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课题结题发言(合集5篇)

时间:2019-05-11 23:1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语课题结题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语课题结题发言》。

第一篇:俄语课题结题发言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所承担的课题名称是《初中俄语学习常见错误类 型及避免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历时将近五年,今天能够在这里把我们的研究情况向在座的各位做一汇报,心里有些紧张,也有些激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课题组成员分别是我、刘小满、王沫和任健一,大家都是外国语学校的年轻教师,每个人也都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感觉很紧张。激动是因为我们教育生涯的第一个课题终于迎来了结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收获,又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交流。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将一一跟大家分享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所得、所感。

首先,由王沫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课题的概念、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突破之处。然后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最后,由刘小满老师和任健一老师分别谈一下课题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设想及个人心得体会。

„„

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题准备阶段。课题于2011年初组建课题组并提交申请书,4月接到任务下达书,课题组成员抓紧时间进行课题相关的资料收集和理论学习。6月召开第一次课题组研究会议,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11月顺利召开了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初中俄语教学中的常见错误类型。课题组成员先通过文献法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再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了解大庆外国语学校学生在学习俄语过程中的常见错误。经过共同研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提问、选择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人员根据学生问卷作答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初步确定了初中俄语学习中常见错误类型。随后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中的错误类型分别编写了口语和笔试测验试题,以求通过结果进一步确定错误类型的准确性,最后以论文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所以,在归纳总结常见错误类型的过程中,主要成果有《初中俄语学习常见错误类型调查问卷》、《关于初中俄语学习常见错误类型的调查报告》、《初中俄语学习常见错误类型测验之笔试部分》和《初中俄语学习常见错误类型测验之口试部分》、论文《初中俄语学习中常见错误及问题分类集锦》。(汉译俄:⑴ 完全对照,不符合俄语习惯;⑵忽略词序对句子意义的影响;⑶汉语影响导致的歧义。俄译汉:⑴一词多义时,选择词义不当;⑵不会适当添加词语以求通顺;⑶直接翻译,不懂替换或省略。)

在此期间,课题组成员全部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课题培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结业证书,由成员撰写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测验卷和论文多次在教育学会的比赛中获奖。

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迟超老师外调,同月新教师任健一加入该课题。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主要任务是探究避免初中俄语学习

中常见错误的方法。课题组成员将针对上一阶段确定的错误类型(从听力、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综合运用等方面)进行具体交流和研究:教师在搜集、研读及整理相关文献、论文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归纳总结适合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避免错误的有效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探讨、交流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借鉴的好方法,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改错方法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厌其烦,反复研究、修改,按听力、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综合运用等范围进行了分类研究,从错误类型、改错方法和教学实例三个方面进行了文字总结,最终,题组成员确定了有效地避免错误产生的方法。(语法错误:搭配不当和变化不当;方法:图示法;歌谣法;表格法等。)此阶段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分别形成论文《初中俄语语音教学中典型错误避免教学方法初探》、《直观法在语法改错中的应用》和俄语书写练习册(书写错误 :1.字母常见错误包括两体对照混淆、大小写细节区别。2.词有识记错误和书写时连写不当等。3.句常见错误表现为句首字母大写、单词间距以及标点等。图文并茂,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避免错误产生。)。

2014年4月课题主持人在教师进修学院做了课题中期汇报,主要提出课题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程所长一一做了解决,让我们受益匪浅。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

重要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收知识的效果,有缺陷的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犯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以往有问题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此阶段的主要成果是教育叙事《我与学生的“找茬”大作战》、教学案例《俄语语音教学案例之教无定法》和关于绕口令、表格等改错方法在俄语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是课题的第三个阶段——总结深化阶段,主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汇总,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分享科研心得,对研究成果进行最后整理,做好结题工作。对初中俄语学习错误类型和避免方法的研究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课题组教师在各类公开课和论文征集大赛中获奖,而且学生更是在各种俄语活动中有精彩表现(俄语风采大赛)。

„„

我们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课题组内成员流动和休假问题。在课题组成立之时,成员共四人,大家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使得课题可以顺利开题,并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有一名成员因调转工作单位不能继续参与研究,而本校也有新老师加入到课题研究,所以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科研培训、成果交接还是科研衔接都占用了很多时间。我们要求

