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学生兴趣的培养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有了兴趣,便会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教学;兴趣培养
一、关于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建议
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学校设施不免有些落后,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主要作用发挥到课堂上,同时以课外引导为辅。
1.认真进行教案设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作用,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水平更是不同的,切勿为了省事而对学生不负责任。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同?W,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适当降低难度,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这会使他们产生求取知识的欲望。现今,少数老师出现了不负责任的现象,对教案的设计敷衍了事,或者纸上谈兵。
2.创新教学方法,提起学生上课兴趣。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至关重要,所以要让学生提起对课堂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这几十分钟,这就靠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领导人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民办性质的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我用课件展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通过画面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网上下载一些将要讲的课文的音频,同时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将听、说、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加入学习语文的队伍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会使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快乐,减小学生对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愿意去学习。
3.教育学生好读书,读好书。除了在课堂上发挥主要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课外推荐好书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根据教学文本内容进行关联性推荐,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和补充。例如学习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了《三顾茅庐》,可以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除此之外,也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故事书,高年级,即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马小跳作文》等等。
4.教育学生会读书。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同样也能读出趣味,读出精彩,农村小学的学生同样也能在书海里有滋有味地畅游。
5.定期举行动手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定期举行黑板报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商量讨论制作,轮流展示,可以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并提供所需要的工具,如尺子,彩色粉笔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增强团体协作能力。
6.可以定期举行竞赛。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完诗歌单元后,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 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当场出现的好诗、好句、好词,老师翘起 大拇指以示夸奖,两队的比分紧挨着向上窜,离下课还剩五分钟时,有的同学唯恐老师看不见他举手,擅自起立朗诵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争的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强,可见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不过也要注意竞赛可能带来的弊端,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第一意识大多为了赢,而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所以在举行竞赛的过程中以及之后,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模式。
二、结语
在中国日益兴盛的同时,除了注重城市的发展,还应该重视农村的建设,农村孩子的建设,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安玮.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8):74-75.[2]佘玉红.让语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5):108.[3]周新霞.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共生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2(21):46-50.[4]安秋红.在有效教学的阳光里行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28.
第二篇: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第六十二中学
李欣欣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根本。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是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也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甚至主动亲近老师,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学数学,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求知。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信任、期待、理解、特别是对“后进生”热情的辅导、真诚的帮助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增添勇气和动力,即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放弃。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并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倡导一题多解,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有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把民主、和谐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就会轻轻松松、兴趣盎然的学好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及其新颖的命题、奇妙的解法都能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的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疑问题,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们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始终把学生置于急于解决未知问题的氛围中,切实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并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奋力激发学生思维,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来就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对数学课越来越失去信心。让多媒体走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声、色、光、图于一体,既能让学生目睹,也能让学生耳闻,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时,在屏幕上先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就成了圆锥。学生看了相当直观,印象非常深刻。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剌激。它能够化静为动,一目了然,实现传递与反馈的快速交互。利用它既能呈现事物的外部形象,又能将物体分解成若干部分、突出事物内部位置间的关系,使肉眼难以看到的现象变得清晰可见。这就给我们在教学中把抽象化为具体、复杂化为简单、静止化为运动、枯燥化为有趣提供了直观的展示平台。运用它不仅能把繁、难、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学生易懂,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四、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学习就会产生疲劳感,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课堂效果差,而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难记住,唯有亲自动手的才容易学会。认真组织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做一做,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等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比较完整的感知,为所学知识向理性过渡作好铺垫。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特别是那些抽象复杂的问题都能够得到顺利的解决。
五、获得成功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怕遇到困难,但是由于他们心理上的好胜,还是期盼自己学习成绩优秀。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每一次热情的参与都要真诚的鼓励,每一次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都要充分肯定。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让学生人人都体验成功。那怕是点滴的、经老师诱导获得的或者是与同学协作取得的,都要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欢乐、胜利的欣慰中,激起再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心与力量来升华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才有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得主动热情、轻松愉快,越学越有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2安庆市语文学科 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作者姓名:唐
冠
华
作者单位:枞阳县钱桥中心校本部
人人上课,效率不同。好的课事半功倍,差的课事倍功无,其间差异不啻云泥。为什么我们也努力教书了,却往往不能达成想像中的教学目的?砖头般的教育专著,成G的学术文档,也许不能直接帮助我们分拆幽微;而平时的点滴反思、片言随笔、瞬间感悟,反倒是贴近的望闻问切,说不定能有奇效。
