丙凝、尿醛树脂等等。其目的是改变土壤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增加抗剪强度。
3.综合治理 即生物、化学加固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对维护斜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一般常选用根深而又有益于环境的树种,与工程治理、化学加固等共同预防治理滑坡危害,可以有效地减少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的前兆
·断流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忽然干涸。
·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扩张,有冷气或热气冒出。
·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
·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
紧急防护措施
(1)前期预防
·不在危岩下避雨、休息和穿行,不攀登危岩。
·夏汛时节去山区峡谷郊游,要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不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2)危机救助
·行人:立即离开岩土滑行道,向两边稳定区逃离。切记不可沿着岩土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驾车者: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四.泥石流
1.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又称泥石洪流,是山区降暴雨后突然爆发的、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且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类型
1.按物质组成不同 可分为a.泥流:主要由细粒泥沙组成,多见于西北黄土高原;b.泥石流:含大量泥沙和石块,多形成于基岩出露的山区;c.水石流:由稀泥浆和少量碎石块组成,多见于石灰岩分布区。
2.按物质组成比例和流动特点 可分为a.稀性泥石流:属紊流-半紊流,固体含量少,一般为10%-40%,水含量多于固体物质量,容重仅1.3t/立方米,其流动速度大于粘性泥石流,侵蚀下切作用强:b.粘性泥石流:属结构性泥石流,固体含量约占40%-60%,甚至高达80%。是水合泥沙、石块混聚成粘稠的流动体,容重达1.6-2.3t/立方米,其侵蚀,搬运作用强,破坏性极大。
3.按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式 可分为a.暴雨型泥石流;b.冰雪融水型泥石流;c.溃水型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5·12”特大地震致使山体松垮,半年多长期干旱,加之瞬间性强降暴雨,是造成这次特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1984年5月27日凌晨4:30分左右,东川因民黑山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造成121人死亡,34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人民币,粮库损失137万斤粮食,油脂3万余斤。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首要的是营造深林植被、灌丛和草地,稳定边坡,并严禁砍伐、放牧、开荒。另外,我们应建立工程系统。主沟上游修建水库或蓄水池,削减洪峰量。修截水沟,拦截上游地表径流或汇水面的径流。中游深挖沉砂池,建子母坝、拦砂坝和格栅坝,将大量泥沙、碎石过滤、停积下来,形成天然堆石坝。下游建排洪道、渡槽、导流堤、溢流坝等工程。在时间安排上,近期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解灾害的燃眉之急,主要是稳边坡、拦沙石、停淤、排洪导流。远期以以生物工程治理为基础,以求实效。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泥石流前兆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
·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
紧急防护措施
(1)前期预防
·泥石流多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
注意政府部门的预警和泥石流的发生前兆,在灾害发生前互相通知、及时准备。
·去山地游玩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在暴雨之后或持续阴雨天气进入山区。
宿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低的凸岸。不要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在沟谷遭遇暴雨、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
危机救助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
·逃生时抛弃重物。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五.火山喷发
1.什么是火山喷发
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从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已经有几十万人死于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的前兆
·火山活动增加。
·出现刺激性酸雨、很大的隆隆声。
·火山上冒出缕缕蒸汽。·附近的河流有硫磺味道。
3.紧急救护措施
·熔岩: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火山喷射物: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应佩戴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
·火山灰:具有刺激性,会对肺部产生伤害。逃生时应用湿布护住口鼻,或佩戴防毒面具。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会灼伤皮肤、眼睛和黏膜。应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但不是太阳镜。到庇护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
·气体球状物:火山喷发时会有气体和灰球体以超过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滚下火山。可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泥石流:火山喷发可能诱发泥石流,对此,可采用“泥石流自救互救方案”应对。
地质灾害还有河湖变迁地质灾害,海岸地质灾害,海啸与风暴地质灾害,冻土的冻胀融陷与环境灾害,固体废弃物的地质灾害等等。
地质灾害防治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等。
三、地质灾害具体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011年5月27日
第二篇: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摘要: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文章就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作简要分析,旨在帮助采矿人员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以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
关键词:采矿 矿山地质灾害 类型分析
伴随着煤矿的开采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还是生态环境,都与矿山密不可分,尤其是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更是无法摆脱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所形成的阴影。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
岩土圈层形变灾害
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1.1 诱发性地震 矿震是由于井下采矿活动导致地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种动力现象,是与采矿活动伴生的地质灾害。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短时间的断层剧烈错位容易产生诱发性地震。由于人为地质改变而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和破坏力却十分巨大。小震级的地震,就可能致使井下和地表岩土圈层的剧烈改变,从而对建筑物、地表结构造成危害。