新进人员对此项研究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态度,对下一步的研究要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都是年轻教师,2012-2013年四位课题组成员中的两位教师怀孕休产假,使得课题的进展与预期相比较慢。

2.课题组成员科研经验不足。课题历时将近五年,回首刚组建课题组时,无论课题主持人还是课题组成员都是年轻教师,而且都没有科研经验,并且在俄语教学领域缺少老教师的引领,所以在科研过程中成员只能凭借对科研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开展研究,所以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3.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有所偏差。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首次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本身的理解,对各阶段任务的设置,以及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容易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学生的反馈中时常会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凡此种种,难免会使研究的进行不如预设的那样顺畅。但组内全体成员都对本项研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想法、做法上的高度一致。大家努力消除不必要的偏差,使课题研究沿着一条既定的轨道有序进行。

4.研究对象的严重缺失。在开题报告中,我们将本校初中部所有学习俄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大部分以俄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和小部分以俄语为第一外语的学生(即外语特色班学生),拟做调查问卷、测试等类型的研究,涉及到数百余人次。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我校俄语生源严重缩减,总人数不足100人,而原本的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也已经停止学习俄语,这就使我们的研究在横向上缺乏第

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比较,在纵向上没有形成动态的跟踪和对比,无论从宽度还是从广度上都不能形成具有强有力事实根基和强烈说服力的理论与成果。在课题研究的后期,我们需要对高年级的俄语学习者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反馈、应用和再次研究,而目前研究对象的缺失使我们的研究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和比较浅显的层面。总之,此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我们研究课题的延续性,必然导致实际情况与预设的不符。

5.研究范围狭窄。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还是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只是对本校及本市的俄语教学形势有一定的研究和掌握,对现今国内俄语教学的整体情况、对社会上俄语的地位了解还不够充分,没有把我们的研究与当前的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该走出校门,更多地去了解与初中俄语教学相关的一切信息,与其他开设俄语学科的初中及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他们互通有无,尤其要有效利用已经有一定历史和地位的老牌俄语学校的可用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闭门自守的研究只能是浅显的、狭隘的,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和反复的推敲,只有走出去,去更广阔的世界中探寻、摸索,科研之路才有可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

6.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不明显。根据课题的开题报告,成员共计划完成四个研究目标。经过将近五年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已经总结出初中俄语教学中常见错误类型,并有针对性的探究出避免错误产生的改错方法。而且研究成果较好地反应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但是对于学生的自

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是因为俄语学科自身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学生习惯教师帮忙,不乐于积极主动的思考。

课题研究的今后设想:

虽然课题本身的研究结束了,但它给俄语教师带来的思考并没有停止。今后我们将把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常态课的教研中讨论和思维相互碰撞,促使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以此为契机开展其他俄语相关课题的研究,为俄语教学提供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个年轻的科研团队,我们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还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教师批评指正。

„„

听了任健一老师的体会,我也想谈两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点:以前,我对于这“课题”二字是既茫然又惊恐。因为在思维定势里,课题都是那些经验丰富、理论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学者所研究的。我这样的“菜鸟”怎配得上这“研究”二字?但是有了来自学校很多领导和老师的肯定,我对“课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的茫然也变成了期待,在科研的道路上能够不断激励我们去阅读、观察、实践、探索。

第二点:团结就是力量。外国语学校俄语组是一个年轻的备课组,但所有人思想上敢于大胆设想,行动上讲求实事求是,可以说是一个积极、创新、肯干任干的团队,所以课题的顺了完成离不开所有人团

结一心,所以我很荣幸自己工作在这样一个群体里。

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第二篇:课题结题发言

(一)小学计算教学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人们

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

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一个人一旦有了

数感,他便能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把一些实际问

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

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

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由于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

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相联系,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

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

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应做到以

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布鲁纳强调:数学知

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知

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

中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经历、体验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

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更有利于学好数学。为

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巧妙地设置谈

话。如:“这间教室每排有8个座位,共有5排,共坐了40人”;“我们班有

23名男生,17名女生” ;“明天的气温有38摄氏度,太热啦!”;“你们家的客厅这么大,有30平方米吧!”。再如: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时,可以创设

