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不能承受之重——试论律师的职业人文关怀与司法正义
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试论律师职业的人文关怀与司法正义
【前言】
2009年7月10日起,重庆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当地黑帮组织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被认为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类似行动中规模最大的。龚刚模等34人的涉黑案被称为重庆“打黑第一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随后,由此引出的李庄案,即重庆“黑老大”龚刚模原辩护律师李庄,因涉嫌诱导、唆使龚刚模编造证言、引诱证人作伪证等被提起公诉一案。更是引发全社会,尤其是中国法律界关于法治、律师职业道德和司法独立与程序正义等问题的诸多讨论。在查阅多方资料报道,对李庄案案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下面就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及思考。
【关键词】人文关怀 律师职业道德 刑诉权利保障 程序公证 司法正义
一、律师职业的人文关怀。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理解的“律师职业的人文关怀”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律师自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是指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家司法机关对律师权利的认可与保护。两个层面,分别体现了律师位于主、客体地位时,涉及的律师职业人文关怀问题。
“律师是吸着人类伤口活下去的百害无益的害虫。”这是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里对于律师形象的定义。当然,莫尔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在探讨律师职业道德素养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律师职业的起源。
众所周知,律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律师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人发展了复杂的成文法典以及诉讼制度,尤其是以辩护人制度为代表的辩护人制度。古罗马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辩护人,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自然法学派创始人西塞罗。
《律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常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是法律赋予律师的职责。个人认为,律师作为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职业团体,应该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及司法实践经验全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相对于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关而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告当事人一方。所以,律师自身不能将自身的从事的职业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谋生的工作手段,不能将自己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归为雇主与被雇佣者。而更应该具有一种对于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因为当事人获得怎样的权利、承担怎样的责任、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权利及承担义务这些都与律师的法庭表现密切相关的。联系到李庄案,我们暂时不讨论司法机关程序是否正当的问题,单就李庄本身“够黑、人傻、钱多、速来”的短信,多次以案件辩护需要为由多次向龚刚模家属索要明显超出正常诉讼代理费用范畴高额费用,以及和法院达成暗中交易为了换取缓刑在二审法庭撤回一审上诉请求表现。其自身“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职业操守可见一斑。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以及丰富司法实践经验不能成为律师蔑视法律、趁当事人为难极力索取钱财的资本,否则注定因律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而迷失自己,沦为受人鄙夷“法界流氓”。
纵观李庄案的发展过程,除了中国的律师界传出不同声音外,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李庄持否定态度并加以批判。这也引起了法律界对于律师,尤其是刑诉律师权利保护问题的讨论。法学界、律师界早先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代理人伪证罪的第306条有所批评。条款仅针对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一般为律师),这被认为是歧视。且“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语句较为笼统,令改变证人证言的案件律师均有可能被指控。假如李庄作伪证属实,那么他是违反律师执业规定还是构成犯罪值得商榷。而且,在李庄被捕后不久,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首先开始大幅度报道李庄案,使事件掀起了舆论波澜。尤其是中青报首篇报道《重庆打黑惊曝“律师造假门”——律师李庄、马晓军重庆“捞人”被捕记》更是招致评论人士的批评,认为文章未审先判、为案件定性,影响司法程序。无疑,在这种社会大气候下,律师的权利的认可与保护捉襟见肘,体现了当前中国法治文化的薄弱。如果不能给予律师,尤其是刑诉律师应有的权利保护,那么我们凭什么让律师群体毫无后顾之忧地维护当事人权利?我们拿什么证明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该怎样缩小我国与西方民主法治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这不仅是对我们的国家政府机关的提问,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的问题,因为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与努力。
二、司法独立与程序正义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防线,要使这道防线经得住考验,首先必须保证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民主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的一项宪法原则和法治原则,已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作用。
“法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活的力量。正义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权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为权利而准备的宝剑。无天平的宝剑是赤裸裸的暴力,无宝剑的天平意味着法的软弱可欺。”要想法的正义女神真正做到维护人间正义,程序正义是应有之义!