1.2 断层错位 断层错位也是圈层结构性失衡的一种表现,不过由于断层错位具有缓发性,能量在缓慢积聚,短时间内不易被测量和察觉。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矿脉被采空后,断层积聚能量会在短时间释放,终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灾害对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
1.3 地面圈层形变 地下岩土圈层的形变,往往导致地表岩土圈层下陷、沉降、开裂等,进而引发危害性巨大的矿山地质灾害。例如,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矿区地面沉降,地面开裂。一般的矿区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井巷开采的矿山地区。矿脉埋藏较浅,矿区地面平缓,地面塌陷与沉降的现象较为常见。而矿脉埋藏深、距地表较远的开采区,如果不能及时回填矿渣,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塌陷,地面塌陷、沉降和开裂不仅可破坏水土、建筑物,还可能毁坏道路、水库等公共资源与建筑,造成更大的危害。
1.4 斜坡岩土体运动 这一类灾害是由于采矿区地质边坡或地表断层边缘结构不稳造成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例如采矿边坡失稳,常常会造成边坡岩土滑坡,岩崩等灾难,泥土边坡在雨后形成流动性土体,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造成的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形成不稳定结构。这一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或掘坑开采矿山。这种灾害常常瞬时发生,但造成结果危害性更大,如矿山山崩,往往使矿产毁于一旦,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危害极大。
1.5 矿坑工程灾害 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手段与落后的开采方式,常会造成矿山地下工程灾害事故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岩爆等。这些灾害均是因为矿井、矿坑内的岩土圈层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导致岩层、土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大量岩石、碎屑,并向坑井内突进,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危急矿工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例如坑内岩爆就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巨大的岩石圈层应力作用状况下,一旦因采掘面不能维持平衡,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圈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迸裂,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从而给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
1.6 采空区塌陷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影响的范围大,对土地的破坏严重。当地下矿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接着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随着采矿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影响的岩层范围也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从而危及地表的各种建筑物和农田等。
1.7 泥石流 矿山开采中乱采滥挖,随意丢弃废土废石及植被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或加大原有泥石流的规模和暴发频率。矿山开采后的松散碎屑堆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碎屑物源。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特定的水动力来源则会激发山体滑坡,然后快速转化为高速流动。堆积物能否发生位移,决定斜坡上物体的静力平衡是否破坏。一般堆积物堆积于斜坡上,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垂直坡面的正压力和沿斜坡向下运动的分力及下滑起动力,由于堆积体与斜坡地面之间产生抗滑动的摩擦力,及抗滑动的抗剪强度。当下滑起动力小于临界起动力时,堆积物处于稳定状态,当下滑起动力等于临界起动力时,堆积物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当下滑起动力大于临界起动力时,极限平衡被破坏,堆积物快速向下滑动,在暴雨的激发条件下形成泥石流。
地下水位异变灾害
矿山开采过程中,深层开采有时会破坏地下水自由潜水层或承压含水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引起地下水位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灾害性后果。
2.1 异变灾害 矿坑、矿井突水、涌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之一。由于地下水位的短时间迅速改变,致使矿坑突然进水。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导致后果也十分严重。采矿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的排空速度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穿透隔水断层,或者骤遇蓄水溶洞、暗河,导致地下水大量涌人,造成坑井被水淹没,人员伤亡或其他严重灾难性后果。
2.2 坑内涌浆 坑内涌砂是矿坑突水的伴生灾害,当矿坑采掘过程中遭遇富含泥沙的蓄水层或溶洞,突破隔水层后,泥沙和岩屑随水一起涌入矿坑,造成涌浆灾害。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潜水层也常会因为断层错位,夹杂沉积物下漏涌人坑内,其结果是使矿坑被泥浆阻塞,设备和开采人员被泥沙掩埋,致使矿山遭受灾难性后果。
2.3 水土流失问题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等松散堆积物。因其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在雨滴的打击和水流的动力作用下,渣土颗粒质量不足以抵抗水流动力而发生位移运动,形成水土流失。
2.4 水、土污染问题突出 多年来因矿山开采、加工及“三废”不合理排放已使许多矿区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尤其以一些采金、铁、硼、硫化物等小选矿厂和煤矿开采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现象最为普遍。这类厂多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汛期河水漫溢又造成耕地污染。
矿山环境化学污染灾害
3.1 尾库、场库灾害 许多矿山开采,都伴随着矿场与尾矿库的存在。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体不能承受压力决堤后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危害。尾矿库溃坝常常因为坝体稳定性在日益增加的压力,或因废矿液溢出,坝体管涌而发生决堤。尾矿溃堤给矿区人民生产生活都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会给当地水土环境造成污染和长期危害。
3.2 水土环境污染 矿山开采,矿坑地下水、选矿、冶炼污水、尾矿渗漏水等,都会造成矿区水源与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存在,也会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形成持久性的环境灾害。矿业废水量大,多数来不及处理,直接被无序排放进入环境水体,直接或间接造成区域性水土环境污染,致使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源、农田遭受长期污染。这种危害性常常是潜在性的,其危害性更大。
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应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
参考文献:
[1]李毅,李蘅,张静.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和勘查防治方法[J].矿产与地质,2004(01).[2]林芳,郭守权.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3]刘飞.魏强.浅议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J].价值工程,2011(06).