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分数吗?”“对,把单位‘1’平均

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中秋节到了,小红的妈妈买

1了一个饼子,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饼子的,8

3妈妈吃了3份,就是吃了这块饼子的,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其中的几块,是这8

4134个饼的几分之几呢?(),板书:+=。如果小红把剩下的饼全部吃完,也8888

48就吃了这个饼的,小红全家人共吃了几分之几?()。小红比爸爸多吃了这个88

饼的几分之几?”板书算式,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这种看似简单的谈话,随意的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

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的情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

学习产生了亲和力。学生在对生活中的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数感。

数学家费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教学中

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抓住锲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算法,并对结果合理性作出解释。感受到数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观察情境活动中体验数感

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通过观察,学生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由具体到抽象,初步建立数感。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打好基础,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建立学生的数感,教师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例如 :同学们,我们班教室里安装了几盏灯? 我班的教室有几道窗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5页等等,这些情境就能很好地建立学生的数感;再如:在学习了9的前四句乘法口诀以后,把这四个乘法算式写在黑板上:9×1=99×2=189×3=279×4=36,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右边的数字或数字之和是多少?(是9),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总比等号左边与9相乘的数字少1。如果是9×5,那么积的十位上的数字一定是4,4与几加得9呢?(与5加得9),所以9×5的积就是45,既9×5=45。同理可得:9×6的积是54,9×7的积是63,9× 8的积是72,9×9的积是81。接着,教师可出示一些扩张题,让学生观察:99×1=99,99×2=198,99×3=297,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99乘一个一位数(1除外)的积是一个三位数,积的最高位与最低的和是9,且最高位总比这个一位数数少1,(或者说积的最高位与最低位刚好是这个一位数与9的积,)中间的数字为“9”,这样,我们就容易算出:99×7=693,99×8=792„„经过这两次练习,感兴趣的同学还会进一步归纳999×1=999,999×2=1998,999×3=2997„„通过对一些“特殊数”的观察、认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3、让学生在操作情境活动中体验数感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数感不是通过传授才能得到培养的,更不能以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体验数感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体验数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具体操作,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体验数感。让学生在操作情境中实现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班教室的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让几个学生到台前来摸一摸黑板的长度,其它同学下课时也来摸一摸,感受1米究竟有多长。再如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让孩子自带熟悉的玉米粒,根据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可创设如下情境:先向学生展示1粒玉米的大小,接下来让他们抓一把进行估算,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建立数感,这种数感建立进一步扩展到视觉、触角和空间范围。学生动手数一数,通过数达到验证估计是否准确,以及主动探索数数的方法。一是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通过一粒一粒地数、十粒十粒地数的过程,使学生感知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二是在感知10个物体为一小堆大致有多少,100个物体大致有多少的基础上,估计和猜测更大堆的物体的个数,再通过具体地数一数进行验证。三是让学生亲自用手抓,用手捧,具体体验10粒有多少,100粒有多少。在上述动手操

作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和多少,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数感。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不但找到了数数快捷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计数单位一、十、百,这是计数的精髓,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数感。

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等)有意识的设计数感培养的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材料,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活动,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确定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两个“凸现”的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过分注意系统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让学生对计算知识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久而久之,感觉到计算知识繁锁、单调、枯燥。怎样把学生从“畏惧”、“厌学”中解脱出来,让计算教学 “返璞归真 ”,还其本来面目呢?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计算教学创设情境时,要做到两个“凸现”,即:

1、计算教学创设情境要凸现情境的真实性

在计算教学中,当出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就十分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时,应尽量立足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把教材中静态呈现、枯燥乏味的问题,“还原”到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认知范围,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生动有趣地揭示出相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时,我们结合农村山区孩子身边的实际,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29+7”时,有个教师创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真实生活情境:情境1:小明和他妈妈背菜到街上卖,妈妈背29千克,小明背7千克。她们一共背了多少千克菜到街上卖?列出的算式是:29+7;情境2:小兰家有29只母鸡,7只公鸡。小兰家共有多少只鸡?列出的算式也是:29+7。这时,这位教师要求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创设一个算式是29+7的“情境”。由于有刚才教师的引导,思考片刻后,很多同学就七嘴八舌地开始举手发言了:生1:“小华家有29棵梨树,7棵桃树。小华家共有多少棵果树?列出的算式是29+7。”生2:“我家有29只母羊,7只公羊。我家共有多少只羊?列出的算式也是29+7”。„„