反观李庄案中公检法机关及警方的行为,不禁让人对其处理案件的程序正义正当性产生怀疑。以下分别列述。
第一,办案效率出奇,创造“重庆速度”。2009年12月12日李庄被刑事拘留,13日批捕,20日检方公诉,30日开庭审理。李庄案一审立案到判决历时仅28天,庭审至判决仅8天。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根本无法保证李庄的辩护律师无法与其充分沟通与分析案情。这其中,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以及江北区人民检察院的表现很难让人信服,坊间纷纷猜测江北区司法机关的司法独立是否受到行政力量的压力与干涉。
第二,司法程序特殊,反常现象频出。嫌疑人检举自己的辩护律师、二审证人出庭作证达6人之多、警察作为刑事审判证人、被告人认罪而辩护人仍作无罪辩护、辩护词对控方所有33份证据一一辩护驳斥,这些在中国刑事审判中都是极为罕见的甚至是先例。除此之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还有:一审7位控方证人均未出庭,证言是证人被拘留状态下作出,辩护律师无法接触控方证人;漏罪案之立案在原案二审结束之前;被告方关于当地有利益关系的机构回避与异地审理的要求被驳回;律师未正常行使阅卷权、会见权、调查权等;重庆司法官员可能涉嫌与李庄做不对等的地下交易;有关部门要求辩护律师“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和“不纠缠细节”。这么多不正常的问题的存在,李庄案的司法程序正义自然很难让人信服,无法保证程序正义那么司法公正注定只能是一种奢望。
第三,公诉机关犯低级错误,混淆法律与道德界限。检察院等公诉机关在法庭公诉时只能针对被告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控诉,而不能涉及法律之外的道德问题。这是公诉机关应该遵循的基本公诉原则。然而在李庄案一审庭审最后一轮辩论时,公诉人首次声称李庄曾免费嫖宿,李庄对此予以否认并称其诽谤。随后“李庄嫖宿”的照片被张贴于网络论坛,然而此后有人发现照片多处疑点:“李庄嫖宿”的照片系其他照片修改而成。***倒台以后,龚刚模的弟弟龚刚华向媒体公开承认自己在重庆当局的压力下诬陷李庄嫖娼。稍稍业余的表现反映我们的公诉机关的业务水平及职业精神亟待提高。
第四,行政力量干预司法实践,政府法治观念淡薄。回顾李庄案的整个司法处理过程,再结合***当政时期重庆地区司法机关现状,明显可以看出政府行政力量对于李庄案施加的压力与影响。司法独立是西方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宪法原则与法治原则。但由于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起步较晚、人民宪政观念薄弱、官员本位主义作风浓厚等因素,司法独立的程度仍旧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结合到李庄案本身,其中重庆市司法官员可能涉嫌与李庄达成不对等地下交易,有关部门要求辩护律师“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和“不纠缠细节”等情况明显存在行政力量干预司法独立的影子。这反映出我国的法治进程任重而道远!结语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发展图景中法治中国建设必然是应有之义,我们希望生活在法治文明高度发达、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司法真正独立公正的社会。在这其中,需要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法律人的努力!希望自己能够不失本心,永远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让灵魂在法治的荣光中得到净化。【结语】
司法公正考量着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度,考验着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衡量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发育程度。完善程序公正制度,切实保障律师,尤其是刑诉律师的人身权利,关乎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大局。
第二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生活之忙碌与琐碎让人来不及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时间的水也无情地冲淡着其实并不算遥远的记忆。
两天后,就是阿碧逝世整整两周年。
阿碧是我的大学同窗,一个曾经活力四溢的女孩,来自海南琼海,一个据说离海口不远的美丽的南方小城。虽然是海南,其实阿碧一家是从广东迁去的,也算我的老乡吧,所以在同窗几年里也算交往得比较多的。
初次见到阿碧是在年级新生入学的晚会上,一个白衣白裙长发飘飘的女孩表演了优美的舞蹈,博得阵阵掌声。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是出自我们小班。后来上课以及业余生活,才知道阿碧原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弹得好钢琴,会艺术舞蹈,唱歌曾位列同济十大歌手,除了学习中等偏下外,甚至相貌,都算出众之选,与我们一般人心目中海南穷乡僻壤无甚才子才女的印象相去甚远。
阿碧这样条件不错的女孩在学校里自然不乏追求者。而且她的年龄相对比我们这些同学都大,所以很快便堕入爱河,与高我们二年级的一位师兄班长谈起恋爱。也还算郎才女貌吧。但我们私底下都不太看好这段感情,因为那位师兄以风流倜傥著称的,而阿碧虽然来自特区,其实是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恐怕不是那师兄的对手的。果然,大半年后看见阿碧消沉了一段时间才又开朗起来。
阿碧喜欢运动,总是在操场上跑步或是打网球。运动会时自然是许多项目的当然参加者。
而阿碧的运动天赋和她对集体利益的无私奉献也为我们班级带来许许多多的荣誉。因此她也成为校运动队的中坚。在这里,她结识了她后来的先生——鹏。
鹏是湖北农村孩子,家里可以用赤贫来形容。因为穷,所以事事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因为专业是法医,而鹏并不想做法医,而且要面对毕业后山区学生回本地的规定,所以鹏只能依靠不断显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期冀能够留校彻底摆脱农门。鹏在校、部级运动会上不断刷新着只有农村学生吃得了苦参加的艰苦的10公里、25公里竞走的纪录为学校取得荣誉,在学校里成为学生党员,在校刊上不断发表各种文章,参加各种好学生乖学生参加的组织活动,终于鹏能成为留校的一员,而且是在不错的教务处。
