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总结

时间:2019-05-11 23:2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总结》。

第一篇:古诗词总结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⑹贱:质量低劣。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⑼琖:同“盏”,酒杯

诗句赏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太多,而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可见“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是自然现象,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这里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自己忠而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而深感忧伤苦闷,而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也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苏轼晚年饱受政治打击,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苏轼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特点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第二篇:2013古诗词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胡湘娟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总体而言,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炼,充满了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我对这些钱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

二、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

升华。

三、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古诗讲究凝练,即用极为有限的词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中词序的颠倒、词语的省略,甚至句子成份的省略比比皆是,所以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初看起来显得难以捉摸,领悟整个诗篇所描写的意境就更难了。教学时可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个弄清字词句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然后,要求他们用现代语言,通过课堂口述或书面作业比较准确地把一个个诗句译出来,进而贯通全诗内容。

四、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赏析,诗人描写事物时,除了采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之外,更多的还采用夸张、比喻、对偶等的修辞手法,若能稍加赏析,定能其乐无穷。

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

察县第二小学

2013年1月

第三篇:古诗词总结

江城子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1],明月夜,短松冈。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两茫茫”说的是不只是词人单方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是茫然、凄婉、沉痛的,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不敢思量,却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句词与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写看见亲人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强化。

第四篇:古诗词方法总结

一、背景联系法

每一首诗、一首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每首诗词和作者作此诗词时的北京、作者的性格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陆游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曾自称“老夫壮气横九州”(《冬暖》),渴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写有大量天风海雨般的作品,被梁启超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即使夜间的一场风雨,也能震响当时已六十八岁老人的心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中强烈的报国之情、豪迈诗风,读之足可使人“发扬矜奋,起瘘兴痹”(《援鹑堂笔记》)。但这只是诗人的一面,在与唐琬沈园最后一别之后的五十余年间,陆游作了许多首诗词,其中有对“东风恶”(《钗头凤》)的愤懑,也有“泉路凭谁说断肠”(《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的悲哀,还有“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的悔恨。这些诗词和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手法自然不同。因此不了解陆游的性格,便不能准确的把握陆游的这些诗词。

二、分析重要词语法

有些诗词语句,其中一两个词语起着关键作用,把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清楚,对句子的理解就很容易了。比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这样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其中“怎生”就是关键词语。经查,“怎生”时词语中的习惯用语,即“怎生”“如何”的意思。“怎生得黑”意谓“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有的同学从现代汉语字面来理解“怎生”,把后半句理解成了:“为什么唯独自己长得那么黑呢?”再如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上句的“坐”时理解整个诗句的关键词。联系上下语境,“坐”应解释为“因为”,如果把它理解为动词,上下句子的逻辑关系就很难弄清楚了。

三、分析修辞格法

古诗词中使用辞格非常普遍,如果不注意分析辞格,阅读古诗词时就会常常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又晴”。这里把“晴天”的“晴”用来暗指感情的“情”,实际是“道是无情却又情”。又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塞。如果不知道用了互文辞格,只是望文生义,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所以理解古诗词语句一定要注意辞格上的分析。

四、寻典溯源法

古人作诗词,往往用典较多,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的出处,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内涵,就不能确切地把握诗词的含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范成大的《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在此诗中“南浦”是典故,因屈原《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中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句,后人便沿用“南浦”泛指水边送别之处,这里则是借指横塘。如果我们不了解“南浦”这层含义,就不能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读出作者送别的依依之情。“石桥朱塔两依然”意为横塘之上有石桥跨越,横塘旁的横山上有朱塔屹立;石桥、朱塔上下相望,情深依依。“依然”典出江淹《别赋》“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是指留恋难分的样子,如果不知道这里用了典故,而从字面上把“依然”理解为“仍旧”“如故”,则此诗就显得寡味平淡,毫无情趣。

五、理顺倒装句式

古诗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词序和语序要发生变化,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了麻烦。再阅读时如果能对这些变化了的词、句做些句法分析,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枣花”,分析句子可以看出,其中“枣花”应该是助于,“落”是谓语,“衣巾”是“落”的宾语,“簌簌”在句中应是状语,所以这个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应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再如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厉厉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符合逻辑的结构应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这样变化后,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古诗词中,有的诗句需要上下两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如辛弃疾《西江月》中的“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茅店”是“忽见”的景物,而“忽见”的时间是“路转溪桥”之时,“社林边”又是“茅店”所处的位置。这样上下两句联系起来分析就好理解,“在路转溪桥时,忽见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第五篇:古诗词背诵总结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背诵总结

11月29日下午,我校初二年级经过精心准备,举行了首次古诗词背诵比赛。本次活动以“诵经典诗词,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目的在于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比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古诗词背诵之星,此次活动,必将在学生中掀起了一次背诵古诗词、感受国学经典的热潮。

在这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很多学生背诗时只背正文,不知题目和作者。

2、教师古诗词背诵的热情没能很好地激发,教师中尤其是班主任、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背诵指导较欠缺。

3、在古诗词背诵活动中,浓郁的氛围没能创设,学生背诵的热情还没能激发。主要是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比较欠缺背诗词的宣传督促,活动开展期间,也缺乏学生背诵成果的展示。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是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扬长避短,不断改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等奖张文博

二等奖马玲娇雷子慧

三等奖努尔达娜阿依布兰乌克拉依

下载古诗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赏析总结大全

    古诗中的常见词语意思及典故 1、“晕”指日月周围光环,此处以“晕”代月,属于以特征代本体,可联系“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

    古诗词活动总结

    古诗词竞赛活动总结 11月30日午自习,2-6年级如期举行了古诗词竞赛活动。本次活动班主任能够高度重视,达到了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促进了......

    古诗词鉴赏总结

    思源辅导中心 古诗词鉴赏讲义 授课老师:张成 专题一、古诗词鉴赏题型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古诗词阅读教学总结

    古诗词阅读教学总结 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而“自主、合作、探究”是......

    六年级古诗词竞赛活动总结

    六年级古诗词竞赛活动总结 11月20日下午,六年级如期举行了古诗词竞赛活动。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能够高度重视,达到了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

    高考古诗词鉴赏总结 题材分类: 一、赠友送别诗 情感: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

    古诗词知识比赛总结

    古诗词知识比赛总结 五年级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在我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古诗词知识比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次古诗词知识比赛,由于准备充分,加上今天......

    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小结 靖边三小 宋丹丹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半个学期来,我们社团努力开展古诗的诵读活动,营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