计算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不是天外之物,只要我们能结合农村实际,山区实际,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学生就一定能把计算题学会学好。

2、计算教学创设情境要凸现情境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切合知识的实际应用,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触景生思”,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根据农村学校的现实状况,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农村学生身边的资源,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5的乘法口诀,可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请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抬起他的一只手,让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同学们会说:“一只手有5个手指,算式是5×1。”“同学们自己编一句乘法口诀”“就是一五得五”。教师把 “一五得五”板书在黑板上。让这位同学再抬另一只手,问同学们,“两只手有几个手指呢?”当同学们说出“两只手有十个手指,算式是5×2。”“同学们自己编一句乘法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教师再把“二五一十”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再请上一名同学,请他抬起一只手,“三只手呢?”“三五一十五”、“四只手呢?”“四五二十”„„„这样,当第三个同学的一只手抬起来后,五的乘法口诀就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手指的根数来记忆和“推导”五的乘法口诀,不仅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编制五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这里,人的两只手,三角板的三个角,黑板的四条边,山地里栽种的八角的“八个角”,家里养的鸡、兔、猪、牛的腿的只数等等,在进行乘法口诀教学中,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些正是他们身边难得的教学资源。

只有把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挂钩,才能创设出更多更好的,真实、有效的计算教学情境。

教学片断

“数的认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下面三个“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片断一:

师:(出示一个装有1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花生?

生1:大约有90粒。

生2:大约有100粒。

生3:大约有95粒。

师:有办法知道花生有多少粒吗?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花生比较多,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

(数完100粒花生后,教师出示装有10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与装有1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并列摆放,以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生:哇!好多呀!(学生情不自禁地喊着)

师:(指着装有10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你们能估一估,这里面大约有多少粒花生吗?

生1:600粒。

生2:900粒。

生3:800粒。

生4:1000粒。

„„

师:这么多的花生,如果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不方便,既慢又花时间。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数得又准又快呢?

生1: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生2:可以几个同学一起数,每人数100粒后就放一堆。

师: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你们每个小组容器中的花生与这里面(指1000粒花生的容器)的花生粒数同样多。下面,请各组分工合作,数一数有多少粒花生。

生3:800粒。

生4:1000粒。

„„

片断二:

活动一:出示一个装有100粒黄豆的透明容器,与装有1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并列摆放。

师:这里面有100粒黄豆,这里面有100粒花生,它们看上去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感觉花生比黄豆多一些。

师:花生和黄豆都是100粒,为什么给我们的感觉并非同样多呢? 生:因为花生的个头比黄豆大。

师:(出示装有700粒黄豆的透明容器)如果要估计这里面有多少粒黄豆,你会以谁为标准去估呢?

生:以100粒黄豆为标准去估。

师:谁能估一估这里面有多少粒黄豆?

„„

活动二:给每个学生一份一千字左右的文章(无插图)。

师: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来估计这篇文章的字数?

生1:先数100个字,看看大概占多少行,然后以此为标准,一百一百地数。生2:先把这篇文章平均分成几份,然后估计一份有多少字,最后再估计这篇文章共有多少字。

生3: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字,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行,最后把它们相乘就可以了。

„„

第三篇:课题结题材料

《中学生小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孙慧慧

摘要: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发声方法 统一音色 舞台表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乐圣贝多芬对于合唱艺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门“通码艺术”,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合唱这一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合唱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合唱是一门“通码艺术”,以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把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连接到一起,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能全民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合唱中也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受其滋养,并反哺给国民丰富多样的精神满足与享受。

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针对学校教育的群体特征,正确发挥合唱艺术的魅力与作用,不失为现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小合唱是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届铜山区艺术节中本人排练的小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通过排练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是非常不够的,中学生的合唱普遍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支声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是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唱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反应,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感情过程---审美体验。”合唱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在作品的进行过程中,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等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思想认识,人的喜怒哀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使心灵爆发出火花,让情感的审美、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激发,始终蕴涵在作品的审美的活动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所产生的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学生对动听的、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从音乐美感、自然、无拘无束的参与和体验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的让他们把外部条件和内心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从音乐中感受快乐。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4.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合唱的过程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作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探索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安排的方法。