第三篇: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案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案研究
摘 要:由于我国开采矿石的技术和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开采之后的矿山地区地质可能会出现变化,甚至会出现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矿山周围的生产安全,和附近人们的生存安全。当前情况下,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频发,因此,了解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并研究相应的防治方案尤为重要。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095
0 前言
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且种类多、分布广、破坏性大、损失重。对于诸多地质灾害中,矿山地质灾害是其中一种类型,主要因素是人类对矿山的不当开采所诱发。我国的采矿方面虽然属于大国,但相关技术与设备比较落后,开采矿山之后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急剧恶化,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地质灾害的损害近些年还在逐步上涨。矿山开采与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矿物质有了更多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许多矿产开采的企业不断开采矿石。这个过程中,萌生了许多小型的矿山企业。由于小型的矿山企业经验缺乏,又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同时也鲜有小型矿山企业设置环境保护的环节,这就直接造成矿山地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地质灾害频发。一些矿山开采的设备出现损坏和报废等情况,矿山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遭遇着关闭的风险,造成资源的浪费。[1]另外,地质环境的变化还给当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潜在威胁,不利于矿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矿体内因。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多种,其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就是矿体内因。一般情况下矿山地质环境出现显著的变化,形成一系列偶然发生的事故,这些事故的相互作用就极有可能造成突变型灾害。比如说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瓦斯爆炸的情况等,都是潜在的因素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周围环境的管理,设置通风设施,尽可能的避免诱发矿山地质灾害。
(2)地下水位因素。通常情况下,矿山开采时会进行深挖,这个深挖的过程就有可能会达到潜水位。地下水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使地下保持稳固性的效果,当地下水位发生显著变化,就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说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触及到压力相对较大的地下水层,矿井处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水涌出,甚至有可能将已经开挖的矿井没住[2]。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伤害,严重时还会造成多人死亡的情况。除此之外,当开挖过程中出现地下涌水后,还会有泥沙等一涌而下,影响矿山的正常开采,同时还会增加安全隐患,影响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
(3)岩土层变形。采空区地面塌陷、坑内岩爆、诱发地震等是岩土层变形之后会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都比较严重,当灾害发生时还很难找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危及地表并对环境造成重大的伤害。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出现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情况,如果在采空区留下的矿柱不足,或受到一定损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支撑不平衡,导致地面塌陷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的是矿体埋藏相对较浅的地区。开采时需做好支撑或充填工作,尽可能保证开采的安全性,如果没有做好这些工作,当开采到一定步骤,可能出现采空区地面塌陷问题。另外,矿坑附近和顶板围岩在地壳应力作用下也会出现强烈的压缩效果,岩石地应力的释放会造成大量破裂出现,喷射到岩中,造成危害。而当矿山开采过度时,就会造成地面挖空的状态,这时就容易诱发地震。地震一旦发生,对周围环境、地形地貌、人们的生命安全等都会造成重大的伤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重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灾害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矿山地质灾害,重视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合理的方案。根据灾害点的分布状况确定不同层次防治区域,并采取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要强化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对策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开采工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警觉性。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要学会基本的防灾技能,避害就利,通过相关培训学会抢险方法等。
(2)强化对矿山开采区域防治。边坡是需要重视的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设置合理的边坡防护,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当边坡挡墙出现开裂或者出现变形等情况,要及时勘察并及时做出防护处理,防止较大的灾害出现。对于一些已经出?F过问题的灾害点更是要提高重视,做好相应的加固、防御边坡工作,尽可能的避免由于矿山开采带来的灾害复发问题。另外,还需要重视对渣场弃渣的处理,边坡坡度设计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并适当的设置挡渣坝。这些措施对于防止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要在开采坑道时,及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避免出现矿顶崩塌以及冒顶的情况。
(3)详细勘察分析后再开采矿山。矿产开采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进行勘探、分析,才能最终进行开采。因此,在开采矿山之前,要首先做好勘察工作,对开采范围进行详细且全面的勘测、分析、探究。直到前期工作完成,确认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时,再进行开采施工工作。这个过程主要是防止出现勘察失误而造成地质灾害问题。