新课改早锲入纵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然迫在眉睫;尤其农村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则更值得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去探究、去完善、去追捧。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当立足教学实际,于挖掘教材与整合资源上痛下功夫,在撰写教案、遴选教法、倡行学法等环节上,坚决突出一个实字,有道是做实了功底,不愁成功不来敲门。
鉴此,以下点滴能否算做心得,还让笔者慢慢阐述开来——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
什么才是有效备课呢?笔者认为要精通教材,研读教材,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做到心中有数,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达到与文本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抓住教学重点,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文有的是文词优美,有的是结构奇巧,有的是思想丰富,有的是感悟充沛,更有的也许兼有两样三样的长处。我们一看爱不释手,会觉得文章中哪里都好,这时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取舍,想想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抓住教学重点,避免在教学中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而处理好教学重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备课的关键是要解决难点,突破重点。有时理解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就是难点,这是由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决定的,但课文的重点却一定在此。要想解决难点,就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要弄清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难在哪里?然后,再根据难点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只有当教学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课堂效果才会好。
笔者认为备课时要注重三维目标,要考虑教学对象的水平,同时还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在创设情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痛下功夫,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有效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环节
我们知道教学是真正的双边行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预习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熟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等因素,这些预习做得好,以后课堂学起来才会轻松,效果奇佳。
但现实是很多学生预习都只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根本没有达
到预习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指导,使之掌握预习的方法。
①、预习要讲究针对性
我们布置预习,不能笼统化,概念化。那样学生就会无所适从,预习就成了走形势。所以,笔者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布置一些目标明确,且有较强针对性的预习作业,例如采用限制预习范围、提供预习提纲、发预习卡片等方式,都曾收到好的效果。
经常的,笔者要求学生预习时必须了解清楚课文中有哪几个生字、新词必须掌握,文中的主人翁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有哪些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预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填空、简答、选择、连线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既便于学生去预习,也便于教师检查。
②、预习要讲究层次性
小学生预习课文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高,预习课文时也在逐渐增加一些难度。在学生预习习惯有了初步养成时,也可以逐渐让他们进行自主预习,但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做到分类布置。
③、预习要指导方法
在所有的预习内容当中,预习的方法是最值得强调的,而预习方法又不外乎“读、思、记”三字直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笔墨不动预习不行的习惯,做到边读书边思考,把读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都批注在书上,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批注,画出重要的词语、句子,以及自己的疑问之处等,这样的预习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在刚开始教学生时,总是先带领学生在校内进行,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慢慢地逐渐放手,让学生在家里、在校外、在一切可以预习的场所完成预习。这样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的预习方法。
三、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
有效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关键就在课堂教学这一实施阶段的情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是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文学素养
笔者曾研究过无数名师的课堂随笔和教学实录,让笔者触及灵魂的感受就是大师们教的是语文,而我们教的只是课文。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名师教学,语文牵动着中华五千年人文历史,它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花蕊鲜艳,果实累累。学样画瓢,我们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词语、读句子、学课文,也应该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去领略人文历史的博大精深。一个词语就可以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句子中就可以让我们感叹祖国语言的精妙,一段文章更可以让我们感悟人生、贴近生活、走进历史、呼唤未来。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听、说、读、写,我们要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学素养,多读、多思、多记、多写,做个爱语文的人,这样才能带领学
生走进语文博大精深的世界。
②、教师自身要有高超的调控能力
在笔者的课堂教学生涯中,总不乏意外连连,使笔者措手不及的。比如学生的回答离题太远没有深度,学生的学习卡壳掉链子;又或者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课堂秩序混乱等情况。对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自身要有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
③、教师课堂上要有敏捷的观察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捷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是否理解并会运用所学词语,是否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有没有兴趣等等。同时,我们更要能够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会使学生振奋精神,兴趣浓厚,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四、有效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知识和养成技能,而好的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反映,则是学生能及时消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学到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到课课清,日日清;要做到每课必练,每练必得,也就是说有效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我们教师要有选择,要有经典,要少布置重复性作业,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使自己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另外,笔者认为可以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以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唯如此,学生的学习目的才会更加明确,学生的基础才会更加牢靠,学生的水平才会逐渐长成,才会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重道远,并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她精深而又浅显,她遥远而又贴近,她飘忽而又实在,她诱人而又烦人,她仿佛为我所获,其实又离我远去。愿大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路上,各有所得,各拥所长,相互切磋,彼此砥砺,快快成长壮大起来,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各尽所能,添砖加瓦吧。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中学2012-2013年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提出该课题并进行研究,基于以下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写作时要求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这一系列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我们从事作文教学的标尺和准绳。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学生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的优劣,反映了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
然而,作文“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从“教”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误入了歧途。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心都在讲读教学上,每节课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精讲细练,教师咬文嚼字,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生怕遗漏,学生自然也在教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对于写作,师生仅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指导——写作——评讲”,周而复始,却收效甚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从教师的角度看,虽然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花的心思并不多,我们钻研语文教材,研究如何上好每一篇课文,却很少用时间去研究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传输写作的技巧、经验,却忽视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作文的评价上也存在不足,普遍出现套话,缺乏针对性,而且批评语居多,没有及时肯定学生作文里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2)、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一直以来,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把作文训练作为讲授课的缓冲带。虽然每学期都有作文教学计划,但一般都比较粗略,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随着教师的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让学生苦思冥想,各显神通。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作文训练,自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信心,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