2.深入了解了中学生的变声期问题及探究了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3.探究了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构建的排练方法。4.总结了合唱队演唱中的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求。

5.思考总结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合唱排练效果的方法与步骤。

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唱歌、合唱相关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了研究方向。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如阅读学习了周沛然老师的《合唱指挥法》与马革顺老师的《合唱指挥文集》,观看学习了蒋逸萍老师的《合唱讲座》,指导应用于了课题研究。阅读学习了《合唱训练》《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等相关的书籍与著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了课题研究中。

2.行动研究法

2012年3月铜山区教育局团委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举办了“师生同唱雷锋歌”的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选择什么歌曲是排练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在结合师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与观看相关视,选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灿烂阳光下》,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首先进行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的安排。接着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实践----小结---反思---实践---总结,最后由我负责排练的这两首歌曲在铜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合唱比赛中获得的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定时进行合唱团的排练,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在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的节目准备中,我选择了小合唱的艺术形式,为了符合艺术节“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我给学生选择了歌曲《微笑阳光》这是一首适合中学生演唱,歌曲内容积极向上,通过一点一滴的排练,最终我们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选派参加了区艺术展演,并在镇艺术汇报展演中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如完成的论文《浅谈变声器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上成功发表,及时肯定实践经验,总结有关心得,撰写了《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注重发生训练,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等总结及时上传在课题博客上。(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2011年4月---2012年5月)

1.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1)注重组织工作,调整合唱声部

合唱是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但个体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合唱团的水平的起点高低。在初次选拔是,我采用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并根据相关的标准,正式确定小合唱团的合唱名单。接下来就是组织调配声部。调配声部是根据学生的歌唱音域和歌唱状态,初中学生的歌唱音域大都相差不大。我将音色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声音调配到高声部,因为音色的明暗、厚薄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只是有时也不用过分集中高音声部,有一些高低声部的曲调往往不如高声部那么上口、音准及节奏的难点也不少,有部分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加高低声部就能带动整个声部的演唱、加强合唱效果。

(2)探讨变声期的科学发声方法,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

组织合唱排练,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声期问题,探讨因材施教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

(3)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 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是合唱团训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会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以及合唱队员演唱的积极性,曲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合唱曲目内容应适合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合唱团的年龄特征,应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情绪乐观向上、旋律优美、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中国作品和外国经典儿童合唱歌曲。

曲目应该是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演唱曲目的丰富多彩,不仅能为演出的艺术效果增色,满足听众红歌“常听常新”的艺术趣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欣赏品味,而且能够提高合唱队员适应各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曲目技术难度以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通过努力都能驾驭为标准。特别是合唱指挥,他是合唱排练的总导演,合唱演出的总指挥。常言“合唱队的命运掌握在合唱指挥手中”“一个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这话肯定有一定得道理的,但变化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队员的合唱水平只有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如果队员的演唱未能达到一定水平,就难以驾驭难度太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一个指挥水平有待提高的合唱指挥也是难以驾驭难度较大的合唱曲目的。因此可接受性是选择合唱曲目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合唱队员的实际情况,曲目的选择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作品保持原来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的前提下,更适合学生演唱。可以将单旋律的歌曲增加声部,改编成二声部或三声部合唱歌曲。或者是将技术难度较大的混声合唱删减和弦音,改编成二声部、三声部合唱、让指挥与合唱队员都能驾驭。

合唱的歌曲排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制定的演唱方案,把音乐作品实施为具体的歌曲演唱。歌曲排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排练提高合唱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排练完善演唱方案,探寻并确立歌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的层次变化,力求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歌曲的具体排练过程中,我结合了“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即:(1)音准错了不往下唱(2)节奏错了不往下唱(3)基本性格没把握准确不往下唱(4)声音方法有明显毛病时不往下唱。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排练中发现并逐步加以解决,坚持“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开始速度较慢,但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被解决,最后会取得很好的排练效果。(4)强化声情并茂,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提高表演效果

这是一个“活化”作品或者说赋予作品生命力的阶段。一要“理解”要让合唱团深刻理解作品要传递的丰富内涵。在排练后期去揭示作品丰富的内涵并让合唱队员深刻领悟。二要“进入”要求队员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进入作品所要求的角色中去,在排练时老师要生动的启发和引导,让队员用“心真正进入作品。最后“表现”这是决定演绎是否能够成功的最后一个环节。富有较强表现力的合唱,一定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曲中,“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要求。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对作品深入分析后,添加少量的形体动作。动作简洁但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艺术感染力。要求同学们发出的声音、脸部的表情、形体的动作、内心的感情溶合为一体,能够做到声音动听、表情自然、动作优美、感情真挚,做到画龙点睛,真正提高合唱的表演效果。