(4)次重点矿山防治要重视。除了对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查之外,还需要重视周围的公路建设以及生活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弃渣、多边坡开裂等,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废渣进行妥善处理。一些相对比较险要的地区要根据具体要求建设相应的安全措施,这对进一步保证矿区内部安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有重要作用。另外,还要重视开采后废渣场的处理,要通过覆土整平的方式做好处理工作。开采结束后,再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结语
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期且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要适当使用资源,有效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检测矿山生产,采取信息化管理,尽可能的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立杰,张恒,郭凯等.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探讨[J].城市地理,2017(4X).[2]李威,彭成.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作者简介:汪羽楠(198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地质。
第四篇:萤石矿区周边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DOC)
萤石矿区周边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研究
张志强
1沈亲亲
2刘越3
(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浙江湖州 313000; 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湖州,313000; 浙江省湖州地质技术开发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本文以萤石矿区为例,研究了矿物开采对周围地质情况造成的影响,总结了周围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萤石矿区附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地面崩塌、地面沉降这几种类型,并且跟地下水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并且降雨的增加会显著增加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2)针对矿区内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建议,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将矿区分为了重点防治区域和一般防治区域两块区域,针对这两块区域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关键词:地质灾害;萤石矿;防治措施
绪论
1.1 概述
萤石矿又称为氟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重要来源,它作为最为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在冶金、炼铝、玻璃、陶瓷、水泥化学工业等上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它不仅在基础工业上作用巨大,而且在很多尖端科技领域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航空航天、电力电子、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萤石更是基本原料之一,很多国家甚至将萤石矿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来储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萤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越来越多的萤石矿被开采利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速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但是萤石矿的大面积开采也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将会改变矿区周边地质情况,这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势必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因此对于萤石矿开采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对萤石矿开采之后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相应防治措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希望对萤石矿的安全开采和利用提供一些帮助。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全省各种资源开采项目增多,对矿区周围的地质环境破坏越加严重,经过研究王洲平总结出浙江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这几种(王洲平等,2001)。本省许多城市都开始针对自身的情况大力研究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王铁生在根据金华市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发现了金华市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的建议(王铁生等,2013)。金太平通过对磐安县地质灾害的研究,采用袭扰系数法、强度指数法和综合危险性指数划分地质灾害区域,并针对每个区域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都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金太平,2006)。夏丽君根据浙江省永嘉县地质灾害的防治经验,在组织安排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上做出了总结归纳(夏丽君,2014)。全国范围内,其他省份针对自己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总结规律提出了很多自己的防治办法,毛瑞通过列举今年江苏省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毛瑞1994)。同时朱兴贤也针对江苏省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归纳出了比较完善的防治措施(朱兴贤,1996)。谢兴楠发现江苏省影响最为巨大的地质灾害是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并提出了一些防治看法(谢兴楠,2009)。李后尧通过分析江苏省地质灾害的发生实例,根据勘察与监测资料探讨了几种典型的城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李后尧等,2003)。