阿碧和鹏的爱情一帆风顺地发展,无比恩爱。他们有实在太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实在让人想不出任何让他们分开的理由。而且我们都认为,鹏是农村孩子,应该知道珍惜阿碧的,这样的爱情委实不错。
阿碧和鹏所面对的唯一一个考验便是阿碧的毕业分配。阿碧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儿,所以父母强烈要求阿碧能回到海口的家。那时工作很好找,而且我们的专业很不错,毕业时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阿碧毕业留在武汉当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何况鹏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毕竟血浓于水,阿碧哭哭啼啼地踏上归途,两人只能约定鹏将来到海南去发展。而我们都不太相信很重情义的阿碧会做这样的抉择。果然一个月后,阿碧就回到了学校要求改派。阿碧成功地说服了家人。在鹏的活动下,阿碧令我们羡慕地留在了医大附属卫校教书。
算是历经风雨后的晴空吧,阿碧和鹏很快就决定结婚。这是我们这么多同学中的第一对,所以祝福他们的同学也是最多的。这可是坚贞爱情的典范啊,大家都拿出自己并不丰厚的薪水的相当一部分来表达自己最诚挚的祝福。当时我在深圳工作,无法观礼婚典,便送上一大束鲜花给这对幸福的新人。我依然保存着他们作为感激而回赠的一幅照片:在他们并不宽敞的新房里衣服笨重的鹏捧着脸上漾着幸福笑容怀里一大束鲜花小鸟伊人般的阿碧。
真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啊,每件事都那么顺利:鹏被学校选为重点培养,读在职硕士、博士;阿碧送去北医大进修;分了新房子;阿碧和鹏有了他们的儿子——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我们这些过得好与不好的同学都多么羡慕这对夫妻啊,爱情、家庭、事业所能赋予所能代表的幸福不就是这些么?
第一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第三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爱”就是“花朵”只所以美丽的原因。剧中将机器人的爱与人的爱交织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呼应,让人们看完之后无尽的沉重感
当莫妮卡念完启动程序后,大卫开始有了思想,有了对莫妮卡无限的无条件的爱,那爱比任何人类都来得纯粹来的真诚。可是最终莫妮卡最终还是抛弃了大卫?大卫也开始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他不会相信那只是一个童话,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妈妈爱的方式„„
对比是整个剧中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马丁是人,人永远是鄙视自己发明出来的产物的,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
并且,大卫并不孤单,他不是唯一懂得爱的机器人。泰迪与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当大卫相信马丁的话后去剪妈妈的头发时泰迪也去了,因为他也相信了。最后他没有选择和小女孩在一起而是选择找到大卫,因为他也同样希望能见到懒仙女,也变成孩子,得到妈妈的爱。对于乔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这些都是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最后我来讨论一个问题:机器人跟人类的区别是什么?就像剧中开篇人们所讨论的,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爱。但这就能为人类把机器人当做奴隶,残酷屠杀提供足够的借口吗?当机器人有了爱,人类又该怎么对待。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我们需要的是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仅仅是机器人爱人。当高等机器人用莫妮卡的头发让她复活时,整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人是机器人造出来的,根据前面的理论,被造出来的人应该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两千年后的莫尼卡身边没有了亨利,没有了马丁,那一天只属于她和大卫。当然还有泰迪。
第四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爱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爱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你,静静地离去,在我忽然爱你的夜里。多想抱紧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一直都懂你„„”
无意中听到这首歌《懂你》,并看了MV,知道这首歌是写给母亲的。里面的画面人让人非常的感动。母亲一生都在为儿女忙碌着。小时候担心他们的健康学习,长大后担心是否有一份好的工作。
记得在去年暑假,我生病了。本来是晚上就不舒服的,但我没有给妈妈说。可是在凌晨的时候越来越严重了。过了一会就被上厕所的母亲发现了,她二话没说就把我带到医院去。
当时我每走一步就会吐,我就蹲在地上不走了。母亲就背着我,米粒大的汗水从额头上不停地滚落下来。无力的我抬头,分明看到妈妈把牙齿咬着嘴唇。我就说妈妈把我放下来吧,妈妈怎么也不肯。她就这样一步步的走着,把我带到了医院。输完液回到家,母亲并没有休息,而是拿着扇子给我扇着,并且不停的问我好些没有。
曾经我也怪过恨过我的母亲。读小学,在放学的时候,我蹦蹦跳跳的回家。在途中,就掉到了有水的田里。回到家中,母亲打了我。我恨她为什么要打我,换了不就行了。我非常的恨母亲。长大后,我才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要我明白责任的重要性。责任就好比是米饭,失去了它我们很难生存。
