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王全乐教授讲座有感
前几天有幸听了保定学院 王全乐教授《赢在观念---谈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的讲座,王教授通过“一个班主任三次班会”的生动事例,阐明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了观念决定态度,观念决定行为,观念决定成败。他声情并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他的讲授,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懂得了为什么“变被动为主动”、“变师爱生为生爱师”、“变人治为法治”、“变不许为许”、“变我认为为你认为”、“变要他做为他要做”等,以及在工作中如何操作。这些观点、理念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我愿在以后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多学习、多运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让我的学生潜在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二篇:聆听王敏勤教授讲座有感
聆听王敏勤教授讲座有感 ——《中小学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鄂托克旗碱柜村小学
黄振凤
2016年3月19日、20日两天,我旗有幸邀请了王敏勤教授来指导工作,这是王教授来我旗第二次指导,还记得去年三月份的一幕,王教授现场指导了两位老师的课,从那一刻起,知识树在我旗生根发芽,后续的时间里,老师们运用知识树说课,并先后参加了“我的模式我的课”比赛及说课比赛,尤其是在说课上成绩是喜人的,这都源于王教授的引领。这两天的学习,又使得我在“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以及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有了新的认识,现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好课是磨出来的
此次培训中,乌兰镇中学的赵丽霞老师为我们献了两节课,之前的一节课是她自行备课,按照自己的思路上的,其中能看出很多不足,导学案的设计上的不足,老师课堂上引导的不是十分到位,似乎被导学案捆住了手脚,整堂课脱离 了教材,将课本上的习题照搬到了导学案上,在学法指导上也认识的不够。但在初讲后经过了王教授对每一环节的认真分析与精彩的点评后,赵老师再次上课,给人感觉似乎换了个老师,整堂课的思路十分的清晰,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也十分合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了预习后的先问后教,先思考后讨论再交流的原则,整堂课扎实有效,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通过前后的对比,真真实实感受到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缺乏专家的引领。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好课还是需要打磨的,要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大胆的尝试,悉心的研究。
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学习新课要从单元的高度来导入,从编书者的意图出发。学习目标不要以三维的形式呈现,有些课的目标不只是三维的。小组问题的提出尽量避免形式化,要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上下功夫。平时我们教学,给孩子们的台阶太多,教学如吃苹果,应给他一个苹果,自己想办法吃,训练寻找方法。应先抛出主问题,一定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经过阅读教材,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老老实实教课本,该背的背,该记的记。课堂小结最好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现,不要将知识分解的支离破碎,结构化了的知识,才容易理解记忆。做智 慧型教师,教学生规律和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只教不会的,只讲不对的。做达标测试时,要强调合上课本,限时限分。不要只统计做对或做错的同学有多少,关键的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及时纠正。还要注意“先达标,再拓展。”明白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三、五环和谐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首先从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入手,让学生明确单元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啥编写这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还要重视单元导读,就是每个单元前面的一段话,务必引起每位教师,因为它是本单元的总体说明。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1)时间、(2)内容、(3)方法、(4)要求。老师尽量避免不要多讲,把时间过多地留给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在讨论之前,要有充分的自学。自学之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对学生予以必要的鼓励。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大组汇报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之中,而小组汇报往往对问题的探究不深入,甚至对有些问题拿不下,或者很肤浅,而大组就可以发挥更多学生的作用,克服这一点问题。
4.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王教授说的小结包括两个方面:
(1)是课堂知识的总结,要教给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方法。尽量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结合本课知识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把本节课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王教授在讲述中,运用了大量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例子,听来使人信服而佩服。
(2)是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也要进行小结,强化小组合作。5.达标测试,当堂反馈
做达标测试时,要强调合上课本,限时限分。不要只统计做对或做错的同学有多少,关键的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及时纠正。另外,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测试时间。基础知识的练习必须要夯实,夯实基础知识是最为关键的。
王敏勤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给人鼓舞、令人振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把握好教材,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使自己在学习中教书,在教书中学习;在研究中 4 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在反思中超越,在超越中反思。在专家的指引下,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
2012年9月5日下午,在淮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楼多功能教室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讲座,心里颇多感慨。王荣生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教学法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专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下面,就王荣生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想说一说。
整个一下午的讲座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二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三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1、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包括已有的语文能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一篇散文包括言语和文字两部分,言语又可分为所描述的内容和所表述的情感两部分。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师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2、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是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二者之间,教学内容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一)我就是要教这些
(二)我就是要这样教 主要以《背影》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一)学生需要学什么
(二)学生怎样学才好。
3、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1)文选型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分为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章(三大文体、新闻等)。对朗读来说,诗歌、散文这两种体裁,朗读是对的;小说是案头文学,是看的,朗读就不大合适。体式尽量分得细一些。拿小说来说,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作家又有不同的风格,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有所不同。
(2)拿到一篇课文,教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自己的阅读感受往往就是学情。
(3)教学的一般流程:找语句(知内容?)指方法(说知识?)图拓展(积论据?)作号召(听激情?)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书上有的老师不必教,学生的经验达不到的不必教。在授课时,往往课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的内容,教师惟恐学生不会,翻来覆去地教。下一节课时,上一节课上学了什么,学生什么也不记得了。教师在备课时不要把自己当成语文教师,二是当成一位读者。
他讲得很是随意洒脱,从他的观点中,我总结出这么几点,首先,每一篇文章要找到核心价值。这个核心既要基于文本,又要基于学生,也就是找到课文特色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围绕这个核心设置巧妙的台阶,引领孩子一步一步迈向核心,从而最大可能地培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第四篇:学习王金权教授有感
学习汪金权教授有感
师宗职校 阮菊花
这几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王老师毕业于名校,在当时可谓真正的天之骄子,可是当他看到山区需要他时毅然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好工作,踏入山区,一待就是二十多个寒暑。汪老师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精神很让人敬佩、感动,很值得我们学习。从汪老师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学到:
一、要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
正因为汪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考进了大学,改变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二、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20多年。他以自身的行动,深刻诠释了“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在教学工作中汪老师从基础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无私奉献、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我要学习汪老师,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清贫、甘之如饴的人生境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让每位特殊儿童家长都放心,都安心,都满意!