以上都是各个省市针对本省内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总结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防治的建议措施。1.2 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其中浙江省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滑坡根据发生的环境背景可分为三类:覆盖型丘陵滑坡、岗地滑坡、河沿滑坡。滑坡的成因主要是人类的工程活动,可以发现在工程活动频繁的区域滑坡发生的较为频繁,分布也更为密集,并且降雨量的增加也会增大滑坡的发生概率(沈兴国,2001)。滑坡是十分多见的地质灾害,它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产生的破坏却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对于滑坡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美国更是把滑坡减灾纳入了国家战略之中,从预防规划入手,在滑坡易发生的时段和区域设立预警站,时刻监测力求在第一时间通知(钱新,2013)。
地面沉降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地面沉降是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和地层应力重分布的动态过程。根据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上覆地层的压力由地层的岩土颗粒骨架和空隙共同承担。平衡状态下,上覆地层压力为岩土颗粒骨架所承受的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松散地层大量失水,造成含水层水位下降,孔隙水压力减小;同时含水层水位的下降也会影响相邻弱透水层水场的稳定,引起若透水层水位下降,从而弱透水层空隙水压力也减少,在上覆压力地层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的孔隙水压力转化为由土骨架来承担,从而导致有效应力增加,土层压密,引起地面沉降(龚士良等,2007;龚士良,2009)。房浩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沧州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对全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各区域的特点,采取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房浩等,2014)。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地面塌陷主要有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两种类型,采空地面塌陷完全由地下采矿作业造成,地下爆破采矿作业时,所产生的震动波使得围岩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加剧了围岩及顶板岩体的裂隙发育,使岩体的强度显著降低,从而加速地面塌陷形成(陆徐荣等,2009)。1.3 采矿作业导致的地质灾害
采矿是一种位于地下的工程作业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危险性,又由于我国的开采技术和开采设备比较落后,不能科学的开采和合理的保护,导致周边的环境恶化,严重时甚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地下水位引起的灾害、岩土体变形灾害三种类型(苏航等,2013)。这三种类型会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这将会对周围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蒋健以江苏徐州地区露天采矿山为例,研究了该矿山附近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蒋健等,2009)。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由于采矿技术以及采矿设备的落后导致矿山周围的地质灾害不断发生,这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蒲芦坞矿区铅锌多金属(萤石)矿周围的地质灾害情况的分析研究,希望能为矿区周围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所作主要工作如下:
(1)总结归纳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防治措施的进展,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中的不足之处和空白点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前人理论基础上,对矿区周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防治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蒲芦坞矿区铅锌多金属(萤石)矿周围的地质灾害情况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地质灾害的类型,并提出防治措施的一些建议。萤石矿区周边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2.1 概况
工作区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城区230°方向约22Km的报福镇蒲芦坞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上墅乡报福镇管辖。区内东西向长2.0Km-5.2Km,南北向宽2.3Km-4.6Km,面积约16.63km2。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30′00″,北纬30°30′00″。具体坐标如下表:
工作区交通发达,13省道从工作区北侧通过,直距最近约5公里,13省道至报福镇支线可通往工作区,交通便利。(详见图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图1 工作区交通地理位置图(红色框体位置)
工作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图幅范围海拔最高841.0米,最低108.0米,相对高差733米,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坡度较陡,植被发育,竹林成片,基岩出露一般,总体地表工作难度较大。工作区地处亚热带,区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本区系西苕溪水系,在工作区内分布较多的河流、溪沟,多为间隙性河流,平时水量不大,但暴雨后水量暴涨。
本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年平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5.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7.4℃(1977年1月5日),7-9月份天气炎热。区内降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575.2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根据月份降雨量可划分为:春雨期(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9%;梅雨期(6月中旬~7月上旬),占全年降水量的14%;秋雨期(8月下旬~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8%;8~10月为台汛期,境内强度大、时间长、范围广的暴雨均由台风造成,过程雨量可达550mm,以9月最多,8月次之,期间降雨量在50~100mm的暴雨占89%,100~200mm的大暴雨占10%,200~300mm的特大暴雨占1%。