长达后,更多的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可以为她的孩子承受任何的委屈。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法回报的,只有母亲在世的时候,多陪陪她,步入社会之后多回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我想这是给母亲最好的回报吧。
高一:唐德静
第五篇:保险业务员不能承受之重
保险业务员不能承受之重
(文/海青)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时时处处都可体验到“酸甜苦辣”。这话对于从事保险营销的人员来说,个中滋味更是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得最深,也是非一个局外人所真正能理解的。尽管这些年来人们对保险的印象在不断改变,但是从保险这个行业来看,目前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诸如,保险公司无非就是由一群满街走、满楼逛的那些逢人就让人参加“保险”的业务人员组成的公司而已;做保险的无非是挣点钱而已,我可不愿意让他们整我的钱;又比如,“保险”净骗人,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参加“保险”干什么呀,一遇到“理赔”可麻烦了,等等。总之,对于“保险公司”和“保险”能够真正理解的人不是很多。
保险营销员是保险公司的生产力,毋庸置疑,保险公司对保险业务有着孜孜而苛刻的追求,保险业务员作为保险公司和客户直接接触的媒介,只能成为保险公司鞭策的对象。所以我们也常看到,公司让你必须首周开单,每月几件,每月多少万元,必须增员多少之类,没有条件,没有原因,甚至没有温情,不讲保险营销的规律,这些近乎苛刻无情的压力都要保险业务员默默承受!
可以说:作为保险营销业务员来说,不仅要承载着寒来暑往不停奔波的辛劳,承载着飘忽无顿的业绩压力,承载着个人理想和家庭的支撑,还要承载着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承载市场的残酷无情,承载着保险公司近乎无情的“鞭策”,甚至还要承受着近乎尴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我常想:保险知识的普及、保险形象的树立、保险环境的复杂对于国家、保险公司都有着自身的责任,而这些都传递到了保险业务员身上,所有这些已是保险业务员之能承受之重!
有人在形象的把保险业务员比喻成担当“保险专家”、“心理专家”、“营销专家”等复合性的社会角色。营销人员一方面要向其讲解“保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就具体保险产品的条款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这就是“保险专家”的角色;营销人员一方面要发掘出客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运用情感等手段激活其需求,为其能够“投保”奠定扎实基础,这就是“心理专家”的角色;营销人员在保证客户对业务人员充分认可与信任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和“营销”的手法,如果营销人员的“话术”不专业,或是不能充分考虑到客户所处地域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与其个性等因素,就有可能导致即将到手的业务无法最终“促成”,这时他们又在担当“营销专家”的角色。
可以说,社会方方面面对于保险行销人员真的是要求多多,期望多多。于是,保险营销人员就会加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准。即使如此,当营销人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做“保险行销”时,又会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理解、误解甚至委曲。
有时,你和一个人谈兴正浓,他也非常认可你,可当你一和他谈到“保险”时,他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有时,他会引用别人的经历或他人对于“保险”的看法,让你无法继续你的话,其最终目的就是阻止你和他谈这一话题。
有时,你会被视作“不受欢迎的人”直接给你下逐客令,让你尴尬于客户门口前。有时,我们约好了一个客户,当你要见面时,电话再也打不通了。有时给客户打电话,什么时候打,怎么说,打几次电话都要慎重抉择和思考才行。
营销界常说:只有不合格的业务人员,没有做不通工作的客户。所以,不管如何,对于这些,无论是谁,都不能去指责客户,由于客户曾经的经历,由于营销业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所导致的类似“推销”一类的从业人员被人误解的现象,只能靠具体业务人员的良好表现与作为来更正。善于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保险营销从业人员永远的课题。
无论怎么说,保险业务人员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保险相关的知识并随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
挫折与失意每个人都会遇到,即使是一个“成功”的人,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面对。有人将“保险产品”比作一把梳子,要推销给“和尚”。你想想,这难度得有多大?因为,客户要面对的是在若干年之后才能起作用的一张白纸,他(她)能轻易地接受我们的宣传吗?在这个意义上说,保险营销人员必须加大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保险专业水平、优质服务水准,以适应客户的各方面需要。在保险行销过程中,就是在推销营销人员自己,推销营销人员(及其所服务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人性化思想,是保险营销人员所追求的最佳境界。
从事保险营销工作,是艰辛的,是常人无法理解和体味的。但同时,这也是神圣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事业。想想那些从“保险”中受益的“投保者”,尤其是那些挣扎在社会贫困线的人们对于“一根稻草”的渴望,再想想那些期盼你们为之服务的准保户,你们的工作
是多么的重要。
保险营销的精英们,请你们坚定信心,忍辱负重,担当起一个出色保险营销员的角色吧,社会需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