三、要有责任意识。
汪金权老师在一次报告会的材料中发言说:“要‘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对学生要有平等心,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对学生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话语中渗透着汪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而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这份责任,他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我们应向汪老师一样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关爱学生,自觉承担起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
汪金权全家福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汪老师来四中后不久,就开始当班主任。1989年春季开学,汪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因家贫没来。他一家家去劝家长:“让伢们去上学,学费我先垫着。”
以后,这些孩子们的学费从他工资里扣,有时因垫付得太多,到月底时工资都快扣没了,财务人员只好一次少扣点,有时一直要扣到年底。而这些垫付的钱,数目到底有多少,学生还了或是没还,汪老师从不介意。
有的学生没钱吃饭了,汪老师也几十上百元的给。上世纪90年代初,他月工资仅百余元,因帮助学生,常自己借钱吃饭。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后来,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元。
汪老师是该校中老年教师中唯一没有房子的人,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他的七旬老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以及弱智的小儿子,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中。
汪金权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却主动放弃黄冈中学的优越工作条件,选择到蕲北山区四中任教。22年来,他扎根特教、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为高校输送毕业生1100多人,同时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几乎把自己的大半薪水都用来资助贫困生。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看了他的感人事迹,我深受感动。
汪老师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将汪教师作为今后工作的楷模。学习他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做到业精于勤、为人师表,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五篇: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王强,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出生于1970年9月,于1992年7月参加工作,在2011年被评为教授,病逝于2012年9月。最大成就: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该著作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经济法政学被多数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吾亦如此。然而,《光明日报》对盐城师范学院已故教师王强教授的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让我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其魅力所在,只待你去探索并为之沉迷。”无疑,王强他找到了为之沉迷的所在---研究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王强逝世时也才只有42岁,处于经验较为丰厚、精力较为旺盛的年龄段,正是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好时期。他的这一生虽然短暂,却没有白活:短短四年时间里,王强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并且在病榻上每年坚持给七位学生指导论文„这些都是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王强教授毕生热爱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播的道路上,始终孜孜以求,至死不渝。他对贾后名老师的临终嘱托、对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念念不忘、让纸笔占据了的病床、病后时而来学校的坚持、重症拮据却依然捐赠书籍的默然、身体不行就动脑的执着、永远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这些近乎“痴迷”的举动,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他“死要重于泰山”的信念。这不仅是取决于他时日无多而对自身毅力的激发,也是日常生活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他总是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傻劲”,和学生们打闹成一片,同吃同住同穿同学,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掏心掏肺,让孩子们颠覆了以前对公共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真正知道了它的价值---我以为这正是一位教师真正价值意义的体现。他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坚韧的钻劲。凡是有关经济法政学的问题,他都得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斟酌,于是一点、两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跃然纸上;他也深刻懂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传播者,切忌扮成‘传声筒’。要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 与农民,他会唠种田补贴、邻里关系;与工人聊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与干部说党建惠民、廉政建设„”,借此提升思想而不是只做一个只会教书育人的书呆子。
王强教授与孙卫芳老师忠贞不渝的爱情令我钦羡与感伤,他们既是伴侣亦是知己,大学中志同道同的契合引为朋友,毕业后双宿双飞于落后区执教,书房中窝在一起静静的看书学习,病床上的相濡以沫(墨)„我在此诚信祝愿孙卫芳老师忘记苦痛,保留这份难能可贵的记忆,继续追寻幸福、追求事业去过完余生。