区内以农业、林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毛竹、笋干等,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发达,居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毛竹销售及工厂打工,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民风朴实。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构造情况
工作区位于郎村-船村次级背斜西侧,整体为背斜与向斜转折端部位,受构造作用强烈,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南东向,倾角35°~48°,局部地段受构造影响,产状发生变化。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裂F1、F3、F6,北北东向断裂F5,北西向断裂F2、F4,分述如下:
(1)北东向断裂
F1:分布于鹤翔坞-观音堂一带,在勘查区内长约1.1km,呈北东向展布。断层倾向330°~360°,倾角57°~61°,深部倾角变缓,断距15~75m,整体为一轻微弯曲拉长的S形,地表可见“鱼背形”地形;具多期活动特征,早期表现为压扭性断裂,后期表现为多期活动的张性断裂;断层内构造角砾发育,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径大小不一,小至3~10cm,大至1~2m,角砾主要为钙质泥岩和硅质角砾,其中钙质泥岩角砾硅化明显。断裂带北东部两盘地层均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部受细粒花岗岩岩体侵入而发生搓断;南西端地表萤石矿化明显,萤石呈负角砾状充填于构造角砾间,北东端萤石矿化减弱至消失,硅化加强,形成一地表宽度可达15m的较大规模的硅化带并延伸至矿区外。断裂带附近具萤石化、硅化、钨钼矿化、铅锌矿化、黄铁矿化、角岩化等。本断裂带为矿区主要的控矿、容矿断裂。
F2:主要出露于矿区外北西侧和矿区内北部,矿区内分布总长约700m,与F1断裂大致平行产出,相距1.3km左右,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40°,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北西盘(上盘)地层为上寒武统华严寺组条带状灰岩、西阳山组泥质灰岩、钙质泥岩,南东盘(下盘)地层为中奥陶统胡乐组含炭硅质岩、粉砂质泥岩、硅质泥岩,下奥陶统印渚埠组钙质泥岩。
F3:出露于矿区中部,总长约1.2km,与F1断裂大致呈平行产出,相距0.7km左右,呈北东向展布,断层性质不明。
(2)北北东向断裂
F4:出露于矿区中部,小圩坞至蒲芦坞一带,长约1.3km,呈北北东向展布,断层性质不明。(3)北北西向断裂
F5:出露于矿区东侧,二房里至西坞里一带,长约1.6km,呈北西向展布。北东盘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下统荷塘组,南西盘地层为下奥陶统印渚埠组、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瘤状灰岩、泥质灰岩,北东端切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和石英正长斑岩岩体。推测为左行平移断层,具多期次活动特征。
F6:出露于矿区西南部,总长约0.91km,断层性质不明,错断F1断层。2.2.2 地层情况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1)震旦系上统皮园村组(Z2p)
深灰色具黑白相间条纹、条带状硅质岩,薄层状硅质板岩夹薄层状或透镜状白云岩,岩性稳定。岩石厚度未控制。在工作区东南部附近零星出露。
(2)寒武系下统荷塘组(Є1h):
分上、中、下三段:其中下段:岩性灰黑色、黑色中—薄层状硅质岩,微细层理偶可见,岩石层厚一般为15cm左右。中段:岩性为石煤层,石煤与炭质硅质岩互层,石煤层单层厚度变化较大。上段:岩性为黑色薄层炭质硅质岩、炭质页岩、硅质岩。共厚度约450m。分布不全,主要出露于工作区东南部。
(3)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Є3h)
深灰色厚层具泥质条带灰岩,岩性稳定。分布不全,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北部。(4)寒武系上统西阳山组(Є3x)
灰色、深灰色具不规则条带状泥质灰岩,以及钙质泥岩夹灰岩。厚度约80~260m。分布不全,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北东部和南西部,在矿区外侧北西处有较大范围面积分布。
(5)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O1y)
原岩为灰色~青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底部为钙质页岩。以角岩化蚀变为主,偶见黄铁矿化,厚约300~700m。是本区主要出露地层,分布于工作区北部和南东部,工作区北西外侧也有大面积分布。
(6)奥陶系下统宁国组(O1n)
灰黑色及青灰色薄层粉砂质页岩,厚140m。呈条带状分布于工作区北部。(7)奥陶系中统胡乐组(O2h)
灰黑色含炭质、泥质硅质岩粉砂质泥岩、硅质岩,厚60-450m。呈条带状分布于工作区北部及工作区北西外侧。
(8)奥陶系上统砚瓦山组(O3y)
灰绿色、青灰色薄至中层瘤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厚400-1000m。呈条带状分布于工作区中部及北西外侧。(9)志留系下统霞乡组(S1x)
为浅灰~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局部灰白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30-400m。呈条带状分布于工作区南东部。
(10)白垩系下统劳村组(K1l)
主要岩性为层凝灰岩、流纹质角砾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厚300~957m。大面积分布于工作区总部及东南部。
(11)白垩系下统黄尖组(K1h)
浅灰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安山岩,厚约2500m。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西南部。(12)第四系(Q)
分布不广,为河流冲积、残坡积物和坡洪积堆积物,主要分布于山前冲积地带、河(溪、沟)谷及缓山坡地带,岩性为砂砾石层,夹亚粘土、淤泥等,厚5~10m。
从前期踏勘及化探异常显示,萤石矿化及相关硅化主要分布于F1断层两侧的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铅锌钨钼等多金属矿化主要受寒武系地层控制。地层岩性主要为条带状灰岩和泥质灰岩,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泼性利于交代。
区域地质图如下所示图2所示。
图2 区域地质图
2.3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萤石矿的大量开采势必会对周围环境的地质情况造成影响,很多区域甚至会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经过统计本矿区内主要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地面崩塌、地面沉降这几种。2.3.1 滑坡
在矿区内多处陡直岩坡上,岩体在多方向的裂隙、断层等多组弱面切割下而形成楔形岩体,倾向临空面,在一定条件下(如降雨、施工或加载工程活动等),受剪切力作用容易发生中、浅层崩塌滑坡。本矿区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萤石矿的开采,因此一旦发生滑坡,对矿区的威胁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大量富含萤石矿的岩体被挖走,势必会打破之前边坡的稳定结构,一旦土体的抗剪强度低于滑坡的极限值,就会发生滑坡,并且由于降雨的增大,大量降雨渗入土体裂隙,使得土体软化膨胀,抗剪强度降低,矿区周边的工程边坡极易发生滑坡。2.3.2 地面崩塌