2.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使学生在合唱中得到了锻炼,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舞台表现的自信心,使自己学习合唱的兴趣得到增强。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观念得到增强,舞台表现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及时了解了合唱中体态语言的运用的要求和表现能力。

(三)排练的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2012年铜山区教育局合唱比赛一等奖 ;排练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被选参加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展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结撰写的论文《浅谈变声期问题及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成功发表;辅导的学生参加铜山区独唱比赛获一等奖;获得2012年镇教师读书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铜山区片级优秀读书个人奖;被评为铜山区优秀党员。负责整体策划和排练的的节目也成功进行了镇艺术节汇报展演,在展演中辅导的合唱独唱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在合唱队中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有感情的演唱,在合唱中每一个环节是否都要设计活动,以及在舞台表演的现场如何使合唱者减少现场临时发生的干扰因素对于正常合唱的影响,都有待于今后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加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七、附录

共上传材料20篇,其中以下9篇供参考

读书心得(4篇)

1.读马革顺《合唱学》

有感

2.读《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有感

3.构建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的排练方法---有感于《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及对策》

4.有感于 《蒋逸萍老师的讲座》

论文

故事随笔等(5篇)

1.浅谈变声期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论文)2.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

(论文)3.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

(随笔)4.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

(论文)5.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力的一点思考

(论文)

其他

徐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1篇)教育案例(1篇)《唱脸谱》教案

研究论文(2篇)1.中学生合唱曲目的选择

2.运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引用、转载6篇)1.对合唱指挥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转帖)

2.马革顺 《合唱学新编》队形的安排与排列(转帖)3.班级合唱队整体气质和音色的塑造(转帖)

4.周海宏: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音乐潜能(转帖)5.音乐素养培养之路径选择(转帖)6.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转帖)

结题报告(1篇)

八、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

1.袁善琦

《音乐教学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俄)阿利耶夫著

董茉莉编译

《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3)3.陈万桢

陈弃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 4.马革顺

《合唱指挥文集》

第四篇: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

文件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成果性资料

(一)、文件性资料

1、课题立项.评审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2、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开题报告(一份)(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

4、课题设计方案、计划(一份)(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也称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各阶段性总结报告(一份)(比如分阶段的或中期的)

6、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式五份)

7、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一式五份)

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可以合并为一个报告,即课题结题报告

(二)过程性资料

1、文字资料(1)、各种问卷调查表,整理、分析资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光把原始调查资料装订整理,而应附有开展调查的计划与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措施与计划等内容)

(2)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典型案例、随笔、阶段性经验总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训活动的材料等文字资料。

(3)研究过程大记事表

2音像资料(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1)各类观摩课,研讨课等(2)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软件(3)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活动

(三)成果性资料(1)论文、论著

(2)各种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

(3)课题的隐形和显性成果(即课题研究效果和形成的教育理论)

论文、论著与证书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课题能否结题的必备的条件

4、其它资料

体现自己课题研究特色的资料

同一类材料装入档案盒后,要在档案盒正面标注研究课题名称及单位日期,侧面要贴好分类标签,提交材料整理的规范有序 能展示出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的,能充分说明我们研究过程的真实可靠性,而且便于鉴定组的检查审阅,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能顺利结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课题结题

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岁月流转,时光飞逝,转眼2017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又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代表课题组成员,就曾家小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汇报,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曾家小学于2017年4月进行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的课题申报,在2017年5月得到了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的正式立项批复,确定我校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为市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我校课题组成员听到消息后很是振奋,大家信心倍增、激情高扬,立即行动了起来,各自为即将到来的研究工作找方向、订计划,前期准备成熟后,于2017年9月本组成员组织了课题开题活动,随后紧锣密鼓的开展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后期工作,一是由于学校轮岗人事变动,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的调整;二是为了更好地让每一个老师学生在研究中受益提高师生的素养。故这一课题探究用时一年半载。现已完成预定研究任务,达成研究目标,达到课题结题要求。回顾过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背景及课题的提出: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诗词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灿烂的文化。古典诗文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然而,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弘扬民族文化迫在眉捷。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古诗词的优美词句、丰富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对古诗词的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更加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觉得古诗词含义深刻、字词生涩,难以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传统教法,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应当让学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老师围绕研究目标,通过大量课例,合理创设和运用“听读吟唱演画”,有效落实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感悟、以点带面、主题延伸法,增加学生古诗的积累。

