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与法制培训心得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雪梅
肩负着学区领导的深切厚望,我于6月25日有幸赴潍坊参加了山东省2017年部编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16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整体介绍;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专家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她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主要就三个方面和各位老师做以交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框架及说明
在《道德与法治》框架中,针对学生面临的重要生活事件与要解决的发展性问题,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从一年级上册到二年级下册,分别为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追求创造性生活。这些教育主题,蕴含在诸如“我的健康成长”、“同伴友谊”、“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等不同生活领域的话题之中,通过各册相对集中的单元设计实现。在单元主题下,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相关课题。
1.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开始,由此,学生的整体生活空间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以家庭和社区(周边邻里)为主,转变为学校、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空间由此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对其整体的生活世界产生空间与意义上的巨大影响。如何适应自己生活的巨大变化,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生活问题,因而也是本册《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育主题。循着学生生活变化的叙事顺序,本册设计了“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庭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
2.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孩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的现实问题——好习惯的缺失,引导孩子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即养成基本的新的生活习惯,这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这里的生活,依然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孩子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孩子追求美好自我启航;共在,是一种与自己、自然、他人、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理念,引导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孩子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自然、家人、伙伴四个板块。
这次新教材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三天,但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训者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作为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二篇:道德与法制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
培 训 心 得
10月17日,我参加了在一中微机室举办的2016年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培训内容小学一年级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由人教社的方丽敏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2016年10月18日
第三篇:道德与法制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上杭县蛟洋中心小学 傅梅英
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龙岩市小学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北京市西城区自忠小学李爽专家给我们做详细讲解。两天的培训,李爽专家对小学一年级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做了全面的分析介绍,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对新教材的四点新认识。
一、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与旧教材《品德与生活》的异同
以前的《品德与生活》这个名字更宽泛和抽象,而《道德与法制》这个名字更具体化,以前旧教材在内容上尽管有法律知识,但主要侧重的还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品质和能力,法律知识只是穿插其中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二、一年级教材法制内容体现在哪里
一年级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最基本的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的认识就是法制内容。我认为规则教育这一内容应该是小学法制教育的重点,规则教育应该是一种法制教育的内涵,例如《校园里的号令》这一课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懂规则,守规则进而体现出法制精神。教师和我们一起回顾了“老虎咬人事件”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对规则的蔑视”。
三、新版教材形式上的变化较大
新版教材在形式上,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副页绘本。在每节课的内容后面,都有一个用绘本形式表现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一节课的内容。比如讲拉拉手、交朋友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要让孩子介绍自己认识别人,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课后就附有一个绘本小故事。小白兔、小猫和小猴子正在玩耍。但是小猴子就比较霸道,所以小白兔和小猫就不愿意跟小猴子玩。那么小猴子就会问了“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跟我玩了呢?”这样的内容更加符合刚入学的孩子的特点,图文并茂的将道理交给孩子们。
四、教材在结构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内容选择儿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教材的呈现从儿童熟悉的小事情入手,再逐渐展开,淡化生活与学习的痕迹,寓教育于无形之中。例如教材多以我为第一人称出现,以生活片段为主,多给学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此次培训,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可我们的思索才刚刚开始。我们应该不拘泥于课本,结合本地方特色,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改进。使自己在这次新教材改革中有所收获,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钟晓菊责编)
第四篇:《道德与法制》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制》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我于6月11至6月12日有幸赴银川参加了全区2018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这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章乐教授和陕西师范的唐莉主讲。培训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本套《道德与法治》整体介绍及编写思想;一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专家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主要就三个方面和各位老师做以交流:
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还努力使课文的栏目富有童心和童趣。因为,只有当栏目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为了更好的了解儿童的生活,教材的主编鲁洁教授亲自赴一线参与教材的试听、研讨。
二是综合的、多元的学习观
1.综合性的学习观念:知识学习;生活与社会技能学习;道德学习2.快乐学习观:学习本身是快乐的
3.人人都能学得好(与综合性学习观的呼应)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 1 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的栏目多是针对学生的,需要他们去观察、操作和探究,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自己唱独角戏。
这次新教材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专家把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也让我们更好的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意义,才能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五篇:00新教材道德与法制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单位: 姓名: 时间:
培 训 心 得
9月8日,我参加了在市实验小学举行的三门峡市教育局2016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人教社的郭雯霞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二是观摩了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录。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