治理区内存在多处开山采石形成的陡直甚至为已产生倾倒的岩壁,高度3 ~ 30m,如东侧有一面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00 m,整体垂直,局部已产生倾倒的岩壁。该岩体剪裂隙平行岩壁面密集分布,间距30~50 m,同时又有走向与岩壁走向呈6 0~90。夹角、倾角4 0 ~ 9 0的张裂隙和断层破碎带、次生断层等结构面。在这些不利组合的内、外倾结构面切割下,岩石呈薄层块状,比较破碎,加之岩层中间夹有薄层的泥岩 软弱夹层,受雨水浸泡鼓胀,外层临空岩体在倾覆力矩的作用下容易失稳崩塌。在陡直倾倒状岩壁下开采,或这些岩壁下部岩体风化破碎等原因而剥蚀、坠落,使上覆岩体失 去支撑,易发生倾斜式崩塌。大块的岩石突出于坡面、坡顶上,岩石与岩壁间已断裂、松动,甚至悬挂,在雨水等一定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2.4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一定要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充分考虑矿山所在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并与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的措施有机结合。根据灾害发生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划分几个防治区,重点防治区域重点关注,完善监测机制,做好 地质环境恢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做到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2.4.1 重点防治区的防治措施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定期检查边坡的变动,精确反映到监测部门,及时制定应对措施。2)做好准备工作,开挖前要进行专门的勘测,采掘过程中如果出现边坡开裂变形等,及时上报并使用挡墙稳固边坡。3)对于以前发生过灾害的防止区,重点做好边坡加固工作和预防工作,避免灾害反复发生。4)严格做好渣场弃渣的方量以及边坡坡度的设计,设置拦渣坝,做好挡墙设计,同时防止泥石流和山崩的发生。5)合理并充分地利用渣场的空间,严禁随意弃渣;对于开采的坑道,一定要做好坑内的支护,选用质量过硬的支柱,防止因为矿顶坍塌造成的危害。6)对坑道所处的位置进行提前勘测,准确测出其水位及透水层,开采过程中定期做好巷道和开采道所处位置的水层勘测,避免发生坑涌,做好排水设计,及时排除涌进巷道的水或岩屑。2.4.2 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建设进区公路和矿山生活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和一定量的边坡,这可能会 导致边坡失稳和塌方事故。沿途的弃渣可能会导致飞石、滚石、坡面泥石流等事故。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加大对一般防治区的管理力度和监测,对边坡进行合理的支护,合理排 放弃渣,避免事故的发生。2.4.3 完善监测机制
增设监测点,针对矿井内以及矿井外部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段,布设监测装置,任用专业的监测人员,严格做好监测工作,结合矿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一旦发现事故的苗头,及时汇报,并预测事故的发展形势。管理部门要根据事故发生的地段位置和发展形势及时制定出处理方案,并尽快实施,目的在于把灾害扼杀在萌芽状态,防范于未然。2.4.4 做好地质环境恢复
开采工作结束以后,必须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全部运出矿山,对于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采空区,要用矿渣对其进行回填,这样可以避免水土流水。矿山的开采工作对植被和耕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开采工作结束以后,要对其进行复垦,保证植物的继续繁衍,恢复矿山的生态能力。通过以上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对矿山地质灾 害进行防治,可以达到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大大减少了因为地质灾害带来给采矿企业带来的损害,同时又维护了环境,达到人类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目的。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对采矿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人类的环境造成了损害。合理有效的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提高采掘技术和采掘设备的先进性、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等都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蒲芦坞矿区铅锌多金属(萤石)矿周围的地质灾害情况的分析研究,希望能为矿区周围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一些建议。得到如下成果:
(1)萤石矿区附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地面崩塌、地面沉降这几种类型,并且跟地下水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并且降雨的增加会显著增加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针对矿区内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建议,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将矿区分为了重点防治区域和一般防治区域两块区域,针对这两块区域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以及对开采过程中的监测措施以及开采完毕之后的环境恢复措施也提出了一点看法。3.2 展望
本文主要探索了萤石矿区周围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防治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再加上矿区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使得有本文在很多问题上的考虑不够全面,所完成的工作十分有限,因此,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如下:
(1)本文只探索了萤石矿区周围的地质灾害类型情况,这只是矿产中的1组情况,并不能完全说明矿产的开采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对于其他种类矿物的矿区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这些研究结果才能更好的提出防治措施。
(2)本文只探索了以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的矿区周围的地质灾害类型情况,这只是开采方式中的1组情况,并不能完全说明矿产的开采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对于其他开采方式的矿区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这些研究结果才能更好的提出防治措施。