四、课题组成员的构成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人员 组长:成员:

2、课题组分工情况

(1)、前期阶段: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指导、组织实施;xxx负责课题申报、整理资料;xxx负责主讲。

(2)、后期阶段:课题组所有成员同课异构与跟踪调查。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开展情况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金典诵读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研究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 “一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研究实施步骤及措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

此阶段主要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明确责任,并撰写研究方案。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任务,加强学习,广泛搜集,充实有关资料,并建立档案。

第二阶段:发现问题阶段: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

主要以与学生交流、调查研究问卷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古诗词的特点与分类,掌握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掌握学情。根据了解到的问题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成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

第三阶段:研究课题阶段: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

研究《新课标小学古诗词教学大纲》,找准教学要求。调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习惯、学习困惑及学情掌握。通过听课、评课授课多种形式,分析各种教法的利于弊。总结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与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在此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108年3月至2018年6月

对前期和中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力求做到研究现象具有普遍性,理论依据具有科学性,实施对策具有可行性。在此期间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接受专家评估。

六、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课题组在每阶段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每期结束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对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充实、完善。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每周的《学校工作安排》例会上都会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部分来阐述;学校主要领导更是舍得下深水,事事带头做。

1、夯实了经常性常规工作

(1)、学校以书香校园为特色,精心打造校园诗词文化。

(2)、加强少年宫建设,确立诗词兴趣小组,每周开展诗词朗诵开活动。(3)、每学期组织学校诗词大会。(4)、邀请大学区兄弟学校同课异构。

2、开展了各类调查与分析

(1)、对班级学生学习诗词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2)、对科任教师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5)、组织学校教师经验交流、论文提交、能力大赛等。

3、课题研究人员收集、整理了各类资料,形成了我校诗词教学特色课堂。

七、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交流、获奖情况

通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推动了古典文化课程更加有效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017年9月在大学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凌境老师承担公开课《忆江南》的教学。2、2017年9月陈卫平老师写出《小学生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报告》 3、2017年12月严优华老师在学校交流心得《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4、2018年2月王鹏老师完成《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5、2018年4月王鹏老师交流《忆江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6、2018年5月校内论文交流《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做法》。

7、制作了小学古诗词学习卡

8、设计了学校古诗词大会方案

八、研究工作的保障条件

1、专项教研经费到位。学校重新购置了小学生古诗词必背图书300套,供学生课外阅读。购置物品、创建诗词文化校园,浩子一万余元为课题的研究保驾护航。

2、研究人员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教务主任、课题研究人员为核心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实验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3、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本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并做到每次研究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内容。另外,学校定期在期中、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九、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讨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

1、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诗词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金典诵读活动、诗词大会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的要求,如何把诗词教学置入实景场地中去体验是教学有待研究。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于课题研究中,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的诗词教学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谢谢大家!

曾家小学课题研究组

二0一八年九月

下载俄语课题结题发言(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语课题结题发言(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结题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

    课题结题

    一、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 美国教......

    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过程材料)包括①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②《课题结题验收表》、《信阳市立项课题中期管理评估表》;③课题研究报告;④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论文、著作等);⑤相关附......

    课题结题

    结题报告 学生英语学习‘掉队’原因及其对策初探 罗泽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当难点太多,他们难以跳过时,成绩就开始下滑。不同的困惑出......

    课题结题会上的表态发言

    课题结题会上的表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立夏不久,五一刚过。凤鸣山中学迎来了“重庆市示范性高中建设”一级子课题“凤鸣山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结题评审......

    课题主持人结题报告会表态发言

    尊敬的课题鉴定组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 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对 “xx”课题能顺利范文网结题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扶持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山为本,水自......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结题报告 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刘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手段也不断的涌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

    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郝晓红 所属学校: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09年9月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