(3)、方法单一,效率低下:作文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心智技能活动,学生本应是这项创造性活动的实践主体,然而,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教读范文,学生学习范文——教师归结写法,学生效仿写法——教师命题指导,学生构思行文——教师批改讲评,学生领悟接受。学生的作文训练步步置于教师的指导之下,其结果是,学生常常手足被束缚着,绞尽脑汁勉强应付,获得的常常只是挫折、失败的体验。而且作文形式仍局限于封闭的、单向的、个体性的狭窄圈子;批改者、批改方式呈现单一性;作文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全权包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批改周期长,不利于及时反馈调控,导致作文教学效益低下。
从“学”的方面看,学生作文材料单一,内容简略,感情平淡,语言枯涩,缺乏个性,他们视作文为畏途。究其原因,则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所致。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作文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认为,学好作文很难,只要抄抄范文,勉强也能应付过关。语文考试时只要把基础知识完成了,再借助范文稍微拼凑一下就能应付了事,何况老师在改试卷时对学生作文看得不够仔细,只要保证书写工整、内容充实就行了。同时他们看不到作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这自然也就没有了写作的动力。
(2)视野狭窄,素材枯竭: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他们课外阅读量少,没有主动观察的习惯,视野自然狭窄。我校地处农村,不少学生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学校图书室藏书不多,也没有安排必要的课时让学生进行校内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的课文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由于缺乏素材积累,也缺乏采撷灵思的契机,自然对作文兴趣索然,视为畏途,他们的作文总是索然无味。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我们把目光关注于最能体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效的兴趣培养,表明我们愿意在一个新的视野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愿意进行有开创性的教改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是指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的学生。
作文兴趣培养: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是以素材积累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作文评价为动力,通过构建素材积累体系使学生学会素材积累的方法,通过选材构思训练体系使学生合理组织材料,通过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大胆自由地创作,从而培养作文兴趣。力求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7―9年级学生作文要求和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写作概念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态度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确定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系列方法与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促进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素养。
具体研究以下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研究
(2)通过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3)命题方式与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
(4)写作指导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5)作文评改方式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6)加强阅读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7)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
(8)体验生活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9)实践应用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计划研究期为一年,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实验。研究对象为全校初
一、初
二、初三各班学生。
我们认为,语文课文的学习是学生作文学习与训练的基础,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立足课内,拓宽课外,以讲读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生活和课外实践活动为源泉,以有效激励为动力,提出“三结合”的作文教学及其作文兴趣培养的思路:
1.学生作文与导读教学相结合即在教学中通过课文讲读,并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指导、训练,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淀语言,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导读教学要把握与作文兴趣培养的着力点,主要的教学措施是:
(1)以课文范文为载体,重视写作方法技能的指导
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受到深刻的教育,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还使他们掌握大量与写作有关的材料,包括各种写作技巧。教师如果能将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结合课文着重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采用何种顺序,以及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等。
(2)重视语言的表达和积累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看一看,背诵名篇佳句,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积累。
(3)针对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写作
依托课文阐述新观点与认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写作。比如《桃花源记》可以就环保问题谈谈新思路,有人开发桃花源,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把《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中的主人翁的故事进行改编,让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进行交集,从中揭示新主题。
当然,我们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而不是机械的模仿,所以从课文教材中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是个培养作文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2.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是平时的作文训练,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这样不仅解决了写作素材枯竭的问题,而且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兴趣也就能得以激发。
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为了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地和他们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和各种比赛,让他们从中领悟: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样的富有情趣,只要积极投入,她就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生活中蕴含了无数的“珍宝”,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演绎一段生动的故事,都可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2)要求学生善于写观察日记,记录生活,思考生活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我们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3)作文要多写生活中的人和事,运用生活,提炼生活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拜生活为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尽量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丰富阅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抒写自已的真实感受,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运用生活,提炼生活。
3、学生作文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促进学生的写作活动,使作文同“用”结合起来。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作文训练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来进行,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2)开展学生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竞赛活动,按不同的水平层次精心选择各类例文,打印出来发给全体学生阅读、评判、体味。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校级刊物,使每一个学生因努力而取得的进步都能得到公开展示和认可,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极大的满足与自信,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于是便会以更大的兴趣与冲动参与下一次的写作。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按照“三结合”思路,课题组教师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教学原则:
(1)层次性原则:作文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作文辅导,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激励方式,让学生的作文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和发展。
(2)开放性原则:作文教学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兼顾,确立“大语文”教学观。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自主写作,自由选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使学生的兴趣在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发展。
(3)综合性原则:不孤立地就作文谈作文,也不要片面地认为作文就是作文课的任务,要确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观点,将作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整合起来,加强作文与生活、作文与阅读的联系,加强作文与做人的联系,尽可能在写作教育中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兴趣。
(4)主体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尊重学生写作中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解除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倡导自由表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5)实践性原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写作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作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产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加强课题组和学生的理论学习、宣传,制定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申报立项。成立课改实验班。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0年5月
在专家指导下,依计划分工、合作、探索。并不断调控,验证结论,阶段反思,子课题总结,实验方案校正,收集研究实验资料。
3、反思再行动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讨论整理研究结论:撰写总结,请专家评正。
4、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1年10月
重复、完善,推广实验,扩大加深新一轮研究。写经验论文,撰写报告,请专家作结题鉴定。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有说服力的示范观摩课;
2、研究活动最终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习作水平大面积提高
3、课题组酝酿系列资料:体会反思,经验论文,子课题小结,阶段总结,调查报告。对研究的过程及其经验的总结形成的研究报告;
4、研究活动使教师业务素质大面积提高;
5.成果形式①论文、学术资料、研究报告。②示范课。③学生成绩、能力提高的资料。
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经费和教师流动,有可能对课题研究造成不良影响。
七、经费保障
1.活动经费:课题研究、开展各项活动、添置图书资料和设备都需要一定经费,这些经费都由学校行政拨款,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2.激励:对于广大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撰写的论文尤其是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组长职责:承担并参与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顺利开展;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及资金的使用范围决定资金的开支项目,并报请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审核;加强与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系。
(2)副组长职责:承担并参与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制订课题计划和实验方案;参与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成员职责:主动承担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每学期至少完成两篇研究论文。
黑水乡初级中学校本课题教研领导小组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之小学语文教学
中方县中兴学校
杨水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兴趣、改革、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该如何教呢?
一、先学后教。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新课标下关于教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这样才有针对性。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学”全部按照教师的“教”去进行,那么试问一下,学生这样的“学”是真实地“学”吗?是主动地学吗?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经过“自学”、“自反”,才能“自得”。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掌握的东西,能深刻理解,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反思一下我们每个人的语文学习经验,现在所能记住的主要是当年的“自得”之处,至于老师当时的分析,恐怕大多数人已经淡忘了。
二、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映,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这样的课堂将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前的教案只是一种预案,而每一堂课就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一位教师执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当他走进教室,发现不少学生在折纸飞机,于是,灵机一动,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方式,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每人折一只纸船,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在纸上写几句话送给妈妈,然后教师让学生诵读写在纸船上的话,教师也谈起小时候折纸船的事后,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然后将学生关注的重心自然地引导本节课的课题上来。教师打破了预设的教学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就是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和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需要指出的是,多和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生疏,也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反之,教师就要少教。少教,意味着要教在点子上,通过教师的教唤醒、激发学生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到底,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麻雀》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地:“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老麻雀很勇敢、很伟大,为了保护幼儿奋不顾身,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上好课的关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的组织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合理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较好的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确的课文朗读,把感悟的情感给予充分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读的内容来看,有全文朗读,有自然段细读,有句子精读,由整体到部分;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自由读,有指名个别读,有师引生读,有全班齐读,有朗读,有轻声读,有不出声地读……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读的层次来看,开始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是读中领悟、读中理解,最后是感情朗读,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有“质”有“量”的读催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注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l、注重激发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加强整理方法指导。
2、注重逐步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整理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
(五)、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学要求无限制提高,严重偏离了教学大纲,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碍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l、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钻研大纲,把握大纲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遵循起点低,台阶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
2、调整课外作业结构。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从前,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地重复,其作用只能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作业应付了事,课外作业会因此失去应有的作用。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可将单纯的书面形式变为多种形式,如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语文课外活动等形式。例如,我们学了几篇有关描写春天的课文后,结合探究型课程,就可以布置“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去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谜语、谚语、古诗、诗歌、文章、故事等等;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画成图画;可以把踏青的春景拍成照片;也可以编制春天的剪贴小报、手抄小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最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体验了“春”的魅力,激发了对“春”的喜爱之情。同时学生的欣赏、想象等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意识,采取相应的对策深化素质教育.真正转化师生角色,努力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传播研究》、《湖南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