(3)本文所提出的一些防治措施建议都仅仅只是一些较为粗略的建议,很多都仅仅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并没有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防治措施,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更为细致的研究防治措施,能从技术的角度找出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或者预警方案。
参考文献
[1] 房浩,何庆成,赵婷婷等.沧州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4,35(2):9-12.[2] 龚士良,李采.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认识论与方法论刍议[J].城市地质,2007,2(1):16-19.[3] 龚士良.上海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3):1-6.[4] 蒋健,徐鲁勤,高永利.江苏徐州地区露天采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增1):26-28.[5] 金太平.浙江省磐安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8(增刊):2006,533-536.[6] 陆徐荣,王茂廷,周爱国等.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3):2009,85-89.[7] 李后尧,冯启言.江苏典型的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J].中国矿业,2003,12(1):67-70.[8] 毛瑞.江苏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5:54-55.[9] 钱新.各国如何防治滑坡灾害[J].减灾指南,2013,2:20-24.[10] 沈兴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22(2):57-61.[11] 苏航,李奇,朱海波.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J].岩土工程,2013,11:190-191.[12] 王洲平.浙江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J].灾害学,2001,16(4):63-66.[13] 王铁生,吴雪琴.浙江省金华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97-99.[14] 夏丽君.织牢“安全网”实现“零伤亡”[J].国土资源通讯,2014,16:42-46.[15] 谢兴楠.江苏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建议[J].地质学刊,2009,33(2):154-159.[16] 朱兴贤.江苏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J].江苏地质,1996,20(1):41-45.Research on the types of surrounding geological disaster and prevention measuresof fluorite deposit Zhang Zhiqiang1,ShenQinqin2,LiuYue3
(1.Zhejiang nuclear industry 262 team,Zhejiang Huzhou 313000;2.Zhejiang NO.9 Geological Team,Zhejiang Huzhou 313000;3.Zhejiang huzhou ge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pany, Zhejiang huzhou,313000)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luorite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 study the mineral mining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mmarizes the main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ound,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1)geological disaster type fluorite mine near the main settlement that several types of landslides, ground collapse, ground Settlement, and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groundwater, and will increase the rainf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area.(2)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within the mining are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different pre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ore will focus on prevention area and general prevention area of two reg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the two reg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Fluorite Mine;geological hazard;prevention measures
第一作者简介
姓名:张志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8年7月 籍贯:河北唐山
单位: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职称:助理工程师
通讯方式:邮编313000 电话/传真0572-2223172 电子邮箱642843602@qq.com
手机***
第五篇:地质灾害活动总结
地质灾害活动总结
一、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2010年4月底,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项目部洞室工区的引水隧洞洞挖、压力管道上平洞洞挖、调压室开挖、上竖井开挖(准备工作)、压力管道下平洞洞挖、厂房基坑砼浇筑、厂房后边坡支护等进行地质灾害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地质灾害安全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经检验合格,下发整改反馈单,进行闭合安全管理。
二、加大地质灾害安全宣传力度,营造人人遵守安全制度的良好氛围
项目部通过安全生产会议、深入施工队班组(利用吃饭时间)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的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了员工的地质灾害防御知识,提高自救能力,并积极主动配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教育大家人人关注生命、关注安全,营造人人都要重视地质灾害安全的重要性和遵守安全制度的良好氛围。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渡口坝水电站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